端午节(模板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50:40 |
- zdfb |
- 13页
总结是学好一门学科或领域的必经之路。总结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关键点展开,避免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情感表达的实践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端午节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不屈服恶势力。当看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昏庸的楚怀王所接受,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而强大的秦军又终于打败楚国时,他满怀悲愤地于汨罗江投河自尽,终年六十二岁。
江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欣赏美文
包粽子
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篇二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妈妈轻声唱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被两次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听到自己家破人亡的时候,无可奈何。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投入了汨罗江里去了!这真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剧吗?当当地的人们听说了之后,悲痛之余,连忙乘小船想把屈原的尸体打捞上来,他们用船一直追到洞庭湖的时候,尸体突然不见了。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位百姓带着粽子往水里扔,是避免江中的鱼将屈原的尸体给吃了。由此可见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由这个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包粽子,赛龙舟。现在,我们吃的粽子也有许多种,如:肉粽子,红豆粽子等等,都别有一般风味,也更加深入人们对屈原沉重的悼念!
现在端午节,就是热闹的场面了!你瞧,一条条龙舟如同真龙一般,在水上轻轻自如的游来游去。在屈原的故乡还流着“宁荒一年旧,不输一次船”的说法,更说明了赛龙舟的重大意义和它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两岸的人民在比赛的时候,呐喊声,助威声次起比伏,就像是演奏“比赛交响乐”呢。而现在的赛龙舟,已经得到了新的发展,成为了国家性的体育比赛。
端午节篇三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两岸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篇四
“偶耶,太棒了,太棒了,今天端午节……”一大早起来,我就兴奋的'喊道。
端午粽子:
咦,老妈在包粽子呢,上去搭把手。“妈,教教我。”于是,就开是学习咯!唉,这可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哦,每一次都自信满满的开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急,不急,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慢慢来,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我自我安慰的说道!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次失败后,终于给学会了。现在,包粽子的方法我已经熟视无睹了。
第一步:把粽子叶靠近叶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状,留出来到粽子叶柄的长度差不多是整片叶子的一半长。手心向上用拇指压住折过来的叶尖部位,其余四指在叶子下面托住。
第二步:先在三角兜的底部放一颗枣,用来把尖部堵严。然后取一把江米放入三角兜中,以达到整个兜的一半为宜。再次放入一颗枣,一个粽子放两颗枣到四颗枣,视粽子大小而定,不过建议包小粽子,一是好熟,二是好看,三是好吃,吐两次枣核就可以了。
第三步:再次填入江米,把刚刚放进去的枣盖住而没有高于三角兜的边缘为宜。为了让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压一压,相声《大保镖》里不是还有”压压我的大徒弟,压压我的二徒弟“的词呢吗?压完江米,粽子会更瓷实更有弹性。
第四步:把粽子叶长出的部分折回来盖住那个三角兜,如果留得正确的话,可以在盖住兜口的同时,再覆盖上粽子的其他一部分。包严,不要留下漏洞,否则一煮的话,粽子就会变形。
第五步:子捆好扎紧,多余的粽叶和马兰草要用剪刀剪掉,这样既不会扎手又很美观。
怎么样?我会了,你学会了吗?
“一个,两个,三个……”哇,好多,战果还真不少!哇,我包的粽子好香,你闻到了没?不多说,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真是棕香飘满端午节啊!
端午节篇五
轰隆轰隆,鼓声不断,
嘻嘻哈哈,笑声满堂,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热闹非凡的端午!
米饭在河里喂鱼的日子,
小孩在家里大吃着粽子,
扑通扑通,水花四溅,
呼噜呼噜,大快朵颐,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美味可口的粽子!
雄黄在酒里避凶的日子,
艾草在门上驱逐着邪灵,
咕噜咕噜,白蛇现身,
窸窸窣窣,恶灵快走,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稀奇古怪的故事!
素贞在塔里孤单的思念,
我们在家里快乐的团聚,
呜呜咽咽,肝肠寸断,
吱吱喳喳,手舞足蹈,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家人温馨的团圆!
端午节篇六
下雨了。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不知从什么时候,
白云被污染,
变成了乌云!
下雨了,
雨水冲刷着大地,
天空呀,
你是在洗脸,
还是在哭泣?
变化。
前方的路蜿蜒曲折,
从夜晚走向清晨,
从清晨走回夜晚……。
那朵看似猿猴的云彩,
已变成人的样子。
今天坑坑洼洼的地面上,
明天竖起了一座大厦。
我走出往日的朦胧,
走到月光的脚下。
看呀,天边洒满了朝霞。
夜空。
夜空变幻莫测,
夜空美丽而神奇。
夜风携来丝丝凉意,
夜色悄悄抹黑了大地。
皎洁的月亮正冉冉升起,
温柔的月光似和风细雨;
映着几缕轻云,
人们正在谈论月儿里的`传奇。
布满天空的星星,
像无数明亮的眼睛,
像神仙提着的灯笼,
他们在巡视着浩瀚的天空。
悄悄开放的花朵,
也在欣赏这美妙的景色。
远处的天与地已经浑然一体,
一切都融入进这朦胧的夜色里。
这迷宫一样的宇宙图,
披着神秘的面纱。
静夜。
林间的小鸟停止了歌唱,
教室里没有灯光,
船舶偎在岸边……。
溪水悄悄地流淌,
这时,
只有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
只有月亮不知所终地在游荡,
夜来香开了,
是夜在敲门吗?
梦起床了。
投稿:2004-9-2713:57:49。
端午节篇七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端午日赐衣》的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端午节篇八
《端午》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的作者简介。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篇九
一个绰影,踽行着,束光地冷笑,自问。嗖风,吹扯起衣襟。憎心地翕磨唇口,摆举一手,捶拍着脯胸,一手握抓住利剑,仰头渺眺。猛住地抽拔开剑筒,指令苍穹,烁烙着碧光的眼睛,勾盯住,闪杀着紫黑的眸色。跌撞踏尘,吼笑着,憾心的呐叫,叹问穹空!
沦灭了,无数莹白的尸骨与枯紫的血脂。
混浊了,楚邦,任曾秦人的侵踏。
焚化,一方雀跃的毒火,片连了,亮点着。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汨江,寂岑了古昔呐喊,淌着雨泪,几泛水漪,独情。屈公的自沉,朽腐了,苦醉的楚辞。纵落,扶把灵魂跌沉,一腔离骚别绪,涂共着肢身,泛浸汨水的涤洗。去了,一曾烙情。章卷的竹筒,消改不了昔夕的历史,栖落眷故的泪水。
回怀汨水,荡漾开辛酸的楚词,渔舟,扶捞不起,赤骨血肉。戳淡了冗郁的灵魂。忠魂的腥气,残留在鱼唇嘴口。尖齿的利牙,嚼噬着,哀丽的诗章。 拂檫干,青竹叶上,干涩的露汁。诀淌的水朵,填湿了,点花的糯米。 抑不住――潜溢的唾津,咬食着古韵的米团。抹消,数数线道。竹丝,冗心地缠执,捆束,楚章的伤痕。
悼祭,今彼。
惟有集摘,片叶,包扎昔尘的伤口。
当一扇门被悄悄推开,尘封的世界中有一个隐约的背影——屈原。他彳亍而歌,汩罗江中沉寂了放逐漂流的魂;艾草熏香了着落的河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当这诗句回响在耳畔,总是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生敬意。2000多年前,当屈原被-迫-害放逐,眼见国家山河破碎,纵身跳下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江畔,弥散着他对国家的眷恋和一腔报国的热情。
还记得吗?那个因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诗意与英雄气概,它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代名词,更重要的,它是中华魂,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面对着这个来历非凡的端午节,有多少人还会想起曾经的屈原,曾经的汨罗江,曾经的爱国豪情,在不少人的心中,已渐渐忘却了流传千年的传统,我们甚至厌倦和抛弃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记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远离了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沉浸在“过洋节”的新奇和兴奋中: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不再穿自己的服装,不再念自己的诗词,不再行自己的礼义 ....... 充斥满街的是奇型异服,随处可见的是奇型怪发有多少人竟不知孔丘、孟轲是何许人,礼义孝道为何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端午”本来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现在却被韩国人拿去申请遗成功。
我们在惊讶之余还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而是反应了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是传承的,不注重传承,就是再多古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也会成为别人的嫁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任何一项文化成果,都是数代人乃至数十代人的智慧结晶、思想之果,怎么可以在我们手中丢失!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的端午节的确没有外国节日的喧嚣,但恰恰是这朴实,这远古走来的节日,沧桑如海,厚重如地,飘逸如云,灵动如水。它散发着淡淡墨香,闪耀着智慧之光,连接着千秋历史。因为有它,中华大地有了最自然的声音、最温柔的感觉、最纯净的感情。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 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
台湾的一位校长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当代的青少年不应该是蜜罐温床、崇洋媚外的代名词,学会承担,承担着中国兴亡的责任。
端午节的来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在全球走向大同的时候迷失了自己,让拥有有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愿中华魂的芳香弥散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端午节篇十
端午小时候,对于端午的概念,无非只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盛大节日,长大了,才明白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今年端午我才知道端午在不同的地方纪念不同的人。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在苏州,纪念的是伍子胥。
传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记得前不久,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引起国人的激烈反映。殊不知,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其实,对于端午,许多人都把它淡化了,只知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日子罢了,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重新激发国人对端午的热情,我们真该好好谢谢韩国!
端午节篇十一
《端午日》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日》的作者介绍。
殷尧藩,[唐](约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苏州嘉兴人。(唐才子传云:秀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性简静,美风姿,工诗文,好山水。尝曰:“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游韦应物之门,分契莫逆。元和中,举进士第,辟李翱长沙幕府。后为长乐令,有治绩。与马戴、沈亚之为诗友,酬答甚多。仕终侍御史。尧藩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端午节篇十二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归山作。
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
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
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
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折腰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端午节篇十三
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彷佛,我不再属於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
摘下航程里最後的信号。
我要归去了……。
每一片帆都会驶向。
斯培西阿海湾(注)。
像疲倦的太阳。
在那儿降落,我知道。
每一朵云都会俯吻。
汩罗江渚,像清浅的水涡一样。
在那儿旋没……。
我要归去了。
天隅有幽蓝的空席。
有星座们洗尘的酒宴。
在隐去云朵和帆的地方。
我的灯将在那儿升起…。
(注)斯培西阿海湾:雪莱失踪处。
怀屈原。
麦穗。
龙舟划过。
在水纹的回荡里。
总会怀想你。
顺着长江。
沿着夏水。
在放逐的路途上。
跋涉着行吟着。
将奕奕秀朗的神采。
吟唱成一身枯槁。
冬冬的鼓声。
沉重。
一如你踏向汨罗的履声。
抱起坚石。
是抱着坚定不移的意志。
诗人啊。
在举世仍然混浊。
在众人仍然沉醉的时刻。
终于你有了最后的选择。
选择了洁净清澄的江水。
将离骚留向千秋。
把坎坷的一生埋于清流。
五月的晴空里。
从汨罗江中溅起的水珠。
闪亮着诗人。
瞬间也是永远不朽的志节。
三闾大夫。
从此。
五月属于你的。
也属于诗的。
夜啊,你再黑一点。
黄葵。
夜啊,你再黑一点。
黄葵。
夜啊,你再黑一点。
让我看清汶州的眼睛。
夜啊,你再闹一阵。
让我辨出北川的心跳。
夜啊,你再慢一步。
让我追上棉竹的双腿。
夜啊,你再矮一截。
让我摸到茂县的额头。
夜啊,你再浓一抹。
让我钻进理县的乳名。
夜啊,你再长一节。
让我数完青川的神灵。
夜啊,你再汨罗些。
让我包完喂饱都江堰的粽子。
昨夜,我的肉体。
在你的乳液中颤抖。
今夜,我的灵魂在黎明前的。
四姑娘山下,显得如此单薄。
明夜,我的歌喉是否。
依旧响彻,用整条岷江的浪波。
端午节篇十四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说说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为了纪念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的伍子胥。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权威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重庆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早已踮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在网上查了查,知道了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并且知道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和纪念方式。我为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端午节篇十五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计划: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在品尝粽子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战国时期投汨罗江自尽的楚大夫屈原。
战国迄今,尽管历史已逾越两千多年,但屈原的不朽之作《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仍为历代文人墨客们所传诵;而屈原的气度、胸襟、抱负、悲惨境遇,每当人们一论及,在唏嘘之余,则不得不为之折服。也正因为如此,屈原在中国的青史中,无论是文韬、也无论是政略,均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堪称“千古云霄一羽毛”。
屈原所生活的年代,属诸侯割据、政治风云变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年代。因此,他所奉行的政治改革和“唯才是用”、“唯才是举”之主张,很大程度上触及了一批权贵、宵小和奸佞的利益。而楚怀王呢,则又是一个柔弱无能、不纳忠言、不辨贤愚、治国无术的昏君;对于屈原的屡谏,他非但不采纳,甚至听信靳尚等一些鼠辈之谗言,多此将屈公放逐。按说,屈原屡被放逐后,应吸收经验教训,放弃自己的主张,就可以求得自保了,但是,此公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始终未屈服与奸佞与宵小辈的谗言,在楚怀王面前仍然从谏如流。最终,境遇不言而喻---在政治抱负毫无办法施展的情况下,只有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固然令人折服,但屈原的愚忠和遭遇又不得不令后辈滋生一种莫名的遗憾。这种遗憾,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其一,屈原忘记了“树直有用、人直无用”这一至理名言,更忘记了上司的无能和权贵们的相互倾轧;其二,屈原忽略了自己的身边尚有一批无才无德的宵小之徒和奸佞之辈。他应该知道,在“小人多而君子寡”的特定环境中,姑且不言伸展其志,就连求得自保都困难重重。其三,屈原的报国之志,虽然其意甚笃,其情可宥,但面对忠奸不分的昏君,没有必要从谏如流---哪怕你心底无私,为国为民,他也不会采纳你的主张。不如缄口不言。其四,屈原在经受多次打击和屡遭放逐后,就应该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逆境中另觅他途。古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又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如此贤才“何愁别国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为什么要自投汨罗江,赔上自己的一条性命。鉴于如上四点,屈原真的不值,令人为其悲惨境遇感到遗憾。
凡后辈者,可从屈原的教训中,悟出如何做人的真谛。切记:在宵小肆虐、奸佞横行的特定环境中,坏人好做,君子难为;忠言逆耳,谗言利行。
端午节篇十六
大城市的超市里早已摆满了花色各异、香气扑面的粽子。就连我们小小的县城超市,绿豆馅的、枣泥馅的、沙馅的――五颜六色的粽子也是琳琅满目,占据了超市的醒目位置,成了人们一时的抢手货。
端午节,儿子儿媳非常关心我和老伴。几天前,他们就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说,端午节我们给你们二老寄去些粽子吧,北京的粽子质量好,好吃。我对他们说,不用了,咱家里现在什么样的粽子都有。再说了,千里迢迢这么远的路,买粽子的钱还不够路费的呢!
就这样,儿子儿媳的`一片孝心被我们谢绝了。
散发了一天狂热的太阳刚刚藏进了西山后,我和老伴已吃过了晚饭,也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生活规律吧,“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每天晚饭之后,我和老伴是一定要出去散步的,大都去溜溜超市居多,因为这样既能散步健身,又能顺便买回些吃的蔬菜瓜果来。
我和老伴漫步来到了超市粽子摊位,我指着粽子问老伴说:“端午节快到了,你想吃粽子吗?想吃我给你买几斤。”
“不爱吃!不爱吃!我咋看粽子吃着不放心,不卫生!”老伴脱口而出说。稍时,老伴反问我说:“你要是想吃粽子的话,还不如我在家里给你用江米、绿豆、莲子、枣干、葡萄干做呢,保证比这超市里卖的好吃!最起码要干净!”
“端午节不吃粽子能算过节吗?”我又问。
“依你说端午节非要吃粽子不中!”老伴说:“那好,端午节那天,我亲自给你做粽子,还给你炸油泡、糖糕和菜角吃!”
老伴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儿时过端午节,老娘给我炸油泡、糖糕和菜角的往事回忆。
那个时候,我的老家人们过端午节,大都是不吃粽子的。时至今日也是这样,起码说吃粽子的人很少很少。再说,那时也没有卖粽子的,即使有,穷人也吃不起。端午节吃什么?从我记事儿时起,每年到了端午节那天,几乎家家户户是炸油泡、糖糕和菜角。这种过端午节的传统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端午节清晨一早,老娘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先从集市上买回来韭菜和粉条,到家后赶紧调菜角馅儿,烧开水烫好糖糕面,搅上油泡面醒着。待到油泡面醒好了,老娘就开始点火炸起油泡、糖糕和菜角来。老娘一个人又是包菜角,又是捏糖糕,又是炸油泡,还得烧锅,还得往锅里下,还得往外面叨,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老娘能干,能吃苦,一人做就行了。用不了多长时间,老娘就炸好了一馍筐子黄腾腾的油泡、糖糕和菜角。这时,老娘就对我说:“趁热吃吧,油炸的东西凉了不好吃!”
我吃着老娘炸的油泡、糖糕和菜角,那味道真香真美真好吃,至今仍念念不忘,铭记在心!
如今,老娘走了,离开了我们,端午节再也品尝不到老娘亲手炸的油泡、糖糕和菜角了!
时过境迁。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别说县城里的人端午节吃粽子,就连农村老百姓吃粽子也不足为奇了!但是,端午节炸油泡、糖糕和菜角,仍是老家的一种风俗习惯。
端午节那天,你看,家家户户青烟袅袅;你闻,村庄里到处飘溢出沁人心扉的香气!
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由衷地祝愿祖国人民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啊,端午节,我快乐的端午节,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篇十七
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进行阅读。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2、示范朗读法: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在指导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范读,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端午粽的色、香、味的特点,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学法指导上,一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识字方法学习和积累新的生字,二是引导学生采用动作表演、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了解的元宵节、中秋节两个传统节日入手,通过出示元宵、月饼图片,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回忆和对美好佳节的向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相机进行新偏旁和生字教学。
(二)初读感知。
这一环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二是交流反馈,及时出示本课生字和词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认识字词,识记生字,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正音和指导朗读,体现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第二自然段,进行阅读训练。一是找出本段共有几句话,巩固标点符号知识。二是运用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动作表演等方式,了解本段中“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理解作者是从样子、香味、味道三方面介绍端午粽的特点。三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借助停顿符号,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出示“节、叶、米”三个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和笔画特点,找出相同之处,并仿写“节”字,教给学生写字方法,让他们在描红临写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举一反三,提高写字效果。
(五)作业布置。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抄写、朗读和搜集资料几项作业,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从课外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板书设计主要呈现了生字的范写和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提炼。力求直观明了,简洁精炼,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训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端午节篇十八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心中的最美教师演讲稿800字(通用8篇)
- 最新拼搏超越为主题的演讲稿(十九篇)
- 2023年艾滋病演讲稿500字(通用9篇)
- 最新小学生艾滋病演讲稿(优质9篇)
- 2023年学生元旦诗歌朗诵(优秀8篇)
- 最新榜样的力量演讲稿800字作文(汇总15篇)
- 最新竞聘演讲稿结尾(精选12篇)
- 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简短版(优秀20篇)
- 中学历史教师工作总结(优秀16篇)
- 文电工作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