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笔记(优秀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2:59:25 |
- zdfb |
- 7页
文学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珍宝,通过学习文学可以感受到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独特魅力。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评价,不抄袭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一份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一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文章情节结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每个细节部分的描写又非常的精致、缜密、充实,完全是史诗规模和史诗的笔法。全书描写了一个原,两个家族,三代人,四股力量,五种斗争,六件大事,熔历史风云,男女风月,文化兴替于一炉,表现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后近五十年的血淋淋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变迁,它以浩瀚,深厚、大气、诗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巅峰之作。
《白鹿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原上的乡约,为本地宋代状元吕大焕所作,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三大部分,几乎集中了儒家文化的全部精华。小说中的《乡约》为朱先生所作,白鹿原因它而一片朗朗书声,人和人的关系从此根本改变:耕织、家教、祭祖、满月酒、婚礼、求雨、治丧、迁坟、认干亲、拜亲人,一切都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白鹿原》中祥和兴盛、无争无斗的原上世界,寄托了作者文化救国、礼仪兴邦的儒家理想。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小说写残酷的斗争,目的是对斗争予以批评,原上的儒家思想兴盛不衰,很快被政治斗争和革命所取代,白嘉轩不但腰被土匪打断,而且很快被革命政权从组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黑娃十兄弟在白鹿原上搞农民运动,地主和乡长都被戴高帽子游街,国民党打回来后,乡长田福贤在白鹿村开反攻倒算大会,残酷并且处决农会干部,小说借朱先生之口,说白鹿原简直成了一只鏊子,老百姓成了鏊子上翻来覆去的烙饼,为了反对无谓的斗争,《白鹿原》还批评了共产党内部的无情斗争、残酷打击,例如将白灵这样一位坚定、纯洁的老资深女革命者打成特务后活埋。白鹿原上仁义白鹿村的败坏说明了斗争的恶果的极其可怕。
在《白鹿原》的创作手法上,可以说他已现实主义为主,以史诗笔法叙写人事,又融合了潜意识、魔幻现实主义等其他创作手法。
作为一个民族的秘史,它把叙事的焦点始终对准白鹿原这块西北黄土地上的文化状态和文化冲突,突出地描绘了文化冲突所激起的人性冲突(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等,以及众多生命在传统礼教压抑下的被扭曲、荼毒、萎谢,展示出白鹿原一片惨烈的文化景象:田小娥之死、白孝文的堕落、黑娃的出走等等。)无论是描绘白、鹿两姓的宗法关系和冲突,还是叙述白、鹿两家年轻一代的生死、爱情、出走、回归,作者都着力于揭示历史生活形态后面所隐藏的文化因素,将家族作为民族文化的聚焦点,借白、鹿家族的兴衰变迁,去探索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隐秘。这就使《白鹿原》的主题超越了一般的政治、阶级、社会、历史的层面,而通过诸如出走与回归、繁衍与毁灭、腐朽与再生、必然与偶然、机遇与宿命等的描写,将主题提升到生命哲学、文化哲学的高度。
西方现代主义在80年代初传入中国,在20xx年时间内将西方现代主义100多年的历史全部上演了一遍。《白鹿原》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把潜意识、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的手法大胆引进作品中。如:白鹿原上世代相传的白鹿奇闻白鹿精灵。田小娥死后在鹿三身上的灵魂附体,白灵死时分别向她的祖母、父亲和母亲托梦,朱先生死后化为白鹿飘然而去等,都给小说增添了浪漫和魔幻的意味。
《白鹿原》从文化人格的角度,塑造了一批经历独特、性格鲜明、思想行为惊心动魄的人物形象,构建起了白鹿原文化关系变迁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急公好义的儒家文化的乡村领袖,封建家族的族长:白嘉轩。
白嘉轩有刚毅的意志。他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不仅同整个白鹿原上的广大群众一样经历里了兵灾、匪祸、饥谨、瘟疫,而且本人年轻时在婚姻上就遭到六娶六丧的严重挫折,《白鹿原》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白嘉轩最为壮豪的就是一生中娶了七房女人。中年以后更经历了长子白孝文的堕落,爱女白灵的背叛,贤妻吴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杆等沉重打击。他腰虽然弯,但头仍然昂着。表现了他刚毅坚韧的精神。他有着慎独的品行。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独处时,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白嘉轩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对儒家文化中修身为本的精义能心领神会和身体力行,坚持耕读传家。他有仁义的精神。如对长工鹿三。但是也有残忍的习性,在其宗族范围内,一旦有谁触犯了儒家礼义和族规乡约,他就显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甚至是对他的亲生儿子,他也决不手软,严施酷刑,显示出其残忍的一面。尤其是对田小娥残忍狠毒。可见这个最敦厚的长者同时也是最阴冷的食人者,这也再次证明中国历史的每一页虽然都写着仁义道德,但是字缝里却写满了吃人二字。
文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可以说一个是无根的浮萍,一个是笼中的野兽。因为同一个女人堕落的两个男人,却有着天壤之别。黑娃和田小娥是对自由恋爱的落草鸳鸯,革命的风暴让黑娃,落草为寇。在匪巢内乱之后有被招安,他立志改过自新,从头做人。强行戒烟求学朱先生,重归祠堂,过上安静的生活。然而最终被杀害,他无法真正融入传统文化,,又见弃与革命文化,无论新旧时代,都没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无根的浮萍,孤独的灵魂无处依傍,无以为家。而白孝文和田小娥是鹿子霖的圈套,他成了个无辜的牺牲品,他像一个文化变色龙,一次次脱胎换骨,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最终成了深谙政治韬晦之术的大阴谋家。他成了笼中的野兽,心狠手辣。
白灵与兆海最初相恋,都是满腔热忱的爱国少年,都急于报效祖国,因而掷硬币选择分别加入国共两党。然而世事难料,他们对待党的了解和认识发生分歧,党派政治干预进他们的感情生活,即便情感被政治思想所阻碍。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永远存在,他们两个的对立也永远存在,他们的感情终不能有结果。百灵和鹿兆鹏才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相对于黑娃和白孝文来说是一种超越。他们二人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同样是新文化的代表。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白领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流淌着叛逆的热血。他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令人惋惜的是,白领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这也许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价。他们两人,就像双飞的蝴蝶,向光明和未来而去!
《白鹿原》中人物的人生各有不同,朱先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清贫正直,令人敬佩,飘逸走过一生。冷先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冷冷的走过一生。鹿三则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勤劳一生,儿子却叛逆,最终杀死儿媳,致疯而死,是个悲剧人物。田小娥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封建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的牺牲品。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不禁让人感叹: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二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老先生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他老人家的真正的写作意图。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在看了卞寿堂先生的《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和鹏鸣先生的《世界文学简论》中一篇关于写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后,我对《白鹿原》这本书的理解又更深刻了一些。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的反映出了鹿姓和白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大家同宗、不同姓,为房为地,明争暗斗,陈忠实先生把关中农民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越读越被里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吸引。
鹏鸣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讲:“我手里捧的仿佛不是一部书,而是西安古城上沉甸甸的砖块头和城砖一样厚重的沧桑的历史。《白鹿原》给人一种历史性的压抑感,给人无限的思考。……陈忠实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把一种震撼留在读者心底,让人思考命运和人生,思考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不自觉地觉醒,找寻人类精神困境的突围。”所以,《白鹿原》绝对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农民矛盾和男女生活的小说,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书里刻画了好几个关中农民的形象,其中最深刻的无疑便是白鹿两家的大家长,封建正统的族长白嘉轩,有权有势的封建社会地方政权人物鹿子霖。对白嘉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挺直的腰杆,而这腰杆却被后来当了土匪的黑娃鹿兆谦唆使手下打折了。白嘉轩据守封建道德、大义做人,一生也数次遭难,但从来没被击垮过,这些磨难对他来说就像关中大地上严冬酷暑的轮回。或许在有些事情上他的处理让人觉得不近情理甚至是冷酷,像是和女儿白灵断绝父女关系、在祠堂里惩罚田小娥。可是这完全能够被理解,这是由白嘉轩的性格所决定的。白嘉轩和朱先生一样是坚持儒家思想的,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那么白嘉轩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在他身上几乎承受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负荷。白嘉轩虽然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却把“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
所以即使后来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躯体弯折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没有夭折,他还是以他的威严执行着他认为应该维护的社会道德的言行准则。
白嘉轩和长工鹿三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颠覆了我对封建社会地主和工人的认识。白嘉轩对待长工鹿三的态度是重之、携之,而且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鹿三,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白灵认鹿三当干大,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所以在我看来,白嘉轩不失为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我们应该学习白嘉轩的为人处世之道,又要摒弃其陈旧保守的思想。
书中最具鲜亮特色的另一个配角便是田小娥。从小娥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农村女人被压迫被损害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一个女人把依靠男人作为一生的命运无疑是非常愚蠢的选择。但在《白鹿原》中,找个可靠的男人依附却是一个女人毋庸嘲笑的全部愿望。小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而小娥所有的命运无不在男权的支配下,并与男权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给郭举人做小妾、与黑娃偷情私奔、与鹿子霖的纠缠、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杀死,从头到尾掌控她命运的都是男人。小娥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无数的女性,和无数女性的归属。容不下她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的命运。她死后仍在不懈抗争,她引来了瘟疫,令整个白鹿原一片恐怖。她的鬼魂附体到鹿三身上那段,无疑是她整个命运中最酣畅的时刻。就在她即将胜利的时候,她还是被所谓代表正义的白嘉轩给镇压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女权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男权。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人力无法扭转的趋势,在那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性基本毫无命运可言。终其一生,小娥也不过是男权下一个可悲的牺牲品而已。
鹏鸣先生说看完这部作品,就想到两个词:命运、人生。确实如此啊,人生的变化总是在悄悄进行着,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能顺其自然,这便是命运。命运静静躺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发酵,逐渐转入深沉,进而渐渐沉淀为现在的一种回忆。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制人的脚步,摆布着人的命运。或许又叫宿命。
想到《白鹿原》,也总是会想到书中那头神秘的白鹿。当白鹿原上彩霞满天或朝阳灿烂的时候,抑或是在大雪过后白茫茫的雪地上,白鹿会从哪一处呼啸而出,跃入人们的视线,带给人们崭新的希望。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三
假期有幸借到了学校图书馆的小说《白鹿原》,在家认真的读完了,好久没有这样认真去读一本书了。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这段话很有些《百年孤独》的行文风格:时间他们的笔下可以不断穿梭,可以在现在回忆过去,可以现在展望未来,更牛的却是现在的未来中回忆过去,读者就像乘上了时光机器,每一个人都成了时间旅行者。
陈忠实的长句读过来常常让人觉得喘不过起来,本来的三四句话甚至十几句话到了老先生这里就只是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一句话,那些一长串一长串的排比句让读者练出了无比深厚的内力——肺活量惊人!那些语言读着读着就不舍得放手,作为一部现实文学的杰作具有如此之高的文字黏性确实太惊人了,起点上那些官场啊商场啊情场啊悬疑啊什么的我可以理解他们的黏性,但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而且作为一部能够被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我只曾在很少的几本书中经历过这种超强吸引力的黏性之作:《尘埃落定》、《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红高粱》,还有就是《白鹿原》。不能不说这些文字给了《白鹿原》以生命和灵魂,就像鹿子霖家破人亡之后突然收到的那个小孙子赋予了他新的生机一样,陈忠实的文字赋予了《白鹿原》以独特的灵魂印记。
《白鹿原》和《尘埃落定》、《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红高粱》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节发展很快,只是短短数页也许就是一代人过去了。还是有些《百年孤独》的意味,百年的发展也只是薄薄的一本书而已。这可能也是《白鹿原》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因为这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不会读者感到拖沓、懒散,薄薄的《白鹿原》从清末一直叙述到解放初,而且其中的时光常常从清末穿到解放后,再从解放后回到那个古老的地方——白鹿原。
人物是小说的生命和血液,就像数学中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一样(如果你会一点数学,那么你会懂我为什么这样说)。《白鹿原》中每一个人物有着独特的个性,几乎没有重合模糊的地方,这是一个作者非常牛气的地方,这也是起点上那些快速写作的作者所严重缺乏的东西。就比如白孝文和黑娃,两人一出场一个貌似忠孝两全之辈,一个貌似天生的土匪痞子,但观察两人的为人处事、一举一动,读者就会发现貌似仁义的白孝文事事依附强者、为人阴柔,为了获得权势可以牺牲一切。相反的是黑娃,什么温良恭俭让统统不懂,先是跟了共产党,后来从了土匪,接着又投了国民党,最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但却被阴狠的白孝文设计枪毙了。
每当我看到这里,都会觉得陈忠实实在是太残酷了,难道就不能好人不死、坏人得到惩罚吗?不能,因为根据白孝文和黑娃两人的性格,现实一定会这样发展,作者写到这里已经不能自主了,就像《安娜·卡列妮娜》中安娜非要死在车轮下一样,书中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选择。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我最喜欢的是白灵,她性格活泼,不受封建家庭的束缚,开始一个人跑到西安上学,她与鹿兆海一直相爱,却由于党派之争,俩人不能相爱!白灵在西安加入了共产党,作为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与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鹏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
因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俩人终于相爱成了真正的夫妻。后来,白灵因为在一次领导学生运动中,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转入红军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白灵满腔革命热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一场红色恐怖在根据地开始了。抓内奸抓特务,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牵连。白灵也未能幸免于难,她也是作为“特务”被监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
解放后,白灵也是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的,家里也挂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轩问起白灵的死因时,几位干部嗫嗫嚅嚅地无法回答。奇的是,白灵的死的那晚,白嘉轩做一个梦,梦见了白鹿也梦见了白灵。这使得白嘉轩一大早冒着风雪,跑了好远的路,来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书院,要求朱先生解梦。奇的是,白嘉轩的大姐也是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朱先生心道,白灵出大祸事了。可是朱先生没有说出来,只是宽慰他们姐弟俩!
性爱是人类繁衍的需要,所以最朴实;性爱,相爱男女相互吸引而快乐,所以最幸福。乱交和滥交,那是对性爱的亵渎和糟蹋。
我成年前是个谈性色变的年代,记忆中看电影的两个画面也许可以证明:一是当年可能看的香港引进的电影,戏演到男主人公突然把女主人公扑倒在地,这时,电影放映人员赶紧用手遮住镜头,电影院里是骂声一片,等到屏幕上有影像的时候,男女主人公已经整理好衣服了;一是有个男人被人吊起来毒打,上半身光着,而他的裤子可能皮带质量很差,一被毒打就松了,于是裤子掉了下去,镜头是猛然往上移,可全场观众很多人站起来,以为这样可以看到那个男人的下半身,发现自己这种潜意识是错误的时候,他们失望了。说明一下,这两场电影的观众都是中学生,基本上(99%)没有过性爱经历,出于好奇和神秘,所以对这些敏感。那个年代里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会变成手抄本在全国流行更是说明了一切,因为那是只有样板戏流行的年代!
《白鹿原》开篇就写了白嘉轩的性爱,他娶了七个老婆,前六个都是得病而死,要么是生理上的病,要么是心理上的病,只有最后第七个老婆为白嘉轩生了三儿一女(成活的),白嘉轩由懵懂到喜爱和疑惑,这个过程中间白嘉轩还有愤怒和报复的成分,但目的依然只有一个,传宗接代,完成父亲交给他自己的使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嘉轩的性爱很简单,就是朴实而又幸福着,虽然娶了七个老婆,但都不是同时进行,而是死了一个,接着娶,甚至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由其父其母逼着再娶,他没有偷过一次。
白鹿原上的大多数人和白嘉轩一样,性爱目的就是传宗接代,当然,在这过程中可以享受快乐。
为了传宗接代也有借种的,白嘉轩的三儿子白孝义不会生孩子,最后由兔娃和他的妻子完成了这个使命。
白孝文和他的父亲一样,刚开始什么也不懂,他的新婚妻子甚至以为他要休了她,在妻子的帮助下,白孝文不仅喜欢上了性爱,甚至是迷恋纵欲了,所以有他母亲和奶奶逼他不要纵欲的细节描写。后来白孝文喜欢上了田小娥的肉体,可以说他本性里欲望并没有因为被禁欲有所减弱,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要不是鹿子霖引荐他去县保安队,不要说后来当上县长,恐怕早也死在沟渠喂野狗了。
偷情描写比较复杂,鹿子霖不仅和田小娥偷情,原上很多有些姿色的女人他都染指,并认下很多干儿子、干女儿,让这些干儿子逃避了被抓壮丁的命运,鹿子霖不要脸,但隐藏较深,特别是和田小娥的关系,甚至他和田小娥密谋要害死白孝文的阴谋始终没有人知道。
田小娥本来嫁给一个举人做偏房,可是耐不住寂寞,和黑娃好上后,黑娃娶下了她(不正规),两个人本来可以就这样过着甜蜜的小日子的,可是命运多舛,黑娃最后被逼出逃直至当了土匪。田小娥因为没有生活来源,也因为耐不住寂寞,用上自己的肉体换取饮食和慰藉,可最终被自己的公公,黑娃的父亲鹿三杀死在窑洞里,小说的描写接近残忍,最后田小娥让白鹿原蒙受了一场瘟疫,六棱塔镇住了田小娥的鬼魂才使瘟疫结束。
耐不住寂寞而性幻想的是鹿兆鹏的原配——冷医生的女儿,鹿兆鹏被逼成婚,只有新婚那夜“颤抖”了一回,妻子还没有领略到其中滋味,但兆鹏从此不回来,他的妻子只好幻想着性爱,对象便逐渐扩大,最后因为公公鹿子霖醉后的非礼使她发疯,药力无法治愈,导致她下身糜烂而死,非常的凄惨。
糟蹋性爱最过分的是鹿子霖的祖先马勺娃,因为自己为了学艺受尽屈辱,最后报复教他烹饪艺术的人,让乞丐糟蹋师傅(也算师傅,无论当年怎么对待他)之尻,残虐而死,把尸体丢在西安城根。最朴实和最幸福的性爱到了这步田地,那是最悲惨的了,性已经没有了爱了,只有虐的内容了。
《白鹿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一直到最后作者都没有交代土匪大拇指郑芒是什么人毒死的。从事情后来发展的情况看,我觉得始作俑者一定就是白孝文,根据罪案谁受益最多谁就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的观点来看,白孝文一定就是凶手,最起码也是最大的嫌疑人,书的最后白孝文非要害死黑娃,估计除了害怕黑娃和他争夺县长的位子之外,还有的原因估计是杀人灭口和报复了(黑娃撞折了白孝文父亲白嘉轩直直的腰杆,当然还有小娥的事)。
不知道以怎样的心情,反正是很压抑的那种,草草读罢陈先生的《白鹿原》,倒不是这本书会让我压抑,只是我在这样心境的情况下去阅读的,当结束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对不住它的感觉。读完之后,仿佛有一点自己的认识,想记录下来,将来要与再次读它的感受进行些许对比。
本以为这本书是完全在写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事实也却是如此,但这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的两个家族,是国与共,当我们谈及到这样的两个大家伙的时候,想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谈虎色变的。本以为在这部书里,陈老先生会大加赞赏共的,可是我没有发现很多这样的字眼,反之出现匪字的频率较多。在你死我和的争斗中,不论是国还是共,都涌现出了堂堂中华之大好男女,只是他们的信仰不同罢了,国共不都是打着拯救中华的旗号的嘛,不都是想得取这块被誉为雄鸡的土地嘛,仅仅只是对策不同罢了。军统为了镇压共产党的兴起,或者说是为了彻底的铲除共,可谓是费尽心机,真不知道,现在的古城西安的墙角下,是否曾经躺着很多烈士的遗体,原来古城的枯井,是不就是埋葬革命者的天然墓穴,把人装麻袋添枯井的举动,是个不错的发明,最起码在当时节约了两颗子弹的经费,并且不用在操心枪毙以后草率处理尸体的事情。关于政治,我不敢说太多,总之我知道最后,鲜艳的五星红旗代替了各个地方的青天白日大旗,谁有了天下,谁就是对的,我只能这样认为吧,就是感慨国人之间的相互杀戮。
这篇小说发生在陕西省蓝田县西蕴藏着浓郁的关中风情。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反映农村人的心理素养,尤其存在着半个时期漫长历史,沉淀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组成白、鹿两大家族。通过故事人物的描述,如此真实、透明、写得实事求是。
白、鹿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而改变不同的命运。
一书主人白嘉轩是个典型淳朴、善良、地道的庄稼汉,是个循规蹈矩的保守派,是两大家族的代表族长。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明白事理,受过封建思想的洗礼,有担当、有责任感。自己没有文化如果遇到最积极不能解决的事,则请教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作参谋。白老汉尊重有文化的人,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读书,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理。我喜欢老实巴交的白嘉轩。
讨厌书中的鹿子霖,一个趁人之危、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小人。害人害己,埋下的因果最终还是要还的。读完此书,回味无穷,最大的体会就是善有善报。白、鹿两家的命运结局截然不同,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乡土人民,对传统文化和它的“道”,是敬畏的,持有宗教般的虔诚。他们难以完全尊从圣人训诫,但他们心目中无疑是潜移默化地接受它并奉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因此这两种文化规范如泾渭分明却一道奔流一样,因为殊途同归、互不逾矩,而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上各自相安。
如果白嘉轩象征乡土农民身上的一种仁性的话,鹿子霖某种意义上象征的是一种劣性。他是旁支,祖上出身不高,没有累世耕读积累的祖德,所以更市侩、圆滑一些,自以为聪明,但却没有智慧,因为太过短视,只顾眼前。(朱先生这样的“圣人”看一丈,白嘉轩这样的“仁人”看一尺,鹿子霖这样的“凡人”便只能看一寸)鹿子霖对于族内的地位、族长的荣耀非常渴望,渴望出人头地,能有到祖坟上放铳子、光宗耀祖的机会,所以城里“反正”(辛亥革命)以后,他是最积极的,也果然得到了“乡约”的职位。有了权力地位,他身上的劣性被放大,他的短视、虚荣、贪婪、好色,将他一步步引向了灾祸。
如果要把这部小说分为几部分的话,我觉得第一部分便止于“反正”(辛亥革命)时期。此前的白鹿原,总体上一派淳朴祥和的景象,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也不出乡里,无非是争争土地,偶尔发生点拳脚。乡人也被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或者具象化为刻在了祠堂里的《乡约》)凝聚下,过着平静的生活。这一部分大概是作者所理想的乡土吧。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
《白鹿原》是主要描写抗日战争前到解放战争胜利这段时间白鹿原的历史。总地来说写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书中涉及几种类型的人物:以白嘉轩为代表的封建人物,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以为岳维山、田福贤为代表的另一个党派,以黑娃鹿兆谦、郑芒为代表的土匪(虽说后来黑娃投靠了另一个党派),以及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中庸派(有爱国情怀,但不参与任何党派)等。
《白鹿原》,人完全被搅进了各种天灾人祸之中,特别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无际滚滚金色的麦浪,本是生活之源,却不得不一把火烧了。离开本源去讲什么道德、传统、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祸害,都无法让人生生不息。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生活,“生”和“活”,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传统,最大的文化,是天对一切生物个体发出不容践踏的旨意,违背了这个天旨,就是天之敌,人之敌,自然之敌。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四
起初,浅读《白鹿原》最大的感受便是新鲜,因为个人很少接触这种类型的小说,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这类作品是高三时候阅读余华先生的《活着》,虽然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不清了,但那时候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结局只剩一人一牛的孤独感真的透过纸张直击人心。而《白鹿原》给我这个读者的触动也不亚于《活着》,陈忠实先生看着是写白鹿原这片土地上的人事情怀,实际上是将中国清末到新中国初期的历史发展浓缩在白鹿原上。
从故事内容上看,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大点。第一个是,书中故事主要是从白、鹿两个家族的斗争来展开,同时作为白鹿原的两个大户人家,秉承着“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则,正如有些学者认为的他们为了生活而争,也为了脸面而争。这两个家族本身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来自于家族文化以及发家史的不同。白家是祖祖辈辈一步步踏踏实实发展壮大的,所以家规中格外注重香火继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保守”。美名其曰:“注重礼义廉耻”也因为这样白嘉轩先后娶了七位妻子,即使前几位妻子都无故惨死,即使村子里对他的谣言不断,他的父亲秉德老汉和母亲也多次表示不论如何哪怕是花光家产,也要娶妻生子,当然重点是在于生子。哪怕是秉德老汉丧期,白嘉轩的母亲也为其婚事尽心尽力,白嘉轩心累表示想放弃时也被母亲责怪,要想真正的尽孝道是娶媳妇生儿子。他母亲原话为:“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时代背景不同,那个时候的思想腐蚀能让一个妇女把自己贬低成这样,以我所处的时代教育来说是完全难以理解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注重自由注重个人想法现实化,而不是像那时候把人当成工具,儿子是继承的工具,妻子是生育的工具,自己是整个家族发展的工具。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是多么可怕,也不是说他们不爱家,只是这种爱家人的思想相对于现在来说我觉得缺少了点单纯性,说到底还是害怕人言。家族大于天,不能给家族蒙羞,不过也因为如此白家才会在白鹿原声誉高于鹿家。才会在军阀混战中聚拢人心,并安度余生。总的来说,家族,宗室和祠堂成为了白家的重要代名词。再来谈谈鹿家,与白家的脚踏实地不同,用暴发户来形容鹿家或许更为贴切,在他们身上更多看见了投机取巧的本事。鹿子霖应该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反派角色”。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来说,我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人物,他永远带着自身的利益去做事情,甚至于有些时候损人不利己。看到书上鹿子霖购买别人的田地,抓壮丁,征收军粮的场景我总是能联想到我们高中历史课本上背诵的那种恶霸土豪之流。他作风不谨,争强好胜,风流成性,同时也非常胆小怕事。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反映出了鹿家的风气,我虽然不是很赞同白家的家族风气,但是相比较于鹿家。白家的兢兢业业墨守成规使它成为两个家族最后的胜者。鹿家也随着鹿子霖的晚年凄凉而散尽家产,以前的名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第二大点是关于书中的共产党和国名党之争,国共合作抗日成功之后便开始进入了内战时期。书中不同于我们以前历史课本上的那样极力宣扬共产党从而贬低另一个党派,仿佛一切就是天注定,似乎就是电视剧上的正义战胜邪恶一样理所当然。书中很写实的写出了那个动荡的时候年轻充满热血的大好男女为祖国的事业所奋斗的场景,并没有所谓的绝对正义,历史总是由胜者书写的,只是每个人的信仰不同罢了。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家的白灵另一个是鹿家的鹿兆鹏。白灵是书中唯一一个与其他女性不同的一个存在,如果说别的女性都是唯唯诺诺成为那个时代的傀儡,那白灵就是一个肯为自己的信念所奋斗的新兴女性代表。她是共产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令人讽刺的是,死于自己的同志之手,也无为是那个混乱时代的一个牺牲品。而与白灵息息相关的鹿兆鹏也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他是鹿子霖的儿子,却有着和他父亲甚至于和他家族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国名党员在白鹿原大肆搜捕共产党员的时候他能安然无恙,也体现出了他的机智,同时他也是一个拥有杀死43个日本小鬼子的记录的一名真正的抗日英雄。为了执行任务和百灵假戏真做,老实说,我觉得鹿兆鹏对百灵的感觉是书中男女之情最为纯洁简单的,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我觉得他对百灵就是真爱。虽然也悲惨地死于共产党员的枪口下,但无非是个真男人,一个为事业为爱情奋不顾身的真男人。当时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部不错的内战微电影,主要也是围绕一对男女所展开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是同一个大学的知识分子,日本入侵中华使得这群孩子的保家卫国之心高涨,他们一个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加入了国民党,两党原是同根生,共同合作战胜了日军。中华大地并没有就此得到了安宁,内战的风波又起。女主角作为共产党的特务打入男主角所在的国名党组织,什么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升华为一个国家两个政党的纷争,见面何其尴尬。女主角最后为了掩护队友在男主角的面前牺牲了,男主角也就此抱着以前和女主角一起读的小说离开了这座城市,退出官场纷争。也是从看了那个电影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要想小家幸福必须大家安定的概念,男主角的一句台词:“什么时候我们居然变成了中国人互相杀戮的时代。”也让人印象深刻。内战也许是必要的,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打着安定中国的旗号,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是感恩于那个时代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前辈,也感恩于自己生于一个好的不断发展的新时代。
再来谈一下几个书中的角色吧。首先是一直贯穿小说始终的白嘉轩,其实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有点内容还是有点魔幻色彩风格的,比如说,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白嘉轩的前六位妻子是因为什么惨死的,谣言说是因为白嘉轩的生殖器官上有毒钩,当然这不是真的,可为什么白嘉轩的前六个短命妻子都会惨死呢?我本来觉得从他的父亲病状死亡来看可能是家族遗传病史之类的原因,可是又觉得这个设想经不起推敲,如果白嘉轩真的有家族隐性疾病的话,为什么第七个妻子没有像前六个一样,秉德老汉是因为家族疾病去世的话,他的妻子也就是白嘉轩的母亲为什么能安然无恙?这种疑惑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读者都有每个读者的理解吧。再者就是说一下鹿黑娃,他是白家的长工鹿三的儿子,也我书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敢爱敢恨,敢于挑战封建迷信的思想,带回一个被所有人当成婊子的田小娥作媳妇,虽然作为一个女生的角度,我难以理解后面他把田小娥独自留在窑洞中,自己出去当土匪这个行为。但不得不承认我喜欢这个角色是因为陈忠实先生把这个角色给写得有血有肉的,他敢于承担面对自己的得失过错,放在现在也是很少人可以做得到的。原以为按照发展这个角色会有一个好的结局,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坦荡荡的人还是被白孝文这样的伪君子给设计致死了。说到这里,就更加讨厌鹿子霖这个角色,调戏黑娃的妻子又指使白孝文害死黑娃,所谓的缺德坏心眼就是说这类人。关于田小娥,她应该是书中最悲剧的女性角色了,她出身秀才之家,却嫁给了一个老举人做小妾。老举人惧怕正妻只能像偷情一样和田小娥相处,年轻漂亮的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想摆脱这样的命运,所以便与长工黑娃勾搭成奸,这是当时社会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她决心与长相厮守,哪怕是在窑洞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也义无反顾地跟着黑娃。当黑娃带着她走出祖宗的祠堂时候,我以为终于可以成一对苦命鸳鸯了,结果黑娃留下小娥一人然后去当土匪了,这种行为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抛弃妻子吧。而田小娥的美色也招引来如同苍蝇般的男人,而这种终日与男人厮混的日子,也给田小娥带来了杀身之祸。公公鹿三觉得她害人不浅,便用矛枪刺入小娥后心,将小娥杀死。生而痛苦,死后也要被人所诟病,她的离经叛道之举使得她被抛弃在社会最底端。
《白鹿原》是一部历史故事非常厚重的作品,再次感叹于陈忠实先生的文笔。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五
第一次听说《白鹿原》,还是因为王全安的电影。电影中古老的关中平原,苍劲的八百里秦川,黝黑结实的陕北汉子,一幕幕镜头变换,清晰又凌乱,编织出陈忠实笔下细密而宏大的白鹿原。这不禁引起我对原小说的好奇心,于是便开始了纸上对白鹿原的探寻。
《白鹿原》说的是清末到建国时的陕西农民的生活,讲述了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所有人的命运。
书中情节早已被分析透彻,我就不再予以置评,我想谈谈的是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它对国共两党的描写。并没有简单的评价对错,而是相对真实地还原,这种态度让我震撼。以前上中学时,听到的所有关于国共两党的评论,国民党都无疑是众矢之的,而共产党的任何领导都是英明的,即使犯了错误,也只是简单一句带过。书里写道,白灵参加地下党之后,发动了许多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国民党没将她置之死地,反而是共产党内讧清除叛徒的运动让她年纪尚轻就死在了异乡,当中的荒谬和无情让人咋舌。接受了许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发现很多事并不能尽信书,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几行铅字背后,就像人死后一块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实当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对错,又怎能断言得如此轻易。
其实且不说个人,哪一个组织能说自身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小到家庭,大到家国政党,有谁不在努力掩饰甚至埋藏自己阴暗的过去和内心?中国有句古话“家丑不可外扬”,其实何止是不可“外扬”呢?就连内部也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多对一个人隐瞒吧,不止家丑,“党丑”也一样。
既是自己做下的事和自己存在的问题,却还害怕别人评说,以至于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评说,这便是心虚的典型表现,而胸襟坦荡的人是不会心虚的。古人还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而有些人却忘得一干二净了,专干写防民之口的勾当。古人又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然还能煮粥,而这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有些人却忘得更干净,在他们眼中,水是最柔弱的一种物质而已,自己铸个什么模子,水就能变成什么形状,自己挖个到哪的沟渠,就能把水引到哪里去,可他们却忘了黄河屡改故道的先例了。总有一天,无穷的“围追堵截”会让黄河再次泛滥的,我们等待着。
书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起起伏伏的,却不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做尽了坏事的得善终,回头是岸的土匪头子却被杀死,叹一句生死无常,再回头想想,其实人生因为难以预测才美好,而立人之本不会因为好坏有所不同,正直、善良、热忱始终是我们要坚持的品格,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就像当年的红军长征、一样,到现在渐渐被剥开迷雾,更多的人用客观理智的眼光看问题,留给后人的将是一部健全、公正的历史。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六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七
在看了卞寿堂先生的《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和鹏鸣先生的《世界文学简论》中一篇关于写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后,我对《白鹿原》这本书的理解又更深刻了一些。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的反映出了鹿姓和白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大家同宗、不同姓,为房为地,明争暗斗,陈忠实先生把关中农民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越读越被里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吸引。
鹏鸣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讲:“我手里捧的仿佛不是一部书,而是西安古城上沉甸甸的砖块头和城砖一样厚重的沧桑的历史。《白鹿原》给人一种历史性的压抑感,给人无限的思考。……陈忠实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把一种震撼留在读者心底,让人思考命运和人生,思考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不自觉地觉醒,找寻人类精神困境的突围。”所以,《白鹿原》绝对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农民矛盾和男女生活的小说,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书里刻画了好几个关中农民的形象,其中最深刻的无疑便是白鹿两家的大家长,封建正统的族长白嘉轩,有权有势的封建社会地方政权人物鹿子霖。对白嘉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挺直的腰杆,而这腰杆却被后来当了土匪的黑娃鹿兆谦唆使手下打折了。白嘉轩据守封建道德、大义做人,一生也数次遭难,但从来没被击垮过,这些磨难对他来说就像关中大地上严冬酷暑的轮回。或许在有些事情上他的处理让人觉得不近情理甚至是冷酷,像是和女儿白灵断绝父女关系、在祠堂里惩罚田小娥。可是这完全能够被理解,这是由白嘉轩的性格所决定的。白嘉轩和朱先生一样是坚持儒家思想的,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那么白嘉轩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在他身上几乎承受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负荷。白嘉轩虽然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却把“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
所以即使后来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躯体弯折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没有夭折,他还是以他的威严执行着他认为应该维护的社会道德的言行准则。
白嘉轩和长工鹿三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颠覆了我对封建社会地主和工人的认识。白嘉轩对待长工鹿三的态度是重之、携之,而且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鹿三,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白灵认鹿三当干大,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所以在我看来,白嘉轩不失为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我们应该学习白嘉轩的为人处世之道,又要摒弃其陈旧保守的思想。
书中最具鲜亮特色的另一个配角便是田小娥。从小娥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农村女人被压迫被损害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一个女人把依靠男人作为一生的命运无疑是非常愚蠢的选择。但在《白鹿原》中,找个可靠的男人依附却是一个女人毋庸嘲笑的全部愿望。小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而小娥所有的命运无不在男权的支配下,并与男权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给郭举人做小妾、与黑娃偷情私奔、与鹿子霖的纠缠、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杀死,从头到尾掌控她命运的都是男人。小娥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无数的女性,和无数女性的归属。容不下她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的命运。她死后仍在不懈抗争,她引来了瘟疫,令整个白鹿原一片恐怖。她的鬼魂附体到鹿三身上那段,无疑是她整个命运中最酣畅的时刻。就在她即将胜利的时候,她还是被所谓代表正义的白嘉轩给镇压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女权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男权。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人力无法扭转的趋势,在那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性基本毫无命运可言。终其一生,小娥也不过是男权下一个可悲的牺牲品而已。
鹏鸣先生说看完这部作品,就想到两个词:命运、人生。确实如此啊,人生的变化总是在悄悄进行着,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能顺其自然,这便是命运。命运静静躺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发酵,逐渐转入深沉,进而渐渐沉淀为现在的一种回忆。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制人的脚步,摆布着人的命运。或许又叫宿命。
想到《白鹿原》,也总是会想到书中那头神秘的白鹿。当白鹿原上彩霞满天或朝阳灿烂的时候,抑或是在大雪过后白茫茫的雪地上,白鹿会从哪一处呼啸而出,跃入人们的视线,带给人们崭新的希望。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八
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
全书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陕北高原的简史,其实我更认为是为陕北的故去写的一墓志铭。书中大量的描写都可见陕北的风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评价,但是正是这种不评价,却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彷佛我也身临其境般灵魂受到了荡涤。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没有正面评价共产党,也没有正面评价其他政治派别。这就避免此类小说具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不使读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晓得我们的读者是知善恶,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师的所谓著名作家的说教。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忠实老先生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其实也就告诉了我们他老人家的真正的写作意图。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十
读完这本书已有数日,然而一直没有下笔,直到在电脑前敲字时还在纠结。原因有这么两点:一来是自己最近还在写连载中的小说,未来得及执笔;二来是自己确实心里没底,主要原因还是后一点。其实自己是个很喜欢写读后感的人,尤其是在看完好的著作时必定会敲上几行文字。然而这次真心的不敢下笔,像《白鹿原》这样的一部巨作,很害怕自己的文墨还不够写不好,于身边的朋友观后,对于这样的一部巨作,都不愿意再去观看,错失与这样的精神食粮思想交融的机会,那我就是罪人了。
不过心里总有这样的声音在涌动、回响,那索性就随心吧,听之任之。
首先从故事本身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将一些儿时从爷爷奶奶记忆中听来的片段揉碎之后再拼上《白鹿原》整片整片整片的海量历史信息灌输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再一次有机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次试着去体会那种时日的生活,那种时日人们面对生活的举措,面对生活时日的那种态度,面对世代变迁、历史更替、思潮变化的时候做出的选择,面对曾经与自己最亲的人在革命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命运的时候的心境。
仿佛自己就是故事里的某个平凡的角色,是这个角色是那个人物,却怎么都觉得自己作不好。
毕竟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也确实不曾亲身经历,虽曾听我爷爷奶奶说起,那也是点滴片段,并不见得有多少体会,更何况那时年纪尚小,又怎知岁月酸甜苦辣、千姿百态!
故事主要以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为中心,到白鹿村白鹿两姓人,以及白鹿村周边的村落也就是整个兹水县的村落的人,历代争夺在白鹿原的地位,在清末朝代更替历史文化变迁影响的下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白家是白鹿村大家族,白嘉轩、白嘉轩的父亲、爷爷等一直都是白鹿村的族长,在白鹿村德高望重,在白鹿原也是如此。
鹿家是白鹿村除了白家最大的家族,鹿子霖、鹿子霖父亲、鹿子霖爷爷等,在白鹿原村一直都是非常有地位,在白鹿原也是一样。
然而清的灭亡,民国的兴起,革命必然会给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里的人们带去影响,尤其是在革命盛行的兹水县,白鹿原作为共产党革命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影响怎么可能会小。
国共合作时期到抗日时期到解放前期,白嘉轩鹿子霖的儿女都纷纷投身革命,在政治对立中,面对儿女情长、手足情谊,真想不出会是怎样的情形。当他们每次在某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场合相遇,彼此会以怎样的心情开口说出第一句话。
例一:鹿兆鹏(共产党员)与鹿兆海(鹿兆鹏的亲弟弟)私定终身的人灵灵(白稼轩的女儿)最后走在一起,刚刚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还有灵灵怎样去面对鹿兆海,而鹿兆海又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亲哥,自己私定终身的人灵灵。原本美好的一切只是因为鹿兆海退出产共产党加入了国民党,与加入共产党的灵灵政治立场不同,固执的两个彼此都无法做出退步,最后都为革命献出生命。
例二:白孝文(白嘉轩的长子)与小额(黑娃的老婆)在黑娃被迫逃离白鹿原的时候,度过了最开心潇洒的一段光景,后来自甘堕落几乎走到生命的尽头,在饥馑年狗已经在等待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吃他的肉。最后加入国民党,解放后成为了兹水县的县长,而与白孝文一起光着屁股长大情同手足的黑娃,在被逼逃离后辗转当了土匪之后又加入国民党,学为好人,解放后成了副县长,最后却被白孝文谋害。
他们只是小说中几个突出的角色,只是白鹿原上几个不平凡的人物,只是历史变迁朝代更替文化教条脱枷的几位先行者,然而这样这样的角色人物先行者在当时是面对着风云变幻重重困难,思想在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斗争,那种火药味,现在的我们却是无法体会!
第二个从写这部小说的作者陈忠实前辈而言,陈前辈为文学的付出精神,对文学的坚强的毅力,在文学方面的素养,是小生我万万不能及。唯有敬仰学习之。当然这部小说文学底蕴史料信息以及写作方法,于我这等小生也是大有益处,如获至宝。尤其是于我这脑海似沙漠的人来说,陈前辈这部小说就是一股渊源深厚的清泉。
《白鹿原》是一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先不提小说的质量如何,从草拟1988。41989。1年,成稿1989。41992。3年,历经总共4年时间。摸着脚趾头想想,那是陈前辈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在看书的过程中脑海里多次有浮现这样的画面:陈前辈挑灯执笔端坐于案前,带着老花镜,微弱的灯光下,两鬓已爬有缕缕银丝,正在翻阅着历史资料典籍,一本接一本,翻过书桌上的书堆,又去翻找书架,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才欣喜若狂的在纸上写下。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陈前辈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心中万千思想在笔尖游走,每次都是写到鸡鸣三更,还意犹未尽。
陈前辈这样的人,那是一个为了文学付出光岁的文者,心中只有一个念想为了民族的文化发展付出自己的热血在所不惜的文学界的伟人。
在此先说声抱歉,我其实不懂写作方面的知识,在这里评头论足,如有不对处,还望各位文友、前辈指正。
从整部小说的写作功力而言,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整个故事结构的驾驭能力,都是不可多得学习资料典籍。
这部小说是以一种凝重的气氛贯穿始终,写得深沉而严谨,词句酣畅凝练。从手法看故事,是以一个冷静理性镇定思维活跃的局外人去述说一个个情节,超出白嘉轩的那种干练冷静镇定,娓娓道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层层韵意,看一遍怎么都不觉过瘾。再从真个小说的结构上以及对小说的情节的发展来讲,每个章节说什么人说什么事,每个短故事发展起伏次序,每个人物之间的前因后条理都非常的清晰,轻重拿捏得当,松弛把握有度。不得不令人钦佩、自叹不如。
最后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慨,对于评论这样的巨作,感觉甚是惭愧。在现今社会,经济物质迅猛发展、人心躁动轻浮、精神文明开始缺乏的时代,文化已经被当成一种产品,许多人被文化产品后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活在一个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城市的一个角落,每当黑夜降临心灵对那种宁静的渴望、那种孤独寂寞,让自己觉得可怜!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十一
在看了卞寿堂先生的《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和鹏鸣先生的《世界文学简论》中一篇关于写忠实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后,我对《白鹿原》这本书的理解又更深刻了一些。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的反映出了鹿姓和白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白鹿两大家同宗、不同姓,为房为地,明争暗斗,忠实先生把关中农民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越读越被里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吸引。
鹏鸣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讲:我手里捧的仿佛不是一部书,而是西安古城上沉甸甸的砖块头和城砖一样厚重的沧桑的历史。《白鹿原》给人一种历史性的压抑感,给人无限的思考。忠实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把一种震撼留在读者心底,让人思考命运和人生,思考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不自觉地觉醒,找寻人类精神困境的突围。所以,《白鹿原》绝对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农民矛盾和男女生活的小说,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书里刻画了好几个关中农民的形象,其中最深刻的无疑便是白鹿两家的大家长,封建正统的族长白嘉轩,有权有势的封建社会地方政权人物鹿子霖。对白嘉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挺直的腰杆,而这腰杆却被后来当了土匪的黑娃鹿兆谦唆使手下打折了。白嘉轩据守封建道德、大义做人,一生也数次遭难,但从来没被击垮过,这些磨难对他来说就像关中大地上严冬酷暑的轮回。或许在有些事情上他的处理让人觉得不近情理甚至是冷酷,像是和女儿白灵断绝父女关系、在祠堂里惩罚田小娥。可是这完全能够被理解,这是由白嘉轩的性格所决定的。白嘉轩和朱先生一样是坚持儒家思想的,如果说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的精神领袖,那么白嘉轩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在他身上几乎承受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负荷。白嘉轩虽然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却把仁、义、礼、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典范行为为村民树起了一个楷模。
所以即使后来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躯体弯折了,可是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没有夭折,他还是以他的威严执行着他认为应该维护的社会道德的言行准则。
白嘉轩和长工鹿三之间的主仆关系也颠覆了我对封建社会地主和工人的认识。白嘉轩对待长工鹿三的态度是重之、携之,而且常常教育子女要尊重鹿三,并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白灵认鹿三当干大,而在鹿三身上也丝毫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被剥削者深受苦难的`痕迹,他也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把白嘉轩当作自己的恩人,虔诚地信奉和捍卫着白家执掌的宗祠文化。而鹿三死后,白嘉轩的那句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则表现出了白嘉轩对鹿三的丰富情感。所以在我看来,白嘉轩不失为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我们应该学习白嘉轩的为人处世之道,又要摒弃其陈旧保守的思想。
书中最具鲜亮特色的另一个配角便是田小娥。从小娥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农村女人被压迫被损害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一个女人把依靠男人作为一生的命运无疑是非常愚蠢的选择。但在《白鹿原》中,找个可靠的男人依附却是一个女人毋庸嘲笑的全部愿望。小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而小娥所有的命运无不在男权的支配下,并与男权做着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给郭举人做小妾、与黑娃偷情私奔、与鹿子霖的纠缠、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杀死,从头到尾掌控她命运的都是男人。小娥代表了在那个社会上无数的女性,和无数女性的归属。容不下她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的命运。她死后仍在不懈抗争,她引来了瘟疫,令整个白鹿原一片恐怖。她的鬼魂附体到鹿三身上那段,无疑是她整个命运中最酣畅的时刻。就在她即将胜利的时候,她还是被所谓代表正义的白嘉轩给镇压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女权最终还是没有战胜男权。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人力无法扭转的趋势,在那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性基本毫无命运可言。终其一生,小娥也不过是男权下一个可悲的牺牲品而已。
鹏鸣先生说看完这部作品,就想到两个词:命运、人生。确实如此啊,人生的变化总是在悄悄进行着,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能顺其自然,这便是命运。命运静静躺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发酵,逐渐转入深沉,进而渐渐沉淀为现在的一种回忆。总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制人的脚步,摆布着人的命运。或许又叫宿命。
想到《白鹿原》,也总是会想到书中那头神秘的白鹿。当白鹿原上彩霞满天或朝阳灿烂的时候,抑或是在大雪过后白茫茫的雪地上,白鹿会从哪一处呼啸而出,跃入人们的视线,带给人们崭新的希望。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十二
这本书写了很多人,讲了很多事。看每个人,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白嫁轩在取到第七个老婆的时候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他的大儿子白孝文一直被他看好做族里的继承人,却因为被他人陷害和自己立场的不坚定沦落为被人耻笑的对象,在他对生活完全绝望时他家的长工却惊醒了他,让他再次走到别人的前面,加入国民党,在看到共产党即将胜利时,又转向投靠了共产党,以至于到最后通过各种手段做了一县之长,尽管他的品性让人所不耻,可是生活就是这样,顺息万变。二儿子白孝武似乎就平淡多了,顺了父亲的教导,成了族里的继承人,凡事都和父亲一样,稳重中有点迂腐。值得一提的是白嫁轩的小女儿,也是他的宝贝,从小被他宠坏了的白灵,他没有像他的三个哥哥那样听从父亲的教导,而是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小的时候就选择了和男孩子一样去读书,由于父亲的痛爱,她没向其她女孩子一样学习针线,而是走进了学堂,当她去了一次城里的姑妈家时,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又再次毅然的选择去城里上学,命中注定她是好动的,在接受了新思想后,她加入了国民党,但在工作中又发现了共产党才是她想要的,于是又再一次毅然弃“国”从“共”,与此同时,她的恋人却与他背道而驰,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她放弃了自己的爱人鹿兆海,选择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鹿兆鹏,尽管到后来她成为了革命的牺牲品,但她的一生却是为自己而活,活的是那样的精彩。
小娥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个鲜活人物,如果是在国外的小说中,小娥应该是一个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幸福的简爱式人物,可惜她生活在中国,她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甚至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都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她的勾引,黑娃沦落成山匪,白孝文堕落为乞丐,她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人憎恶,可是仔细想来,她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对现实的无奈之举罢了。而且奇怪的地方在于,村民几乎把所有过错都归在了她的头上,把她当作灾难的根源。可是对男人村民却总是宽容的,只要他们洗心革面,就可以得到原谅,在中国小娥注定是个悲剧式的人物。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十三
白嘉轩是《白鹿原》的主人公之一。
《白鹿原》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是陈忠实。
白嘉轩已经娶了六个媳妇,六个媳妇都死了。他想请个阴阳先生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在请阴阳先生的路上,他在雪地里撒尿,发现了一坨无雪的慢坡地,从慢坡地里挖出了一个自认为是怪物的东西。他决定去找姐夫朱先生问一问。朱先生是大家公认的神人。当他把这个怪物画下来时,朱先生神秘地告诉他“你画的是一只鹿啊!”。白鹿,是神奇的。白鹿,是精灵。白嘉轩认为神灵把白鹿的吉兆显示给他,而不是显示给那块地的主家鹿子霖,他要按照神灵救助白家的旨意办事。他要把鹿子霖的那块慢坡地买到手。
白嘉轩去找冷先生帮忙。冷先生和白家是莫逆之交。他要卖掉河川里那二亩水地,那是一年两季收成的好地。白鹿村有力量一次买走这二亩水地的只有鹿子霖。冷先生从中说和,一切顺利。但在关键时刻,白嘉轩节外生枝:二亩水地卖给鹿子霖,鹿家原坡上那二亩慢坡地转到白家,好地换劣地的差价,由鹿家付给白家。鹿子霖欣然同意。真应了那句俗话“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傻乎乎地帮人家数钱。”一切都按白嘉轩的想法进行,真乃是“万无一失”,不露“蛛丝马迹”。
初看白嘉轩卖地,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白嘉轩好狡猾”。1、他明明早就盘算卖地时和鹿家换地,但他让冷先生从中周旋时却只字未提。2、他明明知道鹿家那块地是风水宝地,却装着和人家换地是吃了天大的亏一样。3、和鹿家换地,他心底是求之不得的,但他的表情一直是苦大仇深,被逼无奈。
先入为主,白嘉轩给我的.印象不是太好。
故事结尾,鹿子霖疯了、傻了。白嘉轩看着鹿子霖的疯傻样,想起以卖地形式作掩护巧取慢坡地做坟园的事,儿子孝文的县长,也许就是这块风水宝地荫育的结果。他蹲下身子,对鹿子霖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白嘉轩忍不住流下眼泪。故事结尾,白嘉轩的左眼已经瞎了。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大儿子,他听话懂事,很自然地接任族长一职,掌管族里的大小事务。在他被鹿子霖陷害,和田晓娥做出了伤风败俗的事时,白嘉轩铁面无私,对孝文进行了惩罚: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白嘉轩下手特狠,比上次抽打娥和狗蛋还要狠过几成。
其实,白嘉轩完全不知内情。在孝文受罚的时候,他和田晓娥之间还没有实质上的进展。他没有询问、没有了解,他想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所以,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
我认为白嘉轩不懂得教育。1、他不相信孝文是好人。2、他惩罚孝文,不是真正为孝文的成长考虑,而是觉得孝文丢了他的脸、辜负了他的期望。3、孝文出现问题,他采取的不是精心“疏通”,而是一系列“强堵”。他除了大打出手,还有分家、不借粮,当孝文走投无路把水地卖了换钱、换粮食后,他举起手中的拐杖又抽击到孝文的脸上、腿上。以至后来,孝文真的和田晓娥走到了一起。
如果他发现孝文的做法后,相信孝文不是那样的人,能按住心头的怒火,听孝文说一说事情的来龙去脉的话,或许能挽救孝文,或许孝文还会是以前的孝文,或许孝文会成长的更优秀。
白嘉轩对待三儿子的做法,是卑鄙无耻的。
在三儿媳吃了好多药还是不怀孕的情况下,在怀疑毛病出在三儿子身上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兔娃和三儿媳怀孕。
白嘉轩和长工鹿三的感情让我感动。
对于年龄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迟钝的长工,可能有很多主家都要把他辞退,但白嘉轩没有这样做,他待鹿三如兄弟,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也要对三伯好。
白嘉轩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和鹿三的儿子说:“你们三伯你大老了。人老了就是这个样子。你三伯能做啥想做啥活儿由他做一点,他不想做啥活儿哪怕啥活儿都不做,你们谁也不许指拨他,拿斜眼瞅他粗嗓子吼他都不准许!”
白嘉轩孝顺。
白嘉轩腰杆子直。
白嘉轩严于律己。
白嘉轩是陈忠实笔下一个活生生的人。
《白鹿原》读书笔记篇十四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陈老先生通过对西安东南这片天然的黄土台原上地域人风的描写,折射出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变。这当然是《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理由之一,但不可否认,那凝重的文笔传达出的充满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气息的文字,颠覆传统对人性与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断,是获此殊荣的最终理由。
纵观全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说人物主要叙写了白鹿原上白姓一族和鹿姓一族,还有与这两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冷先生、朱先生两家。
我个人按照《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给十二钗正侧的分法认为,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孝文孝武孝义三个儿子和女儿白灵,姐夫朱先生以及长工鹿三和其子兆谦应该算是主要人物,而妻子仙草和三个儿媳只能是为凸显男人们而存在的陪衬人物。以鹿子霖为首的鹿家,儿子兆麟兆海应为主要人物,而与两家均为儿女亲家的冷先生当然是主要人物。
陈忠实老先生正是通过对这诸多的主要人物的描写,一步步凸现小说的写作意图。
白嘉轩:“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於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第二章)。
圣人能看一丈远的世事;咱们凡人只能看一步远,看一步走一步吧,像黑娃这号混饨弟子,一步远也看不透,眼皮底下的沟坎也看不见。你急也不顶用。让他瞎碰瞎撞儿回,也许能碰撞得灵醒过来,急是没用的。(第十章)”
以上两段文字是白嘉轩对姐夫朱先生做人的领悟。在他的心里,大姐夫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的凡人。从姐夫朱先生为人处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让他终生受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有真正领悟透朱先生全部的做人法则,因为他还是有一件心事,到最后才说出来,那就是换地。
白嘉轩在一次一次的动荡中渐渐悟到了朱先生的做人真谛。尽管他没有上过学,但凭着族长的英明睿智,他还是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他还是不能成完全领悟。尘世争名夺利的喧哗,不容许他这个族长以一个超脱世外的圣人的形象存在。
“白嘉轩想:这些人在这儿吃谁的?他几次想把姐夫朱先生写给张总督的民谣念出来,却又几次作罢。他清楚鹿子霖不是张总督,他自己也不是朱先生,念了也没有用。他应酬着坐了一阵子,再也坐不下去,就起身告辞了。(第七章)”
白嘉轩一心恪守做一个好族长的原则:为了族人的利益闹农协;听了朱先生的话,之后的党派纷争便不在参与;送儿子到白鹿书院念书,不去县城念新书;为维护祖训,不顾妻母阻挡,族人相劝,坚持痛笞爱子,与即将成为族长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他是封建末期族长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一个圣人。因此,当圣人姐夫朱先生逝去的时候,白嘉轩说: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文人了。其实,又何止没有这样的文人,恐怕就连这样的人也没有了吧。
前面已经提到,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实用11篇)
- 2023年《论语》的读书心得(优秀9篇)
- 2023年飞行员的感想 最美空军女飞行员余旭的评价词(十篇)
- 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心得分享(大全16篇)
- 最新《童年》的阅读心得30字(大全17篇)
- 亲子阅读心得体会30字(优秀10篇)
- 最新汽车销售经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汇总18篇)
- 最新如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模板10篇)
- 青年节的心得体会(实用11篇)
-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200字(模板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