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精选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3:44:27 |
- ZTFB |
- 9页
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瞬间,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悟。4.总结需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评估实际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一
今天在本校听了朱老师《大气压强》一课,对于朱老师的课说下自己的看法:本节课是浙教版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3节的大气压强。
这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的压强之后,再学的气体压强。本堂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大气压强的存在;2生活中的大气压强及应用;3、马德堡半球实验。朱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和课堂设疑,还有学生的分组讨论,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大气压的存在实例和通过大气压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并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气压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朱老师用课本中的覆杯实验引入,大胆地把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实质,也就是在实验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让学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概念。这样的改变让学生从单纯的观察到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度更广,学生的专注程度大大提高。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为什么纸没有掉下来?”“是不是因为水吸引了纸片,所以没有掉下来?”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大家用桌上的仪器,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并用大气压知识来解释。”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实践。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3.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比如说,朱老师用“魔术”:将矿泉水的空瓶加了热水,再倒掉后盖紧瓶塞,使瓶子变形;还有用嘴吸纸杯,吸管喝饮料等。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实用性。
4.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意见和建议。
1.在学生实验中,可否用透明的塑料杯代替纸杯,可以使学生看清杯中是否还有空气。
2.教师在讲解时,没有将“大气压”讲解清楚,“大气压”到底是“大气压强”还是“大气压力”这个基本概念。
3.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时,如果先让一位女同学来拉,再让班里力气大的2个男同学来拉,可能反差的效果会更明显。
4.教师在课堂中,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时间。教师的语速过快,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二
1.评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评课能表现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专业素养方面所具有的水平,通过对他人课堂教学的评价,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科专业方面的能力。
2.评课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通过评课可以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提高找到捷径。如果觉得别人的教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避免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同样的偏差。在评课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3.评课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对授课者来说,别人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宝贵的。赞扬是鼓励,批评是激励,鼓励和激励同等重要。赞赏会使你充满信心,批评能使你发奋图强。对评课者来说,一次友善、真诚、高标准的评课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管你的评课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都可能会让别人终身受益,说不定你已经成了授课者心中的“偶像”,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老师!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进行教学,但对教材所提供知识的应用和挖掘是不统一的,教材内容也不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全部,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的内容都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学得懂、学得有兴趣。
(2)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要轻重有别,要围绕重点内容,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器材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对概念或规律的讲解正确。
教师在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中举出的实例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是物理课的最基本要求,要避免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举例的现象,比喻或与实际的联系都要符合科学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4)实验的选择、操作和分析。
实验内容要注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见度,实验数量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操作正确、规范,需要学生动手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注意教材中对学生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教材中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对知识的要求,不能忽视,而思想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不要有人为灌输的痕迹。
2.评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的因村施教。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包括让学生做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3.评教学素养。
(1)课型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时间分配合理。
(2)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流畅。
(3)板书、板画规范,熟练,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应变能力强。
4.评教学效果。
(1)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
(2)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做练习)。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团结合作精神或批判精神的体现。
5.总体评价。
(1)对一节课的整体印象(可以概括成简短的几句话)。
(2)有创新或特别值得提倡的方法、实验设计等。
(3)提高或改进方面的建议,供教师参考。
评课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格式,不同学科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通过评课表现风格、增进友谊、提高能力,使所有教师都在评课活动中共同成长。
注:评课要点是评课时可以考虑的一些因素,不必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按要点逐条依次评析。评课过程中各因素的先后顺序也可以随不同课型或个人习惯而变化。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三
《大气压强》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一起参与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
这堂课如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总体反应比较好。我个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演是实验;易拉罐压瘪,烧瓶吞气球实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气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做覆杯实验,挤压皮碗实验,矿泉水瓶扎孔装水不流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参与探究,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使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有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例,深化对大气压的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开思维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分组讨论,看哪一个组举出的例子最多,学生会举出许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医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钢笔吸墨水”“、用塑料管从瓶口吸饮料”“、塑料挂衣钩”、“注射器吸药液”等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学生举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大气压强解释,对解释不圆满的教师再加以补充,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画面。说明它们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物理知识确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大气压的测量方法,首先做大气压支撑水柱的实验,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时应该用密度较大液体,在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银,所以把水改为水银,量筒改为托里拆利真空管,这样逐渐过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比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践后,发现与自己预设的还是有很大区别: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是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以后应注意此类问题的出现。我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纸片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课堂中实验较多,但对实验进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够,有些同学可能还会存在一知半解现象。虽然小实验准备的较多,但是还是不够充分。如覆杯实验时,第一次选择的纸片不够平直,实验险些失败。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内容。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对象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就必须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为思维的细胞、为认识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而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本文,拟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压强》为案例,来谈谈我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点体会.
“压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看,学习难度更大。记得小时候,我在学习“压强”这节课中,老师讲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习题训练,由于概念不清楚,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清晰,在解题中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多次碰壁出错,于是对物理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物理成绩也一度出现了下滑。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刻苦钻研,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所以,在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在讲到“压强”这一节课时,我特别小心,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不力而使学生对“压强”学不好,进而对物理课丧失信心与兴趣,成为千古罪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针、铅笔、小刀、橡皮泥、勾码、弹簧测力计、细绳、长方体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都使物体发生了形
变。
提出压力的概念,教师才此期间强调压力不是重力,提出问题:压力的作
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用铅笔的笔尖和笔尾感受压力的不同效果提出猜想:压力的作用
效果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和施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学生自主
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
馈,用时十分钟左右)
鼓励几个小组上前演示(学生展现个人风采,增强自信),总结结论。
(二)压强
通过数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的表达式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符号pa,,1牛每平方米表示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
因为压强单位很小,压强常用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举例:一张报纸
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就有0.5帕,一粒西瓜子放置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就有20帕等
例题练习ppt(学生通过练习将公式与实际联系起来,巩固知识点)
(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利用橡皮泥和小刀,在橡皮泥上切一刀,怎么才能使橡皮泥对桌面的压强减小一半?(学生设计实验,并到前面演示,通过这个实验,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学生讨论怎样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用时四分钟左右)。
教师总结: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
(2)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
(3)既增大压力同时又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2)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3)既减小压力同时又增大受力面积
这节课,从压力的作用效果认识了压强这个物理量,并且利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比值定义法得出了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学生亲身验证了一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扣题)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课前的现象(学生解释),教师说明,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增大压强,而有的时候需要减小压强,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辨别并说明都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单位:帕斯卡(pa)
3、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当堂练习
设计关于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及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方面的练习题,巩固新知识点,用ppt展示。
五、作业
探究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实例,举出五个以上实例并说明运用了本节课的
哪部分知识。
六、板书设计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单位:帕斯卡(pa)
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反思
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概念和大小,压强概念、单位和计算,难点是压力概念和大小,受力面积确认和压强概念的理解。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结构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由于本块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思考有关问题,解决有关现象时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个板块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让学生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板块同样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挖掘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最终总结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
回顾整堂课,成功之处在于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首先运用气球引入新课,爆破声能顺利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再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理解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运算。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和-谐的情境,学生在交流和总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简单问题,培养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开展实验时学生过于兴奋,有些学生又过于紧张,此外概念的教学需要重点强调。
本节课需要改进之处:1、课前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2、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3、概念需着重强调。
这次的教研活动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教研组成员对我的帮助和提点使我在教学上受益匪浅。科学教学是知识联系生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压强》说课稿
南崴子中学王鹤依
一、课题分析
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前一章力学的延续,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重点提起。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自主选择器材,体验探究。(4)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5)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
新课教学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播放图片:蝉能将口器插入树皮中,骆驼能行走在沙漠中,水杯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向墙面按图钉,用物理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由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都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此时提出压力的概念,教师才此期间强调压力不是重力,提出问
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用铅笔的笔尖和笔尾感受压力的不同效果提出猜想:压
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接触面积和施力的大小有关(以上四分钟左
右)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
学生自主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教师
巡回指导,及时反馈,用时十分钟左右)
鼓励几个小组上前演示(学生展现个人风采,增强自信),总结
结论。
(二)压强
通过数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的表达式单位:帕斯
卡,简称帕,符号pa,,1牛每平方米表示1平方米面
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因为压强单位很小,压强常用单位还有:百
帕、千帕、兆帕,举例: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就有
0.5帕,一粒西瓜子放置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就有20帕等
例题练习ppt(学生通过练习将公式与实际联系起来,巩固知识
点)在例题中强调压强公式中面积是接触面积。(以上用时5分钟左
右)
(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提出问题:利用橡皮泥和小刀,在橡皮泥上切一刀,怎么才能使橡皮泥对桌面的压强减小一半?(学生设计实验,并到前面演示,通过这个实验,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学生讨论怎样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用时四分钟左右)。
教师总结: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
(2)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
(3)既增大压力同时又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2)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3)既减小压力同时又增大受力面积
这节课,从压力的作用效果认识了压强这个物理量,并且利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比值定义法得出了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学生亲身验证了一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扣题)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课前的现象(学生解释),教师说明,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增大压强,而有的时候需要减小压强,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辨别并说明都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后总结小结并练习,留下探究作业。
评课
南崴子中学物理教研组
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单位:帕斯卡(pa)
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一 、本节课的亮点
1、引入:以小实验引入新课,以“针刺气球”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探究部分:采用自主探究式,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作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3、实验部分: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王老师并不拘泥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总结归纳。最后几名同学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展示精美图片和展示解题过程,使课堂更生动。
二、 改进意见
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巩固和讲解。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五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3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4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六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损坏。
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因而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的两方即出现相互的作用力,单位截面上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压力。
一般地说,对于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压(或张)形变和切形变。因此,要确切地描述固体的这些形变,我们就必须知道作用在它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个分量的效果。这样,对应于每一个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个互相垂直的面,应力f/a有九个不同的分量,因此严格地说应力是一个张量。
由于流体不能产生切变,不存在切应力。因此对于静止流体,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又因为流体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点上,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体的每一点上,f/a在各个方向是定值,所以应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时称这种应力为压力,在中学物理中叫做压强。压强是一个标量。压强(压力)的这一定义的应用,一般总是被限制在有关流体的问题中。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若用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七
《大气压强》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一起参与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
这堂课如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总体反应比较好。我个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演是实验;易拉罐压瘪,烧瓶吞气球实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气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做覆杯实验,挤压皮碗实验,矿泉水瓶扎孔装水不流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参与探究,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使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有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例,深化对大气压的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开思维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分组讨论,看哪一个组举出的例子最多,学生会举出许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医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钢笔吸墨水”“、用塑料管从瓶口吸饮料”“、塑料挂衣钩”、“注射器吸药液”等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学生举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大气压强解释,对解释不圆满的教师再加以补充,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画面。说明它们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物理知识确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大气压的测量方法,首先做大气压支撑水柱的实验,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时应该用密度较大液体,在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银,所以把水改为水银,量筒改为托里拆利真空管,这样逐渐过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比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践后,发现与自己预设的还是有很大区别: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是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以后应注意此类问题的出现。我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纸片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课堂中实验较多,但对实验进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够,有些同学可能还会存在一知半解现象。虽然小实验准备的较多,但是还是不够充分。如覆杯实验时,第一次选择的纸片不够平直,实验险些失败。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内容。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对象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就必须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为思维的细胞、为认识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而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本文,拟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压强》为案例,来谈谈我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点体会.
“压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看,学习难度更大。记得小时候,我在学习“压强”这节课中,老师讲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习题训练,由于概念不清楚,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清晰,在解题中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多次碰壁出错,于是对物理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物理成绩也一度出现了下滑。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刻苦钻研,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所以,在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在讲到“压强”这一节课时,我特别小心,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不力而使学生对“压强”学不好,进而对物理课丧失信心与兴趣,成为千古罪人。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八
压强演示小桌、塑料泡末、砝码、水泥粉、彩纸、钢板尺。
1、观察砖头平放、竖放在张紧的彩色纸上所产生不同效果的实验。
2、分析平放、侧放、竖放在张紧的彩色纸上所产生不同效果的实验。
3、观察物体放在钢板尺上发生形变的情况,改变钢板尺的倾斜程度,钢板尺形变变小,说明这时物体对钢板尺的压力与重力有关,但并不等于物体重力。
4、学生分组实验: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5、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通过图例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由教师总结压力的产生途径及与重力的关系。
(一)明确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2、知道什么是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课题。
观察实验将一块砖平放在张紧的纸上,砖可以在上面静止不动;将砖竖直立放在同样的纸上,纸被压破,砖掉在下面。
提出问题同样是一块砖放在同样的物体上,由于放置的方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这一章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新课教学。
什么是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
上述的例子中,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是不是所有静止在接触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请同学观察一个实验。
观察实验用两块木块支起一只钢板尺(在钢板尺两端支起),以下内容边演示边讲述。
(2)将一长方体金属块置于两端支起水平放置的钢板尺中央,钢板尺发生弯曲形变,表示它受到一个压力,这个压力是多大呢?(请学生回答:等于金属块重力)。
(3)将钢板尺一端高度不变,另一端抬起(为使金属块不下滑,可以用两面胶把金属块粘在钢板尺上)请学生观察钢板尺弯曲形变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里请学生回答;钢板尺弯曲形变变小,说明它受的压力变小.)。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为了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我们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进行比较,这就是压强。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九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压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一)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过渡:我们来看几个小实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来回答老师接下来的问题。教师演示甲、乙两个实验: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一个小桌,甲图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图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提问:两次实验的现象相同吗?哪里不同?学生回答:小桌的下陷程度不同。
追问: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因素?什么因素不同?学生回答:小桌与海绵的受力面积都相同,但海绵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教师演示乙、丙实验:乙实验保持与上一次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
学生回答:两次实验小桌的下陷程度也不同。
追问:在这两个实验中,哪些实验条件相同,哪些实验条件不同?学生回答:两次实验海绵的受力面积不同,海绵受到的压力相同。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总结: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二)压强(板书)教师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提问: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学生回答: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
老师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转悠名称:帕斯卡(pa),1n/m2=1pa。
(三)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板书)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请同学结合上面学习的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来来说明其原因。
学生回答: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环节三:巩固提高。
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十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
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pa。
1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十一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对于液面高度变化及不同液体混合等问题运用整体法解决较为方便。
分析与解:以冰块、水、煤油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如图1所示和如图2所示,由于整体总重力不变,此整体对同样的杯底的压强不变,故有:
2.假设法。
指在分析问题时,依据具体情况把问题中某个过程或条件假设为理想的物理过程或特殊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等效法。
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变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在求解液体压力时,,因而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以容器底面积为截面,以液体深度为高的液柱重”,灵活运用结论,许多题目便可迎刃而解。
4.隔离法。
将研究对象从其所处的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和研究其所处的状态即受力情况等。利用隔离法解题要特别注意正确选取隔离体。
5.割补法。
运用分割填补的手段,使事物的特点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运用割补法解题时,要使经过割补后的问题与原来的问题意义相符。在比较液体压力、压强时,应用求解时,有时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不十分清楚,若灵活的采用割补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作图法。
用作图法来直观的表示各物理量的关系,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利用作图法可以用帮助正确的认识物理过程,使抽象变具体,还能省去一些烦琐的运算。
初中物理压强评课稿篇十二
示例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是本节课的重点.。
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1.学生课前准备:塑料吸盘。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
(6)了解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7)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仪器材料。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相结合。
板书设计。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猜想。
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课本图8—16中的四个实验。
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
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
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
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0。
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m左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备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教师资格日语教案(大全10篇)
- 2023年教师资格说课教案(通用14篇)
- 2023年卫生院院长检讨个人(精选19篇)
- 最新卫生院表态发言简短(优质17篇)
- 最新工作报告格式排版(模板12篇)
- 2023年小学广播稿50字左右(模板16篇)
- 最新经济收入证明原件(优质11篇)
- 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计划(精选17篇)
- 2023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2023经济普查数据(七篇)
- 最新中职教师演讲稿(大全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