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格尔木导游词 格尔木2023年寒假(3篇)

  • 上传日期:2023-01-23 01:12:03 |
  • ZTFB |
  • 10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格尔木导游词 格尔木2023年寒假篇一

实训内容:通过对背景知识的把握和准备,以及老师上课所授相关技巧,以更好的写好导游词。

期盼已久的导游实训周终于开始了。一开始所有的实训人员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要考导游证的同学,一部分是不考导游证的同学。而我是不考导游证的,所以我被分在非考证班。而在实训期间我们非考证班的同学和考证班的同学的实训内容是不相同的。我们非考证班的实训内容主要是导游词创作。

因为旅游者来到一地,人生地不熟,不懂当地人的审美观,因而不知道怎样去欣赏景观的美妙之处,很难体味人文景观的内在神韵,更无从领略风俗民情的无穷奥妙。所以,他们希望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为他们指点和介绍,旅游者想借助的那个人应该就是导游员。

而 导游员的工作就是通过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的导游讲解告诉旅游者应具有的审美观,并介绍相关知识,告诉他们美在何处,指点他们去欣赏某一景点的美,帮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使观光游览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宣传了旅游景点的绝胜之处。因此,导游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导游服务的好坏。所以导游词的创作绝不能掉以轻心。

要写好导游词,至关重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资料,包括现实的、历史的。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整理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进行再创造,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

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有时会有差异,所以往往会到实地考察,从而写成符合实际的导游词,并在以后的导游讲解过程中不断修改、丰富。

写好 一篇优秀的导游词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文字流畅等对一般好文章的要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必须有丰富的内容,融进各种知识并旁证博引、融合贯通。要能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民俗,挥洒自如,娓娓而谈。

2、 导游词的内容必须正确无误,令人信服,切忌弄虚作假,张冠李戴。导游词若传递错误的信息,旅游者一旦发现,就会感到受蒙蔽、被愚弄、继而就有可能全盘否定一国、一地的旅游服务。

3、讲究口语化,要多用口语词汇,当然也要有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汇,但要避免难懂的书面语词汇和音节拗口的词汇;多用短句,不用长句,以便说起来利索、顺口,听起来轻松、易懂。但 强调导游词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就可信口开河,不要语言的规范化了。

4、导游词应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能够多方面调动旅游者的注意力,激发游客的游兴。

5、导游词所选用的传说和故事必须是精华,与景观密切相关,与新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

6、 导游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手法,可使静止的化为活动的,使无生命的变为有生命的,使抽象的成为具体的,可使死的景观变为活生生的画面,从而产生浓厚的趣味性,如:“有人说三峡象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卷,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我们说,三峡倒更象一部辉煌的交响乐。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个不相同旋律和节奏的乐意所组成”。《说话长江》这一段导游词中用四个生动的比喻提示出长江三峡内在这美。

7、 导游词的语言应该是文明的、友好的语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应该言之有情、言之有礼、让旅游者听后赏心悦耳,感到亲切温暖。

8、每一个景点都有代表性的景观,每个景观又都有反映其特色的内容,导游词必须在照顾全面的情况下突出重点。

9、必须注意提高品位,一要强调思想品位。以帮助外国旅游者更多的解中国,导游讲解是向国内外旅游者介绍壮丽的中国大地、勤劳的中国人民及其伟大创造;宣传古老中华文明和各地民族风情;还要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帮助国内旅游者更好地认识祖国和人民,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导游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如陈蔚德《四川茶馆》导游词,深情地宣传了中华古老灿烂的文化,充满了浓郁的乡情;何琳的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不但介绍了黄河源远流长的雄传壮丽,而且通过新旧社会对比,突出“制黄河者制国家”主题。二要讲究文学品位,导游词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的文字是流畅的结构是严谨的内容介绍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对一篇导游词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导游词的关键地方适当地引经据典,得体地用上一两句诗词或名人的名言,就会使导游词的文学品位提高不少。但是若故弄玄虚,过多地引经据典,满篇的诗词名句,将导游词搞的高深莫测,其结果定会适得其反。

2023年格尔木导游词 格尔木2023年寒假篇二

柴达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坐落在祖国的西部,有“聚宝盆”之称。

柴达木,我在小时候听父辈们常这样描述:黄沙没天,一眼望不到边。唯有的只是沙丘旁几间破旧的小房子和牧民们临时搭起的零零星星的几顶帐篷。建国40年来,先辈们为了开发柴达木,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神奇的土地上。

今日的柴达木,旧貌换新颜,工业从无到有,冷湖的石油,茫崖的石棉,尤其是高原明珠——格尔木的盐化工业驰名中外。

这里更使人陶醉的是那美丽的大草原。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三月,朋友!如果你来到我们这儿,我想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大草原迷住的。刚刚泛青的草儿偷偷探出了头,僵硬的土地已经变得像地毯一样柔软。牧民们赶着牛、羊、马来到这大草原上放牧。马儿看到这广阔的草原立即狂奔起来,在草原上尽情地翻滚。草原上到处都有一种叫蒲草的植物,它的叶子形状有点像柳叶,但比柳叶长。草原上各种各样的草多得数不完,这儿一簇,那儿一簇,形成了绿色的浪,风轻轻地吹,浪轻轻地摆,就像大海上绿色的浪花一样。但最使人神往的还是红柳。它在什么环境中都能生存,在沙漠中,细长的叶子成淡红色,主茎上有像被刀割过似的,裂着一道道口子。它顽强地生存着。它的根扎得很深,牢牢扎在沙土里,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洪水干早,它从来没有动摇过。红柳的这种坚强高尚不正象征着建设柴达木的先辈们吗?

柴达木的物产也很丰富,曾被称为盐化城,这里出产的盐在世界上都很有名,如果你亲自到察尔汗看一看,你一定会感到惊讶。这儿简直是盐的世界,到处是用盐堆起的一座座高山。地上到处是盐,白花花地铺了一地,连公路都是用盐铺成的,还有“万丈盐桥”。在这儿还有一种盐形成的花,叫盐花。这种花分上、中、下三层,它的形状又尖又直像尖刀交错在一起。这里的盐厂很多,出产的盐品种也很多,比如说有珍珠盐、钾盐……真是应有尽有。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野生植物。寒冷的冬天,草原成了小朋友的乐园,他们戴着皮帽子、皮手套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还拎着棍子到地里追野鸡、兔子。天太冷,野鸡冻得眼睛都睁不开,就把头伸进雪里,只留下个身子在外边,小朋友们走过去,像拔萝卜一样地把它们拔了出来。野兔更逗人,你追它跑,你站住,它也站住,成了小朋友们和野兔的运动会。

这里的气候很寒冷,但这儿各族人民的心却像一盆永远不熄的火,时刻在温暖着远方客人的心。这里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有回族、藏族、撒拉族等。这些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宗教信仰。就说大家熟悉的回族吧,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节日也不同于别的民族,他们最大的节口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尔德节,每当这三个节日来临时,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头上戴上自己最喜欢的装饰品,载歌载舞地庆祝自己的节日。各族人民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无比幸福。

说真的,柴达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神往,我能生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感觉心里甜甜的。脚踩在“聚宝盆”上,戏耍在广阔的草原上。小朋友们,你们向往吗?

2023年格尔木导游词 格尔木2023年寒假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愉快的一天。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着名的八达岭长城,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好像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崇山峻岭之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八达岭也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2019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叫褒姒,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可褒姒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游客们,这就是两个很点型的故事。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顺势走下长城。游客们!踏着这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我们单看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险峻的山岭。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下了长城。感谢游客们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