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汇总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9:25:46 |
  • ZTFB |
  • 11页

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在制定方案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团队成员的参与和合作,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进去,增强方案的实施性和共识性。方案的调整和改进是不可避免的,以下是一些调整和改进方案的建议和指导。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5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责任小组:涉农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

1.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

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等5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加强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形势的分析。

研判机制,推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

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15年9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16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15年9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2014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15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15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15年9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2015年12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50%;2016年3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75%;2016年6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100%。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

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15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公共服务运行。

责任小组单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小组。

11.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机构人员、场所挂牌、流程内容、信息系统、经费保障五个统一。2015年底前,选择一个区开展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争取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药安全、警务治安、人口党建、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

12.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责任小组:农村(社区)党建责任小组。

1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继续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在推行“政经分离”的农村(社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要保持对集体经济运营的有效监督。

14.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实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15.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关于全市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每年按照10%的比例排查整顿,形成常态化机制。年底对整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每年整顿转化率要达到90%以上。对重点村、老大难村,对多年整顿没有明显成效的农村(社区),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直接包、重点抓,限期解决问题。

16.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行政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村党支部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党组织、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下移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两新”组织的书记和优秀党员可选配为农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和专(兼职)委员,比例要逐步提高。2015年8月底前确定1个有代表性的镇作为党组织设置试点单位,2015年底前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取得成效。

17.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培养好、管理好支部书记,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完成对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抓好支部书记培养,市、区每年分期分批对现任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2015年8月底前确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考核和管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镇(街道)公务员和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1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市、区组织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重点解决村(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发挥办公议事、党团员和妇女青年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综合功能。

20.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2015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划(试行)》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21.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减少会议、台账、报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构。成立市、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统一领导。镇(街道)设置基层治理办公室,选配好党委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

(一)建立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每季度召集各专项责任小组牵头单位和相关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议,每半年向市委常委会作一次专题汇报。各专项责任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市直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优势,配合牵头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各区党委要把抓好基层治理作为分内职责,统筹谋划,给予有力指导,定期研究有关重点问题,切实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委书记要把基层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一把手”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作用。镇(街道)党(工)委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的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社区)、阵地在村(社区)的意识,促使镇(街道)党(工)委、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社区)上。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二

计划,中文词,通常指具体的工作计划或为某个问题制定的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为突破口,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正一方风气,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江城建设,为浦北建设“北部湾美丽后花园”和“国际康养胜地”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市域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市域治理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思维,将社会治理放到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城乡社会治理、统筹各项任务,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精准精细精致,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善于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提升治理效能。

2020年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21年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2022年5月,通过3年试点工作,实现社会治理手段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安江城建设跃上新台阶,为钦州市全面建成全区一流、全国优秀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各村(居)委会,镇直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为把唱歌镇建设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彰显、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活力迸发的现代化新一代乡镇,按照《巴中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化解市城风险为着力点,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巴中特点的市城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平安巴中、法制巴中建设贡献唱歌力量。

(一)坚持党政统揽、部门协同。注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着力,打造多部门密切联系群众、亲情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三)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引领。根据本地区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具有唱歌镇特色的工作平台。

(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责任单位:党群办、各村(居)委会。

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委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社区党委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动员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持续优化以党委为核心,村委会、居委会、镇直机构及企业党组织等有序发挥作用的“一核多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形成社区党委核心引领、群众全员参与的社区基层治理格局。

(二)健全基层协商议事制度。

责任单位:人大办。

加强对本辖区协商民主的统筹协调,围绕本辖区规划、工程项目、重大公益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协商。加强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协商,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

(三)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应急办、安监站。

以天网工程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完善村、社区综治维稳机制。加强公用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校园和医院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科学完善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和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群防群治参与治安防控力度,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在平安创建中的作用。

(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责任单位: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

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层。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建设,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发挥基层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五)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责任单位:综治办、妇联、老龄办。

培育激发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政府转移职能。整合政府扶持资源,高标准建设社会组织活动场所,培育一批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社会组织。

(六)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责任单位:司法所、综治办。

健全党委和村、社区共治的制度架构和权责清单,确保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全面深化法治建设“三联同创”,深入推进法治村、社区建设。加强法治宣传,重视社会领域的普法宣传,聚焦社会治理的突出领域和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事项,把法律政策宣传到基层群众。

(七)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综治办。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推进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村、社区自治理念,发挥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在社区治理的作用,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规范社会行为。

(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责任单位:综治办。

深化“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以基础网格为基本单位,以人口、法人、房屋、通讯和事件“五码关联”的块数据智能底板为支撑,应用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标准,构建覆盖镇、村、社区的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网格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快推进监控摄像头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大数据建设,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5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责任小组:涉农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

1.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

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等5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加强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形势的分析。

研判机制,推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

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15年9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16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15年9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2014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15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15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15年9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2015年12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50%;2016年3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75%;2016年6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100%。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

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15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公共服务运行。

责任小组单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小组。

11.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机构人员、场所挂牌、流程内容、信息系统、经费保障五个统一。2015年底前,选择一个区开展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争取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药安全、警务治安、人口党建、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

12.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责任小组:农村(社区)党建责任小组。

1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继续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在推行“政经分离”的农村(社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要保持对集体经济运营的有效监督。

14.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实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15.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关于全市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每年按照10%的比例排查整顿,形成常态化机制。年底对整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每年整顿转化率要达到90%以上。对重点村、老大难村,对多年整顿没有明显成效的农村(社区),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直接包、重点抓,限期解决问题。

16.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行政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村党支部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党组织、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下移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两新”组织的书记和优秀党员可选配为农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和专(兼职)委员,比例要逐步提高。2015年8月底前确定1个有代表性的镇作为党组织设置试点单位,2015年底前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取得成效。

17.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培养好、管理好支部书记,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完成对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抓好支部书记培养,市、区每年分期分批对现任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2015年8月底前确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考核和管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镇(街道)公务员和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1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市、区组织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重点解决村(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发挥办公议事、党团员和妇女青年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综合功能。

20.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2015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划(试行)》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21.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减少会议、台账、报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构。成立市、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统一领导。镇(街道)设置基层治理办公室,选配好党委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

(一)建立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每季度召集各专项责任小组牵头单位和相关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议,每半年向市委常委会作一次专题汇报。各专项责任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市直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优势,配合牵头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各区党委要把抓好基层治理作为分内职责,统筹谋划,给予有力指导,定期研究有关重点问题,切实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委书记要把基层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一把手”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作用。镇(街道)党(工)委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的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社区)、阵地在村(社区)的意识,促使镇(街道)党(工)委、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社区)上。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三

计划,在中文中,一般是指具体的工作计划或某一问题的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各村(居)委会,镇直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为把唱歌镇建设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彰显、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活力迸发的现代化新一代乡镇,按照《巴中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化解市城风险为着力点,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巴中特点的市城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平安巴中、法制巴中建设贡献唱歌力量。

(一)坚持党政统揽、部门协同。注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着力,打造多部门密切联系群众、亲情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三)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引领。根据本地区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具有唱歌镇特色的工作平台。

(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责任单位:党群办、各村(居)委会。

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委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社区党委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动员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持续优化以党委为核心,村委会、居委会、镇直机构及企业党组织等有序发挥作用的“一核多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形成社区党委核心引领、群众全员参与的社区基层治理格局。

(二)健全基层协商议事制度。

责任单位:人大办。

加强对本辖区协商民主的统筹协调,围绕本辖区规划、工程项目、重大公益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协商。加强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协商,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

(三)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应急办、安监站。

以天网工程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完善村、社区综治维稳机制。加强公用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校园和医院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科学完善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和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群防群治参与治安防控力度,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在平安创建中的作用。

(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责任单位: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

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层。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建设,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发挥基层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五)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责任单位:综治办、妇联、老龄办。

培育激发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政府转移职能。整合政府扶持资源,高标准建设社会组织活动场所,培育一批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社会组织。

(六)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责任单位:司法所、综治办。

健全党委和村、社区共治的制度架构和权责清单,确保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全面深化法治建设“三联同创”,深入推进法治村、社区建设。加强法治宣传,重视社会领域的普法宣传,聚焦社会治理的突出领域和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事项,把法律政策宣传到基层群众。

(七)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责任单位:各村(居)委会、综治办。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推进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村、社区自治理念,发挥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在社区治理的作用,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规范社会行为。

(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责任单位:综治办。

深化“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以基础网格为基本单位,以人口、法人、房屋、通讯和事件“五码关联”的块数据智能底板为支撑,应用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标准,构建覆盖镇、村、社区的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网格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网格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快推进监控摄像头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大数据建设,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为突破口,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正一方风气,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江城建设,为浦北建设“北部湾美丽后花园”和“国际康养胜地”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市域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市域治理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思维,将社会治理放到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城乡社会治理、统筹各项任务,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精准精细精致,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善于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提升治理效能。

2020年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21年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2022年5月,通过3年试点工作,实现社会治理手段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安江城建设跃上新台阶,为钦州市全面建成全区一流、全国优秀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5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责任小组:涉农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

1.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

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等5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加强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形势的分析。

研判机制,推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

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15年9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16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15年9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2014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15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15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15年9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2015年12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50%;2016年3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75%;2016年6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100%。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

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15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公共服务运行。

责任小组单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小组。

11.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机构人员、场所挂牌、流程内容、信息系统、经费保障五个统一。2015年底前,选择一个区开展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争取到2016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药安全、警务治安、人口党建、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

12.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责任小组:农村(社区)党建责任小组。

1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继续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在推行“政经分离”的农村(社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要保持对集体经济运营的有效监督。

14.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实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15.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关于全市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每年按照10%的比例排查整顿,形成常态化机制。年底对整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每年整顿转化率要达到90%以上。对重点村、老大难村,对多年整顿没有明显成效的农村(社区),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直接包、重点抓,限期解决问题。

16.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行政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村党支部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党组织、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下移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两新”组织的书记和优秀党员可选配为农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和专(兼职)委员,比例要逐步提高。2015年8月底前确定1个有代表性的镇作为党组织设置试点单位,2015年底前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取得成效。

17.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培养好、管理好支部书记,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完成对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抓好支部书记培养,市、区每年分期分批对现任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2015年8月底前确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考核和管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镇(街道)公务员和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1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市、区组织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重点解决村(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发挥办公议事、党团员和妇女青年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综合功能。

20.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2015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划(试行)》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21.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减少会议、台账、报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构。成立市、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统一领导。镇(街道)设置基层治理办公室,选配好党委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

(一)建立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每季度召集各专项责任小组牵头单位和相关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议,每半年向市委常委会作一次专题汇报。各专项责任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市直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优势,配合牵头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各区党委要把抓好基层治理作为分内职责,统筹谋划,给予有力指导,定期研究有关重点问题,切实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委书记要把基层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一把手”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作用。镇(街道)党(工)委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的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社区)、阵地在村(社区)的意识,促使镇(街道)党(工)委、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社区)上。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四

为切实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根据《中共德江县委平安德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铜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季度推进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全面提升教育系统“一中心一张网一网格”治理效能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主动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纳入网格化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网格化预防、管控与处置体系,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成立全县教育系统2022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研究部署、组织推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促指导各项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的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和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责任,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重点工作研究、部署、督促、检查等内容。二是强化部门职能建设。制定教育系统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平安德江建设(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三是完善社会协同体制。积极统筹对接乌江学院、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建立市域社会治理人才库,充分发挥市域内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抓好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培训,深入开展研究我县市域社会治理理论,用好理论研究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办公室、人事股、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

(二)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一是强化防范暴力恐怖活动风险。完善反恐怖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反恐怖宣传教育和应急处置演练活动,落实反恐怖防范措施,提升第一时间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防范邪教渗透风险。深入开展反邪防邪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反邪防邪意识。三是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有效掌握青年学生、教师的思想动态。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加强县内学校的论坛、讲座和报告会等意识形态的管理(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办公室、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学校)

(三)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一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教育行业乱点乱象专项整治和省市县交办的有关涉校“黑恶势力”线索核查;积极处理并反馈“三书一函”发现的行业治理问题。二是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加强学校警务室规范建设,提升校园安防“4个100%”能力(校园封闭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与公安联网和“护学岗”实施)。三是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县乡平安校园创建专项组工作机制,建立校园及周边精神障碍患者、性格偏执、扬言报复不满社会等高危人员排查报告,落实部门职能内常态化治理校园及周边乱点乱象,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部门联动集中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有效防控涉师涉生伤害案件发生。四是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管理。建立行为严重不良学生、自杀自残学生、留守学生、残疾儿童等特殊人员台账,强化特殊群体排查管控和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建立特殊学生群体人员档案,落实教育转化机制(行为严重不良学生送育新学校就读)。五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落实遭受性侵、家暴、虐待、遗弃等未成年人保护,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1号检察建议》《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关于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建立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六是加强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以班级为网格排查涉生矛盾纠纷化解制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暴力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发生。七是加强校外租房学生管理。学校要与家长、房东、社区等签订校外租房学生安全共管责任书,明确家长、房东、社区对校外租住学生的监管责任,经常性开展巡查,巡查中发现问题要做好登记和有效处理。(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业务股、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学校)

(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一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清理涉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利益受损群体诉求,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涉劳动关系矛盾风险。二是防范化解突出社会矛盾风险。继续关注90年代大中专毕业生、民办教师等群体诉求,全力做好思想引导、政策宣传和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人事股、行政审批综合服务股,各级各类学校)

(五)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任务和措施。动态更新问题隐患“三张清单”和报送“两个清单”,定期开展危险化学药品、食品安全、安全隐患排查和进行安全大检查,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二是深入开展校园周边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在上、放学时段落实“护学岗”制度,确保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三是深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时维护灭火器、消防栓、安全出口标识及安全通道等处于正常状态,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消防应急演练活动。四是深入开展汛前校园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针对特殊恶劣天气,统筹安排可能受灾学校停课停学应急疏散处置,有效预防校园及周边洪涝、山体滑坡等造成的自然灾害风险,每学期开展1次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活动。(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学校)

(六)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一是加强国家组织的各种考试的诚信考试宣传。配合公安依法严厉打击“助考”犯罪活动,加强对组织考试作弊和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犯罪活动的情报搜集,依法查处作弊人员,确保考试秩序和考生合法权益。二是加强网络电信诈骗宣传教育。组织教育系统全员干部职工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纳入教职工评先选优、晋升晋级考核。(责任单位:县招生考试院、县教育局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学校)

(七)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增强凝聚政治力量,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平安德江建设的意见或建议,积极组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按照要求参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做到“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三个100%。(责任单位:教育局学生安全教育服务中心)

(八)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一是做好德江县民族中学与第八小学校址互换、新建第三高级中学等校园重大工程建设,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二是严格按照行政执法权责事项清单,按照程序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园)办理办学许可。三是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强化法治培训。各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定期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文化宣讲活动,全面增强师生法治意识。(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业务股、教育工程建设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综合服务股,各级各类学校)

(九)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一是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活动,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引导青少年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让学生形成养成教育习惯,建立学生评价机制。(责任单位:教育局业务股、县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各级各类学校)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长要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包保督导,切实推动各项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指标化推进,明确责任、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把任务逐一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人,保障季度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宣传教育。要常态化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教育,认真查找平安校园创建中存在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密切配合,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隐患排查整改。要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尤其要紧盯交通、溺水、消防、危险化学品、食品卫生、疫情防控、电信网络诈骗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领域,对存在的风险隐患逐一“过筛子”,明确责任人,落实管控措施,对检查存在的问题要整改落实,做到消除隐患、举一反三,彻底整改到位。要加强涉校涉师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密切掌握重点人员的动向,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第一时间做好教育疏导和稳控工作,包保落实到责任人,稳控在责任地,坚决防止出现漏管失控,有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落地落实。

(四)加强工作档案建设。要明确专人负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按照任务清单推进学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并做好工作资料归档。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五

治理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和通过某种方式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市域社会治理办严格贯彻落实《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专项推进项目书》,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台账管理制度》。

《制度》明确,各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项推进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细化实化推进任务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销号推进和月调度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台账的更新汇总上报,并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情况报送市域社会治理办,市域社会治理办于每月5日汇总上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制度》要求,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级专项推进组要参照市级做法,相应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完善与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本地区、本领域试点任务的实时进展、最新动态,确保各项任务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完成进度。同时,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级专项推进组要立足本地区、本领域工作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加强自身创新探索实践,强化特色做法、亮点工作、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努力形成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拿的出、叫得响的特色亮点工作。

罗忠华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出台工作实施方案,各工作推进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督促督办作用,形成各推进组牵头、责任单位落实,合力共为的大工作格局,按时序进度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区试点办要适时开展工作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实行清单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聚焦工作重点,补齐短板弱项。对照年度“九大建设工程”持续发力,继续完善社会治理领导机制,继续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规范网格化管理架构,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设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全区代办帮办掌上申请服务。要逐一攻克“六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领域专项打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浓厚全区宣传氛围。

要规范台账整理,做好年终迎检工作。各街道、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对照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对标对表,整改完善,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要加强资料台账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台账整理标准创建台账,做到真实、规范、齐全。

会上,各街道、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一办六组”各牵头单位和区扫黑除恶重点行业成员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作了情况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根据《县2020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市、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县市域社会治理基础年的工作任务,以全面对标推进、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在全面启动试点工作的同时,着力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着力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着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社绝发生负面清单情形,推动试点工作各项指标取得阶段性、实质性进展,为三年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

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国绕“一个全面,三个着力,一个杜绝”推进年度试点工作。

(一)全面对标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对标《实施方案》,全面认领与乡镇相关的各项任务,确保今年应完成的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内应启动的工作全面启动,为明年全面完成打牢基础。

1、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指定工作机制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协助县公安部门做好反奸防谍工作。

(2)建立健全反那教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明各村组的职责任务,建立调查研究、督查请示报告、会商研判等制度。

2、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定期议稳机制。建立乡党委会议定期研究维稳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社会治安稳定形势研判分析制度。

(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应评尽评,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佔向各系统各领城延伸、向基层延伸,切实把评估结果作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和包案化解等制度,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乡村范围内。

(4)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跨区域矛盾风险联动处置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民转刑”案件预防等工作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多调联动对接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第三方常态参与矛盾化解的机制,落实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非诉解纷方式司法效力保障机制。

3、建立健全平安建设的体制机制。

(2)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综治督导机制。健全市域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差异化考核方式,严格落实综治督导机制,强化结果运用。

(3)建立健全综治中心实战工作机制。县综治中心建立组团式服务机制,健全综治中心民安、民生事项的收集、流转、交办、督办和工作调度、通报、约谈、考核等制度。乡村综治中心建立健全多元受理、首问责任制、分流办理、分级上报、反馈核验、台账管理等制度。

4、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市域协商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工作机制,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2)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机制。全面落实乡村协商,制定乡村协商事项清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100%的村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3)建立健全基层和行业自治制度。全面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4)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治理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健全完善诚信激励约東机制,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创新社会组织解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5)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建设政务(政法)网络新媒体,做好政务(司法)公开、信息发布、與论引导、公共服务借鉴“网上枫桥经验”探索网民诉求处理程序及反愦机制,推进社区、网格、群众工作微信群全覆盖,建立相应的诉求搜集、解决、回应机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5、建立健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问题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经常性、专项性打击整治机制。(完成时限:年内启动并长期坚持)。

(2)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机制。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健全公安、联防队巡逻等社会治安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机制。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能力,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6、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落实法治宣传相关国家规划,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健全以案释法制度。

(1)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机制。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推动相关机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紧密融合。(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2)建立红色治理研究机制。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加强苏区治国理政经验总结研究,以项目或课题形式,开展红色治理研究,全面探索运用,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8、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的推进机制。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建立专班运行、投入保障、调度通报、督査督导、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有关工作落地落实。建立与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工作有机接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考核机制,同时将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列为全乡改革创新的特色品牌,进行集成打造。(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工程。整合党建、综治、消防、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市场监管等现有网格,建设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统一网格编码,实现“多网合一”,民安民生深度融合。完善网格员队伍建设、培训、保障、激励机制,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并推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年内,各地基本完成社会治理网格力量整合、职责整合,构建“全科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兼)职网格员,日均网格巡查至少2小时,每名网格员月均上报事项不少于10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完成)。

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年内完成农村“雪亮工程”(含“天网”六期)建设,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个监控点,每个自然村不少于2个监控点,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任务。

4、基层和行业平安创建工程。依托县级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园区”“平安市场”等区域、行业、系统平安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平安创建精品亮点。(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完成)。

5、矛盾纠纷调处平合建设工程。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抓好矛盾纠纷联合化解中心建设,村重点抓好调解室建设,乡、村平台建设均达到100%。同时,要大力推进网上调解平台建设,培育一支经验丰富、本领高超,数量充足的调解员队伍。

6、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属地负责、逐级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对照《省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要求和标准》,加大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压实部门和辖区主体责任,推进具体任务落实。

7、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持续改进和优化便民服务,建设并打通政务服务app、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快“贛服通”3.0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年内,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90%以上的村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统一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社会治理线上协同指挥通道,实现对各类民安、民生事件及时采集、实时监测、分流处置和跟踪问效。(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

8、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全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初步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体系,搭建县乡村三级心理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全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推动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等重点群体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

9、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1)切实加强政法系统入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若干具体实施意见》,完善政法系统应用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激励、管理机制,强化政法干部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等能力培养,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2)大力培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创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积极培育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枢组型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人才队伍,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

10、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工程。在村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途径和载体,切实解决群众信访相对突出、民生诉求不能安全保障等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深化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完成)。

(四)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底线任务,着力推进“六大”专项行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夯实社会稳定根基。

1、社会治安领域专项打击行动。坚持以打开路,深化缉枪治爆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的违法犯罪和各类经济犯罪。集中组织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跨境赌博、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昆仑2020等专项行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一是“线索清仓”。对全国扫黑办12337平合和省扫黑办下发的、尚未有查处结论的举报线索,加快核查进度,精准作出结论。二是“逃犯清零”,组建抓捕专班,穷尽一切资源、力量、手段,全力开展追逃行动。三是“案件清结”。确保涉黑涉恶案件如期高质量办结。四是“伞网清除”全面回湖深挖“有黑无伞”“大黑小伞”案件,绕黑恶犯罪组织发迹史,抓住关键节点,逐条梳理研判,推动一査到底。五是“黑财清底”、坚持抓捕涉案人员和查清涉案财产同步进行,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査清涉案财产,深挖利益链条。六是“行业清源”强化重点行业领城的突出问题整治,促进行业领域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行业乱象根治到位。

3、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管稳定”的职责要求,聚焦社会治安、金融放货、工程建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黑恶问题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全面排查乱点乱象,有效整治涉黑、涉恶、涉乱问题,坚决铲除苛症顽疾,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强化寄递物流、旅馆业、机动车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出租房屋等行业治安管理和专项治理,补齐监管漏洞。(完成时限:年内实施并长期坚持)。

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尤其是聚焦矛盾突出的地区、领域和人群,重点排查涉稳问题、涉军、涉众、涉企经营、房地产、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劳动人事争议以及因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與论引导等多元化解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做到95%以上的矛盾纠纷实现就地有效化解,短期不能化解的做到100%稳控。(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5、平安建设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市2020年度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双提升”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大打击、大整治、大防控、大化解、大服务、大宣传“六大”行动,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挑心事、操心事,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6、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专项行动,紧扣《市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意见》三年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共建共治提升、基础设施提升、隐患清零提升和文明交通提升等四大提升工程建设。今年以打造“高马”公路示范路为基点,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活动,重点开展示范创建,示范带动提升全县农村道路管理水平。

(五)杜绝负面清单情形。

1、杜绝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群体性事件。(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2、杜绝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安全事故。(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3、杜绝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5、杜绝发生其他危害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特别重大、重大案事件。(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6、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不得高于0.65。(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第1、2项负面清单情形的标准按《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有关分级标准确定;第3、45项标准另行发布,相关预警性、行动性情报信息须及时主动处置。

(一)提高思想认识。相关村委会和各有关职能站所要充分认识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创平安、保稳定、促发展为己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整治,竭力维护我乡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三)建立工作台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台帐由乡综治办落实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村要按时上报相关工作信息、进展情况和有关数据,推动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我单位能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建设平安陕西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抓好平安创建工作,根据《铜川市王益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2)》的文件精神,组织部高度重视,立足组织部门实际,迅速成立区委组织部平安王益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夯实措施,多点发力,有效维护全区政治社会稳定,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职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推动落实全省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王益区迅速开展1镇、6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员,负责本辖区政法及综治维稳工作,此项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将综治维稳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标准。在干部酝酿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领导干部第一政治品质来要求,将“干净干事”作为干部立身之本、创业之基,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综治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治各项举措落实不力,导致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做到“一票否决”。同时,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的要求,在职级晋升考察环节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的同时核查信访举报,对发现有问题没有查清的,不得晋升职级,有效防止“带病提拔”。三是纳入目标年度考核体系。区考核办已将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评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年度任务两项指标纳入2020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二)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强化保障落实。按照《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社区基础和服务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落实每个社区每年1.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严格执行经费支出审批和标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防止党建工作经费“不乱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网格党小组建设。充分借鉴红旗社区经验,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党小组建设工作的通知》(铜王组发〔2020〕49号),在全区推进“党建网格”建设,以现有社区网格为基础,依托辖区单位、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社会组织等,以单建或共建形式,在每个网格中建立党小组。将20个社区划分为261个责任网格,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并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网格,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20个社区261个网格,单建网格党小组77个,联建53个,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党员和党员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参与社区网格服务。

三是全面实行“兼职委员”。聚焦破解城市基层党建统筹协调难、资源整合难、工作推进难的问题,在全区推行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制”,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加强组织共建,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等推进活动共联,通过整合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党建共同体,做到组织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变“两家人”为“一家亲”。目前,全区已有48家驻区单位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共同研讨党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重大事项。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一是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发展。紧紧围绕“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任务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社会组织党员队伍。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人士、党员参加各类党建主题活动。坚持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双提升、双融入、双服务”为抓手,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的同时,开展“党建指导员选派”、“党员微课”、“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和“党建引领强堡垒、争当先锋作表率”书记讲堂竞赛等主题活动8次。三是制定社会组织党组织“梯形进阶”动态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进阶”分级管理制度为着力点,按照党组织制度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党员队伍发展、党组织作用发挥、典型培树等重点内容,对每个星级党组织实施梯形动态分级管理,切实抓实抓细党组织各项工作,使每项工作看得见、推进稳、有成效。

(四)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为保障全区离退休老干部“学有组织、乐有场所、养有保障、为有平台”,区委老干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在云梦堤社区开展“四就近”服务试点工作,成立离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学分校,为离退休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自觉自愿为平安建设献计献策,引导参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村)、周边小区的平安建设义务宣传服务,切实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平安建设参与率、满意率、知晓率。

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障机制落实还不到位。目前,全区20个社区都根据网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网格党小组,但在落实保障党小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方面还不到位。二是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成效不明显。各街道在推进此项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复制、可借鉴的办法不多,党建联席会议质效不高,兼职委员推行不力,共驻共建活动缺乏载体,双向融入互动格局未有效形成。

一是全面发挥好网格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织密为民服务网络,延伸党建工作触角,真正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同时,推进智慧化体系建设,切实整合现有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通壁垒,让管理服务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动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针对联建共享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落实好社区“兼职委员”制,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与驻区单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活动共联,着力构建融入式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着眼明年换届,加强社区“两委”班子研判,培养接班人,为提升“红旗经验”提供人才保证。着力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结合示范点打造同步推进讲解员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红旗经验”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是强化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对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扎实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培育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5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责任小组:涉农维稳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

1.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

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

等5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

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加强维稳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维稳形势的分析。

研判机制,推动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

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

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年9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年9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20**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年9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年12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年3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年6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

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四)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规范公共服务运行。

责任小组单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小组。

11.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机构人员、场所挂牌、流程内容、信息系统、经费保障五个统一。20**年底前,选择一个区开展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争取到20**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建成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药安全、警务治安、人口党建、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

12.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责任小组:农村(社区)党建责任小组。

1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继续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在推行“政经分离”的农村(社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经济组织负责人,既要加强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又要保持对集体经济运营的有效监督。

14.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全面实行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15.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制定《关于全市软弱涣散农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整顿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每年按照**%的比例排查整顿,形成常态化机制。年底对整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每年整顿转化率要达到**%以上。对重点村、老大难村,对多年整顿没有明显成效的农村(社区),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直接包、重点抓,限期解决问题。

16.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行政村党员人数较多、下设党组织较多的,村党支部可根据有关规定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党组织、自治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下移到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两新”组织的书记和优秀党员可选配为农村(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和专(兼职)委员,比例要逐步提高。20**年8月底前确定1个有代表性的镇作为党组织设置试点单位,20**年底前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取得成效。

17.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好、培养好、管理好支部书记,

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完成对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抓好支部书记培养,市、区每年分期分批对现任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到**%以上。20**年8月底前确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加强跟踪培养、考核和管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考录镇(街道)公务员和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1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市、区组织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重点解决村(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阵地建设,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发挥办公议事、党团员和妇女青年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多种综合功能。

20.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20**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划(试行)》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21.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和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减少会议、台账、报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构。成立市、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统一领导。镇(街道)设置基层治理办公室,选配好党委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

(一)建立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

每季度召集各专项责任小组牵头单位和相关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议,每半年向市委常委会作一次专题汇报。各专项责任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市直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优势,配合牵头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各区党委要把抓好基层治理作为分内职责,统筹谋划,给予有力指导,定期研究有关重点问题,切实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委书记要把基层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一把手”的主体责任。

(三)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作用。镇(街道)党(工)委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强化镇(街道)抓村(社区)的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社区)、阵地在村(社区)的意识,促使镇(街道)党(工)委、党(工)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社区)上。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根据双市域组发1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到陕考察时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聚焦追赶超越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精准精细精致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行业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组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捍卫政治安全,着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力保障人民安宁,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不断增强全系统同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完善党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组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全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党政统揽、各单位协同。注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单位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着力,打造多单位密切联系群众、亲情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三)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引领。根据本地区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具有农村农业特色的工作平台。

(一)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全局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全系统和谐稳定。

(二)增强服务能力。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加强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改进服务方式。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采取政府采购、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进一步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健全服务代理网络,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三)健全基层协商议事制度。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的统筹协调,围绕工程项目、重大公益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协商。加强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协商,推进企事业单位协商共议涉及企事业发展和员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事项,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

(四)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层。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发挥基层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六)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全员文明素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推进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社区自治理念,发挥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在基层治理的作用,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规范社会行为。

(七)加强诚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实施强化标准建设、细化数据归集、优化业务流程、深化应用挖掘、实化信用奖惩等举措,大力营造崇尚诚信的法治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生态。推进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加强与公共信用平台的数据融合与共享交换,形成执法信息电子化长效机制,实现全面有效的联合监管预警奖惩机制。

“发现锦江大桥旁边工地有大量异常烟雾,疑似天然气管道破裂,天然气泄漏。”2020年5月5日,四川省成都市黄龙溪镇综治中心收到网格员信息,当即通知镇消防中队、天然气公司与网格员前往现场。5分钟后,镇消防中队消防员和天然气公司技术人员关闭了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阀,驱散了可燃气体。由于处置及时,风险被及时化解,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以来,四川省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四川特色、地域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本,社会治理的成效得到彰显。

项目化齐抓共推。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走进泸定县市域社会治理办公室,可以看见布满一整面墙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工作挂图作战图,不同的工作任务,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完成的状态,定期跟踪更新。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中央统筹、省级推进、市级发力、基层落实’,甘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落实总体部署的基础上,结合涉藏州县实际治理情况,对工作进行深化、细化、拓展,做到问题找准、措施精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解决问题时间,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示范试点任务。”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发贵说。

2019年12月,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2020年,省委政法委先后召开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平安四川建设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有力有序部署推进试点工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多次赴试点地区深入调研、分类指导。为了确保落实有力,四川省坚持任务管理“目标化”、工作推进“项目化”,努力实现权责匹配和资源整合统一,切实将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全省上下齐抓共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格局。

为发挥市域化解风险资源多、效率高、影响小的优势,四川省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相融合,努力打通“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小脑”“小区微脑”,推动各类矛盾问题、风险隐患的及时发现、精准研判和有效处理。

2020年以来,四川省共组织发动30.8万名网格员,进院入户深入开展走访排查,收集解决群众诉求377.8万条,为群众提供服务135.2万次,排查治安隐患信息5.96万条。

特色化因地制宜。

四川省东西部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各区域内市情也各不相同。四川结合“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五个区域开展针对性调研评估,进行分类指导,保证各地把准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推进试点工作。

乐山境内三江汇流,峨眉山与乐山大佛闻名遐迩,城市山水相融、景城一体,是“四川旅游首选地”。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乐山市域社会治理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致力于营造放心舒心旅游环境,《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是国内首次由设区的市对世界双遗产保护专门立法,确保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景区设立旅游审判巡回点、法官工作站、公益诉讼检察室、旅游警察支队、法律服务站,出台实施《景区旅游秩序整治规定》,共同营造了法治保障的平安旅游环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在我们这里以前就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在景区喊客拉客、非法经营。现在出台了景区旅游秩序整治规定,一旦违反,就会上全域旅游大数据诚信体系黑名单,再也不能开店,还要取消景区专项补助、养老补助等,太严了,现在大家都不敢这样做了。”峨眉山景区原住民周强(化名)告诉记者。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矿而建、因钢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伴随企业改制,矛盾易发多发,社会治理难度大。对此,攀枝花市组织成立项目专班,在国企股份制改革工作中,通过组建由企业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微信群等方式,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回应职工诉求,采取政策宣讲、思想教育、说服解释、法治宣传等方式,始终保持情况互通,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平稳化解。

“之前我们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业委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也不完善,社区安全隐患多。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后,大家都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又新修了法治文化长廊和小区外滨河路,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了。”泸定县泸桥镇沙坝社区龙吟半岛小区居民告诉记者。针对农牧区地广人稀,甘孜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农牧区优化网格划分,在边界结合部编织流动网格,在城镇加强老旧小区治理,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许多实际难题。

协同化整合资源。

“牟观村有人聚众,疑似办坝坝宴,请你们立即前往处理。”疫情防控期间,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总网格员龙超通过手机app收到群众举报后,迅速将信息推送给了牟观村网格员刘洪,并得到了确认。经刘洪和镇村干部劝导,李某家简办了丧事。

疫情防控期间,龙超随时都在查看手机,“我这手机上能够查看全镇1187个公共点位的实时情况,‘慧眼工程’让我长了‘千里眼’‘顺风耳’。”龙超说。

2020年以来,泸州市进一步拓展“慧眼工程”功能,强化治安联控、环境监测等综合应用,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水平。泸州全市刑事案件下降8.9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全省第二。

“‘慧眼工程’建设是我们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有效载体,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泸州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通农村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平安触手可及。”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廖全军说。

而在巴中市,通过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了蓝天救援、义工协会、爱心助学会等一批社会组织,为受灾群众、社区矫正人员、老年人、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救援、帮教、养老、帮扶等专业服务70余项。

从“单打独斗”到社会协同,从传统粗放到共治共享。一年来,四川省切实发挥市县乡村职能作用,推动部门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辐射带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同心圆”形成,努力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将“市域”作为“前线指挥部”,聚焦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形成了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善治指挥链和共治大格局。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六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助推全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首创必成,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和特色,特制定列屿镇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项目规划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强化一线思维,做大调解平台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列屿镇位于云霄县东南沿海,下辖12个行政村,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和战略优势。近年来,随着疏港公路开通、沿海大通道开建,以及漳州核电、富佳宝、漳州华威电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企业落地、投建、投产,既为列屿的跨越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也给列屿的综治维稳尤其是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改变调解工作模式,迫在眉睫。因此,我镇立足区位特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一套多元调解、依法治理、和谐征迁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经验,大调解平台应运而生。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担任正副主任,下设“重大项目调解委员会”,包含海洋、劳务、土地、林权四个调解小组,并制定了相关机构制度,统筹工作部署明确责任分工,抓好措施落实;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将大调解平台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大调解平台及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并将大调解平台多元调处工作纳入年终考评范围;三是强化分类指导:整合镇海洋、劳务、土地、林权、两违、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充实到平台中协助调解,根据各自优势和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矛盾纠纷;四是强化考核保障:将大调解平台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配套管理机制和考核指标,对涉及的部门及人员开展常态化督导;五是强化宣传发动:树立主动宣传、立体宣传理念,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为大调解平台社会治理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调解平台成立至今,共先后主持化解矛盾纠纷135起,调解成功率达97.5%,包含核电南山阻工事件、十八重工讨薪事件等。随着2019年漳州核电获批开建以后,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列屿,由于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的不同,衍生的社会矛盾问题也在交集重叠、不断迸发。为强化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通过组织大调解平台的调解员和平安志愿者们的日常巡逻,并结合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暨“社区(乡村)110”建设,聚焦治理与创新主题,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全面铺开防控力量。目前,我镇的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明显,同时,调撤率、调解率都大幅度提高,为我镇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运作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外部氛围,加快打造秀美列屿、能源新城,让平安列屿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2020年8-10月:为切实形成调解工作合力,在全镇的村头、海头、企业主群体中选聘21名人民调解员,分别挂靠各村和重点企业调委会,调整充实到大调解平台中,定人定责开展大调解工作。与此同时,出台调解工作方案及工作职责,确定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图,通过排查、申请、转交进行登记受理审批。将矛盾纠纷分为三大块:一般纠纷,一般由村调委会及相关调解小组解决;重大纠纷,有镇调委会协调解决;涉法纠纷,由司法所协调边防所、派出所、法院解决。

2020年10-12月:对重大项目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员组织培训。通过集中合力、重点化解、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模式,坚持科学规划运作,逐步落实项目,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项目顺利推进、群众安居乐业。

2021年1-6月:组织调解员们全面调查摸排近年来列屿镇辖区的违法案件、信访件等重点事项及矛盾纠纷,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掌握风险隐患信息,防微杜渐,为大调解工作奠定基础。

2021年7-12月:继续深化大调解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流程,通过微信、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推广普及大调解工作,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及时有效地提供调解服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0xx年1-6月:打造“大调解+群防群治”新模式,把大调解平台和互联网新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健全矛盾隐患防范机制,结合“芗里芗亲”、“漳州网格e通”app,形成以平台为支撑的大调解工作新模式,全方位掌握辖区活动情况,提升外来人口管理水平,为调解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便捷。

20xx年7-12月:以“大调解平台”为载体,结合网格管理中心,全面建成集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一体的高标准综治中心,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体制、构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和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会矛盾调处成功率98%以上,外来人口管理覆盖率95%以上,实现诉求第一时间回应、隐患第一时间消除、矛盾第一时间化解,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七

根据市县农机局,财政局《关于印发20xx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县安排给我镇1000亩。在我镇部分村适宜区域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为实施好今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机械化土地深松作业,是提高土地蓄水保墒能力和抗旱防涝能力,有效提升粮食增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机械化深松在不翻土和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不仅可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还因松土层的加厚,吸水能力的增强实现涝情的有效缓解。与深耕作业深翻土地相比较,深松作业工作阻力小,工作效率高,作业成本低。同时深松时不反动土壤,不仅防止了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土层分布,保证作物及时从土壤正常吸收水分和养料,还可以保持地表的秸秆,残茬覆盖,有效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

实践证明,机械深松可使雨水,雪水下渗,形成巨大的土壤水库,减少水土径流,减少水分蒸发,使伏雨、冬雪春用、旱用确保墒情。一般说,深松地块比不深松地块在0-100厘米土层中可多蓄-2毫米的水分,0-20厘米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一般增加24-718%。可有效实现天旱地不旱,减少灌溉次数。机械化深松适应各种土质,对中低产田作业效果更为明显。

今年我镇计划在xx社区和鞠家窑社区部分村和发牛社区部分村土地地块较好的,以粮食生产为主,平整耕地为重点的地方,确保我镇实施20xx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区域。重点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的区域结合实施,尽量集中成片。

(一)规范作业模式,保证作业质量。

我镇土地适宜深松作业加旋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深度应达到2厘米以上,要求基本无漏松、深浅基本一致。联合深松作业模式要求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腻,基本没漏松,深浅基本一致。

(二)明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程序。

农机深松补助对象为合作社,是定额补助,补助为每亩元,三年内同一地块只能补助一次。程序为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

我镇开展深松作业的拖拉机必须为四驱100马力以上。明确作业任务,根据下达的任务,分到社区村。

(三)明确质量监督。

明确地块,在镇政府、村领导协助下,农机合作社与各村签订合同报上级部门备案。作业合同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合同中明确作业地块作业面积、作业模式、作业时间、作业质量、收费方式、作业价格、个人支付、作业确认及兑现。

(四)有关保障措施。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以分管副镇长为组长农机站和各社区委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农机站加强技术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宣传引导。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乐安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湖溪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具有湖溪特点、乐安特点、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湖溪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湖溪篇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2.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民生民安、联防联治,检视补齐社会治理工作短板弱项,充分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教训,以问题倒逼各项措施落实,有针对性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建设的能力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3.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平安建设、社会治理一体推进、并驾齐驱,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激活全域全员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创造性,在社会治理体制优化、平台贯通、要素融合、能力建设、科技运用等方面创新突破,推动试点工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乐安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

4.坚持协调共进。着力系统融合、开放共治,一手抓工作任务的逐项落实,一手抓目标要求的辩证把握,打造以“五治融合”为出发点,平安建设为落脚点,体制保障为支撑点的试点工作格局,促进市域社会治理制度设计、机制运行、实践操作各方面协调一致,有机统一。

5.坚持群策群力。着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固本强基、村(社区)落细落实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基层首创精神,转变治理方式,细化治理单元,凝聚政府、社会、公众各类治理资源和工作合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精细治理发展。

(三)工作目标。

用六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试点工作要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湖溪经验”,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湖溪经验”,使湖溪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乡镇,为推进全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湖溪贡献。

整个试点工作从20-年3月开始,至20-年底结束。总体分六年、三个阶段完成:。

-为巩固提升阶段,确保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在达标基础上巩固提升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更高,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布局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市域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围绕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列入党委重要日程,研究解决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问题,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党委定期议稳机制和涉稳突出问题分类归口处理机制,切实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于规划、决策、执行、监管各领域、各环节。成立乡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领导小组,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协调机制,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责任分担机制,优化社会治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职能作用,统筹好政法系统和有关部门资源力量,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2.完善政府负责体制。围绕联动融合、集约高效,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市域社会治理规划,明确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每年推进落实一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项目。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平台建设,破解制约社会治理的关键性、保障性难题。运用绩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考核手段,推动乡、村行政职能单位依法依规履职尽责,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完善条块协同、工作联动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实现市域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3.完善民主协商体制。围绕程序科学、环节完整,统筹兼顾市域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性诉求,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加强市域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围绕市域内发展、改革、稳定重大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广泛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制定乡协商事项清单,全面落实乡协商制度。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4.完善社会协同体制。围绕开放多元、互利共赢,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明确各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能力,创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机制,提升乡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覆盖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乡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服务、扩大群众参与、丰富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让社会组织有效承接社会治理具体事务。深入推进基层和行业平安创建活动,推动企事业单位及园区等开展平安创建工作。

5.完善公众参与体制。围绕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创新社会力量组织和发动方式,巩固推广“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个人调解室、法律法学工作者咨询服务站等经验做法,为更多有能力的社会公众搭建参与平台。广泛开展平安乐安志愿者行动,成立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持续壮大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壮大专职治安巡防员队伍。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推动社情民意在网上了解、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能量在网上聚合,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健康发展。

1.健全国家政治安全体系。围绕提升市域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加强市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机制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对敌斗争组织领导和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统筹市域公安、安全、宣传等资源,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依法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西方媒体在市域内活动的管理。把防控邪教和天主教地下势力等非法宗教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网格化管理,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工作机制,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切断境外渗透渠道。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深挖打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涉邪教风险预警与处置,积极开展邪教收人员教育转化,加强基层反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教宣传教育。和据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不发生危事国家政治设和管理,爱和能理会大局稳定的重大学事件,不发生宗教极塔活动和暴力想相活动,不发生重大影响的那牧滋事用事事件。

2.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坚持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统一。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对突突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深化缉枪治爆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开展打击“套路贷”“校园贷”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传销“清网”行动、出租汽车客运秩序专项整治、河道采砂联合整治等行动。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加强铁路护路、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健全完善网络社会防控体系,有效抵御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精准高效防范化解新型网络安全风险。健全完善市域政法网宣铁军和政法网络新媒体矩阵建设,全面落实依法处理、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三同步”要求,精准引导、稳妥处置各类舆情。

3.健全矛盾风险化解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广运用“三老理事会”“夕阳红”“法通村”“警调对接”“刘莹姐姐工作室”等乡土特色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法律服务站与综治中心融合,诉调对接中心与诉讼服务中心有效对接,提供“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建成覆盖全县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网络化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夯实基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量,防早防小,打早打小,切实降低非法集资风险。

4.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把好公共安全风险源头关,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为重点,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把好公共安全风险监测关,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把好公共安全风险管控关,依托综治中心等体系,建成县乡两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

5.健全市域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精准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广“最多跑一次”、村(社区)“一门式”综合服务站点、代缴代办代理等做法,努力提高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时把握群众公共服务游水,精准提供个佳化服务。建立完善公共服务评价机制,格通群众对民生事项、公共服务办理情况的评议评价渠道。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政治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机关党员“社区报到”等制度,探索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网格治理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更好地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新风尚。加强党风政风廉政建设,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防政法领域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

2.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用法治规范社会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科学完备的市域法规规范体系,针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本地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公正权威的市域法治实施和监督体系,全面落实县乡两级重大决策项目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建设务实管用的市域法治保障体系,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全面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建成覆盖全域、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市域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育用工程,在村(社区)培养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3.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市域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崇廉尚德.好家风润乐安”“孝满才乡”等系列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改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细化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政策,及时表彰见义勇为行为。在县级层面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在基层开展信用社区、诚信居民等活动,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在农村全面推广运用道德“红黑榜”做法,提高村民道德涵养,促进乡村治理。

4.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依法厘清基层自治权责边界,明确村(社区)工作事项。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用好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全面落实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把村(社区)党组织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和规范住宅小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创新基层自治的实现形式,因地制宜建立议事协商载体,推动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100%的村(居)委会下设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健全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100%的村(居)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100%的村(居)建立民情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

5.发挥智治支撑作用。突出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建优建强“城市大脑”,拓展应用场景,织密织细城市运行“感知网”,让城市更聪明,治理更精致,群众更方便。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联网应用,着力提升农村地区覆盖面,全力打造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运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推进视频数据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平安建设报告制度,完善情报搜集、分析预警、协调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增强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全面推进“五区”(社区、校区、园区、小区、景区)智慧平安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依托大数据服务平台,推进全县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及时跟踪应用抚州社会治理app。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建设,建设政法机关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

1.做优市域红色治理文章凸显传承力。积极探索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途径和载体,推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嵌入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大力实施“旗帜+网格”工程,在党组织领导下,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调、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依托乐安红色资源优势,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推动红色文化开发传播,为构建富有乐安特色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不竭红色基因滋养。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完善推广民情访谈、民情夜话、民情日记等做法,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

2.更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增强引领力。树立政策制度创新贯穿于社会治理的理念。注重从制度层面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以地方法规和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市域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社会治理制度法规建设,增强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的耦合性和“共生效应”,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坚持“五治”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结构、对象、功能等要素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在党组织领导下,推动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三大主体的协同性治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系统性治理,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的全过程治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全方位治理,最终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3.加强市城治理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大力营造市域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专兼职队伍建设,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法干警在防控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完善司法辅助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政策,大力发展社会治理工作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治理人才队伍融合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组织开展社会治理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4.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础强化保障力。推进乡村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乡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平台、村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操作平台作用,分级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力量。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整合基层党建、综治、城管、社保、环保、民政等网格,实现人财物统筹管理,每个网格按照“1+n+n”模式充实网格力量,即1名网格长、若干名网格员和志愿者,落实网格员报酬补贴和志愿者激励机制,打造全县统一、多网合一、全科网格的社会治理网格。优化完善综治信息系统实战功能,构建贯通县乡村、联通相关领域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

(一)调研规划,动员部署。

1.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社会治理现状,厘清短板弱项,明确试点方向。成立湖溪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明确试点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2.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动员部署,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系统《试点实施细则》,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员。

(二)组织实施,督导评价。

1.参照全省第一期试点工作和全市试点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同步启动、同步推动、同步落实、同步考核本地本系统试点工作。要按照《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治理布局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制度,加强任务举措落实,统筹制度机制建设,抓实内部考核调度,确保试点目标落地见效。同时,切实建立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常态化请示汇报机制,及时掌握上级最新精神,争取政策支持、业务指导,确保试点有方、推进有力、落实有效。

2.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试点办)根据《工作指引》确定重点村进行重点指导,推动责任主体明晰试点路径,把准目标方向,压实工作责任,拓展创新思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和交流学习活动,加强乡镇之间、村社区之间的横向沟通。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简报、专报,定期印发,推介典型经验。

3.乡试点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解决乡级层面机制性、保障性、政策性事项,为高质量试点成果竞相涌现提供坚强保障。

(三)整改提高,验收达标。

1.组织业务骨干和权威专家对各地各有关单位试点工作开展集中性审核,通过交叉检查、问卷(访谈)调查、资料清查、数据核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帮助查摆问题差距和薄弱环节,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到位。

2.充分运用督查、评估成果,加强问题整改、建章立制、特色总结、资料归集、成果展示等系列审核工作,确保圆满通过省市县考核初审及中央复审验收。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第一副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乡纪检书记及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村各单位支部书记等为成员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综治办公室,由乡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专项组、社会治安专项组、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管理专项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专项组、社会心理服务专项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护路护线专项组、多元化解专项组、“三项建设”(综治中心实体化、综治信息化、网格化建设)专项组等10个专项组,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统筹抓好平安建设重点工作。

(二)强化项目推进。根据县委政法委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乡《实施细则》,要坚持项目化推进,按年度设置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具体内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权责职能、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推行清单化整治,防风险、堵漏洞、补短板,织密织牢风险综合防控网络,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源头防范转型。

(三)强化以点带面。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各方力量支持参与试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跃.上新台阶。

(四)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台账管理制度,进行挂图作战,定期报送工作进展;建立8+x清单制度,由8长和相关责任单位领导每月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对各村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督查,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督查考核奖惩问责“一条龙”机制,真督、实查、严考,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组建工作指导组、工作督查组,建立工作周报制度,加强动态督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强势推进。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九

现代化是一种“集成”“过程”良好的头脑、技能、管理和环境”严格的多层集成过程。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人类现代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市域社会治理办严格贯彻落实《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专项推进项目书》,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台账管理制度》。

《制度》明确,各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项推进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细化实化推进任务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销号推进和月调度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台账的更新汇总上报,并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情况报送市域社会治理办,市域社会治理办于每月5日汇总上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制度》要求,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级专项推进组要参照市级做法,相应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完善与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本地区、本领域试点任务的实时进展、最新动态,确保各项任务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完成进度。同时,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级专项推进组要立足本地区、本领域工作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加强自身创新探索实践,强化特色做法、亮点工作、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努力形成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拿的出、叫得响的特色亮点工作。

罗xx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出台工作实施方案,各工作推进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督促督办作用,形成各推进组牵头、责任单位落实,合力共为的大工作格局,按时序进度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区试点办要适时开展工作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实行清单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聚焦工作重点,补齐短板弱项。对照年度“九大建设工程”持续发力,继续完善社会治理领导机制,继续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规范网格化管理架构,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设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全区代办帮办掌上申请服务。要逐一攻克“六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领域专项打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浓厚全区宣传氛围。

要规范台账整理,做好年终迎检工作。各街道、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对照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对标对表,整改完善,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要加强资料台账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台账整理标准创建台账,做到真实、规范、齐全。

会上,各街道、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一办六组”各牵头单位和区扫黑除恶重点行业成员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作了情况汇报。

“六龙山牛场村村民黄某某占用他人承包地葬母引发纠纷了。”近日,牛场村网格员碧江区向漾头法庭打电话求助处理纠纷。随后,院坝里,八张小凳子,法庭干警与调解员组织矛盾双方进行调解,矛盾双方当天达成和解协议,实现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化解矛盾。

上述内容,正是我市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的一个缩影,网格员成了村民们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人。除了积极探索“网格+”的治理模式外,我市还打造了很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铜仁样本”。

《联合小力量参与大治理——铜仁市创新群团工作助推市域社会治理实现“三个转变”》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认可,并特地来铜调研;《铜仁市党政领导干部平安建设实绩考评办法(试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时光辉肯定性批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季度推进计划表》被省委政法委转发至全省参考……众多举措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我市被列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强基导向,采取“六防六化”工作方法,突出三项治理,强化“三基”建设,努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群众安全感为99.78%,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为99.37%,实现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双提升”“双第一”。

整体设计。

组织统筹推进治理“统驭力”

自2020年我市成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地区以来,全市按照“2020年打基础、2021年见成效、2022年成功创建”目标,精准制定工作时间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治理“统驭力”。

制定印发了《关于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铜仁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季度推进表》等系列文件,聚焦11类重点项目,扬长避短,分类施治、分类指导,精准设定“坚持一个指导、突出两个引领、强化三网建设、创新四种模式、推进五治融合”施工图,聚焦火力全力抓好“强基、固本、增智、清源、细胞、筑桥”六项工程补齐短板,创建的256个示范样板引领市域社会治理蹄疾步稳纵深发展。

网格联户提升治理“凝聚力”

前段时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红木村群众何腾光特别闹心,新房子落成后,原本高高兴兴搬进新家的他却被自家的供电线路困扰。得知此事的老党员、联户长何腾胜主动找上门帮助何腾光对接电力部门解决问题。

“作为联户长,我们有自己的责任,左邻右舍多走访,有矛盾及时解决,生活上相互帮助,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联户长何腾胜坦言。

目前,全市贯彻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取得实效。通过网格联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

2020年以来,全市划分网格1.4万个、优化调整网格307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78万名。坚持以楼栋、街区、自然村寨为单位,将分散居民按10户左右组建“十联户”,将社团组织等纳入“十联户”管理,共组建“十联户”9.2万余个,其中按行业、领域组建特色“十联户”3000余个,解决问题9万余件,推动“十联户”工作落地生根。

精准分析。

大数据体系打造治理“硬实力”

坚持科技赋能,织密数据“天网”。我市坚持“大数据+”模式,深度整合“雪亮”“天网”及社会视频监控资源5万余路,推动铜仁平安警务云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汇集政法业务、政府部门、社会事业、互联网数据1215.36亿条,利用视频云平台辅助侦破刑事发案2100件,平台共享发布应急、反诈、灾害等各类预警信息1500万条次、消除安全隐患4000余个。

在网格联户体系中,通过大数据科学编号精细网格。依托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和综治中心“9+x”综合信息平台,开展数据采集,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基础数据库,对各级网格进行一一分级编号,实现了精准查询、动态调度等功能。

此外,我市协调动员电信、移动通讯企业,着手建设25万个“智慧铜仁·平安守望”小视频,目前已安装12.5万个,预计今年底农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针对留守老人照顾难、留守儿童监管难问题,通过智能预警功能向综治总后台、监护人手机终端适时推送预警信息,有效解决困扰农村地区“两留守”社会问题。

有的放矢。

结合市情增强治理“精准力”

我市精准把握社会治理痛点难点,结合本市基本情况,紧盯移民安置点、命案防控、婚恋纠纷等重点版块,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精准治理,促进市域社会和谐稳定。

立足我市人口多、欠发达、地域宽、战线长、社情杂、警力少的市域矛盾特征,全面推行“一分析三报告”工作机制,积极采取“1+n”问题信息收集模式,对辖区内的警情、案情、舆情、社情分析报同级党委政府、政法综治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

2020年以来,全市共分析研判3852次,发出“一分析三报告”2940期次,提示问题3881个,解决问题3517个,精准指导168个乡镇对侵财性案件高发、电信诈骗、涉缅回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精准整治,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发展。

我市共有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做好安置点的社会治理工作,全市启动“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搭五桥、建五家”,在安置点推动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工青妇为主体、公检法司政法五家部门为支撑、社会企业组织及其他群团联动的“1+3+5+n”协同共建共治机制,让安置点的“新市民”居定心安。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展望“十四五”,我市在取得市域治理现代化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将继续乘风破浪,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阔步前行,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

“发现锦江大桥旁边工地有大量异常烟雾,疑似天然气管道破裂,天然气泄漏。”2020年5月5日,四川省成都市黄龙溪镇综治中心收到网格员信息,当即通知镇消防中队、天然气公司与网格员前往现场。5分钟后,镇消防中队消防员和天然气公司技术人员关闭了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阀,驱散了可燃气体。由于处置及时,风险被及时化解,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以来,四川省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四川特色、地域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本,社会治理的成效得到彰显。

项目化齐抓共推。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走进泸定县市域社会治理办公室,可以看见布满一整面墙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工作挂图作战图,不同的工作任务,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完成的状态,定期跟踪更新。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中央统筹、省级推进、市级发力、基层落实’,甘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落实总体部署的基础上,结合涉藏州县实际治理情况,对工作进行深化、细化、拓展,做到问题找准、措施精准,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解决问题时间,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示范试点任务。”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发贵说。

2019年12月,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2020年,省委政法委先后召开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平安四川建设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有力有序部署推进试点工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多次赴试点地区深入调研、分类指导。为了确保落实有力,四川省坚持任务管理“目标化”、工作推进“项目化”,努力实现权责匹配和资源整合统一,切实将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全省上下齐抓共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格局。

为发挥市域化解风险资源多、效率高、影响小的优势,四川省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相融合,努力打通“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小脑”“小区微脑”,推动各类矛盾问题、风险隐患的及时发现、精准研判和有效处理。

2020年以来,四川省共组织发动30.8万名网格员,进院入户深入开展走访排查,收集解决群众诉求377.8万条,为群众提供服务135.2万次,排查治安隐患信息5.96万条。

特色化因地制宜。

四川省东西部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各区域内市情也各不相同。四川结合“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五个区域开展针对性调研评估,进行分类指导,保证各地把准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推进试点工作。

乐山境内三江汇流,峨眉山与乐山大佛闻名遐迩,城市山水相融、景城一体,是“四川旅游首选地”。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乐山市域社会治理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致力于营造放心舒心旅游环境,《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是国内首次由设区的市对世界双遗产保护专门立法,确保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景区设立旅游审判巡回点、法官工作站、公益诉讼检察室、旅游警察支队、法律服务站,出台实施《景区旅游秩序整治规定》,共同营造了法治保障的平安旅游环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在我们这里以前就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在景区喊客拉客、非法经营。现在出台了景区旅游秩序整治规定,一旦违反,就会上全域旅游大数据诚信体系黑名单,再也不能开店,还要取消景区专项补助、养老补助等,太严了,现在大家都不敢这样做了。”峨眉山景区原住民周强(化名)告诉记者。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矿而建、因钢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伴随企业改制,矛盾易发多发,社会治理难度大。对此,攀枝花市组织成立项目专班,在国企股份制改革工作中,通过组建由企业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微信群等方式,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回应职工诉求,采取政策宣讲、思想教育、说服解释、法治宣传等方式,始终保持情况互通,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平稳化解。

“之前我们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业委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也不完善,社区安全隐患多。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后,大家都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又新修了法治文化长廊和小区外滨河路,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了。”泸定县泸桥镇沙坝社区龙吟半岛小区居民告诉记者。针对农牧区地广人稀,甘孜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农牧区优化网格划分,在边界结合部编织流动网格,在城镇加强老旧小区治理,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许多实际难题。

协同化整合资源。

“牟观村有人聚众,疑似办坝坝宴,请你们立即前往处理。”疫情防控期间,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总网格员龙超通过手机app收到群众举报后,迅速将信息推送给了牟观村网格员刘洪,并得到了确认。经刘洪和镇村干部劝导,李某家简办了丧事。

疫情防控期间,龙超随时都在查看手机,“我这手机上能够查看全镇1187个公共点位的实时情况,‘慧眼工程’让我长了‘千里眼’‘顺风耳’。”龙超说。

2020年以来,泸州市进一步拓展“慧眼工程”功能,强化治安联控、环境监测等综合应用,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水平。泸州全市刑事案件下降8.9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全省第二。

“‘慧眼工程’建设是我们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有效载体,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泸州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通农村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平安触手可及。”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廖全军说。

而在巴中市,通过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了蓝天救援、义工协会、爱心助学会等一批社会组织,为受灾群众、社区矫正人员、老年人、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救援、帮教、养老、帮扶等专业服务70余项。

从“单打独斗”到社会协同,从传统粗放到共治共享。一年来,四川省切实发挥市县乡村职能作用,推动部门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辐射带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同心圆”形成,努力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将“市域”作为“前线指挥部”,聚焦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形成了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善治指挥链和共治大格局。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根据双市域组发1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到陕考察时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聚焦追赶超越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精准精细精致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行业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组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捍卫政治安全,着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力保障人民安宁,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不断增强全系统同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完善党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组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全系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党政统揽、各单位协同。注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单位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着力,打造多单位密切联系群众、亲情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三)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引领。根据本地区经济状况、人口规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治理发展趋势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具有农村农业特色的工作平台。

(一)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全局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等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全系统和谐稳定。

(二)增强服务能力。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加强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改进服务方式。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采取政府采购、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进一步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健全服务代理网络,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三)健全基层协商议事制度。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的统筹协调,围绕工程项目、重大公益事项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等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协商。加强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协商,推进企事业单位协商共议涉及企事业发展和员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事项,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

(四)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极性。

(五)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层。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发挥基层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六)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全员文明素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美德义行善举,加大对失信失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力度,以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推进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社区自治理念,发挥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在基层治理的作用,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规范社会行为。

(七)加强诚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实施强化标准建设、细化数据归集、优化业务流程、深化应用挖掘、实化信用奖惩等举措,大力营造崇尚诚信的法治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生态。推进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加强与公共信用平台的数据融合与共享交换,形成执法信息电子化长效机制,实现全面有效的联合监管预警奖惩机制。

督察组现场查看了中院创建工作宣传氛围和台账资料整理情况,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对邵阳中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规范资料整理、打造亮点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督察组指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是平安建设的底线工程,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要以“首战就是决战”的姿态,全力推进试点创建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邵阳法治邵阳贡献法院力量。

督察组强调,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梳理细化任务清单,找准短板弱项,完善台账资料,建立管用实用机制,确保市域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要深入开展自评,重点围绕执行难、民商事审判、智慧法院建设等工作,总结经验做法,深度挖掘特色亮点工程,为全市试点工作争光添彩。

该院表示,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试点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对标对表试点任务要求,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细化问题清单,整理完善台账资料,建立切实可行制度机制,充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在健全“一体化”治理体系、夯实“常态化”治理措施、完善“多元化”治理方式和优化“智能化”治理支撑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特色亮点品牌;要压紧压实责任,紧盯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为邵阳顺利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检查验收做出法院贡献。

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市域社会治理办严格贯彻落实《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专项推进项目书》,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台账管理制度》。

《制度》明确,各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项推进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细化实化推进任务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销号推进和月调度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台账的更新汇总上报,并于每月3日前将上月情况报送市域社会治理办,市域社会治理办于每月5日汇总上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制度》要求,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级专项推进组要参照市级做法,相应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完善与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本地区、本领域试点任务的实时进展、最新动态,确保各项任务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并尽可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完成进度。同时,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级专项推进组要立足本地区、本领域工作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加强自身创新探索实践,强化特色做法、亮点工作、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努力形成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拿的出、叫得响的特色亮点工作。

罗忠华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出台工作实施方案,各工作推进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督促督办作用,形成各推进组牵头、责任单位落实,合力共为的大工作格局,按时序进度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区试点办要适时开展工作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实行清单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聚焦工作重点,补齐短板弱项。对照年度“九大建设工程”持续发力,继续完善社会治理领导机制,继续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规范网格化管理架构,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设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全区代办帮办掌上申请服务。要逐一攻克“六大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领域专项打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浓厚全区宣传氛围。

要规范台账整理,做好年终迎检工作。各街道、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对照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对标对表,整改完善,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要加强资料台账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台账整理标准创建台账,做到真实、规范、齐全。

会上,各街道、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一办六组”各牵头单位和区扫黑除恶重点行业成员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作了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单位能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建设平安陕西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抓好平安创建工作,根据《铜川市王益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2)》的文件精神,组织部高度重视,立足组织部门实际,迅速成立区委组织部平安王益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夯实措施,多点发力,有效维护全区政治社会稳定,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职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推动落实全省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王益区迅速开展1镇、6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员,负责本辖区政法及综治维稳工作,此项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将综治维稳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标准。在干部酝酿时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领导干部第一政治品质来要求,将“干净干事”作为干部立身之本、创业之基,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综治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治各项举措落实不力,导致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做到“一票否决”。同时,按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的要求,在职级晋升考察环节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的同时核查信访举报,对发现有问题没有查清的,不得晋升职级,有效防止“带病提拔”。三是纳入目标年度考核体系。区考核办已将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评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年度任务两项指标纳入2020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二)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强化保障落实。按照《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社区基础和服务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落实每个社区每年1.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严格执行经费支出审批和标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防止党建工作经费“不乱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网格党小组建设。充分借鉴红旗社区经验,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党小组建设工作的通知》(铜王组发〔2020〕49号),在全区推进“党建网格”建设,以现有社区网格为基础,依托辖区单位、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社会组织等,以单建或共建形式,在每个网格中建立党小组。将20个社区划分为261个责任网格,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并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网格,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20个社区261个网格,单建网格党小组77个,联建53个,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党员和党员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参与社区网格服务。

三是全面实行“兼职委员”。聚焦破解城市基层党建统筹协调难、资源整合难、工作推进难的问题,在全区推行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制”,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等加强组织共建,通过共同开展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等推进活动共联,通过整合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党建共同体,做到组织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变“两家人”为“一家亲”。目前,全区已有48家驻区单位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共同研讨党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重大事项。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一是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发展。紧紧围绕“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任务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社会组织党员队伍。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人士、党员参加各类党建主题活动。坚持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双提升、双融入、双服务”为抓手,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的同时,开展“党建指导员选派”、“党员微课”、“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和“党建引领强堡垒、争当先锋作表率”书记讲堂竞赛等主题活动8次。三是制定社会组织党组织“梯形进阶”动态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进阶”分级管理制度为着力点,按照党组织制度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党员队伍发展、党组织作用发挥、典型培树等重点内容,对每个星级党组织实施梯形动态分级管理,切实抓实抓细党组织各项工作,使每项工作看得见、推进稳、有成效。

(四)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为保障全区离退休老干部“学有组织、乐有场所、养有保障、为有平台”,区委老干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持续深化“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在云梦堤社区开展“四就近”服务试点工作,成立离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学分校,为离退休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干部自觉自愿为平安建设献计献策,引导参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村)、周边小区的平安建设义务宣传服务,切实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平安建设参与率、满意率、知晓率。

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障机制落实还不到位。目前,全区20个社区都根据网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网格党小组,但在落实保障党小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方面还不到位。二是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成效不明显。各街道在推进此项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复制、可借鉴的办法不多,党建联席会议质效不高,兼职委员推行不力,共驻共建活动缺乏载体,双向融入互动格局未有效形成。

一是全面发挥好网格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织密为民服务网络,延伸党建工作触角,真正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同时,推进智慧化体系建设,切实整合现有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通壁垒,让管理服务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动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工作。针对联建共享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落实好社区“兼职委员”制,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与驻区单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活动共联,着力构建融入式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着眼明年换届,加强社区“两委”班子研判,培养接班人,为提升“红旗经验”提供人才保证。着力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结合示范点打造同步推进讲解员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红旗经验”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是强化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对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扎实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培育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为加快推进我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根据《县2020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市、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县市域社会治理基础年的工作任务,以全面对标推进、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在全面启动试点工作的同时,着力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着力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着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社绝发生负面清单情形,推动试点工作各项指标取得阶段性、实质性进展,为三年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

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国绕“一个全面,三个着力,一个杜绝”推进年度试点工作。

(一)全面对标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对标《实施方案》,全面认领与乡镇相关的各项任务,确保今年应完成的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内应启动的工作全面启动,为明年全面完成打牢基础。

1、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指定工作机制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协助县公安部门做好反奸防谍工作。

(2)建立健全反那教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明各村组的职责任务,建立调查研究、督查请示报告、会商研判等制度。

2、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定期议稳机制。建立乡党委会议定期研究维稳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社会治安稳定形势研判分析制度。

(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应评尽评,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佔向各系统各领城延伸、向基层延伸,切实把评估结果作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和包案化解等制度,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乡村范围内。

(4)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跨区域矛盾风险联动处置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民转刑”案件预防等工作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多调联动对接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第三方常态参与矛盾化解的机制,落实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非诉解纷方式司法效力保障机制。

3、建立健全平安建设的体制机制。

(2)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综治督导机制。健全市域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差异化考核方式,严格落实综治督导机制,强化结果运用。

(3)建立健全综治中心实战工作机制。县综治中心建立组团式服务机制,健全综治中心民安、民生事项的收集、流转、交办、督办和工作调度、通报、约谈、考核等制度。乡村综治中心建立健全多元受理、首问责任制、分流办理、分级上报、反馈核验、台账管理等制度。

4、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市域协商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工作机制,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2)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机制。全面落实乡村协商,制定乡村协商事项清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100%的村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3)建立健全基层和行业自治制度。全面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4)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治理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健全完善诚信激励约東机制,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创新社会组织解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5)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建设政务(政法)网络新媒体,做好政务(司法)公开、信息发布、與论引导、公共服务借鉴“网上枫桥经验”探索网民诉求处理程序及反愦机制,推进社区、网格、群众工作微信群全覆盖,建立相应的诉求搜集、解决、回应机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5、建立健全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问题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经常性、专项性打击整治机制。(完成时限:年内启动并长期坚持)。

(2)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机制。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健全公安、联防队巡逻等社会治安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机制。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能力,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6、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体制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落实法治宣传相关国家规划,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健全以案释法制度。

7、建立健全红色基因融入社会治理工作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机制。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推动相关机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紧密融合。(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2)建立红色治理研究机制。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加强苏区治国理政经验总结研究,以项目或课题形式,开展红色治理研究,全面探索运用,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8、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的推进机制。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建立专班运行、投入保障、调度通报、督査督导、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有关工作落地落实。建立与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工作有机接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考核机制,同时将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列为全乡改革创新的特色品牌,进行集成打造。(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工程。整合党建、综治、消防、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市场监管等现有网格,建设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统一网格编码,实现“多网合一”,民安民生深度融合。完善网格员队伍建设、培训、保障、激励机制,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并推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年内,各地基本完成社会治理网格力量整合、职责整合,构建“全科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兼)职网格员,日均网格巡查至少2小时,每名网格员月均上报事项不少于10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完成)。

3、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年内完成农村“雪亮工程”(含“天网”六期)建设,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个监控点,每个自然村不少于2个监控点,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任务。

4、基层和行业平安创建工程。依托县级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园区”“平安市场”等区域、行业、系统平安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平安创建精品亮点。(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6月底前完成)。

5、矛盾纠纷调处平合建设工程。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抓好矛盾纠纷联合化解中心建设,村重点抓好调解室建设,乡、村平台建设均达到100%。同时,要大力推进网上调解平台建设,培育一支经验丰富、本领高超,数量充足的调解员队伍。

6、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属地负责、逐级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对照《省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要求和标准》,加大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压实部门和辖区主体责任,推进具体任务落实。

7、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持续改进和优化便民服务,建设并打通政务服务app、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快“贛服通”3.0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年内,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90%以上的村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设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统一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社会治理线上协同指挥通道,实现对各类民安、民生事件及时采集、实时监测、分流处置和跟踪问效。(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

8、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全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初步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体系,搭建县乡村三级心理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全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推动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等重点群体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

9、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1)切实加强政法系统入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若干具体实施意见》,完善政法系统应用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激励、管理机制,强化政法干部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等能力培养,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2)大力培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创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积极培育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枢组型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人才队伍,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完成时限:2020年启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

10、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工程。在村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途径和载体,切实解决群众信访相对突出、民生诉求不能安全保障等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深化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完成)。

(四)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底线任务,着力推进“六大”专项行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夯实社会稳定根基。

1、社会治安领域专项打击行动。坚持以打开路,深化缉枪治爆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的违法犯罪和各类经济犯罪。集中组织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跨境赌博、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昆仑2020等专项行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一是“线索清仓”。对全国扫黑办12337平合和省扫黑办下发的、尚未有查处结论的举报线索,加快核查进度,精准作出结论。二是“逃犯清零”,组建抓捕专班,穷尽一切资源、力量、手段,全力开展追逃行动。三是“案件清结”。确保涉黑涉恶案件如期高质量办结。四是“伞网清除”全面回湖深挖“有黑无伞”“大黑小伞”案件,绕黑恶犯罪组织发迹史,抓住关键节点,逐条梳理研判,推动一査到底。五是“黑财清底”、坚持抓捕涉案人员和查清涉案财产同步进行,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査清涉案财产,深挖利益链条。六是“行业清源”强化重点行业领城的突出问题整治,促进行业领域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行业乱象根治到位。

3、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管稳定”的职责要求,聚焦社会治安、金融放货、工程建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黑恶问题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全面排查乱点乱象,有效整治涉黑、涉恶、涉乱问题,坚决铲除苛症顽疾,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强化寄递物流、旅馆业、机动车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出租房屋等行业治安管理和专项治理,补齐监管漏洞。(完成时限:年内实施并长期坚持)。

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尤其是聚焦矛盾突出的地区、领域和人群,重点排查涉稳问题、涉军、涉众、涉企经营、房地产、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劳动人事争议以及因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與论引导等多元化解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做到95%以上的矛盾纠纷实现就地有效化解,短期不能化解的做到100%稳控。(完成时限:2020年底前)。

5、平安建设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市2020年度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双提升”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大打击、大整治、大防控、大化解、大服务、大宣传“六大”行动,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挑心事、操心事,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6、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专项行动,紧扣《市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意见》三年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共建共治提升、基础设施提升、隐患清零提升和文明交通提升等四大提升工程建设。今年以打造“高马”公路示范路为基点,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活动,重点开展示范创建,示范带动提升全县农村道路管理水平。

(五)杜绝负面清单情形。

1、杜绝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群体性事件。(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2、杜绝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安全事故。(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3、杜绝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5、杜绝发生其他危害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特别重大、重大案事件。(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6、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不得高于0.65。(完成时限:年内确保不发生并长期坚持)。

第1、2项负面清单情形的标准按《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有关分级标准确定;第3、45项标准另行发布,相关预警性、行动性情报信息须及时主动处置。

(一)提高思想认识。相关村委会和各有关职能站所要充分认识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创平安、保稳定、促发展为己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整治,竭力维护我乡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三)建立工作台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台帐由乡综治办落实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村要按时上报相关工作信息、进展情况和有关数据,推动试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20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抓基层治理的责任感,明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x个专项责任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扎实推进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全省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市、改革创新的原则,以创建幸福村居为抓手,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抓基层的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用x年左右的时间,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基层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完成涉农土地问题整治、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建成统一规范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珠海的实践提供坚强保证。

三、主要任务(一)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责任小组:涉农维稳及社会矛盾化解责任小组1.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涉农不稳定问题、劳资纠纷、涉环保不稳定问题、涉众型金融不稳定问题、房地产领域不稳定问题等x个专项治理活动,坚持和完善每月滚动排查机制,做实工作台账,落实到人,限期化解。

2.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农村黑恶势力抬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击基层涉黑犯罪。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失职渎职、涉农领域违法违纪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加强维稳分析研判。落实和加强对基层维稳形势的分析研判机制,推动维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4.切实解决历史积案。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清理积案,解决好历史问题。对“钉子案”、“骨头案”,实行一案一策,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限期解决。认真总结发现共性问题,推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依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二)深入推进涉农土地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责任小组:涉农土地治理责任小组5.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2015年9月底前开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处置方案,逐项落实整改,2016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

6.落实农村留用地。2015年9月底前建立历史留用地台账,年底前出台指导意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市留用地历史欠账。

7.集中开展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2014年1月1日以来农村乱占、乱卖、乱租土地问题进行摸底排查,2015年底前完成打击整治农村土地“三乱”任务,坚决遏制农村土地“三乱”现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举报查实的,一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

8.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工作。2015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分配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滞留问题。2015年9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20%;2015年12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50%;2016年3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75%;2016年6月底,完成资金分配任务100%。

(三)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责任小组:农村土地确权及“三资”管理责任小组9.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区、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做好确权工作,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0.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抓好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平台体系的应用开发、监督管理,规范化运用。落实区、镇一级专责人员。2015年底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对,完成数据录入,建立资源登记、资产台账和合同管理电子台账。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篇十

为贯彻落实党的。

四中全会。

精神,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省委、市委和县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四中全会。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以解决县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持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确保我县城市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为中心,开创“城市守护者”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公平公正、务实高效进行城市管理。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优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聚焦全面小康城市品质,科学合理规划,突出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

三是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坚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制定权力清单,落实执法责任。

四是坚持科学管理。明确城市管理执法的领域,具体实施范围,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坚持创新发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原则,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六是坚持社会共治。制定相关公共政策和管理服务政策,加强公众监督,公开办事内容、程序、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开展城镇居民卫生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提高广大居民整体素质。

七是坚持科技创新。为城市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加快推动云、网、端等数字基础科技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结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推动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有效的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到2022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顿利通过中央、省委审核验收,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称号。

创建试点城市工作任务包括“共性、区域特色、特色和负面清单”四个方面,其中,城建中心共涉及共性工作任务中3个板块、8项重点任务、15项分解任务、23项基本要求:

1.治理体制现代化板块:4项重点任务、6项分解任务、16项基本要求。

2.工作布局现代化板块:2项重点任务、3项分解任务、3项基本要求。

3.治理方式现代化板块:2项重点任务、3项分解任务、4项基本要求。

创建试点城市历时三年时间(2020年—2022年),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有序开展。

(一)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小组。

(二)是根据《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任务分解表》,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和特点对实施范围明确的工作事项进行全面的梳理,围绕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流程。

(三)是按照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实施创建,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相应机构或专班,制订工作方案、政策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为全面创建试点城市提供助力。

(四)是严把工作进程,实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任务分解阶段制定的落实措施和思路,全面实施创建,针对创建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项调研,遇到难以解决问题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反映,报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五)积极配合上级创建试点城市考核办法、工作月调度季通报等制度,根据时间节点形成汇报材料,进行工作汇报;根据上级部门督查检查意见,针对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六)要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政法委验收办法、评分细则等文件要求,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查漏补缺,就创建试点城市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自我考评、材料归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自评得分情况,全面做好迎检准备。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各科室按照任务分工,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创建试点城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细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作用,开设创建试点城市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市域创建的方针、政策和基层先进典型经验,促进工作成果进一步转化。各科室在创建试点城市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及时上报创建成果,培树先进典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