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实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8:12:55 |
- ZTFB |
- 9页
总结是一种对事物逻辑关系的整理和概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写总结时可以使用一些符号或图表来增加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感受热情,高亢的歌曲风格,学习分声部唱这首歌。2、启发幼儿初步学会创编几种与歌曲性质相附的劳动动作。3、培养幼儿感受、体验和表现人们愉快、热爱劳动的情绪、情感。活动准备:1、丰富幼儿在日常中的各种劳动内容,认识和了解各种成人劳动。2、歌曲的旋律磁带,录音机,大鼓一只表演用毛巾每人一块。3、歌曲的图表和形象符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让幼儿倾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子录音。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听上去怎么样?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简单讲解:这是一首非常热情,有力,高亢的劳动曲子,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四川名歌,叫《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在表现劳动人民在广阔的田野里愉快劳动,热火朝天的欢乐场面。人们在劳动时还编了好听的歌词,边唱边劳动,越干越有劲。2、配上歌词交换司作第一次示范唱,让幼儿欣赏倾听2遍。师:下面章老师就把这首曲子配上歌词唱给小朋友听,让你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愉快的劳动情景。听一听人们在劳动时都唱了些什么?3、教师随音乐唱两遍。提问都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一一将符号出示。)4、和幼儿一起学唱歌曲。(1)集体边看歌词图象边记忆歌词进行学唱。(2)着重练习衬词(即曲中括号部分)的唱法。(3)练习分声部学唱这首歌。(分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形式,教师指挥幼儿练唱。)(4)变换分组方式,多次分声部练唱。5、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劳动动作来边唱边一拍一下地练习动作。(1)让幼儿自由想象劳动的情景表演动作。(2)指挥幼儿分声部表演歌曲。(分男女小朋友,一声部幼儿按拍做劳动动作,二声部幼儿唱衬词)6、最后和老师们互动结束。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二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c2/4。
5342123453421―。
ninoninonino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2、听赏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边听边模仿开火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2、听音乐: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五、小结。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三
【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重庆(四川)的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全曲音调高亢,音域只有六度。全曲10小节,以二二三三分逗。节奏明快,大多一字一音;句中与结尾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跨小节的切分与颤音的结合别具特色。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对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悠然自得的情绪,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山歌独特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透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民歌演唱潜力。
【教学重点】。
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以旋律中的波音、夸小节切分节奏及衬词等元素为切入点,感受歌曲浓烈的民歌风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
1=c2/4。
5342123453421—。
ninoninonino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新授课。
1.导入新课:
2.听音乐:先感受黑鸭子版本的演唱,说说演唱形式,再跟着一齐边律动边演唱吧!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能够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取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教师说明要求。
1、请学生自己选取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2、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小结。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资料。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
3、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完整做身体动作。
幼儿独立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做一个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每组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4、学习配器方法。
教师出示几种乐器,问幼儿: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5、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
教师用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打节奏。
6、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击拍指挥动作打击节奏。
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引导幼儿看预令的提示,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并有节奏地打击乐器。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五
1.要求幼儿认识大鼓、钹,学习敲击方法。学会用大鼓、钹演奏歌曲第二声部(衬词部分)。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拍,探索钹的止音方法。
3.要求幼儿演奏钹的`时,注意控制手臂的动作幅度,不与同伴碰撞。
1.幼儿已学会按节奏分声部表演这首歌曲。
2.大鼓、钹各三个。
1.组织幼儿复习歌曲《》。
(1)幼儿集体用热情、有力的声音唱这首歌。
(2)幼儿分两个声部唱这首歌。
(3)幼儿分声部表演这首歌:一声部表演劳动动作;二声部唱衬词。
2.指导幼儿学习听音乐演奏打击乐器。
(1)认识大鼓、学习大鼓的演奏方法。听辨用鼓锤敲击鼓面和鼓边时声音的不同。
(2)几名幼儿分别认识敲鼓的方法,其余幼儿跟做模仿动作。
(3)认识钹、学习钹的抓握方法。
(4)倾听击钹的声音、探索止音方法。(即敲击后,自然划圈后放在胸前衣服上)。
(5)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练习合奏。注意按音乐整齐的敲击。
(6)知道鼓、钹合奏,声音响亮,可以为衬词部分歌曲伴奏。
(7)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敲击歌曲衬词部分,其余幼儿唱歌词,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8)幼儿轮流使用大鼓、钹,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六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述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
以“”为主,构成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个性明快。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句尾落在属音6上,构成半终止。下句六小节:以“6”为主,采用了四音列进行。旋律中强调了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法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衬词的的增加使下句扩充为两小节,从而使民歌成为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打破了对称的两句式乐段结构,显得更加活跃。
三、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在课堂学习这一空间中,透过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并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四、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变化之处,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听歌曲。
师: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咱们一齐来欣赏欣赏吧!在欣赏时注意这几首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媒体播放音乐)。
音乐片断一:《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音乐片断二:《信天游》陕北民歌。
音乐片断三:《牧歌》内蒙民歌。
师:三首歌曲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2、欣赏图片。
师:老师在去年暑假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dd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齐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媒体播放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2、学生用“la”跟着钢琴哼唱。
3、歌谱教学。
(1)、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do、re、mi、sol、la。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这种调式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re”调式歌曲吧!(媒体播放《绣金匾》)。
(2)、师: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条旋律,你有什么发现?
(媒体出示)。
旋律变化一:
旋律变化二:
师:听老师唱这两条曲谱,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旋律变化了什么?
生:变化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师:音的长短,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节奏(媒体出示);
师:音的强弱,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力度(媒体出示);
师:演唱时有时连贯,有时跳跃是什么在变化?
生:声音在变化。(媒体出示)。
师小结:演唱歌曲是一种创作活动,以上两条旋律透过用延长记号、断音记号、等音乐记号使音乐中的节奏、力度、声音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塑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4、学习难点。
(1)、波音。
a)、师:(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记号象什么?
生1:象字母。
生2:象弹簧。
师:你们表达得挺形象的,这叫“波音”记号,属于装饰音的一种。
b)、讲解唱法。
师:当某个音符上面标有波音记号时,先唱这个音,再唱这个音的上方音,最后再迅速地唱这个音。(媒体出示)如:“re”上面有波音时,就唱成“re-mi-re”。
c)、师:老师分别用有无波音两种方法演唱“喜洋洋欧郎罗”这句歌词,你们听听,说说它们有区别吗?(师演唱)。
生1:加上波音能感觉出心在颤动。
生2:加上波音有得意的感觉。
生3:加上波音能感觉出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生4:加上波音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
(2)、衬词。
师: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在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如我们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北京民歌《对鲜花》里的“呀格呀根唷”,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来源于生活,如:“罗儿”是呼牛吆喝声;“郎郎扯光扯”是锣鼓声;“欧郎罗”是四川地方语。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唱起来朗朗上口。
5、学生齐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五段的表现形式。(教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第一段:第一组合作讨论由一男生大声喊“太阳出来啦”作为歌曲的引子,再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第二组合作讨论由男生齐唱第二段,因为由男生齐唱更能表现出山里人“不怕虎豹和豺狼”的英勇气概。
第三段:第三组讨论用歌伴舞形式表现歌曲。由一女生舞蹈,其余人齐唱。开始时舞蹈动作慢些,然后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悬崖陡坎”很难走,所以要留意的慢慢走,后面的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山里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四段:第四组合作讨论用自由的速度演唱。
第五段。
学生:齐唱的形式更好些。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热闹的气氛。
2、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咱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媒体点击“锣”发出的声音)。
生:“锣”的声音。(媒体点击“锣”的图片)。
师依次点击“鼓”、“镲”的声音和图片。
师:歌曲中的“郎郎扯光扯”象什么声音?
生:象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声音。
师:对的!下面请三位同学用打击乐器锣、鼓、镲在歌曲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其余同学在此处双手拍节奏。
师:你们觉得加上打击乐器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激动些。
生2: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兴奋些。
生3:因为加上打击乐器更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四)、归纳评价,深化迁移。
1、总结山歌特点。
师:四川是个多山的地区,人们在山野间的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悠长的……(媒体出示)。
师:演唱歌曲时的节奏通常是怎样的?
生:节奏舒展的、自由的……(媒体出示)。
师:衬词的特点我们也总结过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师小结:透过演唱、听赏同学们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耳熟能详了。这种人们在山野间劳动时演唱的民歌,称为“山歌”,“山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已提炼出来了。咱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其实山歌只是民歌中的一种,民歌按体裁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媒体出示)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劳动号子和小调。
2、民歌拓展,分辨“山歌”
(1)、媒体播放各种体裁的民歌。(媒体出示)。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歌曲,咱们来听听,哪些是山歌?哪些不是山歌?请注意必须要根据山歌的特点来辨别。(媒体播放)。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牧歌》内蒙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信天游》陕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师:刚才听的歌曲是不是山歌,依据是什么?
生:(略)。
师:他的回答对吗?下面我们就请他上来用鼠标点击答案吧。
学生逐一分别予以回答与点击答案。
(2)、温故知新。
生:这是音乐中的节奏、声音、衬词等在起作用。
师:除以上三种要素在变化外,还有许多表现音乐的手法,如:旋律、力度等等的变化。
(3)、作业。
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山歌”这一体裁的各地民歌,请收集相关资料。
相信你们定会从中学到很多音乐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学生缓缓离开音乐教室。)。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七
我曾想将“对话式”这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以此来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孰料,教后我才意识到对话式教学不仅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简单模式,而是能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能否做到这些,问题的设计成了师生之间对话的关键,因为“对话式”教学不是对话而对话,这样只能流于形式,产生无意义话语的循环,而无本质的认识。
如:我设计问题:在填洞之前,人们有无意识到这些垃圾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伤害?课堂上出现了看似激烈争论,有些说有,有些说无,依据林林总总,举目皆是,不一而足〈如前所述〉。但学生的回答都是集中于筛选文章信息,很少有自己完整的分析,看法都流于表层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缺乏启发性,特别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无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说白了,这对提高能力,增长智慧方面来讲没有一点效益。归根结底学生要探究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根源所在。
我发现以“问题”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会出现一问一答的流弊,琐碎而无功效,课堂呈现的是推一推,动一动“层推式”,学生心思是在揣摩老师的用意,欲言又止,举棋不定;不然就是东拉西扯,断章取义,课堂里所激起的只是“微波”和“涟漪”而已。有时甚至是“石沉大海”师生关系是两条平行却无法碰撞的铁轨,生硬而缺乏生机。从这之后,我看了一些理论文章,尤其是余映潮老师的“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4”中提到要克服这种流弊,教师要努力创设“主问题”背景,提出问题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主问题”都要牵动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讨论,于是教师的讲析就可以转化成对学生的评点,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对活动成果的精彩小结。有时,只顾闭门造车往往会犯主观主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尝试着去这样备课。
从以上看出,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环节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特体验为基础,但实际上这种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密切联系,这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的能力也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从而达到彼此接纳,互相造就,其乐融融的境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学习使用日历查找日期的方法,大班主题:新年喜洋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历一本、数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儿人手一本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历,引起爱好。
提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什么?(大挂历)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理解数字与挂历的关系。
1、出示数字12,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数字12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12个月)与幼儿一起翻看,并数数。
2、出示数字365,幼儿认读,并猜猜这个数字是多少?它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数字31,一起读一读,31与挂历有什么关系?(幼儿观察日历)(有的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数字30,方法同上,一起发现哪几个月只有30号?
5、出示28,一起读一读,28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二月是28天,幼儿教案《大班主题:新年喜洋洋》。
三、了解大月小月。
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称为大月,30天的称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大月小月吗?(拳头)。
四、欣赏故事,加深理解。
师:老师还把这些数字编到了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五、我发现的日历秘密。
师:请小朋友找找你们的日历上还有哪些秘密呢?
幼儿寻找,鼓励幼儿间能相互提问。(比如:星期,英语,节日、节气等)。
六、练习查找日期。
老师根据幼儿的生活请幼儿学习查找日期,如六一节,九月一日等,并请幼儿介绍自己寻找日期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
活动结束:
在活动区请幼儿学习制作一本自己的精美挂历。
文档为doc格式。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九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川民歌,能够在两首音乐的对比中感受句式、情绪和乐器音色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利用欣赏和试唱体验等方式聆听乐曲,知道管弦乐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圣管弦乐的初步认识并对其产生兴趣。
两首乐曲的对比体验、分析。
对此类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到陕西聆听了一首激情高昂的山丹丹,本节课教师带着你们到四川去玩一玩,你们可知道,四川方言中,他们的口头语说的最多的都是什么吗?”
“对了,就是噻”,不信,现在教师就用一首歌来告诉你们。
二、新课教授。
1、出示《槐花几时开》的歌词。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
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
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
哎!我望槐花噻,几时开哟喂。
2、聆听《槐》,让学生划分乐句。
3、教师尝试教授学生演唱歌曲,对歌曲留下印象。
《槐》《太》。
情绪储蓄、优美热情、强悍。
乐句四个两个。
音域宽窄。
5、出示管弦乐演奏《槐》。告之乐器分组,并进行聆听,听到乐器组变化时举手示意。
(1)双簧管。
(2)圆号。
(3)长滴。
(4)小中大低音提琴。
(5)英国管。
6、聆听《太》。
(1)弦乐、圆号。
(2)长、短笛,单双簧管。
(3)大管、长号、大、低音提琴。
(4)长笛。
(5)长、短笛,单双簧管与乐队。
三、教师小结,总结歌曲与管弦乐的区别与特色。
民歌:突出地方文化与特色。
管弦乐:彰显大气,音色更为丰富。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接触四川民歌,基本都能完成欣赏任务。
在聆听管弦乐曲中,大多数同学对个别乐器的音色无法分辨,这说明平时对西洋管弦乐器了解和知道的较少。
缺乏多媒体展示,应由学生在一定音乐知识的积累下才能将欣赏课上的更好。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十
从这堂课中,我觉得通过平等对话教学途径,虽说师生有一种“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但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有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并能充分考虑学生会怎样回答,会提出哪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设想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老师又如何正确把握好提问的尺度…。。这一切不仅都应有预见性,而且需要老师要纵观全局,将文本,学情,课堂调控均能运筹于胸间,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使课堂波澜起伏。
一,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
二,对问题设计不深对学生引导无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十一
b:我当然明白啦。这是流行在我们重庆一带的民歌,它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相关阅读]。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民歌,词曲出自于诗人、剧作家、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超多使用衬词“罗儿”“朗朗扯光扯”等是模拟打击乐器锣鼓的声音,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情绪,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使低、中、高音都能演唱。便于传唱。歌词资料贴近生活,起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起源。
1942年春,金鼓先生在重庆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期间,因长期孤生在外,怀着对家乡梁平的父母和相邻们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民歌。歌词表达家乡父老乡亲们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面貌和渴望获得丰收的情绪,曲调是是以家乡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而成。
发展。
发展至今,《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蜚声于海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被列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和我国声乐考级(民族唱法)曲目,还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经典民歌”。
歌词。
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吆。
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罗/朗罗。
不怕虎豹朗朗扯/光扯/和豺狼吆。
悬岩陡坎罗儿/不稀罕罗/朗罗。
唱起歌儿朗朗扯/光扯/忙砍柴吆。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朗罗。
这山去了朗朗扯/光扯/那山来吆。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朗罗。
不愁吃来朗朗扯/光扯/不愁穿。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认识大鼓、钹,学习敲击方法。学会用大鼓、钹演奏歌曲第二声部(衬词部分)。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拍,探索钹的止音方法。
3.要求幼儿演奏钹的`时,注意控制手臂的动作幅度,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按节奏分声部表演这首歌曲。
2.大鼓、钹各三个。
活动过程:
(1)幼儿集体用热情、有力的声音唱这首歌。
(2)幼儿分两个声部唱这首歌。
(3)幼儿分声部表演这首歌:一声部表演劳动动作;二声部唱衬词。
2.指导幼儿学习听音乐演奏打击乐器。
(1)认识大鼓、学习大鼓的演奏方法。听辨用鼓锤敲击鼓面和鼓边时声音的不同。
(2)几名幼儿分别认识敲鼓的方法,其余幼儿跟做模仿动作。
(3)认识钹、学习钹的抓握方法。
(4)倾听击钹的声音、探索止音方法。(即敲击后,自然划圈后放在胸前衣服上)。
(5)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练习合奏。注意按音乐整齐的敲击。
(6)知道鼓、钹合奏,声音响亮,可以为衬词部分歌曲伴奏。
(7)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敲击歌曲衬词部分,其余幼儿唱歌词,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8)幼儿轮流使用大鼓、钹,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减脂训练方案(模板14篇)
- 健身训练方案(实用9篇)
- 2023年我爱我家作文600字(优质12篇)
- 最新小学体育说课稿模板(汇总11篇)
- 最新武则天经典语录名言(大全11篇)
- 2023年中专生个人简历表(优质11篇)
- 2023年考试祝福语简短(模板10篇)
- 最新分级护理标准最新版(优秀9篇)
- 小班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方案(大全11篇)
- 2023年节约用水标语50字(通用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