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实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2:00:38 |
  • ZTFB |
  • 13页

一个好的报告应该具有逻辑严密、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等特点。编写报告时,要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和段落逻辑,确保内容条理清晰。在这些范文中,大家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一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二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有必要继续思考一个问题:“诚信,真的是一个困境吗?”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三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四

系别: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求职简历中有一定的修饰可以理解。对于将来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体现了对自己的放松。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五

态度问题。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六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

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

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七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平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平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2、将诚信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考评体系。学校应根据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行为备注四种方式最终确定学生的诚信指标,并将其作为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优评先和入党的一个考核项目。

3、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应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失信惩罚机制。针对违反信用以及欺骗、造假行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八

组织管理:小组长:何杨。

执笔人:俞哲明杨丁俊。

现代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但以此为基点,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在一方面,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对一个人的社会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对是否能做到诚信起到影响作用;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以各种各样的或有或无的理由作为自己无法达到诚信的掩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纸醉金迷”的错误享乐观,“拜金主义”的扭曲价值观,已经使人们淡忘了古人所强调的“德”,“诚”。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利益化而忽略其他的影响。

在调查报告中的第15题,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社会的诚信度持悲观态度。而由第3题,第10题,第16题,第17题来分析,正是由于这个社会中大家扮演的都不是绝对诚信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虚虚假假扮演着反面角色,使大家对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保持的保守态度。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一些有悖于道德的方法来实现自我保护。这也印证了先前提到的,将自己的利益化,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对他人或是集体带来的危害。

就第9题的结果来看,几乎10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据此分析,我想,在人们心中,还有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存在,在这条底线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7题的结果,很多同学出乎意料的放弃了朋友,和亲人的选项,转而选择了网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21实际,几乎每个人都在上网,很难相信,他们都在向陌生人倾诉着自己苦恼,分享自己的秘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也再次敲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警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已经放弃了相信他们本应该最相信的人。治理这种现象的方法,根据第13题的统计结果,政府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见,在古人看来,“诚信”乃是天下人团结一致的基本保证,是为人之道,是人们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诚信的基本道德内涵是务真求实,诚实守信,不妄不伪,真实不欺。所以诚信的缺失,特别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

想象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讲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在经济领域,经济信用是诚信的最主要体现,诚信是经济信用的坚实基础和依据,而经济信用是企业、居民等任何微观层次的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支柱;而失去诚信与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其危害是毁灭性的。而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诚信更是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纽带,是折射真善美和社会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镜;而失去诚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状况就受到了威胁,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和谐的生活状态就会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精神奢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在国家机器与政策运行、政治与法律、经济交往、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保障性的作用,是绝不容动摇的,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和导向、示范功能。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大学生的诚信与否对和谐校园是否能成功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擅自更改学习成绩,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把父母给的学费任意挥霍;有的同学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有的同学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随意侮辱欺诈他人,或散布流言蜚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是与大学生的称号、父母的期望、党和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养成不良行为和习惯后,将来很难有所作为,有的甚至会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在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就此次调查结果,及本小组从网上搜索的近几年来数位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幸的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现象却呈不断滋生蔓延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九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刘华、曹泽明、卢冠志。

调查分工:梁迪、江庆曦高松楠。

(一)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

调查分工:

(一)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

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

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一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诚信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本次调查中,大二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比较多,而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同学们对校园的缺失诚信问题都感到了危机,因此就此问题我做了一次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等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诚信问题是否影响就业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二、调查概况。

1、研究背景及目的。

社会诚信在当代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光名磊落。可是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为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信息来掌握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二

本文摘要: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正文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

从社会调查来看:

(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

(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6、请假造假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 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三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

从社会调查来看:

(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

(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四

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五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有必要继续思考一个问题:“诚信,真的是一个困境吗?”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六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

从社会调查来看:

(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

(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篇十七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40份,有效问卷626份,调查对象为赤峰学院07级和08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对社会诚信状况的看法、学业诚信、日常生活方面的诚信等。

(一)关于对社会诚信的看法方面。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63.3%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33.3%的同学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而且是一种法律约束。但是,也有33.3%的学生认为成信已经不适合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70%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原则,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持基本原则。从自己的角度讲,53.3%的学生认为在人的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是诚信。但也有不到50%的学生选其他选项,结果颇令人失望。

在几个关于交往中的诚信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自身出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96.6%的学生回答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有46.6%的学生回答最信任老师,也有63.3%的学生回答最信任自己的好朋友。有86.7%的学生说信任讲诚信的人,46.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边讲诚信的人较多,但是,50%的同学的答案是“一般”。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二)关于学术方面的诚信问题。

在“如何看待目前学术界的学术腐败等问题”一题中,46.6%的学生认为学术腐败与诚信原则相抵制,应该坚决抵制,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学术风气有很高的期望;在“如果无人监考,是否考虑作弊”一题中,有76.7%学生回答“不管别人抄不抄,一定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在“您是否有过抄袭论文的经历”一题中,13.3%的学生回答会自己写,从来没抄过论文,43.3%的学生回答会在论文中整段抄袭,但绝不整篇抄袭,尚有10%的学生回答为了应付作业,经常抄袭论文。对于做作业的态度上,66.7%的学生回答偶尔抄袭,只有20%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抄过其他人的作业,当自己作业没做完时,有66.7%的学生选择如是跟老师说没有做完,并且承诺过几天补上。从调查中发现,36.6%的学生有过作弊念头,但是由于学校处罚严重,从来没实施过。

(三)关于信贷诚信的问题。

调查发现,66.7%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无论如何也要还上。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你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是否会按时还贷款”一题中,66.%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13.3%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看工作后收入情况而定。对于校园中普遍存在的透支手机卡现象,70%的学生回答决不会做这种没有诚信的事情,也有16.7的学生选择看当时经济情况,如果经济紧张就考虑透支或更换电话卡。在回答捡到钱是否归还等一系列问题中,买东西多找钱立即归还的有83.3%,在校园里捡到钱包,原物归还的有83.3%,另外,有63.3%的学生得到100元假币后会交给银行,我们都感觉如果这时发自内心的话,整个社会会更加美好。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四)关于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中国的传统美德中有拾金不昧,也有“一言九鼎”。大部分同学在回答“看到别人遗留在水池上的物品时会怎么做”时,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80%的学生回答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拿。46.6%的学生在和朋友越好会面的问题中回答风雨无阻,按时到达,33.3%认为朋友说不定也会迟到,等雨后再走,20%的同学认为朋友能理解自己的迟到。有46.6%的学生在答应帮同学完成一件事后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做,43.3%的学生会尽力而为,完不成也没办法。对于网络诚信,63.3%的学生回答自己有时说实话,有时也会骗人,只有16.6%的人回答自己会真诚的对待网友。

诚信是一个人在与外界更好交往的基石,试想,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站住脚呢?还有不少的学生对这方面存在着侥幸心理,这样给自己在社会上的生活带来不便。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跟一个骗子交往。在大学校园这个还算良好的环境内,我们应该日益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严于自律。

(五),对诚信教育的态度。

7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多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当然,也有10%的学生持反对意见。70%的学生希望通过电影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56.6%的学生想通过实践活动,36.6%的认为开设道德修养课更好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上课的效率实在是太低。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23.3%的认为很有必要,60%的认为有必要建立诚信法规,33.3%的认为很有必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

通过调查,大家对诚信教育还是很积极的,通过教育,加上大家的自律精神,都养成诚信的好品质就再好不过了。

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弱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这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诚信意识弱化。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大学生在行为认知、道德评价中产生错位,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的一种途径。这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本身原因促使学生诚信意识弱化。教育乃“百年大计”,但如今社会上出现的“重物质、轻信誉”的现象已逐渐蔓延到教育领域。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诚信表现。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自身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本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较低。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有内在修养,又要求外在约束和规范;既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应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注重诚信。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作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再次,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自我管理,引导诚信。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和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让学生创作诚信格言而自勉自律。

实践教育,突出诚信。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环节。学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诚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在专业见习与实习阶段重视对学生诚信实践的指导;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中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需特别强调的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实现对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干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