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2:20:05 |
- ZTFB |
- 9页
总结能够反映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在总结过程中,可以跟他人交流和请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增加总结的深度和广度。在总结中,我对过去的失误进行了反思,并找到了改进的途径。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一
语法现象: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二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三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四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五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六
1、木室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人。(: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惑而不从师。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穷。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3)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
(4)顺风而呼。
(5)则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
(7)卧而梦。
(8)觉而起,起而归。
(9)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己”运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6)郯子之徒(代词,这)。
(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
(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1)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2)彼童子之师(的)。
(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七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事迹()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文言文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篇八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泰勒科学管理心得体会范文范本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感想(七篇)
- 个人工作计划及目标计划(汇总11篇)
- 最新冬至短信问候语(优秀18篇)
- 2023年党章学习收获(通用14篇)
-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思想感悟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感(7篇)
- 个人自我检讨书(实用16篇)
- 德育教育自我鉴定该 德育行为规范自我鉴定(八篇)
- 浅谈泰勒科学管理心得体会范文汇总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三篇)
- 最新有关入党积极分子个人鉴定入党积极分子鉴定范文通用(模板17篇)
- 最新建造师解聘协议书模板建造师解聘协议书简短(模板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