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模板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2:04:28 |
  • ZTFB |
  • 9页

4.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的工作、生活进行评估和总结的过程5、在写总结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太多的废话和冗长的描述。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总结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灵感。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一

端午节前几天,湖边就变了副模样,龙舟一大早就停在了湖里,观众们有的举着旗子欢呼,有的拿着喇叭呐喊,有的举着手机想拍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整个湖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我们家里也没有闲着。我最喜欢在端午节帮外婆包粽子了。我先把糯米放在酱油里浸泡,经过几个小时就可以包了。在这期间,我把粽子叶先分好类: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粽叶,仔细地判断这片叶子是大的还是小的。糯米已经就绪,粽叶也准备好了。只见外婆拿起一片粽叶,扭成一个漏斗的形状,舀入一勺糯米,把粽叶包上,用绳子捆住,一个厚实的粽子就完成了。外婆把粽子放进锅中,蒸上一个小时,美味的粽子就完成了。咬上一口,肉和糯米的味道真入胃!

我沉浸在粽子的美味中,震耳的欢呼声中。这真是难忘的端午节。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期盼已久的。

春节。

又到了,年味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浓郁起来。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马路边的大树都被装饰上中国结和火红的大灯笼,它们迎着春风,在暖春中喜笑颜开,花枝招展,仿佛是一个盛装打扮的小姑娘,用自己最美的姿态去迎接春节的到来。临近春节,我们也可以在大街小巷中看到行色匆匆的返乡人,他们拉着行李箱,迈着喜悦的步伐,回到久违的故乡,赶着回家与家人团聚,农村的大街小巷也因为返乡人的回归变得热闹起来。

在年味的催促下,我也回到了阔别一年的老家。年夜饭也叫团年饭,它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重头戏,为了准备年夜饭,我们一家人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了。大年三十一整天,家里都充满着美食的香气,奶奶是我们家的得力厨神,炸响铃、炸排骨、包蛋卷……都是奶奶的拿手好菜。爷爷也不甘示弱,拿出前几个月就酿制好的葡萄酒来给我们品尝。菜香酒浓,我们全家人都对此赞不绝口。既然年夜饭已经由爷爷奶奶包办了,我就去帮爸爸妈妈贴春联、挂灯笼。装扮完的家焕然一新、年味十足。

天色渐暗,年夜饭也已经张罗好了。在开饭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我们会先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我们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之后,我们全家人围在小圆桌吃团圆饭,吃饭的时候互相夹菜,有说有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让我的心一下子变的暖暖的。吃完饭,爷爷奶奶还会给我一个大红包,红包里面的钱虽然不多,但里面装载的却是爷爷奶奶沉甸甸的爱。

大年三十在一片欢笑声中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大年初一。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一家人会去村里的寺庙祈福上香,我们将糖果、水果供奉给菩萨,双手合十祭拜,虔诚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人身体健康。

过年当然还少不了拜年啦!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从正月初一开始,我们就提着年货去。

拜访。

亲戚。还没有进门,我们就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红春联,门前的小道上也铺满着红彤彤的炮仗,那一道道的红,构成了春节特有的光景。

进了亲戚的家里,大家难免有些小激动,大人们大人们会谈谈工作、唠唠家常。拜年的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小孩子了。看到亲戚长辈,小孩子都会说上几句吉祥话,这样小孩子就能拿到长辈的吉利红包啦!几次走访下来,我们的小包包就变得鼓鼓的,可真开心啊!

春节是快乐的象征,是幸福的象征。我喜欢过年,在欢乐的春节中我们会忘记过去一年的烦恼,用乐观喜悦的心态去迎接未来、憧憬未来!虽然春节会结束,但春节的美好记忆会长存在我们的心中。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三

今天,我们有一场好玩的节日演出。我好期待、好兴奋啊!

我们穿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咦?开始演出了。呀!第一小组的演出可真有趣!可是他们介绍的也是元宵节,我开始有一点担心,他们的ppt和我们的很像,像是一样的呢!那我们的会不会不新奇了?这时一颗糖被抛到我的眼前,我的心情马上开心起来,开始看起第二个小组的表演来。

我一直看呀看哎,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哎!什么时候到我们组呀!

呀!终于轮到我们组了,我满怀期待地走上讲台。我讲呀讲呀,终于到了我们最喜欢的猜迷的时间,赵师语大声说:“好!第一个迷是:太阳爸爸和太阳妈妈……”小朋友们都把手说的高高的,大家一起高声喊:“开心,祝你快快乐乐……”我们出了好多好多的迷语,可他们都没答对,嘻嘻。这时节日演出结束,我意犹未尽地下来了,真是一次好玩的节日演出啊!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四

春节是整个华夏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你知道传统节日春节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介绍的传统节日春节,欢迎阅读。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我们都知道时间可以使很多的事情都改变,比如服装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节日也是一样,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五

中国传统节日里中秋节仅次于春节,是民俗节日中颇具规模的第二大节。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吟颂此节的文章铺天盖地。最具影响的莫过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当迎着清爽的秋风,顶着一泻千里的银辉,端一杯热茶漫步于静谧的圆月之夜。心底默默地吟诵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一股心旷神怡里杂合着淡淡思念的情结随着夜霭浮动的月华,腾飞于青青的'天际。

带着对这个美好节日的欣赏与迷茫,还有对那个在月宫伐桂的吴刚老乡的同情和怜悯,走入中秋这个团圆之节的历史之源。

相传,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甘肃西和的讹传)。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蟾蜍’‘兔’他们三个飞上月亮的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便认为这八月十五日是个团聚的日子,于是便有了中秋团圆节这一民俗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美人爱英雄。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看了后羿的英雄壮举之后,决定嫁给后羿。从此之后,后羿除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粒仙丹。据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服下此丹,能即刻升天成仙。若服一半仙丹便会有不死之身。后羿为了和他心爱的人常相厮守,决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和他心爱的妻子各服一半仙丹,以求与天地同老。碰巧八月十五日这天大山深处有一恶虎伤人无数,后羿便拿出去深山打虎。嫦娥一直等到圆月升天还不见后羿回家,于是拿出仙丹,想先服一半求得不死之身。无奈成仙的欲望驱使她把整个仙丹全吞了下去,仙丹入口,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飞行在天上的嫦娥心里觉得对不起丈夫,为了能常常看到后羿,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半夜,后羿回家不见妻子,只看见桌上装仙丹的葫芦。霎那间,他什么都明白了,他跨出屋门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朝那轮圆月追去,直到累得精疲力竭,可圆月依旧高挂天边。

后羿无可奈何这天上人间的思念,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着月宫里美丽的妻子---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想求得嫦娥重返人间与后羿团圆。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和其它民间传统节日一样,大多是由神化传说演变而来的。再者,历代皇帝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文人墨客也纷纷仿效皇家礼制,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对月饮酒、吟诗赋曲。这种雅致的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拜祭活动,成为我国的主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六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

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2004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牛车水,除了从尼泊尔、越南等国进口的巨型灯笼熠熠生辉之外,由1364盏小红灯笼组成的44条小龙更是令牛车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目前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可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天气格外晴朗。

中午妈妈下了班,说要和我一起摘艾叶和桑叶。不一会儿,我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荒地,荒地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池塘周围堆满泥土,像一座城堡一样。泥土周围有很多绿的艾叶,艾叶像纸一样薄,它的叶有很多小叉,叶上有灰色的短绒毛。我把它放在鼻子上一闻,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真让人心情舒畅。不一会,我们摘好了艾叶,这时妈妈看见池塘边有几棵桑树,然后我们又摘了一些桑叶就回家了。

我们回到家,妈妈就开始教我做青团。首先把艾叶洗干净,然后把它放在水里,泡半个小时,泡好后,用开水焯熟,再捞出来把它榨成泥,接着把糯米粉加入揉成团,然后把豆沙揉圆放进青团里,可以上锅蒸了。我又把桑叶喂给蚕宝宝吃。看着蚕宝宝开心地吃着桑叶,我开心极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八

4月2日下午语文课,我们小组三个人在讲台上讲起了中秋节。

首先,我在电脑上放了一张图片-圆圆的月亮下,有一户人家在吃团圆饭。我让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大家一下子就哄闹、激动起来,无数双手举起来,原本安静的环境,突然被打破了。

邓语翾第一个说:“元宵节!”

“错。”我马上说。全班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紧接着林铉涛说:“七夕节!”

“错。”我又说。大家一阵惊讶,更来劲了,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时候,张清清自信地站了起来说:“中秋节!”

“对。”我高兴地说。全班一阵欢呼。

黄誉程说:“请大家朗诵李白的《静夜思》。”

大家一起朗读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们还带大家读了一些关于月亮的诗词,班级响起了琅琅书声。

别的小组表演也很精彩,今天的活动很有趣。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九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关于传统节日作文。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

上周五,老师开始让我们上台讲早已准备好的中国节日介绍。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我们组是第一个讲的,第一次第一个讲,难免有点紧张。我们最后还是心惊肉跳地讲完了。

后来我们又见到了其他的节日介绍,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我们组就是介绍元宵节的)。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节日介绍,其中一个组员让大家站起来,接着把一些糖果扔到了走道里,同学们前一秒还没反应过来,后一秒就冲进了走道。当然,我另有一计。第二波糖也很快“飞”了过来。这会儿教室成了主战场,里面“杀”声不断。有四颗糖,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我的书桌上,被我收了起来。我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从天而降的甜蜜。

此次今日介绍让我增长了对节日的认识和倾听的乐趣。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一

今天,终于到了节日介绍会了,大家讲得五花八门,每个小组都让观众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声音震耳欲聋。而最热闹的就是张清清组。

他们上来时带了数不胜数的零食,里面的零食各种各样,有五彩缤纷的糖果、千姿百态的qq糖和各种美味的饼干。台下有的人兴高采烈,眉毛笑得像一个弯弯曲曲的月亮;有的人在台下馋得流出口水来,时时刻刻目不转睛地盯着糖果;有的人在座位上蹦蹦跳跳、眉飞色舞。

她们讲得很好,我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给我们发了好多糖果,大家心里都想:这个小组真是很大方!发的糖果是其他小组的三倍。

结尾时,他们把一袋又一袋的糖果向台下抛去,就像天下起来倾盆大雨一样。可惜,因为大家看到糖果时,跑得健步如飞,把教室里搞得乱七八糟,所以老师制止了。

我们小组介绍的是元宵节,我负责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梁辰飞负责灯谜问答、林鸿睿负责做ppt和发奖品。我觉得我们的表演也非常好。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二

我们组有栗辰峻、林泓睿和我,我们介绍元宵节,里面主要进行猜灯迷活动。栗辰峻介绍元宵节,然后我出灯谜,林泓睿发礼物。里面有九个灯谜,他们几乎全答对了。有一题和其他组一样,很多人知道答案,都举手了,所以没意思。我觉得我们可以多介绍一些知识,比如可以介绍孔明灯、吃元宵……总之我觉得我们介绍的不够完美,下次我们会介绍的更完美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钟沛彤组介绍的“龙抬头”。因为很多组都是介绍元宵节和中秋节,可是她们组介绍的不一样。她们组的ppt里还有关于“龙抬头”的歌。虽然她们没有灯谜,可还是有一些问答环节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让我们站起来,然后洒糖。这太危险了,容易两个人相撞。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三

周五,是我们准备已久的传统节日介绍的一天。

我一开始以为是个枯燥的介绍环节,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一个狂欢问答环节。我最喜欢的就是张清清组的“撒糖”环节。

转眼间,到了张清清组介绍了,她们介绍的是元宵节。到了问答环节时,我成功的靠答对几道题拿到了几颗糖,我本以为只有这些糖了。可是,突然到了“撒糖”环节,我连续抢到了三颗软糖和一小盒糖。她们组的这种结尾我还挺喜欢。

再看看我们组,我们组介绍的也是元宵节。和其他组不一样,我们组给大家的礼品是积木。我们组,我主要是准备礼品,姜浩宇讲解,郑瀚和吴一凡辅助。对于这次介绍,我对我们组的评价是圆满完成!

周五这次我很开心,特别是“撒糖”的时候,那时候让我感到了“一夜暴富”的感觉。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四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节,除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吃完汤圆,我们又来到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祭奠英烈的日子到了。

这天下着朦胧的细雨,雾挡住了我和奶奶的视线。终于到了杨开慧奶奶的烈士陵园,这里是为了纪念杨开慧奶奶及其家族所建立的。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手捧着一大束菊花,拾阶而上来到杨开慧奶奶的汉白玉雕像前,看到雕像,就可以想到当年的生活是那么的艰难困苦。虽然杨开慧奶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了革命英勇献身,但是她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献出手中的鲜花并深深地向雕像鞠躬以表达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祖先和英烈。追忆先人是让我们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者。英烈是无数英勇牺牲的战士的称号,追忆他们是因为有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仅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为美好的明天而要发愤图强!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篇十六

在上次的表演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倪宇杉小组,他们组第一讲的是起义兵,第二他们讲了赏月、吃月饼、祭月这些习俗,第三他们讲了日本人过中秋吃团子,第四到猜诗词,猜诗词的时候倪宇说着一首一首的古诗,我认真的听着每一首,认真的猜着,最后他们给每个人发了一块月饼,我闻了下,我一下子感觉到香味渗到了骨头里了。

我们组讲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在古代的时候叫元夜,我们讲了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有闹元宵、放花灯、走百病、踩高跷、舞狮子、猜灯谜、放烟花。最后猜灯谜的时候,我、林炫涛、王伽玮,我们仨抢着给猜对的同学发礼品,我们表演完了。我和林炫涛又给我们组每人发了一个礼品,这次表演我感觉又激动又好玩。

大家表演的太好了,太欢快了,结束得太晚了,等我跑到操场,足球课都快上完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