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论文(优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9:56:02 |
  • ZTFB |
  • 13页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总结,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总结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总结应该具备反思的能力,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老年护理论文篇一

在xxx医院护理实践的两个星期很快过去,仿佛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医院。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点点滴滴的学习对我都很重要。我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有汗水,更有无尽的收获。

一进医院,总护士长根据我的情况把我安排在了内2,因为见习时间只有两周,所以并没有让我像实习护士那样经历不同的科室。刚进医院的时候我很不知所措,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科室的护士长和我的带教老师蔡老师为我耐心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内容,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很快地理解了我们科室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见习和实践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见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第一天到科室的时候,蔡老师就指出了我很多小细节上的错误。护士都是统一着装的,头上要戴护士帽,穿白大褂和护士鞋,胸前要佩戴有自己名字的护士胸牌和护士表,而我当天只穿了白大褂,蔡老师解释说病人看到我的着装会误以为我是医生,所以当即让我换了一身护士的行头,表示即使是见习也要遵守医院的着装制度。

早上8点的时候有交班,医院纪律很严肃,几乎每个人都自觉提前了5分钟,参加过交班才知道,内3共38床病患,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护士与医生在交班的时候对每个病人的每一项情况几乎都了若指掌,脱口而出,让我很是惊异与敬佩。

然后开始例行查房,我跟在蔡老师身边观察和学习,因为我几乎对护士的工作一窍不通,所以她做的每件事都要先和我解释,而我几乎不能帮上什么忙,开始很有些很无措的失落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做,有时候还会影响到他人。每当有些病人用很依赖的语气让我帮忙而我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都觉得很惭愧。也因此,我暗自告诉自己要多学多看,争取早日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到他们。

一天下来,我发现护士的工作真的很辛苦,繁重又杂乱,护理、配药、发药、输液、换液、打针,查房,满足病人每一个小小的要求。而我从最基本的6步洗手法开始学习,慢慢了解各个基本操作的方法。例如怎么进行物品消毒,怎么换药,怎么注射,怎么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有些事情在那些资深的护士做起来很容易,可是换成自己就会发现不那么轻松了,因为内3主要是心血管和呼吸内科病人,所以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压,护士们每天都要例行测血压,蔡老师就指导我如何量血压,工序并不复杂,但是我却总是听不准,我明白这是经验的问题,熟能生巧,所以也不气馁,而蔡老师也有意训练我,每次都是我先测一遍,她再测2遍,非常耐心又负责任。

一位老婆婆说了会子话,问她有什么需要,空调温度低不低,电视要不要换频道,吊瓶要不要换位置等等。就这样,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渐渐地,我和病患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我告诉他们我是见习,是来学习的,他们很理解我,让我发现和病患交流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老年护理论文篇二

通辽市中医院是通辽市区内唯一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百佳医院和示范中医院。医院开放病床280张,中医专科特色科室有中风病科、肛肠科、糖尿病科、呼吸病科、中医骨科、疼痛门诊等。由于我院特色专科性比较强,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年患者总数5714人,60岁以上的3945人,占总住院患者的69%,60岁以上患者中90%为心脑血管病。因此,对于住院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护理工作,一定要遵从主治医生的医嘱,熟习并掌握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其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使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与主治医生形成良性、有效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1营造环境、制造家的温馨。

1.1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

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的病房通风透气要好,保证呼吸到新鲜空气;病床安放要合理,保证病人在舒适状态下得到很好休息,也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治疗所需的活动空间;病房布置要简洁、温馨、和谐,医疗器械、生活用品放置科学合理,有必要张贴适当的人文关怀式的有关住院提示,给患者一个家的感觉。

1.2保持整洁的病房卫生。

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的病房要坚持每日清扫,保持病房、特别是卫生间的清洁;病床上的用品,如枕巾、床单、被罩等定期更换;经常为患者擦洗身体,让患者在一个舒适、卫生、安静的环境中得到精心的治疗与身心的恢复。

2主动沟通、建立良性互动。

多数住院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对就医环境的陌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老年患者,由于语言不通,往往表现出孤独、无助,情绪低落。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触患者,选择恰当的交谈内容和交谈方式,通过亲切、关怀式的沟通来平和老年患者的紧张情绪。

2.1要热情礼貌接待老年患者。

根据主治医生的`医嘱,护理人员要提前为住院老年患者安排好床位,主动接送病人到病房,妥善安置病人入住;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病区,护理人员及主治医生的情况;主动告诉患者护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让患者安心住院。

2.2要热情细致关爱老年患者。

对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的日常照料,要格外细心、体贴,让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时时感受到温暖。护理人员的这些细小的动作,会使老年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尊敬、重视,同情、关心,使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积极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

2.3要亲切交谈安慰老年患者。

有的老年患者住院后脾气会变坏,此时更需要给老年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与老人聊天,认真听老人的倾诉,切不可与老人对着吵或不搭理。

3善意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3.1要注意倾听老年患者的心声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与老年患者接触的机会,认真听老年患者的述说,通过述说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倾听本身就是一个帮助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通过一番絮絮叨叨的述说之后,心情就会变的格外的愉快了。

3.2要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神态。

护理人员要学会观察,从住院老年患者的不安神态中了解缘由,帮助老年患者分析查找不安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排解老年患者的不安情绪,适当转移老年患者对产生不安情绪因素的关注度,帮助老年患者找回生活的快乐。

4科学指导、形成良好习惯。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来自农村牧区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一些不良习性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给老年患者必要的指导,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是引导老年患者从不良生活方式中走出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是引导老年患者改变饮食习惯,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

三是引导老年患者改变生活习惯;

四是引导老年患者出院后,要自觉走出家门,主动融入社会。

20多年的护理工作让我体会到,护理工作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必须绝对遵从医嘱,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程操作,也要自觉主动与老年患者接触,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病人亲切友善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保证老年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做到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董庆英,申文君.心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02):133.

[2]牟改变.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08).

[3]周琴.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

老年护理论文篇三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医。学教育网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近来我科对50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

从2017年1~11月对我科50例进行静脉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5岁以上,均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肺心病为50%,糖尿病为30%,高血压20%,患病均在5年以上,输液时间在4周以上。

2.1认真观察合理选择血管。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血管条件差,伴有血管神经病变,血管循环不良,血管脆性大,动脉硬化。应根据应用药物种类、时间来合理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原则由上至下,由远到近,避免靠近关节、硬化、感染、静脉窦的血管,严禁多次反复穿刺一根血管,保证一次成功,避免感染。

2.2输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护理。

静脉输液前10min给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用热水毛巾热敷,能使局部表浅血管扩张充盈,减轻血管刺激疼痛及不良反应。另外使用输液增温器后液体的黏度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从而使流速增快,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局部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2.3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反应迟钝,言语沟通障碍,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求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输液中随时巡视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发红、硬结医等。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症、中度刺激症、重度刺激症。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规定指标。对在用浅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可用30%硫酸镁粉加入温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可以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另外要注意观察拔针按压时间要充分,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因输液时间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输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也可以防止慢性渗出。

2.4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文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使老年患者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特别注意老年特点,患病时间长、长期输液、活动量小、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全身抵抗力低,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致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以致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末梢循环欠佳者,药物在局部血管内血液浓度较高或存留时间长,导致血管损伤机会增多,当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高渗溶液时或使用静脉留置针管腔越小,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机械摩擦机会就增加,加重对血管内膜刺激。因此护士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点,并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措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一流的服务,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护理论文篇四

平桥区下辖18个乡镇、办事处、5个管理区,234个行政村,总人口70.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2.5%。截止目前,参保人数31.27万人,参保率达74%。征缴养老保险费7020万元。其中三级示范村78个,参保人员10.89万人,参保率达93%。5月6日,区委、区政府在洋河镇隆重举行了新农保首发仪式。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市委副书记王道云、市人大主任姚铁璜、市政协主席余学文等市领导及市直有关局委负责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领导、区四大家领导参加首发式并向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民代表发放了养老金存折。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从5月6日起,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陆续举行了首发式。截止11月底,全区符合领取条件的56715人全部领到养老金,共发放养老金2413万元。

二、制度建设情况。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报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主要精神,制定下发了《信阳市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信平办〔〕8号),其主要内容包括基金筹集方式、缴费标准、待遇支付完全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政《实施意见》制定,同时结合平桥区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细化,从目前情况看,《信阳市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群众踊跃参保。

(二)及时出台各项管理制度。为确保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工作实际,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信阳市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案》(信平办〔〕9号),明确了新农保经办机构,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各村(居委会)及宣传、公安、纪检、财政、残联、卫生、民政、计生、审计、劳动保障等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权责明确、分工合理的工作机制。为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出台了《信阳市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为严肃工作纪律,区纪委下发了《关于严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纪律的通知》(平纪发〔〕4号),对新农保运行过程中的个人信息采集、基金管理、待遇审批、身份认定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确保了新农保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491号)精神,制定了《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工作流程》,并制定了《平桥区新农保财务管理制度》、《平桥区新农保统计制度》、《平桥区新农保档案管理制度》、《平桥区新农保管理中心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了新农保工作有序规范。

三、机构建设情况。

为加强领导,快速推进工作,区委下发了《关于成立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信平文〔〕41号),成立了以时任区委书记张明春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继军为执行组长的的平桥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作为新农保经办机构,该中心为正股级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办事机构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村办事机构由村委会代行职责,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区、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为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老年护理论文篇五

据英国《柳叶刀》杂志网站日前报道,骨质疏松者骨折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医生经常建议患者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防骨折。但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家对5300名前内发生过骨折的老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补充维生素d和钙对防止骨折意义不大。

研究小组将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四组,一组单纯补充维生素d,一组补充钙,一组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一组服用安慰剂。在经过62个月的跟踪之后,将近700人发生骨折,但每个小组的骨折者比例大致相同。

负责这一研究项目的阿德里安・格兰特教授说:“我们的试验发现,经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无论是单独补充还是合用,都不能有效预防近期发生低创伤性骨折者二度骨折。”科学家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

老年护理论文篇六

近些年来,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高血压疾病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将临床护理技术和日常生活护理以及个性化心理护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患者感到更加温暖,家属满意,现将我科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岁,住院时间7~14d,平均住院日11.5d。首次发病的97例,占32.3%,多次发病的203例,占67.7%,文化程度:小、初中43例,高中及以上257例,职业:工人、农民52例,干部248例,既往有用药史患者215例,无或间断用药病史者85例,家庭或社区定期检测血压者89例,占29.7%。

2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为患者安排病床,提供温馨的住院环境,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来院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护士应及时安慰患者,先扶患者到床上躺下,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陌生感和心理压力,告知医师,介绍医师的高超技术水平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顾虑心理,护士工作中严格做到着装整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禁止在病室大声喧哗、嬉笑,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信任。用药治疗后,患者一般病情相对稳定了,护士要主动热情介绍病房的周围环境,语言文明,稳重大方,与老年患者交流时不得直呼姓名,一定要使用敬语,如“张爷爷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杨,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好点了,您不要着急,血压不能降得太快,那样容易出现并发症,医师会为您逐渐调节,您放心吧,医师技术水平很好,以有什么不舒服和用药时的反应一定要和我们说,医师随时调节,您看好吗?”。往往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儿热情体贴,细小关心就如同一股暖流注入老人的心田,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增加治疗和护理信心。临床发现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护士按照工作标准及操作程序工作,很少考虑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患者的情况缺乏整体了解,患者得不到完整、连续的护理。观察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不在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护理被动服务于临床,我科室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开展更加贴近于临床,责任护士每天在生活护理上从细微处入手,耐心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多给予患者安慰、理解和关怀,特别针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应给予耐心开导,对待患者的进步要表扬鼓励,缓解低落、悲观情绪,向患者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黑板报等形式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知识,特别图文并茂的预防保健知识能够解决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的不足,增加形象记忆方法,更好的掌握预防保健方法。

2.2加强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要求每名护士加强临床各项护理基础操作水平,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科针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有资深护士讲解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方法,指导新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对待特别不好穿刺的患者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无痛技术,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护士在工作中加强临床护理病情观察,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严格把握患者的给药的时间、方法、剂量、速度,随时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意外。加强做好晨晚间护理,各值班人员床头交接班,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操作中注意保暖和患者隐私的保护,避免患者受凉,做好呼吸系统护理,老年患者反应比较缓慢、行动不便,晚间睡觉时床边要加防护栏,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意外坠床,临床护理一定要给予细心、周到、细致,不要嫌弃患者行动慢、听不懂等,护理注意细节的人性化关怀,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关怀是以患者的健康为目的.,并从整体观念出发,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静脉注射前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应用无痛技术,如“张大妈几天的静点我给您扎好吗?”使老年患者感到受到尊重,心理不抵触的同时也配合操作,护患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3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饮食要清淡,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6g,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发生便秘。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吸烟、喝酒、情绪紧张等不良因素,强调长期遵守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法锻炼,避免不良刺激因素。

3结果。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度达到99%,医患关系和谐,无1例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患者对自己病情了解,积极用药、饮食、康复训练,优质护理服务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4结论。

通过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转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护士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由被动护理到主动服务,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治疗护理操作实行规范化,帮助患者解决一些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中实际问题,护理中一些儿我们看上去的“小事”,如一句亲切的大爷、大妈,一杯热水,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感到自己在医院受到尊重,这方面知识越高的老年患者表现越明显,好的沟通避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老年高血压患者患病后容易造成心理负担,我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真正做到在患者身边护理,护士操作避免了粗暴、马虎的现象,应用护理操作无痛技术,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在人性化护理中提升了护士的自身修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人性化护理服务体现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帮助患者减少紧张、恐惧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对自己病情有了一定了解,护士出院指导详细,电话随访和留科室联系电话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电话随访沟通形成了科室与患者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方便患者咨询饮食、运动、睡眠、心情、用药的科学化、规范化指导,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值得临床护理不断完善、提高、改进、推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老年护理论文篇七

老年护理专业就业方向有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养老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及其他护理岗位等等。

老年护理专业是公共服务类下设的.一个专业。培养学生熟悉国家养老产业政策法规,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健康护理、健康促进、机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成为一名懂得老年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者。

老年护理论文篇八

文章探讨了老年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抽取云南昭通市卫生学校100例护理系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老年护理教学,分析该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发现:84%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且喜欢该教学方法;96%的学生的考核结果达到合格;98%的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库资料等多种渠道完成合格的作业。

《老年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笔者所教的班级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数通常为50-60人。高职学生优点在于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缺点在于求知欲、耐性、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因此,在班级人数如此多的情况下,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学课堂氛围宽松,有些学生便会溜号、搞小动作或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质量;反之,如果教师板着脸让学生规规矩矩的,又会使课堂牢笼一般沉闷,同样对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著名的数学家托兰斯曾说过:“要使教学成功,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老年护理教学中以方案设计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指,学生每6~10人为一小组,由教师提出需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及要求分组讨论。讨论中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书本、网络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将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述。其他小组代表和教师对其表述内容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正确、全面、创新为标准),取平均分为该小组本次课堂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中。

笔者应用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每次2学时,第一学时提出内容和要求,学生讨论;第二学时学生代表对其小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相关人员评分统分,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1.预习中的方案设计,应用在教学中总论部分,该部分内容广泛,但不深入。通过方案设计,可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探索、学习、创新,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对后续分论内容进行预习,使学生心理上喜欢本门课程。

例如,针对老年人特殊心理需求与护理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列出预习方案:设计一个养老机构,并合理安排该机构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以满足他们身、心等各方面特殊的需求。要求设计内容含养老机构环境、规模、作息时间、饮食安排、工作人员种类和数量、老年人每天活动内容及方式等。

2.复习中的方案设计,可在分论内容即将结束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应用,可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自主进行提前复习,对各章知识点进行掌握,避免出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例如,分论中针对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中跌倒这一内容,教师列出方案设计:以安全保障为主,请设计一位居家老人的居家环境及其健康指导。要求:设计内容含简述老年人目前基本情况;居室设置含房间功能、家具功能及位置特点、安全设备、照明等内容;健康指导含疾病健康指导、饮食和活动安全等内容。

应用方案设计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适合小班学习,班级人数不超过60人。分组时根据教室实际座位安排,以方便学生讨论为宜。由学生自行挑选小组代表。一旦小组成员确定,可一学期中固定小组成员,避免每次分组浪费时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缺乏默契和归宿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适用原则。在学期中应用次数不可太多,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用于教学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宜太过复杂,否则课堂时间难以把握。

3.及时小结评价。教师应给予准确评价,要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应做到准确、公正、客观、全面,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效果。

[1]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孙建萍。老年护理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高贵宾。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新校园理论,2011,(11).

老年护理论文篇九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

目的:研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a组和b组。

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优质护理。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40天的护理观察。

然后对这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结束后,b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确保其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老年患者,再加上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专业选修课程十分必要。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4]wolfjl,starfieldb,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7]杨志丽,杨淑臻。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6):1464-1465.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二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防治重点由感染、传染性及营养不良性疾病转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卫生管理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型为重视预防保健的全程健康管理。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可及、连续、综合的社区护理成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欧阳路街道中老年人的患病和护理需求情况,我们于对街道18个居委&45岁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根据社区护理问卷调查样本率的经验值,按全街道中老年人口5.0%计算,样本量确定为2400人。采用抽签法,在社区18个居委中抽取6个居委,每个居委会按门牌号排序,随机抽取400名&45岁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33份,回收率为84.7%。

2033名调查对象中,年龄45~95岁,平均(61.7±6.5)岁;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6.9%和31.8%;患病时配偶照顾1518人,占74.7%;年平均收人25000元1428人,占70.2%;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93人,占88.2%。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担任调查员,调查前经培训统一调查标准,采用面对面他填方式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定量资料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分类资料用百分比(%)作统计性描述,多项选择题用占总回答数的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在2033份问卷中,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者为946人,占46.5%,其中高血压633人,占31.1%;冠心病354人,占17.4%;糖尿病患者186人,占9.1%;椎间盘疾病患者127人,占6.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9人;占4.9%。

社区主要传染病和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居民家庭接受社区护士提供1次及以上护理治疗、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等服务的人数,占患者的比例均&70.0%。居民对社区护理的满意度为92.7%。

2.2对社区护理项目的知晓率及社区护理需求。

居民对中心已经开展的一般性护理治疗类、辅助检查类、健康教育类的知晓率总体较高,对特殊治疗性护理知晓率较低。中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前5位依次为血压监测(49.4%)、健康咨询(38.4%)、血糖监测(36.1%)、营养治疗与饮食指导(35.0%)、静脉输液(33.2%)以及服药指导(31.0%)。

3讨论。

老年人群的医疗护理一直是我们研究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焦点。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64.1%的中老年人来过本中心接受服务,平均一个月来就诊1次,同时也去附近的二、三级医院进行就诊或复诊,平均每季度1次。

到中心主要是就诊和配点常用药及慢性病药物。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在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及家庭中接受过不同程度和项目的社区护理,并熟悉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对社区护理的满意度达92.7%。社区已经成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护理的主要场所。

3.2全科型护理已在社区广泛开展。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依托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性服务,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调查数据表明,本地区的社区护理除了一般性护理外,以慢性病管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用药辅导、慢性病康复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科护理已在社区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和赵如焕等阐述的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比较局限,主要以家庭护理、输液、常规体检及注射为主,在开展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明显不足有明显不同。

3.3慢性病护理成为社区护理最主要的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欧阳社区中老年人对4大类36项社区护理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但主要集中在辅助检测类中的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健康教育指导类中的营养治疗与饮食指导、健康咨询、服药指导;以及一般性护理类中的静脉输液等方面,而对特殊治疗性护理类需求不强烈,以上这些护理需求和本地区的疾病谱有一致性,说明老年慢性病预防和护理是居民的主要需求。社区老年人对血压监测及防治高血压的健康宣教需求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护理及宣教。

本地区中老年人学历以初、高中为主,大部分中老年人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文化程度高、经济收人高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更为关注,对自我保健能力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要求更高。

3.4进一步改善社区护理的举措。

3.4.1根据护理人力的层级管理,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近几年社区护理从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模式在变,服务理念也在不断转变。大部分社区护士处在初级职称,工作经验不足,如果让其主要从事慢性病随访或健康教育,会导致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建议运用护理人力的层级管理,有效地为社区人群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不同层面的护理需求。可根据岗位设置,初级或低年资护士以在服务中心(站点)提供护理操作技术和照顾服务中的基础护理为主,中高级或高年资护士以进社区或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指导等为主。

3.4.2信息化建设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是社区需求量最大的,但目前社区护士人数有限量尚不能满足大量的慢性病监测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百姓需求。

3.4.3建立全民参与的社区护理新模式。

社区卫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社区护理是这个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本街道常住人口7.5万,仅靠36名护理人员显然不能完成优质的社区护理工作。如果能整合社区中的志愿者,做好基础的、相关的培训,共同参与到社区健康维护和促进工作中,建立全民参与的社区护理新体系,将有助于社区卫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对社区居民进行阶段性医疗护理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的手段和方法,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建立良好的服务品牌,以及提高社区百姓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本文得到复旦大学王颖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仇玉兰教授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三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慢性病的高负担,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明确诊断为慢性病的患者超过2.6亿,慢性病在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疾病负担中比例最高,其给居民家庭生活、卫生服务系统和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对低收入人群影响尤甚,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家庭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10个乡镇为调查现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居住时间为半年及以上,年龄60岁;2)无语言交流障碍、神智清醒;3)无认知障碍;4)自愿接受本调查。排除标准:1)居住时间少于半年,年龄60岁;2)语言交流障碍、神志不清;3)有认知障碍;4)不依从者。

1.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家庭,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对调查对象的家庭进行面对面调查和深入访谈。采用居民疾病调查问卷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疾病和家庭护理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居民患病情况以及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等,其中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为准。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分类资料进行率和构成比统计描述。

2结果。

2.1—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8份,回收率为91.00%。本研究的728名调查对象中,男323人,女405人,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68.0±2.4)岁。

2.2慢性病患病情况。

共调查社区居民1915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728人,老年人中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居民有30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2.03%(306/728)。其中,慢性病患者中男性居民占53.92%(165/306),女性居民占46.08%(141/306)。患慢性疾病位于前5位的顺位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2.3家庭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2.3.1对家庭护理服务总体需求情况家庭护理服务一般需求及以上需求的老年人占76.10%(554/728),其中完全需要的有62人,占受调查老年人的8.52%(62/728)。

2.3.2调查家庭对各项服务需求情况调查的社区老年人对各项家庭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及程度均有差异。调查对象中需求项目高低依次为常见疾病的及时诊治、急症的及时诊治、定期健康检查等。

3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龄化及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家庭养老和家庭护理服务是我国养老发展的趋势,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家庭功能的外移和家庭护理服务资源的匮乏,未来家庭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护理费用的投入会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家庭护理服务为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卧床老人以及活动能力下降的老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重在了解老年人群现状,分析家庭护理服务的内在需求,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到42.03%,慢性病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开展了关于慢性病的管理与服务,但未从源头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因此对慢性病从病因进行预防控制是根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率高,虽然对各项家庭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有较大差异,但对常见疾病的及时诊治、急症的及时诊治、定期健康检查以及老年保健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较高,表明家庭社区护理与卫生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受经济状况、文化和社会等多因素影响,如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意识较强,希望得到更多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收入越低的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越低。目前我国多数医保政策不支持居家护理服务中所涉及到的人力成本、医疗护理成本,经济因素是影响老年人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低文化、低收入家庭老年群体中广泛宣传家庭护理服务的内容、形式及其对促进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社区老年人了解和接受家庭护理服务;同时政府需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经济补偿机制,规范家庭护理服务的收费,获得医保政策支持,让更多老年人享有社区家庭护理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其对家庭护理服务需求亦高,其中以常见病、急症的及时诊治和定期健康检查等项目需求最高。本研究未收集有关学历、家庭经济收入、病情严重程度等影响家庭护理需求的相关资料,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家庭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家庭护理需求项目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四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比重日渐加大,老年性疾病以及由其诱发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以例证的方式阐述了疾病导致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说明了老年人精神护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必要的精神护理策略。

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信息来源:新华网)。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性障碍21例,占38.8%;抑郁性障碍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性障碍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chen和hui-chuan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1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3为患者自护。

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3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抑郁症产生的不同症结,广大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老年病人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为建立医院+家庭的综合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五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是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所以及时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年来我科通过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5—76岁,均有严重的.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30min,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所有病例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入院后立即给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休息,吸氧、镇痛、溶栓等处理后,8例在治疗数小时后心前区疼痛减轻或缓解,二周后心前区疼痛完全消失。2例3天后心前区疼痛减轻,3周后胸闷消失,心前区疼痛缓解。

2、护理。

2.1心电监护。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送入监护室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观察床旁运态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和储存心电图的各种参数,发现异常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格式范文,及时向医生汇报。

2.2密切观察生命征及胸痛的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并记录一次,如发现心前区疼痛加重且持续时间长,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输液时用药剂量准确无误,速度应慢,注意观察液体出入量,必要时建立两个通道,以便能及时准确用药。

2.3卧床休息。第一周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应有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第二周可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第三周协助病人离床站立,第四周方可在室内做轻微活动,重者卧床时间延长。

2.4吸氧。早期给高流量吸氧,3天后根据病情给间断低流量吸氧,吸氧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保持氧管通畅。

2.5溶栓治疗的预防与护理。

2.5.1出血。由于溶栓药物对循环血液纤溶系统有全面激活的作用,产生全身性抗凝疗效,所以应观察应用药物患者的出血情况,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变化,有无呕吐、有无消化道出血等,并观察病人的尿和分泌物的变化。

2.6饮食护理。给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有营养的食物。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

2.7保持二便通畅。禁止用力大小便,病情严重者应在床上排便,训练床上排便,避免过度用力,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饮蜂蜜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格式范文,必要时用缓泻剂,排便过程中加强心率及心律的监测。

2.8心理护理。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病人可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恐惧及家庭经济条件限制等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或恶化,同时对监护病房的陌生感,加上频繁的治疗及护理,造成紧急的快节奏气氛亦可加重病人的心理上负担。故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与病人多交谈,发现问题尽最大可能帮助病人解决,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树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并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治疗和护理打好基础,医护人员保持镇静而有序的抢救措施并做好家属工作保持安静心态,从而使患者急躁、紧张、恐惧情绪得到调整。

2.9健康指导。做好卫生宣教,帮助病人戒烟酒。嘱其注意休息,勿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心理舒畅。按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控制糖尿病、高血压、不良情绪等危险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韩爱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7.4(4b)978。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六

细节护理是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先决条件。细节护理做的都是临床上一些琐碎、平凡和繁杂的细小的事情,更注重从细节入手减轻对患者的损害,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些小的护理工作在临床上常不被重视,但有一点的疏忽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严重时会导致人命关天[1]。本文研究了细节护理对肿瘤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意外骨折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6例肿瘤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1)注重礼仪的细节:护理人员一句不耐心、生硬的态度会影响到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和需求,在接待患者的时候面带微笑,热情的接待患者,用礼貌的话问候患者,及时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护士、主管医生和相关的制度,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足够的关心。(2)注重环境的护理:患者住院之后及时进行各项检查,保持病房的安静、充足的光线,清洁人员要时刻保证地面没有积水,及时进行清理,避免老年患者因行动不便发生滑倒的意外,嘱咐患者的家属关心照顾好患者,可以在病区内悬挂相应的警示牌以提醒患者应注意安全。(3)因肿瘤内科患者的特殊性,多数患者要经过化疗治疗,身体状况比较虚弱。因此,应及时评估治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身体虚弱、有意外跌倒风险的患者,嘱咐护理人员进行陪同,并且要通知患者的家属。(4)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住院之后,进行一对一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多多注意安全。老年患者多记忆力不好,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反复的讲解预防跌倒的方法,使患者能够牢记在心,还可以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床边提供尿壶。观察两组患者意外骨折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意外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制度实施、履行职责以及优质服务评分显著提高(p0.05)。

3讨论。

细节护理的护理人员以服务患者为宗旨,向患者、社会和政府满意的目标不断改善,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的纠纷。本文采用对照实验研究了细节护理对肿瘤内科老年患者意外骨折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实验组意外骨折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细节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规范护理工作,预防和避免了老年患者发生意外骨折的情况;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细节管理,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履行职责等方面的评分。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在预防和避免肿瘤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意外骨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有效的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创新性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称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七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老年护理学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岗位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要的社会问题,为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探讨。然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常用的老年护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以利于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理论规范下的课堂教学。杜威对传统教学有如下见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组成,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赫尔巴特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三是以教室为基本场地。根据调查,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着作用。

1.在教学效果上,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职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及自控力不高,这就需要一个好学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榜样,带领他们前行。

2.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老年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比较枯燥,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一些老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问题等需要教师具备深厚功底,在授课时做到讲解层次分明,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反思进而升华,循序渐进。通过巧妙的设疑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回答,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技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3.在教学时间上,经济、高效。

老年护理学教学学时比较少,很难应对到多而杂的教学内容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授课知识进行整合,依照教学目标,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达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并融会贯通。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只包含教的方法,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传统的老年护理教学就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没有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如下。

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形成评判性思维。

2.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当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等,根本无心学习。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意志薄弱,学习惰性强。因此,完全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的职业教育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职业学校学生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3.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加深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应用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学习,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虽然将教科书中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烂熟于心,但面对真实的病例时却不知所措。所以,应在教学中创设临床情景,形象直观地将临床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临床护理的工作流程,体会不同阶段护理工作的动态变化特点。这对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

4.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者是目前社会对护理人员更加强调的一个角色,尤其是老年护理岗位。随着人的老化,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预防意识及控制疾病的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健康意识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难以使学生认识、体会、担当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及角色意识,更不能达到能力的培养。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有很多合理因素可以继承。例如,在帮助学生学习老年护理学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非常有效,我们不能盲目抛弃。但如果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就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使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达到最优化,笔者想强调两点:第一,要充分了解老年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教学学时等进行调整。

[1]刘文海。课题式教学方法与传统式教学方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差异性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

[2]朴姬善。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优化整合实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李有成。谈谈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s2).

[4]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

[5]朱正宏,冯小东,刘静明。seminar学习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5(13).

[6]韩伟。如何提高护士做好健康教育的能力[j].实用医技杂志,2007(12).

[7]吕红,孔令粼,李莉。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

老年护理论文篇十八

摘要: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可由众多因素引起,比如理化因素、感染、免疫力低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感染。

其原因核能在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抗生素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提高、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等。

据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60岁以上的老人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很高,达到了15%左右,另外老年人在我国肺炎患者中的比例也达到了1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老年肺炎现状不容乐观,治疗老年肺炎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势在必行,只有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并进行到位的护理,才能够积极预防和控制老年肺炎的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