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模板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6:19:59 |
- ZTFB |
- 13页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教学中的实际变化。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精彩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一
刘慧。
联系电话:5811996。
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一)(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4、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并理解算理。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观察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分数加减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探索和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的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1、什么是分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动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亲身体验分数的意义,为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作铺垫。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整体;分数的意义;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突出重点的策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几分之几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学生身边的实际,让学生体会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彻底理解算理。
(四)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原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概念实效接触,而且建立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混淆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如分苹果、分桃子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因此,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加深理解一个整体。
(2)原因分析:学生对容易混淆一个整体与其中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同分母大小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让学生动手“画、剪”,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感受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多个个体合在一起,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原因分析:学生没能深刻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分母相加。
(3)解决策略:可以利用直观图形分析,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策略。
策略1:从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知道,把一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分数的必要性。教材中的“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做好过程--适合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策略2:“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图形,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必须知道,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适合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
策略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用(图形、线段图)等多种直观方式来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适合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策略4: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字。且所有知识的掌握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
六、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错例1:1/8>1/4。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时,容易造成思维惯性,把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针对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然后涂色,用直观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1)有什么规律?2)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只有发现规律,才能最经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错例2:2/8+3/8=5/16。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错误,或把整数的加减法计算迁移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针对错误,我们可采取图形,线段图或其他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七、练习题分析。
1、教材的练习题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96第2题。
(2)p97第6、7题。
(3)p98第10、11题。
(4)p101第1题。
(5)p102第5题。
(6)p103第8、9、10题。
2、练习题中常出现的错误:
填空题:
3/8是()个1/8,11个1/12()。
1里面有()1/5,有()个1/7。
判断题:
1、把一块饼分成5份,其中一份就是1/5。()。
2、1/6+5/6=6/12()。
3、7/10千克表示1千克的7/10()。
七、课时分配:(共7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
2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
3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4练习3课时。
5、机动1课时。
八.教学流程: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桃子、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桃子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桃子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师演示分桃子。指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3。
1)要得到一个蛋糕的1/3应该怎样分,这个1/3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3。
(2)教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分成三块,每块是它的三份之一。
(3)小结: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表示方法对吗?
3、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4、实际应用。
如果小新只有5角钱,正南有1元5角,两人凑钱买了一个汉堡,该怎么分才公平?
5、问号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3/43----分子4----分母/-----分数线。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c.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1。
1/2()1/3。
注: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2、数学小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师:最后咱们共同来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猪八戒吃西瓜。在听故事的同时别忘了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
2、巩固练习。
(1).看分数,图颜色。
1/25/83/4。
注:教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上来看分数图颜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比一比大小。
5/9()4/9。
(3)、比较大小。
2/5()3/57/9()2/911/15()13/15。
1/9()1/63/8()5/81/36()1/35。
(4)、把10斤香蕉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斤?占整个的几分之几?
3、能力提高:
(1)、比较分数大小。
1/2()2/5。
4.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课前交流: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认识统计。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二、感受统计。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
--。
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三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下面这些数是什么数?
1、1/2、2、4、1/3、2/4、100。
生:1、2、4、100是整数,1/2、1/3、2/4是分数。
师:回答的真棒!除了整数和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生:。。。。。。
师:生活中还有一种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讲解小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学书91页主题图。
师:这里的每一张图片中都有小数,请同学们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不对?
生:小数点。
师:猜的真准!它就叫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2、读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老师又有新问题了。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1:三点四五。
指名学生分别读出剩下的小数:0.85、2.60、36.6、1.2、1.5。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同桌之间讨论、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就像我们读电话号码一样。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生:运动会百米赛跑的成绩15.5秒。
……。
读小数:数学书p94第1题,同桌之间读一读,然后指名学生读。
3、教学例8。
生:能!
师:请看!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如果只有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生:1分米。
师:对!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
师: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1米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
师:你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
师: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师: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生: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
师: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生:1.3米。
生:4/10米是0.4米。
小结: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全班学生齐读三遍)。
三、课堂练习——卡通数学乐园。
1、数学书92面“做一做”
四、了解历史,拓展认识。
教师介绍小数的历史。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作业:第94页练习二十,第2题、第3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四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几分之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可能性。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3)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五、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六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几分之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七
《口算乘法》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68~69的内容。它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有了前面已有的知识,在一定情境创设的探究过程中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通过口算,填空等形式进行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必要的铺垫。本节课重点是学生能说出口算时的算理,这些复习题就是为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游乐园得游乐项目作为教学资源,学生根据情境的内容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问题列出10乘5这一新授内容,而不是由老师给出问题和例题,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提供的。学生在试算10乘5时有的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口算,有的笔算,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随之变化。我则及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怎样使计算正确率更高而且计算又方便呢?让学生感悟出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及各自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为了验证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我又结合学生回答,及时动态演示小棒图,数形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算理。在教学完10乘5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然后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独立解决几百乘几,几千乘几的计算,在独立思考乘法的方法时,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并进性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总结出口算乘法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设计了探究规律,出示了两组口算乘法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探讨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学习。进一步体会口算乘法的算理。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在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巩固应用以及拓展思维等层次性的练习。同时采用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学生喜欢的三轮车,火车,爱喝的饮料等活动,使学生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四、全课回顾,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活动,有助于反馈学习动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整堂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说清算理。
2、练习时有层次性。
(1)当学生初懂算理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练习,让学生反复地说算理,从而达到学生逐步掌握算理。
(2)当学生掌握算理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从练习中得出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规律。
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材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4、在学生掌握算理以后,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提高的题来做,如:20×30=200×30=5000×60=2000×800=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更加开阔自己的思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但我始终是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心态,全程参与数学教研活动,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为了让以后的每节课遗憾能少一些,我会持之以恒,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学具袋(平均分成10份的白色纸条、红蓝彩带、统计表格)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识小数。
1.创设超市“社会小调查”情境。
多媒体展示:超市调查情境图。
多媒体展示:两张记录单。
师:看得懂吗?(懂)你更喜欢哪张记录单?说说你的看法。
学情预设:一张记录单的价格是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展示,另一张记录单是以“元“为单位的形式展示的,学生对这两张记录单会有自己的看法,这里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看法,鼓励他们发表意见。
师:是呀,这两种记录各有所长,不过小女孩的这样记录单更简单、明了、方便,很值得我们来研究。
多媒体展示:突显以“元”为单位的记录单。
2.初识小数,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5.98、0.85和2.60这三个小数。
师:老师把这些数提了出来,像(5.98、0.85、2.60)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
师: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都有小圆点,都是3个数字组成,点后面都是两个数字等。这里不能在学生说出小数点后,就直接打住话题,而应让学生充分说说他的观察和发现。
多媒体展示:小数点变红。
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九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
14--15平均数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5个、、4个、、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
小组汇报。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6、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3.巩固。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了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
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
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
4.拓展。
1、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学生举例。
2、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4、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
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5、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
认识小数(教材第91~92页及相关习题)。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生:都有个小圆点。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
(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6分米呢8分米呢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学生回答: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18厘米你会转化么(18/100米,0.18米)。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
(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整数部分小数点。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一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出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
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
文具盒15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
1、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能把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么?
(指名学生回答,是在小黑板上写)。
3.50元=3元5角。
0.20元=2角。
0.15元=1角5分。
1.5元=1元5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等号的左右两边,发现了什么?
生1: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生:明白了。
4、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5、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6、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大家瞧,这是多少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师: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分,每分就是1分米。
师:恩,对极了。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师:6分米呢?8分米呢?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问:这又是多少长呢?
生:1厘米长。
师: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
师: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1/100米。
师: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生:0.01米。
师:真是聪明,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师: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
生:18/100米,0.18米。
师:打开课本89页,完成其中的填空。(完成后校对)。
(3)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
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联系。
1、填单位名称。
8.64元=8()6()4()2.83米=2()8()3()。
2、填适当的数。
0.23米=()/()米=()米。
0.76米=()/()米=()米。
3.19米=()米()厘米=()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一题。
板书:认识小数。
元角分1分米=1/10米=0.1米。
3.50元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3分米=3/10米=0.3米。
0.20元一个数字-----一位小数1厘米=1/100米=0.01米。
0.15元两个小数-----两位小数3厘米=3/100米=0.03米。
1.5元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自加入评选参加市优质课评比人员的队伍以来,这是第二次上课,整节课下来,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是我参加这个队伍的最主要的目的。这节课,教学环节比上一次清晰了,顺淌了,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但漏洞还是一个又一个:
在设计此教案之前,由于明白自己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对数学的专业化术语掌握得还不够,所以特地找来了很多相关的参考书,尽量用心地设计每一句话,但“临时抱佛脚”往往是要漏馅儿的,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漏洞百出。就像刘校长所说的:“连我有时都听得糊涂,学生怎能明白?虽然你心中明白,但表达的不够明确。”我想这一点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我应该为自己充更多的电了,去细致地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体系,多看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掌握好更多的数学专业化术语。。。。。这是我近期努力的目标。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生成的细节把握得还不够好。尤其是当我让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时,一学生说:“我在跑步机上见过。”时,我居然“哦”了一声,可能是因为有这么多重量级的老师听课,紧张的缘故吧。但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虽说平时对跑步机接触得不多,更没有细致地去观察过它,也不能草率地“哦”呀,至少可以给学生留个悬念哪,“跑步机上真的有小数么?下次老师可要好好去观察观察,你们也是哦。观察后我们再来讨论吧。”这样就不会有误导学生的嫌疑了。也许是自己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吧。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我会填补这一个一个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称职而出色的数学教师。加油努力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三
(1)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情预设:先放手让学生根据经验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读的同时,展示读法。
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指名读,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
(2)写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学情预设:这里,老师先书写一个示范,再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应及时巡视指导写法。
板书:5.98元、0.85元、2.60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下面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上。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建构。
师:谁知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5元9角8分、0元8角5分、2元6角0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里不要求学生尽全尽美地回答,只要学生能提到点自上,就说明他对于小数价格的实际含义有所了解,但也要注意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培养准确完整的表述能力。
小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
3.小练。
多媒体展示:几元几角几分的题目,并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答案。
4.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构建。
(1)生活例举。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小数,老师加以肯定)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一起来读一读吧。
多媒体展示:书上第91页的第2题。
师:看来,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而且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数真实无处不在!说到身高,你们了解自己的身高吗?想知道李老师的身高吗?(想)我的身高是1米63厘米。
板书:1米63厘米。
师:猜猜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讲出正确的答案,但说不出理由来。
师:小朋友们猜得非常准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用1.63米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从而过度到本节课的另一核心环节——以米、分米、厘米为素材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多媒体展示:标有1—10的米尺。
多媒体展示:1分米长的线段和1分米字样。
师:1分米师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师:对了,1分米是1米的,也就是米。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多媒体展示:1分米=米=0.1米。
多媒体展示:3分米长的线段。
师:这一段是3分米,那3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前面1分米的环节已经架构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所以这里会比较好的从模仿过渡到知识建构。
多媒体展示:3分米=米=0.3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吗?上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以形象的课件,唤起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和7分米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以避免课堂的单一枯燥,也为下一环节过渡提供铺垫。
(3)感知“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
多媒体展示:标有1—100的米尺。
师: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
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1米)。
多媒体展示:1厘米=米=0.01米。
师: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03米)。
多媒体展示:3厘米=米=0.03米。
师:那18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0.18米)。
板书:18厘米=0.18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
板书:米、分米、厘米。
5.巩固小练。
师:现在知道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写成1.63米了吗?
多媒体展示:丽丽测量身高的情境。
师:有位小朋友在测量身高,我们去看看。
师:丽丽的身高是1米20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米?
学情预设:这里学生可能把1米20厘米写成1.20米和1.2米,都是正确的,应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理由。
师:如果有位小朋友的身高是1.42米,那是几米几厘米?(1米42厘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应前面的猜想,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富整体性。通过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反过来思考“1.42米是几米几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做一做:。
1元是10角.
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元是100分.
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1米是10分米。
5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米是100厘米。
5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小数的古今表示法比较。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p94的古今小数。
师: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表示小数点比较好?
三、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四
刘慧。
联系电话:581。
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时子目标。
(一)(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4、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并理解算理。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观察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分数加减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探索和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的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1、什么是分数。
2、分数的读、写方法。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动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亲身体验分数的意义,为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作铺垫。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整体;分数的意义;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突出重点的策略:
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几分之几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学生身边的实际,让学生体会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突出重点的策略:
通过让学生动手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彻底理解算理。
(四)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原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概念实效接触,而且建立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容易混淆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如分苹果、分桃子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因此,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2、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加深理解一个整体。
(2)原因分析:学生对容易混淆一个整体与其中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同分母大小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3)解决策略:让学生动手“画、剪”,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感受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多个个体合在一起,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是借助直观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过程。
3、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原因分析:学生没能深刻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分母相加。
(3)解决策略:可以利用直观图形分析,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策略。
策略1:从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知道,把一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分数的必要性。教材中的“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做好过程--适合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策略2:“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图形,直观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必须知道,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适合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
策略3: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用(图形、线段图)等多种直观方式来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适合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
策略4: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学习生活中的数字。且所有知识的掌握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
六、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错例1:1/8>1/4。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时,容易造成思维惯性,把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针对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然后涂色,用直观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1)有什么规律?2)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只有发现规律,才能最经摆脱对直观的依赖,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错例2:2/8+3/8=5/16。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一个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错误,或把整数的加减法计算迁移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针对错误,我们可采取图形,线段图或其他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及其加减法的运算,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七、练习题分析。
1、教材的练习题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96第2题。
(2)p97第6、7题。
(3)p98第10、11题。
(4)p101第1题。
(5)p102第5题。
(6)p103第8、9、10题。
2、练习题中常出现的错误:
填空题:
3/8是()个1/8,11个1/12()。
1里面有()1/5,有()个1/7。
判断题:
1、把一块饼分成5份,其中一份就是1/5。()。
2、1/6+5/6=6/12()。
3、7/10千克表示1千克的7/10()。
七、课时分配:(共7课时)。
1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
2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
3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4练习3课时。
5、机动1课时。
八.教学流程:
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桃子、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桃子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桃子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师演示分桃子。指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3。
1)要得到一个蛋糕的1/3应该怎样分,这个1/3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3。
(2)教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分成三块,每块是它的三份之一。
(3)小结: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表示方法对吗?
3、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4、实际应用。
如果小新只有5角钱,正南有1元5角,两人凑钱买了一个汉堡,该怎么分才公平?
5、问号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3/43----分子4----分母/-----分数线。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c.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1。
1/2()1/3。
注: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2、数学小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师:最后咱们共同来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猪八戒吃西瓜。在听故事的同时别忘了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
2、巩固练习。
(1).看分数,图颜色。
1/25/83/4。
注:教师黑板上画图,让学生上来看分数图颜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比一比大小。
5/9()4/9。
(3)、比较大小。
2/5()3/57/9()2/911/15()13/15。
1/9()1/63/8()5/81/36()1/35。
(4)、把10斤香蕉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斤?占整个的几分之几?
3、能力提高:
(1)、比较分数大小。
1/2()2/5。
4.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五
学习。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下册88~89页。
学习。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重点。
难点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
过
程
学习。
过
程学案导案。
独立尝试(我会填)。
商品名称价格/元表示。
火腿肠5.98元角分。
牛奶0.85元角分。
面包2.60元角分。
说说什么叫小数。2.3读作:创设情境,使学生愉快走进新知的学习。
鼓励学生认真看图思考用已有知识勇敢的写出自己知道的,体会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学生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组。
际交流,总结什么是小数以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质疑,解难,
教师点拨,扫除障碍。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答题。
汇报交流。
自
主
学习(我会自学)学习例1。
1、仔细观察图并阅读内容你知道的数学信。
息是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2、自己试着填写: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4、汇报比较各自填写法(说出道理)。
5、总结改写的方法。
交流平台。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知识运用一、综合性练习(连线)。
0.6三点七。
0.3八点九。
3.7十点五。
12.4零点三。
10.5零点六。
8.9十二点四。
二.提高性练习: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数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2)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10个0.1是()。
(3)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盘点收获。
现在请你谈一谈,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努力,你都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简短篇十六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生: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2=3每人分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生:还是平均分,用4÷2=2每人分2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师演示分月饼)。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师板书)。
三、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师:唉呀,真厉害。
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地铁的实习报告地铁实习报告范文(实用8篇)
- 最新有关公司考勤通知范文(大全8篇)
- 2023年笔架山导游词范文范本(实用10篇)
- 党员必读书目 党员必读书目读后感(八篇)
- 最新英文版个人简介参考范文(实用8篇)
- 最新铸造工个人年度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大全12篇)
- 岳飞的故事简短(优秀12篇)
- 部队入团申请书范文(模板11篇)
- 最新银行党日活动总结(优秀12篇)
- 呼吸内科护士工作总结(大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