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1:47:08 |
  • ZTFB |
  • 13页

故事是用来叙述或揭示某个事件或某些人物经历的一种文学作品。如何撰写一篇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作文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下是我在各个领域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一

英雄的连队,坚强的“堡垒”。

这个诞生于抗战烽火中、在挑战考验中历练成长的英雄连队,历经风雨却永葆先进、长期过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坚强有力。

连队坚持43年开好两个组织生活“例会”:干部调入调出召开“接风洗尘会”,围绕讲政治、强素质、练打赢提建议送诤言;完成重大任务取得成绩进步召开“庆功揭短会”,查不足找短板,助力党员干部涵养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去年6月,老连长胡迟越级提升任旅侦察营营长,连队按惯例召开党员大会,组织21名党员和3名群众代表给老连长“洗尘”。从新兵代表到老兵党员,批评不留情面、一针见血,一连指出了“对班长骨干信任不足、放权不够”“五同六到位落实不严格”等批评建议,胡迟听后顿时满脸通红、泪湿双眼,哽咽道:“感谢大家的诤言,这些火辣味的声音将不断激励我成长进步。”

同样,连长赵松怀揣满腔抱负走马上任不久,连队就为他召开“接风会”。“太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出了问题不问原因,张口就批评,缺少人情味”“为人过于强势,凡事没有商量、没有余地,与大家的交流太少”……每条意见后面,还讲了具体事,语言犀利、直击问题,没有一句恭维客套。

那天夜里,赵松辗转难眠。一连几天,他甚至不好意思见大家。痛定思痛,赵松很快调整心态,给自己制定了整改计划,并请大家监督。

如今,这78条意见建议被工整地写在赵松的笔记本上,随身携带,时刻鞭策自己。

“战士问题不出班排、党员问题不出小组、干部问题不出支部”,这是六连的一条管理经验。党员身上出现毛病,党支部就带着“显微镜”看、拿起“放大镜”纠,无论是谁,都要交清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四笔账”。

“当面不说好话、背后不说坏话,依靠组织管干部、严格制度管党员,这个传统已经在连队延续了43年。”指导员冯杰说,党员干部是连队建设的“领头雁”,只有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让支部堡垒坚强了,连队才会更加兴旺。

今年年初,连队有一个推荐学习卫生员的名额。支委会上,书记和副书记的意见很一致:“下士樊铮锋专业技能不突出,送学是个机会,给他提供一个成长进步的平台……”

然而,士官支委唐雄却有不同意见:“作为新晋士官,樊铮锋军事素质不过硬、日常表现难服众,应该多下功夫弥补不足。”

对要成绩有成绩、要口碑有口碑的唐雄,连队两个主官既“怕”又“爱”。“怕”他直言不讳,有时让人下不来台;“爱”他心系连队建设,意见说得中肯、建议提得在理。

“每个岗位都事关连队发展,送学本身也是树立一个导向……”唐雄力陈自己的理由,并建议推荐素质全面的下士廖飞作为人选上报。最终,经支委会研究,采纳了唐雄的意见。

对人不分干部战士,一把尺子量长短;对事不论党员群众,一个标准定是非。这是六连的一条铁律。

去年,中士向开行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没想到,在民主测评这一关就被卡住了。

由于擅长艺术设计制作,向开行长期担负荣誉室、活动室等场地建设完善工作。“本以为自己为连队做了些贡献,大家会看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个机会……”

“每个人都是连队的建设者,不能借着工作之由钻小空子,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连队的不负责。”班长一一点出他融入集体不够、训练勉强达标等多个问题,让向开行哑口无言,意识到自己和党员标准还有一些差距。

随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向开行加强学习训练,一步步朝着党员的样子靠近。前段时间,正在休假的向开行接到连队通知:经过党支部研究,确定他为重点培养对象。

去年10月,一排整治环境卫生,一名上士借故“溜号”偷懒。部队带回后,第一党小组组长唐雄立即召开党小组会对其进行教育帮带。那名上士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的在全排党员面前作深刻反思。

六连坚持严格落实组织制度,始终做到“建制打乱、制度不乱;人员分散、组织不散;点线再长、标准不降”。

去年7月正值野营驻训期间,支委成员分散在4个点位,每个点位党员都不足半数。有的支委建议,这个月连队发展势头很好,支委会往后推一推,但支部书记冯杰态度坚决:“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有规定,必须严格落实!”他们利用视频系统的形式,开了一次特殊的支委会。

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困难上帮扶。六连官兵认为,平时互助互爱、同甘共苦,战时才能齐心协力、生死与共,打赢强敌。

下士鄢树清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期间,母亲发生车祸,连队党支部及时靠前开展思想帮带,并向上级申请经济补助。组织的关心激发了鄢树清精武建功的动力,他及时调整好心态,不畏强手、奋勇争先,与战友一同夺得优异成绩。

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上。初,六连一班参加“岭南尖兵”比武竞赛。深夜,上士党员唐雄刚躺下不久,天空突然下起阵雨,帐篷外的衣物被淋湿。为了不让队员穿湿衣服,唐雄寻柴生火,将队员的衣服、装具一一烘干,一夜未眠之后,又转入新一轮的考核。事后,有人问唐雄当时为什么不叫大家一起来烘衣服?唐雄回答道,“我是党员就该比别人付出更多!”

不久后,唐雄回老家结婚。婚礼当天,全连官兵为远在千里之外的他送去特殊礼物——党支部委托参加婚礼的士官向他表达诚挚慰问,连队还以视频的形式,为他送上美好祝福,令他深受感动。

蹈海踏浪,履险砺剑。在六连,打头阵的永远是支部一班人。一次实兵对抗演习,到了关键阶段,冯杰临阵挂帅。旅党委考虑,要不要减轻六连的任务?然而,连队党支部态度坚决,主动要求担负前沿防御任务。冯杰带领官兵勘察地形、研究敌情,制定方案、摆兵布阵,7次击溃红军进攻。

比武考核,支委跑第一棒、打第一枪;险难课目,主官驾第一车、乘第一舟……排长李锡超是从连队当兵提干的,一直坚持训练标准高于战士、自身要求严于战士、平时付出多于战士。他说:“不敢叫响‘看我的’,就不会有人‘听你的’,上了战场更不会‘跟你上’。”

风正人心齐,心齐事业兴。近3年来,连队选晋士官56人、发展党员18人,立功嘉奖76人,评上的硬气、落选的服气。官兵都说:在六连虽然很苦很累,但有人爱、心里暖,苦得值、累得值。

革命战争年代,六连锻造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昂首阔步新征程,六连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用实际行动证明,硬骨雄风的本色始终旺盛不衰:“永不服输地挑战,永不满足地超越,永不停步地拼搏!”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二

“硬骨头精神”,是出自鲁迅先生的一种革命精神。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现在,硬骨头六连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用坚定理想信念铸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在一定意义上说,“硬骨头精神”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总书记肯定“硬骨头精神”,就是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

作为当代的党员干部,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硬骨头精神”,应该努力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怕苦不怕累,面对困难不是找理由,就是找方法解决问题,面对困难不退缩。树立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决心攀登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当然,要让党员干部具有“硬骨头精神”,就必须让吃苦耐劳在一个地方蔚然成风。这就既要靠党组织良好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干事者不吃亏”的氛围;要靠正确的导向激励,让想干事的干部放心大胆地干、甩开膀子干。也要靠优胜劣汰的机制,党委在重用那些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干部的同时,也要对不敢担当,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敢啃“硬骨头”的老好人给予批评教育,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时候,把他们排除在外,这对激励更多的干部敢担当,敢啃“硬骨头”,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面临着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硬骨头精神”,以这种精神引导和激励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在内的干部群众,吃苦耐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取得成功。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三

要向“硬骨头六连”学什么?最近几天,各连队在学习相关事迹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六连所在旅组织科科长叶鹏,看完“硬骨头六连”的视频后深有感触,“我也想当一名‘硬骨头战士’”。在他印象里,六连很重视传统,有过硬的战斗精神,战斗作风顽强,大家都以赶超六连为目标。三年前,叶鹏所在单位与六连一起换防到广东惠州。他觉得,这次六连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对移防部队的日常练兵训练是很大的激励。

看到谢关友给儿子骏骏写下的诀别家书,李亚玲忍不住流泪。她是来自云南丽江,大学毕业后入伍,现服役于某旅防空营。她们连队与六连同在一个旅队,新兵入营时参观“硬骨头六连”展览馆,李亚玲就觉得热血沸腾。“我们同在一个旅队,也要做得更好,才能不辜负这份使命”。

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维和官兵,第74集团军某旅班长薛镭表示,要将“硬骨头精神”转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担当,坚守好每一个维和战位。在某装备中修基地,正在执行中修任务的第74集团军某旅二级军士长高中卫认为,虽然他们的战位在幕后,“但更需要能啃硬骨头的韧劲,做瞄准战场的修理尖兵。”第74集团军某防空旅女子导弹连指导员赵艺璇指出,党支部永远是“主心骨”,要像“硬骨头六连”那样,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用忠诚和热血书写新篇章。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四

在“硬骨头六连”即将迎来命名50周年之际,来自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家军地单位的数十位理论专家围绕“贯彻党的强军目标、弘扬硬骨头精神”主题,研讨交流“硬骨头六连”精神时代内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硬骨头精神”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全面解读了“硬骨头精神”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官兵传承“硬骨头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硬骨头为什么这样硬?专家们认为,是因为“硬骨头精神”经得起岁月的冲刷、风浪的洗礼、历史的考验,是因为“硬骨头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战争演化相一致,适应新的要求、赋予新的要素,说到底,就是连队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用“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信念塑造一代代硬骨传人的铮铮铁骨、坚挺精神脊梁。大家在讨论中感到,“硬骨头精神”时代内涵集中到一点,就是一种在高尚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感召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种敢于拼搏、无私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我军一往无前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与会专家认为,新形势下,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思想文化、价值理念激荡碰撞,保持思想上的高度集中统一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要求,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需要“硬骨头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硬骨头精神”。大家明确指出,实现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广大官兵就要像六连那样,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思想观念如何多元,坚持铁心跟党、一心为党,政治思想硬的传统不能丢,自觉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者,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信念、筑牢军魂。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战争的时空特性发生重大变化,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对于部队和军人来说,时空高度压缩、压力高度集中,更加需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冷静求胜的气质和熟练运用信息化装备的本领。只有像“硬骨头六连”那样,把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作为自觉追求,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实战中什么最管用,就把什么练好练精练过硬,才能锻造出拖不垮、打不烂的过硬打仗本领。

与会专家感到,“硬骨头精神”硬就硬在有血性。血性,就是雄壮之气、阳刚之气、浩然之气,是军人的本性。慷慨赴战场、热血为国洒。战争年代,硬骨头六连依仗血性打胜仗;和平年代,硬骨头六连的血性依旧像子弹一样上膛。研讨中,与会专家认为,学习弘扬“硬骨头精神”,就是要张扬血性、强化血性。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素质提出很多新的更高要求,军人精湛的信息技能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密不可分、互为支撑。没有血性精神,信息化素质就没有依托;没有信息化素质,血性精神就没有寄托。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将培养血性军人与培养高素质军人统一起来。

与会专家强调,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硬骨头精神”,以这种精神引导和激励包括广大官兵在内的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要使这种精神牢牢扎根于心灵,并见之于社会实践的自觉行动,就一定能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规划部署,加速推进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各项改革进程,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文档为doc格式。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五

7月20日,“硬骨头六连”连史馆。走进大门,按左右四行、五列排开的40多幅奖项奖牌岿然展现,满满挂了一墙。中心最大的两幅,分别写着“硬骨头六连”和“英雄硬六连”。最右下角留了一个空缺。

这是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的荣誉墙。“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以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三股劲”和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四过硬”为核心的“硬骨头精神”享誉全军。

1964年、1985年,连队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8次、集体二等功27次,3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空白处,是全连下一个进发的高地。”六连连长赵松说道。在他看来,强军之路漫漫,全连官兵应不断踏上越/战越强的征程。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南都记者走进“硬骨头六连”营地,一睹这一英雄集体背后铮铮铁汉们的风采,讲述这一硬核基层部队铁心向党铸忠诚、实战实训强本领、英勇无畏砺血性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六

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2营6连“硬骨头六连”的荣誉称号。

“硬骨头六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平原,曾作为八路军120师358旅的一把尖刀,转战华北、西北战场,在战争年代以刺刀见红的战斗精神而威震敌胆,曾两次荣获“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据战史记载: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宜川战役中,处在敌人拼死突围地段上的714团表现尤为突出,全团指战员与敌激战,团长、参谋长先后牺牲,团政治委员负伤……该团2营6连打得更为顽强,全连只剩下13位勇士,仍然坚守阵地。战斗中,班长刘四虎冲锋在前,一连续剌倒了7名敌兵。”战后,刘四虎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拚刺英雄称号。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时,6连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2营6连。1962年,6连在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军。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2营6连“硬骨头六连”的荣誉称号。

1978年8月1日,在庆祝“八一”建军节之际,为了宣传硬骨头六连的事迹和精神,邮电部发行了《向硬骨头六连学习》特种邮票一套3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数百万大军中,有上万个连队,其中不乏像黄继光连、杨根思连、上甘岭特功八连……这样的英雄连队,但是为一个连队发行邮票在共和国历史上这是唯一的一次。1984年1月22日,在”硬骨头六连“命名二十周年之际,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6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锦旗一面。

1985年3月,在两山轮战夺取小尖山的战斗中,6连的16名勇士组成突击队,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九次反扑,战士王健、林祖武拉响了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副班长荀为民腹部受伤肠子流了出来、在副指导员谢关友的遗体中找出了83枚弹片……在战斗胜利结束时,16个勇士最后只剩下了六个人,10位勇士血洒疆场。他们的英雄事迹被报到了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就是当年的第1军第1师首任政委独臂将军余秋里中将,独臂将军看完报告后含泪说:”我们六连的硬骨头精神还在”。1985年6月,中央军委再次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使之成为全军唯一的一个两次被最高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

今天,第1集团军已改编为第74集团军,“硬六连”也从“摩托化步兵”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但那首连歌没有变:“硬骨头六连硬在哪?硬在勇猛顽强从不畏惧,刺刀见红杀出威风,硬仗恶仗创奇迹,千锤百炼战旗红。硬骨头连队所向无敌,硬骨头六连所向无敌,杀!”每一个新入伍到“硬六连“的士兵都要在军旗下庄严宣誓:”有我无敌、刺刀见红,百折不挠、决不低头,万难不屈、战斗到底!”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七

硬骨头六连于1939年3月组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7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等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称号。1984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赠予该连“发扬硬骨头精神,开创连队建设新局面”的锦旗。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之后,该连瞄准打赢目标开拓创新,催生了连队的两栖作战能力。换装后,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9次参加师以上组织的军事比武16次夺得第一,4次被军以上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17项革新成果在师以上获奖并被推广。如今,这个在中国陆军中享有盛誉的传统步兵连队,已经具备了全员额、全装备下海,复杂天候、多种滩位抢滩登陆能力,堪称中国“陆军海战第一连”。

来到硬骨头六连,我们集中学习,包括观看硬骨头六连的宣传片、参观硬骨头六连展览馆、参观战士们训练、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并与官兵们亲切交流。

活动结束后,党总支要求全体党员务必认真学习本次教育活动的精神,将硬骨头连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争做法律服务先锋。同时,要求全体党员律师要为军队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精神学习心得简短篇八

“稳定车身,标定航线……”95后的中士王开在驾驶舱中汗水湿透,面对着复杂的海况,沉着冷静地应对,凭借过硬的理论和实操技术,驾驶着两栖步战车,从浅海向远海破浪前行。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斗海”的技术型硬汉,从小家境不错没吃过苦,几年前刚入伍的时候,还是个“引体向上都拉不了”“一看书就犯困”的新兵。后来他不仅苦练身体素质、狠抓学习,当上了优秀士兵,而且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方队中,光荣地擎起了“英雄硬六连”的战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王开所言,六连的“硬”,是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硬骨忠魂的“硬”。

穿越历史硝烟,六连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着铁心向党的血脉。一把拼弯的刺刀、一封诀别的家书、一根带血的挑杆,成为六连官兵的传家宝;组建以来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161次战斗的战功,是六连人心里永恒的丰碑。

少数民族大学生士兵艾力扎提·艾合买提初到六连时,生活习惯不一样、训练节奏跟不上,一度令他对军营生活有些沮丧。指导员冯杰专门找他谈心,并培训他担任连史馆解说员。

瓦子街战斗、小尖山战斗、抗洪……一场场战斗历程、一位位英模事迹,让艾合买提的梦想重新点燃:“六连战士个个都这么硬,我也不能落下。”

为了练强体能,他主动给自己加码,每天一次3公里武装越野,还要多背一把枪,参加体能训练时把30斤的沙背心穿在身上,一段时间下来把沙背心都给磨破了。如今,艾合买提军事素质越来越好。

“我们也要像革命前辈一样,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每一次训练和比武之前,六连战士李加侯都郑重对待,给自己和战友们鼓劲。

战旗有魂,英雄后继有人。

80多年来,一茬又一茬的新兵,就是这样在“硬骨头精神”的洗礼下成长起来。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已成为一种品性,融入“硬骨头”血液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