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优秀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2:13:58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经验的积累,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我们的经验与智慧。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逻辑的清晰。接下来是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一

一、明确与人交往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与人交往应是友好、平等、互相尊重的,我们要求幼儿明确与人交往的态度,能主动与人交往。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要求幼儿做到在校能主动向班内及其它教师问好,在家中能主动向父母和同龄小伙伴左邻右舍问好。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处处给孩子作示范,随机教育幼儿,懂得互尊互爱的道理。同时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能让幼儿明白“互相谦让、团结友好”,因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是从学会与人相处的态度开始的。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首先是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同理心”是让自己能感受、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在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可以说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就是让幼儿在交往中,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体谅别人的心情,理解他人的心境。

《幼儿心理学》认为幼儿的主要特点是善于模仿。要想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必须善于抓住幼儿的模仿特点,在社会交往中,为幼儿的模仿提供平台,让幼儿去模仿,去学会社会交往。这就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种主动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做出表率,如幼儿的伙伴、同园的同学来家里玩,家长应热情招待,倒水、递水果或饮料等,并引导幼儿园也这样做,还可以通过志幼儿们进行交谈、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在小客人走时,要礼貌的送行,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幼儿做出表率,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师也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幼儿白天一般在学校,教师应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待人处事也应多做表率,能够每天与幼儿有礼貌的打招呼,多用“谢谢”“请”等文明语言,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玩具,游戏时多与幼儿园交谈,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了礼貌待人。创设情境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幼儿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游戏是适应幼儿特点的一项活动,也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能够促进幼儿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不仅使幼儿在玩中学,也使幼儿在玩中与同伴接触、与同伴交往。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这个平台,带带幼儿在学校或户外进行多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给幼儿提出适应的问题或参与要求,多设置一些与社会交往有关的游戏,使幼儿体验社会交往,大胆与别人交谈,积极参加讨论,对别人的话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使幼儿产生社会交往的欲望和兴趣。例如,玩玩具时,要求幼儿互相谦让,不争不抢,组织幼儿去模拟购物,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创设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又是培养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途经。我们可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际引入课堂。如设计“阿姨问路”的生活情景,让幼儿模拟“阿姨”和“路人”进行“问题与指路”的对话,创设借粉笔情境,让幼儿学习“借物”的对话等等,然后让幼儿以分组表演的形式相互评议,幼儿在交际的情境中,不但想说敢说,还说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兴趣……幼儿这样做了,时间一长,无形中学会了许多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在伙伴中建立起一各和谐、亲密的关系,使幼儿学会合作,增加社会经验。

首先,为幼儿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在游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去接触残疾人,由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点小事,如带过马路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幼儿能支持和关爱这个世界,也可以让幼儿去捐一点小款,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再次,通过一些活动去矫正幼儿自私性的行为,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消除隔阂,如一些唱歌、跳舞等,也可在生日时互相祝福,唱支祝福歌,让孩子与不同对象交流,可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万千宠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目中只有我,全无旁人。如分配玩玩具时,幼儿各自抱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楼梯时两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各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注意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如《送信》游戏,让幼儿每队配合默契,加快速度,才能取得胜利,使幼儿明白相互合作、合理分工的道理,逐步渗透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社会交往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幼儿说,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大发言的幼儿,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让幼儿大胆的说,达到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虽然“小气”不算什么大毛病,但他们喜爱独占,不管什么都不愿与人分享,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不能搞特殊化,必须在一个“生活”环境中,防止幼儿滋生“独享”意识;其次,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幼儿之所以不愿与其他人分享,关键在于他们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这是一个“痛苦”的割舍。其实分享是有回报的,体现着关心和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感到温暖和快乐。再次多给幼儿创造的机会,经常组织幼儿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共同活动,共同分享快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在与同伴间交往、分享、合作,学会与人相片,教师及时鼓励先进,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最后要掌握分寸,不要矫枉过正,幼儿毕竟是幼儿,不是用大人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勉强要求幼儿去分享,更不能因为幼儿拒绝分享就惩罚他,要多加引导和规劝,同时自己应树立榜样。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二

论文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本文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项目主课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动作的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包含教学大纲、项目任务(工作岗位)、项目教材(完整理论)、知识或信息资料的准备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条件)、实验条件、对教师的要求、项目总结等内容。针对专业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笔者拟谈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一)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要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各行业、企业所要求的岗位(岗位群)需求,合理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项目教学任务,并结合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实施项目教学。这样的项目教学才能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用能力更有效。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应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进行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是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可分以扩展为以下6个方向: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plc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这6个领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向,也是我们进行专业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项目主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院在与企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后,确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将《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设定为项目主课程,设计并完善了有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三十余个,并根据教学应用效果不断修改与提高。在项目主课程的选取及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主课程不是单一课程的内容一门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实现,但从内容设计上基本局限在本课程内,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也违背了项目教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在《plc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中,所涉及的其他课程的内容有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维修电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采用项目教学及设计,不是通篇采用有些基础性知识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方法。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是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任务的选取和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而不应是牵强地将全部教学内容分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若干基础知识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有些内容如片内存储器的介绍,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可以操作的,但将其分割又不是非常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反而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单片机技术实践》项目教材中以基础性知识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理论的升华,通过工作过程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如焊接实习,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总之,在项目中要兼顾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是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不同之处。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遵循项目教学的四大要素,设计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编写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是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体现的载体,是决定项目任务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项目任务书就是一个优秀的校本教材,汇总成册就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教材。四大要素在项目任务书中的体现要与典型的岗位任务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应该有较大的开放性。其次,素材资料和实验条件的准备。教师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满足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实施阶段。这是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要对完成项目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可采取“先记住再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以知识连接的形式在项目完成后给出,让学生做完了再仔细领会。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最后,教学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团体合作意识,不但强调个人的发展,还要注重团体水平的提高。"。

从实践中看,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三)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观念新、专业化水平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和参加培训深造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项目。也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参加培训深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应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成立专业教学团队。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师到教师队伍中来在企业优秀工程师中选拔具有教学能力者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方法,从人才流动趋向上也比较好实现。

更新教师观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地完成项目,从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和热情。

(四)教学条件。

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德国往往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操作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生产工作实践。而在国内,以先进生产设备装备学校存在着相当的难度,无论是资金、原料、生产损耗等都不是学校能够承受的。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flash动画等对项目教学起辅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教学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汲取新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生根发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上离不开与企业紧密合作,没有企业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来自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我院采用“引企入校”、“厂中校”等多种灵活方式推行校企合作,编写了若干项目教材(项目任务书),有些内容还被企业作为技术培训内容,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最佳方案,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三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桂林市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特奥运动对志愿者、运动员家长、运动员以及其他市民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特奥运动对个体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就志愿者、运动员家长、以及其他市民而言主要表现在传统观念改变、相关知识增多、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等几个方面;而特奥运动员则表现为健康水平、自控能力、心理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社交意识等方面均有提高。

关键词:特奥运动;个体成长;社会学影响。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简称特奥运动),是专门为智障人士开展的体育运动,同时,特奥运动也是由智障人士和正常人共同参与的运动。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可以为智障人士提供平等的机会,展现他们的技能和才华,加大社会对他们能力和需求的认知,使他们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得到应有的尊重。特奥运动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的个体包括志愿者、智障人士、智障人士的家长以及普通市民等四个群体。桂林市是推动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活动中广西的定点城市,桂林市特奥会于2004年12月30日成立,是广西第一个成立特奥会的城市,桂林市培智学校于2008年、2010年两次荣获中国残联、国家体育局颁发的“全国特奥运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且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在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和上海国际特奥会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这些都证明对桂林市的特奥运动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可以作为个案研究。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选题需要,收集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了大量有关特奥运动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实证依据。

问卷调查法家长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志愿者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访谈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编写访谈提纲,对600名桂林市市民进行关于特奥运动社会效应的专题访谈,并对访谈结果做好详细记录。

2结果与分析。

桂林市特奥运动对志愿者的影响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活动载体之一。志愿者不仅是奉献者,还是受益者,志愿者活动是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时进行自我社会化的过程。表1中的数据显示,的志愿者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信心变强;快到80%的志愿者变得更加有责任感,也更加开朗乐观;50%左右的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从特奥运动员身上学会了不断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的桂林市志愿者在参加特奥运动后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变,促进了志愿者本人的全面发展。

桂林市特奥运动对家长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的特奥运动员家长主动对特奥运动知识进行了学习,的特奥运动员家长没有对特奥运动知识进行主动学习。这些数据表明,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家长的主动学习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从表3中可以看出,的特奥运动员家长对特奥运动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的特奥运动员家长对特奥运动只是有一个模糊大概的了解;的特奥运动员家长对特奥运动不怎么了解。表明50%左右的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家长对特奥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特奥运动员家长对特奥运动不太了解。对以上两个表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虽然很多的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家长会主动进行特奥知识的学习,但是大部分的家长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只有一小部分的特奥运动员家长对特奥运动知识比较了解,甚至一部分特奥运动家长对特奥运动还处于不了解状态。

桂林市特奥运动员的成长及影响。

特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4人,比例为的特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的非常明显;31人,比例为33%的特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比较明显的提高;42人,比例为的特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情况比较一般;15人,比例为16%的特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改变不怎么明显。数据表明桂林市的大部分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身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图1所示,的特奥运动员健康水平提高的非常明显;的特奥运动员健康水平提高的比较明显;的特奥运动员健康水平提高情况为一般;的特奥运动员健康状况没什么改变。大部分的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身体健康状况都有了很大程度地改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智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减轻家长的负担。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其生理功能障碍也不同,特奥运动员参加体育锻炼后,身体健康的提高水平也就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特奥运动员的自控能力。

根据图2显示,智障人士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提高非常明显的有7人,占样本总量的7%;24名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提高的比较明显,占总样本量的26%;有48名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提高情况是一般,占样本比例为51%;13名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改变不怎么明显,占样本总量的14%;2名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没有改变,只占样本总量的2%,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桂林市大部分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每个特奥运动员本身的情绪、情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长的教育情况等都不相同,所以他们在参加特奥运动后自控能力的改善情况也各不相同,而其中的一些改变可能达不到父母本身的期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参加特奥运动对智障人士增强自控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特奥运动员的心理认知水平。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参加特奥运动后心理认知水平改变非常明显的特奥运动员有8人,所占比例为;心理认知水平改善情况比较明显的智障人士有29名,所占比例为;心理认知水平改善情况一般的智障人士有39名,占样本总量的;而心理认知水平改变不怎么明显和完全不明显的特奥运动员一共19人,占样本比例的。从图3的整个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在参加特奥运动后心理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说明智障人士参加特奥运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桂林市特奥运动员的心理认知水平提高一般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原因可能是他们心理认知水平的改善程度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或其本身的功能障碍比较严重等。

特奥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图4显示,在94名参加特奥运动的运动员中只有6人,样本总量的的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怎么提高,因其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被调查的特奥运动员中,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情况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特奥运动员分别为13人和28人,占样本总量的,这个数据表明接近一半的桂林市特奥运动员中在参加特奥运动后,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证明参加特奥运动对智障人士是非常有利的。

特奥运动员的社交意识。

体育对培养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图5中可以看出,参加特奥运动后社交意识改善情况一般的特奥运动员所占比例最大,有36人,占38%;其次社交意识改变明显的特奥运动员共有42人,占45%,其中改变比较明显的运动员有28人,占30%,改变非常明显的有14人,占15%。这些数据表明,桂林市特奥运动员在进行一系列训练和比赛后,社交意识明显加强。少数特奥运动员的社交意识没怎么改变,原因可能是残疾类型比较特殊、能力水平太差等。

特奥运动对桂林市其他市民的影响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发现,82%的桂林市市民认为特奥运动是一种公益事业,可以促进智障人士的身心健康,帮助智障人士扩大交际圈,走出封闭的生活环境,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这说明桂林市市民已经有了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能给予智障人士包容和支持。桂林市市民这种扶残助残的意识不仅有利于智障人士融入社会,还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但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宣传力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另外有18%的桂林市市民认为特奥运动是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自己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态度比较漠视。说明一小部分人对智障人士的认识不够,对智障人士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较低。

3讨论。

特奥运动对志愿者、运动员家长、以及其他市民而言主要影响表现在传统观念改变、相关知识增多、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等几个方面。特奥运动员在健康水平、自控能力、心理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社交意识等方面均有提高。有18%的市民对特奥运动的认识存在态度漠视的偏差,应潜移默化,广泛宣传,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他们相互尊重、平等待人的意识。

参考文献。

[5]贾勇.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

[7]肖玲,王潇寒,赵燕.2007特奥会———体育人文精神高度发展的象征[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增刊):665.

[8]吴燕丹,吴丽芳,王聪颖.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对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1):5-7.

[9]马洪亮.论特奥运动对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0(1):4-7.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四

摘要:腐败犯罪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毒瘤。处于社会转型期,众多犯罪类型中的腐败犯罪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来,国际和国内对我国反腐进程高度关注。反腐一直都是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的腐败犯罪成因进行剖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案。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腐败犯罪;治理。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并且从中找到治理的对策。社会转型期内,我国腐败问题尤为突出,既牵扯到整个社会的宏观发展,又涉及到民众的切身利益。那么,对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腐败犯罪,我们可以作出具体分析,从而找出一些对策遏制腐败现象。

一、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过程,是社会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它不是指社会某个领域的变化,更不是指社会某项制度的变化,而是指社会生活具体结构形式和发展形式的整体性变迁。随着我国不断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冲破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同时不同的文化不断地汇聚,然后冲突或者相互吸收。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冲突集中体现在法制与传统习惯的冲突,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冲突,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冲突等等。

二、我国目前腐败犯罪的新特点。

我国目前反腐形势严峻,习对腐败犯罪深恶痛觉,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后我国反腐成果显著,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腐败犯罪现象的新特点。

(一)腐败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之中,从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经济制度的改变能够让我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官员手中掌握的权利决定着这些资源的分配。各种国有资产,如土地、矿产、石油行业无疑成为腐败犯罪的重灾区。腐败犯罪从官员本人直接收受现金转向更为隐蔽的犯罪手段。从xxx落马后,整个腐败犯罪链条中,我们可以看到xxx的整个家族成员成为商人行贿对象。官员家属开设公司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商人,而这些隐蔽的资金很难查到来源。还有一些人会收集相关官员喜好,投其所好。从名画、玉石到xxx,行贿手段层出不穷。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五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提出,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在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外关系诸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教训,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正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群众路线,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和党内民主的原则。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科学文化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对外关系上,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方向前进。

4、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的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推进科学发展;坚定不移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共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内容都是产生在: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中国国情没有改变,理论主题没有改变,实践基础没有改变的基础上。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中国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论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4、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新时代新形态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经过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整体,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理论根据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

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中国社会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别的主义、别的道路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进步的问题。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六

采用诱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安庆怀宁)3月20日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地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这就是诱思教学法的三步曲。

诱思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这四点的核心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应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教为启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思的结果。

思的目的,诱是条件,它们辩证统一,则是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这样的“诱思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每个教学设计,考虑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应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为主体俄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以便最优化的发挥教与学的整体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必须把训练做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训练,不仅仅是指作习题,而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的多渠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形式有:做,即亲身进行实验;看,即观察;听,听取教师讲授;读,即独立阅读;议,即生与生,师与生讲座写,指书面作业,这些形式中,都贯穿着一个关键性训练思想,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995年贵州安顺全国十九市物理教研会交流材料)。

何承义,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提出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城市规划建筑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城市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浅谈相应的对策,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优化城市管理环境。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制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广义概念包括单体建筑物及桥梁、堤坝、高架快速路、电视塔等构筑物,是对城市形体环境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城市规划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是与建筑管理仍有质的区别。城市规划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管理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

这就存在一个协调上的问题。城市规划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而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则在于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单体设计。沙里宁(en)在《论城市》中提出城市体形环境设计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相互协调的原则。”他继承了c。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总结中世纪欧洲城市建设艺术中强调的“互协调要素”,并加以发展,指出自然界虽然千变万化,但又是相互协调的,因此,在人类建设新城也应该遵守这条原则。在沙里宁的实践中,把建筑管理、户外空间以及园林绿化等融为一炉,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而我们的城市,最缺的就是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我认为这不是单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相协调的问题。城市规划并不直接设计建筑,但是却对其区位、布局、功能、形态,包括体量、色彩、质地及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与引导要求。要实现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协调,那么建筑实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关键不在于一楼一房本身的优劣,而是建筑体和构筑物的群体效应,如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组织建筑群体时,既要考虑其在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脉,也要考虑其环境文脉。古、旧建筑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要尽力予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

城市建设既是提升地方形象、实现和谐人居的现实需要,又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3.1规划与建设相统一。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准确把握城市定位,把产业发展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依托当地城市特色产业的支撑,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通过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和科技创新服务,构筑共建共享的城市平台,放大产业的集群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对重要规划建设项目,通过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举行听证、动态巡查和跟踪监管等,增加透明度和认知度,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坚持建一项工程,创一个精品,出一个亮点。

3.2新城与老城相融合。

在推进城南新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城北片区拆迁改造进程。在改造新建时留足公共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和健身场所,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改造一块,提升一块,切实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

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应注重建筑风格、人文特色、水绿风情的有机融合。严禁乱搭乱建,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降低拆迁的难度和成本,推进城市和谐有序发展。

3.3局部与整体相协调。

沿街建筑应适当退让,高低楼应注意协调,建筑群不宜过密,留足绿地空间。尤其是沿街南侧的高层建筑不宜过高过密,应考虑过渡空间和采光空间,以提高城市的通透性。

更多地引进综合实力强、开发水准高的大型开发公司,建设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小区,力求达到开发一个小区、建设一片新城。同时对原有老小区整合改造,逐步解决小区碎片化问题。街道、片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建筑色彩要相对协调,一街一景、一路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街、文化街、美食街。

3.4地上与地下相配套。

根据地面道路和建筑物布局及其功能,超前编制地下管网详规,统一建设地下给排水、供气系统和管线网络,解决地上与地下不够配套问题。

供电、电信、广电、移动通讯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尽量实行一管多用,使地下管网一次铺设到位。对地下管网建设滞后的地段,要统筹协调,同步施工,避免地面“一破再破”、反复修补。

加强城市消防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消防网络,特别应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确保城市消防安全。在地面增设车库和停车场的同时,加大地下和空中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力求更多车辆进场入库、有序停放,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3.5软件与硬件相兼顾。

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文化网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淮杂“非遗”品牌,打造淮杂传承基地,进一步放大淮杂特色文化效应。

总之,我们在城市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1]孙启广,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建设,2009年第8期。

[2]刘伟,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第1期。

[3]庞春雨,对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若干思考[j],学术交流,2008年第8期。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八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2、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3、公有制的含义。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就是要进一步突破过去“一大二公三纯”的对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偏见,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部分,此外还在探索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方式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2)可持续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推荐社会学概论论文如何写篇九

学生的思维是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愿望,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多思、善思,要引导学生多问、善问。

一、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习惯于自己教学生听,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把看不懂的地方划出来,看懂的也问个“为什么”。上课时,我先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结合他们的问题讲课,启发他们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开始学生不习惯,也不会提问题。我就逐步加以启发、诱导。把老师的要求变为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思路也开阔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思维活跃了,提问没有顾虑了。于是,我讲解就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二、允许学生插问、议论,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产生新问题。他们随时都想问,有时也会插话议论。有的教师并不欢迎,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的系统性和教学秩序,常要求学生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结果等到老师讲完时,学生有的忘了,有的问题老师在自问自答中讲解了。这样压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

有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要提高提问的质量,我要求学生你们不但要问个为什么,还要思考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