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散文诗 风景散文诗集(8篇)

  • 上传日期:2023-01-02 03:08:44 |
  • ZTFB |
  • 14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风景散文诗一

2、听风听水: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3、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4、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宋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5、雨条烟叶: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宋晏殊《浣溪沙》词: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宋晏几道《浪淘沙丽曲醉思仙》词:秾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

6、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7、满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

8、良宵好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9、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宋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诗: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10、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1、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12、秋月寒江: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13、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14、月朗风清: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15、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16、江山之助:江山:山水风景;助:帮助。自然景色的帮助。形容清雅、拔俗的诗文、绘画都借助于自然山水的熏陶感染。

17、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18、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9、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20、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21、枫林尽染:整个枫林都被染成红色的了。

22、大汗淋漓: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23、秋阳杲杲:秋天的太阳,明亮灿烂。

24、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5、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26、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27、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28、山清水秀:山美,水秀丽。

29、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30、地大物博: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最新风景散文诗二

骄阳似火,树影成斑,而在喧闹的市中心,却藏着一道动人的风景。

室外阳光非常烈,我我为了要购书,不能不顶着骄阳,踩着单车发分秒必争的赶往书店,即使是踩着单车,也丝毫感觉不到凉意的风。

街上的酷热与喧闹使我不禁加快了脚步,飞速停下车,三步并作两步的登上台阶。刚到书店门口,迎面吹来安静凉爽的气息,如沐春风,顿时焕然一新。踏入书店,除去成封成堆的的书,还有很多埋头全神贯注看书的人,他们或坐或站,占据了书店的每个角落。书架上的书固然是一道清爽怡人的风景。而它旁边全神贯注的人更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我放缓脚步,心情也随之放缓,书店中安静静谧的环境似是一张无形的手,不只伸出手张开怀抱拥抱了我跳动的心,更抚慰了她,我怀着安静欢快的心,在书架上缓缓的来回走着一边赏析着书架上精美的书籍,更在一边赏析着由那些无名的人编织的一道动人的风景,他们为这个安静平凡的书店添上了一抹动人的光亮,使这个平凡的书店变得不平凡。

我埋头开始找我所需的书,在一边聆听整个书店的呼吸声。而这个携带律动的歌非常动听,动人心弦,它不像其它歌那样富有感染力,它只是缓缓的慢慢的渗入你的心里。它就像甘泉淌过心田构成一道动人的风景。

找书许久,日渐的我也忘了自己是在找书,手无声无息的开始翻书,无声无息我也融入了其中,我也成了那道动人的风景的一部分。心中安静踏实夹携带淡淡的愉悦,时而抬头,外问世界燥热,更让我感觉自己身处另一片安静广阔的天地,我心中不禁感慨,这处风景真让人动容。

享受完安静动人的风景,心胸想吐出了杂质般轻松洒脱。脚踩着车,也更带劲了,仔细回味,其实日常处处是动人的风景,只等你来赏析。

最新风景散文诗三

各位朋友:

你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游美好的崀山。

相传舜帝南巡时徐经新宁,见地方山水特别奇秀、美丽,不由摇头赞曰:“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湘桂边境的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山水相连,北同武陵源风光呼应,距桂林、邵东机场各14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又一颗风景明珠。数百万年前,崀山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变动,内陆湖底突起,形成了红色沙粒岩结构的峰峦--丹霞地貌。景区占地108平方公里,辖紫霞仙境,骆驼群峰,八角胜景,半山奇观,夷江秀色五大景区,18个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477个景点。

紫霞峒

紫霞峒景区包括万景槽,玉泉山,象鼻石、乌云寨、刘华轩墓等景点,主要以幽为主。在我们左侧的一是玉泉山,面积0.5平方公里,山顶高程301米,密集7个景点。山上有一古寺,称玉泉寺,始建于康熙42年(17__年)。旧庵毁于水,雍正年间(1723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马罗藩、李延年均为之作记。今存镇墓塔和碑记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禅师古墓,几经修复香火旺盛,为天下七十佛教胜地。

迎面而来的这座大石山,活像一个高高跷起的大拇指。当地人称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风雨无阻的屹立于此,似是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以似对崀山的山水表示赞叹,或许两者都有。

现在我们来到紫霞峒的正进口,紫霞峒并没有洞,峒者冲也,它是少数民族村、寨的意思。在紫霞峒有许多只能在云南才能生长的植物品种和热带雨林景观。可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思。这里不仅能激起诗人的灵感,还是佛教和道教的必争之地。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来此弘扬他们的教义。所以整座山以游路为界,左为道教之地,还可见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只硕大无比的青蛙正蹲在那里,这就是青蛙石。

沿着石阶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紫霞宫,紫霞宫自明代嘉靖年间修建以来。香火不断,暮鼓晨钟,梵声缭绕,成为名闻遐迩的洞天福地。宫内有一座湖南省内最为高大的观音菩萨,高达6米,最独特的还是观音菩萨手中的玉净瓶,所有的瓶子都是竖立的,而这个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是倾斜的,意在把甘露尽情洒向人间。

左侧有一块长700余米,高100米赤红色的铜墙铁壁称红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处绝纱的回音壁。

最新风景散文诗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

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xx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最新风景散文诗五

今天主要游览的是距蓟县城12公里,处于京、津、唐、承四角交汇地带的盘山。盘山于20_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入全国__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著称于世。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各位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大家解决。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在这里先谢谢大家并预祝各位路途愉快!

对于盘山,在乾隆《游盘山记》中是这样描写的:“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盖冀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也。”古时盘山被称为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元朝姬志贞《云山记》所说:“古有田盘先生自齐而来,栖息至此,因名盘山。”清诗僧智朴《盘山志》所说:“魏田畴隐居于此,故名田盘山。今不曰田盘而曰盘山者,亦犹匡庐之谓庐山也。”这是有关其名称由来的两种说法。

盘山海拔400~600米,海拔最高的挂月峰高达864.4米。挂月峰前拥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舞剑锋,号称“五峰”。盘山还有东五台之说,“东”者,是与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东西对应。紫盖峰为中台,先师台为南台,九华峰为东台,自来峰为北台,舞剑台为西台。

古人又把盘山分为上、中、下三盘,称为三盘胜境。自来峰一带为上盘,劲松苍翠,盘曲翳天,是为松胜;古中盘一带为中盘,嶙峋嵯峨,千奇百怪,是为石胜,晾甲石一带为下盘,万泉响涧,泻玉喷珠,是为水胜;可谓“松风水韵,潭影岚光”。除此,盘山还有26处名石,典志中记述较多的是8大怪石,即:位于由青松岭东顶通达挂月峰路上的将军石、位于上方寺南龙风庵遗址上附近的悬空石、紧邻悬空石的喝断石、位于千像寺北边的摇动石、在少林寺东南山坡的蟒石、在蟒石南边的菱角石、以及盘山水库内的晾甲石和帐房石。

目前是早上十点三十分,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车现在停在了景点区停车场内,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在停车场这里集合。请大家记住我们所乘的车是蓝色金龙客车!车牌号是津a12345。下车时请大家注意安全,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妥善保管。

盘山主要有三条游览路线:东路、西路和中路。我们选择其中最美的一条游览线路——中路,步行登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东侧一座造型独特,宏伟高大的彩绘牌楼,高10米,宽14米,正中匾额上书“京东第一山”,为爱新觉罗·溥佐手书;牌楼背面匾额书写:“层峦叠翠”,为著名书画家王学仲题留。

走进山门,迎面的巨石上,镌“三盘暮雨”四个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长、市政府顾问毛昌五所书。“三盘暮雨”是盘山的独特景观,位列“津门十景”之一。“三盘”说的是盘山的“三盘胜境”,“暮雨”是傍晚的云气。每当阳春三月,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远望上盘犹如一堆堆的白雪点缀于苍松翠柏之间,春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好像降雪一样;雨后初晴,中盘则云雾缭绕,雾雨蒙蒙,似雨不雨,似晴不晴;下盘却是阳光夕照,一碧如洗。形成:“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

我们顺石磴小路向北行,几十步后到达的便是东浮青岭与西浮青岭间的峡谷地带,谷口东侧面南,一块巨石矗立,上镌“入胜”两个大字,字径五尺,遒劲有力,出自清末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荣禄的手笔。意即从此就进入胜境了。

穿过从翠屏峰流下来的飞帛涧上的小桥。大家可以看见西峭壁上,有两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门径”,另一行是“鸣驺入谷”。盘山又名四正山,因此“四正门径”意为此乃通向盘山的大门;“鸣驺”是指豪门车马声。古时帝王、达官贵人,为了表示对佛门的虔诚,进山礼佛,常常銮舆随从传呼喝道,前呼后拥地进入山谷,所以称为“鸣驺入谷”。

距此不远处有一块巨石当道而卧,高数尺,长丈余,上宽下窄,形似元宝,这就是有名的元宝石。元宝石略向路边倾斜,上边刻着几行正楷大字:“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

进入四正门径,一路向北,一幅优美的画面呈现在大家眼前。

迎面这株巨大的古松就是盘山的“迎客松”干围八尺,高足三丈;松下一桥横卧涧水之上,简洁古朴,为花岗岩条石建造,称为偏桥;西岸,一座茅亭卧在涧水之旁。大家可在此稍作休息,借此机会我给各位讲一段发生在这桥上和乾隆皇帝有关的轶事。

乾隆47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带着满朝文武大臣、太后、贵妃到承德热河避暑山庄避暑。据清史记载,当时热河一带,连年干旱,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十分艰难。听说万岁爷带这么多人来此避暑,都非常气愤,于是就传出了一个民谣:“避暑山庄真避暑,百姓皆在热河中”。民谣一传十,十传百的就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听后非常生气,派两个太监去民间私下查访,但始终查不出结果。无奈之下乾隆与其母商量,决定回京。回京时,途经长城,便到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的清东陵去祭祖谒陵,中途在蓟县的行宫住了一夜。因天气酷热,母子二人谁也没休息好。次日天明,两人经商量决定改道来到盘山。在迎客松前,乾隆下马,步行登山,随行的有东阁大学士刘墉,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昀等。一行人从静寂山庄出来,由中路进山游览,乾隆走得气喘吁吁,刘墉凑过来,说“我主上山,前背高后步。”

乾隆听了自然高兴,马上反问道:“我要下山呢?”

刘墉急忙说:“我主下山,后步高前步。”乾隆微微摇了摇头。刘墉灵机一动,说:“我主下山,后背倒比前胸高。”乾隆一琢磨,心中不禁一喜。

来到偏桥前,乾隆见这里风景很好,降旨休息并随口说出一上联:“游盘山走盘道盘桓数日”

刘墉抢先对出下联:“逛热河饮热河酒热闹几天”

本想忘记热河之事的乾隆听后甚是不悦,刘墉见此情形,急忙把话岔开,说:“万岁,这儿的景致多美啊,您应该再出个上联,让大伙儿对对。”随即乾隆站起身来,手指大石桥,说:“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此联一出,顿时难住了在场的几位大臣,连刘墉也噤若寒蝉不吱声,只有纪昀低头微笑。乾隆见状,便说道:“纪爱卿,这个下句就由你来对吧。”

纪晓岚一听点到自己头上了,马上站起身来,边走边想:用什么妙句才能哄得乾隆高兴呢?遂已来到乾隆跟前,不禁灵光一闪,跪在乾隆面前对答道:“万岁爷爷万岁跪到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听后龙颜大悦,御笔提书:“幽深处,曲涧小桥横,细薄云归千丈影,弯弯泉放百般声,立立又行行。”

故事讲完了,我们继续沿着曲径通幽的石阶小路,边前行,边欣赏周围的怪峭山峦。

一路走来,我们已经来到天成寺景区了,寺门东面,有一个石砌的巨大高台,高台上有座宏伟的建筑,那便是卧云楼。

蓟县古称渔阳,古渔阳有八大胜景,即:清池春涨、白涧秋澄、采村烟霁、铁岭云横、盘山暮雨、独乐晨灯、崆峒积雪、瀑水流冰。

其中,“盘山暮雨”说的就是盘山雨后之景,似晴非晴、似雨非雨、似雾非雾这一奇特景观。雨后的卧云楼是这一景观的代表。每当夏天傍晚的时候,雨过初晴,常见一抹云霞,在微风的吹动下,穿二楼楼窗而过,故此得名卧云楼。

观赏了卧云楼,便来到了被乾隆皇帝称为“奥穴区域”的天成寺,该寺始建于唐代,辽、明、清数代都曾扩建重修。天成寺旧名福善寺,犹如天造地设一般,取天成图画之意,故名天成寺。又称“天成法界”。

步入寺门,便见江山一览阁,这曾是乾隆皇帝下榻之所。此阁直通院中的曲廊,曲廊长四十余米,廊间上彩绘风景,翎羽花卉,民间故事栩栩如生。

天成寺正殿建在翠屏峰下,朱红的明柱,光灿的彩顶,面阔三间,雕梁画栋,上面悬挂乾隆皇帝御书匾额“清静妙音”。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周围是十八罗汉雕像。

殿东有一座规模稍小的配殿,殿前耸立着乾隆御制碑,碑正面刻有乾隆皇帝巡幸盘山时留下的《游盘山记》,背面则是其咏盘山的诗作《游盘山》。

殿前的临坝台处,有两株树龄八百年的银杏,均高25米,干围3.1米。银杏树起源于古生代,素有“活化石”的美称,仅存于我国。一般,银杏树为雌雄异株,可大家面前的这两颗均为雌性,而且都结果实,这是因为,在县城农机院内有株雄性银杏树,每年春天借助风力传播花粉,开花结果。

殿西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条石台基,台基上,巍然屹立着一座浅黄色的古塔,这就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佛舍利塔,塔身通高22.63米,边长3.38米,八角十三层,结构精巧。塔基由花岗岩须弥座和三层仰覆莲花组成。塔身正面有门,内置佛龛,侧面有浮雕花窗。出檐为仿木作砖雕斗拱。十三层密檐上,挂有104个铜铎,金光闪闪,山风徐来,叮铃作响。塔前有一株古柏,千年以上,测定为天津市年代最久的树,躯干粗大,枝杈盘曲与翠屏峰、飞帛涧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塔影穿幽壑,晴岚迭翠屏”的天成画卷。

古佛舍利塔是辽代天庆年间建的,相传塔内藏神龙亲奉舍利三万余颗。明代崇祯年间重修。为修这座佛塔。名僧如芳和尚刺血书经七年,卖经积钱。兴工时,传说“感白光烛天,如玉桥,竟日不散。”在塔内发现有石函、舍利和佛像等物。

塔东侧立一石幢,上为辽书。明万历年间,磨其三面,改刻“无垢净光陀罗尼佛顶真言”等字及“金佛燃灯记”。

古佛舍利塔西面,有彻公长老和尚灵塔。塔下有善蛇洞,相传洞里藏七十二条善蛇,白天潜于塔下,夜里攀在塔身前以护卫佛塔。有时还潜入殿堂,蟠伏坐下,恭听老僧说法。

大雄宝殿后有两个方形水池,池中有水,名涓涓泉。水池深不足三尺,清彻见底,水质甘甜清冽,常年不涸,将这里的泉水注入杯中,凸出杯面三毫米不溢流,平面放一枚五分硬币飘浮不沉。经有关部门检测,这是难得的低钠高硅的优质天然矿泉水。

此外,寺西有一“飞帛涧”。每当夏秋时节,雨量充沛,涧水从翠屏峰飞泻而下,气势壮观。

出寺门继续往上,盘山的其它景区大家可自行游览,下午三点钟的时候,我会在景区停车场等候大家,请大家准时回来,游览时请注意安全。

最新风景散文诗六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北宋杨业府邸——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杨家西湖北岸,南大门外的湖泊叫杨家西湖,又名杨六郎宅水泊。

下面,我先把天波杨府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明代《汴京遗迹志》记载:“杨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内西北。”里城就是现在的开封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清代《宋东京考》进一步指出:“本杨六郎宅外湖泊,故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杨业归宋,举家迁居都城东京(开封),其府邸就在这里。因位于里城西北的水门“天波门”内,故名“天波府”。杨业归宋7年后壮烈牺牲,天波府成为杨六郎宅。明清水患之后,清代时遗址上仍修建有纪念性建筑“杨氏庙”,直到1920xx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废除。但人民喜爱和怀念杨家将,正如明代唱本所言:“文官只说包丞相,武官好个姓杨人。”小说、戏曲中的杨家将演义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今日的天波杨府,是为了弘扬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依据史籍记载,于1994年在杨氏故宅附近建成的纪念性建筑。:考试大

好了,大家请随我进入府内参观。天波杨府占地90亩,是一座仿宋古典园林建筑。坐北面南,由东、中、西三个院落所组成。东院演兵场,是杨家将操兵练武的场所。中院杨家府衙,是天波杨府的主体部分。我们大家现在进入的这个院子就是西院杨家花园,这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花园,北区有一座硬山式楼房,有回廊连接,天波碧潭之水从杨家西湖引入,从花园南部迂回穿过水榭和东、西长廊,经过假山最后绕到花园北部。在拱桥旁的合欢树下立有“天波碧潭”字样的立石。往前走,可看到假山、水池、曲桥、小亭、水榭和密密的竹林,小巧玲珑,曲径通幽。

穿过西院我们就来到了“碧波染翠”景区,在这里我们大家看到的反映杨家将爱国主义精神的三座雕塑分别是:“世代忠烈杨家将”、 “忠烈千秋”、“浩气长存”。大型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杨家将》,高4米,宽15米,为钢筋水泥材质,整个浮雕,场景宏大、气势恢宏。雕塑《忠烈千秋》设置在白虎桥南端,是一组杨家男将手持杨家枪、忠心报国、一心杀敌的群体形象;在演兵场大门入口处塑有《浩气长存》金刀杨令公塑像。雕像为钢筋、钢网骨架、水泥圆雕材质,像高2.4米、宽3.2米。景区中心有一座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的汉白玉制三拱桥,名曰“白虎桥”。桥的东面有长达60米的仿古花架亭。

我们现在到天波杨府中院,去参观反映杨家将故事的大型民间泥塑。

中院大门高悬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天波杨府”金匾,门前有下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经杨府门前通过的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进大门有照壁,浮雕着梅、兰、竹、菊、荷的图案。两侧是钟鼓楼,钟楼和鼓楼是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定制建筑,节庆大典中鸣钟击鼓成为古代之惯例。然而天波杨府的钟和鼓,在战乱年代却有着特殊的用途,钟叫“聚将钟”,鼓为“催战鼓”,分别为聚集将士,鼓舞士气之用。开封民间相传,杨家聚将钟有两处:一处在龙亭之东,曾被日军炸断盗走,后来有关专家依据照片分析,似为周王府独柱亭之柱。另一处在杨家湖北部,曾露出水面,年长目睹者称极似钟纽。因位置在杨府范围附近,较为可信,可惜此物在解放初期已失去踪影。

往前为过厅,是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筑,厅前是威风凛凛的守门武将焦赞、孟良的塑像,像高2.7米。后部是20余种仿宋兵器展览,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宋代火药兵器展览,还有杨排风用的烟火棍等。杨家枪举世闻名,殿内有三十六式杨家枪的枪谱,大家可以一试身手。

穿过过厅是主体建筑“天波楼”,该楼为带夹层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4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上做宋式斗拱雀替,下为条石台基,室内做藻井天花,室外做五彩遍装油漆彩绘,非常雄伟壮观。此楼即太宗赐予杨业的“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二楼正中檐下天地云斗匾上刻有“天波楼”3字,由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理事长杨清钦先生亲笔书写。天波楼一楼大厅为议事厅,有一大型群雕演义故事“杨业发兵幽州救主”,当时杨七郎因打擂闯祸,太宗听信谗言,竟不念杨家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将杨业贬谪雄州之后,辽国乘机出兵,设计困宋太宗于幽州城,这是杨业手捧诏书,唤出八个儿子商量营救之策的情景。六郎、七郎站出请命,杨业派七郎为先锋先行一步,杨业带领众人押运粮草星夜向幽州进发。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郎八虎闯幽州”。天波楼二楼大厅名报国厅,内有群雕演义故事“佘太君杨门选将”,当时杨家热血男儿战死沙场,边关告急,朝中无将出征,为报国家,佘太君命老家人杨洪击鼓撞钟,杨门女将聚集厅内,佘太君亲自选将,被选中的是七娘杜金娥,八姐、九妹随军出征。显示了杨门女将满门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东配殿展出的是五组杨家男将的英姿,居中是金刀杨令公杨业。杨业原名杨崇贵,少时随父杨信出征,后北汉帝刘崇赐姓,故改名刘继业,归宋后恢复本姓。杨业之死,是史有明载的大事,我们重点讲述一下。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潘美、杨业分别被任命为伐辽西路军的主帅和副帅,他们与监军王侁、刘文裕率部接连攻下4州,但东路军的失利,造成全线溃退。宋太宗下令将几州百姓迁往内地。在如何保护百姓安全撤退问题上,杨业与王侁发生争执。杨业认为辽军势气正盛,只要适当出击牵制西进,即可保边民撤离。王侁却要正面大张旗鼓地进攻,指责杨业说:“将军平素号称‘杨无敌’,大敌当前却阻挠我等作战,莫非另有心思和打算不成?”猜忌之心,溢于言表。作为北汉降将的杨业,只好抱着“先死于敌”的决心,去执行宋军主帅们最后做出的错误作战计划。他唯一的要求是要潘美等领兵在陈家谷的谷口左右两翼埋伏、接应。约定之后,杨业出兵。潘美、王侁、刘文裕各自率部下在陈家谷布阵。在等待了4个时辰之后,王侁(shen) 就以为杨业已胜去抢头功,竟擅自带兵离谷,潘美拦不住,与刘文裕跟着撤退。战事正如杨业所料。杨业率部奋力作战,从中午打到傍晚,筋疲力尽,终于打到了陈家谷,却不见宋军一兵一卒,悲愤之极,与辽军决战,终因寡不敌众,杨业之子延玉及士卒皆战死,杨业身上几十处负伤,最后因战马重伤被俘。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biao)历,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如此!”虽然监军一职在军中起很大作用,但主帅潘美支持错误,指挥不力,是违约撤兵的主要责任者。宋太宗对当事人都作了处分:大将军潘美降官3级,监军王侁除名发配金州,监军刘文裕除名发配登州。南部有演义故事大郎替主龙棚赴宴,这是大郎用袖箭直穿天庆王咽喉。有杨业在黄土坡与辽军大将韩昌大战三天三夜后被俘,三日不食而死,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杨业在受到宋方敬仰的同时,也得到辽方的称赞。杨业死后,辽国即在长城北古口建立了一座杨无敌庙。宋太宗对杨业赠官太尉,大同军节度使,特加抚恤,诏书中这样写道:“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北部有演义故事五郎斧砍萧天佐。五郎出家为僧仍不忘报效国家,这是在大破天门阵。还有七郎闯幽州,这是突破三关来到幽州城门楼下在喊城的情况。接下来请到后殿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来到北殿孝严祠,是杨家家庙,为宋太宗御赐的祭祀处。孝严祠原名孝严寺,《汴京遗迹志》记载:“寺在城之西北隅,旧金水门内,即宋太尉杨业之家庙也。雍熙丙辰五月,业死节朔方,其子请改家庙为寺,以荐其父。太宗嘉其孝,乃俞其请,赐额曰孝严。”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孝严寺,1920xx年为冯玉祥所废。今日孝严祠殿内设置神龛,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杨家将三代英雄等塑像和宋、元、明历代皇帝为杨家将授赠的神位。现在全球董杨宗亲总会的杨氏后裔每年都要组团到天波杨府寻根访祖,观光游览。所以说,天波杨府威震四方,也有利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

现在请大家到最后一个大殿——西配殿,里面展示的是五组杨门女将的演义故事。首先看到的是“烧火丫头杨排风”,排风自幼失去父母,流浪街头,后被杨洪捡到府内,并跟大家一起练兵习武。所以当排风十八岁时,武功高强,边关告急时,排风一马当先,这是她带兵到战场与辽国兵将交战时的情景。第二组故事是“七娘迎战马吐温”,佘太君选将,七娘随军出征,行至瓦桥关下同辽军马吐温相遇,马吐温见来的是位女将,顿时垂涎三尺,七娘故意丢个破绽,步步后退,马紧追不舍,七娘在马将要追上时,猛然回头,照准马吐温的脸面挥手一团粉雾,马吐温双眼被迷疼的“哇哇”怪叫,七娘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首级。第三组“百岁佘太君”——杨业之妻佘氏,乃将门之女,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依(yi)都是抵御外侵的英雄。佘氏受家庭影响,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后跟随杨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安危,相传曾百岁挂帅。这边两组故事说的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姐九妹前去破天门阵的黑风阵,首先按穆桂英画好的天门阵阵图巧妙地避过阵中的暗道机关,顺利进入阵内,与阵主耶律方交战,排风趁此机会攻上指挥台,耶律方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便落荒而逃。穆桂英作为破阵的主帅,勇破中阵玉皇阵,阵主萧天佑二柄锤迅猛如风,两人直战二十几个回合,萧天佑求胜心切,举起双锤狠狠向穆桂英砸来,不想穆桂英人急马快躲过,萧天佑收锤不及,甩落下马,桂英回手一刀,砍下了萧天佑的首级。泥塑故事讲解到此结束。

东院为演兵场,内设点将台、跑马场及宋代兵器展示,还有射箭等项目,等一会儿大家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参观,拍照留念。

朋友们,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希望天波杨府的美丽风光和杨家的浩然正气能带给您愉悦和启迪,请记住把天波杨府的祝福带给您的亲朋好友,我们欢迎更多的朋友到天波杨府来!

讲解到此结束,给大家30分钟自由参观的时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车上集合。

最新风景散文诗七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们光临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辖区划为7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新都县、双流县、大邑县、新津县、郫县、金堂县、蒲江县。此外,还设有国家级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一般说的成都市区则指市中心部位的五个区,简称为“五城区”。其余的统称“市郊县”。

成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区和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们就用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大约2520xx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从樊乡(今彭州市、新都县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这时的成都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公元前320xx年,秦国把四川纳入版图,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皆为郡、州、省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和军事重镇。其间,成都曾前后有7个割据政权的都城设在此,它们是,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大成政权”,公元二世纪时“三国”的蜀汉王朝,三世纪的“成汉”政权,九世纪前后的“前蜀”和“后蜀”政权,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大蜀”政权和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

成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工商发展历史,特别是丝织业的发达,名冠中华,远销国外。西汉时期,成都因经济繁荣成为当时中国的“五都”之一,织锦业已成为汉朝的重要国库收入来源。成都是蜀锦织造中心,朝廷在此设置了“锦官城”,派有“锦官”进行管理。这也是成都又称为“锦城”,绕城而过的府南河又称为“锦江”的原因。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四川实行休养生息,扶持农商的经济政策,成都作为蜀汉首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晋代左思《蜀都赋》的叙述可见当时盛况。他说“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万千,堕贿山积,纤丽星繁……”好一幅百货云集、万头攒动的市场交易图!唐代,成都有“扬一益二”之誉,说她的繁华仅次于江南的扬州。到北宋时期,成都已成为仅次于汴京的大都会。这时的成都,由于在晚唐五代的纷争中处于相对安定的情况下,工农商业都有所发展,商市贸易突破了传统的坊市格局,发展了专门的交易市场,不仅有城内东南西北的综合市场,也有了专营产品的市场,如草市、糠市、盐市、骡马市等,闹市区还有了“夜市”。此后的成都历经元、明、清诸朝和民国时期,其间虽有多次的兴衰起落,但她作为四川省经济中心的地位并无变化。

成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工艺之乡。蜀绣、蜀锦名满天下,列入中华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制作精美、工艺独特,为历代传世名品,近代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许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证;唐代成都出产的“雷琴”,载誉全国,被声乐界视同珍宝;成都的印刷业在宋代是全国三大印刷业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赞誉,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有五代时期成都的木刻“历书”,为世界最早的木刻历书印本;成都的造纸业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用纸;女诗人薛涛制作的“薛涛笺”被文人诗客视为上品。成都的金银丝制品、竹编、草编、也都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

成都是灿烂的蜀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拥有辉煌的文明历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官办学堂、为四川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汉赋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马相如、扬雄两位,晋代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诗人薛涛、音乐家段安节、五代词人欧阳炯、绘画大师黄筌、宋代学者《资治通鉴》副主编范祖禹、理学家魏了翁、医学家唐慎微、明代文学家杨长庵、清代著名的“儒将”岳钟祺,加上现代文学巨子巴金、艾芜、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当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外来名臣、文士的巨大贡献,成都是历史上文化名流汇集之地。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高适、韦庄、陆游、大文豪苏轼等人都曾寓居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的文化遗产,使成都的发达文化享誉国内外。

除开刚才已说过的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之外,还有以原始森林、飞瀑流泉、高山天景和雪山草场为特色的大邑西岭雪山;奇险深幽,生态原始的彭州九峰山景区;凝幽滴翠,美自天然的崇州九龙沟;湖山澄碧、曲折幽静的蒲江朝阳湖;丹霞山景、世外仙原般的邛崃天台山,以及金堂的沱江风光、龙池的山林奇观等等,都是爱好游山玩水的旅游者观光游览,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成都平原的农村田园风光富饶美丽,民俗民风,遗存丰富,别真情趣,是天府风光中令人瞩目的一大胜景。大邑县的刘氏庄原,郫县的友爱乡,龙泉的书房村,是开展“农家乐”和田园风光游的好去处。

亲爱的朋友,不管您喜欢什么,在成都您都可以找到满意的去处。想观花,这里有龙泉驿的桃花节、彭州的牡丹节、新都的桂花节;想游湖,这里有风景秀丽的朝阳湖、龙泉湖、桂湖和白塔湖;要登山,这里有奇峰怪石的龙门山,险峻雄奇的天台山、花果飘香的龙泉山;要游园,这里有浓缩世界主要景观的世界乐园,望江公园和人民公园;想感受成都传流的民居文化的韵味,您可以走进一条条由无数四合院连接起来的大街小巷;想领略乡间小镇质朴、宁静的自然风光,您可以到双流黄龙溪古镇、那里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战场、古建筑、古文化融为一体,还是“中国火龙之乡”;想观戏,您可以步入戏院欣赏川戏、听那委婉动听的高腔,看那变幻莫测的“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技表演;想品茶,您可以到一间间各具风格的茶馆、茶楼。四川茶馆的特殊氛围,盖碗茶具和高超的掺茶技艺,会使您感受到浓浓的成都茶文化的气息;想吃川菜,成都是正宗川菜发祥地,川菜馆遍布全市,名师荟萃,品味正宗;想吃小吃,成都小吃“驰名中外,品种繁多。色鲜味佳,物美价廉,担担面、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园、韩包子、夫妻肺片等都是成都“小吃”的传统名品,而近年崛起的“火锅”正后来居上,风靡一时。总之一句话,“吃在成都、玩在成都、游在成都”已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共识。

朋友们,近几年来,成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大开发,使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成都将以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良好的旅游环境,更优质的旅游服务,迎接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的到来,我们相信大家的成都之旅一定能获得圆满和愉快的感受。

谢谢大家。

最新风景散文诗八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眼前掠过无数道风景: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雄浑的美景,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但在我眼中,唯有妈妈给我做鞋的情景最美。

从小到大,母亲都是我心中最可依赖的人,母亲喜欢为我做布鞋,她总说做的鞋厚实、舒服。记忆中,母亲坐在小板凳上,我坐在母亲的膝头,用指甲慢慢地刮着眉眼,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仿佛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黄晕,母亲微笑着,可却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灯光下的她仿佛是一个仙女,正在编织月宫中的绸缎,好想时间在这一刻停止,让这道风景线永刻于我的心头。

上了初中,生活变得充实了,回家的次数也少了,但每天回家最喜爱做的事情还是伏在母亲的膝头看母亲做鞋。我总是喜欢和母亲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母亲总是微笑着,昏黄的灯光洒落于心头。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好!有时和母亲说话累了,便倚靠在母亲的膝头休息一会儿,迷迷糊糊中,看着母亲在穿针引线,心中常常涌动起一阵阵感动与依恋。

母亲这道风景线不仅给予了我美,也给予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即将灰心丧气时,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母亲为我连绵不断地插针、拉线做鞋的情景,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拿出母亲做鞋的坚韧、执著精神,我就一定会成功;每当我心情浮躁的时候,母亲穿针引线的情景又仿佛告诉我: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要稳稳当当,这样,人生的旅途中才不会有迷雾、徘徊的时候……有时,我觉得母亲不仅是在做鞋,她更像是在做一篇关于人生的大文章呢。

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已为我做了无数双鞋,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对母亲的爱。

母亲,我愿做您手中的一根针

轻轻,被您握于手中,

穿着你,也穿着我;

母亲,我愿做您穿针的一根线;

静静,缠绕在您的指上,

连着你,也连着我;

母亲,我愿做您头上的一根白发;

悄悄,生长为您的一丝心痛,

疼着你,也疼着我。

母亲,无论怎样,

您永远是我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