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通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2:41:48 |
  • ZTFB |
  • 10页

科技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接下来,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并进行借鉴。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它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北宋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顶之上,建一处与元君娘娘身份相配的祠庙,却并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古代人做到了,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有正殿,有配殿,有3座神门,有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抵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碧霞祠建筑布局是以山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建歌舞楼。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

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一进山门门厅,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登泰山诗韵碑。

院中的这个亭子称“香亭”,十分华丽,是乾隆年间建,亭重檐八角,黄琉璃瓦盖顶。厅内供奉的是元君小像。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的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现是香亭。亭子右边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铸造精细。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

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彩画、斗拱,光彩夺目。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的瓦、龙头、鸱(chi)吻均为铜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后,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神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庙宇也遍及全国。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二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泰山碧霞祠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考试大收集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三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泰山的碧霞祠。

导游词。

希望能帮助到你!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四

各位朋友:

祝你们已经成功的潘岳了五岳之首的泰山,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泰山上最为完整的具有仙山雄阁之称一个道观泰山碧霞祠。

现在我们来到地景点是碧霞祠,它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地上庙,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地高山建筑。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地历时了。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为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地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了一座祠庙,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女之女”,由于帝王地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地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地规模。

碧霞祠为前后二进院落,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每当云雾开滕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地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一般,威严神圣。第一进院落有东西南三个神门组成,南神门外面有一个大照壁,上面写着“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是供善男信女烧香的地方,纵观泰山上所有庙宇,只有这个地方是香火最旺盛的。南神门上面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刺死活动是,歌舞楼上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有人欣赏。大家现在穿过山门重点观赏一下第二进院落,,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我们首先看到地是道教中镇守四方地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地。威风凛凛。走进山门你会发现左右两边有两座碑亭。是乾隆所以,通道两边是明代所建的千斤顶和万岁楼,这都是泰山上精美的古迹,继续往前走,殿前是“香亭”,即明代万历年间所建“金阙”之处,内供元君的小铜像,十分华丽。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地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也是明代万历年所立。神宗皇帝地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碑上刻有“金阙记”。记叙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地经过。亭子右边地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这两座碑均为红铜铸造,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这么高大地铜牌,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前行,就是美轮美奂的正殿了,正殿共五间,正殿采用地是金属和土木。

砖石相结合地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石地轰击和狂风云雾地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地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地瓦,龙头等均为铜铸,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鱼降造成的材质损坏,殿上地瓦垄条数是360,象征这周天之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地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水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点缀,美化作用。这种设计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正殿内供奉地是泰山上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神态慈祥,造型生动祠内供奉地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著名地女神。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传说他叫玉叶,是东汉石敢当的女儿,三岁懂得做人的道理,七岁懂得到家的法规,并对西方王母顶礼膜拜,14岁来到泰山的黄花洞进行修炼,三年后功成,全身撒发着金光所以人们也成他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道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男子的道之后成为真人,女子道到后称为元君,。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地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里的香火及盛,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独特地泰山民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心愿还没完成呢,要是有的话可以祭拜一下泰山老奶奶啊,,泰山老奶奶啊,也是极力的护佑着天下人民呢。

院中还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奉地是眼光奶奶,他可以让人心明眼亮,与人为善,并可以治眼疾。西配殿供奉地是送子娘娘,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传说他们是碧霞元君的姐妹,非常灵验,都是凤冠红袍,慈颜庄重。

泰山地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地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地高度称赞,被誉为中国古代高山建筑地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地神品。

各位团友,碧霞祠地游览到此结。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泰山奶奶地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泰安国际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我姓牛,大家可以称呼我小牛。大家的泰山之旅将由我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在此还希望得到各位的积极配合。谢谢!山东有句古语:"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说的就是:济南是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而泰山则是各路神仙争先居住的洞天福地。我们都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摇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我们现在就到碧霞祠中一探究竟吧!

各位,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zhao)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厅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sui)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是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我们再到南边的大山门看看,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大家可在此烧几株香火,祈求平安!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在我们山东,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这句话是说啊,济南是个大都会,各方人才汇集城中,是个见识人的地方;而泰山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住的场所,各路神仙都会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要拜访的是一位在众神仙中的地位如同佛教的观音、沿海的妈祖一样受到尊崇的女神,民间称之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的泰山碧霞元君。

今天我们就要去去参观一下碧霞元君工作的地方!

相传啊,早在汉朝时期,泰山神祠东岳大帝神像前就有一对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时期,大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确掉到了泰山顶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到玉女池洗手,忽然看到有一石人浮出水面,宋真宗惊喜不已,以为是玉女的出现是泰山封禅吉祥之征兆!于是下令大臣建祠供奉。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起名为“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称为碧霞祠。

现在我们大家所处的位置是碧霞祠的南院,您会发现这里有三座大门。分别朝向东西南,分别是东神门、西神门和南神门。我们大家会看到在南神门的上方有一个类似于戏台的地方。它就是当年在清顺治年间所建造。是香客为了答谢圣母的赐福,演戏给圣母看的戏台。看古人想的多周到,让老奶奶工作繁忙之余也能放松休闲一下,这叫劳逸结合。透过南神门往下望去,这里是纸火升腾!这就是金藏库的位置,古人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专门的腾出这么一块地来供香客使用。可见古人的煞费苦心。

好了,我们大家回头继续前行。前面就是山门了,山门共有五间,为单檐歇山式殿门。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山门内供奉着四尊神像,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教为了提高本教在群众中的威望,特将他们拉来作守门护道的神将。让人感觉就像佛教里面哼哈二将角色差不多。

进入山门就是碧霞祠的主体院落了。首先我们看到两座御碑亭分列东西两旁,顶盖都是黄色的琉璃瓦,东亭内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碑”,西亭内是乾隆的登泰山诗韵碑。再往前看则是两座明代的铜制巨碑,左边一座是万历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阙”碑,记述了当年仿武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右边一座是天启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灵应宫碑,记载了碧霞祠的历史。两碑都高达五米,与大殿、配殿的铜顶、铁顶交相映衬,气势非凡。在这里有时你会经常看到有人在这里磨碰御碑,口里还念念有词。可能有人会不解,其实啊,碧霞元君还是一位保健医生,能预防疾病。不少人都用硬币或石块磨碰碑御碑,口里还不停的念叨“御碑磨,御碑碰,摸碰御碑不得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头啊、摸摸腰啊什么的,据说摸哪哪好!看人家泰山老奶奶这大夫当的,多办实事啊!就收你5块钱挂号费,其于啥都没有!

穿过明代的万岁楼和千斤顶再饶过香亭,我们终于到达了整个碧霞祠的主体建筑。整个大殿正殿五间、重檐八角,九脊歇山式顶,我们会看到殿顶覆盖着瓦片、鸱吻、和瘠兽以及浮雕,它们均为铜筑。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殿顶的360条瓦垄,恰好象征中国旧历365天,就是所谓的“周天之数”。能在气候变化无常的高山之颠,营造出这么宏伟的“空中楼阁”,反映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在大殿内的上方悬挂着康熙皇帝所御书的“福绥海宇”匾额以及乾隆所赐的“赞化东皇”四个大字!碧霞元君她老人家就是在这里给百姓排优解难的。

说起碧霞元君,我们对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名扬四海的声誉,陌生的是她的来历与出身。关于她的来历民间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有人说她是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还有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等等,至今说法不一。民间流传最广的还是她是一户泰安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善良聪慧,受到仙人指点后进山修行,最后在泰山成仙。在道家里面,男士得道成仙称为真人,女士得道成仙称为元君,因当时出道之时元君身穿碧衣红裙,所以被称为碧霞元君!

其实碧霞元君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法术和超级的武器!但为什么还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尊崇呢!?道经记载,元君乃是应九气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明朝万历年间,孝定皇太后曾经亲自到泰山修炼,极力宣扬碧霞元君的灵验。有了最高统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响再更广范围内迅速扩展。各地百姓纷至沓来,“贫者求富,疾着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着求嗣”。大约从那时起,每年上泰山的香客多达120万到200万人次,时常呈现出万人朝山的景象!也是从那时起,这位女神享受了数百年兴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过了原来的泰山之神——东岳大帝。以至于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张岱登泰山至碧霞宫,不禁感叹:“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胜,为四顾大部洲所无”。

随着人们对碧霞元君的崇拜,后来还出现了和妇女生育有关的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明细,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等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再碧霞祠内也是如此。大家看,东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供奉的是送生娘娘的铜像,她保佑人怀孕生子的。据说她们姐妹,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这正是许多年纪很大的老年妇女执着上山的原因。看来老奶奶的神威是来自于她那种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来自于她的平民意识,来自于她的仁爱之心,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家可能会发现,要在这泰山之颠巴掌大的地方想建一处和元君身份想配的祠庙,还真不是一见容易的事!但我们的祖先他们做到了,碧霞祠高超的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群的典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七

天街最东端,石阶之上,云雾缭绕之中有一处巍峨庄严的古建筑群,那就是碧霞祠。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泰山碧霞祠的。

导游词。

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我们山东,流传着一句话,叫“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济南是个大都会,各行各业的人汇集城中,是个见识人的地方;泰山自古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各方各路的神仙,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碧霞元君,民间称之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她如同佛教中的观音和沿海的妈祖一样受到尊崇,被誉为北方地区的“女皇”。

大家在上山的路上都注意到了,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挎者香袋,踮着小脚,朝山进香——她们都是冲着碧霞元君来的。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在北方黄河流域,对碧霞元君的崇拜信仰极为广泛,朝山进香的习俗已风行数百年。朝山的人日日有之,月月有之,她们如痴如狂,延续数百年而不绝。由此,还出现了泰山香社和香客店,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民俗,全国各地也修建了数不清的元君庙,而其主祠就在五岳独尊的泰山。

在泰山上下又有三座元君庙,下庙为灵应宫,中庙为红门宫,上庙就是在我们马上就要参观的碧霞祠。看,就是前方的那座气势宏伟的建筑。

相传,早在汉朝时期,泰山神祠东岳大帝神像前有一对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时,神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则掉到了泰山顶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到玉女池洗手,忽然有一石人浮出水面,他惊喜不已。捞出洗净一看,竟是玉女像。他以为这是传说中的泰山玉女像,因为他封禅泰山的缘故而显圣出世。于是,宋真宗急忙下令大臣建祠供奉,号为圣帝之女,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祠为“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称为碧霞祠。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西神门。站在这里我们看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在断崖陡壁的承托之上,碧霞祠更富有神秘色彩和迷人的魅力了。

在这里我把碧霞祠建筑群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巅之上建一处与元君身份相配的祠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的祖先却先做到了。在这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正殿、配殿、神门、钟楼、鼓楼、火池、歌舞楼等12组建筑物。同时,为了防止风雨摧残和雷电轰击,这组高山建筑群采用金属铸件与木砖石相结合,殿为铜瓦、碑为铜碑,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碧霞祠的高超的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群的典范。人们来这里进香,不感其小反觉其大,古人的设计实在是巧妙。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碧霞祠就钟爱有加,他曾说过:“碧霞祠这组建筑群,在泰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很是完整严密。尤其是为了适应山顶气候,在建筑材料上亦有所改进处理”。这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面就是南神门了。门上建有清雍正年间修建的歌舞楼三间,看来元君奶奶也喜欢听歌看舞,来了兴致,说不定还卡拉一段呢,那嗓音一定不错。下面有一个火池,是元君奶奶集资收款的地方,过去香客们先在碧霞祠内叩头,然后到那里烧纸焚香。火池南面还有影壁,面上刻有“万代瞻仰”四个大字。这是庙祝们为防止火灾有意把烧纸焚香的地点移到外面,并以万代瞻仰吸引香客,可为用心良苦。说起进焚的纸帛,也挺有意思。一般香客用的是草纸,讲究些的用的是金箔、锡箔裱糊成的金银元宝,最有趣的是有的还使用“冥都银行”发行,以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

南神门各向其左右延伸两间耳房,被折与东西神门相连,东西神门靠北与山门相接处就是钟鼓楼了。

前面就是山门了。山门共五间,为单檐歇山式殿门,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山门内一共供奉着四尊铜铸塑像。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教为了提高本教在群众中的威望,将他们拉进来作守门护道的神将。

进入山门就是碧霞祠的主体部分了。东西御碑亭分列两边,顶盖黄色琉璃瓦,东亭内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御制石碑,西亭内有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诗韵碑。大家看,有些人在磨碰石碑,口中还念念有词——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原来,碧霞元君还是一位保健医生,能预防疾病呢。不少人都用硬币或石块磨碰御碑,口里不停的念叨“御碑磨,御碑碰,磨碰御碑不生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头,摸摸胸,摸摸腰,摸摸脚——据说摸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不会再生病了。大家也不妨一试。

这座香亭,是乾隆年间所建的,里面供奉的是元君小铜像,大概是元君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香客的两侧有两座明代的铜铸巨碑,左边一座是万历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阙”。记述了当年仿五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右边一座是天启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灵应宫碑,记载了碧霞祠的历史。两碑都高达5米,与大殿、配殿的铜顶、铁顶交相映衬,气势非凡。

碧霞祠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正殿五间,重檐八角,九脊单檐歇山式,高14.25米,长24.75米,宽13.8米。殿内正中神龛内供奉的就碧霞元君了。再请大家往上看,殿顶悬挂着两个大型浮雕匾额,这一个是康熙皇帝御书的“福绥海宇”,另外一个是乾隆皇帝所题的“赞化东皇”。大殿顶上覆盖的筒瓦、地吻、戗兽,浮雕有双凤缠枝莲花纹饰的大脊等,均为铜铸,仰瓦为铁铸,工艺精美,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360条瓦垄,恰好象征中国旧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所谓的“周天之数”。瓦的末端都有一条精致飞龙,人称“飞龙檐”。在气候变化无常的高山之巅,营造如此宏伟的“空中楼阁”,反映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碧霞元君。我们在岱庙已经拜过东岳大帝了,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然后再看一下眼前的碧霞元君,有什么感觉?先不说她的来历如何、职司怎样,仅看她的形象,就给人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甚至连外宾也有这种感受。她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护佑着自己的子孙。她的两侧分别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有的说她是皇帝手下的一个仙女,有的说她是汉明帝时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有的说她的前身是玉女,还有的说她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至今仍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不过在民间影响最大的还是她出身于普通的农家。她是泰安人,从小心地善良,勤劳聪慧,受到仙人指点后进山修行,最后在泰山成仙。在民间故事中,她还是一个不屈的形象,她曾与玉皇抗争,与龙王相斗。我想,这也正是碧霞元君有着雄厚牢实的社会基础的根本原因。

碧霞元君在道教的正宗神谱中名分不高,但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呢?道教宣称,元君乃是应九气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妇女们相信她最同情女人的痛苦,祈求她可以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可求之必应,颇为灵验。明朝万历年间,孝定皇太后帝经亲自到泰山修炼,极力宣扬碧霞元君的灵验。最高统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迅速扩展。过去,求子都还从祠内将泥塑的娃娃拴回,生了孩子很可能会出现灾病,不好养活。民国重修的《泰安县志》上说:“泰山为五岳之首,而圣母之庙在焉,既有示而必应。亦无咸之不通。”各地百姓“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大约从那时起,这位女神享受了数百年兴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过了原煤来的泰山之神——东岳大帝。以至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张岱登泰山至碧霞宫,不禁感叹:“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顾大部洲所无。”

随着人们对碧霞元君的的崇拜,后来还出现了和妇女生育有关的各种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治青光眼的——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碧霞祠内也是如此。大家看,东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里面有送生娘娘的铜像。据说她们是姐妹,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这正是许多老年妇女执着登泰山的原因。看来神威不威,也主要看干事能不能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过去这里的庙祝在佛座上放置一些泥娃娃,供人抱取。民间求子者来到碧霞祠烧香、磕头后,就用红线拴个娃娃回去,就做“偷子”。同时,要向香火道人交一部分钱,称为喜钱。生了孩子后,还要为泥孩子披红挂彩,吹锣打鼓送回原处,叫做还子。近年来,来这里求子嗣有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压枝(压子)和拴枝(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所谓拴枝是指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拴子。相信大家在路上都已经看到了。

香亭前面还有名代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是以前烧纸用的,也都是名代的铜铸。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格调高雅,色彩华丽,造型丰富,对比强烈,是我国高山建筑的代表作。有时山下云海翻滚,山上轻烟飘渺,富丽堂皇的碧喜祠,隐约在半天间,真如琼楼玉宇。

过去在碧霞祠一带,还出现过“泰山佛光”。人们说是碧霞元君显灵,为香客所崇拜。这种佛光不常出现。1980年10月17日上午七点多,人们在南神门外的宝藏库的上方发现过佛光,光环约十多米,时隐时现,五颜六色,十分绚丽。其实,佛光和霓红一样,不过是太阳光经过小水滴的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光环,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

好,各位游客,碧霞祠我们就参观到这里。无限风光在险峰,泰山极顶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大家跟我往前走,咱们到泰山最高峰——玉皇顶上去看一看。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它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北宋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顶之上,建一处与元君娘娘身份相配的祠庙,却并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古代人做到了,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有正殿,有配殿,有3座神门,有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抵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碧霞祠建筑布局是以山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建歌舞楼。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

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一进山门门厅,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登泰山诗韵碑。

院中的这个亭子称“香亭”,十分华丽,是乾隆年间建,亭重檐八角,黄琉璃瓦盖顶。厅内供奉的是元君小像。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的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现是香亭。亭子右边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铸造精细。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

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彩画、斗拱,光彩夺目。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的瓦、龙头、鸱(chi)吻均为铜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后,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神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庙宇也遍及全国。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八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九

各位朋友,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巍巍金殿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是一处高山杰出的建筑群,它之所以被称得上高山杰作,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是因为它的建筑位置选的非常巧妙:背靠泰山主峰,利用自然山势,建筑物布局紧促而又合理,同时它在使用建筑材料上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了金属构件,从天街方向仰望,它高耸于山峰之上,威严壮观,从极顶向下俯视,它金顶耀目,依山接云。从文化角度讲,它是泰山女神的神宫,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和广泛的民众信仰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高大而威严。清晨,走出碧霞祠的东神门可以迎接泰山日出,黄昏,站在碧霞祠的西神门,又能观赏晚霞夕照。碧霞祠不愧为“天上宫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碧霞祠是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第一院落南院是由东西南三个神门所组成,南神门外有一个大照壁,上面所写“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表达了古人对对碧霞元君的敬崇。

南神门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叫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那是专供善男信女坟纸烧香的这样一个地方,纵观泰山上下的`庙宇,只有此处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了,南神门上建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重大的祭祀朝拜活动的时候,歌舞楼上就会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游人欣赏。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穿过山门,我们重点参观一下碧霞祠的第二进院落北院。

走进山门,我们的视线被一个重檐八角的香亭挡住,看不到正殿的真面目,使我们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其实香亭的设立,既有它的实用意义,又起到了影壁的作用。

亭是重檐八角,为黄色琉璃瓦所覆盖,内供元君的小铜像,上书“金光普照“,据说是由李重阳所题,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香亭”所在的位置是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到山下岱庙。

在碧霞祠里,除了正殿的顶瓦为铜铸之外,还有3件构造精美的铜制建筑,这就是一座金阙和两座金碑。它们被称为“三金”。是因为他们均为外表鎏金制成的。第一“金”为铜亭,又叫金阙,原来设在香亭的位置,后移到山下岱庙。明代万历43年制造,铜质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整体鎏金,造型工整,制作精美。

第二第三“金”在香亭的两侧东西对峙,是两块巨大铜铸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为建立金阙的记事碑;西面的呢是明代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为重修碧霞祠的记事碑。两座铜碑形制相同,制作工艺精细,碑顶端的龙首雕塑细腻传神。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金阙稳坐中间,金碑两面矗立,金碧辉煌的景象。

前方各位看的就是祠院中供奉碧霞元君的大殿了,我们看到它正殿五间,东西长24.7米,南北深15.1米,殿高13.7米。四柱七梁,九脊歇山顶式结构。殿顶的360条瓦垄,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取周而复始之意。

大殿因为建在高山之上,常遇疾风暴雨和风雪严寒,于是聪明的古代建筑师们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明代就开始利用金属覆顶。主殿,配殿和山门的房顶构件,全部采用金属制成,从而形成了铜梁铁瓦的特点。到了明代,正殿的瓦,鸱吻,脊兽等全部更换为铜制。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雨降造成的材质腐烂,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我们远远看见铜瓦上有一排小水兽,它们是古人为了免遭火灾的避邪祥兽。同时又能留住瓦当,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增加了造型的美感。这些材料造价极高,仅明孔五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花费了黄金4950两。

我们大家请抬头看这正殿外的匾额"赞化东皇"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内匾:"福绥(sui)海宁"是由雍正皇帝题写的。殿内雕梁画栋,彩绘“二龙戏珠”藻井很显华贵。在中央石雕莲纹神台之上供奉着碧霞元君铜铸神像。碧霞元君,是华夏民众心目中的东方女神,她的全称叫: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被尊称为:泰山老奶奶。有关碧霞元君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但不管怎么说,最主要的应当归结于人们对东方大山的崇拜,对东方女神的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泰山周围就有以鸟为图腾的原始部落结盟,他们的首领是舜,舜也是最早登上泰山祭祀天神的部落首领之一,它们的图腾形象,后来演化成了人首鸟形的女神,从此,女神的形象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成为最为崇拜的精神偶像。进入封建社会后,广大妇女深受社会歧视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比压抑的环境之中,她们心目中非常渴望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女神来帮助其解脱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碧霞元君也就随之而来。从而就出现了碧霞元君是凡女成仙,天仙玉女的传说故事。

碧霞元君是凡女成仙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很久以前,一个忠厚善良之家的女儿她叫做玉叶,是东汉石敢当的女儿,三岁的时候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七岁的时候懂得了道教的法规,并对西方王母鼎力膜拜,十四岁时便来到了我们泰山后山的黄花洞进行修炼,三年之后功成道就,全身散发着金光,所以人们又称她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现在的后石坞仍然有元君庙和黄花洞。据说在道家里有这样一种说法,据说男子得道之后称之为“真人”,而女子得道之后称之为“元君”,而泰山老母上知天像,降临下土,因此,叫做天仙玉女,又因是身穿碧衣红裙,因此全称又叫做“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玉女的神话传说,早就有古书记载:黄帝曾经建岱岳观,派遣玉女七人迎接昆仑真人,元君就是七个玉女之一。

碧霞祠的东配殿里供奉的是眼光神,俗称:眼光奶奶,她可以让人心明眼亮,与人为善,并专治眼疾。

碧霞祠的西配殿里供奉的是送生神铜像,也叫送子娘娘,她负责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传说她们二位是碧霞元君的姐妹,都是非常灵验的。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在院内两个碑亭中分别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六年(公元1774年)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来泰山时所立的御碑。其中东碑亭中为“重修泰山神庙碑”,铭文为乾隆亲制,形制雄伟,可惜铭文下部被游人磨毁,已不可读,惟有碑阴两首乾隆御笔诗仍保存完好。

西碑亭内的碑上也刻着乾隆的两首诗,这两首诗是用着他爷爷康熙皇帝玄烨登泰山时所作诗的韵脚。乾隆的确是玩文字高手,无论诗好不好,在形式上把七律写得十分工整了。这种“头、浮、州、留……”的韵脚在古韵谱里应属于“险韵”,很不容易写的。而乾隆却一发而不可收,除了这里的,岱庙里还有,山上山下,似乎不下十多首,若不是他才气大,或者有秉笔太监帮忙,那真难为他了。

好!碧霞祠的讲解就到此,提醒大家注意我们的集合时间和地点,谢谢大家!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十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各位朋友,祝你们已经成功的潘岳了五岳之首的泰山,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现在咱们即将参观的是泰山上最为完整的具有仙山雄阁之称一个道观泰山碧霞祠。

现在我们来到地景点是碧霞祠,它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地上庙,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地高山建筑。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地历时了。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为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地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了一座祠庙,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女之女”,由于帝王地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地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地规模。

碧霞祠为前后二进院落,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每当云雾开滕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地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一般,威严神圣。第一进院落有东西南三个神门组成,南神门外面有一个大照壁,上面写着“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是供善男信女烧香的地方,纵观泰山上所有庙宇,只有这个地方是香火最旺盛的。南神门上面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刺死活动是,歌舞楼上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有人欣赏。大家现在穿过山门重点观赏一下第二进院落,,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我们首先看到地是道教中镇守四方地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地。威风凛凛。走进山门你会发现左右两边有两座碑亭。是乾隆皇帝所以,通道两边是明代所建的千斤顶和万岁楼,这都是泰山上精美的古迹,继续往前走,殿前是“香亭”,即明代万历年间所建“金阙”之处,内供元君的小铜像,十分华丽。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地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也是明代万历年所立。神宗皇帝地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碑上刻有“金阙记”。记叙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地经过。亭子右边地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这两座碑均为红铜铸造,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这么高大地铜牌,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前行,就是美轮美奂的正殿了,正殿共五间,正殿采用地是金属和土木。

砖石相结合地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石地轰击和狂风云雾地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地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地瓦,龙头等均为铜铸,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鱼降造成的材质损坏,殿上地瓦垄条数是360,象征这周天之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地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水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点缀,美化作用。这种设计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正殿内供奉地是泰山上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神态慈祥,造型生动祠内供奉地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著名地女神。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传说他叫玉叶,是东汉石敢当的女儿,三岁懂得做人的道理,七岁懂得到家的法规,并对西方王母顶礼膜拜,14岁来到泰山的黄花洞进行修炼,三年后功成,全身撒发着金光所以人们也成他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道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男子的道之后成为真人,女子道到后称为元君,。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地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里的香火及盛,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独特地泰山民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心愿还没完成呢,要是有的话可以祭拜一下泰山老奶奶啊,,泰山老奶奶啊,也是极力的护佑着天下人民呢。

院中还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奉地是眼光奶奶,他可以让人心明眼亮,与人为善,并可以治眼疾。西配殿供奉地是送子娘娘,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传说他们是碧霞元君的姐妹,非常灵验,都是凤冠红袍,慈颜庄重。

泰山地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地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地高度称赞,被誉为中国古代高山建筑地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地神品。

各位团友,碧霞祠地游览到此结。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泰山奶奶地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十一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他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耸立于岱顶之中,突兀云霞之上,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顶之上,建一处与元君娘娘身份相配的祠庙,却并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古代人做到了,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有正殿,有配殿,有3座神门,有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人们到这里来进香不感其小反觉其大,古人用心实谓精妙。

碧霞祠最早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始称“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改名“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修,改今名。祠分前后两院,正殿5间,在北院,面阔24.7米,进深15.1米,通高1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一檩前后廊式,九脊歇山顶,四角施角柱,檐柱施斗拱,柱头科,单抄双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挑尖梁头,平身科,正间、次间、梢间分别为6、5、4个。斗拱上承托蚂蚱头,角科单翘重昂七踩,转角斗拱上承托宝瓶,歇山檐下及后檐下亦施斗拱,形状与前面相同。屋面瓦垄360条,象征周天之数,为防高山大风,明时盖瓦均为铁铸,清初易为铜瓦。大脊上饰双凤缠枝花纹,戗脊有六走兽和一个仙人,檐上瓦钉处饰立体走龙,均为铜铸。殿内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柱上施井字形天花板,正间内间和两次间均设石雕仰复莲纹须弥座神台,供奉碧霞元君神象。大殿建筑雄伟华丽,是泰山仅次于岱庙天贶殿的第二大建筑。

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的高度称赞,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的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布局紧凑、严谨、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每当云雾升腾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威严神圣。后人有诗赞叹:“岱顶寻金阙,碧霞铁瓦红。”

碧霞祠建筑布局以山门为界,划分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有歌舞楼。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一进山门门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威风凛凛。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的登泰山诗韵碑。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是乾隆年间建,亭重檐八角,黄琉璃瓦盖顶。厅内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敕建泰山天仙金阙铜牌”,是万历三十四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疾,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像还愿,并铸造铜钟,亭子叫“金阙”。碑上刻有方从哲撰写的“金阙记”,记述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金阙后移山下岱庙,再次处现是香亭。香亭西面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碑庄重浑厚,铸造精细。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空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彩画、斗拱,光彩夺目。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放置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的瓦、龙头、鸱吻、檐铃均为童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辟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兼顾作用。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后,经道家附会,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庙宇也遍及全国。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碧霞祠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得到泰山老奶奶的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中国五岳分别是哪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碧霞祠在北宋、金代、明朝和清代分别叫什么名字:北宋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朝是碧霞元君庙,清代叫碧霞祠。

3、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是哪四方神:左青龙、右白虎、朱雀(火)、玄武(水)。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十二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 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十三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碧霞祠又称碧霞灵佑宫,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山碧霞祠。

导游词。

讲解,欢迎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请允许我代表泰安国际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我姓牛,大家可以称呼我小牛。大家的泰山之旅将由我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在此还希望得到各位的积极配合。谢谢!山东有句古语:"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说的就是:济南是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而泰山则是各路神仙争先居住的洞天福地。我们都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摇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我们现在就到碧霞祠中一探究竟吧!

各位,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zhao)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厅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sui)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是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我们再到南边的大山门看看,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大家可在此烧几株香火,祈求平安!

香烟缭绕的泰山碧霞祠,还有眼前这巍峨的泰山,您想到些啥?朋友,今天的泰山之旅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服务中有何不周之处,希望您留下宝贵意见,以便我及时改正。欢迎您下次再来,我将带您体味泰安"三美"——白菜、豆腐、水,和"三宝"——麦饭石、温泉、矿泉水。一路顺风!再见!!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各位团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五岳之首泰山。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简介]。

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历朝历代,无论谁当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为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历代赞颂泰山的。

诗词。

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景观。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它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耸立于岱顶之中,突兀云霞之上,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北宋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布局紧凑、严谨、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每当云雾升腾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威严神圣。后人有诗赞叹:“岱顶寻金阙,碧霞铁瓦红。”

[神门-山门]。

碧霞祠建筑布局以山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建歌舞楼。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

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一进山门门厅,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威风凛凛。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元君殿]。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登泰山诗韵碑。

山门对着的是正殿——元君殿。殿前是香亭,十分华丽。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的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碑上刻有方从哲撰写的“金阙记”,记叙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亭子右边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碑庄重浑厚,铸造精细。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

铜碑两侧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碑和碑亭各一座。甬道上还有铜铸的千斤鼎和万岁楼,都是明代的遗留之物,院中还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彩画、斗拱,光彩夺目。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的瓦、龙头、鸱(chi)吻、檐铃均为铜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后,经道家附会,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神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庙宇也遍及全国。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碧霞祠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得到泰山奶奶的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十四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碧霞祠又称碧霞灵佑宫,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山碧霞祠完整。

导游词。

欢迎参考!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东封泰山时雕玉女像,凿龛供于玉女池旁。至宋元年间始建玉女祠,金改称昭真观,明洪武年间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间拓建重修,正殿施铜瓦,万历四十三年(1620xx年)铸铜亭(当时称金阙,现存岱庙)。清代顺治年间神门上增葺歌舞楼及石阁,乾隆年间建御碑亭及钟鼓楼,同治年间建香亭。其中在康熙年间因水冲庙毁而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重修。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筑神台,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

正殿,上覆盖瓦、鸱吻、檐铃,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大殿5间,面阔24.7米,进深15.1米,通高1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一檩前后廊式,九脊歇山顶,四角施角柱。正间宽5米,次间宽4.4米,稍间宽3.45米,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杪双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托桃尖梁头,平身科各间数量不同,正间6柁,次间5柁,稍间4柁,均单杪双下昂五踩。斗拱上承托蚂蚱头,角科单翘重昂七踩,转角斗拱上承托宝瓶,檐下及后檐下亦施斗拱,形式与前面相同。屋面的筒瓦、大脊螭吻、垂脊、垂兽等构件皆铜铸。大脊上饰双凤缠枝花纹,戗脊有6个兽和1个仙人,檐上瓦钉处饰立体走龙,均为铜铸。歇山与山墙的交角处饰人物图案,每面9个。

殿内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柱上施井字形天花板,正间内斗拱相围呈八角形藻井,中间高浮雕盘龙戏珠。正间和西次间均设石雕仰覆莲纹须弥座神台:正间神台装木构雕花神龛,祀元君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两神铜像;东次间神台供眼光奶奶及二侍女铜像,西次间神台供送子娘娘和二侍女铜像。正殿内悬康熙帝巨匾“福绥海宇”。

祠以照壁、火池、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左右分列东西神门、钟鼓楼、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照壁和火池均在南神门外,照壁下部石砌,上部砌作五脊墙顶,北面镶石板4块,大书“万代瞻仰”。壁高3.45米,宽5.22米,厚0.65米。火池一间在照壁北,又名金藏库,砖石建造,面阔5.3米,进深5.3米,通高5.7米,无梁檩横砖发券,筒瓦五脊歇山顶。面北开一门,东西山墙各开一窗,是香客焚烧币帛及香纸的地方。

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在火池北,石砌方形,顶部条石平铺。门宽2.7米,进深5.26米,高2.73米,东西各有小房一间,门相对。门有歌舞楼3间,面阔9.79米,进深4.95米,通高4.9米,两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东西山顶各开一拱形门,北面无壁。檐檩垫板等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西神门与天街相连,东神门与通玉皇顶的盘道相接,两门形式相同,均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3.25米,进深5.4米。上筑阁楼各3间,面阔8.8米,进深3.5米,通高4.9米,二柱六檩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顶,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三神门间各有北向小房,顶部铺条石,将东西阁楼和歌舞楼连在一起,有石阶相通。

钟鼓楼位于大山门前东西阁楼北,面阔、进深均5.4米,通高7.38米,方形重檐五脊歇山顶,灰色筒瓦,楼身施四通柱,上下层间施四楞木铺钉木板。上屋施角梁、扶角梁、金枋等起架。金枋上横置一圆梁悬挂兽钮莲口铜钟。施墨线小点金彩绘。

大山门,5间,面阔19.8米,进深11.2米,通高12.15米,五柱九檩七架梁,中柱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九脊歇山顶,筒瓦板瓦、大脊垂脊、勾头、滴水、螭吻、走兽等均铁铸。

正次间中柱下装3门,稍间檐下砌墙开圆拱窗,内置青龙、白虎、文曲、武曲星君4铜像。檐下施斗拱,柱头科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平身科每间4柁,也为单杪双下昂七踩斗拱。斗拱檐檩普柏枋、阑额、垫板、由额及雀替施墨线大点金彩绘。

东西御碑亭,位于大山门后两侧,方形,面阔进深均6.2米,通高7.9米,施四通柱,九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檐下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下层四周砌墙。两碑亭均开一南向门及向院内的门。斗拱檩枋上施墨线大点金彩绘。亭内置乾隆登岱诗汉白玉碑。

东西配殿各3间,面阔13米,进深7.7米,通高8.4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顶。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承托抱头梁(蚂蚱头状),平身科,单下昂三踩。斗拱上托六分头,檩枋斗拱上饰墨线大点金彩绘。东配殿供眼光奶奶和二侍童铜像,西配殿供送生娘娘及二侍童铜像。瓦面的板瓦、筒瓦、大脊、螭吻、勾头、滴水、走兽等皆铁铸。

院中为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香亭,在正殿前院中,方形,面阔进深均5.8米,通高8.3米。亭身四通柱,周列角柱和辅角柱,共12根,形成下层环廊。柱上施斗拱、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头,平身科每面8个,一斗二升蚂蚱头。上层柱头科斗拱单昂一斗二升三踩,平身科每面6个,影作一斗三升。黄琉璃瓦九脊重檐歇山顶。亭内设神龛,供碧霞元君铜像。

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

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院南为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范本篇十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