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的英文单词通用 英语的常用单词有多少(四篇)

  • 上传日期:2022-12-31 04:40:46 |
  • ZTFB |
  • 9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多少的英文单词通用一

电影讲述了女主贾晓玲,在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见到了婚前年轻的父母,和妈妈成为好朋友,使出浑身解数,让妈妈开心,整个剧情感人、有趣、催泪。

然而,在现实中,贾玲深爱的妈妈,在她19岁时因意外去世了,那时贾玲刚考上大学一个月。遗憾的是,贾玲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下归途。”父母不会陪我们一辈子,在他们有生之年,一直都在忙一件事儿——照顾子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少对父母说自己的想法,反而整天冲父母发急、生气。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向父母敞开心扉。

当意外提前到来,我们又会很伤心、后悔,伤心的是父母永远的离开了自己;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在他们有生之年好好孝顺他们,反而使他们生气。即使后来我们再优秀,事业再成功,生活再幸福,但遗憾的是这一切父母再也看不到了。

所以,我们应该在父母有生之年好好孝顺父母,让我们的人生不再留有遗憾。

总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为父母能做多少做多少,希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人人都不要有。

精选多少的英文单词通用二

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蔓延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定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赤诚爱国之心。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__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不可怕。每当遇到穷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吝惜。

20__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家人中竟有5名新发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患者的生活补助。

20__年5月,一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年,云南省文山县有一名高三女学生,临近高考前被诊断为麻风病。此时,李桓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__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

精选多少的英文单词通用三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题记

妈妈,这两个字。看似普通,却十分伟大。

妈妈也曾那么年轻,那么纯真。当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可以任性,可以隐藏自己的私心,她可以尽情的享受、放纵做自己。她不用伟大,不用强悍,不用把孩子的一切扛起来,然后渐渐丢了自己。

或许妈妈被“母亲”这个词束缚后会以此为傲,但终究很多时候还是怀念没有做母亲的日子吧。

这两个字,是给母亲的冠冕,也是一个枷锁。它给了母亲一个骄傲,也因此让它成为母亲身负重担。在没有我之前,她是她自己。

当背起行囊,关上车门时,你是否会想起李焕英送女儿坐车离开时的场景,会不会突然哽咽,会不会回头看看站在原地看着你离去的“李焕英”。

一句“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让多少人潸然泪下。又有多少人为此感触,眼里的遗憾一一呈现出来。我一次也没有让我妈高兴过,没有成为一个贴心的小棉袄。一个又一个画面,拨动着心弦,同时也在提醒我们,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她如果没有生我,会比现在过的幸福吧。”常常在想,我从未让她骄傲,可她却待我如宝。在她面前耍小脾气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她也是第一次做母亲啊。在没做母亲前,她也是个小女孩,也会怕黑,怕虫子,也会掉眼泪,也会怕被针扎到,却温柔了岁月,也温柔了我。

我的妈妈,很伟大,虽然她不是天文学家,不会弹琴画画,但她也不太差,柴米油盐酱醋茶,她撑起了整个家。

精选多少的英文单词通用四

前两天,我们一家去看了春节假期那部看哭上亿人的影片《你好,李焕英》。

电影讲述了女主贾晓玲,在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见到了婚前年轻的父母,和妈妈成为好朋友,使出浑身解数,让妈妈开心,整个剧情感人、有趣、催泪。

然而,在现实中,贾玲深爱的妈妈,在她19岁时因意外去世了,那时贾玲刚考上大学一个月。遗憾的是,贾玲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下归途。”父母不会陪我们一辈子,在他们有生之年,一直都在忙一件事儿——照顾子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少对父母说自己的想法,反而整天冲父母发急、生气。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向父母敞开心扉。

当意外提前到来,我们又会很伤心、后悔,伤心的是父母永远的离开了自己;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在他们有生之年好好孝顺他们,反而使他们生气。即使后来我们再优秀,事业再成功,生活再幸福,但遗憾的是这一切父母再也看不到了。

所以,我们应该在父母有生之年好好孝顺父母,让我们的人生不再留有遗憾。

总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为父母能做多少做多少,希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人人都不要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