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5:31:19 |
- ZTFB |
- 14页
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做出客观的总结。写总结时,要注重适当运用图表、数据等可视化工具,以增强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接下来是一些成功者的心得体会和分享,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一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文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从“噫吁?戏”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册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峰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要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树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开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李白之所以描绘行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笔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的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李白的作品,以乐府和歌行最为著名,他的豪迈狂放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淋漓痛快。乐府和歌行,在诗的形式上,原无分别,如果以乐府曲调为题目,就属于乐府诗,如果自己制造题目,不谱入任何曲调,就属于歌行体诗。“蜀道难”是魏晋时代早就有的歌曲,它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李白此诗,以《蜀道难》为题,所描写也是蜀道的艰险,所以它属于乐府诗。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二
陶瓷可谓是最具中国优秀文明的代表形象之一,原始时代便出现了简单而朴实的陶器,发展至今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辈在泥土上谱写自己的艺术世界。陶瓷文化远远早于中国绘画,更是最早被博物馆收藏的历史,对于中国画尚有一些评价标准及欣赏准则,然陶瓷文化发展至今,对于陶瓷文化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尚未清楚,或是如何对于陶瓷进行评判和欣赏并非易事。
陶瓷,欣赏,要素,文化符号。
对于陶瓷欣赏首先确定陶瓷是一门艺术,所以陶瓷艺术欣赏并非特立独行与其他艺术门类,正是如此她也有着与其他艺术同样的欣赏基础和特性。所以弄清艺术的欣赏概况对于欣赏陶瓷亦是至关重要。
功能性。美学基本上包括着研究客观现实美,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这种审美又并非真实的美与丑,善与恶,而是经过创作者处理过的关于事态之情感的艺术表现功能,主要是以创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
认知性。这种认知性具有双层的概念,一层是出现在创作者的认知中也就会展现在作品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对于观众而言的全新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创作者在完成初次创作之后,到观众欣赏后再进行多次创作的一个过程。或是说使观众感受到更多的作者的内心情调,作者在企图与观众达到一种“知音”关系,而很难达到“共鸣”。
教育作用。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但所感受到的依然以作者个人的内心世界内心情怀和精神为主。
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一则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再则更多的还是作者自己的自娱自乐作用。正如董其昌所言,画之功能就是“自娱”“以画为乐”“寄画于乐”“画中烟云供养”“多寿”等,也就是通过绘画已达到自娱和健身之作用。
符号性。任何艺术仅是属于一种关于形式的符号。然而这种符号又并不是真实世界里面所呈现的任何事物,仅是通过作者先天学习而后天感官和经验及长期思考而得来的某种符号形式的表现。
那么当陶瓷又作为一种工艺的美术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还应该怎样对陶瓷进行全面的欣赏?除上述心里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几个概念。首先是工艺,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工艺美术,是指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由此可以粗略的理解为陶瓷是将未成形的泥土经过加工才成型,正由于其加工过程的繁杂故而陶瓷可以说是火的艺术,泥的艺术,釉的艺术。然后才是美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的美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造型的设计,造型的美感与欣赏,另一个是装饰的艺术。或许在一定情况下陶瓷与中国画是同源,陶瓷从泥经过加温成型的过程相当于造纸的过程,只是造纸没有像陶瓷一样要呈现出明显的形状也就是快感美,而这也可以说是陶瓷欣赏与国画欣赏的一个最大的不同。
首先便是了解其艺术表现技术。艺术技术即是艺术手法是创作者将精神美转化成物质美的纽带,一件优秀的作品如果没有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便不能将好的情感意境和情趣表现得淋漓直至。所以对于艺术技术手法的评价和欣赏便是在欣赏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对于陶瓷便会首先对于其材料(泥土的品性,形式等)进行评价,。不同的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形式,所以了解泥性也就是原材料的形式是欣赏瓷器的一个条件。第二个便是对于陶瓷工艺的技术进行了解,在这里便是指其成型之前的技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成型,用怎样的形式塑造,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很难实现好的造型,即使有了很好的情趣而没有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也很难实现“梦想成真”。综合此两点便可以体会出创作者在初期的艺术意图和艺术期望。
陶瓷的特性便是火的艺术,火是艺术家与成型作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除去了解材料和手法,还需要了解火对于陶瓷这种工艺美术的重要意义。不同气候下的作品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形象,所以对于温度的控制,窑位的摆放,烧制的方法等火的艺术对于陶瓷的欣赏至关重要。
造型设计也是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去注意的,那么在设计中技术和意义也便产生了。每件艺术品都有着她特殊的意义,有的先从联想而来,有的从生活实践中而来,有的则是从文学或者是音乐等因素中而来。对于陶瓷,虽不像中国画一样受到某些形式的限制,但她毕竟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例如古彩这种陶瓷艺术形式,名五彩,后也叫做古彩,必定有着他的特殊性意义,是否古彩与五彩的意义不同,还是当时是对于五彩的一种期望,希望它能展现出古意,或者有更新的形式出现。现在很多的学者认为古彩应该有古意,虽不尽然,但这是对于陶瓷的某种欣赏意义的评价。
对于装饰的了解。或者可以把这个观念归纳成为一个“绘瓷学”。最为明显的有两种装饰手法,一则是中国画式样的水墨装饰(对于此手法表现于陶瓷尚待讨论)二则是综合式的纯装饰手法。究竟怎样的装饰形式才表现才好,是否应该适应时代的特性和趋势,还是保留传统的绘画形式和法则便是对于陶瓷“绘画学”一个评价和欣赏角度。
还有一点是陶瓷与很多艺术形式的最大的不同,便是对于装饰和造型的结合是否完美这一欣赏要素。因为陶瓷是这两个方面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简而言之,当你的艺术形式装饰手法与陶瓷的器型和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是最佳状态,如同事物的两面,他们是缺一不可的,或许在轻重程度上略有不同,有人更加注重形式美,有人更加注重造型美,她是一种物质方面审美和精神方面审美共同的产物;然而当你的造型脱离的装饰或者说装饰不符合造型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环境,所以对于画面感和形式感以及器型的美感的要求被不断地提高了,所以说陶瓷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复杂和综合的考察,考察的是创作者对于不同的器物去创造不同的美感的一个挑战,更是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不同层次的审美的考验,艺术世界便在这三者中不断地被扩大再缩小在扩大的重复。
对于陶瓷的欣赏是一个及其繁杂的过程,需要掌握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众多,故而在某一个时期他的受众面和理解面很难和其他的艺术形式比较,更难以被大众所充分欣赏,这需要作品和创作者以及欣赏者共同的进步和理解。在此略谈陶瓷欣赏,希望可以更多的靠近欣赏者的思路,或者改变一些对于陶瓷的认识。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清初思僧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欧阳云编陕西人们美术出版社2010年。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三
国画展的展示设计功能主要应用于画展观众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可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共三个环节。国画展的展示设计功能体现在推进这三个环节的有效进行。更人性化、更亲切、更强调人在展示活动中的地位以及物质与精神上全方位的需求,为了把展示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参观者,使他们从中获益,就要求设计者为参观者创造一个舒适而实用的观赏环境,要尽可能地满足参观者的信息需求与生理、心理需求。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的特点。3在审美直觉环节中,首要领会的是国画展览中的展品陈设及画作说明等基本信息。
展品陈设在此是指国画作品的位置顺序摆放。国画的种类繁多,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这三种为常见的分类方式。画展中国画作品的摆放顺序应当按照以上其一的划分方式来进行,便于画展观众进入展厅后能够迅速对国画的题材、表现方法、表现形式等有直观明了的印象。
画作说明一般包含画家及作品内容的简介,较多地使用于设计作品中。国画作品的画作说明一般为画家名称及其身份背景,而作品内容分析较少。这实际上增加了观众鉴赏画作的障碍。中国画艺术作品通常凝聚着创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艺术经验等,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质。观众要想深入理解国画作品,须对画家本人及作品创作经历有基本的认知,加之观众自己的生活体验及审美经验,领悟出绘画作品表达的深刻内涵,否则将有对牛弹琴的可能。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包含作者简介、创作经历、作品解析的画作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了画展的基本信息,加之国画展展示设计的气氛营造,两者共同推动观众进入鉴赏活动的审美体验及升华阶段,对绘画作品有着质变性的审美感受。
审美体验及审美升华的实现除了国画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展示设计的气氛营造也体现出一定的辅助功效。展厅中通过不同的灯光、音效、布景设施,打造与展览相符的环境,每一个板块主题都与展览大纲紧密呼应,环环相扣,同时也使得参观路线流畅而富于变化。6通过运用各种展示设计语言来营造国画主题氛围,达到画展内容与展示形式的和谐统一,交相辉映。例如音乐的使用是来源于审美中的通感现象,通感是指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古筝和国画都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古典风格古筝曲目和国画作品都给观众以古典高雅的艺术享受。例如《渔舟唱晚》,这首优美典雅的古筝曲目描述了一幅夕阳映照下渔人载歌而归的画面,仿若一幅气度高雅的国画人物山水图。这些紧扣国画展览主题的展示设计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一般的艺术享受,对于国画艺术作品有着深切的审美感受。或许是跟创作者想似的经历,或许是创作过程的某个瞬间的引导,以及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展厅氛围,这所有的恰到好处的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顿悟,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的心灵相通,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信息反馈设计是指在画展展示设计中把观众对于画作鉴赏评论收集整理分析的方式。鉴赏评价一般来源于艺术批评家,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借鉴价值。然而画展观众的评价虽然专业性较低,但是贵在资源广泛,而且是第一手信息,其真实性价值极高,画家可以接收到不同生活阅历和背景的观众的鉴赏评论。因此画展中的信息反馈设计是展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画展中的信息反馈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画展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在画作展示墙的对面设置留言墙,用宣纸作为背景,让观众用毛笔记录自己对于国画作品的鉴赏评价,这样既有实用性又增加了鉴赏的娱乐性,同时也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另一种方式为鉴赏评论表格的设计,把创作者对于作品可能给予观众的感受评价记录下来,以打钩的方式采集观众的艺术评价,可增加观众观展的便利,最大限度的调动观众的参与性。类似以上评论信息反馈的设计方式还有很多,展示设计师可根据具体的国画展览主题及展厅陈设进行相应的设计,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鉴赏评论中,从而推动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更深远的发展。
国画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经过画家高水准艺术技能的表现作用于艺术鉴赏受众,而艺术鉴赏受众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同样也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国画展览中信息反馈环节的设计就是促进这种良性循环的保障,信息反馈环节在国画展览中的推行实施,于提升中国国民艺术素养及修养品格方面意义深远。
1.彭吉象着。《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58.
2.顾艺、王莹着。《创意策展与展示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7.
3.彭吉象着。《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0.
4.彭吉象着。《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4.
5.彭吉象着。《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87.
6.姚安着。《博物馆策展实践》。科学出版社,2010:9.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四
【】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戏剧精神、审美情趣等,同时它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出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戏剧艺术不断创新、完善,改变了传统的表演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汲取大量养分,将其自身价值体现出来。要想了解戏剧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应该加强对其创作与表演方面的认知,找到合适的鉴赏方法,从而了解戏剧艺术。基于此,本文对戏剧艺术的鉴赏进行了简单研究。
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人们在鉴赏过程中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忘记周边的环境,融入到艺术环境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虚拟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满足人们的精神、心理需求。而戏剧在表演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生活展现出来,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为观众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赋予观众感染力,并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作品内在的神韵。
(一)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传统的审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观看需求。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审美落后,人们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浮躁心理,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戏剧的创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现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做好人物形象与舞台之间的转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激发人们的观看欲望。
(二)艺术表现手段。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不同的艺术在表演过程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这对于戏剧来说也不例外。在进行戏剧表演时,戏剧演员必须要有绝对的服从意识,熟练掌握角色的动作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对于不同的戏剧作品,表演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常见的表演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外部行动。这属于形体表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可以通过演员的直观表现形式来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戏剧表演时,演员的一举一动都属于外部行动。
2.语言行动。语言行动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主要体现在台词上。在戏剧表演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情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物之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方式在观众观看表演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3.静止行动。静止行动在整个戏剧表演中又被称作“停顿”,可以有效地将演员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然而,在其表现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铺垫工作,保证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可以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将戏剧冲突体现出来,从而挖掘其潜在台词。
4.音响行动。音乐可以有效刺激表演者的心理,让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内心情感完全释放出来,进而很好地传达给观众,保证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了解作品的内涵。
(一)多次阅读剧本。在欣赏一部戏剧作品时,要想领悟它的思想主题,就应该反复阅读剧本,了解戏剧的整体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欣赏过程中真正了解每个环节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二)理清戏剧冲突。戏剧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包括了大量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可以有效地将作品的真正魅力体现出来,推动剧情发展,让人们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常见的戏剧冲突主要由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构成,不同的人对于社会、事物、环境有着不同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矛盾体现出来。
(三)把握人物形象。人们在观看戏剧作品时,会根据其中的人物、行动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作品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观众在欣赏戏剧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心理来了解整个作品内容,了解该人物各个环节的“行动”,对演员塑造的人物性格进行准确把握。
戏剧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将它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快速发展,让文化精神得到传承。然而,戏剧的鉴赏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特点,要想真正了解戏剧艺术,就应该先了解艺术作品自身特征,通过自己的眼光进行判断。
[2]林玲。微课在高职公共艺术课中的设计与运用——以《戏剧鉴赏》课程《暗恋桃花源戏中戏的离间效果》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32.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五
互动艺术是观众参与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互动艺术作品。互动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艺术与技术的叠加,而是更好的利用技术传达作品的理念,让观赏者从被动的欣赏作品到主动参与作品,体会作品。本文从分析互动艺术的特征出发,探究互动艺术的变化发展及如今互动艺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审视互动艺术特有的艺术魅力。
互动艺术;技术;交互。
(1)什么是互动艺术。互动艺术是让观赏者亲身体验参与的艺术作品,是传感技术,电子艺术和互联网艺术相结合的多元化艺术。在互动艺术作品中,“互动”即为创作者、观赏者及作品中事物的互动。互动艺术的表现形式受到观赏者的影响,甚至观众也能成为作品的其中一个部分。互动艺术作品可通过感应器让参与者的行为动作使作品做出相应的回应。通过这种形式参与者便有了选择的权利,同时与作品有了对话交流的过程。
(2)互动艺术的特征。互动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创作者的创意及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互动艺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交互性,强调观赏者与艺术作品相互沟通,共同参与。互动艺术最大的特征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互动艺术以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让观赏者通过走动、触摸、动作、发声等方式亲身参与到互动艺术作品中,不仅能够使观赏者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和创作者意图,而且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1)思想转变推动互动艺术发展。从六十年代开始,人们不在满足于传统的艺术作品传递的精神交流表现形式,而是开始寻找一种艺术作品与观赏者能够更为活跃的联系,想要改变传统艺术主体与对象之间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形成双向带有交互性质的整合传播艺术表现形式。早在1957年马赛尔·杜尚在他的书中就写到“一个创作活动不是由所有艺术家单独来完成的,因为观众会建立一种对于作品和外部世界在辨认上和他的鉴定解释上的联系,通过进一步增加他自身的想法继续促成创作活动”,“这是观众来创作的作品”。特别是1962年在于拜多·依考的著作中提出了“开放式的作品”这一观念,一种观众参与的意识逐渐开始苏醒。创作者开始希望作品离开展厅、画廊,同时也出现了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的街头艺术,并且以集体创作、共同参与的方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是更多的观赏者逐步的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并且,在六十年代初产生的激浪艺术阐释了另一种艺术思想,倡导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确认了互动媒介的重要存在,确认了观众和表演者的娱乐性而取代高雅的现代艺术的严肃性和神圣性,确认了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和习惯性的事情和行为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行为艺术也推动了交互艺术的发展,此时的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精神内涵,营造出观者与艺术家的精神共鸣,他们讲求一种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存在关系。这些新兴的观念与艺术形式与互动艺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技术发展开拓互动艺术空间。从六十年代起,艺术家的创作引进了计算机工具,利用计算机技术所呈现的效果为艺术家创作增加了新的灵感,为艺术的设计创作打开了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家利用计算机程序代替传统工具进行艺术创作,不断地探索技术所能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无限可能。艺术作品中运用静态与动态图像的结合,文字与声效配合等多种元素,运用装置或网络等多种方式来表现、发展、保存。九十年代后,随着新媒介、新材料的开拓和其他数字技术的发展,互动艺术逐渐被推到大众面前。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互动艺术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观赏者参与互动的方式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互动艺术作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图像、声音处理的相关技术以及捕捉人体动作及相关信息的传感技术。互动艺术一直不断的运用各种新兴技术探索创新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交流互动,使观赏者不断走入作品,从观赏者与作品的被动互动,到让观赏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某种途径探索作品的主动互动,最后使观赏者自己可以随意控制所加信息的适应互动,成为作品的参与者来完成与艺术作品的互动。正如比尔·维奥拉所说“技术构成了任一艺术性活动的一把钥匙。这同时是一种方法和一个障碍用以表达我们的创作想法。这种压力是完全地对任一件艺术作品至关重要的。”
互动艺术是借鉴了艺术和运用技术方法结合实践的综合体,同时体现了艺术蕴含的美和技术创造的美。但互动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艺术与技术的叠加,而是更好的利用技术传达作品的理念,让观赏者从被动的欣赏作品和虚无的精神享受到主动参与作品和身临其境的体会作品,借助高科技、新媒介、音乐等各种元素,既发挥了结合了艺术的优势,又创作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互动艺术的观赏与理解是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理解体验,这种更加直接的切身体验存在与人机互动之中,从而使人们在观赏交互艺术作品时获得更深刻、更强烈的互动体验,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如柏林艺术家sweza利用二维码做了一个街头卡带录音机项目。将手机扫过海报上收音机的二维码后,用户可以把自己的智能手机变成卡带机的一盒磁带,从一张录音机海报上演奏出音乐来。如今,更多的艺术家们现在开始利用最新科技让他们的作品变得更加互动,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更多的联系。这些新的互动作品制造出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很多互动艺术存在于街道及人群聚集的地方,而正因如此,作品显得更加真实。如eyebeam涂鸦实验室(graffitiresearchlab)的作品,创作者利用数字投影与大楼互动,作品利用点绘画系统,通过亮起的窗户生成画作,观众可以在街道上观看作画的过程。又如来自lummo的作品lummoblocks将“俄罗斯方块”投影在公共广场的巨型屏幕上,玩家可以通过在广场上的走动来移动和翻转方块,路过的人们看到方块高垒起来,大概也会十分想要参与这项游戏吧。也有许多创作者让文件分享来到了街头,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usb的存在,任何公共场所的洞和缝隙都成为交换文件的地方——mp3,你没写完的小说,艺术作品等,每个人都可以下载你留下来的东西。而这一切正是互动艺术作品内涵的高科技所实现的,是互动艺术与传统艺术表现上的最大区别,也正是互动艺术所特有的吸引力。然而互动艺术的美感并不是简单的靠技术来支撑,互动艺术作品是触及人们心灵的,延伸到参与者的意识与思想,互动艺术的美是涉及思想深处的,有不可预测的影响力,给人新的思考。互动艺术作品以装置硬件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技术所达到的特有的交互效果,使其在很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在各类展览中的应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和网络传播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更新必然会对互动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互动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有了新的高度,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交互功能,为艺术家的创作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带来挑战。这就需要设计者运用其独特的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进行创作设计,相信更多的互动艺术作品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1]马晓翔。西方互动艺术的概念和发展[j]。画刊。2005(2)。
[2]权英卓。王迟。互动艺术新视听[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彼得·维贝尔。白南准:推崇媒体的神秘主义者[j]。世界艺术当代卷。2008(5)。
[4]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走向整合的旅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周娉。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六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眼中从来都是统一和谐的,这样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中国传统园林环境与天地自然必然有着天然亲和的关联,是具有“高度自然精神”的境域,这体现在园林艺术中人们对自然山川之美的欣赏、重视与表现,表现在组成园林的物质材料犹如真正的大自然一样包罗万象:山、水、林木、花草、禽兽、洞壑溪涧。在园林的建构中,人们舍弃了自然山水大体量的特点,将自然美在领悟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然后集中表现在园林环境中,当人们徜徉在柳暗花明、小桥流水的园林胜景中,生出有若自然的感受,宛如正流连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
1.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5.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山、水与隐逸文化。
魏晋时期战乱蜂起、社会黑暗,士大夫阶层深感前途渺茫。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他们渴望在名山大川中寻求自身的解脱,于是自然山水成为他们隐居、观赏的理想之所。但在这种环境中隐居,生活相当简陋清苦,因此两晋以后,“甘心吠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的人已经不多了,隐士更愿意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甚至效法白居易“隐在留司官”,这样既可实现山林野趣的生活理想,又能得到超越红尘的清净之所。
山
水
很久以前,人们就用诗、画赞美水。南宁马远的《水图》被当作“世间奇物”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孔子对水也运用比兴而歌赞之。子贡问他:“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而入,鲜洁以出,似善;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角;其万折必东,似意。”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车尔尼雪夫其基,则善于用艺术家的眼光欣赏水的美。他说:“水,由于它的形态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还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水是一流的写生家。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认识的加深,不断地在园林中模仿自然的山水景色,营造自然的山水意境,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人们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分析,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中国人对山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寓所。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七
:园林素描、园林色彩是园林设计类专业学生入学后学习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任务,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实践性等特点。教师从美术作品鉴赏入手,介绍素描、色彩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园林美术形成艺术层面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做铺垫,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鉴赏;园林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
园林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分为绘画造型能力训练、表现技法训练、艺术鉴赏等部分。绘画造型、表现技法教学训练学生的园林美术表现能力。艺术鉴赏教学应当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每一个教学模块与教学单元都应该注重将造型技法与艺术鉴赏课相结合。
在目前的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容易被忽视。学生对事物有独特的看法,也有喜爱的表现手法,所以在进行主题绘画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释放学生的艺术潜力。在鉴赏各个流派艺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同一对象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用不同材料进行表现,得到的画面各不一样,各有各的精彩。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训练的兴趣,从而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体验。
1.教学内容。
将观察、体验、感知艺术融入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强调个性形成,让学生将学习乐趣、艺术实践、艺术感受三者统一。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不再单一地描绘物体,而是在实物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艺术形式的观察、临摹与想象,在艺术层面上深入感知、体会写生对象,从而体会艺术创作的魅力,增强创作的表达力与感染力。
2.课程安排。
每周至少安排8课时,分两天进行。在一周内有至少两次的艺术鉴赏课程训练,包括两大环节。一是艺术作品分享环节。教师让每名学生选择一件艺术作品,类别不限,如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室内艺术、景观艺术、服装艺术等。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选择的艺术作品和大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表达对艺术品的理解与体会,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艺术品从知道到理解、从认识到感悟,从而提升对艺术形式的感悟能力,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从艺术的高度理解专业知识。
二是艺术作品临摹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穿插进行大师作品临摹训练。如,在钢笔写生过程中临摹莱特的手绘线描作品,在风景色彩写生过程中临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大师的视角观察景物,从大师的绘画技法中体会自己的表达方法,从大师的理解深度理解自然界的光与影,从而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精准的捕捉能力。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训练的习惯,在生活中学习艺术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方式。
教师要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无拘无束地表达对艺术的理解,注重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作画方式。如,肌理制作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兴趣。
4.教学环境。
教学场地不一定局限在教室里或校园环境里,应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寻找表现灵感与创作热情。如,喧闹的城市、宁静的郊区、优美的风景区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其中,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写生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对不同环境的感受进行思考。
5.教学成果。
教师不应只注重绘画作品的完成,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动力就蕴藏在个人独特的创造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出新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目前的高校课程结构中,艺术鉴赏在园林设计美术基础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相应地增加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有必要。艺术鉴赏培养学生对自然中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把握与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让学生通过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
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篇八
学号:
姓名:王艳梅。
电话:
指导老师:薛文勇。
书法班次:13春16班。
学年学期:20xx年-20xx年第二学期。
生活中的美。
——美术鉴赏课有感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美术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欣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关键字】生活美术鉴赏。
美术,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绘画,体味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传统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不同的美术种类,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美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生活就像火焰,跳动在红色的起点;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
的田野;生活就薄雾,飘散在命运的蓝天;生活就像树叶,成长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坚实的地平线。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它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细细体会,你会觉得生活很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一次素不相识偶遇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帮助,一声亲切的问候,身边碎事情看起来似乎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如果你会欣赏,你会觉得生活之美。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发现,需要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去感悟,有了发现与感悟,生活的万花筒才会色彩缤纷,人生的旅途才会熠熠生辉!
当你怀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去感受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曲折中有佳境,艰难中有趣味。当你用心去接触生活时,你不难发现:沉默的会变得亲切,平淡的会变得精彩,丑陋的也会变得美丽!
岁月无声在我们身边穿梭,你会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秋日的斜晖投下了俏丽的影子,树叶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演绎自己的美丽,落叶归根!夏夜的繁星调皮地跟我们眨眼睛,有了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寂便销声匿迹。春日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的百花,冬日里银妆素裹的世界。
时间不断流逝,不会因某个瞬间停驻,就像两条平行线把距离拉得再近也没有交点。我们要做的是把纷至沓来的忧虑、烦躁、苦闷、悲伤??变化成绚丽夺目的五颜六色,给心情涂上颜色,为生活着上颜色。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明丽的日子想到日后还将出现狂风暴雨;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落的时候想到前方还有繁花似锦;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心灰气馁的时候想到生活中还有自信坚强;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能够在失败挫折的时候想到成功的路上还有胜利的曙光。
解到中外美术能够完美的结合。美术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美术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美术。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也深深体会到美术也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一切皆源自于生活。生活也是美术的重要出处。品味美术就如同品味生活,让人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对待美术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悲观,皆如美术一样。美术是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彩。我们能够通过欣赏一幅画,一处建筑,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美术所展现的内在美会极大地感染我们,我们的性情和爱好会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我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可以说,美术鉴赏是人的心灵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它能穿透人感情麻木的恺甲,使人们在内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美术鉴赏课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足作用。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我与书的故事范文(优质16篇)
- 2023年6月入党思想汇报范文(模板18篇)
- 预备党员党课培训心得(通用14篇)
- 有关学习的反思范文简短(大全11篇)
- 学生个人事迹简介汇总(汇总13篇)
- 2023年一月一次的思想汇报范本(模板8篇)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范文(实用12篇)
- 2023年雨后的故事(优秀13篇)
- 最新精选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记录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内容简短(实用18篇)
- 最新政府财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汇总(优质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