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慈母手中线的散文(通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2:01:57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在写总结之前,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资料收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请大家参考以下范文,了解总结的写作风格。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一

她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喜欢绘画,做手工,拉小提琴等。但她最大的优点是爱看书,只要一见到好书,总缠着妈妈买下来,因此,家里积攒了很多的书,她每天都要在书堆里翻一阵子。她除了做作业,就是看书,为了看书,她可以把玩放弃。书就像一个知心朋友,陪她度过一天又一天,她从书的海洋里学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增加了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因此,她偏爱写作,有一次,她还被学校评为“写作之星”呢。

她学习很踏实,爱好各门学科:数学、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自然等,她都感兴趣,她发展比较全面,是一名全优生。

当然,她也有缺点:任性,办事总爱认个死理,和别人争论简直成了家常便饭,而且不争赢决不罢休。她还爱发脾气,为这妈妈可没少批评她,但她有信心不断改进。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不瞒你说,她就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荣丹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二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焦灼关切,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这几天总在家里写作业,写也写烦了。所以我准备干些有趣的事情:做一些家务。说干就干,我把碗全部打上洗洁精,用手洗了起来。呀!打碎一个碗,没关系,继续洗。可之后打碎的碗越来越多。我放弃了洗碗。

我又开始拖地,可拖把没洗干净,地越拖越脏,我生气地把拖把扔在一旁。

我又准备洗衣服,可刚才洗碗的时候忘把手上的油洗干净,把油全部抹衣服上了,所以衣服一块是黄的一块是白的。正当我准备用消毒液洗干净的时候,妈妈回来了!我以为妈妈会大骂我一顿,谁知妈妈看了看我做的“好事”,笑眯眯地说对我说:“梦婷,做的不错,下次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听了妈妈的鼓励,我鼓起勇气把我刚才弄乱的东西全部打扫干净了。

我爱妈妈!或许那个鼓励在别人眼里并不是很重要,但在我心里,它是我勇气的支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三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述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情绪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齐,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透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正因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比较,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因此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相关阅读】。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透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一向广为传诵。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生命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向脍炙人口。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述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情绪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那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比较,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四

项羽是个性情至极的人,望着江对面的刘邦和他的红衣汉军。以及自己的几百名黑衣楚军。伤感至极。这时,史书中的乌江亭长冒出来说:“大王,他们为国殉职,死得其所。咱们还是快回楚地,等我们东山再起之时再祭奠他们也不迟啊。”项羽想了想,还是扬鞭而去。

项羽回到楚地,对众江东父老大喊:“现天下,已被汉贼夺去,我欲东山再起,众江东父老,可肯助我一臂之力?”

这史书中所说的江东人民,自然是一堆正常人。暴秦刚亡,天下想修生养息,谁会与你一起造反?你是项羽又怎么样?就算你是朱棣,我也不会舍命陪君子。

江东人民中自然少不了代表,这代表也不能没有个名字,就给他路人甲的光荣称号吧。这路人甲就对着这西楚霸王大喊:“我们凭什么相信你,当初你也说会带领我们夺得天下,结果怎么样?八千人就换你了你胯下的那匹马!?”话音刚落,大笑声四起。当然霸王有霸王的风范。立刻回道:“要不是当初我轻信刘邦那小人,我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

路人甲说:“几句话就让你交出了几千人的性命,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你的话呢?你的命值钱,我们的命就不值钱吗?”霸王无言。在他所信任、相信的楚人没想到这么无义。

这就是乌江亭长所说的江东人才。项羽想要东山再起,可惜西山不准他的小伙伴被一个人所操控。其实现在想想也释然,谁会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为了一个“义”而丢掉自己的性命,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孟圣人,舍生取义者只有乱世才有,舍生取义者是乱世的特产。

霸王再次来到了乌江边上。提刀自刎。苟延残喘几年又有什么意义?换来的只是史书上的一个较大的数字和“霸王于乌江自刎之。”而不是“霸王不肯过江东,自刎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五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六

打开我的相册,记录了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妈妈对我无私的爱;其中有那么一组照片,每次看到,都会让我记忆犹新,感觉就发生在眼前!

那时幼儿园,要参加环保服装秀,之前我忘记告诉妈妈有这个比赛了。直到前一晚要睡觉时,才想起这个活动,赶紧告诉了妈妈,妈二话没说,就开始忙碌起来,等我睡得迷迷糊糊时,还依稀看见妈妈在夜晚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缝着我明天的演出服,那样地专注,仿佛这针线倾注了妈妈对我所有的爱!妈熬夜帮我赶制了一条公主裙,这条公主裙是用废报纸,各式各样的废布料和彩带缝制而成的。第二天环保服装表演秀,我还得了奖!感谢妈妈,一直用温暖的母爱陪伴着我逐渐成长。

现在,每次我的校服袖子里衬脱线了,运动服衣袋里有个小洞,学校用的环保袋拎手坏了,铅笔袋的蝴蝶结掉了……,这些小细节小破洞永远逃不过妈妈的眼睛。第二天起床上学,我总能看到我的小破东西都已经缝制完好了,和新的时候一模一样,一点也看不出是缝过的。

后来,妈妈告诉我,以前她的手工活可没那么好,缝的'针脚歪歪扭扭的,很难看,还总是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指戳出血来。这么多年,随着我的出生成长,现在妈妈缝缝补补的手艺也已熟能生巧了!这些经历怎能不让我感动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当我读着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时,总会让我想起妈妈为我做的许许多多的事,令我深深感动。妈妈,我一定会做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来回报您的这份爱!感恩的心,将永远记得!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七

《游子吟》全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以及母爱的真挚,诗人孟郊终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而在母子分离的时刻,母亲为临行的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使诗人内心感动。

通过叙写慈母缝制衣裳的动作与神态,表达出母子之间深刻的骨肉之情,描写这些日常生活细节,借助朴素自然的文字表达出慈母的深笃之情。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八

母亲姓王,系出小镇名门望族,打小家境富足。

解放后虽经了“土地改革运动”,家庭成份被划为地主,后又历了“公私合营运动”,但因其家族开明,主动将产业交于政府经营,加之其父早早主动参军抗美援朝,也算得上革命家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并未受太多批判,其家庭一众成员改换身份后,也从原来的地主变成了普通人民群众。

母亲这个原本的地主家小姐,在生下来只过了四、五年富足生活后,便与那时候所有的劳苦大众一样,过起了最普通的百姓生活。然他们毕竟是地主之家,读书、女红这些必要的东西,在历了各样的生活变故后,依旧不曾放下。只是,迫于当时那样的一个现实条件,她也得适应社会和现实生活,上完高小后便结束学业,分担起家中的一些担子,在生活的磨炼中逐渐成长。

待她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社会正处在一个唯成份论出身的年代,不论怎样,她们家终归是地主。地主家的女儿嫁给贫下中农,是当时最现实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待媒人将刚退伍回乡务农成份是下中农的父亲介绍给母亲时,他们一家人自是十分中意。没过多久便一切从简给完了婚。自此,母亲也从原来的地主小姐,变成了道地的农民。

结了婚,生活便归于它的本来面目,远不是人们所想象中那般美好。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日常琐事,在消磨着母亲青春的同时,也增长着她应付生活的才智。然母亲终归是读过书的人,她对于书的喜爱,没有因为生活境况的变化而改变。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常见她在生活之余去图书馆借小说来读,那书就放在她做针线活儿的笸箩里,得了空闲就翻看上几眼。我在边儿上爬着玩,母亲看书,也不时抬头看我几眼。我不知道那书中,是否就藏了母亲对于生活和未来美好的期盼?我只是觉得,那时的太阳很暖,她将脸从书中抬起来看我时,我能看到她的脸被那暖阳补了一层金边。

空闲时,母亲也会偶尔绣绣花,将“花样”贴在用弓子撑了的布上,用细小的绣花针,穿了五彩丝线,绣鸳鸯、绣蝴蝶,也绣并蒂莲。她用那细细的丝线,一丝一缕地穿插着,在绣花的同时,也绣进去自己的心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后来,那些绣好的绣品,多都做了家人的枕套,那心事和期盼便伴着我们一家人入眠。

后来,孩子们长得快,需要的衣物和鞋子也越来越多,母亲便很少再有看书和绣花的时间,针线笸箩里再也没有了书,她的借书证也就不见了踪影,布弓子上那绣了一半的花,便再也没有完成。很多时候,我所见的都是她在缝补衣物和搓麻线纳鞋底子,甚或到我们半夜睡了一觉醒来,还见她在油灯底下缝补着。

孩子长得快,饭量自然也要跟着大起来,家中那点儿簿田的产出,是不足以五口人吃饱的。父亲虽是镇农机厂的骨干,但所挣的钱全都贴在家用上,依然不够一家人的开销。母亲便也去了他们厂里做工,在多挣一份儿工资的同时,亦可多得一份每月按时发放的劳保用品。那劳保里有帆布工作服、洗衣粉、白棉线手套和洋碱(那时乡人依旧把肥皂叫洋碱)。

干机械的活儿,少不了要和油打交道,很多活儿也都是需要戴上手套操作。所以,劳保用品必都是按月及时发放。可除了那些被称作劳动布的蓝色工作服,发得少也是必穿之外,洋碱和洗衣粉他们都是尽量节省着用。手上有油污了,都是先从地上弄些砂土搓得差不多了,才用一丁丁点儿洗衣粉再去洗,省下的碱和洗衣粉,都被拿回来给家里人洗了衣服。而那线手套,非到万不得已,他们极少会用,通常都是留一双在单位使用,还是几个指端都磨出洞的那种。好在那线手套有弹性,可塑性强,一侧磨出了洞,左右手倒换过来再用,那破洞的指端就翻到了背面,依旧可以凑合着使。

而那些省下来的线手套,被母亲拿回家之后,都被拆开线头后缠成线。她一边仔细拆扯着,一边让我帮着缠在线轱辘上,绕成了一团团的棉纱线。就连在厂子里大伙儿用烂后扔掉的手套,母亲也会把它们捡回来洗净、晒干,将没磨烂的部位,再拆抽出一部分能用的棉线缠成团。那烂手套拆成线是废物再利用,我能理解。可母亲把新新的手套也拆成线,便是我小小的脑袋所不能想明白的。问伊,她笑而不语,藏一脸神秘。

棉线缠得多了,她便用布兜儿装了带到班上。下班时,那布兜复挎在她胳膊上被带了回来。我去翻看,里面除了原先的线团,又多了几根竹签样的'毛衣针,以及用几根竹针撑起的一小块儿棉线织物,看不出形状。因为看不来形状,要织成啥东西也就不得而知了。见不是吃食和好玩的东西,自是引不起我的兴趣,也就懒得去管。后来,再看那随母亲挎来挎去的布兜,也就成了习惯,不再去关注。只是知道一有新手套发下来,母亲依旧会喊了我去帮她缠线。

一天下午,放学回来的我,被母亲叫过去,她笑着用手做尺,量我腿的长短。我便以为母亲是看我又长高没有,只顾着赶紧要跑出去和伙伴儿们玩,看见母亲脸上的笑,我并未去想太多。该玩玩,该吃吃,该睡了睡,便是那时候孩子的生活状态。日子该怎么过,是大人需要操心的事,在孩子的世界里,纵使是十分穷苦的生活,依旧可以过得无忧无虑。

又过了两天,早上被母亲唤醒,两眼尚迷蒙着,便见母亲抱着一团白到了床前。她轻抖一下,两条如瀑的白练便呈在我眼前,刺得我睁不开眼。待我揉了眼细看,才知是一条线裤被母亲提了裤腰悬在面前。看那线裤所用的线,竟就是平素被母亲拆了的手套线。至此,我才明白了母亲拆手套的深意。我忙起身,试那线裤,厚实且十分绵软,裹在腿上极暖。比起我平素身上所穿着的单簿晴纶秋裤来,不知要暖和多少倍。

有了这新线裤穿在身上,我一脸的笑。要知道,那年月多数都是穿又旧又破的衣服,而且都是老大穿完,老二接着再穿。今天能有新线裤穿,那兴奋就堪比了过年。

母亲让我穿好后,在床上让我来回转着身,看各处是否合适。她一会儿摸摸裤腿,一会儿又提提裤腰,像在细细看一件艺术品。而我所看见的,则是她那已经起了皱纹的眼角,被满满的成就和幸福感所塞满。

我穿了新线裤,一脸幸福地坐在床沿,母亲怜爱地用她的手抚摸我着的脸。那一刻,我才觉出,记忆中她那原本温热细腻的手,此时竟变得如此粗糙。而这粗糙的根源,则是因为日常的劳作,以及干粗活时没了手套的保护所致。她把劳保用的手套都拆成了线,工作之余又一针针织成线裤,穿在了我们身上,成为我们御寒的衣物。而这样的智慧和细腻心思,却出自一位昔日的地主家小姐身上。放在现时那些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女人身上,怕该是永不能理解的。

相比起那些条件稍好人家用毛线织就的毛裤来说,这线裤不论在结实程度,还是保暖性上都要差不少。加上小孩子本就调皮捣蛋的天性,穿在外面的裤子裤裆被撑叉都是常有的事,这穿在里面的线裤,裆部被撑叉或是磨烂也就变得再正常不过。母亲也就少不得要在晚上,用手套上的线再勾着织补一番。油灯那昏黄的灯光,便又时常会在晚上,把母亲低头织补的样子印在墙上,成为那时我对母亲记忆最多的模样。

后来,我长大了,去外地工作,也娶妻生子。天冷时,穿着街上买来的各样保暖裤在身上,虽也御寒,却总觉不及母亲当年所织的线裤温暖。每每遇到别人扔掉露着指头或是沾着油污的线手套时,总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去思想着若是当年母亲看见了一定会将它们捡拾回去,再洗了晒干抽成棉线,最后又如何在上班间隙,一针一针织成了线裤穿在我们身上。

前年冬天,逢了双十一网上购物便宜,我便从网上订了两套保暖衣给父母邮去。由于不知道母亲身体的具体尺寸,只知个子大且偏胖,便订了普通衣物中的大号,以为母亲能穿。邮到了,父母打电话过来,说他们有衣服,怪我乱花钱。我问衣服大小情况,他们只说能穿,话音里虽有喜悦,却是不住的埋怨我乱花钱买东西。

去年回家时,与父母坐下拉家常,说起我买保暖衣的事情,父亲便数落母亲,说她没见过啥好东西,把我买的那件瘦保暖衣,像宝贝一样冬天常裹在身上,并拉开母亲上衣的衣摆让我看。待我看过了才知,那衣服竟又瘦又小,粽子样裹在母亲身上。

母亲却说,瘦了裹着暖和!满是皱纹的脸上,堆着层叠的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