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的论文(实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3:47:19 |
  • ZTFB |
  • 13页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如何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下面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一

随着近几年“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口号提出,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而其为我国经济所作出的贡献也在不断加大,应当说我国创业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地在增加和发展。不过尽管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是在运营一些较为重大和有前景的项目时难免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而这时融资成为了企业较为理想的一种解决资金难题的方法,但是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却变得极为困难。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其融资渠道较为匮乏使得其无法较为轻松的获得资金支持。我国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这是由于中小企业并不具有良好的资信情况并且缺乏优质的抵押资产,这使得银行放贷所产生的风险急剧上升从而导致银行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从目前来看我国各类中小企业一年以下贷款占银行一年以下总贷款的比例尚不足5%。其次,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利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的管控力度较大,因此中小企业也很难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而在民间信贷方面,目前我国民间信贷的体制尚不成熟,而民间信贷的利息也过于高昂,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过于高昂的利息而无法通过民间信贷而获得资金支持。

2.1自身规模较小无法承受较大的风险。

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加上其从事行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体现优势就必须降低价格,而这种价格的降低势必会使得其本身的盈利也随之减少,而很多中小企业的负债率又较高,这就使得其风险承担能力降低。不仅如此,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较为混乱,在很多项目的投资方面较为盲从并不会做一些较为有效和实际的市场调研而是想当然地进行项目投资,对于其可能发生的风险也没有进行有效地预测,对于后期很可能会追加的投入资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其自身发生财务风险的上升,而在这种时候如果再进行融资必然会使得其风险再次加大,因此金融机构考虑到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

2.2财务制度缺失,没有信用观念。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信用观念还十分单薄,并且其自身的信用水平也较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没有较为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大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能够减少纳税,都会在会计信息中增加其成本从而降低利润,从而导致财务信息本身不能真实有效地对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进行反映。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自身的财务信息披露不足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信用形象,也对自身的融资能力进行了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审批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真实的企业经营信息,使得银行与企业的信息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贷款而对负债进行了隐瞒或者夸大了其盈利能力,银行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无法做出较为合理的预估,因此无法对企业进行贷款的发放。另外,还有许多企业在贷款之后由于自身经营不善或者是故意拖延还本付息的时间从而导致银行出于谨慎避免失信风险不愿意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服务。

3.1建立良好信用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从信用体系建立和财务制度建设方面入手,要先让中小企业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在中小企业管理当中建立简洁的信用体系管理,并且中小企业应当放眼于全局和未来在财务管理费方面应当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财务信息的核算而不应当为了避税而故意提高成本降低盈利,从而使得银行与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对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从而增加其财务的透明化与公开化使得银行在对其进行贷款评估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

3.2增加融资渠道,规范化管理民间信贷。

民间信贷近些年发展的极为迅速但是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规范性例如其本身的利息过高而对于贷款人的资质评估也较为随意,造成了民间信贷更类似于旧社会的“高利x”现象,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而饮鸩止渴,使用了民间信贷渠道而最终根本无法偿还高昂的利息,导致企业经营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并且对民间信贷进行统一规范性的管理,对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民间信贷予以取缔,并且建立统一的民间信贷评估标准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企业的融资机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局,在未来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活力的代表,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应当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其减少融资困难能够更加顺利地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二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2003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加速发展,其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截至2008年年底,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解决了我国75%以上的城镇就业问题。中小企业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主体,2008年年底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0%左右,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仅占银行短期贷款的.14。4%。这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融资困难有许多原因,其中银企信息不对称正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贷款前的信息不对称和贷款后的信息不对称,贷款以前的银企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现象,即银行不了解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随着贷款企业贷款成本的提高,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银行信贷市场的现象;贷款以后的银企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现象,即借款人取得贷款后,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企业可能改变贷款投向,将贷款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项目。本文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道德风险”问题,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得出双方均衡的行为结果。通过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各种现实因素如何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贷行为,银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分析结果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即强调个体理性,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合同以前,银行就要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还款的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有的企业信用等级低等原因就被排除在贷款的范围之外,可是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成立时间短,信息披露不完善,有时候银行不能够客观地掌握中小企业信用和风险状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要对企业贷款以后有一个预期期望得益,如果这个期望得益大于零,银行同意贷款,反之,银行拒绝贷款。文中的博弈模型就是建立在这个期望得益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

(1)企业与银行签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a,投资某项目,企业交给银行固定抵押物为c(c(2)借款企业选择自己的风险状态,既可能投资低风险项目,也可能投资高风险项目。银行不知道借款人的风险状态。贷款合同规定投资低风险项目,借款人按贷款合同的规定投资低风险项目的概率为t,不按照贷款合同的规定投资高风险项目概率为1—t(0(3)借款企业投资低风险项目时,投资成功的概率为pl,失败的概率为1—pl,成功得益s,失败得益s';投资高风险项目时,投资成功的概率为ph,失败概率为1—ph,成功得益u,失败得益u'。plph,投资低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大于投资高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

(4)当借款企业不能按照合同规定还清贷款时,银行以q和1—q的概率选择是否审核(0(5)信贷博弈的参与人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都是理性的。

(6)此模型中考虑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借款后,不按照合同规定投资低风险项目而是投资高风险项目。从而失败的概率上升,给银行带来损失并降低了银行市场的效率。本文是建立这种道德风险下的银行与企业信号传递博弈模型:银行和企业是该模型的参与人,银行首先向借款人(企业)发出审核概率的信号。企业会根据银行发出的信号选择自己的类型并做出最优策略。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而银行不知道。银行只知道企业属于某种类型的概率。

本文的博弈模型设定为动态博弈。此模型中主要是考虑借款人借款后,是按照合同规定投资低风险项目还是不按照合同规定投资高风险项目,在整个博弈过程中,双方均是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博弈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完全的,企业知道自己是否按照合同进行投资而银行不知道。

本文的博弈模型分为三步。第一步:借款企业在借款后有按照合同规定投资项目与不按照合同规定投资项目两种选择;第二步:借款企业投资项目后是否能成功;第三步:借款企业投资失败后银行是否进行审核。下图的博弈树正体现了这三个阶段。

首先,通过上面的假设,我们可以计算企业的总期望收益。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罗发友,俞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动态博弈[j]。统计与决策,2006(4)。

[3]宋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6)。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三

企业融资一般是指非金融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的问题,以下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论文,一起看看吧。

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股市或债市融资条件把中小企业拦在了门口之外,它们通常只面向大企业融资;而我国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也没有多少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的。

但在银行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完备造成经济主体之间要花费巨大的交易费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很大,这也成其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一个重要的障碍。

张维迎教授在“首届投资银行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预期和实际有关的成本收益状况”银行无法得到可靠的信息。中小企业作为借款者,当然要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规划、评估、论证和测算。因此,项目的潜在回报中小企业大致知道而投资者并不知道;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信息不对称”。借钱后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本是别人的,这时中小企业更容易倾向于投资风险大的项目。三是中小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不对称”。正是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才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企业融资问题就等价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主要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行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拥有信息优势方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故意隐瞒信息,以求在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而信息劣势方银行则可能受损。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对投资回报与盈利以及借入资金的运动偿还概率都有较清楚的了解;而银行对于资金运用的有关信息并不能直接了解到,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信息来间接了解到资金的运用情况。银行在不能确切了解到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时,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形成一个对融资市场的期望风险值。在决定放款时,银行就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期望值调整放款利率。按照风险--收益对称的原则,银行对风险较高的资金使用者收取较高利率以弥补风险损失,而对风险较低的资金使用者则收取较低的利率。虽然银行在投资项目之前可以进行认真的审查,但总有一些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可能被资金使用者隐瞒。为了保证盈利,银行不得不将利率提高到能弥补平均违约风险的程度,但这样反而会使那些风险较低的资金使用者退出资金信贷市场。这样一来,融资市场上就只剩下高风险的资金使用者,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行为,交易双方在订立合同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任一交易方所做出的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产生就像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那样。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是委托人,中小企业是代理人。在信贷市场上,银行的目标是要中小企业按时还本且付息,而中小企业的目标是获取最大收益。为了达到这目的,中小企业在得到资金后,在不对称信息的掩护下,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比如改变资金的用途,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或者故意拖欠借款,甚至逃废债务。这种资金挪用就是道德风险的表现之一。道德风险又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这让银行的投资行为表现得更加谨慎,甚至可能放弃提供资金。

二、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消解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与投资者间不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了它们解决其融资问题方式的差异。大企业由于具有开放的运作方式与各种公开的信息渠道,所以在赢得较高的社会公信度的同时,还为其扫清了各种融资障碍。而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及其弱势群体形象的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不佳、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财会专业人员、管理混乱等,造成自身财务信息披露失当,经营状况透明度比较差的恶性局面。因此,商业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给有保证的大型企业,而缩小或拒绝贷款给那些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

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核心就是找到有效的融资方式,尽量降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首先,中小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控制信息不对称:第一,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信息结构,特别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并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存货等。认真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保证。因此,信息质量的评价可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可行,信息披露的公允、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方面进行。第二,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把融资作为战略性管理的内容,而不是临时性的管理活动。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明确贷款主体及其管理规范,固定的与相关银行打交道,主动邀请有关人员到企业来参观,保证信息通畅,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的评价可从融资战略的清晰度,企业与银行的良好信息沟通和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

其次,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可以利用同业信息共享等方式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企业的一些信息。目前,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系统研究工作严重不足,可以设立专门的调研机构来从事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政策研究,从而减少国家中小企业政策的盲目性。第二,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企业资信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履约意愿等各方面状况做出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资信等级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三,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采用信息识别技术,完善信用记录以供同行查询,这样可以使同行在选择贷款客户时更加果断,更加充满信心。第四,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可见,与客户的长期联系,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使识别信用风险更容易。

三、政府应关注消解的几个问题。

消解信息不对称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政府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高效的担保体系。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法》的有关细则还未出台,从而形成有些中小企业找不到担保机构担保,而有些有了担保却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约束仍然出现逃废银行贷款的现象。因此应该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既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也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借款还款的管理。此外,还可以推动企业间信用合作,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同时也形成相互之间的约束。也就是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到大企业的信用中去,中小企业的贷款由关联的大企业担保,中小企业违约由大企业负责偿还,这样大企业就必然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从而既可以让中小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可以让银行放心发放贷款。

第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关于这种信息优势,专家们提出了两种假说:其一是“长期互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另一种假说为“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中小金融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按照上述理论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低成本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第三,应该加快建立和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可以让金融机构和企业都能得到他们所要的信息,有利于他们的双向选择,中小企业将享受更好更广泛的金融中介服务。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竞争的压力以及先进的运作方式将推动我国金融中介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各种金融服务机构更加有效地辅助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估、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企业制度、进行项目规划、提供金融信息。在此基础上,银行可开展对中小企业的票据承兑贴现、支付中介等业务。中小企业将得益于对风险更准确的评估、等待时间的减少、通过更好的借贷方式多渠道获得资金。

第四,信息不对称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没有解决一个市场化的问题。因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银行和企业缺少了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政府有时不得不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从而经济运行缺乏灵活性;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社会上出现了“寻租”等道德败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因此,必须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并不断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其投资和再生产机会也就会增大,最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值得欣喜的是,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着重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改善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融资环境所能做出的努力:一是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二是国家鼓励从中央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乃至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但在一些刚发展起来的地区,还有“鞭长莫及”的现象。我们期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杜沔:我国证券市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探讨[j],南开管理论,2000(3).

[2]杨宗昌、田高良: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1(4).

[3]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钟田丽、弥跃旭、王丽春: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j],会计研究,2003(8).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四

摘要:现代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上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为促进对民生经济的增长发展,并通过对其中的重要性,和制约性的发挥等,都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进行汇总分析。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助推下的企业融资发展分析,现代p2p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在此类金融模式下的发展推动,其不同的模式,其影响也更为巨大。

微小企业是对我国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也极大的缓解了现有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成熟稳定。而就我国现阶段的微小型就业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不同的就业模式对整体的生产结构建设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微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个瓶颈,其主要的障碍就在于技术和金融制度上的障碍。其中由于传统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融资资金的应用问题等,可结合金融领域内的企业发展进行探究分析。为探究其发展的实际融资环境与社会价值,下面进行简要讨论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析。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从我国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来看,其金融尚且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标准,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金融概念,主要就在于对互联网大环境背景下的金融定义。这其中,对于不同金融模式下的预支形式以及便捷的使用格局等,都会造成市场信息上的应用改良,而如何保证其信息的运输安全性,就可以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综述调整。对于使用程度上的交易安全性来说,网络金融行业,与中介差异不大,这也导致在实际应用上,容易出现配置效率上的问题出现,这样对经济的增长差异等,都会导致在应用幅度上出现交易成本问题。而在银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对银行的金融机构,在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下的一种金融营销模式。对于互联网的信息金融服务模式,相比较穿欧婷金融的结合精神,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对新兴领域内的互联网保护执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不同观点,以及应用的定义逻辑等,都可通过现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金融服务,从兼容的结构运营模式来看,其透明力度,对传统金融的结构运行模式,和使用的金融透明程度强度等,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对使用度上的保护。

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在实际的应用中,互联网金融具有如下几大特征。首先,其发展给予大数据时代。随着现代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逐渐形成数据化的模式,而在这样的金融核心资产中,给予大数据的运行运用,在高频交易汇总,就可能出现对社交情绪以及分析信贷风险内容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危机。而这样的使用,也将直接影响到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其次,在银行的金融服务偏向上,互联网金融,其理论与传统银行二八定律存在差异,其中,不一两成客户为主,而是采取更多的八成小客户为主要资金吸纳点,并进行小额个性化服务,同时实现对传统金融体系中,原本无法获得较好资金利益的基础上,完成对金融和服务体系内部的优先性执行。对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体系,结合在不同优势环境下的有效改良中,可结合相应的社会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分析。然后,互联网金融高效性和便捷性,都要优于互联网金融业务。随着人类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相应的业务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标准,对业务的处理速度,以及客户所提供的便利性高效性发展上,都极大的满足了对电信数据库的应用需求。而通过网络数据值的快速发展应用,其不断的发展基础,就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在信贷工厂的全面建设。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成本极低。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进,人类意识到,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金融体系服务执行,其应用的信息甄别技术,以及匹配的定位交易作用等,都极大的改善了对利润上的最大化分配,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这一问题,对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资金使用,都更好的满足了在开放性透视标准上的有效性建设。而从消费者的开放性透明度来说,在p2p平台上,也能够更好的找到适应资金的金融产品,并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发生。

小微企业的容积情况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因小微型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内部融资包括自有渠道内的资金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这些,都给资金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除此之外,外援融资,又存在着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在使用上,容易形成不良产业链。除此之外,债券以及股票形式的公开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也十分的严重,导致了诸多的经验权限出现问题,需要对基本的企业密集型进行综合执行,并改善对企业自身在控制权方面的应用。但是,其单一性渠道的使用问题,对基本的股权引进模式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安全管理问题。

相比较传统规模的融资机构来说,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且管理不够规范,从而导致诸多的信息统计方式不够标准,对外界的经营模式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一问题,对于成本的使用等,也哦度会造成不良情况的产生。而针对微小企业在财务制度的管理上,也更多的应用现金交易,缺乏较为可靠的财务报表和银行记录,这就更容易导致其在信用使用上,出现审核方面的问题。而这一问题,都极大的加重了融资的`成本问题,并为其后续发展增加了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引导作用,而在这过程中,就会导致在企业使用上,更容易出现制度和规范化等双重歧视问题的影响。而针对国企在这一类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个体户的在资金注册方面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贷款的信用问题。如企业自身不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规模,那么银行无法提供贷款,就会造成在风险投资上,出现诸多的成本问题出现。

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会间接影响到在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问题,而其中所普惠的金融发展关系等,对基本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都产生了极大的思路发展模式问题。而如何确保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对小微金融企业的创新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

1.p2p网络信贷模式探索。

p2p是对现代网络服务模式的一种全新理念,最为成功的典型为人人贷,通过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资金的双方面众筹匹配,促进在不同的匹配流程上的信贷平台发展,并为中介平台使用提供一个较好的应用标准。投资人在进行贷款发放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贷款公司的各信息资料进行审查,在确定安全无误后,方进行信贷投入,这样即大幅度降低了信息的对称度,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信息安全性。

2.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的发展。

针对现代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海量信息的非结构性数据应用中,互联网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其中创新性的资金融通工作,如阿里蚂蚁金融等,都极大的满足了在现有服务体系内的信息服务平台供应,其海量数据信息,对电子商务的企业所开展的信息能力等,可结合相应的基本数据来进行融资分析。通过全网新共享,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企业在负债信息上的审核,也能够更好的确保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促进。

3.众筹平台的融资模式创新。

相比较传统的规模性投资问题,现代金融模式,通过众筹形式进行创业融资,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在资金供应问题上的表达,而这个过程中,其运营的模式,都能够刚好的确保对项目时间和资金量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问题,其作用,也更好的确保了利润的分布供应作用。

四、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的资金发展,对整体的相关性发展等,都形成了一个简异的供应信息连,其发展对所覆盖的面以及运营范围等,都有较好的发展作用。其监督管理效果,相比较传统模式,能够更为直观的实现对信息的监督管理,在应用,有着较为广泛的意义。

参考文献:

[3]徐乾,张佳.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20):171.

[4]安宝洋.互联网金融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j].财经科学,2014,(10):1-8.

[6]刘海雄.面向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d].云南财经大学,2015.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依据融资在企业正常运营发展中的重要担保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对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如何加强融资管理的科学策略探讨,对规避企业融资风险、开辟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新境界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融资对企业资本构成的深刻影响。

融资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操作环节,其运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快速提升进程。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开看,企业的健康融资发展则反映出其对社会丰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效能。由此可见企业融资活动担负着企业经济宏观调控、微观指导的重要职能,我们只有适应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遵循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才能使企业适当规避融资经营风险,追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并达到高效、持续、稳定的综合发展。

企业经营种类的不同、投资项目的不同、建设规模的不同导致其融资渠道的建设资源千差万别,虽然有的企业融资规模较大,但却从来没有与银行之间发生过真正的融资业务行为,企业管理者甚至不清楚他们的贷款主要办理银行实际上就是其融资渠道的首选对象。目前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重视对银行类融资渠道行为的储备,却忽视了对商业融资渠道的拓展及储备;对外部融资的渠道方式储备较重视,却忽略了对内部融资渠道的合理储备;只片面的重视眼前短浅的融资渠道储备却忽略了长远、全方位的融资渠道储备;仅在资金短缺时才想起储备,在资金较充裕富足时却忽略融资渠道储备;对融资渠道的储备仅停留在口头说教或凭空想象层面,却始终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制定具体的融资计划,切实的开展融资资源投入建设,没有建立具体的融资拓展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实施一定的财务安排;在资源的储备进程中不能重点强化、突出优势或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等。

三、强化融资管理,促进企业适应新融资准则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依托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丰富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依据中小企业的运营特点笔者认为,依托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丰富开展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能充分体现服务原则下的强化融资管理优势。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及合理调控风险的原则,主力从资金与技术管理入手,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人性化融资服务的创新变革,将贷款风险具体划分给参贷银行。同时进出口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充分支持那些经营业绩良好、财务管理透明、企业发展逐步壮大的民营企业及建设成熟的集体企业。另外我们还应综合中小企业的经营业务特点,促进其积极深入的改造与创新,并建立体现其业务特色的借贷信用评估等级及科学的业务流程、风险运营控制,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从而建立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使中小企业在健康、持续的发展中构建自成一脉的独特信贷文化。

(二)强化监管,注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细化明确。

相关融资监管部门应针对企业的融资管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管理做制度层面的细化规定,从而有力的规范其再融资行为。排除在融资的比例上给予一定的限制外,我们还应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应用目标、具体用途、间隔时间等指标给予明确规定。例如在产生首次融资之后,上市公司相隔多长时间后开展第二次融资,这一时间间隔应至少在三年以上;倘若没有发生重大的收购行为,则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度应高于首次公开发行的现实规模等。只有通过以上细化制度的制定,我们才能切实引导上市公司规范的开展融资行为,并合理满足其融资需求,以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保护,并最终达到融资方与投资者共赢的良性发展效果。在这种良性的激励之下,股市才会呈现勃勃生机,给更多的上市公司与投资方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开辟融资新渠道,推进企业直接融资的整体发展。

综观我国各大企业的融资环境及发展特点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经营市场中以直接融资形式存在的比例不足10%,在整个金融体系之中,开展间接的银行融资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体方式。这种现象虽然规范了融资行为,而一旦市场风险全面集中于银行,那么这种一头偏重、间接融资的不合理金融结构便会进一步扩大市场风险,并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以说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是导致我国债券市场相对滞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融资渠道发展较成熟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债券的融资比例要远远高于股票的融资比例,而我国投入发行的债权企业却仅仅为同期发行股票筹资额度的40%。由此不难看出加快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促进直接融资的整体发展策略势在必行。负债率低、质地优良的公司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只有切实促进这部分公司发行属于自己的债券,全面开辟其创新的、直接的筹资渠道,深化改革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其融资发展策略,促进公司、企业财务成本的降低,才能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强化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总之,在新企业融资标准下,我们只有夯实基础建设,加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强化监管,规范融资市场秩序,细化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制度规范,开辟企业直接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的全新境界,才能最终为各类民族企业营造规范、健康、良好、持续的融资环境,促进他们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元海华.企业融资管理及风险防范[j].商业融资.2008.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六

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支柱,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布满了各种障碍,其面对的许多困难中最突出是其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安定离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融资困难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之一,并且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今后相当大的一段时期,融资难还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是政府及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对现今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并寻找合理的途径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来自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据67.5%,债务日融资只占到1.8%,企业权益融资占33.3%,融资的其它来源占16.4%,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金融机构的贷款。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由创办人出资创立起来的`,企业的规模小,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不高,前景发展具有较大的风险,以至于外部融资相对比较困难。而注册资本、留存收益以及关系融资中的民间资本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有效方式。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对我国中小企业研究可知,业主资本占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30%,留存收益占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占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足1%。即使如此,自有资金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的现象,企业的发展还必须借助外部融资。

1、内援资金不足:内援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是一种低成本融资手段,但是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善,内部控制制度欠缺等,很难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

2、外援融资的困难: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外部融资面临渠道单一,资金来源过分的依赖于银行;商业信用融资难;上民间借贷成本高,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风险高,中小企业也难以承受民间借贷;此外中小企业也难以达到要债券和股票的融资等方式的要求。

1、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风险大:中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由个人和家族创建,发展中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财务报表所显示企业的基本信息很难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无法对这些中小企业获得可信度的信息,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判断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风险、贷款动力、偿还能力,使得其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为了减少道德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融资给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

2、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足,财务制度不规范: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由于财务制度不规范,可能会产生几个对于企业融资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财务观念的落后,会产生资金越多越好的观念,易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缺乏资金安排计划,购置不动产过多,造成资金的流动性过差,容易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这些都会削弱内部融资渠道,更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

3、中小企业缺乏担保抵押的资产,融资困难:据调查,小微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绝贷款的比例为23.8%,而因无法落实抵押而被拒绝贷款的比例为32.3%,合计为56.1%。于中小企业资本匿乏,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存量都相对较少,更是缺乏银行普遍愿意接受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商品房、门面房等不动产,因此无法迎合银行的贷款偏好,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的难度比较大。

4、金融机构的体系存在缺陷: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不够,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给有着高风险、贷款不良回收率的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政策直接干预下,银行往往不愿意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5、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原因,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的不完整,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得不到帮助,虽然说近几年国家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但是仍然杯水车薪,每年仍旧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面临倒闭。

6、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现有信用担保业是一体两翼四层”的格局,也就是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为两翼、中央、省、市、县四层的格局,这种格局行政色彩十分浓厚,运转很不规范,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很难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需求。此外,现有的担保机构数量有限、担保基金贵而偏小、担保实力薄弱,能提供的担保支持力度不够。

1、健全现代企业的制度、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健全现有中小企业的制度,首先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我国大数中小企业都有规模小、家族式的特点,所以公司常常是一人说算,管理团队意见和建议一般不被高层采纳,导致企业不能与时俱进,思想落后,公司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另外一方面需要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改善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性和审计报告的不真实性,加强企业自身的检查和外部监督的介入,实现财务执行备查和自查相结合。从而提高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2、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利用精算细化测算,严格控制融资的数额,制定适宜的融资计划,寻找多种融资渠道,要降调融资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面临着信息不透明的困境,所以在融资问题上遇到困境,所以一方面中小型企业需要主动出击,把企业的发展规划,财务状况、融资使用方向等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从而增加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加强对社会大众信息的公开,使得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了解,从而增加向互联网融资和众筹及社会投资者主动进入铺垫道路。

3、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支持我国企业经济主要债权金融机构,目前情况,中小企业的在银行进行借贷融资,受到有别于大企业、国企的歧视,因此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从商业银行开始,加强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部分的优化,提高其对中小企业的优化,提高其对中小企业审核工作效率。近年来,民间金融己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途径,民间闲散资金逐渐被中小企业所关注,但其风险大、成本高、不确定性强的持性要求政府必须对此加强监管和规范。政府相关部口应建立完备的民间金融监管办法而不是局限于地方性法规层面,为民间金融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与保护;正规化民间金融组织、尝试通过银行搭建平台开展专门的民间融资业务。合理有效的开展民间金融,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帮助首大。

4、加强政府管理力度与政策支持力度:自身资质的改善和融资渠道的拓宽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从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层面上进行优化必不可少,通过政策支持、立法支持,才能够为我国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总之,为了缓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以上几方面对策,本文章中所提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给予更多的好的建议和意见。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七

(一)抗风险能力差。

小微企业自身就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劣势,例如规模劣势、产品种类单一,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大,如果市场不景气,小微企业生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设备更新慢、技术水平低,由此造成产品竞争力并不高。其次,小微企业由于管理水平有限,往往不重视对企业进行规划,从而企业发展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最后如果小微企业在还款期内资金没有办法偿还,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信心,小微企业就会很难借到款,从而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也没有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往往造成金融机构很难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核算和认可。小微企业往往在需要资金时才会去融资,金融机构往往不能立即满足其要求,错过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时间,降低了资金效率。如果采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人员就可以采用多种融资途径去解决资金问题。

(三)人员素质不高。

小微企业内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也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制度不健全,工作环境差,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内部缺乏新鲜的血液,先进的想法,企业发展落后,许多金融机构在进行考察会考虑到企业的这些问题,因此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扶持政策效果不明显。

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山西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小微企业融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各个银行也对小微企业推出了一些专门的措施或者政策,但在实践中他们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小微企业往往对银行贷款十分看重,没有对其他的融资途径加以重视。但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银行往往倾向于大中企业,两者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矛盾突出。

(三)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灵活多变的小微企业市场。

各行各业都存在小微企业,其在业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往往需要不同特点相对应的银行服务,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大的问题。虽然政策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政策才刚刚起步,金融机构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加强。

(一)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其自身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规模小带来的抵抗市场能力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需要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流程,重视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引进人才,提高小微企业的实力。

小微企业应当培养诚信意识,来逐渐提高自身的信誉。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誉,小微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中就要强调诚信的建立,减少小微企业非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探索开展创新性的金融服务模式。

近两年,政府和各地都积极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改善其生存环境,银行也纷纷拓展有关小微企业的相应服务。但从我们的分析可知,仅仅依靠银行去面对多样性极强的小微企业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要开始探索开展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基于山西实力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微企业的推动。互联网的便捷和灵活正好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山西省就需要寻找一个山西模式的互联网发展路径,从而帮助互联网在小微企业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推动山西省民营银行的发展。

民营银行已经在我国出现。民营银行来源于民营企业其对于小微企业的问题了解很深民营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缩减程序尽快让资金达到企业手中。山西省要抓住机遇通过政策鼓励和经验借鉴积极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使民营银行成为大银行的有效补充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易程度会影响到企业日后的发展和市场结构,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小微企业的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合作,顺应目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我们期待小微企业新春天的到来。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八

今年8月,笔者在本地区落实金融政策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本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地区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表现形式。

1、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滞后。目前,本地政府尚未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需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均不够了解,更无从谈起服务。

2、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调查发现,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融资和民间借贷两种方式。通过对312户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发现,有125户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有127户企业向亲戚朋友借款(民间借款),两项合计占调查单位数量的80%。其它融资方式(如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担保公司融资、典当行融资、企业借款、风险投资、发行股票、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仅占20%,说明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多样,但主要融资渠道单一。

3、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不足,信贷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部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未达到“两个不低于”要求。截至20xx年底,本地区共有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9家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0家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低于上年同期。如某银行20xx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为49.82%,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为114.76%;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为15831.37万元,20xx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为19880万元。二是部分金融机构存贷比明显偏低,存在“吸血”效应。20xx年底,本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6.86亿元,贷款余额240.36亿元,综合存贷比71.35%。某银行20xx年、20xx年和20xx年上半年存贷比分别是11.81%、17.65%和15.24%。三是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偏低。20xx年,本地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0.3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5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3.94%。

4、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程序繁杂,服务效率低。一是信贷权限上收,导致贷款周期长,难解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如20xx年4月20日,某建材企业向某银行申请贷款1000万元,贷款批准时间为6月7日,贷款审批时间长达414天。又如20xx年6月6日,某商贸企业向某银行申请贷款120万元,贷款批准时间为20xx年12月11日,贷款审批时间长达188天。二是乡镇金融机构发展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20xx年,本地区14个金融机构中,有8家银行无乡镇金融机构,有7家银行无村级服务站。

5、小微企业增信不足制约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一是金融机构抵(质)押物范围狭窄,小微企业贷款难以如愿。在审计调查的312户企业中,152户成功贷款的企业,在贷款时提供了足额的抵(质)押担保,且抵押物多为房产、厂房、写字楼、商铺等不动产;123户企业因抵押担保不足,而未能获得贷款。二是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量偏低,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难以满足。20xx年,本地政府性担保公司为242家小微企业担保,仅占全部小微企业比重为5.40%。

6、金融机构压缩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影响企业正常运转。调查显示,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部分金融机构不断压缩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甚至只还不贷,部分小微企业因此陷入困境。如某模具生产企业在某银行贷款800万元,20xx年续贷时贷款被压缩至500万元,20xx年,该行将贷款压缩至470万元。

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测算,基准利率为4.75%,上浮30%后,利率为6.18%;再加上资产评估、登记及财产保险等费用3%左右,一般正常抵押贷款的实际融资成本应该不超过10%。本地区实际年均融资成本6-10%的企业109家,10-15%的119家,15-20%的59家,20-25%的22家,25-30%的2家,30%以上的1家,65%的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大大高于贷款基准利率,有些甚至超过基准利率一倍以上。小微企业融资贵主要有以下三种突出的表现形式:

1、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采用较高的利率上浮比例。为覆盖贷款风险,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通常采用较高的利率上浮比例。调查显示,在对小微企业贷款中,金融机构通常会以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为由,对小微企业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因此远高于其他企业。如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38笔贷款中,利率平均上浮138.98%,单笔最高上浮229.93%。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236笔贷款中,利率平均上浮63.66%,单笔最高上浮120.69%。如20xx年5月,某环保企业在某银行贷款70万元,期限179天,利率14.35%,按基准利率上浮229.93%。又如20xx年7月,某工贸企业在某银行贷款400万元,期限1年,利率11.88%,按基准利率上浮173.10%。

2、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特殊要求多。调查发现,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时增设了许多附加条件,增加了小微企业负担。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金融机构要求企业将贷款转换为承兑汇票,企业需要贴现时,还要支付贴现利息;二是部分金融机构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放银行,再以定期存单为抵押物申请贷款;三是部分金融机构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以类似保证金的方式存放于银行,导致企业可用资金大幅减少;四是部分金融机构在收取贷款利息时,要求企业以高于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如某不锈钢制品企业在某银行贷款200万元,该行要求将贷款金额的30%以类似保证金的方式存放于银行,企业实际可用资金仅为140万元。又如某不锈钢制品企业在某银行贷款200万元,贷款合同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20%签订,但实际上,银行要求企业按上浮50%补齐利息差额。

3、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乱收费。20xx年4月至20xx年6月,本地某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担保的7600万元贷款中,担保费率最高为2.7%,按规定最多可收担保费114万元,实际收取担保费151.6万元,多收37.6万元。如某铝型材生产企业在某银行贷款1000万元,由本地某担保公司担保,按2.24%收取担保费22.4万元。

(一)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及金融部门服务小微企业的意识有待加强。从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来看,主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更多的关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关注不够。大多数金融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客户找银行、银行等客户的观念,虽然有不少金融机构确立了信贷市场营销理念,但由于服务小微企业意识不到位,信贷营销机制不健全,使得大量优良的小微企业不能得到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是过于注重防范风险,贷款条件苛刻。调查显示,因为风险低、贷前调查简便、贷款审批快捷等原因,各金融机构偏爱担保贷款,新增贷款绝大部分是担保贷款,部分贷款看似抵押贷款,实际上是“抵押+担保”,金融机构要求部分贷款既要有抵押物又要有担保公司担保,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二是金融机构本位主义思想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过大,如某银行最高上浮229.93%,导致部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三是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存在偏见和歧视情况。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是省级机构不重视小微企业,不承认乡镇的房产和土地价值,认为有价无市,下级机构向上申报时,省级机构审批比较难,对乡镇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较弱。

(三)小微企业对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了解不深,运用不够。问卷调查显示,有173个企业对政策“了解一点”,有66个企业对政策“根本不了解”,这两类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76.6%;小微企业对扶持政策不熟悉,理解片面,未能充分合理地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如某生态园林企业对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根本不了解,融资方式为向亲戚朋友借款,认为向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三、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

(一)改进和加强政府服务,切实加强宣传和政企沟通工作。一是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打造“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制定一套公开、透明、简洁、高效的办事制度,并重点抓好制度的落实,实行严格的'考评问责制,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举效率。二是尽快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各类服务平台,方便金融机构能及时充分了解中小企业情况,更好地提供服务。三是加强政企沟通。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将各项帮扶措施及时地宣传到企业,不仅要告知企业有哪些帮扶政策,还要告知企业如何才能享受这些政策。同时,还要经常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所需,及时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

(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落实金融政策不力的机构要采取通报和惩戒措施。一是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督促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杜绝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乱收费行为。三是金融监管机构在经济增速减缓的大形势下,应加大对金融业务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的检查力度,对拒不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行为予以查处。

(三)树立正面典型,推广有效做法。一是借鉴先进经验,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如大冶市政府“甘霖贷”政策(政府投入2亿元,通过农商行以低利率向企业发放贷款)。二是鼓励并支持民营银行发展,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向小型民营银行转型步伐,如借鉴泰隆村镇银行转型及发展经验。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九

融资租赁自从引进我国以来,就一直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融资租赁发展的比较缓慢,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然而融资租赁的存在确实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xx省来说,融资租赁的发展较其他发达地区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它对xx省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融资租赁在xx省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重视融资租赁的发展。

1、社会认知程度不高。融资租赁的发展是相对较慢,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依旧相当比较少。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方式和经验,尤其是认为企业所有权与融资租赁是冲突的,所以会有抵触情绪。同时,xx省对于融资租赁的推广方式相对落后,使得融资租赁在经济中的作用鲜为人知,融资租赁的融资优势不为人们所了解,甚至全行业的统计信息都不够完善和规范。

2、政策环境不完善。在国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与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引导政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发展与它们的工业发展是分不开的,而且税收优惠政策涵盖面广,如加速计提折旧和投资抵免税等优惠政策。中国的融资租赁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xx省在这方面的缺陷尤其突出。同时,税收政策也是影响融资租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融资租赁方面上,税收是不合理、不完善、不系统的,这对融资租赁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承租人恶意拖欠租金。金融租赁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客户的需要,领先的融资租赁公司因为资金流动性带来的不便,多数企业已经超过15%欠款,甚至高达70%,这种情况导致融资租赁公司的正常业务无法进行。此外,中国在拖欠租金方面的政策规定还不够完善,具体规定政策也并不能完全执行,很难给融资租赁企业一个法律保障,不利于企业利益的维护。

4、思想观念落后。融资租赁在促进金融和贸易的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融资方式能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于传统融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xx省的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融资租赁这条新生融资渠道,导致融资租赁行业很难渗透到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在固定资产经营投资方面,xx省的许多中小型企业的首选方式是购买,很少考虑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这种现象也成为阻碍融资租赁发展的重要原因。

1、树立信用观念。首先,xx省政府应该重视发展融资租赁业,在发展融资租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宣传力度,另外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也要格外重视,使人们对它的作用和意义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其次,要改变所有权人的观念,摒弃旧观念,意识到融资租赁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完善融资渠道,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2、开辟长期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除了自己的资金之外其他的就是银行的短期贷款,所以无论是数量或期限结构无法满足融资租赁业务的需要。xx省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吸收企业和投资人的存款,通过吸收存款,满足企业在经营方面对资金的需求;另外,可以发行金融债券来进行融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可以对融资租赁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资金、信用良好的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允许其转型为股份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和债权的方式来进行筹资。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

3、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融资租赁本身具有的灵活性,其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会计、税务、金融、国际贸易、法律、工程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然而,我国在从事融资租赁方面的人才只有两千多人,与实际需求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xx省在融资租赁方面也存在着人才稀少的缺陷。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应当组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可以从各大高校招聘一些优秀人才,增强融资租赁公司的软实力。xx省政府应当加大引进和培养融资租赁人才的步伐,在对融资租赁人才的招聘方面应该有相应的倾斜措施来留住他们,让他们在融资租赁领域发光发热。

4、政府加强扶持力度。xx省政府应该出面,帮助丰富xx省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融通资金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融资租赁的创新发展应当考虑到融资租赁行业的特点,可以放宽对融资租赁业吸收资金的某些限制。具体做法上,一是扩大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丰富融资租赁公司业务范围。如允许一些信誉良好的金融租赁公司进入股份公司行列,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来进行融资。二是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金融业对融资租赁行业融资的限制,克服租赁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困难。

融资租赁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要重视融资租赁的促进作用。xx省的融资租赁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公司的经营规模、发展方向和风险等特征建立和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严格规范公司的管理。xx省政府应当注意融资租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优势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融资租赁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从而促进融资租赁的迅速发展。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十

摘要:创业企业是指处于初创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由于其高风险的特性,创业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难的困扰。本文利用梯若尔的可变投资模型建立创业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影响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提高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企业;融资;委托代理。

创业活动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与助推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与重要因素。创业公司则是实现创业活动的媒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试验生产场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创业企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创业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前期经验与信息较少,属于企业探索性阶段,未知因素与变数较多,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有数据统计,创业企业倒闭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创业企业倒闭。再加上初创企业资金实力薄弱,能够提供的担保品不足,这使得创业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较成熟企业大。融资难成为了制约创业活动的开展与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获得足够多的资金,创业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创业公司才能顺利运行。研究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影响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的因素,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创业企业提供足够多的资金保证,才能推动创业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用非对称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tirole,2007)来分析影响创业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基本的洞见是:外部投资者面临信息非对称导致的代理问题,创业企业家可能会采取一些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这使得一些具有正的净现值收益率比较高的优质项目得不到投资,降低了市场效率。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得激励创业企业家不要采取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必须要让创业企业在最后的项目收入中获得足够多的收益。在企业家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外部投资者得到其预期的收益,否则项目也得不到投资。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创业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的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影响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均衡分析给出了提高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率的政策建议。

1模型。

1.1基本假设。

(1)创业企业家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信息,创业企业家的努力程度是企业家的私人信息,投资人观察不到创业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只能看到企业的最终收益。

(2)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外部投资人的期望净收益率为市场平均收益率r。

(3)创业企业家有一个风险投资项目,项目需要可变投资i。创业企业家拥有初始资产,为了实施项目,必须向外部投资人融资。

(4)项目成功的概率受到创业企业家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但创业企业家的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如果创业企业家尽职工作,项目成功的概率为,创业企业家没有私人收益;如果创业企业家卸责的话,项目成功的概率为,企业家获得私人收益,其中代表项目成功时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越大,项目成功时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越高。

(5)项目成功时产生可验证收入,项目失败时,项目不产生任何收益。

(6)当创业企业家尽职时,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即(7)当创业企业家卸责时,即使包括他卸责时的私人收益,项目仍具有负的净现值。即(8)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9)项目的生命期为t。1.2融资能力分析。由于在企业家卸责时项目具有负的净收益,只有激励企业家尽职工作,项目实施才有社会效率,外部投资者才可能获得非负的净收益。所以契约设计必须为企业家留够足够多的激励,设项目成功时,企业家获得,外部投资者获得,项目失败时,双方均不获得任何收益。则必须满足激励约束:(1)(1)式化简得:项目成功时外部投资者最多可以得到:外部投资人的可保证收入为:外部投资者的期望收益为:只有外部投资者的可保证收入不低于其期望收益时,外部投资者才会参与投资。契约设计必须满足外部投资者的参与约束,即:(2)由(2)式得:(3)为企业家能够获得融资的自有资产临界值,只有其自有资产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企业家才能获得融资。(4)由(4)式可知,创业企业家可以获得融资的临界值与项目成功时的收益r、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负相关;与企业家的私人收益b、市场平均收益率r、项目生命期t正相关。

2结论与政策建议。

2.1结论。由(3)(4)式知,创业企业家的自有资金越多越容易获得融资;融资成功时自有资产的临界值越小,企业家越容易获得融资。因此,项目成功时的收益越大,或者说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创业企业家越容易获得融资;项目成功时包含的企业家努力程度越高,创业企业家越容易获得融资;企业家的私人收益越高,创业企业家越不容易获得融资;市场平均收益率越高,创业企业家越不容易获得融资;项目的生命期越长,创业企业家越不容易获得融资。2.2政策建议。创业企业家在前期积累较少,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想获得融资就要加强有利于融资的其他指标,削弱不利于投资的指标。第一,创业企业家要尽量选择收益率高的项目,这样可以为外部投资者提供较多的'可保证收入,增加项目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第二,选择项目成功时包含的努力程度高,或者项目成功概率较高的项目,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创业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业企业的风险较高,创业初期企业家可以选择一些风险小,收益较稳定的项目,这样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有效吸引投资;第三,展示良好的敬业精神,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减少私人收益,企业家良好的个人品质可以起到信誉担保的作用,良好的信誉会传递企业家将来会努力工作的良性信号,降低信息非对称程度,进而增加融资成功的概率;第四,选择一些项目生命期短,资金回收快的项目,资金回收越慢,时间拖得越久,面临的变数越多,项目风险也就相应增加,选择回收期短,见效快的项目可以有效减低创业企业融资的难度,增加融资成功率。

总之,创业企业要想降低信贷配给的约束,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除了积极提高自身实力,增加资本积累,创造良好信誉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收益率高、回收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梯若尔.公司金融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胡惠敏,王朝云.我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综述及展望[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

[3]吴少新,王国红.创业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与融资策略研究[j].经济评论,2007(06).

[4]彭鸿广.创业企业融资和运营协同决策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5).

[5]陈艺云.知识差距、信息甄别与创业企业的融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2).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十一

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传统的经营方式,属于“家族式管理”,企业的老板与员工存在着“血源”关系,导致内部治理结构混乱。这样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中小企业的体制不健全、生产经营混乱、产权不明晰,企业主拥有高度的决策权。从而导致道德规范超越了法律制度,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由于法人治理结构混乱,使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许多违法违规的行为,例如会计造假问题,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技术水平低下,财务制度混乱,账簿报表不明晰,存在假账,又缺乏监督部门,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另外,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影响,害怕信息公开会影响自身的经营利益,由此带来的利益问题。所以,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公开信息。

2.1.3从中小企业内部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中小企业具有员工数量少、资产少、可抵押的资产更少、管理不完善、产量少、科技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等弱点。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属于经营风险比较大的企业。在我国有近35%的中小企业在3年内消失,55%的中小企业在5年内倒闭。在这样的高倒闭风险情况下,就造成了中小企业难以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融通的根本原因。

2.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中,市场的力量无法促使资金配置到中小企业中。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中小企业呢?由于经营规模小、可抵押的资产少、财务制度混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金融机构认为对中小企业融资是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少,因此中小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财务制度混乱、科研能力低、法人治理结构混乱等原因达不到证监会的要求,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因此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在这种金融制度中,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中小企业都难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金。

2.3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2.3.1所有制歧视。

在我国银行业当中,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他们的工作目标是扶持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金融体制下,银行业的贷款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给予不同的待遇,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因此,即便是近年来国家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苛刻,中小企业还是难以获得资金融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受到所有制的惯性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国有企业,而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

2.3.2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于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会出现“逆向”选择。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借款人的道德、诚信、风险与收益等,借款人比银行知道更多,更具有信息优势。这种形势下银行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银行就有可能放弃信贷资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银行可以付出较少的代价获得信息,但中小企业呢?银行只能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获得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而中小企业,其信息基本上是不公开的,有时是虚假的财务信息,银行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所以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无法向银行提供令人信服的信息。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时,需是付出较大的人力、物力获得信息,这样使银行付出较大的交易成本。

3.1.1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把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众所周知,目前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员工与企业都有血源关系,由于员工职责不明确,内部管理不善,目标没有落实,导致内部管理混乱,经济效益欠佳。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明确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各种制度。例如形成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把这些的工作落到实处。

3.1.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诚信”是企业的短板。诚信缺失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再加上中小企业可以押抵的资产又少,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诚信体系的建设,中小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弥补自身的不足。

3.2从政府角度解决。

3.2.1建立相应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应全面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障碍,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制度,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大众创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允许的行业和领域。同时,加大财税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突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成立基金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简化纳税申报流程,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各级地方政府应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行政事业收费和各种经营服务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各级地方政府应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授予其明确的职能,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及财务方面的咨询,发放国家经济状况、法律、统计等资料。在特殊情况下,直接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一般情况下不直接融资,而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各种担保。

3.2.3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

国家证券监会要依照相关的管理规定和业务规则,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方式,丰富其资本市场的产品和机制,推进改革创新,提供有效率的资本市场,让中小企业也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进程中。

3.3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角度解决。

3.3.1完善民间资本的合理发展,组建民间小额信贷公司。

众所周知,由于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货款,但是我国民间资本充足,因此,民间信贷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应从法律的地位认可民间金融,促进民间资金的合理发展,保护民间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引导其合法化。同时,应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成立民间小额信贷公司,培育小额信贷公司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识别、应对能力,维护金融市场有秩序的发展。

3.3.2发展小银行。

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行逐级授信制度,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资金,但是国家可以放宽银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成立小银行,可以在全国各地成立乡镇银行。根据国际上大量研究发现,小银行更加倾向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小银行属于地方性的银行,小银行与地方的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血源关系。根据“小银行优势论”的理论,地方的小银行能够有效地解决资金融通的问题。

作者:程伟东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颖.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3(53).

[2]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j].金融研究,2013(3).

企业融资的论文篇十二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了其融资困难。资金需求方的中小企业,应提高其融资管理水平,降低“道德风险”所产生的融资成本。资金供给方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重新考察企业融资制度,降低融资市场的“逆向选择”。

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股市或债市融资条件把中小企业拦在了门口之外,它们通常只面向大企业融资;而我国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也没有多少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的。

但在银行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完备造成经济主体之间要花费巨大的交易费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很大,这也成其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一个重要的障碍。

张维迎教授在“首届投资银行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预期和实际有关的成本收益状况”银行无法得到可靠的信息。中小企业作为借款者,当然要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规划、评估、论证和测算。因此,项目的潜在回报中小企业大致知道而投资者并不知道;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信息不对称”。借钱后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本是别人的,这时中小企业更容易倾向于投资风险大的项目。三是中小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不对称”。正是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才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企业融资问题就等价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主要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行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拥有信息优势方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故意隐瞒信息,以求在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而信息劣势方银行则可能受损。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对投资回报与盈利以及借入资金的运动偿还概率都有较清楚的了解;而银行对于资金运用的有关信息并不能直接了解到,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信息来间接了解到资金的运用情况。银行在不能确切了解到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时,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形成一个对融资市场的期望风险值。在决定放款时,银行就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期望值调整放款利率。按照风险--收益对称的原则,银行对风险较高的资金使用者收取较高利率以弥补风险损失,而对风险较低的资金使用者则收取较低的'利率。虽然银行在投资项目之前可以进行认真的审查,但总有一些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可能被资金使用者隐瞒。为了保证盈利,银行不得不将利率提高到能弥补平均违约风险的程度,但这样反而会使那些风险较低的资金使用者退出资金信贷市场。这样一来,融资市场上就只剩下高风险的资金使用者,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行为,交易双方在订立合同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任一交易方所做出的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产生就像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那样。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是委托人,中小企业是代理人。在信贷市场上,银行的目标是要中小企业按时还本且付息,而中小企业的目标是获取最大收益。为了达到这目的,中小企业在得到资金后,在不对称信息的掩护下,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比如改变资金的用途,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或者故意拖欠借款,甚至逃废债务。这种资金挪用就是道德风险的表现之一。道德风险又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这让银行的投资行为表现得更加谨慎,甚至可能放弃提供资金。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与投资者间不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了它们解决其融资问题方式的差异。大企业由于具有开放的运作方式与各种公开的信息渠道,所以在赢得较高的社会公信度的同时,还为其扫清了各种融资障碍。而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及其弱势群体形象的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不佳、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财会专业人员、管理混乱等,造成自身财务信息披露失当,经营状况透明度比较差的恶性局面。因此,商业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给有保证的大型企业,而缩小或拒绝贷款给那些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

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核心就是找到有效的融资方式,尽量降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首先,中小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控制信息不对称:第一,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信息结构,特别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并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存货等。认真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保证。因此,信息质量的评价可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可行,信息披露的公允、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方面进行。第二,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把融资作为战略性管理的内容,而不是临时性的管理活动。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明确贷款主体及其管理规范,固定的与相关银行打交道,主动邀请有关人员到企业来参观,保证信息通畅,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的评价可从融资战略的清晰度,企业与银行的良好信息沟通和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

其次,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可以利用同业信息共享等方式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企业的一些信息。目前,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系统研究工作严重不足,可以设立专门的调研机构来从事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政策研究,从而减少国家中小企业政策的盲目性。第二,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企业资信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履约意愿等各方面状况做出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资信等级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三,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采用信息识别技术,完善信用记录以供同行查询,这样可以使同行在选择贷款客户时更加果断,更加充满信心。第四,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可见,与客户的长期联系,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使识别信用风险更容易。

消解信息不对称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政府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高效的担保体系。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法》的有关细则还未出台,从而形成有些中小企业找不到担保机构担保,而有些有了担保却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约束仍然出现逃废银行贷款的现象。因此应该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既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也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借款还款的管理。此外,还可以推动企业间信用合作,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同时也形成相互之间的约束。也就是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到大企业的信用中去,中小企业的贷款由关联的大企业担保,中小企业违约由大企业负责偿还,这样大企业就必然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从而既可以让中小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可以让银行放心发放贷款。

第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关于这种信息优势,专家们提出了两种假说:其一是“长期互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另一种假说为“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中小金融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按照上述理论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低成本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第三,应该加快建立和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可以让金融机构和企业都能得到他们所要的信息,有利于他们的双向选择,中小企业将享受更好更广泛的金融中介服务。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竞争的压力以及先进的运作方式将推动我国金融中介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各种金融服务机构更加有效地辅助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估、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企业制度、进行项目规划、提供金融信息。在此基础上,银行可开展对中小企业的票据承兑贴现、支付中介等业务。中小企业将得益于对风险更准确的评估、等待时间的减少、通过更好的借贷方式多渠道获得资金。

第四,信息不对称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没有解决一个市场化的问题。因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银行和企业缺少了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政府有时不得不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从而经济运行缺乏灵活性;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社会上出现了“寻租”等道德败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因此,必须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并不断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其投资和再生产机会也就会增大,最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值得欣喜的是,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着重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改善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融资环境所能做出的努力:一是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二是国家鼓励从中央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乃至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但在一些刚发展起来的地区,还有“鞭长莫及”的现象。我们期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

[1]杜沔:我国证券市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探讨[j],南开管理论,2000(3).

[2]杨宗昌、田高良: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1(4).

[3]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钟田丽、弥跃旭、王丽春: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j],会计研究,2003(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