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优秀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2:40:03 |
  • ZTFB |
  • 14页

总结不仅能够巩固经验,还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写总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化。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以下范文对于我们进行总结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一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七七事变简介,欢迎借鉴参考。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二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

慰问信。

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

军训。

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陆军大臣,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大将。

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

2

页,当前第。

2

1

2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三

读了《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捧着书读了一遍又一遍,革命先烈不惜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

这篇课文概括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重演了那段令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屈辱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

当读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时,我仿佛看到:从平津到华北,直至中华民族,一纸电文,一声疾呼,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壮观场面。

想想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还有更多这样的英雄: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他像千斤巨石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董存瑞手举弹药包,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卢沟桥见证了历史上残酷、血腥的一幕,同时也目睹了中国人为国家﹑为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行为。国耻不能忘,革命先烈为国奋战牺牲更应牢记在心,我们应记住历史,不能让历史重演!振兴中华,强我国邦,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中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电影《卢沟桥事变》。这是一部关于抗日的影片,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的繁荣昌盛,而忘记那昔日的国耻。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影片中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不禁燃起一股莫名的爱国情!

这部影片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有两处地方我却一定要和大家谈一谈。这两处分别是“妙对怒斥日寇”和“古稀老太怒摔花瓶”。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日寇和我们中国士兵同坐一席时,一个日本人拿着一幅上联出场了,那上联便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这在座的人心里个个都明白:日本人这是在借中国的文化侮辱中国人!所有的日寇都大笑起来,为他鼓掌。而中国士兵则个个义愤填膺,却又无词答对。这时,一位老人走到了日寇身旁,那老人已是银丝满头、年逾古稀,但却精神矍铄,说话声音铿锵有力。他挥毫泼墨,写下了十一个大字:“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幅下联形象得把日寇比作无恶不作的“四小鬼”,真是大快人心呐!这时,日寇一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这位老人是可敬的,而另一位老人也十分值得我们尊敬,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华北的最高司令官收受了日寇的贿赂,他们私底下进行了肮脏的交易,真是令人鄙夷和唾弃啊!这时,那华北的最高司令官把收到的贿赂——一只国宝级的古董花瓶给自己的母亲看。他母亲是一位老妇人,年逾古稀,她作了一番慷慨陈词,许多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但老妇人那充满正义的表情却已铭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随后,那老妇人手重重一拍,花瓶摔到了地上,化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碎片。那老妇人用行动诠释了她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两位老人都是好样的,是英雄!以前日寇说我们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可是现在,这条巨龙醒了!两位老人尚且如此爱国,那我们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出一份力。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四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的资料,欢迎阅读。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悍然进攻中国军队,炮轰宛平城,挑起事端,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卢沟桥老照片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大潮所席卷。抗战胜利到现在已经近66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

口号。

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

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

慰问信。

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

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

军训。

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五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冯治安旅长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七七事件(9张)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继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日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1937年7月30日,国民党军队因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天津,天津沦陷。

1937年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不幸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六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7月5日,三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齐聚南京,参加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举办的2019纪念77抗战78周年老兵重聚活动,他们中有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衡会战的前线将士,也有从事辎重、通信、医护等工作的当年老兵,共忆峥嵘岁月。

2019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9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同步直播。

2019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19年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纪念仪式,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将同步直播。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19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宣部部长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2019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2019年,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七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八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我国对日抗战爆发在卢沟桥,因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以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名之。下面,本站小编来为你介绍200字的七七事变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中华民国北平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六年级:吴梦明。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悍然进攻中国军队,炮轰宛平城,挑起事端,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后,又侵占热河,侵入上海,攻入河北,加紧增兵华北,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西安事变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使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日本企图以全面的侵华战争来摆脱困境。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九

而根据日本陆军1937年发表的消息,“1937年7月7日晚10时40分许,日本陆军中国驻扎步兵第一连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北平西南12公里的卢沟桥北侧,永定河左岸荒地进行了夜间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在河畔的.龙王庙方向突然响了三发枪声。随后清水节郎中队长,野地第一小队长等人看到在河畔和卢沟桥城墙之间,有人用手电筒发出明暗交替的光亮,随即判断为中方军队士兵在用暗号互相联络。之后又有十几发子弹从龙王庙方向射出,日军未予以反击。清水中队长派遣岩谷曹长和两名传令兵马上向丰台驻军报告。收到报告的牟田口廉也第一连队长在联络北平特务机关后,决定在天亮后与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一同前往事发现场。

随后清水中队长率队向东面的西五里店转移,与从丰台赶来的第三大队在一文字山会合。凌晨3时25分,龙王庙方向又有3发射击。牟田口连队长认为频频出现的射击目的在于进攻日本军队,于是在4时20分下达了战斗命令。

此时之前由森田中佐带领的对中谈判代表到达了该地区,森田中佐作为代理连队长命令禁止装填子弹。日军代表随即要求中方将集结在卢沟桥周围的部队撤走,但该地区的中方部队已开始从龙王庙附近及长辛店高地方向开始对日军阵地进行迫击炮炮击。日军开始还击的时间是1937年7月8日凌晨5点30分。战斗开始后,日军歼灭了龙王庙附近的中方部队,进入永定河右岸,包围了卢沟桥。从的士兵身上搜出的证件表明,该士兵属于二十九军正规军。至此中方战死20名,负伤60名左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

口号。

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

慰问信。

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

军训。

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中国。

宋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日本。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

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陆军大臣,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大将。

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紧急通电,为全国民众共赴国难发出最强音。

77年后的8日,位于南京中山东路上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下文简称二档馆)展览大厅内,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的大量珍贵照片、文字、史料原件按时间顺序展出,这些自南京国民政府遗留下的真实档案,让观者穿越时光隧道,重审历史,汲取教训: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需要搜查北平宛平城为借口,公然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翌日,中共即发出全国民众共赴国难的最强音,“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17日,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布《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8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讲话:“我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官长士兵和全体民众,都要抱定牺牲决心,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馆内珍藏的系列旧照片和领导人亲笔文书,真实展现了当时全国民众面对抗日战争的紧迫和严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应该定义为七七事变。”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馆长、民国史研究专家马振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厘清了“七七事变”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该事件之后,中国大地出现了全国性的、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性质的对日侵略抵抗,无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策略都全面抗战化。这是全民抗战的序幕,是第一次被侵略国民众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标志。”

至今,“七七事变”已经过去77年,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马振犊在采访中感叹:“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着惊人相似的"剧情",但是后人却极少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馆内所藏的国民政府战略地图前,马振犊解析,"七七事变"前已经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的日本侵略军,竟以"占领部队军人失踪"为由挑起事端,日本右翼分子将这次事变描绘成偶发事件,但这样的"偶发"又与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和1934年的"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突然失踪事件"何其相似?日本好战分子制造假象、借机生事、大做文章、倒打一耙的做派可谓如出一辙。”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日本本届政府的种种行径又与当年何其相似。”马振犊警示,“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亚洲各国和日本国内民众的大量反对之声,全力推动日本集体自卫权的解禁,丝毫不加掩饰地对历史进行否定,以及对未来日本发展军备的疯狂追求,已经表现出日本政府某种向军国主义化发展的趋势;而在细节上,近几个月以来,日本自卫队飞机针对中国空军进行的种种异常接近行为,也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当年日本军国政府借机生事、挑起事端的"习惯动作"。”

“曾经深受侵略之痛苦的中国民众和亚洲各国民众,对于军国主义的野心和意图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强有力的对策,否则就会再次陷入战争的局面。”马振犊在采访最后疾呼,“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当日的中国,任何人想要动中国都要仔细考虑后果和影响;我们也相信,今天的世界格局,支持和平的国家和民众还是占了大多数。”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十一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简介资料范本篇十二

7月7日夜10时,日军驻丰台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

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中国守军隧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应敌,战事时断时续。全国抗战序幕由此拉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