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模板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6:19:58 |
  • ZTFB |
  • 13页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梳理的重要步骤。在总结中,我们应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下面是一些精美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一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哦,点击率老高,图片显示的是大雨中的一对父子的背影:左边高大的父亲被大雨淋成落汤鸡,却为右手边四五岁的小小的儿子举起一把大伞,儿子身上衣服干爽,题目叫《爸爸湿透“为儿撑伞”》,下面的评论特别多,大多数人都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也有一部分评论觉得这场面很正常,因为大街上这样的情景很多,当然也有少部分评论说是作秀什么的,甚至有的评论建议父亲抱着孩子打伞比较好。而我,一直是一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面对这张图片,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倒也不是怀疑图片的真实性,而是正如有的评论所说的,这种情景在大街上见得太多了。

一直一直的,父亲的爱被认为像座山,含蓄而厚重,曾经,被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感动的泪流,虽然我从小没有父亲,但却从能从文章中深深的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不怀疑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对孩子的爱像高山,像大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觉得在当今社会,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了,多到我都麻木了。父母包揽一切家务,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最常听到有的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小时吃太多苦,不能让孩子再受一点委屈了”。这种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将孩子从小到大的路都给铺好,说白了就是溺爱。前两天,还听到一位父亲洋洋得意的跟别人炫耀,炫耀自己如何“找关系”帮为女儿安排好了一份好工作。其实,个人觉得,父亲爱孩子更多是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阳光、自信的人,最重要的是心中要充满爱,要让我们的孩子又有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东子在《父亲教育,决定孩子一生》中所说,母亲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父亲在给孩子生活上的疼爱和照顾的同时,更多的给他们精神上的富足,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更多的期望和鼓励,最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会去爱,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去爱,懂得去感恩,正如歌中所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未来,我们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爱我们,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如此下去,社会必将和谐、安宁。

好想好想看到,大雨中,天地一片苍茫,依然是孩子和父亲的背影,好想好想看到,孩子轻轻将伞举到父亲的头顶上,这一刻,雨景是那么的唯美,兴许,这一幕会更让人难忘。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二

一阵清幽的香味,徐徐飘来,随着香味寻去,才发现阳台上的春兰在不经意间绽放了,淡黄色的花朵、细长的叶子婀娜多姿,优美极了,好象苗条的少女,我深情地看着她,用目光抚摸她,猛然间春已悄悄来到了身边。

春天的到来,总是让我生出些许完美的向往或无端的惆怅,我喜欢春天铺天盖地的绿色,我喜欢感受春天的活力,喜欢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喜欢倾听春天唤醒大地的声音,喜欢倾听小草生长的声音,喜欢倾听各种鸟儿那美妙的低吟。喜欢在春天里憧憬与描摹,喜欢感受春的妩媚春的温情春的绚丽多姿。每每春天到来,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便山花烂漫,便香气扑鼻,便充满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生机。春天给我们辉煌的远景,也给我们无限的勇气;春天给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记得年少的时候,每当应对一个新的春天,心中便会升起抑制不住的欣喜。那泥土散发的芳香,那绵绵的小雨,那金黄的迎春,那嫩绿的树叶,让我读出的却是股股温暖,种种期望,声声召唤。于是,在春的温柔的目光中,我们去奋斗,我们去向往,我们去奔跑,我们去耕耘,我们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俨然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我们在春天里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处处景色,让我们有所想让我们有所悟,让我们在春天里成长,让我们追逐在春的环抱里。

春天来了,期望如影随行,无数鲜活的生命在蠢蠢欲动,每每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致,我会在忧伤里找到永恒的坚韧,在泪水中找到心灵的愉悦,阳光出来了,我看到满山遍野披上了可爱的绿装,我喜欢这样的绿色,给我生命的启迪,由此让我倍感欢乐,因为有欢乐,心中永远有期望,有了期望,我获得的感受才越变越温暖。

在这个让人激动让人期待让人浮想联翩的季节里,我们会想起许多,忆起许多,憧憬许多,描摹许多。我们会紧跟春的脚步,迎着阳光,凭着自我的智慧和努力走向自我的梦想和期望。

春天已经来临,心境不必埋在寒冬的阴霾里了,和着春的节拍,伴着春的盎然生机,卸下厚重冬装的我脚步轻盈。身心清爽的春啊!为了迎接你的来临,我经受了夏的酷暑和冬的严寒。又见春天,我已经没有往日的狂喜,经过岁月的冲洗,有了人生阅历后的这个春天,我学会感恩冬夏,没有寒冬的蕴育,哪有这春的美丽!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三

河洛初冬,碧空如洗,忙中偷闲,我携家人一起前往黛眉山,感受其冬韵美景。

黛眉山位于新安县西北部的石井镇境内,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我的家乡不远。多年以前,我去过黛眉山,那时它还是没有开发的原生态景区。这次再到黛眉山,这里已是盘山公路、观光车、栈道等基础设施完善的4a级景区。黛眉山从一个未施粉黛的小家碧玉到如今的傅粉施朱、风吹仙袂飘飘的绝世佳人,经历的`不仅是容貌的变化,更是气质的提升。

走进山门,坐上观光车,眼就不受控制地搜索着窗外的景色,生怕漏下一点。望着车窗外的青山绿水,竟感受不到一点冬天的肃杀之气,取而代之的是点点的生机萌动。车一驶入隧道,眼睛就被黑暗蒙住,听着车上播放的黛眉娘娘的故事,心渐被黛眉娘娘的大仁、大爱、大义所感动。待车一出隧道重见光明,心里竟感激起黛眉娘娘来了,似乎是她像拯救万民一样把我从黑暗中解救出来。

踏着栈道,移步换景,不知不觉已到好运峡。人们都说踏进好运峡就会时来运转,不时看到一些年轻人或白发苍苍的外地游客,或驻足沉思凝望,或面壁轻声呢喃,没有喧哗,有的只是心灵的祈祷,他们希望峡谷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漫步在曲折逶迤的峡谷中,你需用眼去仔细地分辨察看,唯有如此方能看懂沧海桑田留下的痕迹;你需要用耳去细细聆听,听那裹卷风雨世代更迭的声音;你需要用鼻去仔细地闻,闻那空气中还弥漫着的黛眉娘娘救人采药时留下的百花香;你更需用心去感受,感受六月六黛眉娘娘寿辰吉日,方圆数百里的人前来进香时的虔诚。感受到了,你的好运就来了。

出了好运峡,转过几个回旋廊道,不觉间已行走在半空,脚底生风,头顶云飘,傲立半山中,凭栏远眺,群山叠峦,缈雾翠烟,似入仙境,心旷神怡。蓦然,一块巨石矗立前方。初看巨石,不以为然,只以为大。待走近,方觉奇,再走近,就是惊了!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严格来说,是两块石头,摩天巨石下面还有一块小石头,两者之间只有很少一点接触,下面的小石头擎着上面的大石头,保持着独特的姿势,仿佛一个舞者用手托举着另一舞伴。舞者的托举只是一瞬,而这两块巨石已不知将这个姿势保持了多久。两块巨石,让人心惊,仿佛哈一口气就能吹落。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四

此壶为王东石与胡远(1823~1886,字公寿)唱合之作,公寿好壶艺,尝至宜兴定制名家紫砂壶,自题铭识。壶身铭刻阴文行楷“东石仿鸣远制”、“石瓢公寿题”。其实“石瓢壶”并非此一造型,但公寿在瓢形壶身下侧,绘刻一奇石,用以呼应“石瓢”两字,另见文人巧思。流下钤一方形阳文小章“东石”,壶底钤有“石窗”阳文小方章。

紫砂壶壶式以瓢瓜为本,盖顶未设壶纽,凿有三孔,孔缘故作斑驳状,模拟瓜蔓截面,三孔互通,内设气孔直通盖内。壶把作三叉式,曲度微妙,应系得自“东坡提梁壶”的灵感。全器形制前所未有,咋看似标新立异,尤其壶盖无纽,甚难提起,其实东石此壶的设计,实发前贤所未见。原来此壶的持用需采握壶式,将食指伸入圈内,拇指压住壶盖,余下三指扣住壶底,天寒袖薄之际,江南文人以手握壶,以口就壶嘴吮茶。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五

斟酌良久,还是写下了“风絮”这个名字。

“风絮”取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开始时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因它与我心中所念相符。

一川茫茫烟草,满城飘扬的风絮,梅子黄时潇潇暮雨。这些情景只要是一想,便令人神往。况且,我从很小时候起,便有一个江南梦。

我希望自己生在江南。

在梅雨时节,撑着油纸伞或扛着一根扁担,在伞下或在雨中,缓步行走,不去管人事嘈杂,也不去管世事沉浮,就只在雨中,走我的路。

但我心中的江南,跟这些也是有不同的。

江南应是一位温婉却有风骨的女子,虽然表面弱不禁风,但面对强敌,也绝不屈服;江南应是一种绵远悠长的力量,虽做不成最硬的脊梁,但却能是筋脉,贯穿于整个身躯。

这样的江南才是我的江南。而且江南那么多河流,村庄也多临水而立,或直接建在水上,这样的情景也是我向往的。

似乎扯远了。但我知道,我的'“风絮”便是我心中江南的风骨和精神。柳絮随风飘扬,看似无依无靠,但实则是借风力传种,将苦难化为力量,用危机制造契机。你要灭我,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生生不息,铺天盖地。我知道,这是柳絮对风说过的话。江南也是如此。清末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界万马齐喑。但众所周知,自古江南文人最多。于是江南文人被政府生生逼出了反骨。你不让我写,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写的更多,更尖锐。我也知道,这是江南文人心里暗暗下的誓。

我的“风絮”也要如此。写我心中所想,但决不无病呻吟;念我心中所念,但决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它不够诗情不够美丽,但一定真实。我只愿这集“风絮”,在若干年后被我重新翻起时,不会使那时的我因它的矫情虚伪感到羞愧,而是能够让若干年后的我会心一笑,而后说:“哦,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啊。”

我的一川烟草,我的满城风絮,我的梅子黄时的潇潇江南雨。(指导老师:包明灿)。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六

风起雨落,春物苏醒之际,感受着季节轮替的匆忙。望着枯枝吐绿芽时,笑了,春天如约而来。

已经不记得小时候的故乡是什么样貌,在脑海深处拼命的搜索着,最终有了一点的眉目:黑漆漆地马路,当时是用柏油做的乡间小路,一到盛夏的时候,小路也变得很“软”,有点像此刻得夹心糖一样;两旁是高不见头的白桦树,一烟囱直溜到顶天,有点威严的感觉。还有那个矮矮的房子,最高的也仅有两层的石头房,很质朴的乡村味道。而如今想找回这种味道时,发觉已离远了。

此刻人如果在钢筋水泥做的房子做久了,味道也变了,再也找不到原先的那种简单生活的乐趣,乡邻乡亲一到夏天的时候不再像以往那样,在树阴下,拿着小扇子摇晃着,三三两两的人在一齐聊天,说着乡村里各种趣闻,想再过上这样的生活对此刻来说应当是很奢侈的享受。从小一齐长大的伙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奔东西,再见面已不太亲密,之前的种种云云的随意性,变得有点拘束。

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感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了,新年的脚步近了也又远了,也又长一岁了。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家中的大人们,忙里忙外的,而我们这群小屁孩们可高兴得不得了,总是乐呵呵地急匆匆地把晚餐快快地吃完,等着就是拿红包。看得出来要那时的孩子童真的可贵,而此刻已经好几年没有收到红包,而是看着外孙们一大早就来给老爸老妈拜年,眼睁睁地看着爸妈手中红包越来越少,心真的酸哦,也好嫉妒他们的年青。

日子一天天的过,我们慢慢的长大,青涩慢慢的变成熟,容颜慢慢的在老去,直到生命的终点,一辈子就过去了,而时间依然不停转!生活就成为了大多数人一辈子的主题!很简单的说,懂得生活的人,不是计较着每一天得与失,因为有得有失,这样才是生活,那何不试试呢!

晨曦的凉风,夹杂着丝丝的寒意,空中飘落的细雨,混着泥土味,冰冷中却如春天一般,略带着清新爽朗的意蕴。这是春天开始眷恋冬日的缘故吧?亦或是冬天和春天,它们之间有个清晨的约定,相约在晨曦的冷风中,捎去彼此不舍的情?也许春天和冬天也都有它们自我的故事,就像我们一样,每个人都有自我不一样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我不一样的生活和欢乐,倾听晨曦的雨声细雨,写就生活中不一样的自我,在那里,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在新的一年中,开心欢乐,温暖幸福!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七

第一秒,她背上书包朝我狂奔.

第二秒,她突然转过头去.

第三秒,她回头朝我一笑.

第四秒,她张开大嘴,清晰地吐出六个字,哦,不,是七个字:“回眸一笑百媚生.”

第五秒,我昏倒在地,大片大片的树叶埋葬了我的身体.

在特殊的季节,特殊的一天,我度过了这样的五秒钟......

她叫紫榭.我叫她猪.

parti初次相识。

第一次与猪成为同桌是在初三,虽然我们小学就认识,可是我和她从来没说过半句话.这一点导致我们在成为同桌的第一天竟都以沉默相对,我偶尔还是会晃她几眼,了解了解情况.有了新同桌,开始适应新的环境,我发奋图强,立志一洗昔日之耻.空闲之余,我也和猪说几句话,她和我想象中的差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激发了我对猪的兴趣.

之后的几天,我开始对她进行调查.为此,我不惜动用了数学的方式研究:将猪放入直角坐标系后,纵坐标很短,横坐标更短,总结出来就是豆丁身材竹竿腰.她皮肤很黄,可谓是正正宗宗的“黄种人”.我曾经说她是怪胎,小篱总结出的一句话就足以证明这点----远视散光加弱视,还有嘴角一颗痣.

partii幼稚?三人组?成立!

开始喜欢猪,和她呆在一起总让我感到很轻松,我老爱欺负人,她也总是让着我.那一天,我和小篱将诗契,薇薇还有紫榭拉到一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本着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原则,也为了增加班级的活跃性......”

“同时基于你们三人的共同特点.”小篱接着说,“我们决定为你们建个组.”

“换句话说,就是----幼稚三人组今日成立!”话语一落,她们三人皆用奇特的眼神看着我和小篱,她们的`眼神锐利无比,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幼稚?”

“三人组?”

“成立?”

“是啊,是啊!我相信在紫榭的带领下,再加上学习委员诗契与我们聪明可爱的薇薇的倾情加盟,你们幼稚三人组将来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幼稚三人组就这样成立了......猪也没什么表示,于是我就一直这样欺负她.好在经过我数月的“调教”,猪终于懂得反抗了!也不枉我煞费苦心.

partiii“花花”登场,剧散人离。

我和猪的同桌生涯只维持了半个学期,一检结束后,“花花”将我们两个无情地分开,媛絮和蔷依成了我的新同桌.我的小猪就这样走掉了!

其实我从来都没有在紫榭面前叫她猪,只是我心里一直想这样叫.至于为什么,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和猪分开后,只能在下课的时候说说话,一时觉得很落寞......

一人走在放学的路上,却不想太早回家,于是我在凉亭里坐下,开始思考一些很深沉的问题.仔细想想,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以前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往云烟,即使尚且留有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也会一点点地变淡,模糊不清.一切都无法改变,这就是现实.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是时间,而最残酷的是现实.

“嗨,你在想什么呢?”

我回过头去,是猪.“想你是怎么死的!”我看着她,还是豆丁身材,看来是长不高了.

“我知道了,你一定会说我是笨死的.”

“错了!说你幼稚还不承认.”

“那你说是什么啊?”

“被人笑死的.”

“什么意思啊!”

“啊什么啊,吵死了.你不是一直说长大了想当模特吗?就凭你这模样和身材,我保证你一登台绝对被人笑死!”

“我会长高的,而且会越长越漂亮!我有这个潜力.”一副臭美的表情.

“我送你四个字好不好?”

“什么?”

“恬,不,知,耻.”

“扯淡.”她生气了,可我却很开心.

我的小猪还在我的身边,只要我回头就可以看见.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八

坐上了回来飞驰的高铁,云的心是久久难以平静。

想到这次与洋的重逢,云还没有回过神来。跟洋已经多年未联系,如不是大姐的偶然相遇,云还不知洋一直会惦记着自己。对于洋的的模样,云已经不是记忆犹新。

约好下午江浦路见面,云在镜子面前好好的修饰了一下自己,对于自己的长相,云总结为一般般。有友笑曰,云的面孔棱角分明,很耐看。云叹息,面孔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沧桑了许多,那曾有过的美好青春岁月,已不复在。

大姐看着仔细修饰过后的云,赞叹着,咱妹的身材还是保持这么迷人,穿上这样的衣服,既高贵又有气质。云哑然失笑,想起上次代替大姐会她那个有钱的网友之事,云对自己还是有几分自信。

上海的变化很大,在江浦路转了一圈,才找到与洋约定好的酒店。洋大概对云的记忆很深,老远就从酒店门外,主动来招呼着云,云看着面前似曾相识的面孔,不知所措。洋眯细着双眼,笑了,云,你也是老样子,没变。

看着洋那依然充满阳刚之气的脸,云依稀又回到了从前,跟洋相处过的一段美好时光。

那时候的云,刚从学校毕业,带着青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离家乡不远的城市—上海。年轻时候的她,身材纤细,模样清秀。长阳路的一家大学宾馆招聘,云来到了这家宾馆做前台接待。洋是回沪家庭子女,长相也比较俊郎。因着爸妈的原因,他顶替回到了上海,也在这家宾馆做侍应生。云记得每次下班以后,都会坐着洋的单车,先去外滩溜达一圈,买点烤肉串,俩人有说有笑的,打趣闹着玩。洋从来没在云面前表白过爱情,但云知道,洋一直都很关心自己。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分开,一直没相见,云到至今还是觉得洋是个谜。

云的神思恍惚,也被洋看在眼里。洋无奈的耸了耸肩,抿了一口茶,说:不谈以前了,我一直没忘记过你,这些年一直在找你,如不是这次遇上你大姐,我们之间真的无缘再见了。通过洋的叙述,云知道洋在奉贤区,经营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印刷厂,开得还挺红火。家中女儿十一岁,是个长相甜蜜的小女孩,家庭美满。

不知不觉,俩人已细叙到下午四点,云感觉跟洋的这次见面,心情很舒服。前一段时间,经历过的家庭矛盾,也随着这次与洋的再相逢,愉悦和开心了许多。

漫步在江浦路上,洋默默地陪着云。云哼起了黄凯芹的用粤语演唱的《晚秋》,洋诧异了,你还记得那首歌?云笑了笑,也不全记得,但是喜欢这里面的填词,还有曲调。

云知道跟洋的见面,也许是上苍注定,但现在云的心已经平静如水,因为云知道跟洋之间没有刻骨铭心的相恋过,那不是爱情。

多年之后的重逢,又见故友的眷恋之情,再也难以忘记,云跟洋约好下次再相聚。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九

年前,写下篇《立春桃花渐次开》,正好是新岁立春的当天,却是旧年岁末的腊月。于是迟滞了几天,买了张“春运”回家的车票,回我湖南的乡下过年。我在文章中说:今年立春早,不定过完年出来,就能看到春后的桃花开了。

恰好,今年在家停留的日子长些,出来时已是元宵的前一天。我没敢在家奢侈的过完元宵,眼望着村子里一批批陆续离开家乡的人们,我来不及犹疑,便也相跟着离开了家来到广州。正好,离开家时,桃花已开放了三两枝,也算是了却了我文中的祈愿。心自欣慰!

这些年一直在外面,离开家已经二十年,虽然间或时也会回家过年,但呆在家的日子很有限。(过)年前(春)节后的,停留在家的日子也就不过十天八天。于是对城市的变化看到的越来越多,而对家乡的事物了解的却越来越少。

这次回家,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两年,于是权当理由,便让自己在家多停留了几天。与乡邻乡亲们相处的时间长了,听到的看到的也就多些。

年前回家,才进村口时,就听到头上有喇叭在叫。于是一抬头,就看到村前的电线杆子上,前后分挂着两个喇叭。这情景可是好些年没见了,具体些说,应该是集体时才有过的场面。于是想起集体时,四叔家门上挂着的木匣子广播。四叔是队长,每天早晚或中午,四叔家门上的木匣子广播里便会传出歌声或播音声,或者县上或公社传达的通知。还有,每天早上准时播报的广播体操的喊操声。我那时正上小学。小时候好奇,有一次趁四叔出工没回来,我偷偷的抽了条凳子爬上去,取下木匣子,把木匣子里面喇叭上的磁铁取了下来。然后拿了磁铁去吸灶堂里土灰堆的铁矿石碴子。但不久,广播便修好了,也没人去追究广播里的磁铁是怎么丢的。再不久,那拉拽着广播线的电线杆子便一根根被扒了,于是再没有听到广播的声音。

当然,比起当年那木匣子广播,这喇叭要先进得多,挂在露天的高压线电杆柱上不怕雨淋,声音也比之前的木匣子广播响亮得多,更不怕谁家的孩子顽皮了爬上电线杆子去取了那喇叭里的磁铁。

有乡邻告诉我,说这喇叭是去年时供电站的人挂上电线杆子的。开始时,有房屋离得近的村民们嫌吵,但后来就觉得多了份热闹和喜庆,并适时能了解些山外的信息。我听了就在心里头念叨:怪不得呢,早年回来时还没见的!

我正念叨,喇叭里却说出些过年的喜庆话儿。我于是觉得,这沉寂了数十年的村落,仿佛又有了新的活力与生气,仿佛又有了种久违的亲切与亲近。

我心里头想,当今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了,经济的发展,是该向农村推进了。

我自知这些年一直在城市奔波,对乡下的事知之甚少。于是每听说一事,心底里总难免会一阵涌动。尽管一些事曾经熟悉而并不陌生。有些事仿佛旧事重提,却又仿佛更添了新意。

与乡邻们闲聊时,说到当年的村卫生室和赤脚医生,说到我们孩提时一起走读并留下过童年记忆的村民办小学。似是留恋,又似回味。

当年的赤脚医生,早把诊所开到镇上去了,离村将近二十里。当年的村民办小学,我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便再没有去看过。全村十多个自然村,村小学在村中心的位置,离家也有近两里。后来听说,村里的孩子,都上镇上、或者以前的乡上去上小学了。后来就听说,学校被拆建了。我向乡邻们打听,问当年那学校的旧址是否还在,是否被人翻耕成耕地?乡邻们告诉我,说那旧址还在,年前已经批建,正准备重新修建村小学。乡邻们还我告诉我,说当年那村卫生室也恢复了,政府扶持,卫生员是当年那赤脚医生的儿子媳妇,医校毕业。我听了似乎并不诧异,想起当年最后一次去看赤脚医生(其实那时也早已不再叫赤脚医生)时,正是我新婚后不久,媳妇半夜突发急性肠炎,痛得直叫,我于是背着媳妇去找的村医。

一切似乎都在变。有些似乎只是恢复,但也存在它恢复的必要。

我以我数十年远离的陌生,一点点触摸我乡下的变化。我来不及感喟和慨叹。

正闲聊时,有乡邻走过来,冒出一句,说:“现在的麻雀,好像没以前的麻雀个儿大。”

我这回听了,不由地感到一种讶异,我瞪大了眼睛问:“又有了麻雀了么?”

乡邻点点头,说:“是。”

我怕乡邻弄错,于是又补充一句:“你说的是麻雀,不是山雀,是家雀儿?”家乡有两种雀,一种是山雀,个小,只在山林里刺丛或草木间跳来跳去。一种是麻雀,又称作家雀,个稍大,常在房前屋后的树枝上栖息,尤喜在土屋瓦檐下的房粱砖缝里作窝。家雀(麻雀)食稻谷,山雀不食。但那一年,几乎一夜之间,麻雀忽然从我们那儿绝迹。这事谁都知道,但谁也不明原因。

乡邻听了,又点了点头,回答一句:“是。”

我于是犹疑地嘀咕一句:“那麻雀不是几十年前就绝迹了么?”我说不清是诧异,还是欣慰。

乡邻听了,就慨叹地说:“你这些年是真把自己当城里人了,对家乡的事,是越来越不关心和了解了!”说着,就往门前的一棵香椿树上指了指。我抬起头,这才留意到树丫上有两只麻雀,正叽喳着、嬉戏着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然后一飞走,落在一座土屋的瓦檐上。乡邻告诉我,说又见着麻雀,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

我于是便想起,我孩时最熟悉的麻雀,那应是我一生当中,接触最多、也最熟悉的鸟儿了。

小时候读书,早上上学早,天没亮睁开眼,就听得麻雀在房檐下叽叽喳喳地叫。房檐下的横梁上,堆放着牛越冬的干稻草。麻雀便啄了草,在房檐下、或裂开的'砖缝里作窝。有时候,我们爬上房梁,掏了鸟窝里的麻雀蛋,悄悄地煮了吃。

麻雀最爱吃稻谷,生产队上时,队上收了稻子,便用晒簟一床床集中晒在打谷场上,然后安排一个人看守,为的就是驱赶麻雀,不让麻雀偷吃了收获的稻谷。麻雀算得上是最结群的鸟了,常常成群结队的出动,一群群飞来,又一群群飞走,一落下就是十数只。但麻雀也胆小,你只要一挥竿,一轰便走。于是,便成就了“稻草人”。庄稼人扎稻草人,其实就为了驱赶麻雀,除此,也许起不到别的作用。

稻草人,几乎就为麻雀量身定作的。稻子成熟时,往稻田的中央竖一个稻草人,当麻雀一群群飞进稻田,正准备落下时,风一吹,稻草人手里的旗一飘,麻雀便纷纷惊飞。

知道麻雀最爱吃稻谷,我们便用稻谷设诱,诱捕麻雀。小时候,我们常常用一个筛子,筛子下面撒上米或谷粒,然后用一根棍子撑起筛子,棍子上拴一根草绳,我们远远地拉着草绳躲起来,看着麻雀一步步向筛子走近,待麻雀走进筛子下面时,我们便一拉草绳,带动撑着筛子的棍子倒下来,麻雀便被罩在筛子下面了。我们这才走近,悄悄地取走被我们捕获的麻雀。

也曾因为对稻谷的掠食,麻雀被列为“四害”。小时候,常常听父辈们提起。据说,解放初期,我国粮食紧张,大跃进那年,在国家的“除四害”运动中,麻雀曾因为糟踏粮食被列为“四害”之一。后据专家力争,说麻雀虽然掠食稻谷,但也捕捉稻田里的虫害。于是,麻雀被“平反”,随之以臭虫和蟑螂取代。

小时候,麻雀是我见过最多、接触最近的鸟了,它们常常一群群从稻田飞过,时而落下,又时而飞起,然后落在人家的房檐或屋梁下。它们常常只围着村子转,从不离开。所以,乡里人又管它们叫家雀。

但那一年,几乎一夜之间,麻雀纷纷消失,随之从我们那儿绝迹。谁也说不清原因,随之传言纷纷。有说是时代更替的自然效应;有说是稻谷因喷洒了太多的农药,麻雀掠食了而集体中毒身亡。但随之就传出消息,说县上最大的集体林场——紫云林场的大山里,忽然发现大量死亡的麻雀,于是一装就装了一车,拉出去掩埋了。

当然,这些都是传言,无法一一印证。但麻雀是确确实实绝迹了,后来再没有见过一只。说来也怪,随之老鼠便多起来,常常在水稻播种后,于夜晚出来糟踏乡民们的秧田。乡民们无奈,就感叹地说:“这老鼠的危害,真是比麻雀更甚!”

一晃几十年,再没从我们那地方见到过麻雀,也再没听到过麻雀的叽喳声。没想到这次回家,却又能重新看到我久违的麻雀。从乡邻们的谈话中我听得出,乡邻们对麻雀的情感,是颇深厚的。乡邻们惦念,我也惦念。

其实,如此怯惧人类,却又愿意与人类接触得如此之近、愿意与人类同处一个屋檐下的鸟类确实不多。谁能不感念颇深。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

立巍巍雪峰山(三a级国家森林公园,帽子山)顶,诸峰周遭绵延起伏。山湾田塍,小溪老树,房屋人家,尽收眼底。帽子山是有神秘传说的神山,是有历史传奇的古昆仑山,是抗倭最后一战的英雄山。

远眺主峰苏宝顶,隶属八面山,传说“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如今,电力风车,慢悠悠旋转,又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脚踏帽子山,奇观美景叠出。据同乡说:“这里四时之美,早晚之景,各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雪峰山的大美,在于它不同于他山。张家界断岩层壁,孤峰巉岩突兀,如镜匣里的风景造型,又似售楼部的建筑模型,草木不长,有种矫揉造作之美,人们争相观之。云南石林,断崖般如顽童垒砌的积木,草木不生,人们蜂拥而趋。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孤峰油黑,草木稀疏,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名。而我大美雪峰山,还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现已开始打磨,已初见其强壮的肌肤,真乃山之大丈夫也。

雪峰山,它胸怀博大,广揽群峰,手足相亲,峰峰相接,成为湘西南的一道天然屏障。除了美景连连,还有其慈善禀性。厚厚土层包裹着大山,养育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山里人。而张家界土皮薄,树木稍大些,就会连根拔起,山皮岩石全露。如不是人们猎奇,这里就是穷山恶水,妖魔出没的地方。云南石林,干脆谢顶,如不是导游导着,那里就是老鸦(wa)都不下蛋的地方。桂林山水,虽说甲天下,如不是名声在外,游客慕名而去,那里也不是安身的好去处。

“不识雪峰真面目”,过去有人问我,到过雪峰山吗?我常摇头否认。其实,我登过苗寨楠木山(雪峰山支峰),曾与母亲同乡去楠木山摘猕猴桃。记得那天风和日丽,我们出发时,天还只露出鱼肚白。从苗寨府,一路上山,翻越了一座座高峰,直觉山上有山,山山有人家,峰峰有奇观,直至苗寨最高峰——楠木山。听母亲说,我们一路爬了25里路。山顶则是另一番桃源,时值中秋,山上气温低,白露为霜,树木高大,超出我的想象,用参天大树形容不为过。当我们走进一片小白竹林,竹林密布,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很多地方,人要侧身而过。小竹粗而修长,较为匀称,高过大人半个身。竹林猕猴桃藤蔓缠绕,遮阳茂盛,果实累累。大的,如鹅蛋;中等的,如鸭蛋;小的,如鸡之初生蛋。我只挑大的摘,据父亲说,那次我挑回了30来斤,大人肯定比我多。如今那些面孔,都不知何处,只能在记忆中搜寻。

刚参加工作那年,带着学生秋游,从湾溪府一路直上,登临了帽子山。那时登山,出去就是一整天。一路爬,一路观景。田垄山湾都有洞天,有人家。山顶的电视差转台,我们是不能进的,但那铁塔可近观。仰望铁塔,蓝天白云,塔好像在摇摆,有学生天真地问“会不会倒啊”。不用我答,有心直口快的,抢着说:“要是会倒,早就倒了。它长年累月,天天旋转摇摆,为雪峰山周边转播电视节目。”如今那些学生,也都过了不惑之年。

今年高考期间,应开松(老乡)之邀去雪峰山森林公园,才知道,以往我印象中的雪峰山,就是帽子山。家乡人都这么说,电视也这么宣传。那里有雪峰天险,有209国道333道弯,有全国最优秀的交警大队和养路公班。

这次我们上高速去,下雪峰天险333道弯。一路观山,一路赏风景。之塘湾与雪峰分界碑,上有抗战遗留的战壕和碉堡。有诗赞曰:二战倭寇甚猖獗,占我河山亡我国。耀武横马把刀立,鬼子魂断雪峰沃。之雪峰山森林公园正门,林间隐有二石,一石似云遮月,一石侧观如蟾蜍。有诗赞曰:蟾蜍欲吞云中月,近在咫尺难下咽。月上嫦娥抿嘴笑,天下痴人妄想艳。

入园,山腰云海茫茫,山顶艳阳高照,一山真有二重天。我一路听老乡介绍“雪峰十八商”,瑶民戏朝廷等神秘传说。一路走走停停,俯视云海莽莽,波澜不惊,“海市蜃楼”,万千变化。让人感觉景致如影像放映,同伴小明、小北叹为观止。坪山塘,瑶池,天池,都是天然的水泊,水质清澈,水域宽广,在这高山之巅,是难得一见的灵水奇观。美人谷的山溪,木叶藤蔓笼罩,溪流响声如雷,其涧大石林立,树根扎于其,瀑布悬流时见,甚为壮观。

至于那融冰站,也是难得一见的高科技景观。那石砌窨道,幽深通往气象观测站,小明、小北拾级而上,乐不可支。

回首帽子山,真是太美了。你高大雄伟,树木葱荣连绵;你心慈善良,千山兄弟相怜。回首再望,方知我也是雪峰山人,愿你在不久的将来,游客如云,把自己的美展现给大家。

期盼着,我的雪峰山!

爱着你,我的雪峰山!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一

当年读《孔乙己》,死要面子、迂腐不堪、满口“之乎者也”的穷酸秀才孔乙己的形象,留给我特别强烈的感受,深深地烙在了脑海里。于是,孔秀才喜爱的“咸亨酒店”就成为我爱慕神往的地方。

绍兴无处不酒家。创办于清光绪年间“咸亨酒店”,因鲁迅的文学著作《孔乙己》而名扬四海内外。朋友说:“不到‘咸亨’,不能算来绍兴。”于是相隔数年之后,我经不起朋友的忽悠,再次造访了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再次“拜会”上大人孔乙己。

忙完公务去“咸亨”,天近墨色,又遇秋雨淅沥,寒意方浓。我未在酒店门口徜徉,毕竟感知上对“咸亨”酒店的环境并不陌生,仿佛是到了久别的老地方。

门前依然是瘦骨嶙峋、长衫褴褛、一幅潦倒忧愁神态的孔乙己青铜塑像;还是那样的门厅,还是那样漆黑的长条桌和长板凳,还是那样曲尺形的大柜台,还是那样扑鼻的酒香掺杂着臭豆腐的味……只不过门口的对联似乎换了,记得原来那幅“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的对联,已被换成“酒香宾咸集,人龢事亨通”。

“咸亨酒店”门厅并不大,也是客人喝酒的地方。数年前我就是在沿街靠柜台的第一张长条桌子,和两个熊腰虎背的同事大碗喝酒,那粘着碗壁的稠浓黄酒,听说只限于酒店自酿自售,醇香甘甜,后劲十足,差点让我醉倒在店门口。而今天占据这张桌子的却是两个娇柔的姑娘,笑意盎然地品味着酒菜。而我犹如过去阔绰的“长衫帮”,倚坐在古色古香的雅座包厢谈笑风生。心中不免感叹:人来人往皆过客,酒店天天迎新人。孔乙己如果活到今天,会不会还站在柜台边喝酒,他有没有能力偿还赊欠酒店的19文酒钱。

因身体的原因,我放下手中酒杯已久,但拗不过朋友的一再“劝导”,只得斗胆应允,以一斤黄酒为限。人有时候真的只能“宁伤身体,不伤感情”。

在绍兴、在“咸亨”,当然要喝黄酒,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唯中国有之。国内酿酒界公认,最能代表中国黄酒的,首推绍兴黄酒。它曾在19南京举办的劝业会、19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博览会、1929年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

黄酒有诸多品牌,因听不懂绍兴方言,不知道酒席上的是什么品牌的黄酒,但从酒的色、香、味去推测,大概是“女儿红”。询问主人后得到了证实。

“女儿红”不仅酒名温馨,香醇可口,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晋时,会稽(今绍兴)一个年青的汉子见其妻怀孕,便用心酿了数坛黄酒以贺得子之用。谁知老婆生了个女孩,重男轻女的汉子心里非常不爽,了无酒兴,便将酒深埋于地下。过后,长大的女儿貌美心慧,深得父亲喜爱。女儿上花轿之日,汉子猛然想起了埋藏18年的陈酿,便起出宴请宾朋,其酒色如琥珀,澄黄透明;味比琼浆,醇厚甘鲜;香气馥郁、芳溢齿颊,人人为之醉倒。自此,绍兴人生女孩后,家中必酿几坛黄酒,称为“女儿红”,然后泥封窖藏,待女儿洞房花烛之夜,开坛宴请宾客,并形成风俗。后来生了男孩的也仿此酿酒、埋酒,待儿子中榜时庆贺饮用,称此酒为“状元红”。

现在流传好多赞美“女儿红”的歌,我最欣赏的'是那首特有风情的《九九女儿红》:“摇起了乌蓬船,顺水又顺风,你十八岁的脸上,像映日荷花别样红。穿过了青石巷,点起了红灯笼,你十八年的等待,是纯真的笑容。斟满了女儿红,情总是那样浓,十八里的长亭,再不必长相送。掀起你的红盖头,看满堂烛影摇红,十八年的相思,尽在不言中。九九女儿红,埋藏了十八个冬。九九女儿红,酿一个十八年的梦。九九女儿红,洒向那南北西东,九九女儿红,永远醉在我心中!”

在“咸亨”,茴香豆为客人必点的下酒菜,这是因为茴香豆已随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而蜚声国内外。青黄色的茴香豆,表皮起皱,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咸中透鲜,清香味甘,咀嚼起来满口生津。

几杯酒下肚,我突发灵感,提议说:“吃茴香豆,咱们也来个讲究,学学孔乙己,用手抓着吃,这样才是鲁迅笔下的吃法。”众人附议,于是大家都舍弃筷子,用手把茴香豆一颗一颗送进嘴里,朋友还得意洋洋地摇晃着脑袋,哼上几句“多乎哉?不多也!”模仿着孔乙己的陶醉自得的神态,让人笑弯了腰。

酒席点了不少菜肴,朋友既照顾了我是海边过来的人,点了不少海鲜,也点了好多具有绍兴风味的菜,如霉干菜、臭豆腐干、糟鸡、糟虾,说实话,我还是吃不惯绍兴菜,尤其那臭豆腐干,不论他们如何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那扑面而来的臭味,我就是不愿尝,不敢尝,只能远而避之。

也许好久没亲近美酒了,酒量早已衰退;也许“女儿红”的酒力确实非同一般,三五杯酒下肚后,脸烫烫的,心“嘭嘭”跳,似乎有了些许醉意,急忙问朋友:“今晚我喝了多少酒?”朋友告诉我:“不少于一斤半了。”我愕然,怎么会失信了呢。

走出咸亨酒店,我们已是最后离店的一桌客人。秋雨还在下,秋风还在吹,“孔乙己”依然伫立在店门口,雨水顺着他的面额,顺着他的长衫在流淌。微醺之中,不敢再多看“孔乙己”一眼,因为自己心中有愧,直到现在还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哪四种写法!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二

桂花是我们杭州市的市花,秋天一到,大街小巷都是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八月的校园,花香四溢。这桂花的香不似梅的“暗香浮动”,也不似莲的“清香四溢”,它热烈、芬芳,像一个正热恋的女子,吐露着最浓烈的情思。用老师的话说,这就是芳香馥郁。这花香也如蜜糖般香甜,微风拂过,满城尽是桂花香。

浓郁的花香,帮我驱走了秋日的疲乏。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的步伐越来越轻快,竟然不知不觉地蹦了起来。两旁的桂花也爬上枝头,拨开绿叶,探出小脑袋冲我微笑,好像在说:“欢迎你来哦。”啊!谢谢你——我钟爱的桂花!

桂花可以做很多东西,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

我也要像桂花那样开放!尽管我个子不大,但总有一天,我也能笑傲枝头。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也一定会留下一路芬芳。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三

胡巷村广场旁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也是桂花树。

金秋时节,都散发淡淡的香味,受到行人的无限喜爱,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听村里老人家讲述,这两棵桂花树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解放初期,这两棵树有碗口粗,自然条件不太好,也不太茂盛。村里的人们,下地干活回来,总爱把牲口栓在这两棵树上。劳苦了一天,也没人太注意这两棵树的生长,只念及桂花香,越来越香。因为开花的时候,不光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年收获的季节。

这之间,两棵树一直相依为命,散发着幽香和希望。80年代的某一年,靠南的那棵树,没有开花,树叶也开始凋零了,这才引起村民的重视。不再栓牲口;隔三差五的浇水;喷洒一些农药;把南面的斜坡垫高。慢慢的活了过来,大家伙也开心了。两棵桂花树有在微风中点头致意,婆娑呢喃,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听完老人家的讲述,我也被这两棵桂花树打动了,读书时候的往事历历在目。

我不知道是不是爱情,她很喜欢桂花香水,我可能也是喜欢那个味道,或者那个时候的她。

我是学校从外县特招进来的尖子生,免除一切学杂费,安排学校最好的老师授课。

她是学校刚招进来的'师范毕业生,跟着老教师听课,接受传帮带。

作为年轻老师来听课,本应该坐在最后一排的,刚好坐在我后排的那个男生,不愿意上英语课,那个男生就和她换了座位,坐在我的后面。我的英语基础很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提问的问题,我都能很好的完成。让坐在我后面的她,有点吃惊,似乎超出了她的想象或者现有认知水平。她总在课后,问我一些和英语相关的问题,就这样,我喜欢和她在一起,喜欢她身上的桂花香水味。

那时候,她送我一些毛衣,床单,零食。我们周末经常一起聊天,一起逛超市,我真的很快乐。

一年下来,我被高级班淘汰了,进入普通班学习。说来也怪,淘汰的学生随即分配到20个普通班,我偏偏分到她所教的那个班。香水依旧,生活依旧,学习却没有太大的提高,要怪就怪自己没有用心学习罢了。我想摆脱那样一种状态,来完成我刚来时候的上品牌大学愿望。可是我的生活又是那么巧合,高二重新分班,她也担任高二的英语课了。看到分班名单,我直接愣了,英语老师又是她。桂花太香,我又太幼稚。

后来离开学校,我去了南方,她结婚了。

每当夜阑人静,我们会关注彼此,看看和微信,记忆就像胡巷的淡淡的桂花香一样,挥之不去。愿各自安好,愿桂花永香,愿你我心中都有属于对方的田地。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四

一九九八年冬,省电视台《周末俱乐部》栏目的“文坛光点”版块为我录制一个节目,邀请了赵熙、商子雍、叶涛三位老师作嘉宾。商、叶二位老师先后去过我家,只有赵老师和我只见过一面。

在省电视台大厦六楼的制作室门口我见到了赵老师。艰苦的写作和繁忙的行政工作使他的头发过早的脱落花白了,但他的身体却很好,红光满面,精神饱满。他脾气随和,性情温良,态度和蔼,地道的关中口音,使人感到亲切。从他的衣着和相貌上看,你不会相信他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作家,只会感到他是个忠厚慈祥的长者。

我们初次见面是在1985年,那年九月份省文联召开首届“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座谈会”,我有幸出席了那次会议。此前,我读过他的许多作品,神交久矣,且他在《陕西青年》(如今的《当代青年》)任主编时发过我的处女作,我心中一直对他存着感激敬慕之情。

那天,我刚到招待所下榻,赵老师就来看望我,一进房间就热情地直呼我的名字“绪林,你来了!”没有长辈的威严,没有当官的架子,满脸的亲切微笑,一口地道的关中口音,好像分别多年的老友重逢握住了我的手。一下子把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心中的敬畏之情立刻被一片温馨和感动融化了。

吃过晚饭,赵老师请我去看电影。我自知行动诸多不便,不愿给他添麻烦,推辞说不想去,他当然明白我的心中所想,说啥也要我去:“你来一趟西安不容易,去看看吧,是全景电影,开开眼界。”说着,要背我上汽车。

这怎么使得!我说啥也不让他背。最后他和我嫂子一同把我抱上了汽车。

第二天晚上,他又请我去看戏:“《千古一帝》,新编的历史剧,值得一看。”

我真不愿给他再添麻烦:“赵老师,我不去,太给您添麻烦了……”

赵老师却一定要我去。却之实在不恭,我只好客随主便。

繁华的街市,似潮的人流从车窗外掠过。可我的眼睛却被感激的泪花蒙住了……。

我跟赵老师谈起这一切,他淡淡一笑:“你的记性真好,这些我都不记得了。”

商子雍老师在一旁笑道:“赵老师是个好老汉。”

赵老师幽默地说:“好老汉给人帮不上大忙。”

赵老师自然说的是谦虚话。就我所知,他出生于蒲城孙镇村一个贫苦的农家,童年是在穷苦贫寒中度过的,上不起学,得到过村小老师的关怀和资助。由于这个原因吧,他对许多人都说过:“一定要给在逆境中的作者给予帮助和支持。”我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伤残后我选择了文学,但道路太坎坷。就在我将要丧失信心时,是赵老师发了我的处女作,犹如给心力衰竭的重危病人打了一支强心针,使我在迷茫中看到了一线希望,而重新鼓起勇气沿着选择的路走下去。当我在创作上取得了稍许成绩时,是赵老师介绍我加入省作协,又邀请我出席“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座谈会。”这次省电视台为我制作一个节目,他二话没说,就来了。作为省作协的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著名作家来为一个文坛小卒呐喊助威,这个忙帮得实在太大了。怎能不让我受宠若惊,感激万分!

录完节目,就要分手了。赵老师握着我的手再三关照,要我保重身体。我紧握着他的手,想请他到我的下榻处去好好聊聊,请他指点迷津,但知道他是个大忙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在心里喃喃地说:“谢谢,赵老师!”

四十独语。

秋日的一个夜晚,坐在书桌前,面对孤灯摊开稿纸,想写些什么。却文思枯竭,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烦躁中挠起了头,竟有许多头发凋零下来,落在稿纸上。黑发白纸,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痴惊半天,慌忙揽镜自视。镜中人熟悉而又陌生。清癯的面庞失却红润,鬓角生出了几根白发,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光洁的额头被时光老人刻上了三道皱纹。

呵,岁月的长河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我的全部青春年华!心中一声惊叹,我扣住了镜子,不忍看那已不再年轻的自己。

掐指算来,我已在人生的年轮上度过了四十个春秋。孔老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却在而立之年未立,在不惑之年而时常感到困惑。这种人生体验和心境常常使我叹息不己。究其原因,而立之年未立是因我呆笨无能,加之命运不幸而使然;不惑之年常感到困惑,据一位很有学问的友人讲,这是我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对于友人这个讲法我同样感到困惑。

我是上苍的一个弃儿。在我四十年的生涯中,竟有十九年与拐杖为伴,而且这样的生活还在延续。我常常羡慕地望着那些在绿茵茵草地上戏耍蹦跳的儿童,那些无忧无虑漫步街头的少男少女,那些步履潇洒矫健的男人们女人们。我禁不住黯然落泪。我绝不嫉妒他们,只是为自己的不幸而伤心。

“既然让我生在人世,为什么又要我的命运如此不幸?”每每此时,我都要对着苍天无声发问。“何日我再能在人世间潇洒走一回?”

静下心细细想来,苍天虽有错,也许是无意的。君不见,人世间命运不幸者比比皆是:或病魔缠身,或车祸致残,或事业无成,或官场沉沦,或情场失意,或赌场败北……一帆风顺者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少数,命运坎坷多舛者乃是多数。和他们相比,只是命运对我更残酷一些罢了。想到此,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

有了这一份心情,便也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十九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伤病的折磨、生活的失意、苦难的岁月一直伴随着我,却未能扫落我生命的绿叶,反而点燃了我心中那一粒火种。那粒火种虽然时至今日未能成为熊熊燎原之势,却也发出了一点亮光。正是这点亮光给了我生命绿叶源源不断的阳光和雨露,使我在人生旅途上坚定不移地去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四十岁,是人生秋季的开始。生命的绿叶日渐褪色,生命的果实却日趋成熟,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但不再黯然伤神,不再为逝去的青春年华叹息,只为自己的生命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深深遗憾。然而,我不会永远遗憾下去。我知道遗憾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努力去做!

四十岁已成为过去,留下的是未来。我不对未来有过多的幻想,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对未来还抱着幻想、希望和憧憬,因为我的信念没有死。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几句哲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就现在而言,我对这句话有了一点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但要我做到这些还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我还很嫩。然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尽全力去这样做的,因为我四十岁了,开始走向成熟。

病友。

我住进了医院,这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抗拒。

“41床!”打饭的是个女高音。

有人碰了我一下,转眼一看,是个小孩,一张稚气的小圆脸,两个乌黑充满灵气的眼珠,可惜背上有个“锅”。

“喊你打饭哩,你是41床,我是42床。”他指了一下床头挂的`白牌子。“你没饭票吧,我借你。”几张饭票递到了我面前。我这才醒悟过来,接过饭票,连说“谢谢!”他龇着小虎牙冲我一笑,脸蛋上显出两个可爱的小酒涡。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姓张,名叫狗娃,12岁,看上去只有八、九岁,他叫我“41床”,我便喊他“42床”。

夜晚,是我最难熬的时刻。受伤以来,我寄希望于医院,却一住进医院就失眠。只好睁着眼睛呆望从窗外流淌进来的灯光。

有人轻声喊我。扭头一看,42床不知什么时候爬在我的床边。

“我也一样,睡不着。”他说话的神情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相符。“你的腿咋了?”

“摔伤的。”

“我这病是得的。我妈说,我两岁时背上长了个小疙瘩,越长越大。到医院去看,大夫开点药,吃了跟没吃一样,这回大夫说要给我做手术。你做过手术吗?”

我点点头。

“疼吗?”他不无紧张地问。

我摸着他的大脑袋,笑着说:“你不怕疼就不会疼的。”

他一挺身子:“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再疼我也不怕!”半晌,他又说:“我爸说这家医院的手术水平高,能治好我的病。你说行吗?”他眼巴巴地望着我。

我怎么能让他失望,拍了一下他的大脑袋,说了声:“行!”

几天后,大夫安排我做手术。

家里亲人送我到手术室门口。42床忽然从手推床前冒了出来,气喘吁吁地说:“我问清楚了,今天中午饭是你最爱吃的油泼面,我帮你买,你可要早点出来呀!”

一股热浪顿时涌上我布满阴云的心头。我拉住他的小手使劲握了一下……。

当我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已经是手术后的第三天中午了。我睁开眼睛,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42床。他爬在我身边,一双黑眼珠正看着我。

“你醒啦!”他十分惊喜。我给他做了个笑脸。

“你还疼么?”他轻轻地问,似乎声音大了会撞疼我的伤口。“你老说胡话,真吓人。”

我冲他笑了一下:“今天中午吃啥饭?”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我要出院了。”

我感到诧异。他告诉我,大夫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并会了诊,说他的病现在不好手术,让他先出院,以后再说。他声音凄凄的,几乎要哭了。我也感到鼻子一阵发酸。

许久,我问:“你什么时候出院?”

“今天。我爸办出院手续去了。”

旁边另一位病友告诉我:“42床本来昨天就要出院,可他说啥也要等你醒来,跟你说一声。”

热泪一下子涌出了我的眼眶。我拉住他的手,久久地看着他。这时他的父亲来了——一位很和善的中年工人——他亲切地问了我的病情,随后对孩子说:“跟叔叔说再见。”

他没有叫我“叔叔”。

“41床,再见!”他龇着小虎牙冲我笑了笑。走到病室门口,他突然又跑了回来,爬在我耳边说:“那天晚上你骗我,我不怨你。我爸我妈也常常那样骗我,我从没怨过他们……”

他走了,瘦小的身影消失在我莹莹的泪花里,却镌刻在我永远的记忆里!

天涯同命鸟。

他来自松花江畔,我从黄土高原走来。我们相会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西子湖畔。

他粗大有力的双手紧握住了我的双手,那份真挚的热情完全不像是初次见面,倒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他朗朗的笑声带着东北人的豪放与乐观,我却失去了大西北人的粗犷和深沉,一双忧郁惆怅的眼睛打量着他。如果不是一双残腿,他那块头完全是个典型的关东大汉,可腋下的一双拐杖损害了他的形象。

孙幼忱,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是位有相当知名度的儿童文学作家,已出书十多本。没想到他和我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为他感到悲哀,同时也为自己悲哀。

相处不到两天,他豪爽、豁达、乐观的情绪就感染了我。他十分健谈,言谈幽默风趣,常逗人捧腹。他也看出了我的精神上的疲惫和心中的忧郁惆怅。他常和我唠嗑,唠嗑中我知道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他比我更不幸,刚开始学习走路时就拄上了拐杖。他人生之初就从纤路上走来,拉着生命的小船,追赶太阳和月亮,蹒蹒跚跚地走,却是那么的坚定、自信,从没感到疲倦过。

他告诉我他会游泳,能横渡松花江。这使我惊讶不已,下意识地又打量起他。一个双腿残疾、拄着两根拐杖的人怎样在大风大浪中畅游?我很难想象。

“怎么,你不相信?”他看出了我的怀疑,神情激动起来:“我游的速度不比他们健全人慢。一次我和一个小伙子比赛,你猜怎么着,我赢了!起初他不服气,我拄着两根拐杖跃进水中,两根拐杖像小船的两只木桨,比他的双臂管用得多。游不到一半赛程他就服输了。”他爽朗地大笑起来。

“你初次下水就不害怕么?”我不无担心地问。

“当然有些怕,可不敢下水怎么能学会游泳?人常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要我说,这话不对。会游泳的被淹死只是偶然的,淹死的绝大多数还是不会游泳的。”

他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擎起我的双拐》。在这篇散文中他详细地写了他学习游泳的经过。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炫耀人体美的运动。可我们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美可炫耀?就算我是位能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游泳健将,我也没有在众目睽睽之下炫耀我的“人体美”的勇气。我这位老兄的勇气和胆量真让我敬佩。

大自然的江河他能随心所欲地驾驭畅游。生活命运的江河,他更能随心所欲地驾驭畅游。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勇气和胆量,靠的是自信和奋斗。而我恰恰缺少的是这些。

夜静更深,我不能入睡。我思考着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该怎样去走……。

一晃十天过去了,我们的笔会结束了。我们在这里相会,又从这里分手,他粗大有力的手又一次紧握住我的手。

我鼻子一阵发酸,喃喃地说:“上帝对我们太不公平了。”

他却笑着说:“上帝不公平的事干得太多了,像我们这样他还算手下留情了。”

“孙老兄,我们还会见面吗?”我的话不无伤感之情。

“我们一定会见面的!”他毫不怀疑地说,依然笑声朗朗。他紧握着我的手,发表着临别赠言:“老弟,凡事想开些,这个世界也有我们一份,我们应该和其他人一样,也有权利享受一切!”

孙老兄说得对,这个世界也有我们一份,我们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有权利享受这一切。我想,我不能气馁,也不能丧失信心,应该鼓起勇气走自己的路。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五

我有一位朋友住在南锣鼓巷旁边,为了好找,前些时我曾两次和他相约在南锣鼓巷东侧东棉花胡同内的中央戏剧学院门口见面。于是,在无意中我便两次穿过了南锣鼓巷。

据介绍,北京的胡同年头最早的是西四的砖塔胡同,它建于元代。南锣鼓巷也同样是一条古老的胡同,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近些年北京的报纸可一直地宣传南锣鼓巷,说它是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的典范,因此,有不少外地人来京后,参观南锣鼓巷就是其旅游的一个必然项目。说实话,我已经有些年没有到过南锣鼓巷了,按着“北京市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的要求,在我的心目中,南锣鼓巷的胡同和四合院保护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然儿,当我前些时穿行南锣鼓巷时,却感到震惊,同时也甚觉失望。前些年来南锣鼓巷时,那时商店的门脸还寥寥无几,可如今,从南口穿行到北口,在南北全长700多米的胡同两侧,但见商店门脸一个紧挨一个,各条胡同口还都探进去一块,也都是各种门脸。胡同中买卖的吆喝声、游人的嬉笑声不绝于耳。当然,一对对俊男靓女们也在街巷中来往穿梭着。他们或是出了这个店又走进另一个店,或是手中拿着一瓶酸奶或是一个纸包,另一只手拿个竹签,不时地从纸包中插出食品,放进嘴中。人流中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散发着浓郁香水气息的外国男女,其热闹的气氛完全是一幅厂甸式的年节景象,我没有看到胡同保护的样子,我只是看到了一个类似于大栅栏一样的商品街巷在隆重经营――南锣鼓巷的.现实与我的期望竟然大相径庭。

其实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已经发觉并引起了注意,也在试图改观。我于网上就搜索到两篇有关此情况的报道。如在2013年9月30日的一篇题为《南锣鼓巷找回文化味儿》的报道中就提到:“记者在南锣鼓巷一趟逛下来,发现700多米的巷子里餐饮店有7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小吃类,有些还是市区常见的连锁店。”一位家住天通苑的女士说,自己从上大学时候就爱跟朋友一起来南锣鼓巷,“买盒奶酪,逛逛小店,胡同里走一走,真是百玩不厌。可就这两年,怎么感觉南锣越来越像学校对面的小吃街?”而且据介绍,南锣鼓巷的保洁工作量比原来也超出了两倍。

报道还称,从交道口街道获悉,近期东城区正在针对南锣鼓巷进行业态调整,并颁发了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录。名录中明确了支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项目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书店、餐饮、健身、旅馆等项目,文化旅游体验类项目,以及艺术品展售,创意产品零售,文艺演出与交流五大类别。并要求,凡是在南锣鼓巷申请入驻或业态变更的商户,都要签下承诺书,承诺保护南锣鼓巷古建筑风貌,保证装修风格与街巷一致,并接受南锣鼓巷风貌业态领导小组的全程监督。

然而据我前几天所见,虽时隔一年多了,我却看不出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这条商业街有什么变化。

在南锣鼓巷南口东墙上有一块由政府树立的胡同志中对南锣鼓巷介绍道:“……全长786米,宽8米,锣鼓巷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元代,南锣鼓巷属昭回坊……”按着正常的思维,南锣鼓巷既然是在元大都时代就已经建成,那它肯定就是文物了,按着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应该是严格地进行保护的,虽然会花一些资金,但“修旧如旧”后几十年都不会有变化,将是一劳永逸的。而引进那些商业摊点的用意究竟何在呢?这么大一个北京市,难道文物保护还要自筹资金吗。结果弄得是700多米长的胡同,拆掉所有的古墙壁,改成现代化的门脸,你让中外游客来南锣鼓巷看什么?凭空想象古街道、古胡同、古四合院吗?可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在全国绝无二致的十分繁荣的商品市场而已。这是对文物保护的一个绝妙的讽刺!再比如后海,好几年前就开始了保护工作,可我们看到的,是后海四周的老墙壁许多都被拆掉,开了不少咖啡店,可是咖啡店与北京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这不也是一种破坏性的保护吗?真是莫名其妙。

因此,我以为,现在不是讲究调整经营战略的问题,在文物保护区搞经营,引进商业街本身就是错误的,它本身就不应该存在。当前最紧要的应该是,立刻撤除一切经营的商品项目,还南锣鼓巷一个真正的老胡同四合院保护形式,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老北京的面貌。这才是南锣鼓巷当前最必须做的。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六

莺飞草长有四月,一角蔷薇开。

外祖母本是最爱蔷薇花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常把我送到乡下让外祖父和外祖母照料。四月,一个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季节。外祖母爱花,她的后院里种满了数不尽的花草——春日迎春初探;夏天月季羞垂;秋季菊花傲岸;冬时腊梅映雪。外祖母独爱着蔷薇花。

儿时,走在通往花园的小路上,震落了清晨草叶上披着的露珠。外祖母总是用她宽大慈祥的手牵着我的小手,娓娓地向我讲着蔷薇花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兄妹两个人。他们虽然失去了亲人,苦命相依,但是,兄妹两人乐观向上,依然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妹妹尤其爱那娇小美丽的蔷薇花,哥哥知道妹妹的爱好,每日放牛归来,总会折一束蔷薇花送给妹妹。好景不长,哥哥在放牛的途中坠落了山崖,妹妹只得将哥哥的尸骨埋葬在山上那一片野蔷薇丛里。”这个故事我记不清听外祖母讲了多少遍,只是外祖母每次泪眼婆娑地讲完,顺手在大片的蔷薇丛里选一朵最鲜艳美丽的折下,插在我的柔发中,每到那时,我也总会用稚嫩的小手拂去她皱纹里的泪水——只因为,妈妈告诉过我,外祖母唯一的小哥哥在青年时坠落山崖而亡。

有梦的夜晚,朦胧之中,我又看见一觉蔷薇开,又见外祖母笑靥如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七

太阳还未睁开惺忪的睡眼,晨雾尚未揭开春的面纱,我们和着春风,踩着露珠,跟随妈妈去绿色的原野拥抱春天。

一路上,我们像小鸟一样欢乐。脚下的泥土像棕黄色的地毯,空气湿润而新鲜。路旁的柳树上,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阵风吹来,树下的一朵朵花儿向我们点头微笑。而小草呢,好象倦意未尽,还没有充分舒展开自我小小的身体。田野里的油菜花却尽情地开了,黄灿灿的一片。

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了一片桃园。深红的、粉红的桃花竟相开放,让你如醉花海。这时,飞来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仔细一看,已有好多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呢。我情不自禁伸手去摘桃花,妈妈说:“春天有了它们才会更美。”我听了,连忙把手缩了回去。

我们细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溅落盛开的桃花,踏倒嫩绿的小草。看着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红红的花,勤劳的小蜜蜂,我真想融化在春天中。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八

每到冬季的寒冷天,我脑海里总是会出现小时候老家这么一幅画面:天空细雾蒙蒙,混混沌沌,如鸿蒙初开。漫天的雪花肆意地飞舞着,“嗽”“嗽”的雪花飘落声让大山里的村落显得格外寂静。雪花下得越来越大,如一团团棉花从天而落,不需要多长时间,整个村子和周围的山上就变成了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感觉到小时候家乡的雪峰山冰雪特别多,每年都要下几场大雪。特别是雪峰山上的帽子岭自小寒节过后,几乎都是被白雪覆盖着。有时侯,大清早起来把堂屋门一打开,哇,一个晚上竟悄然地下了这么厚的雪。门前的禾塘上和前面房子的瓦屋上,被铺上一层厚厚的白雪,看上去,如棉花一样轻柔和清纯。村前村后的山上,也是一片白茫茫的,让我感觉自己一个晚上就跌进了童话世界。房屋旁边的菜园子里,那几棵光秃秃的李子树也如初春一样,一不小心,就盛开出满枝丫洁白的小花;那一颗颗包得紧紧的大白菜变成一团团大小不一的雪团,凌乱地散落在厚厚的雪地里;昨天还是绿葱葱的那块大蒜地,现在却只见几片绿叶片零乱地爬在白雪上面,犹如几笔随性的线条,让人感到些许生命的骚动。

小时候,每到下大雪过后,除了打雪仗,在自家禾塘里堆雪人等游戏之外,最喜欢玩的游戏还是滑雪。滑雪的道具也没什么讲究,家里有条件的就可以做滑雪车,前面一个钢珠滑轮兼做一个“t”字形的方向盘,后面一根木棒套上两个钢珠滑轮,木棒上面钉上几块杉木板,“哗哗”地滑在雪坡上很是威风。如果谁家小孩拿出来玩的话,其他小朋友都会很羡慕他的。当然大部分都是从家里拿出一块厚一点的松木板,到大队部旁边那条有点陡的路上滑雪。

大雪过后的村子,特别的安静,就连平常喜欢“叽叽喳喳”叫的麻雀也不见了。而孩子们在大队部那里滑雪时的声音就显得特别的大,欢笑声传得很远,犹如一声声集合的号角,吸引着村子里更多的小孩子来玩,甚至有些大人也会来玩一下。有人坐着一块木板,双手各抓一根短木棍当做滑杆,一边用力往雪地里撑,一边大声地喊着“哦嚯”“冲啊”,飞速地滑了下来,一不小心,就翻到路边的沟里,引得大家“轰”然大笑。也有三个人坐在一个滑雪车上,压得滑雪车“嘎吱”“嘎吱”的响个不停,颠簸中感觉滑雪车都要散架似的。有些没有拿滑雪工具的,干脆就坐在雪坡上,双手往地上用力一撑,头往后一仰,“唆”地就滑了下去,随后翻身又往坡上跑去。

手也红了,脸蛋也红了,嘴上哈出的是一串串白蒙蒙的热气。下雪天似乎是山里孩子们的节日一样,大家一个比一个兴奋,都在尽情地玩着,追逐着,从不感觉到冷是什么滋味。铺雪下过之后,一般第二天就会出大太阳,屋瓦上的雪也就开始慢慢地融化,天空也变得清朗湛蓝。屋后面远处雪峰山的帽子岭也褪去了她神秘的面纱,露出银白色的妆容,耸立在遥远的云边。周围一排横着的山岭,也是银装素裹,光采熠熠,如一座座通天塔,直插云霄,让人感到雪峰山的冰雪是多么的雄伟,多么的壮观!雪峰山里的天气也是变化无穷,上一场雪还未融化,另一场更大的雪又接踵而至。

村子里每一座房子的瓦檐下都悬吊着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冰挂子,而用杉木皮盖着的猪栏屋的冰挂子格外长,如一把把倒悬着的锥子,透着一股股冷森森的寒气。有时候摆个板凳条,站上去用力扳下两个,一只手拿一个,当剑一样地挥舞着。有时候又会用自己的舌头去舔一下,立刻感到一股寒气传递过来,舌尖一下就麻麻的,赶紧就把手里的冰挂子摔落到地上,变成几节,如一节节通体透剔的碎宝石。

209国道经过雪峰山的这一段路,有“雪峰天险”之称。我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有许多次都是下雪天乘坐班车翻过雪峰天险。由于班车司机是本地的,对路况熟悉,即便装着防滑条也开得快。班车时而行走在雾蒙蒙的半山腰上,时而又会盘旋在一片雪白的九道湾之中。山上的树木被雪压得东倒西歪,一些树枝上未曾零落的红叶,被剔透的冰凌覆盖着,如寒冬里绽放的点点腊梅。平日“哗哗”作响的溪水也无影无踪了,只见一沟沟被雪冰盖着的岩石凌乱地裸露着,沟里的一堆堆冰凌,或悬挂着,或横躺着,形态各异,一切都显出沉寂而又不失狂野的张力。巍巍如昆仑,冰雪妆群山,雪峰山因雪而得名,记忆中的雪峰山又因雪显得美轮美奂。它犹如一条狂傲的雪龙,不时在无垠的旷野中飞舞着,散发着耀眼的银光。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十九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高一时的政治经济学,觉得明了了很多,里面的概念和例子很轻松的就理解了。就像老朋友相见,有熟悉的感觉。的确应该有熟悉的感觉,高一时看了它那么多遍,一段话反反复复的看,但那仅只是和它相遇却不相知。

初三的时候,代数中的函数让我对数学绝望了,虽然我把函数的定义和公式抄了很多遍,却还是留不住它。待到高中用到初中的函数知识时,又去复习,这次我平静的去温习,它也很平静的“招待“我。或许是时间,冲刷了那些浮躁,误解。能再见到,能再让我找回那曾经遗失的知识,真好。

刚上初中时,喜欢穿一些花哨的衣服,穿什么色调的衣服,或宽松休闲或紧贴身体全由“流行“来决定。我喜欢跑动,在人群中跑动,尤其是在女生面前。我想我应该引起她们的注意了吧。我以为一封信一些爱的字眼,然后她的答应,那么就拥有美好的爱情,只需她做我的女友,就是永恒的爱情。

可后来,一封书信阅读后,一声应答后,我却不知该如何去做了。

现在我喜欢穿yishion的衣服。用料是棉,穿起来很舒服,很亲切。而且洗了很多次衣服的'形状也没太大的变化。衣服的款式不张扬,却透出那份休闲与随和,我想它可以陪我很长时间。我喜欢看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当中不乏是一些情侣。他们亲切的交谈,幸福的微笑。我不知道他们可以走多远,但我把我的微笑给他们真挚的情愫。

又见赖瓜瓢散文范本篇二十

回眸,又见春天,似久别的恋人,似熟悉的味道,又回到了怀抱。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心徜徉在春里,暖暖的如花香缭绕,岂止是万物复苏呢,心,早已悄然融进了这春天里。

春草始生,微露新芽,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湖漫步。春雨淅沥,梅香依旧,我的心,在时光里沉醉。每日,推开窗,空气是清新的,心是轻盈的,念是芳香的,时光亦是暖的`。

读春天的明媚,诸多的美丽刻在心底,倾一世恋语,倾洒春里。春,焕发着勃勃生机,看春水荡漾,任清风拂面,时光深处,携一缕沉香,与春私语,与星月话语,是一件快乐之事。

生命里的水色光阴,悄然于心间流淌。春光风物尽在眼前,甚是欢喜,春景与清清的流水无限绵延。山峦湖水,交相辉映,一墨花香,在春色里漫开,春天,与万物相逢,润泽了心。

春来,千般思绪万般回味。喜欢在这季节的更迭中,嗅着春天的气息,漫步在翠绿的青草地,漫步在春雨弥漫的竹林间,或漫步在古老的石板巷,鼻端仿佛嗅到空气里飘来的远古气息,缭绕心房。

回眸,又见春天。沐一缕春光,静赏流云,持一颗静雅的心,写淡淡的文字,那一刻,喧嚣与纷扰远离了心,心,安宁沉醉,不惊不扰,看流光碎影,云水相依。流年如此安暖、静好。

回眸,又见春天,飞花流水的时光里,倾满一地诗韵,风儿亦缠绵,春雨亦相思。春回大地,心如暖阳舒畅着。坐拥春天,如读周作人的文字一般,有着极其清淡的味道,灵魂仿佛也化作了那一滴晨露,在尘埃里熠熠生辉。

春日暧暧,何以得淡淡清欢?淡看人生浮尘,不争,不忧,不忧,留得静静欢喜。回眸,又见春天,我的心中,如一株春花,以超越红尘的姿态盛开着。

林间,早春的梅如微微禅风,暗香盈盈。只需取一片时光的暖,便浓了心,只一眼的深情,便醉在了春天的诗情画意里。一春一思忆,时光不语,彰显岁月的宁静与美好。草儿无言,安静地生于尘且又落于尘。

春风过,我愿静静聆听;春风过,那是青草和花儿的欢欣与低语。轩窗之外,春雨洗心。听春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用心品味春天,即可品味出生命之香来。

回眸,又见春天,我的心,落满繁星点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