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汇总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4:16:43 |
  • ZTFB |
  • 7页

总结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评价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成果。总结时要避免流水账式的叙述,注重思考和总结归纳。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总结范文,相信会有一些收获。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一

洛阳市郊北邙山的古墓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墓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代墓葬区、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墓葬区位于博物馆的东部,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是古墓博物馆中最有特色和最吸引游客的部分。

墓葬区。

地上建筑是一组仿汉建筑群,建筑群中有“夏商周典型墓葬模型”、“汉代帝王出殡仪式群塑”、“民国初洛阳民间出殡仪式群塑”等展室。而地下部分,是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洛阳地区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几百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壁画。

地下部分中的各个复原墓葬(室),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墓里的砖石都是考古人员在原地编好号码后再拆掉,到这里再按照原样的逐一复原的。每个墓室之间相隔不远,有通道相连。你可以行走在通道中,穿行于各个时代的墓室前,这些墓室千姿百态,其建筑风格各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侧面。

墓室中还摆放了不少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如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代三彩等。墓室中还有西晋、北魏、唐宋的墓志,以及丰富多彩的壁画,如打鬼图、妇人启门图、升仙图等,这些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北魏帝王陵墓。

位于博物馆西部。该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清河文献王元悻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的。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高二十多米。游客可以沿着甬道一直往下走到墓室的中央,这里停放着一具棺椁,棺椁中没有任何物品。元悻墓墓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图,画中有300多颗星辰,这幅图比《敦煌星图》早约420xx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壁画馆。

壁画馆中展出了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壁画真品。这些壁画形象清晰,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壁画墓的主人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

博物馆面积不大,步行可以非常方便的到达各个区域。无论是原样复原,还是原址的帝王陵,这里毕竟是古人安息的地方,游览时,最好不要高声喧哗。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二

惊世巨现,天子驾六;东周瑰宝,举世无双。欢迎大家来参观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在地下沉没了2000多年,一朝惊现的“天子驾六”为您揭开答案。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天子驾六博物馆十分的向往了,下面呢,我们就来一同走进博物馆内部的第一个大厅。

大家跟我过来,看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是考古工作者根据考古的结果绘制的。曾经洛阳古代的都城遗址的具体位置。洛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一共留下了五个都城遗址。历史学家称之为“五都会洛”。

中心部位与繁体的汉字“亞”很相似,所以考古学者称其为“亚”字型墓。这个墓葬是所有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也是洛阳发现的唯一一座“亚”字型墓。墓室内发现的青铜器上有铭文“王作宝尊彝”的字样。这个“王作”就是专门为天子所做的器物。

根据所出土的器物知道这个墓葬修建于东周初年。那个时候,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在位41年,近半个世纪。所以推测这个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的墓葬。一般象这样的大墓,在下葬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陪葬坑。下面呢,我们就来看看洛阳发现的最大一座陪葬坑。

根据周礼的规定,严格按照等级制度,天子用九个鼎。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就是从这来的。天子用九鼎,诸侯七个,士大夫五个,依次下推。

这两个铜马是东周时的手工艺品。

中间的是铜带钩——中国古代的`皮带扣;左边的是铜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镜子的背面,正面被打磨光以后可以照出人的容貌。

刚才看到的是玉璧和玉环及玉龙。古人非常的喜欢美玉,所以呢,古人就将美玉制作成装饰品带在身上。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早期的货币。因为把柄是空心的,所以又叫空首布。因为样子和铲子有点像,所以又叫铲币。这就是东周时的钱。

这些是中国古代的车器:左边的是车上的装饰品---铜铃。中间长的是毂,旁边的是车軎。他们放在一起使用,保护车轴不至于脱落。右边的是马车上的连接器。因为古代的马车都是木制结构,所以这些都是用在马车的关键部分。

这最后一个展柜里放的都是彩绘的陶器。陶壶,陶鼎和陶豆。分别用来盛酒,盛肉,盛主食的。他们都是在烧制好的陶器上,再绘上颜色的。这样的彩绘陶器一般来说是不易保存的,但他们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后,至今依然色彩鲜艳。

这第一个展厅呢,展示的都是东周时期的器物。下面呢,我们到第二个展厅,看看著名的车马坑。

2002年的时候市政府准备在这里修建一个河洛文化广场,考古工作者就来勘探,结果发现了一个墓葬坑,于是就修改了原来的计划,在这修建了一个博物馆。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小马坑,南北宽3.2米,东西长3.6米,在这里一共清理出完整的马骨骼两具。马头朝南,马尾朝北,整齐的摆放着。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养的起马,并且用马来陪葬的,只有贵族了。所以专家推测:这个马坑要么是诸侯的陪葬坑,要么是士大夫的陪葬坑。

后面这个大马坑呢,有车有马,两个马坑距离很近,但两个马坑高低位置大小都不同,由此可见,这两个马坑应该不是在同一个时期下葬的墓葬。这个大马坑呢,全长42.6米,宽7.4米,当时共清理出70匹马,26辆车,7只狗和一具人的骨骼。

下面让我们首先看看中国马车的构造。

前面横着的是车横,纵着的是车辕,中间的是车厢,这个是车轴,两边的是车轮。中国古代的车呢,都是用木头制作的,包括车轮和车轴。在漫长的岁月里才,这些木头就会慢慢的朽化。在朽化的过程中紧压在木头上的泥土就会慢慢的渗透进去。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实际上是木头和土结合在一起的遗迹了。而这些马摆放的十分整齐,专家们就推测,这些马有可能是被麻醉后,或者是用鹅卵石砸死后在按照事先的计划,整齐的摆放在这的。相对与马的整齐有序,在整个马坑内还发现了7只狗的骨骼,但他们都是被紧压在车厢下了,十分的凌乱。所以就推测,这些狗是被活埋的。填土时这些小狗为了躲土就都躲到车厢下了结果全被埋在车厢下了。

在着呢,我们看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只小狗的骨骼。当时,这只小狗为了逃生,就奋力逃离马坑,再有一步之遥就可以重生了。

但可惜的是还是被人发现,当即用一个大的鹅卵石把它砸死在坑中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狗的骨骼就成这样了。

在我们正前方呢,有两个这样的方坑,这是两个另外的东周墓葬。因为墓葬下葬的时候比较的晚,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并不知道有马坑,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就对下面的车马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两个墓葬没有发掘,现在都还埋在地下八米深的地方。

西周的时候,人殉的制度还像以前一样很常见。但到了东周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啊,就开始反对人殉了。所以在中国东周以后的墓葬中很少有人殉了。而这么大的一个车马坑也就只发现了一具人的骨骼。有人猜是车夫,忠实的奴仆,或者就是一个奴隶,但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证实他的身份。

我们在这发现的这个圆形车子,他的车厢呢,是圆形的。周围用的是一些软性材料编织的。因此,有专家就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当时专门为女性修造的。

这座陪葬坑里的马车是主人当年最显赫的交通工具,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在当时呢,制作一件器物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造车了。由于当时的车型单一,车与车的外观区别不大,那么古人是如何来区别身份的高低呢?在古代的文献中呀,就记载着“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那所谓的士驾二呢,就是一般的贵族乘坐两马驾的车,诸侯要乘坐四马驾的车,只有天下的尊主-----周天子才可以乘坐六马驾的车。

在2002年的时候呢,我们在东周王城陵区发现了这个车马陪葬坑,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以车辕为中心,左右对称两马共驾的车子,就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士驾二”了。

这个以车辕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边两马,四马共驾一辆的车子,这是诸侯驾四。

下面我们再来看天子驾六的车子,整个马坑倒数第二辆马车。它以车辕为中心,一边三匹马,六马共驾一辆车,清晰可辨,它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天子驾六”了。

这一切呢,都是为了显示天子惟我独尊的显赫地位,而且这座车马陪葬坑的发现,在史学界也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论证了古代文献中“天子驾六”学说的正确性,并且为当时的乘驿制度提供的实物资料。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个车厢要比其它车厢两边宽出二十公分。

在后面几个车厢里,我们都会看到一些小的骨骼,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小狗的骨骼了。这些狗当时都是作为狩猎和战争时使用的。而马车呢,是主人生前使用的交通工具,主人把它们放在自己的墓室里就是希望这些车和狗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陪伴他们。所以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壮烈的场面就是主人生活出行的队伍了。我们在最后面这个车厢里看到的这个狗的骨骼非常清晰。

在这呢,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整个车马坑的全貌了,非常壮观。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原址陈列的博物馆,象这样子两列队伍整齐摆放的形式在全国发现的车马坑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两千多年前的遗迹呢,如今已经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它们都是寂了无语的,如果我们瞬间赋予这些车和马生命的话,我们眼前将是周天子出游的时候,威武显赫的车队了。

我们这个博物馆是2002年发现的,2003年10月1日开的馆,它可以说是洛阳市众多博物馆中最年轻的一座。当初开馆之后呢,就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有专家观看后,就称之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

这以上呢,就是我们博物馆两个展厅的介绍了。我的讲解部分到此就结束了。两边的墙上还有一些图片,大家随便看看。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三

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汉白玉制成的门阙、序幕大殿、图书资料室、陈列室、四角楼、望景亭等。

地下部分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实际上就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古墓群,共有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二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尤以一组壁画墓最为有名。

洛阳的汉墓壁画历史悠久,目前共有10座古壁画墓可供参观,主要包括西汉“打鬼图”壁画墓、西汉贵族卜千秋壁画墓、东汉出行图壁画墓等。

卜千秋墓的壁画内容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和三头凰,在西王母的信使持节仙翁、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画中人物鸟兽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馆内展出有大量的生活器具、装饰品等随葬品,如西汉、魏晋时期的陶俑,唐代的唐三彩等。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四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阳概况。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古时称水之北为阳,洛阳地处洛水之北,故称洛阳。洛阳处于北温带,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4.86℃,年均降水量578.2毫米。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城市的兴起距今有4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因这里曾墨客骚人云集,故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巨大。是以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手工艺制品有唐三彩、宫灯、仿青铜制品。景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古墓博物馆、千唐志斋、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玄奘故里。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旅游景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洛阳是个古老的城市。当你走进老城,你一定会深深地迷恋上她那质朴的气息。她就像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在等待着你去细细品味;她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等待着与你倾心交流。老城里最不缺的就是一座座瓦片屋顶的小楼,木刻的屋檐、窗棂,还有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仿佛都在向你讲述着洛阳曾经的辉煌。四月的洛阳城牡丹怒放,城内变成了“国色天香”的海洋。细嗅芬芳,置身花海,动人的牡丹娇艳欲滴,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醉入其中。龙门石窟的鬼斧神工,让你不得不赞叹古人技艺的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历经岁月更迭的白马寺,依然在古城中静默如初,散发着她的光芒。在老街闲庭信步,细细品味她的内涵与风韵,让历史诉说,让时间停驻。

洛阳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4月气候温暖,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特别是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牡丹花会”时,更是人头攒动,满城皆花。4月底-5月中,有“樱桃节”。洛阳独树樱桃,个大肉厚、味纯甘美,汉、魏、晋、唐、宋,一直是朝廷贡品和宗庙祭祀的佳果。到“十里樱桃沟”去,品美果,赏美景,至则忘返。

“茶叶之都”国际友好城市联盟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112.59’,北纬33°35'~35°05'之间,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称。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伊滨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洛阳下辖经济功能区:伊滨区、洛阳新区(正厅级)、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独立享有管辖权)、国家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历史沿革】。

洛阳,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城市,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千年帝都。洛阳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黄河沿岸中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之美誉的牡丹花都。洛阳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大仙居住于此。同时,洛阳也是中国3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华夏,中华,中土,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1960年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据考证,中国佛教首传于洛阳白马寺。以洛阳学子读书音确定的中原雅音是古代河南的标准话。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汤、武定九鼎于河洛,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发现了“河图”与“洛书”,发明了“八卦”,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程颐、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0xx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1920xx年,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洛办公。

1938年6月,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政府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置市。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

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1956年,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区。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洛阳所辖登封市划归郑州市管辖。

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改属洛阳市。

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

20xx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

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1700多年。

【东洛阳西罗马】。

洛阳是和罗马并称的世界两大古都,有着东洛阳西罗马之说。罗马帝国时期正是我国的东汉时期,东汉首都洛阳。当时洛阳和罗马同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两个首都。东汉皇帝派大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首次将丝绸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欧洲延伸到了罗马。而罗马亦派使臣顺着丝绸之路历史上首次来到了中国,并在东汉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洛阳因此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和罗马交往,所以一直有“东洛阳西罗马”的说法。

20xx年世界邮展在洛阳举行。期间,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开幕,与此同时,秦汉—罗马文明展也在洛阳拉开帷幕,无数的罗马稀世珍宝不远万里运到洛阳,在为期几天的展览中,让参观者大饱眼福,叹为观止,再一次将昔日世界的两大都市连结起来,续写了西罗马东洛阳的辉煌篇章!

【丝绸之路起点】。

东汉时,汉明帝派遣使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且首次将丝绸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欧洲,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这是现在完整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即从东汉时洛阳出发,最西端到达当时的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派遣使臣顺着班超打通的丝绸之路来到东汉,在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这是历史上罗马和中国的首次交往。加上罗马帝国的时期和我国的东汉时期刚好在时间上的吻合:东汉(25—220)与西罗马帝国(前30—476),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东洛阳西罗马之说,这是历史上分别代表东西方的两大帝国首都。而丝绸之路首次将罗马帝国和中国连结在了一起。东汉之后,魏晋及隋唐时期,洛阳都是东西方丝绸之路贸易的起点,这个跨度之大,时间之久,意义之大,无与伦比!

国学。

大师、已逝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说:“我不止一次的说,丝绸之路应以洛阳为起点。这是个不刊之论。”

【对日本重大影响】。

京都是仿照唐朝时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而建,分为左右两大片区,一片叫做长安,一片叫做洛阳,后来由于长安片区一蹶不振,而洛阳片区繁荣似锦,所以后来整个京都都叫洛阳。现在京都有几大区,分别为:洛中、洛东、洛北、洛西等。学校、医院、会社、企业等机构都多以洛阳为前缀。古时候去京都,都叫做上洛或进洛等。这是我国古都对日本产生影响的体现和结果,也是我国对外国城市命名产生的重大影响!

【牡丹花】。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

牡丹从隋代落户洛阳西苑后,地脉适宜,开得缤纷美丽、艳冠天下。

唐代洛阳是陪都,武则天当皇帝时就在洛阳登基,并在洛阳主持政务。“自唐武则天后,洛阳牡丹始盛。”(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从武则天时期到开元年间(公元690年至公元741年),还有唐贞元、元和年间(公元785年至公元820xx年),是中国牡丹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奠定了中国牡丹发展和牡丹文化兴盛的坚实基础。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约15℃,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20.2℃。降雨量约630毫米,其中南部山区能达到1200毫米以上。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黛眉山、嵩山等十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五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xx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xx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

《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史迹、科技发明等,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唐三彩展》选取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组,较全面的展现了唐三彩艺术的瑰丽风韵。

《洛阳珍宝展》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二十一件文物珍品,使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古代工艺之精湛、领略河洛文化之厚重。

《汉唐陶俑展》展出400余件洛阳出土历代代陶俑,集中地展示汉俑的'古拙、晋俑的拘谨、北魏陶俑的清秀、唐俑的丰美,较系统地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古代石刻艺术展》选取洛阳出土石刻近百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较全面展示洛阳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

《书画馆》展示以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藏品包括王铎、吴昌硕、何绍基、査士标、任伯年、翁同龢、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书画大家,笔墨精到、意蕴悠然。

《宫廷文物馆》则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系统地真实再现了清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起居和佛堂等场景。

洛阳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开放成为传承河洛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内涵和传播真善美,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六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旅游景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洛阳是个古老的城市。当你走进老城,你一定会深深地迷恋上她那质朴的气息。她就像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在等待着你去细细品味;她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等待着与你倾心交流。老城里最不缺的就是一座座瓦片屋顶的小楼,木刻的屋檐、窗棂,还有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仿佛都在向你讲述着洛阳曾经的辉煌。四月的洛阳城牡丹怒放,城内变成了“国色天香”的海洋。细嗅芬芳,置身花海,动人的牡丹娇艳欲滴,让人忍不住心生怜爱,醉入其中。龙门石窟的鬼斧神工,让你不得不赞叹古人技艺的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历经岁月更迭的白马寺,依然在古城中静默如初,散发着她的光芒。在老街闲庭信步,细细品味她的内涵与风韵,让历史诉说,让时间停驻。

洛阳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4月气候温暖,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特别是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牡丹花会”时,更是人头攒动,满城皆花。4月底—5月中,有“樱桃节”。洛阳独树樱桃,个大肉厚、味纯甘美,汉、魏、晋、唐、宋,一直是朝廷贡品和宗庙祭祀的佳果。到“十里樱桃沟”去,品美果,赏美景,至则忘返。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七

洛阳古墓博物馆就位于邙山乡冢头村,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洛阳古墓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之概况,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代帝王和达官显贵多埋葬在洛阳一带,特别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因埋葬东汉皇帝而遐迩闻名,成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墓地。此后,西晋、北魏皇家陵园均建其上,墓冢垒垒,星罗棋布,十分壮观。

博物馆复原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三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其典型墓葬有西汉中后期贵族卜千秋壁画墓,壁画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小龙)和三头凰在西王母信使持节仙翁(方士)、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东汉出行图壁画墓表现墓主人生前出行的宏大场面,有车骑一百多乘。另外还有正始八年墓、北魏孝文帝之孙清河王元怿第二子常山王元劭墓、南平王元玮墓、唐代定国大将军安菩夫妇墓等。

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的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的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墓博物馆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整个地面建筑之间,广植花草树木,间设假山水池,堪称公园。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八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13.5米,宽11.5米,深7.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20xx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20xx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九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新区,比邻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博物馆目前免费对公众开放,游客在大门领票处领取参观券后,进入馆内参观。博物馆与主楼和辅楼组成,游客参观的主要是主楼内的展品。在主楼一层的入口处有电子浏览机,介绍了一些镇馆之宝,可以先浏览一下了解大概。

博物馆主楼共两层,一楼一般是通展,二楼是博物馆的精品展,博物馆的专题宫廷文化展也位于二楼,虽然一楼是通展,但展览的文物也会让你大为赞叹,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独特地位,馆藏文物中自然不乏国宝级稀世珍宝。当你进入主楼游览时,可以从一楼的基本陈列《河洛文明》起步,从这里开始回眸洛阳千年古都文明变迁的历程,再前往二楼的《精品陈列展》和宫廷文化展等专题展览参观。

在洛阳博物馆内,你可以看到有着“中国第一爵”之称的夏代的青铜酒器“乳钉纹铜爵”,它虽然其貌不扬,然而它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这件青铜鼎以金银作为装饰,使用了鎏金、错金银等工艺,嵌金银对称和谐,装饰华丽;北魏时期的“泥塑人面像”,这座佛像虽然因为大火,原有的彩绘也损失殆尽,但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美丽;而唐代的三彩灯和三彩马,色彩鲜艳,造型独特,三彩灯的外形吸收了佛教艺术的内涵,三彩马在造型上遵循着“圆方圆”的传统构成法则,体现了唐帝国奔放向上的风范。

除了本地出土的文物外,洛阳博物馆还接受了一批故宫博物院调拨的珍品,所以你在这里还能观赏到来自故宫的藏品,如:尼泊尔风格的“鎏金铜观音”,这座佛像高越1米,体形较大而且坐姿较为罕见;还有“银鎏金宗喀巴造像”,造像的铸造、鎏金、錾刻、镶嵌等工艺都很精湛,材质又选用珍贵的黄金和白银,是清代皇室礼佛的佛像。

博物馆藏品的陈列位置有时会做调整,具体位置可现场咨询工作人员。游客还可以在博物馆的一楼租借讲解器或者聘请讲解员。讲解器(中英文)租金20元(3小时使用时限,每超过一小时,加收10元),押金300元;讲解员费用:20元/层(20人以内)。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十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xx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也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最早发现于豫西地区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仰韶居民喜爱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等经济活动,还从事制陶、治玉、纺织等多种手工业活动。尤其是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使用的陶器。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辟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十分困难,在不使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继续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时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师市灰嘴遗址出土。该器红胎细腻,它与常见的彩绘陶器不同是以红彩描出网状纹及羽状纹,极为罕见,别具一格。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较广泛的文化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农具种类繁多,而且已经出现稻、黍、粟、小麦等农作物,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的改进。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

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时期逐渐成为专门盛放肉酱和腌菜类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骨针,缝纫工具,洛阳市东郊西吕庙遗址出土。共两件,一件长10.8厘米,另一件长3厘米。两件骨针出土时皆装在长13.5厘米、以动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针的形制与今天的钢针没有区别,可见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艺之高超。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十一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洛阳古墓博物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阳古墓博物馆。

导游词。

欢迎参考!

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镇冢头村东,占地150余亩,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以陈列历代典型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分为两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陈列上自西汉、下迄宋金的古墓葬25座,其中西汉“打鬼图”和“卜千秋升仙图”等9座壁画墓的壁画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北魏帝王陵区以宣武帝景陵为中心,集中展示了北魏陵寝制度的基本面貌。地面建筑由仿汉代、北魏两组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院内珍花异木,郁郁葱葱,松柏修竹,四季常青。草木花竹掩映着庄严肃穆的殿阁和迂回曲折的游廊,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堪称园林式的博物馆,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洛阳古墓博物馆就位于邙山乡冢头村,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洛阳古墓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之概况,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代帝王和达官显贵多埋葬在洛阳一带,特别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因埋葬东汉皇帝而遐迩闻名,成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墓地。此后,西晋、北魏皇家陵园均建其上,墓冢垒垒,星罗棋布,十分壮观。

博物馆复原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三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其典型墓葬有西汉中后期贵族卜千秋壁画墓,壁画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小龙)和三头凰在西王母信使持节仙翁(方士)、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东汉出行图壁画墓表现墓主人生前出行的宏大场面,有车骑一百多乘。另外还有正始八年墓、北魏孝文帝之孙清河王元怿第二子常山王元劭墓、南平王元玮墓、唐代定国大将军安菩夫妇墓等。

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的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的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墓博物馆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整个地面建筑之间,广植花草树木,间设假山水池,堪称公园。

洛阳市郊北邙山的古墓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墓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代墓葬区、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墓葬区位于博物馆的东部,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是古墓博物馆中最有特色和最吸引游客的部分。

墓葬区。

地上建筑是一组仿汉建筑群,建筑群中有“夏商周典型墓葬模型”、“汉代帝王出殡仪式群塑”、“民国初洛阳民间出殡仪式群塑”等展室。而地下部分,是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洛阳地区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几百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壁画。

地下部分中的各个复原墓葬(室),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墓里的砖石都是考古人员在原地编好号码后再拆掉,到这里再按照原样的逐一复原的。每个墓室之间相隔不远,有通道相连。你可以行走在通道中,穿行于各个时代的墓室前,这些墓室千姿百态,其建筑风格各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侧面。

墓室中还摆放了不少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如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代三彩等。墓室中还有西晋、北魏、唐宋的墓志,以及丰富多彩的壁画,如打鬼图、妇人启门图、升仙图等,这些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北魏帝王陵墓。

位于博物馆西部。该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清河文献王元悻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的。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高二十多米。游客可以沿着甬道一直往下走到墓室的中央,这里停放着一具棺椁,棺椁中没有任何物品。元悻墓墓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图,画中有300多颗星辰,这幅图比《敦煌星图》早约420xx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壁画馆。

壁画馆中展出了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壁画真品。这些壁画形象清晰,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壁画墓的主人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

博物馆面积不大,步行可以非常方便的到达各个区域。无论是原样复原,还是原址的帝王陵,这里毕竟是古人安息的地方,游览时,最好不要高声喧哗。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十二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物品与文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勤劳与智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

导游词。

”,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xx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0xx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20xx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也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最早发现于豫西地区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仰韶居民喜爱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等经济活动,还从事制陶、治玉、纺织等多种手工业活动。尤其是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使用的陶器。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辟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十分困难,在不使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继续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时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师市灰嘴遗址出土。该器红胎细腻,它与常见的彩绘陶器不同是以红彩描出网状纹及羽状纹,极为罕见,别具一格。

龙山文化因1920xx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较广泛的文化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农具种类繁多,而且已经出现稻、黍、粟、小麦等农作物,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的改进。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

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时期逐渐成为专门盛放肉酱和腌菜类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骨针,缝纫工具,洛阳市东郊西吕庙遗址出土。共两件,一件长10.8厘米,另一件长3厘米。两件骨针出土时皆装在长13.5厘米、以动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针的形制与今天的钢针没有区别,可见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艺之高超。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正是恰好处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洛阳,古称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起源之一的河洛文明正是诞生于此。“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前沿的中轴坐标线上,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它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之美誉。

儒学奠基于此、道教发源于此、佛教首传于此、玄学繁盛于此、理学开创于此,厚重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面前看到的这一幅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上,就像我们展示了这十三个朝代遗留下的都城遗址。

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之称。

古都洛阳用不曾间断的时间脉络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0世纪之间的中国历史,无怪乎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这样由衷的称赞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xx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xx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

《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史迹、科技发明等,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唐三彩展》选取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组,较全面的展现了唐三彩艺术的瑰丽风韵。

《洛阳珍宝展》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二十一件文物珍品,使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古代工艺之精湛、领略河洛文化之厚重。

《汉唐陶俑展》展出400余件洛阳出土历代代陶俑,集中地展示汉俑的古拙、晋俑的拘谨、北魏陶俑的清秀、唐俑的丰美,较系统地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古代石刻艺术展》选取洛阳出土石刻近百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较全面展示洛阳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

《书画馆》展示以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藏品包括王铎、吴昌硕、何绍基、査士标、任伯年、翁同龢、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书画大家,笔墨精到、意蕴悠然。

《宫廷文物馆》则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系统地真实再现了清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起居和佛堂等场景。

洛阳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开放成为传承河洛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内涵和传播真善美,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十三

洛阳博物馆位于古都洛阳市中心繁华地段,西临王城公园,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以其数量巨大,跨代久远,种类丰富,品位高超而享誉中外,其中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夏、商玉石器、两周青铜器、汉魏彩绘、唐三彩、宋瓷等多是稀世珍宝,并极具地域特色,在中国文物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推出的《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由史前时期、夏商时期、两周时期、汉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五大部分组成,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其中在展品方面重点突出了五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篇十四

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的邙山冢头村,乘车大约需要30分钟。现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洛阳地区古墓葬及洛阳古墓博物馆的一些情况。

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蕴藏无数文物瑰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建都洛阳。正是洛阳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

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身长眠的乐土。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晰,衔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

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人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

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最为集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