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8:59:48 |
- ZTFB |
- 12页
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逻辑清晰,给读者一个清晰明了的信息传达。在报告的正文部分,可以分段叙述,每段都具有明确的主题和论点。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写出自己更好的报告作品。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一
1、选题意义和背景。
中国是人口大国,很多城市人口密度极大,对资源的需求巨大,而为满足需求,我国很多产业过度生产,结果造成产能过剩和大量的资源闲置浪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国家近些年来提出产业升级改造战略,而共享经济的崛起正适合中国的国情和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第二届全球互联网大会在中国的成功召开,我们看到中国俨然己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互联网大国,这为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提供了关键和坚实的平台技术基础。除此之外,我国互联网+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提出,以及政府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及创客们的各种举措,也都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的推势作用。综上,中国发展共享经济具有必要性和非常大的优势,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必然的。然而必然并不代表着一帆风顺,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因其独特而创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对现实中的传统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故而受到排挤、甚至被斥为不正当竞争;同时,由于面对此种新形式时法律的滞后、制度的缺位,也为政府的监管和法院的裁判带来诸多困惑;另外,又因为共享经济模式下内部主体的法律定性不清、权责界定不明,所以共享经济模式下存在很多的法律风险,而对于这些风险的监管、防控以及规制也都是一道道法律难题。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是1978年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斯潘思于提出的。20xx年,共享经济模式在英国学者雷切尔布茨曼的专着《我的就是你的:合作消费的崛起》中,也被称为合作消费或协同消费.书中,她把合作消费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基于共享和租赁的产品服务,实际上是在同一所有者掌控下的特定资源在不同需求者间实现使用权移转,比如租车网、房屋短租网;第二种,基于资产和技能共享的合作生活方式,实质上是时间、知识和技能等无形资产的分享。比如liquidspace(流动空间)复制airbnb模式,为在外出差者在当地寻找和共享最佳办公空间,并通过基于地点的移动应用将信息呈现给用户,这些地点包括办公区、商业中心等许多有wifi但使用率不高的地方,从而成本低、浪费少地共享工作间和机器设备,此外,这种形式还包括一方利用闲暇时间为另一方提供服务等形式;第三种,基于二手转让的产品再流通,本质上是同一物品在不同需求者间依次实现所有权移转。概括地来说,共享经济模式是依靠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分散的个体之间闲置资源(物品、服务、或资金等)的使用权暂时性移转,进而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的一种020网络运营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允许人们分享资源,而不影响他们自身的生活,其逻辑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带给我们的实用价值和切身体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拥有创造收入的能力。
3、参考文献。
【中文着作】。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2.郭明瑞主编:《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3.徐卫东主编:《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
4.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九卷),法律出版社版。
5.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十卷),法律出版社19版。
6.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十一卷),法律出版社年版。
7.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9.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华书局出版20xx年版。
1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11.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中文译着】。
1.[美]罗宾蔡斯:《共享经济一一重构未来商业模式》,王茵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美]曼瑟奥尔森:《权利与繁荣》,苏长和、稽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3.[美]史蒂芬布雷耶:《规制及其改革》,李洪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美]戴维鲁本:《法律现代主义》,苏亦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5.[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七版),蒋兆康译,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
6.[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7.[英]迈克费恩塔克:《规制中的公共利益》,戴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中文期刊文献】。
1.彭岳:《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一一以互联网专车为例》,第1期。
2.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中国法学》《行政法学研究》20xx年20xx年第4期。
3.胡凌:《分享经济的法律规制》,《文化纵横》20xx年第4期。
4.刘建军、邢燕飞:《共享经济:内涵擅变、运行机制及我国的政策选择》,《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xx年第5期。
5.张恒龙:《改进分享经济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家治理》20xx年第35期。
6.凌超、张赞:《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一一以在线短租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xx年第10期。
7.颜蜻宇:《uber(优步)启蒙和引领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xx年第19期。
【中文报刊文献】。
刘夏:《专车第一案开庭,没谈专车合法性》,载20xx年4月16日《新京报》第a16版。
【外文文献】。
1.lonl.fuller,theformsandlimitsofadjudication,92.353,386(1978)。
2.gillianhadfield,legalbarrierstoinnovation:thegrowingeconomiccostofprofessionalcontrolovercorporatelegalmarkets,60.1689,1695(20xx)。
3.yairlistokin,learningthroughpolicyvariation,118yale.l.j.483,492(20xx)。
4、论文提纲。
引言。
一、共享经济模式的法律释义。
(一)共享经济模式的概念阐释。
(二)共享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共享经济模式的法律结构关系分析。
二、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法律难题。
(一)需求者信赖利益的保护。
(二)供需双方侵权责任的承担。
(三)提供者转租的风险控制。
(四)共享平台违约支付风险的监管。
(五)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规制。
(六)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的风险监管。
(七)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风险监管。
三、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制度构建。
(一)参与者的法律定位及其制度安排。
(二)共享经济模式的法律规制及其制度设计。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将从共享经济模式的内涵释义入手,解读这一独特而创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背后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特殊的法律结构关系和运行机制,从而增强对共享经济模式的系统认知;其次,结合共享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剖析其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面临的法律难题;最后,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特性并结合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法律难题,从共享经济模式中参与者法律主体地位的厘定和共享经济模式的法律规制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对共享经济模式这种市场创新的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从而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共享经济模式的缺陷和风险有待于发展过程中的不断自我完善,也离不开国家及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需要在以人权为本、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根、以利益平衡为点的制度创新维度下展开,因此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宏大工程,本文仅从有限的几大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在对共享经济模式法律规制的基本制度构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细化和充分论证。
7、预期的结果。
共享经济模式基于其独特的交易结构和运行机制成为一种市场创新,面对这种市场创新,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对共享经济模式中参与者法律地位的厘定以及共享经济模式的法律规制是相关制度构建的两个主要方面:明确共享经济模式参与者的法律主体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降低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法律风险和解决相关法律难题的前提和基础;以共享平台为监管重心、采取回应型的规制策略和合作监管的规制方式、并结合相关的基本的规制制度,为有效解决共享经济模式的法律难题提供的一定的思路和初步的实施路径。这样的制度创新符合良善法治的基本要求,同时候也体现了法无禁止则自由下市场主导、行业自律,以及法无明文则禁止下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执法的理念。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二
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技巧: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一、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 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一、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 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技巧
二、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五、论文答辩——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六、论文答辩——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 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七、论文答辩——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八、论文答辩——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 “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三
2001年11月10日深夜,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无论按什么标准来撰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将会被列入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中国加入世界组织必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可以说,中国加入世贸对中国绝大部分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有机遇同样就会有挑战,尤其是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新阶段新环境将把中国农业推向市场竞争的巅峰。
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会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农业资源也会由国内配置转向国内国际双重配置。中国入世,绿色壁垒逐步取代了关税和配额,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如何应对将会是一个亟待做出抉择的问题。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wto规则和机制来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鉴于此,我选择了中国加入wto后的外贸研究这个论文课题,希望通过自己论文写作的过程,来加深对wto的了解。
二、有关论文课题调查和研究情况。
预计论文达到的目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经济、科技、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得到各国的公认。消费观转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提高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包括环境质量。然而,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包含贸易手段,所以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际贸易。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筑起绿色壁垒。我国农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损失极大。如何面对绿色壁垒?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这是我国现在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加入世贸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多年来都保持较大的进口顺差,国内gdp指标也不断上升,加之中国国际贸易出口量排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木秀于林,风必吹之”,中国这样高速的发展态势,难免不会受到一些阻碍和困难。
中国综合实力的整体加强的确给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自己在产品生产中的确也存在一些管理和技术上的落后,就以农产品出口为例:有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2002年以来更呈增加趋势。其中就有部分损失是因为我们对绿色壁垒的认识还不够造成的。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许多人大代表都提出了“新三农问题”。因此,在这次论文中,我想将重点放在“中国入世,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上”。希望通过分析影响,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三、论文课题研究和写作进展计划。
(一)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第一,入世后中国农业的现状。只有首先对中国农业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分析中国入世对农业的影响。因此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
第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指出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冲击,当然有冲击就有机遇。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部分农产品的出口同样也看到了机遇。
第三,面对绿色壁垒,中国农业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政策。这一部分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核心。针对论文第一、二部分提出的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绿色壁垒问题,我将在论文中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具体措施和应对政策我将分成以下4点进行阐述:。
1.加速制订和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强化政府在应对绿色壁垒时的作用。
3.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4.面对入世的中国农业,农民也应提升对绿色壁垒的认识。
第四,发表自己的感想,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只有励精图治,顺势而变,方能纵横四海,遇强不乱;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只有勤勉经营,潜心修炼,方能中流击水,逐日中天。
(二)时间和相应的内容安排。
2006.2.15---3.10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06.3.13---3.19完成翻译和开题报告。
2006.3.21---3.29完成读书笔记。
2006.3.31---4.15完成论文初稿,并请老师修改。
2006.4.17---4.27完成论文二稿。
2006.4.29---5.30定稿及写实习心得。
2006年6月答辩。
四、论文的创新点。
通过分析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现状,研究绿色壁垒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分析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相应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措施与应对政策。
五、论文课题研究的现有条件和参考资料。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篇论文,我除了在internet上查找资料,还利用了大量的时间在书店和图书馆寻找资料以及阅读有关wto的外贸书籍,期望能交给老师一份满意的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2.黄冠胜(2004),“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战略选择”,《中国技术论坛》第1期;。
3.胡涵钧(2004),“wto与中国农业专题”,《wto与中国对外贸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四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据一项研究显示,“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听力测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学阶段,听力水平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样运用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是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xx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新课标的提出,英语听力成为陕西省高考英语的“焦点”,英语听力课也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所着力探讨的课题。“听”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快速做出反应的积极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以致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常常有先翻译后理解的心译倾向,严重影响信息的输入,导致学生可能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词或句子,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听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教学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给出的阐释不一。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但无论何种解释,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在现行条件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而听力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截取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典型的听力教学现象及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此课题确定我校高中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定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听力教学,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的目标达成度,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总结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在听力课上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
(二)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了解目前中学听力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这些策略的长处和不足。
(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语音、语义以及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开展听力教学,并且选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实例来与以往的听力教学策略相比较,观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两个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更佳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和提升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一)行动研究法: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问题。
(二)实验法:建立课题实验班,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跟踪式调查,并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
(三)比较法:比较实验班与其它班级的效果。
(四)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时间:一年(20xx.12——20xx.12)。
(二)研究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03)。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04——20xx.09)。
1、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跟踪式调查,了解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实际及听力教学现状,将本课题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际,并比较教学效果的差异。
3、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0——20xx.12)。
1、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
2、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
课题负责人:孙娟,为本课题的总策划人与负责人,负责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整体指导与监督工作,开展课题实验教学活动,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申报书填写,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和理论指导,及时检查与督促课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雷静、李向力、茹静静负责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班听力课的调查,收集好教案、课件、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试卷等。开展听力教学策略的研修活动,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组其他成员:课题组成员梁晓花负责资料分析整理,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2.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五
选题的根据:
1)说明选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题研究的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法律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难题,因而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倾向于论证法律的积极意义,从正面论述法律的正当性。
因此,“法律是什么?法律怎么样?法律应当是什么?”就成了法律的元问题;。
而反过来讲,“什么不是法律?什么是法律不能做的?怎样避免和控制其内在缺陷?”就很少有人研究了!
因此,我的选题是《习惯预期的生活——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因为,证明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很困难,而否定一个理论就要容易的多了;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够了。
所以,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就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理论意义:
理论上的意义在于能否给我们增添新的智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方法、解释理论上的困惑、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疑惑提供解决的建议。
那么这反方向的法律研究会带来什么呢?
1、法律是习惯的产物,最早的法律源于习惯;我们又总是在打破与改造习惯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确定什么是违反习惯的,对与法律也是如;确定什么是违法的也许会更容易一点当。
2、法律在历史中产生、在现实中发展、在未来发挥作用;法律总是想通过历史的经验解释,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作用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但是,我们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不能做的?是否存在一个“法外空间”?
3、法律是对生活的一种安排,它总是期望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与生活。
这种对生活的安排与支配的企图,造成了法律对我们生活的控制。
因此,如果法律能给出几条“红线”,给出人们行为的界限,会更好一点。
4、法律是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它要回答6w1h(what?who?when?where?which?why?andhow?)的问题。
而用排除法能更快的确定我们研究的方向与焦点。
实际意义:
法律的实际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给当事人或相关人以有益的启迪或信赖。
关键在于它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有巨大的实践可能性。
1、反方向的研究避免偏见,不再是从某一个侧面的研究,而是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应用式研究。
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条件,进行最深入的研究。
2、应对现实的挑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实际需要。
摆脱精英的左右与控制,探究符合民众需求的法律,而不是沦为某个利益集团的工具。
3、提供一种另类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更多的是一种符合实际需要的思维方式。
让人有思维的能力与可能性,进而做出开拓性的知识。
4、应用式的研究,不执着于理论上的各种可能性探讨,而是着眼于最可能的现实出路。
选择有很多种,但能够采用的往往只有一种,并且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2)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之上的,我们的知识总是渐进的发展的。
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就是一种系统化的法律探析;无论是哈耶克关于自由的否定方面的定义,还是考夫曼对“法外空间”的论述,都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研究的动态:
习惯从来都是法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等法学领域。
每一位法学家或法律学者,在探讨法法的起源与发展、分析法律的实效的时候都会牵涉到这方面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法律学说,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安排与解释。
而古今中外的法律人在描述法律的时候,通常都是社会科学式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在论证自身合理性的基础上,贡献解决的方案。
),而用自然科学式的研究方法(由试验、到假说、再到实践。
即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提出可能的理论。
)的却很少。
因此,反方向的研究,就是要通过预期理论的假设,进行社会实践的检验;。
历史上,法律的定义就存在着两种争论,将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与手人类控制与影响的主观区分、消极与积极的争论、否定与肯定的优劣都与反向研究相连。
特别是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考夫曼关于“法外空间”的论述都与此相关。
然而,哪一种途径能更好的完成既定的目标?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但大多数人却有相似的研究方式或说法。
从正面、用肯定的方式、在法律的内部进行研究,是大多数法律学人的决定;因为,正面的论据更多、肯定的'方式有道头、内部研究不跑题。
而用逆向思维来思考的话,不容易把握;且很有可能言之无物!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当大多数人采取相似的路径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就立基于此。
自己的见解:
1、当人们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再做出改变或变革会很难。
因此,法律是稳定的,但研究法律的变化可能更有意义。
如,法律废止的条件与标准是什么?
2、否定一个问题比肯定一个问题更容易,定义一个概念同样如此。
而说明法律是什么很难,而我们很容易的确定什么不是法律。
3、当存在希望的时候,人们的忍耐力是难以想像的;而绝望会摧毁一切的限制。
因此,法律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人们最后的盼头!
4、知识是“偏见”的产物,而真理总是存在一定的共识的。
因此,普适价值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只是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共识,而法律是这种共识的产物!
5、事实的分歧可以通过证实得到解决,而价值的争论总是难以弥合的。
因此,权力有了存在的必要,而法律是保障权力的产物,它为权力证明其正当性!
6、生活是现实的,理论是虚幻的,而实践总是最正确的。
但最正确的往往是机会成本最高的,我们的选择通常是最熟悉的、符合我们的习惯的,而不是最好的!
7、法律是变化发展的,而稳定是必需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
法律的各种要素,也是一分为二的,肯定的与否定的两个方面!
8、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法律是对这些关系的一种规制。
在有关系组成的圈子中间,“禁忌”要比利益更重要,“潜规则”维护共同利益。
9、利益的取舍决定了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时力量最强。
在这个共同体中,利益总是循环往复的,并且能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
10、完美是不可取的,人们总是倾向于退而求其次的。
因此,总是由那些不适应社会的人推动了规则的发展,法律同样如此!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前言。
一、“分饼理论”及其不足。
二、反方向的探索及方法。
第一章、反方向研究的前提限定。
第一节、反方向研究的基础。
一、哲学基础——认识论。
二、现实基础——关系圈。
三、方法基础——二分法。
第二节、反方向研究的途径。
一、否定的定义方法。
二、事实与价值的分立。
三、系统化的认知方式。
第三节、反方向研究的范畴限定。
一、预期理论的提出。
二、法律缺陷的确认。
三、习惯生活的可能。
第二章、反方向研究的法律纬度。
第一节、反方向研究对法律的定义。
一、否定的定义的方式。
二、试错的生长路径。
三、预期的侧重要点。
第二节、法律缺陷的存在与控制。
一、法律的先天不足。
二、法律的后天缺陷。
三、法律缺陷的克服。
四、法律内外的调控。
第三节、习惯预期的可能。
一、徒法不足以自行。
二、路径依赖的探讨。
三、行为的界限确定。
第三章、反方向研究的问题实践。
第一节、法律的异化及控制。
一、法律异化的现象。
二、法律异化的表现。
三、法律异化的控制。
第二节、信任与风险的规避。
一、预期与信任的区分。
二、法律要降低社会风险。
三、利益集团的利与弊。
第三节、系统化的法律认知。
一、系统发展的过程。
二、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三、调适与代偿的能力。
四、圈子的存在与规制。
第四章、为了生活的法律。
第一节、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存在一个法外空间。
二、禁止比授权更具效力。
三、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节、服务于生活的法律。
一、法律以“人”为主体。
二、法无禁止即自由。
三、法律的价值体现在生活中。
第三节、最可能的选择。
一、在选择中迷失了方向。
二、能够采用的只有一种。
三、最可行的往往不是最好的。
四、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第五章、面向未来的预期。
第一节、避免不必要的付出。
一、传统的力量与习惯的依赖。
二、机会成本与最优抉择。
三、最好的永远是适合自己的。
四、“红线”的效应。
第二节、期望中的生活。
一、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二、价值评判的不可能。
三、有限的预期和预期的落空。
第三节、反方向理论的实践。
一、否定比肯定更容易。
二、优胜劣汰的成长模式。
三、一个硬币的两面。
四、妥协的魅力与共识。
第六章、结语。
一、法律的理想境界。
二、三元循环的法律。
三、反向定位的法律。
论文的创新点。
1、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来说明法律问题,如“异化”、“进化论”、“功能”和“新陈代谢”等等。
法律也可以看作一个有机体,它也具有生物的习性。
2、运用历史与矛盾的分析方法诠释法律,总结可能的规律,进而提出假说,进行相关的时实践与印证。
法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不断扬弃的过程。
3、从哲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出发,探求法律的起源与元问题。
从否定的方面出发认识法律,用排除的方式证实疑问。
4、坚持事实与价值相区分的理论基础,以怀疑论与相对主义为基点描述法律,并寻找可能的路径与出路。
5、从心理学的角度,发掘人们行为的原因与方式,将“模仿律”、“刻板印象”及“光环效应”应用到法学领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六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有什么方法?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答辩?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
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
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答辩技巧【二】。
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
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
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
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
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
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介绍论文概要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的一点是“自述”而不是“自读”。
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
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
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要构思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
这就要:1.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2.有开头主体与结尾。
3.有条理、有层次。
4.用词确当,语言流畅。
5.口齿清楚、语速适度。
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
主体部分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
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
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
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
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必须对自己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
这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
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
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
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
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
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
答辩委员会成员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
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语速适中。
无数事实表明,同学们在论文答辩时的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答辩成绩。
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目光移动。
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
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
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
在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体态辅助。
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
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
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
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学生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
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
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
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紧扣主题。
答辩往往学生较多,因此,对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
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论文给予肯定。
人称使用。
在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
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
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七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研究生(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开题报告都是不可等闲而视之的小事,因为这是关系到论文选题的大事。选题得当与否,是关系学位论文写作是否顺利、答辩能否通过的前提。所以,若非不得不回家不可,还是先不要急着回家。因为回家事小,开题是大。
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写作论文的基本条件之一。一般说来,选题立足于学术史的纵向视角,仔细考察相关研究的既有文献,然后再决定自己的选题。梁慧星先生曾写作有如何写作法学学位论文的系列论文,相当精彩,也非常实用,建议查阅、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八
三位老师,上午好:
很感谢三位老师能在今天对我的论文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我的论文题目是旅游合同免责条款及其问题调查研究。之所以确定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在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网页上看到了20**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报告成果,在这篇调研报告成果中,游客尤其是散客,不满意以及投诉的重点,在于对旅游合同的履行和旅游合同免责条款的不认同。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九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markers)在语篇中对保持话语的关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话语标记语在口语教学领域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希望对口语教学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起,chaudron与richards率先提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markers)的概念,并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各国语言研究者开始不断地使用与研究话语标记语。本文通过回顾话语标记语在口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情况,旨在对其在口语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进行深度分析。
一、话语标记语定义。
话语标记语(dms)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chaudron与richards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给话语标记语下了定义,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传递话语整体框架和局部句子间的关系信息的符号。schiffrin讨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时,将其定义为“包括语言单位,顺序上不独立的组成部分”。在他的定义中,dms被认作是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符号。而何自然、冉永平认为话语标记语传递的不是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而只是为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从而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的程序性意义。
二、关于话语标记语的语料库实证研究。
近年来,话语标记语吸引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王立非、祝卫华运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料(seccl),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口语作为参照,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和规律。此研究计算了两个语料库中话语标记语的种类和使用频率,并且记录下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来寻找两个语料库中话语标记语使用规律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经常使用的三种话语标记语分别是附加性、强调性和有意义的填充语,其他类型的话语标记语使用的频率很低。例如,英国人在使用对比标记语的时候,频率最高的是“however”,但是中国学生更多的是使用“but”。因此,这项研究有四个最重要的发现:(1)中国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使用与英国人不一样的话语标记语;(2)与英国人相比,中国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频率低;(3)中国学生过度使用少部分的附加性和强调性标记语;(4)中国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位置与英国人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母语迁移的影响并不明显。
loretta与ronald对在教育情境中母语者与学习者在口语方面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同样是基于语料库,此研究是对比cancode(剑桥・诺丁汉英语话语语料库)和香港小学生课堂交际话语语料库来研究教育情境下两者的区别。在香港,口语水平是日后在学术上和事业上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教育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核心功能范式可以分成四类:交际型、指示型、结构型、认知型。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受限范围和某些特定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反映出,对英语学习者的非自然语言输入和传统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法只注重单词的字面或者命题(语义)意义而不是单词在口语中的语用意义。此研究提出需要通过创造改善话语标记语使用的空间来加强学习者口语中的语用能力。
三、结论。
通过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母语使用者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不难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在位置上与母语使用者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在使用的种类和频率上明显不同于母语使用者。
四、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学习者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已达到较高级水平,但是在与母语使用者对比中发现,在口语话语标记语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者所学到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口语中,更多关注考试而忽略了口语交流。大量研究表明,适当地使用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提高口语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关联性。口语表达中,许多英语学习者都不会运用一定的衔接技巧把句子连接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普遍不认为话语标记语在帮助他们构建语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们看来,交际过程中,只要注意发出正确的发音,注意减少或者避免大的语法错误,使别人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那么交际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在口语表达中表现出来的困境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充分重视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导致的,使用话语标记语可以保证听话人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缩小听话人寻找话语关联的范围,使话语关联的寻找更加容易,使话语理解更确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话语标记语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尝试利用话语标记语去交流,应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者口语的影响,扩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范围和种类,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3)。
[2]王立非、祝卫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j].外语研究,(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如何写篇十
题目:论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现代文学。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
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
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
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论文研究目标。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四、论文研究内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五、论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20xx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论文参考文献。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0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0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国真抒情诗精选赏析》,王昆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10、《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姜红伟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丛》,若冰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现代诗歌创作论》,薛世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王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14、《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郭旭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选》,海子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6、《郭沫若经典作品选》,郭沫若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8、《语言学大意》,乐嗣炳著,中华书局1923年出版。
19、《中国诗学专著选读》,张寅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著,冰心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
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
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1、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2、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3、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4、实事求是,绝不勉强5、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
1、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2、有开头主体与结尾。
3、有条理、有层次。
4、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
5、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
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
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
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生日主持主持词(实用16篇)
- 三分钟短视频文案句 五分钟短视频策划文案(七篇)
- 火锅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 火锅的来历故事(九篇)
- 竣工验收工程工作会议纪要范文会议纪要通用(优质8篇)
- 让青春飞扬演讲稿(实用13篇)
- 2023年装修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优秀17篇)
- 2023年足球联赛简报(模板16篇)
- 又是一个新起点人生感悟欣赏简短(实用9篇)
- 2023年道德的调查报告(优秀16篇)
- 2023年工作汇报工作汇报ppt模板工作汇报范文格式范本(模板2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