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本教研制度汇总(优秀15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0 05:02:33    小编:ZTFB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校本教研制度汇总(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5:02:33 |
  • ZTFB |
  • 13页

作文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可以培养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使总结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装修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装修有所帮助。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一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学科教材和教法,是贯彻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做好学科期中、期末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5、积极开展均衡生产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6、备课组要积极探索选修课的教法,学法与考法,逐步建立并稳定本学科有特色的选修课。

7、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审美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学校要形成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教导主任、学年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系统,成立校本培训工作小组,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校本培训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培训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课程、专题、措施,确保培训优质高效。

1、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师徒结对、经验交流、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周、校际交流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三

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这是适应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让我们倾听几位基层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者的声音。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局副局长柴修森。

首先,从精神和物质等方面向拥有校本教研成果的教师倾斜。近年来,我们高密市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局一直把校本教研成果,作为考核和评选骨干系列教师的依据。如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级别系列的骨干教师,每月将发给一定的科研经费;具有骨干系列资格的教师,可以参加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后备干部的考选。因此,在选拔和聘任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干部时,我们把是否具备骨干系列教师的资格作为重要条件。

为了让教师根据实际,自主地进行校本教研,我们提倡学校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评价。例如,对于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可不采用传统的备课方式来备课,学校也可以不检查他的备课情况,而是看他相应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就是,让优秀的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创新性的,能引领其他教师共同发展的工作。

其次,实行教科研人员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我局通过竞选和答辩等形式,从骨干系列教师中,聘任了一批兼职教科研人员。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实际情况或方向等,自主选择教科研人员,教科研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长选取相应的学校。

再次,组建校际学术研究共同体。每学期我们会根据我局调研的结果和学校、教师申报的,有一定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一定数量的学术研究重难点问题,同时,将面向全市公布,组织教师竞标课题。然后,我局再把申报同一课题的`教师组织起来,让其组建相应的学术共同体,并与其签订一份“契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保障研究的自觉参与等。其目的是,让不同学校的“志同道合者”组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实现不同学校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第四,推行名师挂职服务制、租借制。我们实行了名师工程,为了实现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均衡发展,我们规定名师要流动起来,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根据需要,我们组织名师到薄弱校挂职服务,当然,这要给名师一定的待遇,例如优先组织名师外出培训等。当名师完成一定的服务任务后,再回原单位工作。如果,非薄弱校想寻求名师到本校指点一段时间的校本教研工作,可在双方学校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采用“租借”的形式,实现外校名师的指导。

第五,教育(-雪风网络xf。

[1][2][3]。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四

开展校本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我们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重视校本研究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形成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追求实效的(包含教学研究理念、教研活动时间和任务、教研形式与活动要求等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整合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等力量,形成校长负总责,教科室、教导处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学校要营造出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注重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2、确定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学校承担了上级课题研究的,应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或研究方向,可以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也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就如何提高个人业务方面进行研究,如课堂结构的研究、教学情境的创造,但必须广泛地采纳和吸收其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地吸收有关书籍方面的营养,以提高研究效率。

3、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周有一篇教学故事,每两周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究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质量较高的课件或教具。

各教研组要确保教研活动质量。每周不少于一次教研活动,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推行行动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观摩教学、评价讨论、叙述教学故事等方法,不断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学校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评价教师的教研情况,将教师的教研情况归于教师的业务档案。将教师的研究工作测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目标管理内容之中,并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和福利待遇紧密挂钩。

1、推动学校校本研究最有力的措施之一是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参加教学研究,使校本研究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2、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在管理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引导作用,使校本研究工作得到积极而务实的展开,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五

1、建立专家引领的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导向并提供可靠的专业与智力支持。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划、部署,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具体督促、导向,对教师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3、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教研听证会,把校本教研的项目、活动方式、预期成果在校内公开。

4、坚持“一期一评估”,由教科室组织实施。

5、制定校本教研评价量化方案,做到评价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评价与教育教学效果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提高三者相结合。

6、学校每学年在公用经费中提取15%作为校本教研专项经费,并由学校工会、教代会监督实施。

7、将校本教研的绩效纳入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评优、选模、晋级、评职考核、骨干教师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六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年青教师,我们将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使教学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局的精神,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常规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现教师间的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大教研:即学科教研,指全校同学科所有教师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级教研,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集中教研。

3.小教研:即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和课程标准等。

1、加强“五个研究”。

即课标、教材、考纲、课堂环节、学生五个环节。

2、加强对“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从工作中的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小问题。

1.调研:教研组长了解情况收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2.计划:根据收集内容教研组长确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3.备题: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准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研讨:集中研讨,各抒已见,交流想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决议。

5.执行:教师将决议付诸于实际教学,检验其合理性。

6.反馈:教研组长收集执行结果,形成总结性材料。

2.指导管理教师的教研,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3.组织好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

4.向校长、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好本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2.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研成果与教学经验。

3.组织每次教研都要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1.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敢于提出共同研讨。

2.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态度端正,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积极实践教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1.每次教研活动时,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等。

2.检查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教导处负责全面检查记录,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3.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

4.成立教研活动评比小组,评选优秀教研组。

5.学期末展示各教研组研究成果,优秀材料及时推荐,先进方法及时推广。

6.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7.成功事例上传博客,资源共享。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七

一、校本教研活动以建构广义思想为指导,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各位教师的主动性,改变原来教研活动“讲—听—记”的简单模式,采用各种创新型的活动,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为争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校本教研活动要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确定“每个教师都是研究者,每节课都是教师研究的对象”的思想。

四、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导处制定详细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并坚决按计划实施,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要精心保留,以备存档。

五、学校按申报课题内容成立教研组,每组由课题申请人为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本课题的教研活动。

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经常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协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新课标。

七、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新老教师的一次观摩课,做到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评课,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教研组内交流,任课教师要及时写课后所思,每学期写一篇较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励。

八、每单元组织质量分析,对命题质量标准与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为改进教法提供可靠依据。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八

(一)每学期初,教务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订立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活动安排,教师根据学校和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计划。

(二)学校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或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检查、部署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小学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个年级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搞好课题立项,要有长期的课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课题,要实实在在的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学校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和改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的一个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九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备课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七)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八)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期开发1—2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十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1、全校分三个教研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

2、备课组:语、数按年级进行分组,其余音、体、美、常(科)、生活与劳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电脑、英语等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

1、统筹时间。

下午2:00—5:00语文组:星期二数学组:星期三综合组:星期四。

2、分散时间。

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隔周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3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师到外省市学习,引进教研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项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每周教师例会的前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和关注。

6、强化新课程按月反馈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月按不同主题举行一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计,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7、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8、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两次。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十一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样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3、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念菱,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完成一份心理和德育渗透教案,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4、要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参,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5、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定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局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校本教研制度在我校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基本展开,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并在此基础上使我校校本教研继续深化,将学校建成具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十二

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特制定我校教研活动制度:

学校健全教研机构,由领导带头,成立学科组委会,下设教研小组22个。

(一)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工作计划订立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周密安排活动。

(三)每学期由教导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讨课),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四)规范阶梯教师晋级标准,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改革评价体系,研究考试内容、方法、功能,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六)定期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了解减负措施,听取家长、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七)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课题研究工作、各类论文征文、评奖活动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八)学校教导处专人负责全校的教科研日常工作。

(九)各教研小组组长,详实记载每次教研科研活动情况,及时向校领导报告工作,以便校领导作全校调控。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十三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校际交流、专家互动、理论学习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

1、自我反思。

教师自我对话,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在通用教案上进行预设性反思,每节课上完之后,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反思来省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具有研究性的文章。

2、同伴互助。

以上。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优秀教研组的教研展示活动。

3、专业引领。

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同时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或互联网上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摘记(每月至少一篇)。学校还将建立教师研修室,把全国知名专家的讲座刻录成光盘,集中培训教师。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1)组织1、2次集中式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利用教师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做好学习摘记。

2)教研组长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理论学习,开展主题式讨论,。

3)每个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理论学习,人人参与学习体会交流,并做好记录.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学科大组教研和学科小组三级教研制度。学校教研每学期开展3—5次,以校际交流、优秀教研组展示、专家讲座为主。学科大组教研每月开展一次,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交流,示范课展示为主。教研小组交流每周开展一次,以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问题探讨解决为主,同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备课组,因其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教研,主要以备课,教学研讨为主。

评出一、二、三等奖,予于奖励。

3、建立骨干教师岗位职责制。

对于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明确岗位职责,乡级骨干每年评选一次,存优汰劣。

4、加强课题管理,促进校本教研的成效。

结合课题管理制度,以课题研究来带动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校本教研的成效。每月就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优秀案例给予奖励。

5、保证活动时间,加强领导管理。

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导、教研组长保证活动质量。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比。

2、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评选出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分管教导和教研大组长评选),对于评选出的教师不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十四

考核中加1%,达不到目标的减1%。不进行帮带新手的学科带头人,将取消其以后评选各级各类优秀称号的资格。――集成式评价教学成绩。在教学成绩的评价上,把个人教学成绩同备课组教学平均成绩挂钩,备课组教学成绩在乡镇居第一的,同一备课组成员的个人成绩采取差一减三制度(差一分,在绩效考核中减三分),第二名的,实行差一减五制度。这样,用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把个人的智慧凝结为集体智慧,集体的智慧又升华了个人的智慧,确保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上一页[1][2]。

校本教研制度汇总篇十五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改进和完善我校教研工作,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研制度。

(一)、原则:本着以校为本、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采用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二)、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前沿理论进行全面学习,主要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现代信息技术、师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知识、各科的课程标准、报刊等有关资料。

(三)、时间: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二——三次。

(四)、形式:闲暇时间主动学、组内交流学、困惑专题学,组内相互学、全员集中学、外出拜师学。

(五)、要求:

1、全体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理论书籍,并有重点地摘记,每学期所记笔记按常规教学要求。

2、集中辅导时,按时到场,虚心听,认真记录,并及时复习,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目标: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自身面临的具体问题。

(二)、选题原则:校本教研课(专)题本着:“实、准、小、新”的选题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

(三)、核心工作:学科定位,选准课(专)题和切入点,拟出近、中、远期规划,科学组织并实施。

(四)、各教研组每学年至少确定一个课(专)题作为组内共有课题,全体组员都是研究员,研究形式:“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注意材料的积累。

(六)、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教师即研究员。

(七)、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师集体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

(八)、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一)、教研组(年级组)在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计划。

(二)、落实教学教研常规,特别是集体备课活动(每月至少一次)。

(三)、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研讨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各教师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一学期一篇教学经验和论文,写一份详实的试卷分析。

(五)、学校要组织举行“学科论坛”“说评课”等活动,中心发言人必须印发提纲,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开展骨干教师带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七)、学科教师应准时参加区、校教研,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再上一节公开课。

(八)、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观摩教学。

(九)、做到五勤:勤听(勤听课,要倾听同事的意见,倾听领导的评价)、勤思(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写(写反思、个案、随笔)、勤说(教研要说,备课要说,评课要说,交流要说)、勤评(师与生、生与生间的评价)。

(一)、学校成立校本教研评价工作小组。

(二)、评估工作小组调查了解本校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及时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三)、评价办法:通过资料查阅分析、课堂观察、谈话和问卷、能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

(四)、对教学理念情况评估有三条:(1)一线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情况;(3)开展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情况。

(六)、课堂观察评估主要有六条:(1)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讲述、提问、讨论、演示、学生活动等);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内容的难度、数量和现实背景等);(2)能否选择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具、录音机、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3)能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活动的机会,能否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愤;(4)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与态度有什么变化等。

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保证。学校教研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以及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培训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申报并按计划具体实施学校教科研课题。

3、发动全校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教研组、年级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有: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9、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积极参加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5、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

(一)、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与对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二)、对于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三)、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评选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四)、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的意识。

(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七)、保证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