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故事(优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1:36:52 |
  • ZTFB |
  • 9页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对任务的理解和把握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重要策略。在这里汇总了一些写作中常见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一

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现在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说罢,便念出了上联: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之说,不如不说。

任主事针锋相对地对出了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管御史听后,瞠目结舌,拂袖而去。

慧童嵌字联戏知府。

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人才,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们快去找社主。一个小孩道:“今天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卜昌无奈,出句道: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

一个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对道: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为卦。

另一个道:

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两个娃娃拿卜昌的名字糟蹋戏弄,使他异常难堪。从此,卜昌再也不敢藐视热河的文人了。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二

从前,有一个地主做寿。当地有个富农,特地写一副连环式寿联祝寿,借此献媚讨好。他搜肠刮肚凑成上联,但怎么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下联了。无奈,只好把上联送去,上面写着:

有个才华出众的贫农,看了这个令人作呕的上联,非常气愤,提起笔来,立即对出下联: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无葬身墓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上面两联,一捧一嘲,针锋相对,是一副生动而有趣味的连环式对联。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三

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四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

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直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后来,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五

某市搞严打,市长的儿子因行迹不轨落入法网。市长的秘书马某为说情忙得不亦乐乎。此人善解人意,八面玲珑,处处圆滑如玻璃球,外人送号“马屁精”。就在马某四处奔走之时,他的家门上多了一副对联。此联以数学和物理多词嘲弄这位又圆又滑的“马屁精”:

曲圆半径处处相等;

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六

当今之世,改革之年,处处讲效率,时时争分秒,无不对文海会山有意见,强烈要求搬文山、填会海,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某县农业局的领导却无动于衷,仍是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忙得机关人员加班加点写材料,印文件,常常挑灯夜战,不亦乐乎。各乡头头更是马不停蹄地奔跑于会议之间。正是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无暇顾生产,个个怨声再道。有一位王乡长颇有文才,对此早有意见,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农业局的办公室门口。这副对联是:

前天会,昨天会,今天会,天天开会;

你讲话,我讲话,他讲话,人人讲话。

横批:秋忙咋办。

别看这副对联字意通俗,还是有点讽剌性呢!

唉,使我感叹的是:现代自称不凡的文人,动不动就搬书本的人,能写出来吗?!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七

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诗文意境优美,他小时候熟读诗书,常常和老师在一起吟诗作对,老师很喜欢他的聪明好学的精神,也经常指教他。

有一天,师生俩一起到外面散步,他们走在明月当空的小道上,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小路两旁是竹林,竹林里不时飘来一阵阵的花香,在这幽静之中,老师诗意勃发,吟出了一句上联:

李群玉也被周围的景色所迷,听到老师的对联,他环顾四周,看见明月的光芒皎洁如水,小路两旁的竹林中不时有萤火虫飞来飞去,萤火虫的光亮忽明忽灭,时隐时现,就马上对道:

上下联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绘出来,使人觉得身如其境,这真是一副美妙的图画。

(2)重修岳飞墓。

十年动乱期间,岳庙也难逃厄运。不仅岳飞被“打翻在地”,连庙宇也被砸得墙残壁断。1977年又以更大的规模将岳庙翻修一新。岳飞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铁像亦再次跪伏于阶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联写道:

此联既备述了岳庙十载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3)千古罪人遭唾骂。

在岳坟前墓墙旁边,面对岳坟有秦桧夫妇及其同伙万俟卨、张俊等四人反剪双手的历史罪人的铁铸雕像囚禁在铁棚里,意在让这些残害忠良的奸佞之臣,永远跪伏在岳飞的脚下,俯首认罪。据史书记载,初建岳王庙时,前来朝拜进香的游客,蜂拥而至,不分昼夜。当四个铁像铸成放置之后,游客纷纷向秦桧夫妇铁像吐唾沫,以示愤恨,还有人用秦桧与王氏追悔和相互埋怨的口吻,分别在秦桧、王氏的铁像上挂了上下两联:

这副联语,写得诙谐风趣,痛快淋漓地刻画出彼时彼地两个历史罪人的丑恶的心理状态。

(4)神童神对。

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禹偁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气的人,他从6岁就能做诗,7岁时就能做文章,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有一天,郡太守大宴宾客,宾朋好友聚集一堂,可热闹了,这时,王禹偁也作为郡太守的“小友”随着人们一同入席就坐。在宴席上,郡太守心里很高兴,就出了一联让众人来对:

出句之后,众位宾客都开始跃跃试对,人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着,可是,过了好半天,也没有人能对出来。又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酸溜溜的秀才,对出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句子,郡太守听了,摇着头否定了,然后他催促着众位宾客,继续对下去。众位客人还是想不出好对子来,令郡太守很失望。这时,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于是,他就用铜铃般的天真稚气的声音大声说:“我来对。”众位客人顺着声音一看,见是一个小孩,不禁发出一阵鄙视的笑声。

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挥笔写出了下联:

顿时,四座议论纷纷,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

(5)日影和人影。

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准,他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忠贞。历史上记载了他的业绩,也记载了他对对子的故事。

说是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问寇准,寇准也是笑而不答。正巧,杨大年有事来向寇大人汇报,也找到这里。杨大年是对对子的行家,他一来,仿佛为众人解了围。大家让他先把对子对出来。

寇准把出句告诉了他。大年想,宰相说的是日影,还有什么影儿呢?对,人影。他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

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八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幅家庭教育对联:咬几本有用的书,就可以吃喝;培育数根新竹竿;就像孩子和孙子一样。联合句教孩子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谦虚正直。拥抱很高的期望。

王知春,清代文人,也有一对联的家庭教育:少读书是一种低才气;刻薄是一种极大的困惑。这句对联的意思是:人不是天生就低才华的,一个人的才华都是由于后天的努力程度获得的,低才华是由于自己缺乏阅读能力,从而鼓励子孙后代多读书。

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儿子出国留学。写一副特别的对联:要摆脱烦恼,你需要自由;经历了所有的困难成为一个好男人。对联的语言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他必须训练有素,信心十足。在困难面前,他磨练成一个无私的人。

1940年,郭沫若曾为侄女魏荣芳写过一副对联:莫雪芙蓉面无表情;香味的效果来自他的内心。这副对联妙趣横生。它自然地将她侄女的名字嵌入到海马状突起中。这深深地教会了她要诚实。对这个家庭来说,诚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有一年,在春天,周玉皇参观了10座佛教寺庙,晚上住在里面。他睡着后不久,突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仔细地听着。原来有人反复念诵着一副对联:“十座佛寺是由几千块砖和工匠建造的。”

当周玉皇感兴趣时,他站起来问庙里的和尚:“谁住在隔壁?”

和尚回答说:“有个姓黄的学者前些日子来参观这所寺庙时,就想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但是他想不起来。”几天后,他忘了吃饭和睡觉,努力地冥想。现在他的生命有危险了!

周玉娟问:“没有人能帮他脱下对联吗?”

和尚回答说:“这副对联里有四个数字:一万,一千,一百一十,这四个数字是十的十倍。”要把这副对联取下来是很困难的。许多人都试过了,但还没有人能做对。

出家后,周玉皇想了很久,却想不出一副对联。

第二天,周玉皇带着遗憾乘船离开了寺庙。途中,他经过一座桥,桥上刻着“八座不朽的桥”。这一幕使他的心清楚了。他告诉船夫赶快掉头,回到庙里去。

尽管黄树生在庙里已经卧床不起好几天了,他的身体还是很虚弱,断断续续地背诵着对联:“万瓦——千砖——百工匠——十佛寺。”

周玉娟站在门外,响亮而流畅地回答:“一船两浆,四人摇八仙桥。”

黄书生听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精神也振奋起来。他惊叹道:“春联真棒!”这副对联中还有四个数字:一、二、四、八,它们增加了两倍。太棒了!太棒了!”

黄书生的“心脏病”被消灭了。康复后,他和周玉皇一起去旅游,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九

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

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轼盯着松子,随口说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看着黄庭坚。黄庭坚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他一眼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几株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儿在钓鱼。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文兴助棋兴,棋兴助文兴。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歇手回家。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十

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才女,她后来和年轻的才子秦少游成亲了。新婚之夜,苏小妹紧闭洞房大门,让丫环给新郎送出三道题目,并传话说,全答对了,才许进屋。第一题是藏头诗,第二题是人名谜,对于秦少游来说,没费事就答对了。

拆开第三个题封,是个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一看,正中下怀,因为他是对对子的高手,而且出句并不难,用不着各种修辞。他心想:既然出句普通,我得对个奇句,让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华。越想对出佳句,越觉得出句不一般,便越加对不出来,到这会儿,灵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会儿着急的不止秦少游一个人。还有谁呀?苏东坡。他知道小妹的脾气,常办些奇奇怪怪的事。怕今夜难为秦少游,特地出来看看。

果然,秦少游在廊下转来转去,嘴里不断地念叨:“闭门——推出——窗前——月——”,两只手又推又拉,还直摇脑袋。苏东坡琢磨出来了,这是让对对子呀!我得助他一臂之力。又不能去跟前告诉他,怎么?小妹肯定在窗内盯着呢!他一看离少游不远处有一口大金鱼缸,心里有了主意。他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一挥手,扔进水缸里。缸里清水一下子溅出来,夜深人静又传出“扑嗵”的声音。秦少游往水缸里一看,只见波纹荡漾,天光月影随之摇动,一会儿便复原了。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大声对道:

投石冲开水底天。

声音刚落,“吱呀”一声,房门大开,丫环提着红灯走出来说:“小姐有请!”秦少游向后一拱手,转身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出了洞房。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十一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

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直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后来,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有趣的对联故事篇十二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战功赫赫,位列极品,赢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

左宗棠大器晚成与一位恭端贤良的好女人——清末才女周诒端的鼎力相助分不开,他们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一段“比联招亲”的浪漫佳话。

道光十二年的春天,三湘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二十岁的“大龄青年”左宗棠因家境贫寒,尚未婚配。一天,罗泽南、张声玠等一帮好友找到他,告诉他一个大好消息,湖南湘潭县有家周姓大户,要比联招亲,公开为大小姐招赘女婿。好友们说:“季高兄,你才高八斗,若去应擂,必能高中,这也算为兄弟们长脸面。”没料到,左宗棠连连摇头,断然拒绝,说:“此非君子所为。”

左宗棠聪颖好学,德才兼备,吟诗作对是信手拈来。五岁时,父亲就领着他到长沙读书,开始诵读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和朱熹的《四书集注》,八岁学做八股文章,十四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十八岁时,江苏布政使兼学者贺长龄对他的评价是:“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他也恃才傲物,是湘潭一带有名的狂生。少负大志,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铭心志。在他看来,大丈夫应该先立业再娶妻,加上男尊女卑思想作祟,入赘为婿、寄人篱下为男儿所耻。

好友们深知左宗棠的才学根底,个个极力相劝,促其应擂。请将不成,便激将,说周小姐才高貌美,择偶门槛高,你自恃才高,却未必能入其法眼!左宗棠拗不过他们,又年轻气盛,便抱着权当一试诗词功底之心,在一帮好友的陪同下,启程前往湘潭比联招亲。

周家是湘潭名门望族,仕宦人家,为明朝“湘潭六周”之一的周之命后裔。周家在湘潭的大院子名叫“桂在堂”,三进五开,占地十余亩。大门口竖立一块大青石,皇帝御笔钦书碑文曰:“皇清荣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千岩之神道”。凡来“桂在堂”的文官武将,都落轿下马,叩首而拜。周家更是书香门第,诗书之家,男女同辉,满门文采。

周家的女人们个个有才学,周家大小姐诒端,知书达理,容貌姣好,求婚者络绎不绝,但她欲择俊才而嫁之,是以芳龄二十,尚待字闺中,在当时算是“剩女”。她父母十分开明,便以比联为她公开挑选佳婿。

左宗棠来到了周府“桂在堂”,一见果然豪门大族,气派不凡。全院四十八口天井,按八卦图形排列,院内曲折逶迤,迷宫一般。前来比联招亲的富家才子接踵而至,个个“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甚为热闹。周家择婿标准主要考核外貌体形、处世应对、才学根底,主考官是周夫人王慈云,周大小姐则躲在屏风后暗中观察,一旦相中意中人,便让丫鬟添茶为号。轮到左宗棠出场,已经是比联招亲的第三天上午了,之前尚无一人中意,周家母女已有些疲惫和失望。左宗棠本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来,神态轻松,举止潇洒,应对自如。周母对左宗棠才情学识早有耳闻,见他虽不高大魁伟,但五官端正,鼻坚梁挺,气宇轩昂,卓尔不群,谈吐不俗,尚未比试出题已心存好感。

周母想全面仔细考察一番,暗地里加大了难度,随口出上联:鸿是江边鸟;左宗棠应声答道:蚕为天下虫。周母出上联: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不急不慢道:螃蟹一身甲胄。周母出上联:解解解元之渴;左宗棠略一思考道:卜卜卜士之命。周母心中大喜道: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沉思片刻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此时,在屏风后窥观的周诒瑞大小姐,已芳心暗许,忙命丫鬟出庭添茶。一时间,周家上下为觅得佳婿喜悦无比,张灯结彩,大宴宾朋。左宗棠也被周家女子的才气和诚意所打动,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年,正式入赘周家。

婚后,左氏夫妇蛰居“桂在堂”,吟诗唱和,谈经论史。夫妇又一道深钻方舆学(地理学)和农学。左宗棠在此度过了三试不第、充满坎坷的十三年,这十三年,也正是他夯实基础、蓄锐待发的十三年。周诒端不仅给了左宗棠大量的资助,也给他莫大的精神慰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