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模板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9:41:28 |
- ZTFB |
- 8页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如何安排好这段时间取决于个人的自制力和效率。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简练,用词准确,符合读者的理解习惯。看完这些总结范文后,相信你会对总结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一
人这一生,总有那么几幅画卷,刻着骨铭着心,无法忘记。
人这一世,总有那么几幅画卷,牵着魂绕着情,不能忘却。
秋也有这么几幅画卷,隐藏在心里,每当岁月静了时,它们不时铺展在秋的眼前,让秋流连忘返。昨夜,一幅让岁月酿的很是醇香的画卷铺展在了秋的眼前,让秋魂飞梦绕,让秋沉醉不知归途,那幅画就是秋的故乡的炊烟。
逆着时光而行,来到一个小小的村庄,土屋绿树,静静地坐落在平原大地之上,黄昏的霞光沐浴着她,是那么地田园。缕缕炊烟从各家各户的房顶上的烟筒里袅袅而上,那是勤劳的娘亲们在做饭,那炊烟最后形成一道灰白色的裙带环绕着那田园的小村落,是那么地静谧,是那么地安详。
村落前的池塘边,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聚在一起,或站或坐,就着那淡淡的炊烟的味道,谈论着他们的话题,小孩子们,就不是那么安静了,如同撒欢的小羊羔,在村前屋后,奔跑着他们那小小的身影,那身影时而没在小土沟里,时而见在灰白色的炊烟里,是那么地惹人怜爱。在缭绕的炊烟里,不时有几声呼鸡唤狗的声音,更是浓递了这田园的色彩。
故乡的炊烟,不由让秋忆起秋的娘亲。黄昏,劳累了一天的娘亲就开始做饭了,厨房里,娘亲在大锅里添上水,让姐姐或哥哥帮着烧锅。这时,缕缕炊烟就从房顶上的烟筒里冒了出来。娘亲为了改善她的孩子们的生活,就从地里摘一些豆角什么的,洗刷干净,就在厨屋的前面临时支起小锅,所谓临时就是摆几块砖,上面搁上炒菜的小耳锅。不一会儿,小耳锅的下面升起浓浓的炊烟,那炊烟飘荡在祥和的院落里,环绕在院落里的树叶里,炊烟的上面是香气喷喷的味道,一切是那么地美好。
黄昏,父亲下班回来了,不时有几个临村的人找父亲来看病,这时,父亲就拿个桌登什么的,形成最简单的诊所,这个诊所坐落在黄昏的炊烟里,没有一点那诊所里的害怕的味道,有的只是祥和的炊烟的味道。秋印象很深的`就是,父亲为他们切脉,量血压的画面,当确诊之后,就在药单上飞舞起来,看父亲用笔在药单上飞舞,那动作,那神情是那么地自信,秋不由生出崇拜之情,直到今天,秋依然崇拜秋的父亲。
夕阳没落在西边的地面之下时,暮辉渐浓,天空里,那亮晶晶的星星一个个多了起来,眨着眼睛。家家户户的饭也陆陆续续地做好了,炊烟也渐渐淡了,小村落那灰白色的裙带也渐渐消失了。这时从村落各个角落里,响起娘亲们呼唤孩子的声音,那声音飘荡在村子那浓密的枝叶之上,那声音飘荡在村前屋后。那些“小羊羔”们,就知道疯玩,不喊是不知道回家得。当那声音飘进他们的耳朵里时,他们才想起肚肚饿了,一个个乖乖地回家了。
看着暮辉的降临,看着炊烟的消失,秋的心一阵惘然,是啊!一阵惘然,虽然已隔数十载,虽然已距多春秋,可那炊烟的味道依然浓烈,依然浓烈,醉了秋的心,痴了秋的情。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二
故乡的炊烟,总是最早欢迎黎明最后送走黄昏。早起的母亲踏着第一缕晨曦,忙碌在通红灶门前,那长长的竹制吹火筒,在母亲口中吹出古老的乡韵,被稻米惹得香喷喷的。夕阳西下,劳累一天的父亲,扛着锄头,吆喝着牛儿,蹒跚在苍茫暮色里,迎着最后一缕炊烟晚归。
故乡的炊烟是一部流动的乡史。千百年来,一代代先人,用勤劳智慧和汗水,主宰着故乡的兴衰沉浮。我的目光穿过遥远的时空隧道,看到半坡氏族的盛水瓦罐,正被炊烟缭绕。其实,炊烟就是一种文化,朴素的村庄,温柔的阳光,亲切的乡音,以及老农瘦长的烟杆,还有炊烟下的青山绿水,常常浮在我的睫毛下,让我数它培养出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故乡的炊烟是我童年的歌。清晨,迎着飘荡的炊烟,我和小伙伴们,早早背着书包上学了。下午放学后,我们就背着竹篓,腰挂木制的手枪,吹着桐树皮制成的号角,以割猪草为名,一路嬉笑打闹,走进村庄后山的树林里打仗儿。当村子上空最后一次炊烟袅袅升起时,我们才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回村。夕阳西下,小山村的炊烟次第升起,萦萦绕绕,总是牵着谁家母亲呼唤孩子奶名的声音,牵着打亚伙(耒阳方言,意即“吃夜饭”)的饭菜清香,牵着小伙伴们垂涎欲滴的渴望。
故乡的炊烟是根长长绳索,牵着我们心田的甜蜜和温暖,无论跑到哪个角落,都不会迷失家的方向。那吱吱作响的炒菜声,那噼噼啪啪的火苗声,那冒着热气香喷喷的大锅饭菜,灶炉前被火苗映红的父亲慈祥脸庞,构成一幅淳朴而静美的油画。日子一点一点地流逝,炊烟下的所有幻想都被岁月风化。曾经认为自己长大后不是文学家就是科学家,可就没想到一生去搏风斗浪。那小巧的背篓,那亲爱的伙伴,那一串串欢笑,变成一个再也回不去的童话。
故乡的炊烟是心灵美味。炊烟,童年的味道,嗅一下就会满口生香;炊烟,老家的味道,走遍天涯海角,亦会魂牵梦绕;炊烟,亲人的味道,丝丝缕缕,都在游子的心头缠绕。
一个人生活在异乡,往往是边走边怀想,偶尔遇到一处老宅,一缕炊烟,一处与故乡草木相似的溪水,也会凝望良久,乃至泪眼迷离。哪怕一茎草叶,一堆瓦砾,一汪溪水,一言乡音,都会成为慰藉灵魂的经典。
只有清晨,只有黄昏,总有一缕炊烟,飘袅在记忆的天空中,仍然那么淡,那么直。无论走出多远,老家村庄,都是我梦里永远的沉香;无论走出多久,故乡炊烟,都是我睫毛上永远的诗行。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三
深秋之际,开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回家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思乡的别绪是那样的悠远,总想高歌一曲,来言喜悦之情。这是我阔别故乡十年之后再一次踏上回家的路,往昔裸露着漫漫黄土的沟沟峁峁被大片的人工林和茂密的青草覆盖,满眼都是苍翠浸染的绿色。火红的黎麦、金黄的谷子展示着丰收景象,一排排新房、一片片蔬菜大棚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整齐地排列,孕育着郁郁葱葱的生命和希望。
下了高速,进入汾河岸边静乐县城,眼前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敞、车水马龙,静乐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陈旧的黄土小城镇形象,宛若一颗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走在大街上,再也看不到穿着土里土气、嘴里叼着烟锅子赶骡子的男人们,取而代之的是身着西装革履,拿着着手机走南闯北的新一代静乐青年。再也看不到穿着臃肿棉裤、大襟花袄吸着鼻涕的闺女婆姨,取而代之的是身着长裙、花枝招展、伶牙俐齿的静乐姑娘和媳妇,她们春风满面,喜气洋洋,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满足。
我急着回家,直奔我魂牵梦萦的那个小山村,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早已被柏油路取代,在这条回家之路上,我是经历过艰辛的,从我们村去乡中学要翻过一座大山,辛苦可想而知,后来绕开大山修通了一条去乡上的砂石路,路虽然远了点,但对于村民外出外出方便多了,乡亲们的生活才逐渐好起来,去了乡上踏上了回家的最后一段路,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当年我用脚步、用自行车轮丈量过的乡间小路,不一会儿就到了村边,天将黄昏,奇怪的是我没有看到炊烟。母亲告诉我,现在全村已使用上了液化气,烧柴禾的日子早已结束了,我不由得一阵惊愕。但我的思绪里一缕一缕炊烟飘散在柔和的风里,弥漫在广袤的田野上。渐渐形成一片如黛的雾色,润饰了迷朦了整个村庄。这幅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来都不曾忘怀。
晋西北的冬天来的早且异常寒冷,下午放学后,凛冽的.西北风就咆哮起来,单薄的棉衣转眼就被打透了。秋叶扑簌簌地落下,枯枝也逐渐堆积起来,枯干的松枝是很好的燃料。哪一天发现这些东西多起来,我们便会无约而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去拾柴禾,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惬意无忧。柴担挑在肩上,走起路来特快。不是说自己想快,是担子逼着自己得快点走,否则一直压着会腰酸肩疼的,下山必须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崖壁。腿上的青筋鼓得老粗,血管里的鲜血好像要迸射出来似得。卸了担子休息,浑身轻松的不得了,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就这样走走息息,慢慢的向村庄逼近。有时也背背篓,人是那什么小,背篓却那什么大,天光云影里不管从那个角度看去,这幅少儿劳作图都有些意蕴沉沉,事搁多年,我仍然梦见那支跋涉在故乡小路上的儿童拾柴队伍。拾来的柴禾堆放在事先做好的柴栏里,那可是整整一个冬天的燃料,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互相攀比谁家的柴和多,谁家的柴和好。有了柴禾,一家人才能高枕无忧,安然过冬。家家柴垛依旧,户户炊烟袅袅,打的柴会堆满整个院子,这样一个冬天做饭和取暖就有了保障,庄户人心里舒坦的很。柴和是用来取暖和烧饭的,母亲把柴和塞进土筑的灶台,灶台犹如一架不朽的古琴,勤俭持家的母亲以炽热和温情,把仅仅有限的几种食物,做出花样翻新的不同饭菜,把一日三餐弹拔的有滋有味。炊烟暖过我和我的伙伴们的童年,我们也曾为这炊烟把自己装点成旷野里一片片风景。袅袅上升犹如弦外之音,激励着我们这群农家之弟,起早贪黑,直奔前程。
我伫立村边,看那一轮红日消失在桔红色的霞光里。从内心里庆幸:为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为这一代孩子的好光景,为他们有一个能与霞光媲美的童年而深感自豪。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四
生活在城市,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记忆。
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红砖蓝瓦房,说红砖蓝瓦其实不甚确切,因为经历了风吹曰晒,瓦的颜色已变得有些古旧了,说成灰色或褐色的更恰当些。伴随着声声鸡鸣犬吠,以及灶膛深处母亲亮闪闪的咳嗽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盘旋,又在清风的吹拂下,向四处飘散,弥漫在整个乡野间。
无论早晨、黄昏,炊烟都给我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
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飞升,让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每每这时,头缠白布的母亲总在灶前忙碌,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麦秸、玉米杆、花生蔓,这些庄稼杆从地里收回来,在灶膛里烧着,火光把母亲的脸庞映得格外生动,点燃心中的希望,还有知足和一种淡淡的忧伤。做饭、烧菜、续火,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
她们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
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生生不息的庄稼一样,看见炊烟,山里人觉得踏实。清晨的日出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门吱呀一声开了,唤儿声,鸡叫声,新的一天开始了。上学的,上山的搅得小村沸腾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扛着锄头赶着牛儿上山,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有硕大的希望上升着。
傍晚,夕阳湮红一了山村,炊烟缓缓地蠕动着,像是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安宁与闲适。老人们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家人的呼唤。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越发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忧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像母亲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梦想细致收藏。
我的童年少年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看到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祥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假如你没有在乡村生活过,你没有感受到炊烟的缭绕、渗透、温润,你就不会懂得炊烟一词的真正含义,你就无法理解乡村生活的恬淡、质朴、安宁和忧伤。现在的乡村以老人居多,村子里的孩子们长大了,都离开了乡村,离开了炊烟,走向了大城市,村子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了,炊烟升起的时候,已经很少听到母亲呼唤儿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了。
我曾反复劝说母亲离开乡村,到城里来住,但她从未曾产生离开村子的念头,她说有鸡鸭鹅的.,有菜园,有熟悉的邻居,她离不开了。她说就是踩着泥土、粪土,心里清凉,去城里闷得慌。母亲没有文化,她说的话却像哲学家一样深刻,耐人寻味。我的同事说,你别劝了,她习惯了,如果离开了一个熟悉的环境,老人容易生病的。我想母亲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村子,离不开炊烟了。
前些日子回家,听母亲说村子正在向临近的城镇规划,集中盖楼。母亲忧心忡忡地说那能行吗,就不用烧火了,不用养小鸡了?你看,我养的小鸡多好看呀,天天在院子里找食,看着就叫人欢喜。正说着,有一只小鸡跑出了院子,母亲忙去追赶。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五
无论我身在何方,脑海里永远挥不去童年的记忆,尤其是故乡缕缕炊烟铭记于心中,炊烟是我心中永不调谢的美丽画卷。
故乡的炊烟富有诗意,它是‘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卷’的风景,欣赏它,可以袒露自己的胸怀,放松心情,它是‘秋色连波,上寒烟翠’的意境。
夕阳西下,这时村里的炊烟次第升起,当看到自家烟筒飘出淡淡的炊烟时,总能听到人们驱赶牛羊的吆喝声,还有三两人相伴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村里的人知道炊烟是收工的的信号。
炊烟是一根长长绳索,牵着饭菜的清香,牵着那邻家小孩垂涎欲滴回家的渴望,当袅袅炊烟升向天空时,无论你身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看到悠然飘升的炊烟终能找到回家的方向,空气中散发着柴草燃烧的清香,听到那风箱传来节奏的呼哧声,那灶膛李噼噼啪啪的火苗声,心里顿时会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温馨,袅袅升起来的炊烟里含着香甜家的味道,远远地看见,心里便忍不住感动。袅袅的炊烟,从千律一篇的烟筒中升腾出,载着淡淡草木灰的香气,飘向蔚蓝的天空,微分拂过,炊烟被扯成丝丝缕缕。懒散地涌入白云的怀抱,和白云亲密地拥吻着一起做着甜温的美梦。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六
随着又一个凉爽的秋的到来,我那因炎热而烦躁的心绪,也开始内敛沉淀,变得多思善感起来。尤其是这个周末的黄昏,在涧河畔散步的我,看到久违的炊烟袅娜地升起时,一种亲切与温馨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于是又忍不住想起故乡来了。其实,故乡的炊烟,与别处的并无二致,只因沾染了乡愁,便格外地能开启尘封的记忆,带给游子无尽的遐思与良多的慰藉。
我对故乡的炊烟,向来是怀着深情的。以前,在一望无垠的宛东平原上,真正唤醒村庄的不是雄鸡,而是炊烟。无数个清晨,炊烟都是作为乡村睡醒的信号出现的。印象中,最为勤劳的农家,总会升起全村第一股炊烟,接着第二股,第三股……紧随其后,不一会儿整个村子就都醒来了。相邻的村庄受到感召,也纷纷升起炊烟。这些炊烟,因受柴草性质和风力风向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有的浓黑似墨,有的纯白如棉;有的粗壮如柱,直上蓝天;有的纤薄如纱,摇曳多姿;有的像在赌气,相互之间绝不纠缠,卯足了劲要超过对方;有的像在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一块儿,相扶相携地共赴青天。当炊烟逐渐消散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耕作的耕作,赶集的赶集,上学的上学,充满希望的一天就开始了。
中午的炊烟,则是农事的生动写照。俗话说:“农村饭,一点半。”在大多数的农闲时节,故乡的炊烟总是慢条斯理的,随后人们开始三三俩俩地往饭场子里聚拢,吃饭、相互品菜、谈天说地,从容闲适,怡然自得,处处散发着冲淡宁静、美好和谐的生活气息。当生活节奏慢下来的时候,时光便显得出奇的快,转眼就到了焦麦炸豆的农忙时节。那些个中午,很少有哪家会正儿八经地升起炊烟,即便有也是短促的几股黑烟而已,想必是在加热早饭草草充饥。更多的是为了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天不亮上地时就带足了干粮和开水,午饭自然就在田间地头解决了。
黄昏的炊烟,总能给人以强烈的归宿感。西天的霞光消退后,结束了一天辛劳的农人,扛着农具,牵着牛羊,饥肠辘辘地往回走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自家院落正冒着的炊烟,那一刻,谁会不感受到由衷的幸福呢?而散学归来的孩童,定会一溜烟跑回来,嚷嚷着要吃饭。此刻的炊烟,不正是家的代名词吗?有时我就想,我们炎黄子孙的先祖,是何等的睿智与伟大啊!这一点,仅仅从“家”与“冢”字的构造上便可体悟到。我认为,“家”与“冢”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家”中总会升起直上蓝天的炊烟,而这,不正是生命、活力、和谐与希望的象征么?“冢”前虽然偶尔也会有烟,但那种烟是燃向地下的,是祭怀逝者的,与生命、活力和希望无关。这样看来,我们的先祖,对“家”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多有寓意啊!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八年前的冬天,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求职时几经周折,屡遭重挫,希望一次次地燃起又一次次地黯然,倍感前途渺茫。那个冬季,也成为我生命中最为严酷的时光。当我在那个朔风凛冽的黄昏,身心俱疲、饥寒交迫地赶到村口时,一眼就看见父母和拄着拐杖的祖母正出来接我。家中的炊烟,正源源不断地涌起,尽管瞬间就被大风撕碎,但仍顽强地刺向阴郁的天空。那一刻,竟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一股久违的温暖与力量也从心底升起。毕业前夕,我终于在离家千里外的豫西,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但后来整日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与亲人的联系逐渐少了,那份真情竟在不经意间被疏远了。以至于两年前祖母病故,我竟没能及时赶回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空留下深深的愧疚与无尽的遗憾,而父母、亲人与近邻的理解和劝慰,又让我深切地感到,故乡,实在是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故乡的炊烟,氤氲着往昔的美好记忆。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门前的打麦场上玩游戏,慢慢地就发现了规律,只要家中的炊烟一停,妈妈必然喊我回家吃饭,当时还颇不耐烦。在外漂泊久了才发现,被母亲叫回家吃饭,又何尝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呢?只是岁月不饶人,如今的我已为人父,而父母的双鬓,也早已染上白霜。
前不久回去探望二老,到村口时正是做饭时间,却发现村中竟未升起一股炊烟,当时颇觉纳闷,跨进家门才发现,原来是改用沼气了。父亲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发动大家搞生猪养殖,以前烧火用的麦秸、豆秆、苞谷秆、花生秧子,现在可都是宝贝,都能加工成饲料,烧了多可惜。刚好乡里又推广沼气池,还有补助,大伙一合计,就三四家结合着建了起来,全村总共建了二十多个,现在各家各户都用上了沼气。你看,这下子不光是做饭方便省钱,养猪也有了饲料,连猪粪都有了用武之地,能产生沼气,能提高肥效,隔壁老三还用来养鱼。这时,来串门子的郭叔插了一句,说这就叫生态农业。看到原本没什么文化的他,竟也说出这么专业的话,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想,故乡的炊烟,尽管融汇着历久弥珍的亲情,萦绕着游子浓郁悠长的思念,但随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必将消融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虽然有些许不舍,但却很为乡亲们高兴。我想,没有炊烟的故乡,必定会有更新、更美、更和谐的风景吧!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七
秋,来了,叶,落了。
斜阳坠,炊烟起,丝丝缕缕,被风打散。
我,游走在风的另一头,闻着故乡炊烟的味道,馨醉沉迷。
风中的炊烟,亲切的向我招手,为我送来一片,一片故乡的落叶。
我,轻轻的抚摸着,再次重温那,久违的感觉。
在炊烟里,我,旧衣破鞋满脸污,
和伙伴们追逐嘻闹,肆意张扬的笑着。
忽然被父母们喊吃饭的声音打断,此时,
村里又再次上演锅碗瓢盆的协奏曲。
在炊烟里,树叶,总是一片一片,
慢悠悠的飘落,时不时还随风打着卷儿在空中起舞。
我,总喜欢,躺在树下,
静观落叶翻飞,也总是想着,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云里是不是住着神仙,树叶为什么是向下掉落……。
在炊烟里,老人们,总是依门而坐,或缝缝补补,或做杂物。
当我路过时,叫我近前,掐一下我的脸蛋,
或笑骂着打一下我的屁股,而我总是很委屈的跑开。
炊烟,总是在斜阳西坠时升起,弥漫着整个村子。
炊烟没变,只是‘小树’长高了,‘老树’枝桠少了,落叶稀疏了。
我,还未曾记住他枝繁叶茂的样子,怎么就!苍老暮衰了呢?
秋,是追忆思念的季节,总能无端的撩起游子伤感的情怀,
无论你粗枝参天,叶浓蔽日,到了秋天,总要归‘根’。
炊烟中的故乡,有童真的笑声,而没有纷争喧嚣,只有纯朴和温馨。
炊烟中的故乡,天总是很蓝很蓝,星星总是很亮很亮,
你,会伴着虫鸣入睡,听着鸟叫起床。
在炊烟里,会让你忘掉烦恼,踩在落叶铺就的村道,
感受着故乡温馨亲切的气息,闻着母亲饭菜的香味,倍感幸福。
炊烟中的故乡,我,回来了,故乡,我回来了……。
忽然,上班的闹钟响起,惊掉我手中那片故乡的落叶,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找见那一片记着童真的的秋叶。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八
故乡是一缕炊烟。小时候,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幻化成一顿丰盛的美餐,填充了那段饥苦的岁月;长大了,如诗如梦的炊烟定格在记忆的河床,宛若一条长长的飘带,一头系着游子,一头系着故乡。
我的故乡在平利县洛河镇三官殿村一个叫庙坡的小山沟,因民国年间寺庙多、香火旺而得名。那时候,贫穷如影随形,坚强的父母用勤劳的双手和不屈的脊梁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使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每当母亲生火做饭时,嘴馋的我变得格外勤快,时而为灶膛添把柴火,时而到菜园采摘蔬菜,时而用木桶去提水,眼中盛满了贪恋与憧憬。狭小的灶屋炊烟缭绕,常常呛得人两眼通红、咳嗽不已,我却坚守在灶台边,等候母亲的“赏赐”。我的“执著”常常会换来一碟菜汤、一个煎饼或一片腊肉,那种幸福时刻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余味悠长。炊烟,升腾着希望,散发着温暖,饱含着幸福,伴我度过了那段缺衣少食的岁月。
长大后,怀揣豪情壮志,将亲情装进行囊,第一次离开大山的怀抱,回望身后缕缕升起炊烟,禁不住热泪盈眶。背井离乡的日子很漫长,在遥远的南国进过武馆,当过保安,犹如落群的孤雁,四处飘泊,不知栖身何处。书信成为我与家乡连接的纽带,充满炊烟气息的家书蕴藏着一种温馨和力量。在亲人的鼓励下,我放弃了都市的繁华,走进位于青海高原的绿色军营,在“枕戈待旦”的生活中体验军人的苦与乐,感悟军人的崇高与奉献。
入伍第二年,母亲积劳成疾,病情危急,好似晴天霹雳,使我陷入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彼时,家里盖起了新房,大哥参加了工作,生活刚刚露出了笑脸,可苦命的母亲却重病缠身。作为一名警卫班长,我没有理由请假回家伺候母亲,只有把无尽的思念和愧疚埋藏在心底。次年,母亲身体每况愈下,部队领导给我特批了七天假期,终于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归心似箭,一路奔波,我重新投入故乡的怀抱,老远便看到一缕缕炊烟在山间飘绕,仿佛在守候游子的归来。
在屋前的路口,母亲端坐在椅子上,目光中盛满了慈爱与牵挂。母亲步履艰难,弱不禁风,满头白发,我禁不住潸然泪下。母亲为操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为了扶养我们长大成人,在苦水中浸泡得伤痕累累。出于不甘与侥幸,我和大哥将母亲送到安康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经过全面检查,医生告诉我们回天乏术。抱着失望与痛苦,我们只好将母亲接回家中,告诉她只是小病而已,吃点药就好了。把母亲送回家的当天晚上,由于假期临近,我必须启程返回部队。
故乡,这片养育生命、承载情感的热土,成为我精神的家园和力量的源泉。在遥远的青海高原,我用山里人特有的勤劳与执著在风霜雪雨中艰难跋涉,多少次在我身心疲惫时,总有一种声音让我热血沸腾,总有一种力量让我突破重围,那就是父老乡亲的叮咛和企盼。八年奋战,在我身后留下一串坚实的足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军区表彰为优秀通讯员。2003年冬,我放弃了继续留队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万千游子的故乡情结。是啊,故乡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驿站,是生命的开始,是江河的源头。一个人如果没有故乡,那精神世界肯定是缺失的。回归故乡,我依然喜欢欣赏广袤田野上那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喜欢审阅万家灯火的绚丽,喜欢用笔讴歌山乡的巨变,喜欢用镜头摄取和美的画卷。故乡,愿你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九
飘在小村的上方,
一缕缕,
都是妈妈爱的芬芳。
炊烟里的饭香啊!
迷醉了爷爷花白的胡须,
迷醉了奶奶慈祥的脸庞,
馋坏了胖嘟嘟的小儿郎。
夕阳,
刚刚落下了山岗,
就和晚霞一道,
给长空,
披上了五彩的衣裳。
乖娃子,
吃饭喽!
妈妈的呼唤,
传遍了故乡的大街小巷。
父亲牵着娃儿,
沾满泥巴的小手,
家里的大黄狗,
摇头晃尾地跟在身旁。
欢快的笑声,
久久地回荡,回荡。
走过了岁月,
穿透了时光,
但依然走不出,
盼子归乡的惆怅。
远方的游子啊!
你可听到,
父老乡亲,
声声唤你归故乡?
故乡的炊烟散文汇总篇十
当我身处所在的小城,隐隐地望见远处乡村腾起的炊烟,我就不由地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炊烟来。故乡的炊烟,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由地勾起我思乡的愁绪,思乡的愁绪绵延而悠长。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心底里哼唱这段歌词的时候,缕缕炊烟仿佛在眼前飘荡,唤醒了我温暖的记忆。故乡的炊烟,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勾起了我想家的念头。记忆里,故乡的炊烟总是淡淡的,薄薄的,似一层轻纱一样,轻慰着我的心房,撩拨起我念家的情怀。
每一位在外的游子,都会像我一样,无论相隔着千山万水,总会遥望自己的故乡。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思念着炊烟缭绕的故乡,牵挂着留守在故乡的亲人,想念着故乡的小伙伴。
故乡的炊烟无处不在,它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撩人,就像缠绕在我身上的脉络和脉络里流淌的血液一样,时时地伴随着我,深深地嵌入我生命的记忆中,摇曳在我的魂梦里,散落一地缠绵的乡愁。
故乡的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土地里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每逢秋收过后,像玉米杆啦,高粱杆啦,棉花棵啦,乡亲们的家里院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做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记得奶奶常说,说我生到了一个好的时代,不管吃得好坏,总算能填饱肚子里。父亲也总是附和着奶奶说起他们曾经逃荒的岁月。父亲说,跟着奶奶逃荒的日子里,每天都在受着饥饿的折磨,看不见哪里有炊烟,看见了炊烟,就会勒紧腰带跑过去,因为炊烟升起的地方,就会有人家,就有吃的要,要来的饭食就能用来充饥,只有肚子里有食物啦,才有力气往前走,山一程,水一程的走,是炊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勇气,是炊烟给他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当东方还没有泛起鱼肚白,也就是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遥闻深巷中二叔家的一声犬吠,三奶奶家喂养的大公鸡的第一声啼鸣,在我的故乡,勤劳的乡亲们就起来啦。村口的老井旁,人来人往,不时地有木桶碰撞井壁的声音,发出沉闷的声响。过不了多久,不少的乡亲都开始生火做饭啦,乡亲们即将迎来了新的一天。不一会儿,就见炊烟升起,袅袅炊烟随着轻风升腾起来,汇集着三爷家的,大伯家的,二婶家的,伴随着初升的朝阳,阳光微露着淡淡的金黄色,和着缕缕炊烟掠过农家院落里的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在故乡的上空打着旋,转着圈,像恋家的游子一样,不舍得离开却又不得不走,向着小树林的方向,向着村外的广阔的原野,向着远处知名或不知名的村庄,悠悠地飘向远离故乡的地方,却又没有人能说清它们最终要飘向何处。在某种程度上,升腾的`炊烟,代表的是村庄的生生不息和深沉的呼吸,是庄稼人的未来与希望,也代表着乡亲们的悲喜哀乐。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亲人的等待,护佑它的是母亲的爱,依恋它的是远方儿女的情。
记得小时候,每当炊烟升起,我和小伙伴们便跑向村外,伙伴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回望着村庄,看村子里处处升腾的炊烟,看谁家的炊烟冒出的高,飘出的远,好像谁家的炊烟冒出的多,谁家的饭食就做的好一样。故乡袅袅的炊烟里,隐藏着我们多少年少时七彩的梦想啊。
每当我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人们就喊着我们要回家吃饭了。奶奶掂着小脚,喊着我的乳名,声声乳名,奶奶呼唤的是那样的亲切,一边响亮的应着奶奶,一边飞快地跑向她的身边。奶奶总是满脸慈祥的笑容,她拉着我的小手,我跟随着奶奶一起走向家的方向,奶奶的手是那样的温暖。
印象中奶奶是个最勤快的人!每到农忙的时候,奶奶总会让我帮她往灶膛里添柴火。至今仍能够很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帮奶奶添柴烧火的情景。心里想着添柴烧火这不是最简单的事情吗?我不停地给灶膛里塞着柴草,常言说的好,人心实,火心虚。由于塞的太多,火一下子燃不尽冒出黑烟来,浓浓的黑烟呛得我眼泪直流,还不停地咳嗽。沾满黑灰的小手弄花了我的小脸,狼狈的样子惹得奶奶笑弯了腰,她一边笑着,一边忙着用水给我洗脸擦眼睛。奶奶柔声细气地说:“傻小子,烧火可不能心急,要慢慢地添柴禾才行。”奶奶还给我做了示范。在以后不断地生活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添柴,渐渐能帮奶奶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凡事都一样,只要用心去做,用心感悟和领会,都能干好,奶奶的教诲成为了我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不大的农家小院里,一张饭桌,几个小凳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手拿玉米饼子,蘸着奶奶亲手调制的面酱,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畅聊着农家人过着的琐碎日子,那是怎样的情景啊,其乐融融,幸福无边。
如今,我家的地锅依旧静静地守候在那里,我轻抚着锅台,找寻着昨天的痕迹,锅台上若隐若现着奶奶的手印。仿佛看到小时候的我,坐在地锅旁,帮奶奶往地锅里生火添柴,看见一缕缕炊烟升起,凝聚在我的心头,随着记忆的风飘远。那口大铁锅里,仿佛有奶奶用双手贴出的满锅玉米饼子来,当满院弥满玉米饼香味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尽兴地品味着奶奶做出的可口饭菜。我看到了奶奶脸上舒展的皱纹,我看见了母亲为儿女操劳略显疲惫的面容,让我尽情地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无边的幸福。那情那景,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成为我遥不可及的梦境,凝集一地故土芬芳的记忆和亲人无尽的思念。
记得在周末的时候,我们小伙伴常常一起走向原野去打猪草,我们尽情地在原野里玩耍嬉戏,我们常常玩的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当西边的天空还挂着最后一抹夕阳,当那抹夕阳的余晖和村子上空的炊烟交融,我们的眼前就呈现一道乡村独有的靓丽风景。从村子里飘来的炊烟袅袅,夹杂着柴草的味道,和着诱人的饭香味,不由得让人饥肠辘辘,我们是该准备回家啦。我们身挎着草篮子,满载着收获的喜悦,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我们知道,融合的炊烟里,有奶奶忙碌的身影,有母亲亲切的呼唤,有一家人永远难以割舍的亲情。
如今的我,虽然已离开故乡多年,可奶奶,母亲的身影依然在我记忆的角落里珍藏着,如同故乡的炊烟,浓浓的,淡淡的,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为了生计,在外一直漂泊的我,总是想起故乡,想起奶奶,想起母亲,想起故乡的炊烟。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像我一样,尽管在外面暂时有了栖身之地,心却一直在漂泊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故土的人,思乡的愁绪越来越浓,都明白只有故乡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踏遍千山万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回来的,因为故乡的炊烟里有着亲人的牵挂和呼唤,炊烟在哪家在哪,我们的根就在哪。只有深深地扎根在故乡的这片沃土里,我们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息和长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村呈现新气象,勤劳智慧的乡亲,世代劳作在故乡的黄土地上,逐渐远离了饥饿的威胁,脱离了贫穷,走向了文明富裕的好日子。低矮的草房早已湮没在我的记忆深处,高耸的楼房也已替代了瓦房,放学而归的孩子迎面而来,唱着动听熟悉的歌谣,依稀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路边上曾有的榆树,槐树,桐树都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矮化的柿树,木槿,月季等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它们整齐划一地排列在乡亲们的房前屋后,在清风的吹拂下微微点头,招手,迎接着远归的游子。村里的土路铺上了水泥路面,再没有了雨水过后的泥泞,乡亲们出行方便了,走在上面感觉更踏实了。把我昨天的记忆都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如今,村里人做饭和城里人一样,大多用上了电器和燃气,故乡的炊烟显得越来越少了。
我无法留住故乡早已飘散的炊烟,可我永远怀念着故乡的炊烟。故乡的炊烟里,我绵绵的思念,无尽的乡愁,悠悠地亲情,家乡的味道永远地飘不散,吹不走,永驻游子的心中。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案通用 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案通用范文(6篇)
- 村医义诊活动总结如何写 医师节义诊活动总结(6篇)
- 最新精选我的朋友普通话考试三分钟范文(优秀8篇)
-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范本(优质13篇)
- 最新圆梦计划简短(实用15篇)
- 2023年幼儿园感谢信怎么写(汇总10篇)
- 2023年高级职称自我鉴定(大全20篇)
- 最新自控力的读后感(汇总10篇)
- 有关银行实习心得如何写(汇总15篇)
- 最新广告设计实习报告(精选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