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精选16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7 19:08:33    小编:ZTFB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精选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7 19:08:33 |
  • ZTFB |
  • 8页

总结是一种对事物逻辑关系的整理和概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避免模棱两可和泛泛而谈,在总结中应该具体而有深度。范文中的总结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写作模式和方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一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分析。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同了,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道德也就存在着多重标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但学生又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在上《腾飞吧,祖国》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社会主义制度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我们还这么穷?”针对学生的困惑,我不回避我们国家经济上的落后和还比较贫穷的实际,查阅大量资料,在课堂上既进行纵向比较,又进行横向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看到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年平均递增率远远高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事实,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国家还不够发达富裕,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样,学生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基本观点就能较好地接受,较全面地理解了。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如在上《要诚实》一课时,学生发表了“做老实人吃亏”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学生中带有普遍性。我不回避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辨析。让学生认识到,做老实人,有时表面吃亏,但实际得利,眼前吃亏,长远得利。社会需要老实人,做合格公民应该做老实人。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主要观其行。

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我在上《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课时,由于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高大,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想法。有的认为那是将来长大以后的事,有的认为做轰轰烈烈大事的人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等。针对这些认识,在教学中,我指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中的“做”,对我们小学生来讲是“学做”的意思。接着,我又补充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做平凡工作的人也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要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后,班上做好事的学生明显增多。这样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二

摘要: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类的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师应对于现阶段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模式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兴趣,因此就兴趣的植入方面扩宽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根本的思想上将音乐融入生活。教学模式包括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融入一定内容的教学板块,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日常的教学输出给学生,方法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时间的工作,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综合素养发展模式,方法可以分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应学生的对于基础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三

我国的民族器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世界上较早的发展音乐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音乐代表着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些音乐大多来自于人民的生活以及劳动,每样民族器乐都具有自己典型的曲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热情以及生活特点。因此,学习民族器乐可以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当时民族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1]。在进行民族乐器教学指导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精神和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民族乐器的艺术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来培养自身的音乐内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事业,让学生了解我国多种民族乐器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在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民族乐器的'曲目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魅力。

二、当前我国民族器乐艺术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的功利性太强。

学习民族器乐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趣味。但是,当前民族器乐的学习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开展的,多数家长强制学生学习器乐,从而能够为自己加大竞争的砝码。但是,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功利的目的,对民族器乐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被生活所束缚,无法真正地融入到民族器乐的学习当中。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对民族器乐感兴趣,深入到民族器乐的学习当中,感受名族器乐的魅力,从而能够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学习知识,并且不断地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者不负责。

正是由于学生功利性学习的目的,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功利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民族乐器进行专业的指导[2],其教学课程主要集中在考试技巧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学。有些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过于简单,缺乏专业的教师精神,其指导的范围集中在考试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影响教学水平的直接人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从事民族乐器指导时,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民族器乐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民族器乐水平。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民族乐器在不断地发展,并与现代化科技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了更加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技巧。因此,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先进的音乐知识以及创新的方式,从而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素质传递给学生,让其掌握民族乐器的最基本的内涵。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且领悟到民族乐器的内涵以及精神,从而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培养艺术家。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不同的民族器乐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不同的学员音乐能力不同,对音乐的感知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导。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了解教学生的基本能力,从而能够对其基础知识进行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专业能力。

(三)借助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展现艺术教学的方式。科学技术与民族器乐之间的结合,可以体现现代的特点,也可以将民族器乐的传统特征全面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通过最新的3d立体音效,将传统的民族期曲目转换成现代化的音乐。因此,为了展现民族器乐的艺术特征,教师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科技将民族器乐的特征更加立体地展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供帮助,同时学生在欣赏民族器乐的同时可以感受民族器乐与现代化结合的特征,对民族传统的乐器进行传承和创新。

四、结语。

传统民族器乐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对文化进行传承发扬,从而能够使得民族器乐与时代进行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因此,教师作为民族器乐的教学者,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内涵和精神。

[参考文献]。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四

器乐是一门融知识性、技能性、专业性、实践性为一体的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能力、适应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知识和实践的要求,认识和理解多元化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断改革进步,在音乐学教育中,器乐课程的教学比例逐渐得到提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不容忽视和否认的是,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器乐课程设置以选修课为主,片面强调器乐演奏的技术高难度、专业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培养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社会需求的、专业化的器乐人才相比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从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出发,对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和实践探讨。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现状。

器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音乐学专业是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小学以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教学研究的合格的音乐教师。换句话说,其专业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音乐教育而服务。而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高级专门音乐艺术人才。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器乐课程设置及其不合理,只片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演奏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只注重器乐演奏的技术难度,而忽视了学生所应具备包括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内的音乐素养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器乐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颇。认为高校音乐专业应重点突出声乐、钢琴、舞蹈课程的教学,器乐课程的设置可有可无,而事实上,器乐课程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只是选修课程,课时十分有限,器乐学习难度大,教师不重视,学生没兴趣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器乐知识和技能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到器乐课程的设置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的器乐水平可以分为完全没有基础、有一定的基础、有着较高的水平等三种。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如果套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侧重点,教学效果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单一,普遍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缺乏对其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无法建立起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具备自身高校特色的教学方法。

(四)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高校器乐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要想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实践训练,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学生往往毕业了,在实践中还是无法灵活自如的演奏。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与实践探讨。

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改革是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性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改革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在新时期,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器乐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实践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一)明确课程目标。

高校的器乐课程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即不是为了培养高级的艺术人才,而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仅要强调器乐的演奏,更要通过器乐课程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更好的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音乐教育或教育研究者。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高校开展器乐课程教学,必须首先对器乐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器乐课程的艺术性、实践性特点本身就决定了其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器乐课程和声乐、钢琴课程并不矛盾,音乐课程之间是相通的,将器乐课程与其他音乐课程相结合,有助于让学生涉猎更多的范围,更多的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造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因此,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器乐并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必须设置的一门课程。其次,高校器乐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比如,以笛子为例子:对于完全没有器乐基础的学生设置“笛子必修课程”,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以2-3人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加强演奏、欣赏等教学内容。这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器乐的相关知识和演奏技能。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器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教学效果得到迅速提升,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在“口头心授”等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灵活的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奥尔夫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发学生本能的唱、凑来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总而言之,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和实践有助于实现各种技能全面的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充分凸显高校音乐学科的特色。新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与时俱进,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指引,促进高校器乐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五

从大约1600年(也有人认为从1580年前后)到1750年这一个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和我们对任何时期的划分一样,对这个时期划分也是相对的。因为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征虽在1600年以前(文艺复兴晚期)就已经出现了。而有些特征虽然在1730年以后就开始逐渐衰落,却残存于1750年以后的前古典主义时期。我们之所以巴洛克时期限定在这150年左右,首先为了研究和学习上的方便,其次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的确也存在着一种内存的风格上的统一。

下面主要讲一下器乐在这时期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以及特征。

意大利的器乐。

这个时期,在意大利各种不同体裁演奏的器乐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亨德尔和巴赫作品出现以前,意大利一直是局于欧洲音乐发展中最先进的地位,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新的器乐类型:室内演奏,大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古钢琴音乐和管风琴音乐的发展比较小,意大利器乐具有一系列的新风格特点:主调一和声写法占主要地位,横成线体中的一个因素,或运用模仿的写法,成为赋格式风格,就是这种风格很像赋格。这时期的器乐的特征是技巧性,独奏性的因素很发达,技巧性因素的体现者仍然是弓弦乐器。这时器乐的主题材料非常新颖,与前一个时期的复调音乐比较起来,新的器乐体裁的特点就是主题非常鲜明,器乐的主题是在舞蹈体裁,歌剧和部分的复调音乐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意大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是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scadatti,1685~1757)为键盘音乐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为键盘乐器大约写了555首,是键盘乐器史上留下宝贵的财富。

在结构上,斯卡拉蒂的奏鸣曲虽然仍用二部曲式,但已稍同于典型的巴洛克二部曲式了,他更多地开始运用再现的二部曲式,虽然在这里还没有出现独立而完整的再现,但已有明显的再现因素,特别是有些奏鸣曲的第二部分的开始处已具有展开性,这就使作品的结构更加接近古典奏鸣曲式。因此,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的结构实际上已经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萌芽。

英国与法国的器乐。

在17世纪初,在英国古钢琴音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是帕赛尔,他对英国器乐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写了大量的变奏曲,并且改编了许多民歌和生活歌曲的旋律,他的古钢琴音乐作品是英国古钢琴音乐的最高典范,这些作品以艺术上的细腻而突出。帕赛尔是英国作曲家中唯一的一个在室内器乐方面写了值得注意的典范作品的作曲家。特别是他写了许多“三重奏鸣曲”,这些奏鸣曲是非常有意思的,并且包含了帕赛尔的一切创作特点:抒情的表现力,旋律性,丰富的和声,充分发挥了乐器的可能性。

法国主要是讲古钢琴音乐,音乐法国作曲家们在古钢琴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在17实际末出现了鲁库泊蓝(louiscouperin,1626-1661)和其他几位作曲家(如玛尔商louismarchand,1669-1792、达坎louisclaudedaauin,1694-1772)。法国的古钢琴是室内艺术,是宫廷贵族沙龙艺术。它是在这种环境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这种艺术是精美细致的,有很多程式化的因素,大自然的形象,农村生活风俗的情景是以田园诗的色彩来捕绘的。在法国古钢琴音乐的作品里装饰音七折八扣很大的作用,旋律里装饰着颤音,回音,波音,倚音等等。必须指出,在这种艺术里是有着相当程度的民族基础的,这一点表现在有本民族的风景形象,描绘了日常生活的情景,运用了民间的体裁,虽然对这些东西的表先都以贵族化了,法国古钢琴体裁基本上是小品。

德国的器乐。

器乐在17世纪德国音乐历史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17世纪还没有出现很卓越的作曲家。但是它给具有世界艺术意义的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的出现准备了基础。下面主要讲一下古钢琴在德国的发展。谈到器乐自然回想到伟大的作曲家巴赫,在巴赫的创作中,复调音乐风格达到了高度的发展。巴赫的艺术富于高度的。深刻的哲理意味,具有极其强烈的戏剧性和非常丰富的抒情性。

巴赫的器乐以钢琴音乐为最重要。巴赫的钢琴音乐,体裁形式非常多样,但根据写法的不同大致分为5类:(1)舞曲;(2)前奏曲;(3)赋格;(4)即兴曲;(5)协奏曲。

如上所述,器乐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在西方不断得到发展。这个时期是一个充满各种探索和实验的复杂时期,由于复调、舞曲、变奏、即兴曲等等因素的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结合,产生了不同的体裁。有些体裁只被运用一时,有些体裁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断得到发展,在这个时期不仅器乐的体裁形式逐渐固定下来,而且器乐乐曲的风格也逐渐形成。

以意大利、英国、法国、以及德国为中心的作曲家门对于这时期的器乐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发展器乐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为古典主义艺术创造提供了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六

摘要:中国的民族器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中国经典器乐艺术作品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的名族器乐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着中国的历史文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学习民族器乐。人们在对名族器乐作品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名族器乐的认识,同时也陶冶了自身的情操。但是,人们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全面学习民族器乐的知识。文章分析了当前民族器乐艺术指导的作用,探析了民族器乐艺术指导的方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七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形态,多样性思想来源,全球化信息与文化交融背景,声乐理论学科建设,审美标准几个方面讨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认为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的特征,做到多元化发展又认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特征基础之上。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民族声乐,广泛地讲,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戏曲演唱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由于大众媒体交流传播的影响,现在一般所说的中国民族声乐主要是指民族新唱法。

1、从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形态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文化悠久,民族众多,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多民族音乐传统使中国民族声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在中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歌,大多数民族具有自己的歌舞、说唱、戏剧。据统计,在中国众多表演艺术形式中有演唱形式的有三百多种,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中国民族声乐总的来说形成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乐曲体裁、表演形态。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要看到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特征,充分利用中国原生态声乐音乐资源。

2、从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思想来源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有着丰富的传统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文献中专门的声乐论著,或涉及声乐理论的著作多不胜举,比如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明代,王骥德《曲律》、魏良辅《曲律》等等。这些著作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

从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形态急剧变化,中国民族声乐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文化开放性、稳定性特征使中国在当时就自觉在用“拿来主义”精神,以彼之长为已所用。在对西方声乐艺术的借鉴过程中,中国近现代的一批批作曲家、歌唱家、理论家都做出了贡献。比如赵元任、青主、黄自等都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富有中国韵味的声乐艺术作品,改编了大量中国民歌,使许多中国民歌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在演唱上,周小燕、沈湘等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西方声乐理念的借鉴使中国民族声乐在歌曲创作上、演唱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个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方的双向过程。中国民族声乐,甚至中国艺术的发展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借鉴中华民族以外的思想、知识,是把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发扬光大。从这个角度来讲,进一步开发中国传统声乐论著中的思想并真正将其落实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实践已迫不容缓。

3、从全球化信息与文化交融背景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当今世界处在全球信息共享、文化交融的时代,这一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媒体对人类行为、意识的引导作用。全球一体化,是全球各种文化多样性的统一,绝对不是全球西化,这早已成为共识。在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音乐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国际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交融互通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应该打破演唱与创作理念上的局限,要“引进来,走出去”。在唱法上,除了向西方美声唱法借鉴外,可以向通俗唱法吸取经验,向全世界各民族的声乐艺术吸取营养。有人主张让世界民族音乐走进声乐教学的课堂,这是非常值得认可的想法。在大众传媒的时代里,中国民族声乐在表演形式上更应该丰富多样,打破中国民族声乐仍以独唱为主的表演形式,扶植中国民族歌剧、歌舞剧的发展。中国民族器乐组合形式上的创新,比如女子十二乐坊的探索就是中国民族声乐值得借鉴的对象。总之,在这个全球信息交流的时代,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

4、从声乐理论学科建设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必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改变声乐教学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加强声乐理论学科的建设。声乐理论学科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是声乐学科建设完成的重要标志。首先建立众如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声乐史学,声乐艺术学等等声乐理论学科,让学生在演唱上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解声乐艺术的古今中外,来龙去脉,开阔学生视野。其次,加强各类声乐分支学科教材的编写,编写《歌曲选》之类以外的专门理论教材。声乐理论学科建设还包括促进学生真正向声乐学科以外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与修养,这也是目前中国声乐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音乐院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很低的,很多声乐学生没有读过一本书,没有写过篇专业论文,也就是说对自己专业还没有形成初步的理论上的认识。声乐学生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可是从众多声乐比赛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考验中,选手的表现实在是今人不容乐观。

5、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要求多元化地发展,但并不是人云亦云,或盘散沙式地分道扬镳。从演唱者来讲,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的,又合于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规律的演唱方法;从听众评介者角度来说,要形成适合于中国民族声乐本身的审美标准。我们可以用“声情并茂”四个字来说明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审美准则。“声情并茂”首先要求以“情”为核心,以正确而自然地表现中国华民族多样性情感内容为首要目的。其次,中国民族声乐是与中国语言紧密相连的艺术,中国民族声乐应选择与中国语言特点相合的明亮,集中,清脆的音响效果,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体现语言美与音乐美的统一。第三方面,中国文化“中正和平”的审美取向又决定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表情与形体动作要求自然大方,不花哨,恰到好处地诠释作品。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民族声乐多样性的特征,做到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又必须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审美特征基础上的发展。如果取消了中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的独特性,也就等于取消了中国民族声乐,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八

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采用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对于现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有益于思维的开放化和能力的提升,现阶段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综合能力突出的,不需要只能够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对于学生的器乐培养可以在小组的基础上定时的训练,并且以日常小测来督促学生对于器乐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步激发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开始,要进一步利用实践的方法和思想的引导来逐步替代强制的要求,强制的模式下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只有对于事物的看法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够将音乐融入生活和思想。很多音乐界的大师并不是一味的靠操作性的练习和应付考试,他们是对于音乐思想的理解和内化,有位音乐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到:“对于音乐这个词汇或许我并不认为它是一门学科,他更像是我的一个亲人,我的每一次演奏都是在和他交流,将彼此的思想进行交换,这样才能让我沉醉在音乐的殿堂。”这句话也是点醒了更多在音乐殿堂门口徘徊的人,很多人靠着训练已经走到了音乐的大殿前,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发现音乐之门的眼睛和灵感,因为从基础课程培养的时候就已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仅仅的想到的是曲子能不能弹好吹好,而不是对于音乐的探索和改进,如果理解美的理念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改造美,不能够仅仅依靠前者总结的经验来循规蹈矩,要在遵循大规矩的状态下发展创新,高职院校之前大多是为了对口的培养幼儿园,小学或者中学一些院校的音乐老师,而一味的培养其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但是对于思想素质的培养却造成一定的缺失,教师作为直接接触青年少年的职业,要重视多元化思想的培养,不能够仅仅的在意知识的培养,更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在社会的优胜略汰中保留下来发展自己。做好器乐教育的改革工作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思想的内化。提出优化改革音乐器乐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是必要的,因此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于实际措施进行改革,争取实现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九

对于民族乐器来说,我国民族乐器与民族戏曲之间已经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它和民族戏曲同属于民族艺术的范畴,并且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我们可以在理论层次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解读。

对于民族乐器而言,其在戏曲舞台演出过程中具有指挥整个舞台演出的作用,同时也能指挥整个演出的节奏,这是其重要作用的第一个层面。演出时需要鼓师的指挥,鼓师也称之为“打鼓佬”,是戏曲乐队中的一个主要成员,他要根据戏曲剧情,配合演员表演,对整个乐队演奏进行指挥。鼓师主要用左手敲檀板,右手则使用鼓签对单皮鼓进行击打,有时也需要两个手都持鼓签,左手右手进行交替击鼓。打击乐以及管弦乐的快慢、轻重、起住,主要以鼓板动作和姿势为准。在乐队中,鼓师不仅对整个乐队演奏进行指挥,也对戏剧的节奏掌握和演员的表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鼓师有时也被称为乐队指挥。

二、具有伴奏全部唱腔的演唱作用。

对于民族乐器来说,在戏曲舞台上进行演出的过程中也具有伴奏全部唱腔演唱作用,这是重要作用的第二个层面。戏曲演出时唱功居于首要位置,民族乐器在戏曲演员唱腔演唱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伴奏作用。可以说,一个成功的戏曲唱段是演员的演唱以及乐器伴奏二者共同带来的效果,并且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所以,在很多戏曲表演中,每一位戏曲表演大师都需要鼓师和琴师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比如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其主要鼓师是白登云,他不仅为梅兰芳大师一人司鼓,同时也为谭小培、李玉茹以及赵燕侠等京剧名家司鼓。

戏曲演出时,不仅鼓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很多乐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京胡是京剧唱腔伴奏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乐器,它和月琴以及三弦被合称为京剧伴奏的“三大件”;板胡是评剧以及豫剧等一些戏曲唱腔中伴奏的主要乐器;而笛子为昆曲唱腔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民族乐器在唱腔伴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琴师甚至成为戏曲流派唱腔创作的参与人员,比如梅兰芳大师的琴师徐兰沅、马连良大师的琴师李慕良等名家,都分别为“梅派”以及“马派”等唱腔创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配合演员舞台表演。

民族乐器配合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是其重要作用的第三个层面。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鼓师指导下以两种方式来实现。

(一)打击乐演奏不同的“锣鼓经”。对锣鼓经而言,其打法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不同的功能以及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配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都是在打击乐伴奏下完成的,特别是进行动作表演时,主要凭借打击乐对节奏进行有效掌控。比如:在锣鼓经中,“旦角”上场时,是由单皮鼓以及檀板领奏的,以小锣配合,节奏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并且其效果也较为沉静,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雅致清幽的气质。二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气氛进行有效的烘托。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锣鼓经演奏衬托舞台上的气氛。比如:“九锤半”能够对滑稽匆忙的气氛进行合理衬托。

(二)全乐队会演奏出不同的“曲牌”。由于曲牌的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是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进行配合。比如:“小开门”对剧中人物的更衣以及拜贺等动作进行积极配合;“大开门”还被称之为“水龙吟”,主要对人物升堂以及升帐等动作进行配合。二是对演员在表演中的气氛进行有效烘托。比如:“朝天子”对宫廷庙堂的庄严气氛进行烘托。

四、演奏间奏曲。

对于民族器乐而言,在戏曲舞台的演出过程中演奏间奏曲,是其重要作用的第四个层面。间奏曲是在两幕之间或者是两场之间进行演奏的一种小型器乐曲,它不仅能对观众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缓解,同时还起能到填补空白的作用。

五、总结。

我国的民族乐器与民族戏曲之间已经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同时,我国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的演出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民族乐器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诠释了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希望能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

一、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掌握各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热爱民族文化。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不懂、学了不实用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民族民间音乐采用讲授法教学,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阐明规律的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灵活性大、逻辑性强、教学进程中便于调控。缺点也非常明显,学生比较被动,缺乏直接实践和及时做出反馈的机会。这种方法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单调。

(二)教学手段落后。

教具单一。长期以来,本课程还是采用粉笔、黑板、录音机、钢琴等传统教学设备。学生无法感受立体、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海量”信息难以传输。

(三)教学实践单一。

一是学生缺乏将这门课的知识运用到相关课程的能力;二是缺乏田野实践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活”的课程,不深入民间进行田野实践难以真正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精髓。上述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何解决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1.课程中的民族音乐。以北重六小四年级的学生为例子,全年级共有4个班,每个班有55人左右,全年级大概有220个学生。学校对于音乐课课时安排为一个班每个星期上两节音乐鉴赏课,一学期大约有28节课。学校在周末还设置其他有关音乐的兴趣小组或者组织有关音乐的活动,不存在被主科占用课程的现象。因此,学校是重视音乐教育的,而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是根据老师的安排而进行的。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民族音乐知识五道题目全答对的仅有21人,占总数的,五道题全答错的有297人,占总数的84%,可见,大部分的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甚少。

2.流行音乐远比民族音乐更受欢迎在关于喜欢音乐类型的调查中,有86%的同学表示喜欢流行音乐,但是却只有6%的同学喜欢民族音乐。在关于平时是否会唱民族歌曲和流行歌曲的调查中,有的人表示会唱流行歌曲,而表示会唱民族歌曲的人只有。可见,在小学生当中,流行音乐比民族音乐更受欢迎,流行音乐也开始逐渐成为校园学生喜欢。

3.学生观念中不重视民族音乐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音乐鉴赏课持无所谓态度,仅有的学生持喜欢态度。而能在课外时间里自己学习了解民族音乐的少之甚少,只占。由此说明,学生自我观念里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不高。

二、如何提高民族音乐在城乡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现行的音乐课程里面编有不少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使他们学有兴趣,教师就必须要研究教材,广泛地寻找符合学生实际及与民族音乐相关联的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展示给学生。在如今小学的教育现状下,如果要让学生花过多的精力来学好民族音乐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使民族音乐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如何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我认为音乐教师应在实施教学中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愉悦学生习潜意识地接受民族音乐。

(一)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多层面了解民族音乐比如在播放民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有关这首民歌的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地方小吃等等,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该民族,更了解该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更热爱该民族的民歌。

(二)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多角度了解民族音乐,学生一旦有兴趣,就爱唱长唱,只有常唱的歌曲也就能成为“流行歌曲”。在讲述这个悲惨命运的故事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电影片段,通过电影演员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可以更深刻的感受,体会其音乐的意蕴。

(三)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多方法了解民族音乐可以将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风渗透到相关的教材,这种改编民歌的形式增添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民族音乐的特色。将改编前的民歌原汁播放,再将改编后的民歌播放,让他们欣赏、分析,动脑筋思索对比并各抒己见。总之,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课时,作为音乐教师要动用自己的智慧,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欢,积极探索流行风中的民族元素,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民族音乐的优秀,从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

(四)实现多媒体教学。近年来,伴随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也逐渐走进音乐学院的教堂,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动人的图像和画面,富于直观性,能实现教学的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在知识不断更新和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补充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尤其受到重视。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堂教学中的需要,吐陈纳新,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改,增强音乐教学的主动引导,实现课堂教学的积极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目的。在音乐院校,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是一门主体基础课程,因此,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只有将创新不断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动向,有效利用新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手段,才能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形式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促使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一

摘要:文章论述了从1953年成立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到如今,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的研究历程。阐述了20世纪50年代零星搜集与整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初步调查与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全面收录与研究阶段、本世纪以来重点研究与回顾,论述了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特色。

关键词: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历程;成果;特色。

执笔者简介:胡军(1966~),男,史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中心主任(武汉430060)。

以1953年成立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作为建校起点,武汉音乐学院历经了六十年的办学历程。六十年来,学院的几代学人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学术力量与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与学科特色,其中的道教音乐研究,伴随学院的发展迄今也近六十春秋,且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谓六十年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一个缩影和亮点。以下,对武汉音乐学院的道教音乐研究历程、成果、特色和影响作一回顾。

一、道教音乐的研究历程。

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音乐部分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武汉音乐学院前身),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从建校初始就体现出多源汇流、兼融并蓄的特点。这一时期,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民族音乐学科的建设通过各种融合也得到发展,并于1956年成立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民族音乐研究室”。

(一)零星搜集与整理(20世纪50年代)。

图1《苏州道教艺术集》(1957年油印本)。

1956年,武当山道士及周边火居道士曾组成古乐队参加湖北省的文艺汇演活动,活动期间曾应邀到中南音乐专科学校进行座谈和录音,这为以后武汉音乐学院组织教师参与武当山道教音乐的研究,开了先河。

(二)初步调查与研究(20世纪60年代)。

1962年8月,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的部分教师,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组成的武当山道乐调查组。调查组通过对武当山及周边房县、谷城地区道教音乐的调查,撰写了《武当山道教音乐考查报告》(油印本)。由于这一时期的道教音乐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再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未能全面展开,正如该调查组在报告中指出:“道教音乐主要在于它比较完整、系统,对研究工作才有价值,因此挖掘搜集工作必须全面、系统。这样,动员的人数比较多……,这不是音协一个单位的人力和经济力量可以解决的”。尽管如此,对于武当山道乐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武当山道教音乐的珍贵资料,也为学院后来系统的道教音乐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

图2《武当山道教音乐调查报告》(1962年油印本)。

(三)全面收录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二

高职音乐的教育模式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器乐方面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具有基础的,但是更多的同学的基础比较薄弱,或者仅仅对于一两种的器乐能够操作,但是音乐是思想的学习,器乐更是对于方法的学习,学会核心的方法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对于不同器乐的内涵进行解读,找到不同的方法来破解并且能够熟练应用,高职的音乐课程主要分为课前教师发放资料,对于课程进行提前规划,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预习,在课堂上对于重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解答,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宣传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模式来加深感情并且互相提升技术[1]。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三

一、文化艺术修养对于演奏者的重要性。

乐器是音乐表演的物质基础,乐器本身的表演功能只有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得到完美结合的情境下,才能够演绎出让人陶醉的音乐,才能够充分地表达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意境[1]。因为,这个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活动,所以,它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好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便在演奏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演奏之中,从而使作品的内涵得到二次升华。演奏者的演奏实际上是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加工和再创造,是介于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由于现在高校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而对学生的全面文化艺术修养还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因此,培养的学生在音乐造诣上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培养出一些懂音乐的人才,但是,成为音乐家的少之又少。单纯的音乐教育只是教会人们简单的掌握一些音乐技巧,没有深刻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只有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容烂熟于心,领会作曲家的内心真实感受才能演奏出优秀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奏者必须深刻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体会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思想氛围、艺术环境等等,感悟作曲家其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曲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小提琴演奏大师耶胡迪.梅纽因,在多次谈话中深情回忆他的老师埃奈斯库的艺术教诲。在梅纽因心里,埃奈斯库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有着杰出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小提琴演奏史上的伟大人物。埃奈斯库招收学生非常严格,对学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并且要具备优良的文化艺术修养。

他曾经要求他的学生在上第一课之前,同他一起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和但丁的《神曲》等其他的文学名著[2];因为埃奈斯库把演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看得非常重要,在他所有的演奏中,我们看不到他刻意地去炫耀演奏技巧,卖弄自己的才华,整个演奏过程充满一种美的享受,那是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和令人陶醉的艺术表演。华丽的演奏技巧,卓越的音乐感受力,对于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使演奏者演奏的音乐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任何一首曲目都会在演奏者手中为我们呈现不同的感受和魅力。莫扎特的作品不在于华丽的技巧,和声的绚丽,更看重的是音乐表达的乐观主义精神,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爱,这是对艺术的诠释,演奏家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才铸就了完美的演奏。

二、提高演奏者文化艺术修养的合理化建议。

乐器演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观众在聆听和欣赏音乐演奏的时候,听到的不只是美妙的音乐,还听到了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对于乐器演奏者而言,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的演奏,演奏者在平时的学习和演奏过程中,要努力地学习演奏技巧,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审美和艺术修养,并且要学会坚持。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在演奏方面,演奏者平时要多加练习,多聆听优秀演奏家的音乐作品,研究他们的演奏方法,观看他们的器乐表演,增强自身的艺术审美感和艺术修养。除了音乐,我们还可以涉猎其他文化艺术,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绘画、诗歌、雕刻、电影等艺术[3],虽然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都是为了表达生活中的美而存在的,艺术活动中美是共同的产物。人是拥有丰富想象力的生物,但我们也要学会接受新鲜事物的启迪。演奏者在自己文化修养的和认知的基础上要不断摸索新事物,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演奏者舞台上完美的表演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其台下刻苦的修炼,艺术表演是一条艰辛和漫长的路。我们在欣赏演奏者精彩耀眼表演的同时更要看到演奏者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演奏者拼搏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三、结语。

一名演奏者首先要做到热爱音乐,对音乐充满情感,要多进行表演实践,积累自己的演奏经验,提高自己对于音乐的悟性和感受力。平时要多了解演奏乐器,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修养,强化对音乐文化内涵的领悟,深刻感受音乐演奏体现的艺术美,挖掘其艺术价值。演奏者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可以真正地理解音乐,在演奏中带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演绎出优秀的作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是艰苦且漫长的,演奏者要学会坚持,努力拼搏,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努力地在乐器演奏上获得一定的造诣,为观众奉献更多优秀动听的演奏表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四

(一)采用小组教学模式进行课上教学。

很多人不理解器乐的学习课程中如何开展小组模式,其实小组教学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模式,能够在交流中将思想相互融合,让组内成员更加的进步,小组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内个组的成员的器乐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合奏的时候可以各有所长,在日常的学习中每个组都可以有一个“指导员”,对于组内成员的基础知识和动作进行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前接触教师这个角色,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素质和技能进行一个初步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分组要把握一个度,更要全面的了解组内成员的动向和发展情况,如果成员间发生一定的矛盾一定要及时的调解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调整教学计划,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主要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途径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也是三个维度。从小组教学方法出发,能够将三个维度更好的进行链接,及时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之间定期开展组会,也能够通过开会过程中分析的问题来改进下一阶段的目标,对于目标的制定是这个小组短期发展的动力,也是对于长期发展的一个规划,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学习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突破。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利用小组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定期组织评比可以让组内成员按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训练,这样的规划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品质。小组的模式下可以采用取长补短的形式,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来发展自身的长处并不断的改进缺点和不足,小组内讨论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化,对于某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角色转化建立更高效的课堂模式[2]。

(二)自主学习模式是当代音乐课堂选择的一个发展模式。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将重难点提点过后,对于基础知识和一些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更多的考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现代青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基础知识点不仅仅要从书本上获取,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工作或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要及时的想到解决方法,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各种资源在学生上课之前提供相关资料来指导学生学习,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也可以逐步的引导学生练习自主寻找资源的能力,现阶段网络发展迅速,因此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和开发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网络上对于器乐的方法指导和发声的训练动作都能够检索到,因为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轮流值班制度和轮流组长制度,发展学生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对于基础知识要及时的进行应用,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音乐谱子提前的在网上搜索并进行聆听,音乐是需要手与耳的配合,就是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前期对于乐器的手感进行摸索,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自主学习的概念,进而培养和引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可以以日常“拍皮球”为例来对于架子鼓敲打的频率进行初步的练习,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表现良好的,教师也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来激发其继续探究的积极性,维持其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的动力。

(三)开展实践训练是对于音乐器乐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

学习器乐就是能够打击相关的乐器让他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发出具有美感的声音,能够通过手和脑之间的配合碰撞出音乐的火花,在音乐殿堂的大门前需要打开音乐的大门,音乐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创新技能的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教师以更加贴近生活的训练作为教学计划,直到这一学年或者半学年的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培养以及对于音乐基本兴趣点的寻找。现阶段很多院校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经济成本的考虑而硬性的规定,让学生实践某几种或一种乐器,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该对于学生有兴趣的器乐统一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有一种或者某几种乐器的学习是能够进行下一步发展的,不实践就不能达到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也不能够说明自己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音乐能力的考量具有一定标准,让学生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了解自己,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才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学习模式下的探究方向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明确。

三结语。

高职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今后的音乐课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发展要重点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及时的制定计划和目标,对于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发展,对于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素质观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全面发展的模式。高职院校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可以将小组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和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模式进行推广,对于各地区的音乐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推进,基础进程的推进让音乐教育的发展逐步向前。

参考文献。

[2]张琳.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五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践中研究解决。

一、学生在思品课上不说真话的原因分析。

1.学生道德标准的确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

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智育、体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智育、体育所传授的知识与一般社会认识是一致的,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生一般不会怀疑其正确性。而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就不同了,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道德也就存在着多重标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的认识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播、电视的普及,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小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要影响学生,甚至使他们对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

再说智育和体育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是由无知到有知,学生接受新知时心理障碍较少,而思想品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传授道德认识时,学生往往已有所知,如果所知的是错误的,接受新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心理障碍就较大,心理认同就难。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加以剖析,学生就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所授的正确道德认识,就会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

那么,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呢?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同。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是书上写的,教师讲的,若不按此回答必然得不到认同,甚至要挨批评,关系到道德品质的评价。如果说了真话,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2.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局限与社会实践多样性、复杂性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其它认识水平一样有一个从个别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逐步发展的过程。而社会道德现象却是综合的、复杂的、多样的。学生用所学的道德认识很难去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弄不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甚至怀疑所学道德认识的正确性。例如有的学生把同学尊敬老师的行为看作是“拍马屁”,有的把帮助同学隐瞒错误看作是“友谊”,把向老师报告情况看成是“叛变”等等。他们分析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行为不看动机,抓不住主流和本质。如果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加以辨析,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是顺着教学要求发表意见,以免受到批评、指责。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依然存在,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二、思品课上怎样鼓励学生说真话。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

[1][2]。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通用篇十六

内容摘要:民族器乐作曲,是中华民族器乐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从创作思维的开放、创作题材的开拓、创作手法的丰富、民族文化的彰显四大方面,概要地论述了民族器乐作曲中的重要问题,以期对民族器乐作曲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器乐作曲思维开放题材开拓手法丰富文化彰显。

民族器乐作曲是民族器乐演奏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整个民族器乐的艺术支撑。因此,民族器乐作曲作为“一度创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民族器乐演奏的“二度创作”,而且关系到全部民族器乐艺术。可以说,民族器乐作曲是整个民族器乐中的重中之重、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

那么,民族器乐作曲本身,又有哪些要点呢?依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点,兹分别论述。

一、创作思维的开放。

民族器乐作曲,面对开放多元的世界和改革开放的国内大趋势,首先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作思维。

不可否认,民族器乐同整个民族音乐一样,具有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但是,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不应是封闭的、僵化的、保守的,而应是开放的、鲜活的、创新的。也就是说,要在保持本体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勇于吸纳,大胆创新,以广收博采、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使民族器乐作曲进入一个新境界,攀上一个新高峰。

创作思维是创作实践的先导,只有创作思维的`开放,才能有创作实践的开放,因为创作思维影响、制约、决定着创作实践。

思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一起产生的,它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既需要继承保护,又需要开放发展。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与人类的劳动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成正比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经秦汉“大一统”的思维方式到宋明“理学”思维,从内容到形式,从原则到方式,都被定型为一套系统的程式,诸如稳定性、整体性、规范性、和谐性等等。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创作思维,如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简约适度、蕴蓄婉曲等等。

而民族器乐作曲创作思维的开放,是指在保持上述这些民族传统思维内涵与民族传统音乐创作思维内涵的基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意识,用发展的眼光,以改革开放的理念,拓宽思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地开放,把一切有益的东西全部都“拿来”为我所用。例如民族器乐作曲家,大胆吸收借鉴了西洋作曲法中的有益成分,丰富和提高了民族器乐的艺术水准,这就是创作思维开放的结果。

二、创作题材的开拓。

一切艺术创作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才能不断繁荣,不断发展。民族器乐作曲同样如此。

面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和21世纪新时代的全球一体化,民族器乐作曲首先应在创作题材上进行开拓,关注新时代的新事物,谱写新人物新精神的新乐章。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冯少先作曲的月琴独奏曲《铁人之歌》,就反映了重大题材,弹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原始材料,对于作品的优劣成败,作用巨大,虽然“题材决定论”与“题材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的说法,未必正确,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题材的重要性。所以歌德才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

三、创作手法的丰富。

民族器乐作曲,还要在创作手法的丰富性上下工夫。不仅要有写意手法,还要有写实手法;不仅要有抒情手法,还要有叙事手法;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气韵生动”“韵律”“意境”等手法,也要运用西洋音乐作曲法中的和声、复调等手法。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就吸收借鉴了西乐奏鸣曲式的作曲法,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式结构,并融合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板腔体套腔结构的手法,形成线性思维特有的艺术张力。

四、民族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面对全球范围的“文化热”,民族器乐作曲也同所有的文艺创作一样,以民族文化的彰显作为主攻目标,这无疑是正确的艺术选择。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当推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这部作品从创作灵感的产生到整个作品的完成,始终以民族文化的彰显力贯穿红线。上世纪70年代初,作曲家与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访美时,参观联合国大厦,面对悬挂万里长城的壁毯,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萌生了以饱经沧桑的长城为背景,叙述中华民族兴衰、歌唱不屈、自强的民族精神的创作灵感。整个作品赋予长城的音乐形象以民族文化的深刻寓意,使长城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全曲共分四大乐章,正好符合民族传统艺术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第一乐章《关山行》,表现巍峨雄伟的长城和倾怀历史的情感,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深邃,这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第二乐章《烽火操》,表现由烽火台联想到的民族战争史,彰显中华儿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气概;第三乐章《忠魂祭》,表现对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烈士和祭奠之情,抒发了“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城内外皆英雄”的民族豪情;第四乐章《遥望篇》,表现春光融融的中华大地,响起了振兴奋进的呼唤,歌颂了民族崛起的朝气与活力。全曲以展现民族魂魄、歌颂民族性格、彰显民族文化为特点,堪称民族器乐曲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张慧元.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付翠屏,韩义军编著.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概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