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大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22:41:28 |
  • ZTFB |
  • 7页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教案应当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的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一

1、掌握一类生字的读音,结构,组词,会写一类生字。

2、认识二类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一类生字的读音、结构、组词和写法。

使学生理解“久”字和反文旁、折文旁的区别。

生字卡片。

一、故事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在面包店做苦工,他一边做工,一边坚持看书,结果被老板发现准备烧他的书,为了保护书,他毫不畏惧,最后被老板解雇了。这个小孩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高尔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一类生字及词语,划出二类生字,熟悉生字的读音、部首、结构、组词)。

3、在黑板上出示一类生字卡片。

三、一类生字学习。

(一)“小老师”教生字。

2、师:谁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老师谁教得呢?(评出小老师)。

3、齐读生字一遍。

(二)生字小游戏。

【独体字:工、久、气左右结构:计、块】。

【前鼻音:店、分上下结构:分】。

【半包围结构:店】。

(三)写生字。

1、师:生字会读了我们还要会写,大家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呢?(教师范写生字“店”、“久”、“气”)。

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用食指跟着老师边说笔画边书空。

2、(教师范写生字)。

【店:部首广字头,写广字注意:横要短,左撇要长,占字的竖要写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

1、复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高尔基的智慧表现。

3、学习高尔基好学的精神,懂得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弄懂高尔基的智慧表现,学习高尔基好学的精神。

弄懂高尔基的智慧表现,体会他巧装蛋糕“巧”在哪里。

资料、生字卡片,ppt课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走进了高尔基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聪明的高尔基到底是怎么装蛋糕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18课,巧装蛋糕。(板书课题)。

二、复习。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都会读吗?那咱们来玩一个生字小游戏——“踩地雷”。(生字复习)。

三、新课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奇怪”二字。(宜重读)。

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张奇怪的订货单呢?这张定货单奇怪在什么地方?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想一想。

2、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有答案了?(指名回答)。

同学们,这个问题难不难呀?

3、师:面对这样的问题,课文中的伙计们和老板是什么反应呢?

是啊,这张奇怪的订货单可让蛋糕店的老板为难了。(板书:老板为难)。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提问:正在老板为难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他是谁?他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指导:是啊,他说了一句“让我试试吧”。他的表现和大家可不一样了。(板书:高尔基试试)。

2、读这句话要求读出他谦虚和自信。师范读一遍。再读一遍。

师: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段,“大伙儿急了”预备读!(齐读第三段)。

3、那聪明的高尔基到底是怎样按货单上的要求分蛋糕的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2、师:高尔基分蛋糕的方法你们知道了吗?他先做了什么?(指名回答)再做了什么呢?

3、谁到讲台上来为大家演示一下呢?(请一名同学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工具演示高尔基装蛋糕的方法)。

(四)学习五六自然段。

1、师: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2、思考:那个顾客以及店里老板和伙计对高尔基的态度是怎样的?(生答)。

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

重读词语:满意十分佩服(板书:佩服智慧)。

3、佩服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佩服来造句?

4、师:那个顾客以及店里的老板和伙计对高尔基的佩服说明了什么?

5、高尔基的聪明智慧是天生就有的吗?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的这句话,“他一有空就钻到书本里,伙计们都笑他是个书呆子。”书呆子是指不懂联系实际,只知道啃书本的人。同学们说高尔基真的是书呆子吗?(指名回答)。

是呀,他并不是书呆子,他用书中的知识为蛋糕店解决了装蛋糕的难题,他是一个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

6、假如现在高尔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学生发言)。

7、一起再把课文读一遍。

四、随堂练习。

师:咱们学习了高尔基的智慧,老师今天呀,也想考考你们的智慧,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形的蛋糕,要求同学们只切三刀,把蛋糕分成七分(重复一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同学们在纸上把分蛋糕的方法画出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是最聪明的。

其实呀,智慧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上,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巧装蛋糕。

大伙:为难佩服。

高尔基:试试智慧。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二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坐!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看组图片、讨论个问题等,与本节课相关的引导话题)。3.导入(开场导入共2分钟)。

(1)图片导入法。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可以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非常好,这就是桂林山水的美景。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承上启下的写作方法,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什么叫做承上启下呢?嗯,同学说的太好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和我们的老朋友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3)背景知识导入法。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如:同学们,夏天到了,池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是漂亮极了!谁能告诉老师荷花有哪些特点?太棒了,大家说的非常好,今天叶圣陶先生也想加入我们的谈论,下面我们一起来和叶圣陶先生一起赏荷花吧。

(4)视听导入法。播放电影片断或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播放小狮子的视频,同学们,大家说刚才你们看到的小狮子可爱吗?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的小狮子,今天我们就要和小狮子艾尔莎交个朋友,快来看看吧!4.课程新授(识字类直接通过读、写、组词步骤进行讲授即可)(课程新授6分钟)引入课题之后开始讲课,中间需要设计与学生的互动。

(1)分组朗读:同学们,下面大家分小组来读一读课文,每一列为一个小组,大家开始比赛,看哪一组读的最流利。

(2)问题回答:课文中主人公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或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请各组学生进行回答。

(3)分角色朗读:故事中有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大家最喜欢谁?下面大家把你最喜欢的人物对话读一读。

(4)小组讨论:下面我们根据xxx话题,来分组讨论一下。注意:

注1.提问学生时,要分情况回答。(1)学生回答正确——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请坐;嗯,很有道理;没错,正如你说的;太棒了,看来你课下积累了不少知识。

分组标准-讨论时间-分组分数评定标准-讨论中心课题-分组分数公示,礼物,安抚称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5.复习总结(复习1分钟)。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谁能告诉老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了xxx。6.作业布置(1分钟)。

(1)保守式(不提倡):生字词造句、课文、手法仿写;

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好!下节课我们再见!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三

心怀忐忑的来到了遵化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对于小学中的日常教学和日常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尽管自己也当了二十多年学生,而小学时代更是在我生命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初次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重回小学校园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大不相同,而视角更是变得迥然不同了,因此感受也与以往有着天壤之别。

初来的半个月里主要就是听课,没有指导老师,没有需要上课的班级。那一段时间很自由,自由的都有点迷茫了。不久之后带着期待和不安,我见到了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一位年轻、有魄力的老师——赵明霞,她是二年级12班的班主任。在她的指引下,我很快认识了我的实习班级二年级(12)班,认识了84个聪明、天真的孩子,他们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庞给予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动。很简短甚至有些仓促的自我介绍,也让他们认识我这位新来的实习老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

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水平。

1、见习阶段。

2.上课阶段,

实习第二周,我带着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夹杂着几丝羞涩和忐忑走上讲台时,我知道这将是历练我的一个舞台,只能勇敢地走下去。课堂进行的还算顺利,但也不乏牵着学生走的问题,冷堂现象,这也充分说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需要多多学习。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心系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涉到这个班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牵涉到方方面面,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过程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光阴似箭,实习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回转身一看,这一段时间我过得充实、有意义。在实习期间,我庆幸得到了赵明霞老师的耐心指导,是她让我的实习工作以收获颇丰的结局完满结束。我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深切地感觉到:做一个小学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过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觉得孩子是真可爱、真单纯。与他们相处多了,真的可以让自己永葆一颗年轻的心。虽然我离教师这个标尺还有一段距离,尽管在教师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我依然坚定着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做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一个儿时的梦想,更多的是承担一份社会的使命感。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四

教学。

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教学重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5、理清层次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第二段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第三段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

总结。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四、布置作业1、出示生字。2、讲解生字要领。3、学生描红。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五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可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a2±2ab+b2=?

2、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3)2-5=0。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二)创设情境。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三)探究新知。

1、利用“复习引入”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得知:反过来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就可用前面所学的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

2、怎样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呢?让学生完成课本p.10的“做一做”并引导学生归纳: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只要在二次项和一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这种做法叫作配方.将方程一边化为0,另一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四)讲解例题。

例1(课本p.11,例5)。

[解](1)x2+2x-3(观察二次项系数是否为“l”)。

=(x+1)2-4。(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2),让学生熟悉上述过程,进一步明确“配方”的意义。

例2引导学生完成p.11~p.12例6的填空。

(五)应用新知。

1、课本p.12,练习。

2、学生相互交流解题经验。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七)思考与拓展。

解方程:(1)x2-6x+10=0;(2)x2+x+=0;(3)x2-x-1=0。

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

[解](1)将方程的左边配方,得(x-3)2+1=0,移项,得(x-3)2=-1,所以原方程无解。

(2)用配方法可解得x1=x2=-。

(3)用配方法可解得x1=,x2=。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有三种:无实数解,如方程(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如方程(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如方程(3)。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六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3、识记生字“哇”。(这个字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谁能帮他换换部首?)。

师:老师把你说的还编成一首好听的歌儿呢!(有手轻轻挂,有口多好哇,有女胖娃娃,有水过山洼,有虫是青蛙。)齐读。

4、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5、看图认识葫芦藤。你还认识哪些植物长有藤?(欣赏长藤的植物)。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2、出示词语齐读。(雪白)的小花、(细长)的葫芦藤、(绿绿)的叶子、(可爱)的葫芦。

3、从这些词语中让我感受到葫芦的可爱,课文第几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并用括号括出葫芦可爱的相关词语。

5、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6、指导读准多音字。

7、理解:长满近义词:雪白------洁白。

8、谁能把心中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抽生———第二组)。

师: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板书:葫芦图和可爱)。

9、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10、近义词:每天----天天几次(不止一次)。

师:从这句话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种葫芦的人非常喜爱这些葫芦。)板书:喜爱。

11、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读第一段吧!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看图说话的形式导入第一段,通过观察葫芦图片,让学生能很直观感受小葫芦的可爱,把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葫芦藤上绿叶的茂密和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时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体验小葫芦落了的遗憾做伏笔。)。

(四)精读课文第二段。

1、(出图)你看,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二段,然后用漂亮的“~~~~~”画出句子。

2、生读出句子。

3、解释:自言自语、盯。

4、指导读出自言自语。

5、“盯”和“看”还是有区别的。你说“盯”是怎样地看?那他为什么只盯着小葫芦呀?

6、谁能带着喜欢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

7、利用动作解释“赛过”。

8、你们能通过朗读赛过他吗?(齐读)。

9、那到最后,他的小葫芦有没有长得赛过大南瓜呢?为什么?

10、利用图片认识蚜虫和了解它的危害。

12、到底叶子和果实有什么关系?(出示视频介绍叶子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有的老师吗?那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检查生字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请找出来。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的老师”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反馈交流。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板书:编造“猫猬兽”

(2)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按照课堂笔记答卷,却得都得了零分。

板书:测试得零分。

(3)我们这次测试的零分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里。

板书:记入成绩单。

4﹑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编造“猫猬兽”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怀特森先生不仅编造了这种动物的名称,还说出它的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并且还把头盖骨给同学们看。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可他讲授的时候却是“侃侃而谈”。结合插图理解这个词)。

6、面对老师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哪门子老师?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走进“的老师”

1、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可气又可恨的老师却成了我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样做有何目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怀特森是他“的老师”的依据,用“﹏”画出来。

2、集体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具有……具有……。

吸取教训。

逐渐……逐渐……。

不要……不要……。

3、引读。

(1)虽然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的一切来忽悠学生,欺骗学生,但是作者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虽然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在测试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3)怀特森先生虽然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成绩都记入成绩报告单。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5)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

4、怀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实话实说,理解课题。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为他是不是你的老师?

2、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而《我的老师》是编者改动的,那么编者为什么要改这个题目呢?谈谈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故事。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科学课是探索真理的一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呢?(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2、写一个用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片段。

七﹑课外练习。

(1)选取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长辈,注意写清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课后继续查阅,收集关于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八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山区的小学生虽然身在山区,但是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或者参加过升国旗吗?你们想看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吗?请看录像。或者由教师或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

2、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你看,我们山村小学的同学们也升起了国旗。(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请学生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组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伙伴。(增强自信心)。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的录音,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试读。

6、分小组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只要学生能看着书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学过的词语能连读,遇到句号停一停,读音清楚、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三、朗读背诵,讨论解疑。

你知道我国的的国旗、国歌和首都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四、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注意三拼音“国”、“教”和“校”后鼻音“星”、“升”。

5、小老师教读。

6、猜字。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8、扩词扩句。

三、自主积累词语。

1、学生自己试读。

2、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3、师教读,正音。

4、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扩句。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

2、书空练习。

3、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讨论怎样才能记住?

五、总结升华。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九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掌握对比技巧。

2、能力:运用补色对比的特性来配置图案完成一幅马勺脸谱。

3、情感:感受对比色强烈跳跃的情感特征。体验运用补色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创作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英国画家用补色对比配置的作品《尼克尔斯峡谷》。请说说你对这幅画的色彩感受。

2、多媒体演示导入色环,师:色彩的选择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色彩怎样搭配才最具相互衬托的效果,使画面艳丽醒目呢?(运用对比色)。

二、讲授新课。

1、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2、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

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

在色环0---40度的颜色。

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

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c:对比色对比:

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红--绿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

3、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

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挂虎》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挂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二是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学校的图书馆要装修,选择色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儿童游乐场的大型玩具为什么颜色都比较鲜艳?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强烈对比区域、柔和对比区域、色相环区域。

纵观全课,我努力体现引导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把握和设计。

教学反思。

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和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十

各位专家:

您们好!

我是来xx大学xx专业的xxx,6月毕业,今年已经42周岁,中共党员,在考取研究生之前,我是安徽省宿州市一所农村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任教有了,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报社通讯员、现金会计、主管会计、总务主任等职务,是我们那个市的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之一。

我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试讲,在我试讲过程中,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恳请你们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改进。

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册(版本)第课(板书课题)课型是,体裁是,作者是。这一设计的教学理念是采用三读法(板书出来):一、粗读课文,略知大意;二、细读课文,解决疑难;三、精读课文,加深巩固。突出了学生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彰显了课标中提到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地读书、学习,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也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有效地完成学习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陶冶品德情等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试讲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采用的是课题导入法,因为课题也就是文章的眼睛,俗称“文眼”,一篇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揭示文章的主要的内容。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课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后老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也很响亮)。那么请你们再读一遍课题,思考一下你想从课题上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齐读课题后,留给他们2到3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可以找3到5名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作简短的评价,如果你真会思考,你从课题上想了解的内容大致就是这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部分,请你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认真记,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同学们,我们从课题上粗略地知道了一点内容,如果想要详细地理解课文的主体部分,就需要我们同学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了,希望你们能读出味道来,读出感情来,读出兴趣来,好不好?学生回答以后,老师适当评议。同学们读书热情很高,这让老师感到很欣慰。不过,老师在你们将要朗读课文的时候,给你们提一下朗读课文的建议(板书或出示写好建议的小黑板或是课件等):

1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试着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找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句子,标上记号,以便在老师讲课时注意理解。

3准备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希望你能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细心地朗读课文,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你们既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既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来读,也可以选几段来读;既可以与同桌一起读,也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读。老师相信你们在读的时候能够发现问题,有发现,才能有所创造。留给学生6到8分钟的时间读课文以及他们思考问题,在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下去到位上指导学生读书的姿势、方法等。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点很好,也是读书的要诀之一。下面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找4到6名同学提问题,请你把所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姓名也写上。学生在写问题的板书时,老师适时进行评价一下。比如: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真好,提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说明他读书很细心,粉笔字也写得很漂亮。那个同学的问题问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说明他读书很认真,字也写得工整。大约留3到5分钟的时间,老师出示一下小黑板或课件等,出示的内容是预设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启发同学们再认真地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以便大家共同讨论。

可以是围绕问题有重点地读部分段落,与同桌或小组在一起讨论,合作学习。也可以自己思考,自主学习。这里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因为学法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语文素养的方法,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够从读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你们再细致地读读课文,就会有新的发现了。这次读书以及讨论的时间大概4到8分钟。学生在读书、讨论的时候,老师下去巡回指导。

同学们读书读得都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也很热烈,值得表扬。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解答黑板上的问题。可以找5到7名学生,在这些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老师适当评价,补充他们说得不够完整的地方。他们可能有说得脱离主体的内容,老师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再看课文后理解,尊重他们的独特阅读感受,爱护他们的求知、好奇的心理。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读书之前就说相信你们的能力,果然不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不同的见解。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请问你们刚才提问题的同学理解了吗?要是理解的话,请你上来把你的问题擦掉吧!这个时间段需要5到8分钟的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从课文中找出来的,为了加深一下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再围绕着解决问题的段落朗读一遍,就会有解决问题成功的自豪感,这次朗读大约需要3到5分钟,教师还要下去辅导学生。

同学们学习积极、主动,认真、细致。这让老师很感动,这篇课文讲得就是这些内容了,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学习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段等,收获不小吧!下节课,同学们还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想给同学们提一下作业建议: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要写得工整、规范。

2摘抄文中优美句段,最好熟读成诵。

3回家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听听他们给你提的建议和意见,自己认真领会。

这一过程大概用时2到3分钟,问题的设置明确提出的是三个延伸,即:让学生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向能力延伸;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向生生活延伸。

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做得很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来听我试讲课文,恳请你们对这节课提出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今后改进。

谢谢!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汇总篇十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页~65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是()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习:

2只小猴分6个桃: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

1.说一说。(想想做做1)。

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2.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