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灶散文简短(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5:38:40 |
  • ZTFB |
  • 7页

学习是人一生的必经之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要写一篇好的总结,首先要对所总结的内容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写作范例供参考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一

点燃一根火柴,在冰冷的空气中划过几秒的光亮,随着深冬的一阵微风,灭了。

此时已时深冬,沿海的风似乎从来都是那么的如期而至,连丝毫的面子都未曾给予即将到来的冬,尝试了几次,火柴终于在湿漉的干柴上有了重新燃烧的希望。

父亲赶忙趁势拿了一把稻草,在还未熄灭的柴火中注入了新一轮生机。瞬间,稻草如脱缰的野马般开始疯狂地燃烧了起来。

年前的家家户户开始忙碌着过年的一切,老家的土灶也像往年般开始活跃了起来。虽然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发展也愈发快速,但作为老一辈世世代代沿用过的.土灶却丝毫没有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用父亲的话说:“这土灶烧东西快而多。”

干柴火要准备充足,这是每家农户年前必须忙碌的一件事。因为年关时烧菜,大不可少的便是旺火,用土灶烧火也是对新一年的期盼。

稻草烧着啦,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而至的干柴。此时,火烧的热烈,所以干柴趁势加入便能充分地点燃,然而好景不长,还未等柴火烧开,便有欲熄之势,我赶紧腾出手中的手,用火钳去不断拾掇火柴,希望它燃烧地更充分,但这般手段也终究逃避不了其欲熄之势。

父亲早已在我身后站立老久,见我忙活着半天,鼻子、嘴巴上也戏剧性地涂抹了不少新春之色,便主动走到我跟前,收拾散落在四处的干柴条,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这活没干几年生熟了吧!”我笑着答应道,并冲父亲不断摇头。

“加稻草!”,父亲此时的一句话,让我开始机械地按照父亲的言语开始忙活,在加入了一些助燃的稻草后,干柴开始稍见起色,燃烧的程度稍比之前有了起效,随着稻草的又一加入,干柴噼啪噼啪的声响愈显清脆,想象中的热火开始充满整个灶内。外面呼呼冒出的水蒸气煮开了一锅滚烫的汤水,那里有菜,有鱼,还有父亲最爱吃的红烧肉。

父亲笑啦,在我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我的窘态让一家人不知说啥,只道是起劲时,忘乎所以。想当年,我可是烧火的一把好手。

看着一缕缕青烟,在冬日的寒风中飘散,年夜饭也在这欢腾、热烈的火苗中开吃啦!思念的远方——家,此时已在万家灯火中迎来新春的第一次大团聚。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二

我是在淮北农村长大的,50年代,家家都很穷,坯支床,泥打墙,泥巴囤子泥巴窗,烧锅做饭用的锅灶也不例外。别看它土里巴唧,却给了我童年的温暖和香甜。

50年代,淮北平原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每天早晨,我因为怕冷,钻在被窝里不肯起床,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放在灶门口烤热乎,再给我穿上。做晚饭时,将半块土坯放在灶底下烧热,然后裹上白粗布放在被子里给我焐脚。

小时候常常闹肚子疼,母亲把灶下的温热的柴灰装在布袋里给我焐肚子。一边焐一边轻轻地揉,还轻轻地啍着儿歌:“小板凳凹凹腰,娶个老婆没多高。放家里,老鼠咬,放地里,老鹰叨……。”听着这好笑的儿歌,一会儿功夫,肚子就不疼了。

要是我生了病,不肯吃大锅饭,母亲就会在一只陶罐里放上糯米、红枣、花生米,添上水,放在灶膛的余火中煨,煨出的糯米粥又粘乎又香。一碗热粥喝下去,浑身热乎乎、汗津津的,病自然就减轻了。

每天放学回家,看到厨房顶上冒出袅袅炊烟,就一路狂奔往家跑,还没到家,就会看到母亲依门而望,笑容满面,手里拿着刚从灶里刨出的红芋或烤得香喷喷的焦馍,一到家母亲就说:“饿了吧。”接过软乎乎的红芋或热馍,我就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土灶不仅用于做饭,还具有家庭保护神的象征,称之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是家家祭灶的日子。灶前摆上糖瓜,灶前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子和“灶王爷”的.年画。摆糖瓜的用意在于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老人家上天不要说坏话。我年幼无知,有一天,我对母亲说:糖瓜封住灶王爷的嘴,他不能说坏话了,那好话不也是不能说了吗?母亲一听十分生气,斥责道:“小孩子家,不许胡说八道!”在灶王爷面前,除了不准胡说八道外,还不准在厨房里撒尿、换裤子,以免冲撞“灶王爷”。

在“大跃进”年代里,为了大炼钢铁,吃食堂,家家户户的铁锅都得收缴。那天来我家收锅的是一个女队长,以前我叫她“二姐”,两家关系还不错,母亲向她苦苦哀求,想让她手下留情,留口锅给孩子烧口水喝,可是她二话没说,把锅拎起来就走,后来还带人把锅灶也捣毁了,说是为了“集肥”。母亲一向对灶王爷十分虔诚,这下锅也没了灶也没了,“一家之主”没了,她又急又怕,病了一场。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不仅城市居民不烧土灶了,连农村也没有几家烧柴禾的了。每到收割季节,狼烟四起,禁止在地里焚烧秸杆成为农村干部的重要任务,但是屡禁不止。

有一次,我的一位亲戚患慢性肠炎,他听说我保存着父亲(老中医)留下来的一个单方,疗效不错。要我把这个单方抄给他,我对他说:方子里的药好买,也不贵,但是药引子难寻。这个药引子就是“灶心土”。“灶心土”是土灶中烧焦的泥土。他到乡下走了两三个村庄,才找到这个原本极普通的东西。

虽然几十年见不到土灶了,但它依然温暖着我的心灵。想起土灶,我就想起母亲依门而望的情景,想起母亲给我的温暖和香甜……。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三

你问,阳光是什么,我笑着说,阳光是色彩,是你所喜欢的所有色彩。我说,如果阳光是轻柔的,那色彩必定是温暖的,透过你的眼,走近你的心,暖遍全身。你说,这一世,你拥有了很多,可是独却欠了一份惆怅,一份属于年夕的愁情。

惆怅,是寂寞的,是一个人的脚步,除了影子,只剩下黑夜的沉默。惆怅,是多情的,是一个人的天空,失了颜色,只剩下苍白的等待。惆怅,是孤独的',是一个人的身影,少了陪伴,只剩下无力的呻吟。惆怅,是寒冷的,是一个人的冬季,缺了温暖,只剩下垂死的挣扎。惆怅,是无助的,是一个人的沙漠,错了方向,只剩下可怕的呼啸。惆怅,像一种情,一种说不出感觉,因它的出现,原来的自己变了,变得有点奇怪,有点神经质,好像眼前的自己是陌生,可是细细想来,自己何曾熟悉过,只是记得,所谓的认识,到头来,只是虚无的回忆,模糊不清。惆怅,像一个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它的出现,就像清晨的朝露,来的有点措不及防,有点心意清凉,但随着日光渐温,它的出现,倒像是多余,就连痕迹都无处安放。惆怅,如同梦中的自己,安静了,心静了,才会看清楚伪装下的真实,那是一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身影,有点熟悉,但过多的是陌生,细看,耐人寻味,久看,遥遥无期。

这一世,独欠一份惆怅,无关于他人,只关于你我,因为有你,我的心依旧,这一份惆怅,今生若无缘,来生相如故。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四

春节真的近了,一步步,一天天。

仍在岗,自己把弦绷得很紧,没有特殊感觉。

小时候,则是腊八过后就巴望着春节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样都不能少,一样都不能含糊。

正月二十四上午,报社领导去家里慰问,专门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往滨河花园的路上,我坐在王总身边,余光可以瞥见他年轻的侧脸。他的笑声,也依旧那么声调高昂,那么滑稽,不加节制,那么年轻。在家里,妈妈照旧把她的知事明理、临危不乱掩藏得很好,照旧表现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我不知道我是喜欢这份表里不一,还是不喜欢呢。

下午发小劳保,每个人沉甸甸的一大堆,我们科整整16份。霍霍霍依旧穿着那套扎眼的粉色衬衫、藏蓝色毛衫,挨个打电话,让有车的同志帮忙运送,一一落实到人头,尽力避免重复搬运。王总高高的个子从忙碌的人丛中穿过,摇摇晃晃的,半路十分熟络地和相熟的男同事擦肩而过,击一下掌,不一会儿,牵回了穿着大红色羽绒服的悠悠。我看着这一切,不知为何心中温热感动。

昨晚,油田春晚。五年工作,以及27年的人生,第一次看油田春晚。不得不说,舞美绚烂,人美歌甜,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十分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

我去得早,文化宫大楼和广场尚是一片安宁。文化宫正楼点缀着大红灯笼和各种暖色灯光,其上的夜空,则是天黑透之前的深沉而宁谧的蓝色,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让四周格外空静,让世界只剩你一人,让心深深沉底。

十分遥远的儿时,我参加全局小学生电子琴汇演,就是在这栋神秘恢弘的正楼里接受分配。在喧嚷的正楼大厅里,我站在一队队容颜姣好的优越的来自总部的孩子中间,胆战心惊,眼光不敢飘忽哪怕一点。在这喧嚷的正楼大厅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城市”和“乡村”给心灵带来的剧烈冲击。

近后,这正楼于我而言不再神秘,我再走进这正楼,楼里依旧人影幢幢,流光溢彩,我依旧灰头土脸,渺小而不为人知。时间和时代都在流逝向前,好像只有关于我和我的一切,不是。

慧妈走了,西风走了,淦淦也找了“借口”提前下班,诺亚照旧有一搭没一搭的。此刻办公室里只有我和霍霍霍,耳边是联欢会排练的歌舞升平,绵延不绝。

也有清寂。

一中的孩子们放假了,一向喧嚷的辽源路宁静下来。只有胖阿姨,杂粮煎饼,鸡肉卷,章鱼丸子,和其他几家小店还在营业。圆通快递、午托班,都大门紧闭。这几天气温回升,但风却格外狂暴凛冽,十分冷,肆无忌惮刮过冷清的街道,让人格外狂躁而恼怒。

我的心里没有什么额外特别的感受。

我只想站好最后一班岗。仅此而已了。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五

最近,单位周边的大小宾馆饭店几乎不约而同推出了一款叫做“奥灶面”的美食,细探之下,原来就是用类似农家土灶大铁锅煮面条。这真是纯粹炒作了,煮面条可不是土灶的擅长,甚至有点短板。

土灶还真离不开土,砌灶主要就是用粘土和熟石灰粘合砖块,强度更好的水泥反而不适用,而砖块也是土烧制出来的。农家一般将土灶砌在厨房间正对门的角落,一侧倚墙,背面距离后墙约两尺,宽窄位置大致与门对应,便于灶膛进风助燃。灶膛一般两个,灶眼根据铁锅大小而定,通常一大一小,两锅之间还会安个小巧的铁质水罐,常年注满水,利用灶膛余温加热。烟囱从灶的背面顺势逐渐收缩为正方型棱柱直升出屋顶,在出口正面覆盖瓦片,四侧镂空,雨水不能倒灌而炊烟可出。灶体多孔洞,正面中间长构一窑形空洞,冬天晚饭后将白天走湿的鞋袜垫子塞在里面,第二天早上保管干爽暖和;灶膛边的方形孔洞是存放火柴的最佳场所,便于取用而且常年干燥;烟囱侧旁的长方孔洞通常收着香烛,也存储怕潮的蔬菜种子。

土灶的爆炒功能远远没法和猛火灶相比,最适合的是炖、蒸、煎。土灶保温,燃烧后的草灰闷在灶膛余温很难尽散,不适合炖煮的食材出锅稍晚就可能破坏口感,但对于农家鸡鸭猪羊等肉类食材再好不过,通常还会换用火力更持久的柴火。土灶锅大,升腾起来的蒸汽也猛,过年蒸馒头总是围着土灶转,平常蒸鱼蒸鸡蛋直接在做米饭时放个蒸屉就能搞定。生煎馄饨土灶铁锅最好,只用蘸水将馄饨依次贴满,盖上锅盖烧几把秸秆,静待焦香飘逸就有美食出锅,味道比浇油的生煎包子好得多。

锅盖土话叫“釜冠”,名儿就透着悠久历史,釜者,古时锅也;冠者,古时帽也,以“釜冠”称呼锅盖,绝妙好词。土灶通常给铁锅配木制“釜冠”,木材有一定吸水能力,做饭做菜盖着“釜冠”,既能提升热量吸收率,还不会使水蒸气滴落饭菜中影响口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土灶加热不快的缺点。木制“釜冠”有时直接作砧板使用,就着切些葱蒜直接下锅佐菜很方便。

土灶最大的麻烦是烧火。生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须一手持草把,一手擦着火柴,将草把点燃后慢慢塞进灶膛,草把烧得太旺烫手,火势过低塞进去容易熄灭,这个度还得根据草把的干湿程度进行调整,没有啥既定标准,完全凭经验感觉。烧火的过程也很烦,须不断添加柴草,但是过多过少过快过慢都容易熄灭。还需要将积在灶膛的灰烬及时清理,用火钳伸进灶膛搅和,将其拨漏到灶底,确保灶膛有充分的燃烧空间。铁质火钳很容易被烧烫甚至烧红,草灰容易扬起,经常搞得灰头土脸,有时甚至烫坏衣裤。炎炎夏天里,烧火更是煎熬,得到冬天才会补偿,烧火取暖的同时,顺便可以烤个红薯犒劳一下。

柴草燃烧的后遗症须要及时处理,首先是蒙在铁锅底部的厚厚炭灰,严重阻隔了铁锅受热,于是刮锅便应运而生。晨光熹微,主妇从灶眼取下铁锅,用抹布隔着抓住锅沿,提到屋外路边,一手倒扣着提住,一手持小铁锹,从锅底向锅沿刮去,“嚓……嚓……”尖利的金属摩擦盖过一村的鸡啼。路边留下一圈外围漆黑的圆形印记,俨然成了孩子们的陷阱,一不小心摔在上面可是真难处理,对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用锅脐灰治好了朱紫国王病症的典故,我们深表怀疑。但是,锅灰的用处还是有的,那时候农家盖瓦房,描画屋脊屋檐的黑色颜料就是它。只是刮锅留下的不够也不便收集,最好的方式是通烟囱。砍一根长竹子,顶梢留三两根竹枝,爬到烟囱出口,揭开正面覆盖的瓦片,从顶梢开始将竹子伸进烟囱,再使劲搅动几下,灶膛口就会积上一大堆漆黑的锅灰,烟囱也更加通畅了。

伴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这些年农家土灶随着老房子一起拆除,新建农家小楼也不再砌灶,不曾想它却悄然移植繁华都市,不由不心生感慨。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六

路的尽头是圆圆的落日。

那是通向天外的阶梯。

曾多少次幻想着。

通过这阶梯登上城市的天堂。

如今在喧闹的天堂。

回望家乡。

家乡的土路常萦绕在我的梦中。

我闻到了。

路上的牛粪和土香。

我听到了。

路旁的蛙鸣和蝉唱。

我看到了。

路旁的坟地、野花、池塘、高粱。

那些曾是引领我回家的标志。

我还看到了路的尽头。

土墙、草房、炊烟和晚归的牛羊。

那儿是多么的清净自然、和谐安详。

那儿才是我叶落归根的故乡。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七

透过窗户,望着窗外走过的日子,匆匆的身影一次次地映入我的眼帘,亦一次次地让我陷入时光深深地吝惜之中,每每在这个时节,我都会写些文字来弥补这个时空的迷茫。因为在年关将至,所有一切都会成为记忆深深地搁浅在我们的生命里!

年关,是一年的结束,亦是来年的开始。年关就像是一座桥,将人们的昨日与今天联系在一起,在这段时间感悟,在这段时间期盼,在这段时间迷茫,在这段时间栖息,感悟走过的一段段的流程,迷茫未来的一个个日子,栖息一段段新的时光,一句话,在这年关,文字里印下昨日走过的深深痕迹,同样也种植下我们来年的新芽!

可能是这个缘故,我还是想写下今年年关的文字,来祭奠这份年关的心情。生活,当在某一日打开回首的大门时,也许这年关的文字还是一份沉沉的记忆,我希望如此。

年年年关年年写,岁岁年关岁岁情。在这年关时刻,我想起母亲给我们做过的新衣,想起与父亲在年关一起置办的年货的时光,想起与父母一起到镇上置办年货的时,冷飕飕的寒风,和父母那一双双温暖的手,想起我们穿梭在人群里的笑意、愁容!

走进年关,年味愈来愈近,街道上已经是热闹纷繁,乡下置办年货的人们,行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有的携着老人,有的携着孩子,有的独自徘徊,每每遇到这份情景,总会勾起我在年关的一份份心绪,这份心情如同是年味一样成为我这年关的记忆!

在年关,我喜欢走进商铺与市场,一是看,一是想。看看年关的人们在想什么,想想年关的人在看什么,不论是慨叹,还是惊叹,每一声,每一次都会收入我的文字,慢慢的`,我就习惯了在年关里寻觅,寻觅一份年关的文字,寻觅一份年关的心情。

年关的文字是湿重,这是父辈们在年关给我的记忆。现在想起那些从身边远走的年关时光,想起从时光中离去的亲人,心里总有一份说不出的酸楚!在那一刻,和多数人一样的我总期盼自己快快长大成人,至少能减轻父母身上的负担,给他们想要的一个生活,每每看到如此慷慨的我,父母总会是笑笑,或用母亲的话说:这就是生活!我不解母亲的意思,于一个苦涩年少的我来说,更不能理解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我常常冥想于年关之中。

每到年关,于一个外乡人来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句话:回家过年吗?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关愈近,年味愈浓,那思乡的心绪也在日益剧增着!

今天在忙碌之中写着一份关于年关的文字,期间早已种下了一份深深地怀乡之情。我不能忽略这份年关的文字,因为这份心绪支撑着,我愈来愈感受到这年关深深地眷顾!

天地有多少情相聚,亲情,友情,爱情,与乡情,一样聚集在年关之中,让我们身处其里不断的演绎、仰望与回首着!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八

下雨的日子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闲适。雨好像尽释出了对人间的缠绵,一点都没有停息的意思。茫茫的雨帘下,行人是不多见的,也少了农事,乡村便安详了许多,沉浸在雾蒙蒙的氛围里。这时,闲下来的人都会几个一群凑在一家,码起“城墙”。放了暑假的小孩子也在一旁漫无目的地玩耍,因为大孩子都忙着上补习班,玩伴少,所以玩不出什么花样,未免显得几许孤独。虽然是雨天,可院中的大黄狗丝毫没有放松惕,瞪着骨碌碌的眼珠无聊地注视着院门外,偶尔欠起身作闲庭信步状。这样的雨天,狗和人一样是懒得走东到西的,同一个屋檐下,倒也相安无事。

而村外又是另一番景象,绿油油的大田完全笼罩在蒙蒙烟雨中,雨点打在禾秧上,就象鞭打顽皮的小孩。三三两两穿了雨衣的农人弓着腰在秧田的外围开缺放水。偶见秧苗中间的田埂竟然有一棵小树在风雨中飘摇,分外扎眼,也许它是一只鸟衔来的种子遗落在田间,在不经意中发芽、生长,此时,我从心中生出了对一株强有力的生命的敬畏!

虽然夏日的天长,但缠缠绵绵的雨仿佛缩短了白昼,天愈来愈暗,傍晚也就来得早些,乡村更为静寂。不知是谁家的狗冒失地吠了一声,再无声响。但见几缕炊烟从几户人家的屋顶烟囱袅袅升腾,象是要冲破村庄沉寂的面孔,然而,体力不支的炊烟还是被持之以恒的风雨湮没。晚饭后,或是在可看可不看的电视剧里麻木神经,或是听着窗外的雨声让本就卑微的灵魂雨一样迷失。想到南宋赵师秀著名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蛙。有约不来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样的夜晚,惟有点点雨滴洒落心间,雨夜无眠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个雨季,有时整天下着连绵的雨,有时雨下累了会停一阵,太就出来露个脸儿,但漉漉的空中仍能捏出水来。连天的雨使大河小河都涨满了,村庄就象在水面飘浮,苍翠的树木也一样是在水中飘浮着。一阵风吹来,村庄的倒影就在晃动着,那些树影也跟着跳跃,俨然一幅印象派画作。断断续续的雨让六、七月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雨季,那些葱葱郁郁的树木被洗濯得碧绿生动。雨季染绿了乡村,也涨满了村边的小河。大田得到雨水的`滋润,面目充盈,小秧因洗涮涮的雨有了欢快。躲在小秧之间的青蛙也闲不住了,一蛙鸣,百蛙皆鸣,其声甚壮……“悄步中庭群籁寂,惟闻蛙鼓似谈经。”

我本来很是喜欢下雨的,尤其是夏日的雨,可是这个雨季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由于开头的两场大雨,老家的房子塌了,雨季里不能马上找人修理,只能简单用些材料遮盖,全家也躲至小镇的楼房中居住,而近日连天的小雨就是农人所说的扒房雨了。虽然身住楼中,但心始终牵在老屋,每隔几日就要回家看看,不知这场连天的小雨又怎样奈何那老屋了。

不过,雨季终将结束,“郊园夏雨歇,闲院众绿生。”经了雨季的夏天也才是妙趣横生的,辣辣的太阳被繁茂的树叶所抵挡,留下一片清凉。乡村依然沉淀在过往的记忆和现实的思绪中……我真想把这个场景加个相框,成了一幅画,连同那思绪,挂在我的心。这是对雨季的存念,不会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九

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一张古老的网,田埂是密而有序的网绳。

绿埂一条条,一线线,映衬着麦田,分隔着土地,如画,乡村的麦田是最美的风景。

总是那么温婉如母亲的手臂,搂着麦田,搂着油菜花,搂着希望的四季。任凭电闪雷鸣和岁月的劳累,一如母亲的手臂搂着希望,那么坚韧,田埂,田野中最美的风景。

田埂,土地的一部分,即使是一条细长的线,也不曾浪费,总会有几株豆,几棵白菜,几颗萝卜在上面安家,尽其所能,与汗水糅合合在一起奉献出自己。

挑着箩筐,拿着镰刀,一双双光脚板从田埂上走过。沉重的脚印充满阳光和雨水,充满希望的艰辛,傍晚,夕阳西下,劳作了一整天的人们蹲在田埂上,眯着眼,看着夕阳,看着稻田随风舞蹈,低下头,与土地倾说希望,与田埂倾诉艰辛。

田埂上,有汗水,有希望,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乡间是海浪翻动,一片片的`金黄在奔跑,后面推着前面,前面挤着后面,闹闹嚷嚷,拥拥挤挤,青春的气息浓烈的散发出来。

单枝的油菜花构不成艳丽。它们互相追赶在田埂上,又向田地里集中。彷如大朵夸张的野花,灿烂在蓝天下,释放花的力量。而孤独的梵高没有找到这种力量,他的向日葵黄的有些迟暮。

而城市,总是尽力驱赶这么美的乡间作物,

它们只要那些牡丹,玫瑰,月季那些缺少味道的族类。所以城市找不到这么有味道的风景。

乡间的岁月,朴实而清新,艰辛却又充满希望。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十

我喜欢将近黄昏时的夕阳,尤其在这种凄凉的秋冬季节。在这宁静的乡村,放眼望去,是空旷的平原地带上宽阔的田野,稀疏苍老的树木,淡蓝色的.天空,以及混沌似的白云……但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平和惬意。那永远不会让人厌烦的鸟叫声在耳边时时徘徊,轻盈的敲打着乡村的寂静,而又活跃的为这画卷般的乡村增添色彩。

几只喜鹊在村庄不厌其烦的大声鸣叫,丝毫不在乎这冬的寒冷荒凉。萧瑟的北风懒懒地拂过,几片枯叶缓缓飘落,悠然落地,轻轻敲打着时光。此刻我的心平静如水,就像这季节,经历了无尽的繁华,春华秋实,如今,落叶归根,一切归于平静。夕阳辉映着时光的霞,时光不老,生命没有停止孕育。夕阳渐渐收敛它的光芒,寒风四起,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是窃窃私语吗?不,它们在呐喊——用他们的语言耀武扬威,沧桑的声音是那么有力。随着那些即将凋零的枯叶随风摆动的声音我听到了大树的呼吸,凛然正气、豁达而不卑不亢。既是勇士又是见证者,见证年华依旧,见证匆匆岁月,见证淡淡红尘。时光在它们身上刻画年轮,而在我们的眼睛里沉淀成稳。

欣赏着这夕阳的美,若有所思,生命,如四季繁花,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十一

微风的雪晨,我伫立窗前。窗外银白色的天幕折射出柔和朦胧的晨光,映在我的脸上,直觉告诉我:外面下了一场不小的雪。

我清楚地看见,大自然因为有了雪才分外妖娆。在它的濯洗下,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了别样的神韵,雪泽百色。没有了雪儿的陪伴,所有的颜色都黯然失色!

可是这样的视觉盛宴,我有多久没有享受到了呢?

踯躅于天地间,已然经历了几百乃至几千次冬雪的洗礼。然而有几次我是真正地目睹并欣赏到了雪润百香的繁华?行走人世数十载,可是我却体会不到生活的快意,感受不到人性的温暖,自然的雪可助自然重获生命的灵动,可是沐浴我的灵魂之雪哪里去了?或许这纷纷扬扬的飞雪可以给我答案。于是我关上窗户,走出家门。

门外的世界让我惊呆了!地上的雪已足足有一尺多厚,恐怕要没过膝盖;抬头仰望天穹,那片片飞舞的精灵丝毫没有停歇的打算,依然在变换着不同的姿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地劲舞。

更多的时候,我亦同他们一道,挣扎在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的浩淼烟波中,流连于亲朋好友聚餐饮酒的繁文缛节里,抑或沉迷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慵懒梦境里……在这些时候,我能做到无我、忘我,可是我问过自己的.心:这样的生活你喜欢吗?答案无需验证,我不喜欢,可是我别无选择。我总是给自己找出一千零一个做不成自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继续迷失自己。其实剥落虚伪的包装,里面剩下的东西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不,无非都是钱权名利的放屁尊严。

我非常晓得:在它们的驱使下,我难辨是非,曲解黑白;我看不到真正的赤橙黄绿,品不出活色生香的百味生活……我的心房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我曾试着像朱成玉老师说的那样,也为自己的灵魂降一场雪。可是我又依稀记得,记忆的天空从来不缺乏沐浴灵魂的雪,只是我把它遗忘了。

那时候的我虽然年纪尚小,生活似乎又很严苛;可是我能够勤俭自强,奋斗不息。

那时候的我虽然有些幼稚,甚至有时候会做错事,可是我能够知错就改,坦荡从容。

那时候的我虽然不晓得如何处世,可是本性的善良指点我真诚待人、豁达对事。

在这些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瑰宝的陪伴下,我健康成长,快乐助人。于是我的那段日子就如同沐浴在一片闪耀的灵魂之雪中,散发出阵阵摄人魂魄的菩提芬芳,流泻出种种无法言说的美丽。

今天的我,早已形同狼人。可这一切,都是谁的错?也许最可怕的是自己那颗倍受世俗桎梏的心吧。

我再次仰望飘雪的苍穹,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正如朋友所言:雪,本是冬天的最爱,一夜之间,却不小心成了春天的新欢……可是在我看来,只是春天在及时的还回不该属于它的礼物而已,而且是加倍的奉还!所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之华年,人们才会收到一场盛世豪雪!

凝视着喜气充溢的雪城,我不禁双手合十,心中默念:

感谢你——豪雪,让我解除了心底的封印,还给我一场沐浴灵魂的雪……。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十二

烙饼的锅曰铛,在这里音撑,差亨切,阴平声。铛是铁打的,相当的厚重,不容易烧热,可是烧热了也不容易凉,最适宜于烙饼。洋式的带柄的平底锅,也可以用来烙饼,而且小巧灵便,但是铝合金制的锅究竟传热太快冷却也太快,控制温度麻烦,不及我们的铛。

烙饼需要和面。和面不简单。没有触摸过白案子,初次和面,大概会弄得一塌糊涂,无有是处,烙饼需用热水和面,不是滚开的沸水,沸水和面就变成烫面了。用热水和面是取其和出来软。和好了面不能立刻烙,要容它“醒”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看情形而定。

如果做家常饼,手续最简单。家常饼是薄薄的,里面的层次也不须太多,表面上更不须刷油,烙出来白磁糊裂的,只要相当软和就成。在北平懒婆娘自己不动手,可以到胡同口外蒸锅铺油盐店之类的地方去定制,论斤卖。一斤面大概可以烙不大不小的四张。北方人贫苦,如果有两张家常饼,配上一盘摊鸡蛋(鸡蛋要摊成直径和饼一样大的两片),把蛋放在饼上,卷起来,竖立之,双手扶着,张开大嘴,左一口、右一口,中间再一口,那简直是无与伦比的一顿丰盛大餐。孩子想吃甜食,最方便莫如到蒸锅铺去烙几张糖饼,黑糖和芝麻酱要另外算钱,事前要讲明几个铜板的黑糖,几个铜板的芝麻酱。烙饼要夹杂着黑糖和芝麻酱,趁热吃,那分香无法形容。我长大以后,自己在家中烙糖饼,乃加倍的放糖,加倍的放芝麻酱,来弥补幼时之未能十分满足的欲望。

葱油饼到处都有,但是真够标准的还是要求之于家庭主妇。北方善烹饪的家庭主妇,作法细腻,和一般餐馆之粗制滥造不同。一般餐馆所制,多患油腻。在山东,许多处的葱油饼是油炸的,焦黄的样子很好看,吃上一块两块就消受不了。在此处颇有在饼里羼味精的,简直不可思议。标准的葱油饼要层多,葱多,而油不太多。可以用脂油丁,但是要少放。要层多,则擀面要薄,多卷两次再加葱。葱花要细,要九分白一分绿。撒盐要匀。锅里油要少,锅要热而火要小。烙好之后,两手拿饼直立起来在案板上戳打几下,这个小动作很重要,可以把饼的层次戳松。葱油饼太好吃,不需要菜。

清油饼实际上不是饼。是细面条盘起来成为一堆,轻轻压按使成饼形,然后下锅连煎带烙,成为焦黄的一沱。外面的脆硬,里面的还是软的。山东馆子最善此道。我认为最理想的吃法,是每人一个清油饼,然后一碗烩虾仁或烩两鸡丝,分浇在饼上。

乡村土灶散文简短篇十三

萝卜拔了留下一个坑,麻雀飞过留下一道影,无论我们做过什么事情都会留下痕迹,生而为人,一生结束,多多少少,我们总会留下点什么。

是留下光芒和温暖,还是留下黑暗和寒冷?是遭骂还是被怀念?是由我们活着时在岁月的流逝中点点滴滴慢慢形成的。我们活着时,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动过谁?帮助过谁?损害了谁?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不要以为我们做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还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实际上,无论我们做了什么,上帝都给我们一笔一笔细细记着。到我们死,他就审判我们了。他说我们好我们才好,他说我们不好我们就不好。没有人可以和上帝争辩。

不相信上帝的人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叫做历史的审判台。

每一个人一生结束都将遭遇自己的历史审判台。

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我们努力工作,认真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不要等到死的时候才感到自己不配称为人。那时候再悔恨就晚了。从今天做起,从此刻做起,让自己的生命对得起人这个称呼。

承担起做人的责任,首先自己养活自己不成为负担,无论国家的,社会的,还是亲人的。我们的时代很好,已经走上公平公正公义的道路,人人付出了都有回报。你是农民,你的地种好了,无论粮食还是蔬菜,或者水果,都可以卖得价钱。你是开发商,对被占地的人不那么苛刻,对手下的建筑工人不那么冷漠,你的房屋建筑各项需要的设施都考虑十分周祥,你的商品房就好卖。你是路桥工程师,对修建的所有路桥,每一寸,都认真负责,从未出现过路基沉陷和断桥事故,你每天晚上都会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你是地方官,自己不贪赃枉法,同时不让自己的亲朋贪赃枉法,是起码的,你在任一方对得起一方的百姓,把每一个百姓都当成实实在在的亲朋对待,那么不仅没有人骂你,还会人人都对你说好,当你下任了,百姓还会留恋你。

像张海迪,曹文英和曹文君,别说作为残疾人,就是作为人,正常人,普通人,她们都发出了极其耀眼的光芒,为冷漠的人间增添温暖。

如果你留下的是光芒和温暖,人们走过你的坟墓会看到灿烂的春天,如果你留下的是黑暗和寒冷,人们走过你的坟墓会不由自主浑身打颤。

一个人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仍旧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分,像一捧泥巴从来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不能分割。作为单个的人,我们是要死的,整个人类则不停地在前进。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死,人类就无法前进。旧的人不死新的人就无法生。虽说人人都要死,但是死和死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死了就死了,有的人死了又重新开始生。

今年的萝卜拔了,明年的萝卜会继续种下,后年的萝卜在后面等着。

【胡萝卜儿蜜蜜甜】。

因为敢吃,所以吃出许多病。据说著名的袭击全国的非典就是从吃开始。单从吃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贫富两极分化。穷人满足温饱,富人能够吃得花天酒地甚至翻天覆地。我曾听说富人活吃猴脑的事。我还听说富人变着新花样吸毒。有了钱就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敢吃。危害全人类的艾滋病与其说是性病,更准确地说是吸毒得来的病,静脉注射传播的途径更大更广。

《胡萝卜儿蜜蜜甜》流传在南方。类似的歌,还有在北方(准确地说是河北)的《小白菜》。《小白菜》因为讲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孩的故事,更好唱更流行。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呀。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只怕爹爹,娶后娘呀。娶了后娘,三年半呀;生个弟弟,比我强呀。弟弟吃面,我喝汤呀;端起碗来,泪汪汪呀。亲娘想我,谁知道呀;我思亲娘,在梦中呀。桃花开花,杏花落呀;想起亲娘,一阵风呀。《小白菜》被称为中华民歌,至今许多歌手唱。《胡萝卜儿蜜蜜甜》只是童谣,现在基本无人唱了。

两首歌两种不同遭遇。我个人认为:《小白菜》反映的面比《胡萝卜儿蜜蜜甜》窄很多,唱的只是一个名叫小白菜的孤女的苦难,《胡萝卜儿蜜蜜甜》的时代性更强烈更尖锐,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普通现象。那个时代的穷人多,几乎家家的状况都如此。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多都不会忘记这首歌。这是一首令更多人心酸的歌,沉甸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这两首歌的不同遭遇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文学作品,如果跟时代太近了,这个时代过去就有被淘汰的可能。从另一方面说,《小白菜》反映的'是人性,《胡萝卜儿蜜蜜甜》唱出了那个时代的真相:贫困。

就像我们中的某些人不爱听真话一样,一首唱出真相的歌也让某些人不高兴。

歌功颂德的东西使人舒服。谁不愿意被歌功颂德呢?一个人愿意。一个时代愿意。一个民族愿意。一个国家照样愿意。

人人都歌功颂德,谁来说出真相?虽然更多的人选择了歌功颂德,懂得歌功颂德会带来无限好处,仍有一小部分人在坚持努力说出真相。这一小部分人纵然知道说出真相极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真相,这些,这许多真相,有的需要揭露,有的则需要掩埋。差不多人人的情形都一样:对自己有利的真相需要揭露,对自己不利的真相需要掩埋。难道不是吗?我就有需要揭露的真相,当然我也有需要掩埋的真相,这两样真相我曾经都说过。总之,一切真相,无论发生还是结局,都任其自然吧。

胡萝卜本身也有自己的真相。

一般说来,冬季的胡萝卜没有被转基因,除冬季之外的胡萝卜,那种光滑的又大又直的胡萝卜,全是转基因的。

冬季的胡萝卜,就是《胡萝卜儿蜜蜜甜》里唱的看到看到要过年的时候。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什么地方,胡萝卜都是人民喜欢的菜之一。

【糜子糜子我想你】。

糜子在古代称黍和稷,现在人亲切地叫糜子。百度说糜子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中国主要制米作物之一。糜子有软与硬之分。软糜子叫黍子碾的米称软米,类似四川人说的酒米即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可做糕,在中国北方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俗称黄米。相传成吉思汗统一大漠时吃的就是这种携带方便的干粮,将士们不生疾病个个身壮如牛。

全世界糜子栽培面积最大是俄罗斯,第二乌克兰,第三才是中国。中国糜子主产区集中在长城沿线和黄河流域。从北向南,糜子春夏秋冬都可以种植,不过南方种植极少,四川省尤其少见。我在北方流浪发现:北方人民吃的粮食非常丰富,南方人民几乎只有稻一种可吃。为了吃我宁愿自己是北方人,不太北,就黄河岸边就行。这,可能就是我热爱河南省的一个重要理由。

电脑打五笔,糜唯一可组的词是糜烂,我不清楚糜子和糜烂究竟有何关系,是不是糜子烂了叫糜烂?查字典,当糜字构成糜子读梅的音,当糜字构成糜烂读迷的音,糜烂就是烂到难以收拾,糜烂不堪,糜字单独用,有浪费的意思,糜费钱财,糜字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粥。中国汉字太复杂了。一个糜,差不多就累着我了。我乐意糜就是糜子,我亲爱的糜子。

我快五十岁,如果计算吃过多少顿饭应刻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我清楚地记得我吃过不少于一百次糜子做的食物。多数是我自己拿糜子煮的稀饭,北方人叫粥。我不到十六岁离开出生地,到黑龙江省当兵,后来又多次到北方各省包括首都北京流浪,自认为:身体里有三分之一的血是北方土地北方庄稼,特别是黄河给我的。我相信我是长江的孩子同样也是黄河的孩子。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回到出生地被别人甚至亲人当作外地人的原因。

我想念北方,当然北京也在我的想念之内,黄河更在我的想念之内,这些想念中,我尤其想念黄米,就是糜子。说实话,黄米煮稀饭,在我看来一点不比小米煮稀饭差。黄米稀饭吃起来更细腻更滋润更缠绵,非常适合我这样一个在人间流浪身体又不太好的人吃。

查看目前为止我的经历,在人间,我是一个被遗弃又被遗弃的人,是大地上的庄稼,各种各样的粮食和各种各样的蔬菜把我养育大,黄米即糜子是养育我的重要亲人。

所有庄稼,无论粮食还是蔬菜都是我血脉里真正意义的亲人。

凡养育过我的庄稼都是我的亲人,无论我承认否。

当然我承认。

很多人不承认。人间不承认庄稼是亲人的人数不清。人间践踏庄稼的人数不清。人间毁灭庄稼的人数不清。

在我的出生地,为了所谓高产,稻,已经被不尊重粮食的科学家悄悄转了基因,据说这是得到了批准的。谁有权批准如此伤害养育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粮食?南方,差不多唯一的粮食大米被转了基因,我却不得不拖着又老又病又孤苦无助的身体回到南方。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加想念北方。北方吃的粮食多:大米,小米,黄米,麦子,高粱,甚至还有荞子等。

我想念北方,我宁愿我是北方人,每天至少可以吃一顿黄米,就是糜子饭。

不仅我的胃想你,不仅我的肠想你,我的心我的肝我的胆我的血我的骨一样想你。

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我想你,你还好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