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优秀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8:20:14 |
  • ZTFB |
  • 8页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独有的精神财富,它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总结需要简洁明了,但也不失详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议论文摘录,希望能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一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形象描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2002年4月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些突出反映了预算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都要直面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借鉴自然界最基本的‘适者生存’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业实现公司治理、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1.构建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预算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的科学制定、严格控制、公正评价、合理奖惩。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是全面整合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制度。一般要设置公司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负责预算的制定、控制、变更、评价与奖惩,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负责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协调、汇总及信息反馈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和执行;(2)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度设计要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使预算制度发挥尽可能的效能。有制度并不一定有效,明确的权责利,高效的作业和组织,才能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执行、协调、评价和考核奖惩几个部分组成。

2.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投资大、周期长是房地产开发的突出特征,市场风险和融资债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售价制定是影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构成项目预算的主要成分。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开发资金进行大量银行融资,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甚至更高,特别是新土地供应政策的出台,一个中等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需要几亿元,一旦市场风险导致项目经营失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沉淀大量资金,而往往是积压房产无人问津,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则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危及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资金成本加速积累,企业再融资、再投资能力迅速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见,充裕的现金流是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必然成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问题。

3.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的流程。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考察、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房屋销售和售后服务。

3.1项目考察: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源泉,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寻找投资项目,土地储备和土地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要保障企业经营持续稳定地增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和房屋销售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考察就要在企业实施战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主要考察指标包括项目地点、项目规模、市场规模和市场环境。而且项目考察要同企业同期的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相协调,否则,盲目进行项目考察,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艰巨。

3.2项目可行性研究:符合条件的项目就要实施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工程建设成本、开发计划和销售预测。实质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包含了项目预算的全部内容,只有做深入、详细、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才可以保证项目开发成功。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成本和开发计划都是可确定和可控的,关键在于对未来销售市场、销售定价、销售时间和预期利润的估计,最终确定土地购置成本范围,作出投资决定。

3.3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销售计划和售后服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筹集资金进行土地购置。土地购置根据企业战略计划可以作为土地储备,或者立刻着手进行项目开发,无论怎样,都要对新购置土地制定完整的项目投资预算,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于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开发成本费用预算、销售计划,特别是工程进度计划,时间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非常宝贵,延误进度,不仅增加资金占用成本,更有可能失去市场机会,影响销售计划,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工程进度计划一般都要分解到周计划,成本费用预算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重大变动需提请预算委员会审议,否则会影响最终预期利润的实现。项目投资预算的日常监控、协调和分析由财务部门执行,及时将执行情况汇报预算委员会。由于房地产项目的不可复制性和重复开发,对于项目预算要严格执行。

4.财务预算。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信息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财务预算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作出具体安。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服从企业战略计划,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就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形式体现。财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具体工作,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的综合平衡,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重点是通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监控其他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反馈信息,提交预警报告。

5.筹资预算。

目前,银行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筹资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执行等具体工作。筹资预算一般包括筹资风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期限、筹资结构、筹资成本和债务偿还计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资预算主要以项目预算为基础,以企业的现金流为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杠杆经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否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筹资预算需要对筹资规模、结构和债务偿还计划作出科学估计,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控制。筹资预算要同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相协调,但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单纯服从企业的产业扩张。科学合理的筹资安排是企业经营发展变化的有效保障。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是基础工作,关键是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2006(04).

[2]王伟,赵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价值工程,2006(08).

[3]李文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作者单位: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二

现阶段我国国内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主要由国家的政府直接管理向建立区域专属机构而间接管理。国家直接管理主要是通过三个步骤,首先是收集资料信息,通过不同的方法收集到信息,之后将所收集到的信息集中处理,最后将统计结果公开公布,间接管理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标准,在地方建立机构,由地方机构再向社会公布信息,但是各地方的建设不能做到信息共享,而且信息管理系统还只处于网页数据,不能全面的开发系统管理的作用,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处于落后状态,也会导致信息不能及时的更新处理,各个地区差异明显[1]。

1.2专业人员需求量不能满足。

信息数据的科技化,同样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对于数据的采集、录入和分析,并且需要维护设备,处理专业问题。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是单纯的会使用计算机或者从事过工程造价工作就可以胜任的,同时还需要对信息的处理,需要将信息管理与工程造价结合在一起,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信息处理整合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失,使用非专业型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很难使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正常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2]。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三

摘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理想和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若想基业长青,在拥有理想的同时,也要建立一个科学性、规范的管理机制,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要点和要求,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价格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中心和重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价格管理体系;企业制度。

构建企业管理体系,要转变一定的管理理念,要充分的认识到价格的管理在市场体制下的作用,从而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价格管理的方法和体制,来发挥企业的最大价值,实现企业最优的理财目标。

一、企业价格管理体系的原则及特点。

构建企业管理体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对价格管理体制变迁的整体回顾,有助于吸取一定的发展经验,总结教训。促进更加完善的价格管理体制的形成,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向改革的新阶段。

1.企业价格管理体系要遵循价值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是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通过市场价格来认识价值的发展规律,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了价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价格管理体系改革要保持稳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在改革价格管理体制的同时,也要兼顾发展和稳定。多年的价格管理体系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市场价格的制定上,不但要考虑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坚持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在党的发展要求中,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更为未来价格管理体系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来进一步完善价格形式机制和价格管理机制,合理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科学发展的同时,均衡价格也是很重要的。政府应当使税收与市场的商品、服务、要素价格相互均衡,构建出均衡的管理体系。

二、价格管理的具体措施。

积极借鉴西方价格管理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价格管理体系。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价格管理方法值得借鉴。价格的产生有五点来说明。第一,商品的目标价格保护了生产者的收入稳定,使商品生产者的收入不受损失。第二,政府根据市场上的价格水平来制定商品的'订购价格。第三,基础价格是为了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不被破坏而制定的。第四,为保护人民的低收入阶层政府进行限价。第五,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价格形式。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现状使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具体的价格管理方法,吸收西方价格管理理论中先进的可执行经验,从而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管理理论体系。

三、我国价格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价格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现有的价格法制体系不健全,主要有:立法不完善,立法不统一和执法力不足。在我国大、中、小企业中,对于价格管理的视野不开阔,过去我国所有制形式单一,价格管理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缺乏对外资企业的价格管理,外资企业在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由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低,也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价格管理;企业的价格管理仍然采用审批式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是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不符合当今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政府定价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演变而来的,导致了缺乏透明度的定价行为;由于对定价缺乏客观依据,无规范的公式,使之缺乏科学的价格管理模型。

2.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我们要健全价格法制体系,用法律来限制价格管理;加强对社会多种成分的企业的价格管理及研究工作,扩大价格管理视野;与此同时,要规范企业的定价行为,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动;强化完善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价格调控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整体能力。其次,要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构建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高效的管理和使用企业资金,并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发挥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资本为前提,来推动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者还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和流程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形成有效的价格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迈天.大转变--企业构建工程的七项原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四

在使用此系统时需要整合出建构的思路,明确目标,将其作为一个支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科技高速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高的需求的产物,是将计算机数字化的信息与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网络平台[3]。可以让人们脱去传统的人工手录模式,相比较而言更加的省时省力省地,而且可以快速的`将信息分类进行分析,同时也使信息发布范围更加宽广。通过严格的整合管理,明确目标,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进行有效界定,在每个工作环节都有思路清晰的把控,对一些突发情况也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1]。

2.2划分详细板块。

统一的系统结构对信息的发布,以及信息的管理都具有很大的局限作用,容易造成信息混乱,将系统分版块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将建设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与工程造价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分类,例如初期阶段涉及的企业竞标可以设置企业竞标通道,将企业的信息录入其中,为招标、投标者提供方便的服务[2]。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对各个阶段分别进行独立的板块设计,建立独特的信息收集系统,与此同时也要设立信息的防御系统,有不法企业可能会趁机提供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来从中盈利,造成其企业的损失,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上要及时剔除掉这类信息,使得系统可以健康正常运行。

2.3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信息管理需要收集庞大的数据,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践的工作,而且信息数据每天都会发生新的变化,这就需要完善信息采集系统,来确保信息的可靠来源与信息的准确程度,工程造价所要收集的信息种类也很多,包括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建筑材料的价格种类等等,需要将这些类别的信息进行整合,同时每种信息也不是独立的,也要对各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处理[3]。可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企业可以看到最新的各项指标与政策方针,同时企业也可以注册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上传,不仅可以节省部分信息的调查时间,还可以真正的使信息快速更新。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五

全面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发展较为成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全面预算管理长期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帮助企业在计划的时间内达到既定战略目标,文章是关于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探究。

摘要管理会计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是有机融合了财务与业务活动,具有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四个重要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对企业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阐述了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将管理会计由普遍规律上升到标准。《基本指引》是财政部继10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发布的又一管理会计纲领指导性文件。它的发布标志着,管理会计将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中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真正落地实操,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作为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之一,全面预算管理是连接管理会计体系各个板块的桥梁,管理会计的目标需要依托预算管理和控制来实现。预算管理具备的综合性、引导性、前瞻性等特质正是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这些特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将其他管理会计的(如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绩效评价等)融合联系在一起,将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其作用是其他管理会计工具难以替代的。

(一)与eva结合突出价值导向。

eva作为一种评价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指标,其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将考虑资本成本纳入考虑范畴,将全面预算管理与eva结合运用,把资本成本纳入预算控制过程,树立成本意识,强化价值创造理念,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同时,将资本成本与成本费用预算融合,把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占用情况纳入考虑范畴,突出强调了企业价值的重要性,全面预算管理与eva的结合使得决策的合理性大大增加。

(二)与bsc结合促进战略落地。

全面预算管理本质是对企业资源的整合配置,现行预算大多只考虑财务指标,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企业文化等非财务资源的配置方面考虑不足。平衡计分卡是衡量企业业绩和战略实施的管理工具,bsc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整合可以预防预算与战略脱节,摆脱短视现象,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规划,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相适应,强化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bsc也可以弥补全面预算管理非财务指标重视不足的弊端,通过四个维度的规划实行,使预算从制定到实施都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企业所有部门从上到下的通力配合。

(三)结合目标成本管理强化过程控制。

作为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法的使用范围变得愈发广泛。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目标成本法系统结合,设立责任中心,管理责任明确到各中心,充分调动起生产经营的积极主动性,建立与各责任中心对应的核算体系,精确核算经营成果,合理评价经营业绩。

自20末《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一些大型企业已经逐步引进管理会计体系。例如,宝钢集团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会计框架、推进成本领先战略落地;京东集团基于价值链进行全方位成本管理;中航工业集团进行eva管理实践、构建全面成本管控体系等。这些企业集团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中大多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

以中航工业为例,中航工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手段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合理有序进行。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在中航工业的应用成果已经较为显著,初步实现了以预算为基准,人人事事看预算的良好氛围。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导向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严格按预算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对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做好成本费用预算分析,有效降低了成本费用。同时,在绩效考核方面,将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依据,保证了预算执行的质量。

以预算为起点,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中航工业财务工作转型顺利进行,逐渐形成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模式,成本费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提升了公司的质量效益。中航工业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准确的定位,以及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系统整合。然而,在预算的实际编制和执行中有时仍会出现预算管理僵化、灵活调整不足或预算编制松弛,出现“超预算”或“预算外”的情况。下文结合中航工业在应用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议。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对成功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航工业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实践,本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效果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从本质上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围绕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展开的,是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系统,综合性地囊括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在内的所有活动;以预算为主线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各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各个层次员工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工具,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功能定位:

第一,促进战略落地的抓手。企业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筹划和整体部署。战略的落实和推进需要层层分解传递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战略的有效工具。将原本抽象、难操作的长期战略规划转化为短期的目标,并统筹分配给各个部门的每个员工,使得企业目标具体化、部门目标明确化、个人目标更具操作性,从而保障战略目标能够真正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二,配置企业资源的有效工具。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协调整体与部门之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目标冲突就显得十分必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统一计划之中,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对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第三,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企业在经营期末需要对各级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全面、综合的业绩评价,并以此与薪酬激励相挂钩,实现对全体成员的激励和制约。业绩评价需要一个清晰、具体的衡量标准,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而预算恰好可以作为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部分,为财务业绩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和基本尺度。

如前文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控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与eva、bsc、目标成本管理的整合,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更应以系统整合为主线,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工具进行系统整合,实现整个管控链条的集成化、系统化。

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战略目标的引导作用,确保预算目标良好体现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二是树立业务导向,结合前端业务实际制定预算,加强财务预算与业务活动的关联性,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业财融合。三是企业应根据预算内容、特征等的不同,灵活选用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作业成本法多种方法。

其次,在预算执行控制阶段应注意将预算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工具进行整合。例如,预算控制可以与授权审批控制结合在一起,通过事先制定权限指引的方式对预算内、超预算、预算外等事项的审批流程做出明确规定,避免预算执行随意的现象出现,提升预算执行的刚性与严肃性。预算控制也应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整合。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借助风险管理工具对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按照预算偏离度设置预警风险等级,合理确定预警范围,通过实际结果与预警指标的对比,对预算偏差进行严密监控。

最后,预算考核阶段要促进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的整合,实现整个管控链条的一体化和系统化。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制定阶段对战略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与细化,对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指定,绩效考核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结果的分析与考评,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量。

由于预算的不确定性,企业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陷入两难困境:其一是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过于严苛和预算执行僵化,导致企业创新活动和应变能力受到阻碍;其二是预算编制松弛,执行控制力权威性不足,“超预算”“预算外”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制度形同虚设。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兼顾预算的严肃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预算僵化和超预算的现象发生。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到灵活调整,刚柔相济。

在预算编制阶段要防止预算编制松弛,避免执行部门出于风险规避动因,刻意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来减少超预算现象发生。由于预算本身是一种预测,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准确,所以在编制阶段也要考虑其灵活性;在执行和考核阶段要按预算标准进行控制,严防“超预算”和“预算外”情形,增强预算的控制力。另外,还要从“柔性”角度出发考虑,因为客观环境是随时变化的,预算在执行中不再切合的情况也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时就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

四、结语。

管理会计和预算管理对企业而言作用甚大,企业应当以预算管理为牵引,将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深入推进建设管理会计体系,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的科学工具,协调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作者单位为大连云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4]张永松.浅议如何加强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j].商情,2010(9).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这给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从当前情况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约制企业的今后发展。对此,这就需要企业给予财务管理监督工作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加强财务监管力度,从基础上保证财务管理质量,减少问题出现,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构建路径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企业构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作用。

加强财务管理,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稳定运营和发展,还能给企业运营决策以及发展体系的构建提供条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给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给企业管理层级人员建立运营决策提供依据,在原始财务管理框架中,因为相关体系的不完善,普遍会面临资金管理信息过于落后等现象,使得管理人员建立的运营决策无法迎合企业实际发展要求,而在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作用下,能够有效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让管理工作人员精准的掌握企业资金运营状况,防止坏账、漏账等现象出现,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1]。除此之外,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能够促进企业资产框架的优化,在确保企业股东合法权益的条件下,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监管和追踪,以此促进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应用。

(一)企业财务监督力度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执行财务监管工作的核心机构为政府部门,财务监管各项工作均是由国资委来落实。从掌管职责角度来说,政府部门不但具备经济监管的权限,同时还富有行政管理职责,职责弹性逐渐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使得寻租情况发生,而引发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缺少出资人,导致企业运营者和出资人在监管职责方面较为混乱,进而使得企业财务监督职责无法落实到实处。

(二)财务管理结构存在缺陷。

假设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方面面临一定问题,将会使得其管理结构上也会出现问题,如果缺少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框架,将会给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追究其因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作为构建和执行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核心依据。大部分企业主要以家族企业为主,其财务管理权者一般交由企业领导层级家属或者朋友来执行。鉴于这种状况下,其财务管理部门结构将会含有一定的不合理以及不规范等特性,在实际过程中,还会存在架空财务管理部门的现象[2]。一旦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将会给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落实带来不利影响。

(三)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相关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无法将财务管理监督自身价值和作用充分激发,从而约制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科学运行将需要得到高能力、高素养人员的支持,但是从当前情况来说,不管是在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方面,还是在其职业水平方面,均含有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企业没有注重后期培训,导致企业相关人员综合素养不高,给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落实带来不利影响。部分企业采用外聘专业人员的方式实现财务报表的建立,以此迎合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以及董事会人员的核查和监管需求,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过于形式化,无法将其自身作用全面发挥。

(一)完善企业监事管理制度。

当前,大部分企业管理均有诸多部门构建而成,监事会则在其中发挥着一定作用,监事会掌握最高监督权责,能够代表股东对企业日常活动和运营情况进行监管。所以,企业应该全面提升对监事会的认识和了解,监事会的建设不可仅停留在股份企业中,独立注册二三级的企业也可以全面开展监事会的建设工作,提升监事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将其自身职责充分发挥,加强对企业日常活动和运营的监管,以此实现国家对企业监管力度的提升[3]。

企业要想促进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顺利建设,就要树立良好的监督意识,在管理组织结构上实现优化,通过明确人事保障体系,赋予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相应权限,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各个方面执行状况和财务数据的真实反馈,均可以借助企业财务组织结构来落实,以此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组织执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进行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其融合到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等,以此全面把企业真实财务情况进行体现,避免企业财务风险出现,保证企业整体运营安全。

(三)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应该给予财务团队建设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对策,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框架的完善,加强财务核算和预算管理等内容的学习,优化考核体系,结合培训内容,对企业职工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企业职工适当的.激励,以此调动企业职工学习参与积极性[4]。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注重力度,让其树立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更好的落实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在确保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同时,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此促进企业各项运营活动的顺利落实。

(四)加强绩效考核平台建设。

财务监督是对财务业务、财务活动、财务人员进行监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人员也与财务业务、财务活动一样被动的接受。事实上,好的财务监督体制,也应该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来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对于企业来讲,应该以日常监督为主,阶段性监督为辅助,通过构建绩效考核平台,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突出,取得实效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良好表现进行肯定,这样会使财务监督变得更高效、更科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可以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不管企业运营规模如何,做好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完善,有些机制甚至没有构建起基本的框架,这非常不利于其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这就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力度,通过不断摸索,完善,实现财务管理监督体系的优化,将其自身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4]魏红.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3):152+154.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七

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各项建设中的重点所在,且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要求供电企业这样的高危企业必须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发挥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的重要管理作用,降低企业人为事故率,实现供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以国网珲春市供电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为例,展开案例研究。

一、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构建。

国网珲春市供电公司通过将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有力的促进了文化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文化支撑。国网珲春市供电公司现有职工103名,担负着全市边境沿线的供电任务,自今年以来,公司立足于企业实际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而在今后长时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公司也会将文化建设的重心进一步下移,主要着力于安全文化建设,力争将安全文化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名员工身上,促进员工的认知认同。同时,进一步加强宣贯力度,充分利用公司的微传播平台,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水平,巩固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成果。

(一)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内容。

1.精神层面。

精神境界会直接反映出供电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状态,价值观也体现出员工的群体意识,通过企业员工的协同合作、互为监督,可增强企业基本的凝聚力。例如经常告诫员工在供电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在作业区域上需要注意的安全警示标识等等。

2.行为层面。

企业员工能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才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基础工作所在,将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强制安全行为皆转变为自觉行为,才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成功的代表。就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来说,是强调以预防为主,该种模式的侧重点为在事后补救及防范。而员工是否能真正的从安全事故中汲取到经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若能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性遵章,其行为受到制度、规范的合理引导,便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另外,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遵章习惯,也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所在,有利于不断促进员工自身安全修养的提高。

(二)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方法。

1.理性灌输。

在班组会前推出“十分钟”文化讲堂,在此时间内充分宣传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法规等相关知识,促使企业员工铭记安全目标。

2.情感启迪。

要求供电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将自身的示范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实际的企业工作行动中,关心、爱护员工,了解员工工作、生活的难处,帮助事故责任者总结、汲取安全教训。

3.视频教学。

充分利用新媒体,全力打造微视频的传播平台,借此来宣传企业安全文化价值理念。企业可以经常播放一些劳保方面的科教电影、标准化作业视频资料等等,以此来触动企业员工思想,使其从根本上树立并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4.活动熏陶。

通过诸如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或者是安全征文活动等诸多安全活动,将安全观念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员工的精神世界,通过这种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活动,营造企业浓厚的安全文化分为,保证国网公司安全文化意识在基层的全面覆盖。

5.环境渲染。

以班组为最小实践单位,在诸多办公场所、营业网点以及基层站所,设立“企业安全文化”看板的专栏文化墙,宣传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安全事件及安全人物;时时起到对员工生产安全的提醒作用。

二、供电企业安全文化评价。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总体评价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员工是否有持续的创造性、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第三,企业当前及未来安全生产的形势。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生产及运行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为评价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就有必要对供电企业的安全文化进行评价。下文就简单的结合安全文化特点,研究供电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确定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以期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的安全文化构建。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是由诸多可反映出安全文化建设状态及建设结果的指标构成的。这些指标设立的基本原则主要依据为广泛性、灵敏性、可预见性、相对独立性等等。其中主要包括四大点: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以及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理念文化中,包括领导重视程度以及基层员工安全观念普及程度;安全物质文化中,包括劳保物品齐备程度、系统容量备用率、供电设备超年限使用率、线路过负荷运行率以及安全建设资金投入百分比这几个内容;安全制度文化中,包括安全方针目标明确程度、安全运行监察机制完备程度、安全培训机制完备与执行程度、安全奖惩制度完备与执行情况这几个指标;最后,在安全行为文化中,包括安全设施标志规范程度、员工操作规范程度、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程度及年安全演习次数这几个指标。根据供电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使企业对自身安全文化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同时,在进行安全文化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当前安全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价值。

三、结语。

随着当前电力市场竞争的愈来愈激烈,供电企业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要加强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本文就从安全文化构建及评价方面着手研究,以期为包括国网珲春市供电公司在内的所有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可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八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因成本构成的相对复杂化使得成本价值和成本控制的意义相对于行业风险和生产特殊性来说具有不可忽視的影响。但在以往煤炭行业的管理当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大部分煤炭企业在准备过程之中会存在领导者的预算与公司实际不相符、从业人员对于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漠不关心、缺少具体的专职预算机构等情况。从而对成本控制造成直接的阻碍。

现代煤炭行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的时候存在着诸多问题,按照时间顺序,可以从四个时间段来分析。

(一)预算准备时期。

大部分煤炭企业的领导人缺乏对煤炭工程的全面分析,部分领导认为预算和公司战略之间并不存在关联,缺乏规划;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的了解,无法配合预算规划应用到工作当中;大部分煤炭企业并没有设立预算相关的职能部门,缺少职能清晰的划分,导致在预算管理当中各部门相互推诿,影响预算效率。

(二)预算编制时期。

中国经济报曾经对采掘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分析得出在采掘行业当中的比重。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内容进行预算编制来说,受到采掘业全部重视的只有利润预算、生产成本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这三种预算编制,从中可以得出采掘业所反映出的预算重点相对集中于经济效益和成本,而对其他方面较为忽视。

(三)预算执行时期。

经调查发现,在预算管理制定之后,大部分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条件改变、内容变动为借口,称预算刚性过强不适宜执行。从而造成预算管理有名无实。

(四)预算分析与考评时期。

在分析阶段,多数企业缺少横向对比的标准,无法对预算管理内容进行调整;同时,由于执行力不足等因素,预算与执行之间几乎没有互相协调,对企业考评来说起不到参考价值。

铁路煤炭企业是现今从事铁路局煤炭运输的重点企业,其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上有相当成熟的经验。首先,其企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制度体系为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打下了优良的基础,同时还提供了资源的支持和安全性上的保障。而在实际操作层面,铁路煤炭企业的基础定位十分明确,就是煤炭企业战略。在制定预算管理指标时,可以时刻把握全局,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进行考量,形成极具系统性、可行性的定量指标。此外,十分完善的评价程序,也为了在实践当中随时纠正预算指标的错误,实现预算管理的目的提供了条件。铁路煤炭企业采用了体系制定-数据搜集-定期报表-确认审核的方式,实现在各个环节之上充分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保障了企业良性的发展和制度化的运行。

从铁路煤炭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过程可以总结出煤炭企业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时所应当遵循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对于完善的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来说,建立专职的预算职能部门,使其服务于整体预算体系过程之中很有必要。依据经验,煤炭企业需要在预算职能部门设置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办公室和预算责任部门,三个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其中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需要在企业总部设立,作为预算组织最高层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在全面预算委员会下设立预算办公室,预算办公室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管理部门,其成员由销售、财务、生产、运输、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负责任组成;而预算责任部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工作。

(二)构建定额标准。

煤炭企业的定额标准是相对于其消耗而言的,一般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生的消耗有材料消耗、劳动消耗和消费消耗。因此需要全面预算对具体消耗进行定额管理。其定额标准经实际调查后确定,例如材料消耗,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材料消耗包含大型材料、木材、建工材料、油脂、专用工具、乳化液等,在制定定额标准时,预算职能部门需要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市场变化规律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定额标准的制定,并做到随着发展定期修订。而劳动消耗则主要指人员、工时、计件等方面;消费消耗则表现在费用、财务管理等方面,其定额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职能部门进行考察研究。

(三)构建完整的编制体系。

煤炭企业的工作面向在于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销售,涉及到的预算编制主要包含经营、投资、盈余分配等方面,因此在制定预算编制时不可以有所偏废,只顾及到主要的方面而忽视了许多相对比重不是很重要的编制内容。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考量,例如销售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都是煤炭企业应当纳入考量的范围。

(四)构建完善的执行与控制体系。

对于制定好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落实到煤炭企业的生产实践当中去。对于过去生产过程中对于预算漫不经心的态度要坚决摒弃,并通过职能部门强制力来使预算得到应用,使其能够为生产实践服务。此外,对于预算执行过程来说,还应该具有预算审批、预算分析和讲解的过程,使得预算执行过程更加科学、透明。

四、结论。

总的来说,现代煤炭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离不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它对于企业发展、企业经济收益来说十分重要。铁路煤炭企业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所具有的优越性,并为之后的企业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提供了榜样和参考,从而带动更多煤炭企业朝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管理道路前行。

参考文献: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九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分销问题从没有象现在这样被企业重视。而越来越多的分销体系管理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如分销体系结构更加庞大、复杂,信息传递的手段多样性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信息需求和复杂结构使得传统企业的管理难以建立有效的分销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兴技术被应用到分销领域。而interne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结合,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

分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作用是在分销网络结构和分销网络管理模式确定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帮助企业完成分销网络的管理协调工作。分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应该是支持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协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整个分销网络内的流动;分别从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方面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和产品销售信息的及时反馈,加强分销网络运行分析,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决策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一、基于系统实施前的分销渠道重构和管理。

1.分销渠道重构的方式。根据企业现有的销售状况,按企业设定的分销计划和目标对渠道资源进行重新布点和分配,目的是使产品的流通渠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2.分销渠道重构的思路和实施。培育市场的关键在于重视质量要胜于重视数量。数量太少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但数量太多又容易出现协调困难、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分销渠道的管理。在完成分销渠道重构后,企业应将重点放在细心培育销售网点,创建销售公司和客户的互惠协作关系,保证信息快速有效沟通,正确处理短期销售和长期发展上。要做好对各地销售公司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鼓励或处罚并做出相应调整。

4.员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核心思想是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体现和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在一些重要的决策环节,企业决策的依据是由系统提供的基本数据,决策者还是需要人来完成,忽视了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掌握和执行,就不可能体会到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管理价值。在开发和实施本系统的整个过程中,除了解系统的运行过程、培训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外,都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体现的先进思想的灌输,以使系统的应用目标得到很好地理解并加以执行。

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企业首先要确定系统开发进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如果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研发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完全可以选择自主开发研制,否则要进行委托开发。根据系统要求成立系统开发小组,进行系统规划并制定系统开发进度计划。

1.对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包括对系统实施的环境调查和系统目标调查。对系统目标进行规划,合理利用企业销售网络资源,针对客户需求,通过对各级分销环节业务的流程监控,降低中间库存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充分了解企业产品销售和流通的各环节,根据企业产品的实际销售流程,加强产品的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另外,对于流通环节中的发货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确保决策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做好系统开发前的“数据字典系统”的建设。

3.企业业务需求分析,包括主要业务数据流程的概括描述和分析。总结产品销售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产品订货、开发新用户、产品的发运、入库、产品的划价销售和货款回收等。业务内容确定后,再据此描述概括流程,同时对流程进行分析,理顺个环节的协作关系。

通过系统分析,可使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有明确目标,避免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为系统设计做好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

1.系统设计。综合考虑企业实施系统的硬件环境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因素,以系统的工作效率、可靠性、运行质量和适应性为出发点,进一步明确系统设计目标。根据企业特点,可采用原型法、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描述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以一般企业的产品分销过程为例,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如图1和图2:。

2.根据企业销售公司的分布情况以及销售公司的人员、用房面积和设备的配置情况,结合企业产品现有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各销售公司的业务往来情况,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比较典型的划分一般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即产品信息管理模块、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分销公司管理模块、产品流程管理模块。其中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流程管理是系统的核心,包括产品的入库流程、订货流程、销售流程、各分销公司之间的调拨流程以及客户退货流程。

3.系统配置与机器选型。处理方式采用实时处理,结构考虑采用减少实施成本和适用性的集中式系统结构。

4.计算机系统选型。服务器采用ibmeserverxseries360服务器,该服务器采用intel比较专业的xeonmp处理器,紧凑的3u机柜优化设计集成4路计算功能。灵活通用的xseries360服务器可以轻松处理日常应用程序服务,也可以应用于密集型的应用程序环境microsoftsqlserver。

服务器。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版本,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iis5.0软件,网页界面采用jsp动态网页编程。

5.数据库和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中,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和结构进行详细调查归纳,分类整理资料,建立内容翔实丰富、数据真实准确的数据字典,为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和系统做好基础工作。代码设计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效率。有规律的代码组合便于企业实施系统时,进行信息的分类、校对、统计、检索和文件管理。根据符合《分类编码通用术语gb10113-88》的标准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系统各部分可通用的优化的代码系统。

6.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可采用比较实用的成本较低的b/s结构来架构系统的网络体系。将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放在后台服务器,各销售公司通过浏览器进到公司主页,经过身份认证进入本系统。本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系统实施的关键。

1.面向对象的产品信息模型的建立。企业根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组织和配置。使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高度的用户化,最大程度体现系统的易操作性和界面的友好化。产品可根据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自主配置,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2.数据信息的开放性。系统开发时采用xml语言描述所有的数据信息,使其他软件可以很容易从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达到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共享。

3.企业人员的因素。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开发过程中个环节相关人员的培训,都可以制约或促进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因此,必须充分考虑人员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4.合理规划和安排系统开发的时间进度。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和安排系统开发的进度可以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节省系统开发费用,把企业有限的信息资源投入到关键的信息建设上。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论文篇十

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并伴随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建设、经营与管理在公路事业单位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是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涉及面宽并颇受社会关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建立什么样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来确保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健康发展,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是有待于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收入形式以现金为主。

对高速公路公司或管理处来说,其主要的收入是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而车辆通行费主要是以现金的形式收取,因此高速公路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2、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大。

对于高速公路公司来说,其资产主要是由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构成,并且其价值巨大且回收期长,因此,高速公路公司的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大。

3、偿债压力大。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巨大,主要是通过国内外银行贷款建成,并且主要是靠收取通行费来偿还贷款,因此,和普通工业企业相比,高速公路公司的偿债压力通常较大,因此如何合理优化资金结构以减轻偿债压力就成为公司需要关注的重点。

4、存货比重较小。

高速公路公司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路养护的需要,而这种需求相对于车辆通行费来说其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高速公路公司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公司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1、不便于统筹安排、集中还贷。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投资难以适应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需求,贷款便成为我国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若采用“一路一单位”模式,作为市场主体的各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必然要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它们往往只投资于经济效益好的高速公路项目,而经济效益差的.则无人问津,这必然造成高速公路发展的不平衡。由于缺乏一个合适的机构对各高速公路建设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和集中偿还贷款,资金不能在高速公路系统内部循环,必然会使经济效益差的高速公路事业单位面临财务风险。

2、资金沉淀现象。

在“一路一公司”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和银行贷款的资金供给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银行贷款资金严格按合同约定时间和方式到位,而各高速公路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常常与原计划不一致,资金使用与资金到位之间存在一定时差与数差,致使部分贷款资金闲置且必须遵照合同支付利息,从而造成各高速公路公司出现资金沉淀额大、利息负担沉重、资金使用效率低等现象。

3、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缺乏监督。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事业化特征明显,而部分运营单位采用的是企业制会计核算体系。这就导致在运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冲突。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往往在年底还要将企业型报表进行调整,再编制一套事业型报表,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年底核算工作,也不利于日常的监督管理。此外,各单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财务监督工作处于从属地位,一些会计人员在实际会计监督工作中,往往以单位领导是否同意或是否签字为标准,致使国家的财政法规不能得到贯彻执行,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1、加强高速公路总公司的职能。

在理顺高速公路总公司和各高速公路分公司的关系中,强化总公司职能,弱化各高速公路分公司负责人的审批权、核准权,加强总公司对各高速公路分公司资金运作的监督,各高速公路分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资产管理要经总公司的审批。将总公司作为贷款主体,以全省高速公路收费权为一个整体进行质押以获得银行贷款,所贷资金由总公司自行根据不同高速公路项目情况进行协调,但必须保证贷款资金只能用于高速公路项目。同时探讨实行弹性贷款制度,即在贷款协议中确定各年贷款额度的一定幅动范围,在此范围内银行按照工程进度所需资金进行贷款。弹性贷款制度不仅指贷款数额的弹性,还可以探讨贷款时间弹性,即和银行签订一揽子贷款协议,在此期间根据工程进度所需资金的实际时间要求贷款到位,防止原来的资金到位与工程进度脱节而产生的资金沉淀。弹性贷款制度一方面要求加强总公司的谈判能力,同时交通厅应给予总公司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保证银行获得一定的利息回报率。加强总公司对资产的调度能力,提高那些不常用的资产利用率。

2、注重学习,深化信息技术。

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培训网络直报是一个业务与技术工作结合的过程,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为了确保能做好网络直报工作,统计人员要注重统计业务学习,加深对各个统计指标的理解,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报表的填写规范,还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知识。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网络直报涉及的点多、面广,报表制度有变,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的特点,自上而下利用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不定期地对网络直报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经常深入基层,排忧解难,在业务层面提供支持,做好业务辅导和督查工作,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应用水平作为一种崭新的统计工作模式,网络直报在交通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既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时代的变革,将给我们交通统计工作带来全新的体验。

3、调整会计核算制度,强化监督。

管理体制与核算体制冲突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严重影响了管理处的日常财务工作。从长远来讲,高速公路的运营应走公司化路线,运营单位自主核算自负盈亏,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目前来看,高速公路的运营事业化态势难以改变,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应采用事业单位核算方法,只编制一套报表,做到账实相符。此外,还要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让财务人员都能知法守法,明确财务的监督作用,在工作中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

4、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出台,今后一段时期内公路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广大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情况,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财能力。一方面,公路财务部门应抓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竞赛、检查评比等方式,促使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交流经验,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技术水平。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使其树立会计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会计机构人员有章可循。要在企业内部科学地设置会计岗位,合理分配会计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

5、建立高速公路资金集中支付中心。

建立集中支付中心能有效监督管理各高速公路公司的财务行为,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建设资金的浪费和建设成本的虚增。集中支付中心变原有各公司对建设资金自行使用为集中管理,实行对贷款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组织调度偿债资金。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所需要的建设资金进行贷款,而不是严格按照合同或原计划贷款。同时,总公司对下属的各个高速公路公司实行预算管理,各高速公路公司在预算范围内安排资金的使用。建立集中支付中心有利于合理安排偿还计划。

四、结论。

高速公路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维持其高效运转。我国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明显事业化特征,管理也比较严格,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应引入先进的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这些问题,以全新的理念促进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蕾.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2]杨琛.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3)。

[3]苗坤.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时代经贸,(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