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0:05:43 |
  • ZTFB |
  • 12页

有效的方案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市场需求。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来验证。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规程》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地位以及重要性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熟悉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能够很好地处理艺术教育与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工作得到协调发展。现对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自查如下:

二、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

(一)有健全的艺术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岗位责任制》《艺术教育成果奖励制度》,同时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把它列入了学校重要工作,无论在资金,还是师资、场地都进行了重点倾斜。为加强领导力量,专门组建成立了艺术教育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校中层及体艺组组长为组员。实施“工作层层负责,人员分项调配、目标分项确定、任务分头落实、问题协调解决”的工作管理机制,为艺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引导、激励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使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二)有艺术教育规划或实施方案,并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学校相继制订了一系列规划和方案,如《学校艺术教育规划》《艺术教育日常检查方案》等,形成艺术教育的软环境,从而确保了各项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动作。全校各年级均按有关规定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

(三)将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工作纳入对班级、教师的考核。在每学期的教师工作考核和优良班集体评比中,都把指导学生艺术活动情况,及班级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之一,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一)有符合本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的发展,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学校对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五个“需要”:需要“时刻准备着”变化;需要“时刻准备着”思考;需要“时刻准备着”学习;需要“时刻准备着”应对;需要“时刻准备着”在新的变化、思考、学习、应对中,再准备!我校现有艺术教师专职艺术教师9人,其中3人获得市骨干教师称号。有两位美术是学校特色建设中有特殊专长――结艺和剪纸。两位音乐教师擅长舞蹈和器乐。使得学校的艺术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二)学校重视艺术教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支持艺术教育教师进修、观摩和到文艺团体实践。艺术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广博的素养、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实践。因此,我们尝试实行多种形式教师培训模式:由教师列出自身需求目录,由学校“埋单”为其提供艺术课程开发及培训所需的运作经费。如:为艺术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开通绿色通道,把重视艺术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组织教师开展专题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理论和执教水平。为了使学校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走上理性发展之路,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个拥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几年来,我们倡导面对实际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张显学校特色。至今,学校2篇论文获国家教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多篇案例、录像课在省级以上获奖。2012年学校还承担了“三队两组”辽宁省艺术教育现场会。

(四)鼓励教师着手编写校本课程。我们编写了剪纸、结艺校本教材,改变原先教学时的随意或只凭经验开展教学的现象,以课程的校本化,促使学校艺术教育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对教师群体的主动性和潜力的开发和提升,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特色发展。通过编写教材,使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及特色发展。

四、学生艺术素养提高。

(一)广泛开展校内、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建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为保证艺术活动正常、有实效地开展,学校艺术活动具体采取“分类进行、定时开展”的方法让每一位中心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艺术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校的艺术活动大致分成两类:

(1)全体学生参与的:每间周一次的剪纸、结艺校本教学活动、每周午间的器乐练习、合唱练习和舞蹈训练,每天一小时的快乐大课间活动。这些普及性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

(2)自主选择参加的: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兴趣小组供学生自主选择。主要有绘画、中英文课本剧社、民乐、剪纸、书法、棋类等一系列活动项目,让学生走出班级、按需选择、个性化发展。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二

2015。

71。

2015。

113。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革创新、协同推进”为基本原则,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整合各类美育资源,加快推进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

2018。

2020。

2

3

个美育示范县(市)区和一批美育特色学校。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朝阳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1.

科学设定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增强课程综合性。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的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高中等职业学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本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强化艺术实践,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科协。

2.

开齐开足学校美育课程。

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

9%。

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

11。

%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

20。

6

个学分。大中专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开设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创作类等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不能以任何形式挤占或削减美育课程。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3.

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

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课本剧等群体性活动,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打造“三队两组”(三队即: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两组即:绘画小组、书法小组)校级艺术团队。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高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学分积累等形式计入学生综合学业评价中。鼓励学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美育社团活动,努力实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至两项艺术爱好,形成本地、本校学生美育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继续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抓好农村艺术实验县推进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工作。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4.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育人为宗旨,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艺术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积淀和高雅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要合理规划校园建筑,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学生心田。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

1.

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

按照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建立以强化育人目标为导向的美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校美育教学质量。围绕我市“四大文化”品牌和凌源皮影、建平剪纸等民族民间美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美育空间。依托现有资源,加强美育实践基地校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

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3.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高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强化实践育人。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4.

推进美育协同创新。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正确育人作用。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青少年宫、素质教育基地、校外活动场所的美育功能,推进艺术演出场所、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免费向学生开放。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科协。

5.

深化美育教研和科研改革。

设立美育专项研究项目课题,以服务决策为导向,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导学校美育健康发展。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市、县教师进修院校都要配备美育研训员,探索建立县(市)区美育教研协作机制,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1.

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

各地区要把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有计划、分步骤地配齐专职美育教师。依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重点补充农村、贫困和民族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县(市)区域内美育教师交流制度,鼓励教师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志愿服务”等方式到农村学校任教,任教期满教师在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中给予优先照顾。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

要加强美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体,成立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地方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依托中小学校教师国家、省、市培训计划,加大对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美育教师整体素质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

3.

整合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

各地区要组织教育、文化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教育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邀请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聘请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进校园举办美育讲座,成立相关工作室。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

责任部门:各级政府。

4.

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推进农村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

+

”发展新形势,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履行美育工作职责,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配备专职美育教研员,组织开展本地区教学研究及业务指导工作。各中小学校要设立专职美育工作辅导员,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在美育工作中的作用。各大中专学校要由校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美育工作,健全美育研究所或教研室,开展学校美育教学、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各地区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含教师进修院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要通过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尽快补齐中小学校美育的短板。

责任部门:各级政府。

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保障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在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进修等方面适度向美育教师倾斜,所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辅导要计入工作量,切实提高美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配合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各地区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一批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年度报告,高等院校要将美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每年教学质量报告。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地区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好每三年一次的学校美育质量监测工作。鼓励各地区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中。

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各地区、各部门组织美育实践活动,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和责任人,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活动应当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并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牵头部门: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三

根据福建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xx〕69号)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制定长汀一中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美育工作目标,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开足、开齐、开好各类美育课程。课程规划紧扣美,教育过程体现美,教研活动围绕美,检查评估总结美,使学生处在“立体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达到师生生活、学习、素质更完美。进一步做好学校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组长:吴江滨。

副组长:刘阳东、王林焕、修红英、李清华、刘桥林。

2.美育教研组。

丘欣、赖友雄、范慧英、张洋、周萍、张小坚、蒋欣玲、吴汉柏、兰永贵。

(一)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

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个学期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创造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1.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高中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建立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余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

(三)在音乐与美术课中体验美。

音乐与美术课是美育的主阵地,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育的龙头科目,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

(四)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依托团队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五)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课程体系分为下面五个方面:

1、按照教育部课程方案设置的以音乐、美术为主要载体的艺术美育课程;

2、丰富学科美育内容和美育形式,开展学科审美化教学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学科美育课程;

3、有效整合美育资源,系统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综合美育课程;

5、校园文化审美化建设,以学校文化、校风校纪、校园美化为载体的潜在美育课程。

艺术美育课程、学科美育课程、综合美育课程、实践(活动)美育课程和潜在美育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四

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文件中的美育工作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开足、开齐、开好所有课程。立足学校规划要紧扣美,工作安排要突现美,教育过程要体现美,教活动要围绕美,检查评估要总结美,使学生处在立体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达到师生生活、学习、素质更完美。切实抓好学生美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为更好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组长:石庆。

副组长:王红艳、梁占侠、刘爱欣。

组员:教育处成员。

(一)中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的人格,提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的人格,提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学年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

(二)美育活动。

第一,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二、建立课余兴趣活动小组。

(三)在艺术课中体验美。

(四)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

(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

(4)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

(1)加强艺术课程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艺术课程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情、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进行总结,对任务落实中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助。

(2)细化学生评价。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原有的学生评价考核表上嶒添美育活动考核内容,考核主要从收集的资料、过程的表现、展示的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师生参与艺术课程的热情。

(4)将学生板报及手抄报、校园广播班级美化绿化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各位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全校范围内莒造一种浓厚的美育工作氛围,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健全完善的美育工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美育工作机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努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オ。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五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本学期,学校美育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坚持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美育教育全过程。

1、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2、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艺术团队建设。

3、深化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1、抓好学校美育教育的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能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艺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电子琴等器乐教学活动。

4、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剪纸、陶塑等一些手脑并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1)、校内活动将开设棋类、合唱、竖笛、电子琴、舞蹈、足球、美术、文学欣赏、科技等十多个校内活动组。

(2)、开展系列艺术教育活动:小型的艺术比赛或专题活动(一年级讲故事;二年级写字比赛;三年级朗诵比赛;四年级数学比赛;五年级阅读比赛;六年级手抄报比赛等)。

(4)、抓好文艺队、竖笛队、合唱队、鼓号队的训练。

6、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定期出版黑板报。

7、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美育讲座。

波乡种羊场学校20xx年9月。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美育工作总结我校深知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本学期,学校美育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坚持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美育教育全过程。我校加强了校园的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出发点。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艺术团队建设。

我校为了抓好学校美育教育的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能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我校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艺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美育工作。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六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x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紧紧围绕xx年上级各部门和县局党组提出的工作目标,以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为重点,把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贯穿于全年教育培训工作的始终,创新培训理念、培训机制和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为充分履行工商职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一)抓好思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抓好十x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二是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通过集中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在岗自学、业务研讨和挂职锻炼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强化基层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三)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培训。积极配合自治区工商局的教育培训工作,选派合格干部参加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科学领导的能力及业务工作水平。

(四)突出基层干部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能力的培训。围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职责,以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为主线,以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点,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则、精通法律法规、有解决复杂疑难问题能力的专家型人才和紧缺人才。

(五)做好网络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完成国家工商总局、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工商局举办的各类公务员网络培训相关组织管理工作。

三、班次安排。

xx年,我局将继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技能培训,力争使我局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作风素质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时使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创新,推进干部学习长效机制建设。

全年计划安排各股室举办的业务技能培训班19期,培训干部522人次(具体安排见附件)。培训对象主要为各部门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基层工商所人员、青年志愿者。

(一)综合素质培训。

集中培训县局机关干部、正副股长、工商所长、青年干部志愿者。

通过道德讲堂建设的培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精神理念,进一步提高我局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政务信息与宣传报道培训。

集中培训各部门宣传报道员和政务信息员。

主要内容是培训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宣传报道写作技巧。通过政务信息与宣传报道培训,使系统工作人员对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报道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要素、分类和写作技巧要领有进一步掌握。

(三)市场主体登记与服务能力培训。

集中培训各工商所登记注册业务人员。

坚持严格审核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和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服务保障。

(四)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能力培训。

集中培训县局分管领导、工商所所长、基层办案人员。

全面提升全县工商系统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更好地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同时,规范工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把“法治工商”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五)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培训。培训对象为工商所、大队外勤执法人员。

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夯实群众对工商行政部门的支持根基为目标,开展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权益保护等方面工作的业务培训,重点是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应对消费投诉、举报、纠纷时的自动化流程处理和应急能力培养。

(六)纪检监察培训。培训对象为基层执法办案人员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

探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特点、重点、规律、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加强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能。

(七)财务管理能力培训。培训对象为各工商所、大队持收费证人员、持会计证人员、财务人员。

推进系统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实现科学理财,提高经费管理和保障能力,提高遵守财经纪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八)离退休工作和工会工作能力培训。培训对象为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及各级工会委员。

通过学习掌握离退休工作和工会工作的相关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离退休工作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认真踏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和工会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筹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责任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和人事部门统一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制度,加强培训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培训,归口负责”原则,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股室负责具体落实,并及时将培训情况报人事科备案。

(三)统筹安排,加强经费管理。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有关规定,确保干部培训经费落到实处。

(四)按照绩效考评的要求,建立公务员培训情况登记台账,做好在职公务员的培训统计工作,年底指导和督促在职公务员及时完成年度培训情况网上登记。

(五)按时上报材料。各部门要根据今年工作重点认真制定本年度的干部培训计划,并报人事股备案,年底绩效考评开始前报干部培训工作总结。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七

美育教育是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是普及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艺术人才的基础工程,是引领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启迪学生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省美育教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美育教育活动,美育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美育教育发展还比较缓慢,普遍存在着保障能力不足、管理运行机制不顺、发展环境不完善,学校随意挤占和削减美育课程等问题。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普及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美育教育为抓手,遵循美育教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发挥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改善农牧区美育教育基本条件,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在全省创建75所校园文化环境示范校,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推进学校美育教育发展的合力。到202-年,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同学段科学设计美育课程体系,落实美育课程教学目标,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教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现代美育体系,推动美育教育迈上新台阶。

(一)构建科学的美育教育课程体系。

1.落实美育课程目标。学前美育教育课程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小学美育教育课程要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正确的审美观观察事物,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初中美育教育课程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通过参加艺术活动、欣赏美文、写作等发展想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判断力,激发对真善美追求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高中(含中职)美育教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育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特殊学校美育教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注重潜能发展,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高等美育教育课程要依托相关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牢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完善人格修养。力争经过3—5年时间,各学段分别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课程。(省教育厅牵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2.开齐上好美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艺术课程设置方案(大纲)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艺术课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在现已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中职学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拓展类课程。高等院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和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省教育厅牵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3.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区、农牧区文化艺术活动、欣赏高雅艺术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省教育厅牵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4.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要健全完善提高美育教育质量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依托国家美育网络资源,将优质美育资源引入学校,加强美育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将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开发一批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学校要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注重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利用各学科课程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美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把学科教学目标、内容与美育教育目标加以整合,把握学科的特点,增强融合、渗透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各学科教师要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省教育厅牵头,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文联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高校要建立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或器乐团等,城镇中小学校、有条件的农牧区中小学校要积极成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各高校、城镇中小学原则上要定期举办艺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逐步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艺术教育局面。基本实现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全省中小学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继续开展好我省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制定校园文化环境示范校评定标准和评选办法,到202-年,在全省创建75所校园文化环境示范校。(省教育厅牵头,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文联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6.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省级教(科)研部门设立美育专项课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和地方(校本)教材研究。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兼职美育教育教研员,发挥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设有艺术院系和专业的学校要建立艺术教育研究所或研究室,加强对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的业务指导和科学研究。(省教育厅牵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高校落实)。

(三)统筹整合美育资源。

7.多渠道解决美育师资短缺问题。各地要根据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美育教师,重点补充农牧区学校的美育教师。每年在教师招聘中拿出一定的计划,专门招聘美育教师。编制严重不足、专职美育教师又十分缺乏的地区和学校,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其他教师经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兼职美育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选派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美育教师,开展对口支援活动。在农牧区学校设立一批教育实习基地,积极开展美育教师顶岗实习。建立县(区)域内美育教师交流制度,城镇学校美育教师要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等形式到农牧区学校任教。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美育教育活动,保障美育教师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美育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相应工作量,组织和辅导成果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依据。(省教育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文联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8.加强美育师资业务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中加大对美育教师特别是农牧区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聘请我省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协会、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美育教师,设立我省学校美育教育专业委员会,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指导我省美育教育工作,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省教育厅牵头,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文联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9.整合资源丰富美育教育形式。教育、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安排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进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在学校开设专题美育讲座。省教育厅、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合作共建省级校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各地教育、文化部门相应建立校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应将艺术教育课堂拓展到校外实践基地。(省教育厅、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牵头,省财政厅、省文联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美育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中,研究制订美育教育实施规划。强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本地学校美育教育发展的责任。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作为美育教育的组织实施主体,要高度重视美育教育,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统筹、协调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确保美育教育相关要求全部落实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美育教育的经费投入,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引入校外优质美育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活动服务,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力争到202-年,各地建设一批符合标准和满足美育教育教学和艺术活动需求的音乐、美术功能教室和艺术场馆。要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场所、培训机构功能作用,利用场地、人员、设施等优势,为学生掌握艺术技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完善考核督导机制。自202-年开始,我省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艺术素质测评指标、内容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年度报告,集中公布。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校美育教育工作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美育教育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宣传、广电等部门要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开设适合青少年文化需求的栏目,推荐优秀的文化艺术类精神产品,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教育部门要注意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八

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切实落实上级文件中的美育工作目标,特制定莆田第十中学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弘扬最美、学习最美、创造最美”的校园新风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1.健全美育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到20xx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一)与学科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

1.在艺术课教学中体验美。

(1)音乐与美术课是美育的主阵地。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音乐、美术)。充分认识音乐与美术等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育的龙头科目,继续抓好学校艺术教育的课堂常规教学,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继续探索多样化艺术课程开设。继续做好“十音八乐”、合唱、笛子、扬琴等课程开设工作,完善相关校本教材,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

(3)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加强艺术教师们自身的业务学习,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本领。创造一切机会,组织艺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参加各类培训、观摩活动,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艺术。

2.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美。

(1)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2)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要求每位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每位教师每学年上交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从而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

责任部门:教务处、教研室。

(二)与德育相融合,在丰富活动中实施美育。

1.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活动。学生社团涵盖了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等多个类型,社团活动场所完备。鼓励和支持学校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各社团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推动学生社团活动健康发展。要注重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承作用,充分挖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丰富内涵,形成“过中国节、说中国节”的浓郁氛围,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引导作用,做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

2.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校园十佳歌手赛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节暨校园文学节、科技节、“展社团成果·秀校园风采”社团主题展示日活动等群体性展示交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开展“三走进”实践活动(盐场、工厂、园林)及“三馆之行”研学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

4.开展一年一度校园“寻找身边的美”活动。开展“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教室、最美寝室、最美故事”等系列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树立和宣传校园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创造最美”的校园新风尚,引导广大师生做“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的十中人,振奋全校师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让文明之风吹遍十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5.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动与各类艺术团体、演出团队、专业院校沟通交流,适时举办观看活动,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积极引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颇具影响力的优秀艺术作品,讴歌民族英雄、倾诉家国情怀、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

6.依托家委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努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使更多的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

责任部门:政教处、教工会、团委会。

(三)与环境相融合,在校园文化中实施美育。

1.竭尽全力打造人文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继续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及时更新“德馨园”“晨翔园”“校园文学教育”及“车棚文化”等文化走廊,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使学生随时随地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气息,得到审美的熏陶。

2.继续加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标准,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种交流方式,艺术教育要增加覆盖面,增强辐射力,师生在轻松、愉快的乐声中开始每节的学习与生活,使校园具有健康、高雅的育人环境。一是改善艺术楼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艺术楼场地设施及美术、音乐专用教室。配好美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二是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图书角等。

3.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融入学生生活,浸润学生心田。

责任部门:总务处、教务处、教研室。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

组长:林光亮。

副组长:卓文达(常务)、林朝晖、宋庆清、翁建梁。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继续充实艺术教育的器材设施,完善校园绿化整治工作,从各个方面不断改善艺术课教学条件。

3.推进评价改革。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各位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美育工作氛围,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健全完善的美育工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美育工作机制,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美育素养和整体素质。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九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订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明德引领风尚,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完善学校美育教育体系,全面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美育育人效果,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一)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开拓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的新局面。

(二)坚持面向全体。

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完善美育育人机制,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三)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化美育改革,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全面提高普及美育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美育教师队伍。

在艺术学院等美育教育的实施学院,配齐配好美育教师。保证美育教育教师数量,优化专业美育教育教师结构,不断提升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水平。搭建不同层次的美育课堂教学交流、技能培训、理论研究平台,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交流,培养更多美育教育教学教师。探索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二)构建面向全体的美育教育体系。

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美育推进机制。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a”系列课程的美育课程体系。

把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通识教育模块和毕业学分要求,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积极开展学生跨校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和学分互认。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实践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学校艺术社团建设,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的力度,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三)提升专业艺术人才教育质量。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具有中国风格、岭南特色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依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要求,建设好一流艺术类专业点。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造就文化底蕴丰厚、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促进学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或引进一批高质量美育在线开放课程。加强美育课程教材建设,探索形成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设立校级美育精品课程专项项目,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

(五)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依托华南农业博物馆、广东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等校内基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实施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六)积极搭建美育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艺术学科和相关专业优势,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在美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依托广东省合唱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举办的美育类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等,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学科和相关专业优势,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举办“红满堂大讲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状元红”“校园读书节”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博物馆、标本馆(室)等学校自然资源平台,提升学生自然美育素养。

通过紫荆文化节、园艺博览会、书画系列比赛、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校园合唱朗诵比赛等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美育实践平台,满足学生美育实践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七)增强美育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引导学校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完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开展对口定点帮扶、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艺术、人文专业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借助国际和国内、政府和民间多种对外交流渠道和活动平台,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充分挖掘校内博物馆、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将博物馆和艺术场馆等向社会有序开放。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党政要把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美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分别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美育专业(学科)和美育课程教学发展规划、工作协调和课程教学安排;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单位负责美育实施工作方案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等事项的统筹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协同配合,将美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在本科教学经费中设立美育专项经费,保障美育工作的开展。经费主要用于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开展、美育教师培训交流,美育设备更新、场地建设等支出。

(三)完善督导评价。

完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实施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本科生院负责对学校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价,同时加强督导检查结果的应用。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十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2-〕45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大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实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引领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202-年,实现全市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初步形成大中小学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吐鲁番地方特色的美育育人机制。

(一)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建设。

1.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保护和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至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涵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树立学生的精神追求。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各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要结合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地域美育教学科目,逐步增设如地方乐器、吐鲁番木卡姆、书法、地方画、剪纸、编织、印染、陶艺等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开展学生美育实践活动应体现育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美育实践活动,建立学生艺术团和兴趣小组,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并形成学生美育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建立学校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各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立足吐鲁番实际,发挥人文优势,以歌舞、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器乐表演、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项美育活动,培养一至两项艺术爱好。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全市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同时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优质课评选活动,每年开展5-10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普及教育活动。

(二)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1.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美育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利用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及区内外人文交流。依托现有的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积极推行按兴趣爱好分班,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位学生有所收获。农村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灵活选用和创造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融合渗透,形成合力。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注重提升学校品质,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各学校深入学习《纪要》精神和专项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国语教学等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让广大各族学生在接受美育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积极发挥美育在启迪美好心灵、培养现代意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中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3.健全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指导学校依法依规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成立以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相关业务处室人员参加的学校艺术工作管理机构,指导学校艺术教研组落实美育教育教学任务。

4.建立“6212”艺术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美育教学过程管理,全面实行“6212”艺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即“六有”: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有器材、有记录;“两不”:不随意挤占、不随意停课;“一测评”: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艺术课均列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两公示”:学校实行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艺术课表公示制度、学业水平艺术测试公示制度),规范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管理,逐步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艺术课程管理制度。

5.加强美育课程听课制度。建立分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美育课程听课制度,分管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低于10课时,音乐、美术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低于15课时,艺术教师每学期要上3-5节公开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6.使用网络平台,丰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以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美育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应用,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扎实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设美育名师讲堂等打造美育网络学联体,加强农村教师美育及信息化能力培训,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各类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不断丰富美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美育信息化水平,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提高美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7.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要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等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特长,使我市中小学生培养一至两项艺术爱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艺术教育展示和展演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通过展示、展演、比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水平,形成“校校有歌声、班班有活动、人人掌握艺术特长”的生动局面。

8.加强美育教科研工作。建立美育科研机构与学校的对接指导机制,促进美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建设和培养一批美育教育科研基地,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区县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定期举办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艺术精品课展示等活动。

(三)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1.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落实好自治区中小学美育专项补充计划,每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地州自聘等多种渠道补充美育师资,逐步补齐美育师资短板。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美育教师。加大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对口支教力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走教支教、建立学联体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充分发挥各区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少年宫的作用。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美育教师。

2.切实提高美育教师待遇。各学校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美育教师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展演、基本功比赛、优秀教案评比、下乡支教等活动中获得的荣誉和成绩,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将组织课外艺术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鼓励和引导美育教师通过“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

3.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一是依托国培、区培、市级(区县级)培训等项目,确保在3年内将本区域内美育教师轮训一遍。二是组建专家团队,设计培训课程,分期、分批对全市专职美育教师进行精准培训。三是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四是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各区县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并逐年增长。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

(四)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报告制度。各区县要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将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素质报告书,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以等级制呈现,将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并作为高校艺术专业录取依据。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各学校美育工作,编制年度报告。

(五)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各区县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鼓励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市、区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2015〕71),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在人才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省各级学校审美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下实施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坚持道德培养人才。认真贯彻全国文艺工作研讨会精神,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化审美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工作,提高审美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德、智力、身体、美的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审美教育工作,202-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优化审美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达到标准,开设全面审美教育课程;加大对革命老区各类学校审美教育的支持力度,重点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审美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缩小全省城乡学校审美教育水平差距。到202-年,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学美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校美育与社会家庭美育、城乡学校各具特色的现代审美教育体系。

(1)遵循教育规律,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课程体系。结合省实际情况,突出三金历史文化特色,以审美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围绕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定位各级学校审美教育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审美教育课程体系。

(二)强化教学管理,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加强美育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202-年秋季开学后,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国办发〔2015〕71号文件精神,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要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三)加强分类指导,开发拓展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在开齐开足国家美育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丰富美育课程。太原市、晋中市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试点,要从202-年秋季开学时,在中小学开展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用3年左右的时间,60%以上的中小学校达到改革试点的要求,其他设区市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改革试点市的标准。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开好一门以上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四)实施课程化管理,创新美育实践活动。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积极开发校外美育资源,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中小学校要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积极组织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各市要以三晋历史文化艺术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要将历史文化艺术传承校建设纳入学校的建设中来,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普及戏曲、书法、篆刻、剪纸、锣鼓、花鼓、民歌、皮影、年画、手工制作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逐步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到202-年建设100所省级历史文化艺术传承校。

美育实践活动要坚持勤俭节约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美育实践活动要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并由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一)丰富载体,加强美育与各学科的渗透融合。各级各类学校要在重点开设好美育课程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美育教学的载体,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过程各个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以及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相渗透,挖掘不同学科内在的美育功能和美育价值。

(二)加强引导,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学校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建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组织机构,由专门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推动学生社团活动健康发展。在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承作用,积极开展扶持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工作,要充分挖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丰富内涵,形成“过中国节、说中国节”的浓郁氛围,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引导作用,做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要依托各地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着重引导学生传承本土艺术。到202-年,力争建设10个左右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

(三)积极引进,以优秀作品感染人、启发人。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与各类艺术团体、演出团队、专业院校沟通交流,定期举办观看活动,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积极引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颇具影响力的优秀艺术作品,讴歌民族英雄、倾诉家国情怀、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今后5年内,省内宣传文化系统及其下属各级文艺团体要认真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各级宣传、教育、文化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戏曲、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四)因地制宜,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融入学生生活,浸润学生心田。到202-年,各市要因地制宜建设10所左右的中小学校为具有正确育人导向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并以召开现场会议等形式进行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资源共享,推进美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结合“互联网+”的发展,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内或校际间美育教育网络资源共享,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指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

(六)拓展空间,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各地要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改革美育工作管理制度,完善美育工作机制,以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为导向,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学生毕业、升学美育考试的制度建设,逐步推行美育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考核方式。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发利用当地的民间美育资源,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

(七)有机融合,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艺术院系要注重内涵建设,把艺术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断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在强化艺术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融合、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相辅相成,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要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

(八)挖潜补缺,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高等学校要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机构的作用,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美育教研科研人员,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到202-年底,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建立健全美育教研室,配齐配强专职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基础上,逐步配备舞蹈、戏曲、戏剧、影视等专职教研员,并严格考核,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面向基层学校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辅导,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九)统筹整合,促进美育协同创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艺术团体之间美育活动交流合作搭建有效平台,促进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艺术团体之间信息、资源的流通;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大中小学校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成立相关工作室,担负一定的美育教学辅导工作。

专业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艺术院系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定期举办演出、教学指导、毕业生作品展览、名师讲座等,为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从202-年秋季开学起,每所艺术类专业院校和拥有艺术专业的高校每年要派出专业艺术教师到不少于10所中小学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到不少于10所中小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按课堂教学计入工作量。

各市要统筹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资源,探索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美育相互衔接,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的美育相互配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美育相互渗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加强社会艺术考级市场的管理,规范艺术特长生招考制度,试行并逐步建立中考、高考艺术类特长生加分制度,扭转艺术学习的短期行为和功利化倾向,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将美育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要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参加美育培训,提高学校美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到202-年底,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配齐配强管理艺术教育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分管艺术教育的校级负责人和职能部门;高等学校要有校级负责人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并明确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机构。

(二)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加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认真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严格落实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并完善美育督导制度和质量监测。中小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省教育厅《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实施方案,以学年为单位,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各市要将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11月底前逐级报送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点进行督导检查。

(三)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市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到202-年秋季开学时,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难题。要根据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借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的做法与经验,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常态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和县域内中小学美育课程总量,配齐配足美育教师;要实行县域内中小学校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巡回走教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或开展农村学校美育教师巡回走教。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设立美育课程教研室,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高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以上。

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水平,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协同培育美育教师方面的作用。在职务评聘、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美育教师组织、指导学校课外美育教学活动、比赛等可按课堂教学纳入考核,计入教学工作量。在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优秀模范教师评选表彰等方面应当向美育教师倾斜。切实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教师培训中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美育教师的培训力度。

(四)加大美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统筹协调,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各地财政教育投入要保证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经费,加大政府面向基层文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度,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满足美育教育教学需求,保证学校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的各项经费使用,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和校际之间资源设施共建共享。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充分发挥场馆设施设备的功能。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尽快补齐农村学校美育的短板。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学校美育教育设施设备建设纳入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规划,并保证配置到位。要积极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

(五)加强美育工作引导和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要在教育系统评选表彰中加大美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美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六)建立美育督导考核和质量监测制度。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将美育列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和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美育专项督导制度和对政府领导干部的问责约谈机制。将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和合格专任教师配备率列入对学校评价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3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并运用现代化手段监测各校美育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