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8:48:18 |
  • ZTFB |
  • 11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成就和不足。在总结中,我们应该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今年的工作总结,让我深思与反思;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一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二

春秋时,齐孝公看到鲁国遭到了灾荒,便想攻打鲁国。鲁僖公得知消息,便派展喜带着礼品去犒劳齐军。齐孝公傲慢他说:“你们鲁国人感到害怕了吗?”展喜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当初齐鲁两国的祖先曾经立下盟誓,告诫后人要世代友好,大王您怎么会废弃盟约,进攻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所以一点也不害怕。”齐孝公听了,就打消了讨伐的念头。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三

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

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人做先锋,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部队里的饭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他对将士说:“我们‘破釜沉舟’,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军!否则只有饿死在这里!”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一个人抵十个,十个人抵百个,越战越勇,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

经过这次战役,项羽名声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统帅。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四

法国大作家雨果1861年完成了他的世界名著《悲惨世界》。把稿子寄给一家出版商后,很长时间没有音讯。于是他去了一封信探询,信纸上只有一个“?”。不久,他就接到了出版商的来信,信纸上也只有一个“!”。过了不长时间,《悲惨世界》就出版了。

雨果和出版商的信在内容处理上都体现了抓主流的哲学道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力量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在《悲惨世界》这部书稿出版还是不出版的问题上,雨果用最短的语言(仅仅一个问号)来表达这样的疑虑:“编辑先生:近来可好?我的书稿收到了没有?是否可以出版?”。而出版商也用最简洁的回信(仅仅一个感叹号)回答了雨果的疑问:“雨果先生:你好!大作收到!很快就可以出版!”在这里,雨果和出版商堪称知音,一次通信,双方各自只用了一个标点符号,却把意思表达得如此清楚。这正是他们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方向的集中体现。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五

春秋时,郑武公的夫人姜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的,醒来后吓了一大跳,因此就起名为寤生。二儿子段长得一表人才,又武艺高强,姜夫人很喜欢段,不爱寤生,她一直劝武公立段为世子,武公没有答应,仍立寤生为世子,只给段一个叫共的小城,姜氏很不高兴,却又无可奈何。

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姜夫人就开始和段密谋要篡权。大臣都劝庄公早点动手,庄公因为母亲和弟弟的阴谋没有明显暴露,就迟迟不动手。

一天,庄公假装外出,姜夫人和段以为有了机会,就公开叛乱,结果被庄公一网打尽。段畏罪|自杀。庄公让人把姜夫人和段密谋的信件交给姜夫人,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姜夫人也觉得没有脸见儿子,就搬到颍地去住。

当时,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带上几个猫头鹰的头去见庄公。

两人见面后,庄公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鸟的头?”考叔说:“这鸟叫猫头鹰,长大后就吃了哺养自己的母亲,是不孝之鸟,所以我专门杀这种鸟。”庄公就拣了几块好肉包起来,放在袖中。庄公觉得奇怪,问:“你这是干什么?”考叔说:“我家里穷,平常没什么好吃的孝敬老母亲,所以每次有了好吃的`,我就拿一些给母亲,让她老人家能尽量高兴。”庄公一听,长叹一声,说:“你虽然贫穷,却有母亲,我虽贵为国君,却没有母亲!”考叔明知故问:“您母亲姜夫人不是身体很好吗?”庄公停了一会儿,就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对考叔说了。颍考叔听了以后,说:“如果您顾虑黄泉见母的誓,我倒有一个办法。”庄公连忙问:“先生你说怎么办?”考叔说:“您找一个地下有泉水的地方一直往下挖,挖到有了泉水后,就在泉水旁边盖一个地下室,然后把您母亲接到地下室,您不就可以与母亲相见了吗?”

郑庄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让颍考叔带人去办。等挖到泉水,地下室盖成后,颍考叔把姜夫人接到地下室,然后就派人去通知郑庄公。郑庄公急忙来到洞边,沿着梯子走进地下室,泉水沽沽地流着,庄公一见姜夫人,一头跪倒在地,说:“儿寤生不孝顺,请母亲恕罪!”

姜夫人连忙扶起儿子,说:“都怪当忍受的我糊涂,与你没关系。”说完,母子俩抱头痛哭,然后,庄公扶着母亲走上地面,亲自赶车把母亲接到宫里。

姜夫人与郑庄母子团聚,十分感激颍考叔,就封他为大夫。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六

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七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人。这三人原来都是明朝的将领,后来投降清朝。吴三桂驻守云南和贵州,尚可喜驻守广东,耿精忠驻守福建。

这三人虽然名义上是朝廷大臣,可实际上却各自独霸一方,俨然统治着三个独立王国。“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远超过当地其他官员,可以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甚至私自制造货币。这三人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特别是吴三桂,他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手下号称十万精兵。

耿精忠的父亲耿仲明和尚可喜都曾经跟随皇太极打天下。皇太极正式称帝后,论功行赏,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尚可喜被封为智顺王,在汉人大臣中,他们的官算是最大的。清军通过山海关进入内地,吴三桂因帮助清军打败农民起义军,被封为平西王。在顺治时,改封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清朝封这几个人为王,是为了笼络汉人,让他们为朝廷效力。双方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后来,为了剿灭南方几个省份的小朝廷和农民起义军,朝廷调遣耿精忠、尚可喜和吴三桂到云、贵、川、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在消灭南方建立的小朝廷和农民起义军后,这三人就驻守在这些地方,势力逐渐扩大。

“三藩”在驻地肆意剥削老百姓,几乎一切都要征税。在尚可喜驻守的广东,连像鸡、猪等家畜,甚至蔬菜、水果这些本来不该征税的东西,也要征税,而且还要加倍征收;像铜、铁、锡、木材等除按规定征税外,还要加收私税。每一年盘剥十余万两白银,搞得人民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耿精忠驻守的福建盛产海盐,老百姓以此为生,耿精忠就对海盐征收重税,利润非常大。他利用福建临海的优势,跟荷兰及东南亚各地大搞走私贸易,无所顾忌,积累起大量财富。他身为清朝的官员,居然跑去走私当强盗,这是清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除此之外,“三藩”每一年还向清朝索要大量的经费。福建和广东两省一年饷银就需要两千余万两,而当时全国其他军队一年的军饷也不过一千七百余万两。史书记载“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三藩”已经成为清朝政府严重的经济负担,再加上三王拥兵自重,日益骄横,已成隐患。而此时南方小朝廷都逐渐被消灭,农民起义也镇压下去了,“三藩”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因此,康熙决心撤销“三藩”,并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这时,正好尚可喜年纪大了,想回老家辽东地区养老。他上书朝廷,想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承袭平南王封号,继续驻守广东,康熙批准了这一请求。但尚之信此人桀骜不驯,横征暴敛,酗酒嗜杀,官民怨恨,所以康熙最终下令撤销尚之信的封号。这件事情触动了吴三桂和耿精忠,他们意识到康熙有撤藩的意思。于是,他们上书朝廷请求撤销藩王,让他们回到北方。这其实是吴三桂和耿精忠的计谋,他们想以此试探康熙的态度。而康熙也不是等闲之辈,立马召集群臣商量这件事情,结果群臣意见不统一,对撤藩一事也多有顾虑。最后康熙当机立断,决定立即撤销“三藩”。因为康熙已经料想到这三王早晚会造反,撤藩一事宜早不宜迟。吴三桂等人原以为康熙会挽留他们,没有想到康熙这么干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笼络民心,他还跑到明永历帝朱由榔墓前,假惺惺地痛哭流涕一番,并表示要为明王朝复仇。然而讽刺的是,背叛明朝的是他,杀死永历皇帝的也是他,最后要给明朝报仇的还是他。

战争开始时,由于吴三桂准备充分,再伙同尚之信和耿精忠一起叛变,实力远强过清朝的地方军,因此节节胜利。吴三桂军由云贵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一些地方的藩王和将领响应。清军情况十分危急,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沉着应对,显示了很高的军事素养。

他调整战略,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对尚之信和耿精忠则采取笼络政策。这招果然奏效,尚之信和耿精忠在利益诱惑下马上又投降了清朝。

这一场仗打了整整八年,吴三桂在战争期间因病去世。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孙子吴世璠自杀,清朝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统一了南方。

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之乱,通过八年战争,康熙消除了“三藩”这一大隐患,避免了国家的分裂,稳固了清朝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分裂终不得民心,失败是必然。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八

明末年间世道纷乱,替人保镖送货的镖局生意大好,其中又以四方镖局最为出名,因为四方镖局里有个白四方,他是镖局的顶台柱,在他手上从没有失过一趟镖。

这天,镖局里来了一位特殊的顾客:前任知府周大人居然亲自前来托镖!

周大人进镖局后使个眼色,示意跟来的家丁退下,白四方会意:对方有要事相告了!于是也叫手下散去,周大人这才低声讲出缘由:他想请四方镖局走一趟镖。

白四方听了周大人要托镖的物件,不由皱皱眉,拒绝了:“这不合规矩!这趟镖您还是另请高明吧!”说着大手一挥,正想叫“送客”,周大人看准时机,“啪”的把一个牛皮信封硬塞进白四方手里,深深一拜,说:“请先生就当是为了天下苍生吧!”说完,拔出匕首就朝心窝捅去!

以白四方的身手,要躲开牛皮信封、夺掉匕首本不在话下,只因为周大人好歹是前任知府,不好太下他的面子,再者被他说的话分了神,他自尽又是拼尽全力的,又快又狠,因此一下没拦住,周大人就一命呜呼了。

这么一来,周大人的镖就成了“生死镖”!

原来镖局有一个规矩,只要手里接过了托镖人的东西,托镖人又就地自尽,那镖局就无论如何也要办好事情,保住这一趟镖。不然的话,不仅镖局老大要偿还性命,镖局也不能再办下去。一趟镖就已经赌上生死,故称为生死镖。

白四方掂掂手中的信封,无奈地摇摇头:看来,这趟镖是不得不接了!

第二天,白四方挑出了镖局里最精壮的武师,远远打出旗帜:左边“四方镖局”苍劲有力,右边“生死镖”浑厚深沉。这个气势明摆着:我们这趟镖是要拼命啦!这也是在警告绿林好汉,别打这趟镖的主意。

不知不觉,镖队已经来到黑风岭的势力范围。说起这黑风岭也是大有来头的,寨主周铁胆艺高人胆大,不仅洗劫来往镖队,前段日子还把朝廷的税银都抢去了!

镖队行进到山路的一个转弯处,一个农夫打扮的汉子骑着毛驴就要抢在镖队前头转弯。“慢着!”白四方吆喝一声,几下雀跃就把在前面几丈远的汉子扯了下来,冷冷道:“好一位驴夫啊!奔得这么快,要去报信做埋伏吗?”那汉子跟着镖队有大半天了,正欢喜没人察觉,哪料被白四方一语道破,惊得脸色苍白,不敢应答。

“回去告诉你们周寨主,还是别打这趟镖的'主意了,看看,是生死镖!滚吧!”白四方说完,双手一用力,把汉子向空中扔去。这一下动了真功夫,那汉子就算不断条腿,也要废一只手了。

这时,只见远处飞来一条黑影,轻轻托住汉子,平稳着地。众镖师这才看清楚,那人顶多也就三十出头,一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模样。

白四方微微一笑,朗声道:“兄弟可是周铁胆周寨主?好俊的功夫!”

“废话!既然知道是我的地盘,还敢伤我的弟兄?”周铁胆一句话气得在场十几位老镖师牙关咬紧。白四方远远看去,周铁胆身后的人数和自己一方差不多,不知道还有无后援,万一打起来,不知多少兄弟的性命要丢在这里!他略微沉思,道:“那好极了!周寨主这么爱护兄弟,必定不愿有人流血,那双方都别动手!就我们俩来过过招,周寨主赢了,这镖自然双手奉上,要是……”

“要是输了我就是乌龟王八蛋!”周铁胆果然浑身是胆,见面三句不到,也不等白四方讲完,挥舞一柄铁锤就奋身杀来。白四方也不含糊,提起胡刀招呼着。你砍我抡,两人就这么动起手来。

白四方的招数熟练深沉,周铁胆则刚猛迅疾,可谓平分秋色。两人从中午战到半夜,又从半夜打到中午,一天一夜都没停歇。

白四方毕竟年纪大了,渐渐有些吃不住,动作也迟缓起来。周铁胆看准时机,使出生平绝技一击,“哐啷”一声,白四方胡刀脱手!

“白四方,果然厉害!”周铁胆得意洋洋道,“还没有人和我交手那么久呢!哈哈,这镖我是吃定了!”

“等等!”白四方脸色苍白,缓缓说,“今天我身体不适,十五天后,再来领教!到时你未必能赢我!”

周铁胆讥笑道:“那刚才定的规矩岂不是……”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九

历史内容丰富,知识繁多而复杂,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的。

成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将太子御冠杀死,公子敬仲见势不妙,抽身往齐国而逃。齐国之主齐桓公不但不轻视这个落难之人,还非常器重他,想封他为卿士。可是敬仲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非常客气地辞谢道:

“我是逃奔而来的客人,如果您能够宽宏地饶恕我,把我置于您的政治庇护之下,使我免于一死,这就是对我的极大恩惠。我怎么还敢接受贵国的高官呢?如果我不知足而应承您的要求,齐国官员们一定会看不下去,会起来谴责我,所以我请您收回成命!”

齐桓公听罢敬仲一席话,觉得他说得句句在理,就更加喜欢他了,于是封他为工正之职,负责。

管理。

各种工匠。敬仲觉得自己刚刚拒绝做高官,现在对较低职位的任命再也不能推辞了,也就接受了下来。

齐桓公对敬仲非常好,两人常在一块饮酒作乐。一次,敬仲请齐桓公到他府中饮酒,两人的酒量都很大,再加上聊得痛快,所以一直喝到天黑。齐桓公还觉得没喝够,就给仆人下达命令:“点上蜡烛,我们还要再喝几杯!”

敬仲懂得礼仪,知道再喝下去就与礼仪不合,会招来群臣的非议,就委婉地说:“国君,我只占卜过白天饮酒,并没占卜过晚上饮酒,不知是否吉利。我实在不能再陪您喝酒啦!”

齐桓公本想接着喝下去,但敬仲的几句有理有节的话让他感到无话可说,只得登车回宫,敬仲将国君送到门外,礼数甚恭。

以后,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说敬仲做得对,并对他大加称赞:“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饮酒怎么能一点儿限度都没有,与君主饮酒更不能唆使国君喝起来没够,待君有礼才是真正的仁义双全呀!”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了使者,以后天天喂养这条犬,简直爱不释手。

这件事被太保召公看见了,他觉得事情虽小,但是不可忽视。退朝以后,他写了一篇《旅獒》呈给周武王,文中说:“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其力……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意思是说:德行高尚的君王是不会轻视侮慢官员的,不然的话就没有人替他竭心尽忠了;轻视侮慢百姓,人民就不会拥戴他……如果沉迷于女色,就败坏了高尚的德行;迷恋于自己所喜爱的物品,就会丧失进取的方向。

武王读了《旅獒》,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的劝告是对的,于是把收到的贡品分赐给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则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

萧嵩是唐朝开国老臣萧瑀的曾侄孙,他身材魁伟高大,容貌秀美,还留着一把漂亮的胡子,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宠爱,开元初年被任为中书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对苏瑰的儿子苏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为相。事前,曾向宰臣征询意见。萧嵩他们回答道:“任用贤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唐明皇决定任命苏珽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布。

时间。

紧急,于是派侍从去找个人来草拟诏书。侍从把萧嵩请来,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然后叫他写一道任命苏珽为宰相的诏书。萧嵩不敢怠慢,就到一个书房里去起草文书了,过了一会儿,他把诏书草稿送给明皇审阅。

古人讲话、

作文。

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辈的名字免获不敬之罪。明皇见文稿中有“国之瑰宝”一句对萧嵩说:“苏珽是苏瑰的儿子颁给苏珽的诏命中不应干犯他父亲的名讳你得修改一下。”萧嵩这才发现自己的疏忽。唐玄宗于是让人撤出帐幕中的屏风给萧嵩使用。萧嵩万分恐惧又着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湿透了。他躲在屏风后面心慌意乱不知道怎样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为萧嵩思考了一段时间,应当是很周详了,就走到萧嵩的坐席去看,见他只把“国之瑰宝”换成“国之珍宝”,其余的文字根本没有变动。明皇生气地让他离开,萧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萧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团,狠狠地扔在地上,说道:“此人真是虚有其表,根本没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声笑了出来。

其实,萧嵩也还不是那么窝囊。他虽然缺少学术,可是处理行政公务却很慎密周到。后来出镇边关,又为朝廷立下许多军功。唐明皇终于改变看法,不再说他“虚有其表”。

开元十七年(公元720xx年),萧嵩被任为中书令(即宰相),他的儿子萧衡也被明皇看中,招为附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萧嵩夫妇进宫谒见,明皇总是亲切地称呼嵩夫人为“亲家母”,赐赠珍贵礼品。萧嵩晚年名位虽高,可是后人在使用成语“虚有其表”时,仍不免会牵扯到他,甚至误以为他是个毫不中用的角色。

数学历史小故事汇总篇十

祖冲之(公元429-500),字文远,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莱源县),因战乱,他的祖先迁居江南。公元429年,祖冲之诞生在南方宋朝一个士大夫的家庭。这家有几代研究历法,祖父掌管土木建筑,也懂得一些科学技术,所以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家传的科学知识,他少年时代就开始钻研古代的经典。思想机敏。勇于创新,勤奋地学习,对各种事物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并且勤于实践。他搜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与文献资料,并经常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就象自己说的那样;“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军筹策”。由于他既崇尚抽象的理论,又注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天命论、神秘主义的桎梏,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因此在当时劳动人民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曾经长期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作为历法来计算阴历。祖冲之经过仔细推算和研究,发现这种历法虽然可以使两种(阴历和阳历)天数大致相符,但还不够精确,过了二百年就会相差一天。因此,他决心打破传统观念改革闰法。总结了前人经验,经反复实验,科学计算,改为第三百九十一年中有一百四十四个闰年。这样就相当精确了。他在一文历法中的另一重大成就是在历法计算中第一次应用了岁差,即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五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的现象。他算出了岁差为四十五年十一个月后退一度(一度等于60分),并在他的《大明历》中加以应用。虽然尚不够准确,但这在天文学史上却是一个空前的创举。为了使历法更精确,他还算出交点月,即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是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21。21222日极相近似。这为准确地算日食月食妇生的时间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基础上,他制成了当时最科学的历法——《大明历》。那时他才三十三岁,公元462年,他把《大明历》交给朝廷,请求予以颁行。但遭到以贵族官僚戴法兴为首的坚决反对。戴法兴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物,又稍稍懂一点历史,但思想非常保守,戴硬说太阳转动一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有快有慢,没有规律。祖冲之反驳说:“太阳的转动是有一眯规律的,这是有事实根据的”。戴又说:“日月星辰的快慢变化,凡人是测算不出的”。祖冲之说“这些变化并不神秘,只要人们进行精密的观测和细致的推算,是完全可以算出来的。事实上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把戴批驳得哑口无言,祖冲之终于击败了保守势力,取取得最后胜利,然而直到他死后十年在他儿子祖恒再三推荐下,新历法才在公元510年被正式采用。

祖冲之在数学研究方面,特别是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做出了在数学史具有深远影响的巨磊贡献。古代最早求得的圆周率是“3”,西汉末年刘又得到3.1547的圆周率值。东汉的张衡算出3.1622的值,到了三国末年,数学家刘徽创造了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方法,得出3.141024的值。祖冲之地吸收了其中一些有的东西,又不为前人结论束缚,经过自己的精密测算,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以22/7和355/113作为用分数表示圆周率的疏率和密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欧洲人奥托和安托尼兹直到公元1573年,才先后求出这个数值。实际上早在他们一千一百多年前,祖冲之就得到这个数值了,因而,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主张称名为“祖率”。

祖冲之在推算圆周率时,对九位数的大数目,需要反复进行包括加减乘除与开方等方法的运算五百三十次以上。而且当时他还是用筹码(小竹棍)来计算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后来,祖冲之把数学上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叫做“缀术”,内容很丰富,可惜早已失传了。

除了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外,在他五十岁那年,曾经仿制成功一辆指南车,这车子不管怎么转动,车上木人的手总是指着南方。他又看到群众用人力磨数值非常吃力,于是开动脑筋,反复实验,制成了水碓磨。同时还制造成功一种“千里船”,经过试验,日行百余里。此外,他还懂得音乐,注过多种经典。因而祖冲之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杰出而又博学多才的一位科学家。

祖恒是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月已无可考。他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数学家,曾在公元504年、509年和510年三次上书建议采用祖冲之的《大明历》,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祖恒的主要工作是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

祖恒推导球体积公式的方法非常巧妙,其理论依据是这样一条被他当作“公理”使用的命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其中“幂”是截面积,“势”是立体的高。把这命题翻译成现代汉文并写得详细一点就是:“界于二平行平面之间的确良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这二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命题在国外通常称为“卡瓦列利原理”或“卡瓦列利定理”。卡瓦列利(1598-1647)是意大利米兰人,伽利略的学生,波伦拿大学教授,为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这定理是他于1635年在波伦拿出版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一书中提出的,但却比祖恒迟了1100多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