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精选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9:44:39 |
- ZTFB |
- 14页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和提炼,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如何写一篇具有启示性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总结范文的价值并不在于照搬和模仿,而是通过学习其中的写作思路和逻辑,来启发和指导我们自己的写作过程。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一
摘要:生成性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有别于传统封闭的预设性课堂,生成性课堂给学生更多弹性的开放空间。本文在分析了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课堂生成与课堂预设之间的关系,并对生成性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加以分析。
一、生成性课堂的定义。
“生成”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生成性课堂就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课堂。它不是“罐头式”的课堂,也不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课堂。它是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创造、解释偶发事件的课堂,在这个创造和解释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不断变革,课堂意义不断提升。
二、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必要性。
1.知识具有不确定性。
科学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才能成为正确的知识,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波普尔认为,由于人们根本就不能获得完全证实或证明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暂时的”理论。在他看来,人类知识的增长实际上是经由“猜想”和“反驳”的途径不断地从旧问题到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意外”的出现,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
2.学生的变化发展。
人作为有生命、有意识的个体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不能被预先计划的,生命不能被保证。既然人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课堂也不应该是僵死不变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实施教学计划。
3.课程类型的多样性要求生成性课堂的存在。
课程可以分为文本课程和体验课程。课程不仅仅是指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本内容,还应该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悟、思考和体验的内容。
4.教学的互动性要求课程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统一的过程。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交往,需要对话,也需要互动。教学中的互动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教师事先未能预测到的意外。若互动的课堂没有意外,不具有生成性,在这样的课堂里,那学生就只能是摆设和工具。
三、如何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
1.预设是生成的前提。
生成是建立在预设的基础上的,预设的基础越高,生成的水平也越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从不同维度开发教材。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己的知识在广度、深度上都得到发展。对于教材,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从中提炼出可生成体验的内容。只有在课前充分的预设,才能避免课堂上低水平的生成。
2.预设的方向是生成。
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3.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课堂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任何课堂活动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论是课前的预设还是课上的生成,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的预设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发展。课堂的生成是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巧妙的利用动生成资源发展学生的能力。预设与生成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与措施,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生成性课堂是在教师课前预设的基础上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方向。脱离了预设,生成将会是毫无意义的。但是,目前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理念成为很多一线教师课前不备课的理由。问其不备课的原因,他们说这是新课改的理念,减少课前预设的成分,增加课堂中弹性成分。一些教师课前拿着课本走进教室,课后直接回家,毫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更有甚者,上课可以脱离课本,夸夸其谈。这样的课堂,课前缺少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课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认识,其有效性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往往是缺乏有效的教学目标,其生成的意义也不深刻。
2.刻意生成,牵强附会。
生成性课堂强调开放生成,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些教师就误以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自己只是配角,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都应该肯定。生成性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消失。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缺乏教师有效引导的课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在生成性课堂中教师所利用的生成资源必须具有积极的生成价值,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课堂的课堂生成不能是无目的的生成,也不能是有悖道德原则的生成。
3.误读教材,偏离主题。
生成性课堂是在教师对课堂进行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的生成。一堂好的`生成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可以从多个视角挖掘教材的内涵和新意,但那些有违道德常理,不利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生成内容还是应该被限制的。如下案例:
案例1《司马光》教学片断。
师:你觉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好吗?
生1:大家都慌了,有的去找大人,有的哭起来,只有司马光的办法又快又好。
生2:我觉得司马光的办法不好,砸坏了公园的缸,还可能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
师:你们觉得第二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3:对,小石头都会砸伤人,这么大的石头真的会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
生4:缸片飞起来,还会把外面的小朋友砸伤。这办法危险。
师:这几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教师的这个问题本来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挺身救人的精神。而通过课堂生成,学生们把司马光批得体无完肤,这完全背离了文章的中心大意。正是因为教师的无效引导,盲目生成才导致好好的课本被学生误读。
4.缺乏引。
导,盲目生成。
案例2《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师:学了《狐狸和乌鸦》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乌鸦很可怜,辛辛苦苦叼来的一片又大又肥的肉却被狐狸骗走了。
生2:我们要经得住别人的花言巧语,不要上当受骗。
生3:我觉得乌鸦太笨了,狐狸太聪明了!
生4:对,狐狸开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知道乌鸦爱听好话,就一个劲儿夸乌鸦,终于达到了目的。
师:同学们大胆发言,积极动脑,想法独特,很了不起。
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走极端,学生年纪尚小,对很多事物的本质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案例中的教师是生云亦云,任由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还大加赞赏,这样的教学行为将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师的课堂生成的课程必须是积极的,有正面价值的,课堂教学必须避免无价值的课堂生成以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二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实验小学,福建龙岩364100)。
摘要: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多样、丰富的情境和问题,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让老师始料不及,这就使得执教老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因课堂的“节外生枝”而打乱。本文结合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对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活用生成性资源,还学生一个灵魂的课堂,做出几点思考。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三
研究评价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潜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用地资源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以宜林地占绝对优势,宜耕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漳州;宜园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漳州、南平和宁德;宜林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龙岩;而宜水产养殖类资源优势则集中于福州和宁德.宜耕地的质量较差,而宜园和宜林地的质量则稍高.现状农用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且以现状宜耕地的`增产潜力最大,中低产现状宜耕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和宁德.全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95.63%,开发利用的总体潜力已不大,但宜园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在农用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若干对策.
作者:邢世和毛艳铃周碧青黄吉作者单位:邢世和,毛艳铃,黄吉(福建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系)。
周碧青(福建农业大学测试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刊名: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ticpku英文刊名: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aluniversity年,卷(期):200029(3)分类号:f301.2关键词:农用地资源福建省适宜性开发利用潜力利用与保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五
任何课堂的预计应该是宏观上的`预计,而微观上应该是生成的.课堂是师生相互之间的以方互动而前进的滚动过程,课堂的预计永远落后于生成,因此,有效的课堂应该在宏观的课堂预计指导下,充分运用微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fortun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教学情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六
摘要:语文是学习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科目。所以,从小学开始语文就是我们的必修科目。但由于语文知识涉及的内容太广,内容又相对的零碎,存在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动态因素,这些因素也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利用课堂上生成性因素来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了广大语文学者研究的课题。本篇文章也就此进行了相关探讨,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教学氛围;开发运用。
1激发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正如上文所讲,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和多媒体、教学用具等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而言,生成性资源是不能被事先安排好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在快速发展,各项能力都在逐步的形成中。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开发生成性资源。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多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就像阅读理解里面“对此你怎么看”的这种题型,利用题目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这些试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脱离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先把问题的正确答案出示出来。对于一些阅读题目,学生一般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但是,当出示正确答案后,学生的想法会被答案覆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就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正确答案差很多的时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敢再去有新的想法。最后,教师要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并得以利用。
2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上存在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引导者是教师。因此,为了在动态的教学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师一定要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把活跃、沉默的孩子交替开来。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交流,便于摩擦出不同的文学火花;另一方面,也不会让小组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比如,一组讨论得热火朝天,另一组沉默寡言。二是,教师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自觉地走下讲台,不时地到每个小组旁边听听学生们讨论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知道学生有没有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讲废话,而且可以参与其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讨论的方向有误,还能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正途,避免白白浪费小组讨论的时间。除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可以多设计一些答题环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师生互动,而且还可以因此开发生成性资源。
3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安心的学习,也可以让师生、生生互动的效果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开发生成性资源。首先,教师要有耐心。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年长学生的好,而且和教师的年龄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当讲解完学生没有完全听懂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这时必须保持耐心,更加细心地为学生讲解,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氛围,而不是去批评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其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当一个审查官,所以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和家境而有差别地对待学生。尤其是班级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更要秉承自己为人师的态度,饱含爱心和耐心去为这些孩子讲解。最后,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矛盾。矛盾可能是师生之间,也可能是生生之间,如果处理不当最后势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或者班集体的团结。当课堂上出现矛盾时,教师最好不要和学生正面冲突,先制止再利用课后的时间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以和谐为核心,让师生和生生之间充满爱,从而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动态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叫做生成性资源,它是不能被事先安排好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语文作为一门内容相对比较零碎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动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重难点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不要过早地告诉学生正确答案,避免学生养成依赖答案的习惯。其次,教师可以从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入手,教师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也可以通过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实现互动。最后,教师可以从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入手,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会更加有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七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图景,是哲学范畴中以“过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取代以“实体”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论研究中的体现,它反对传统预成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按预先设计的无偏差运转形态以及对干扰的厌恶态度,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提倡教师积极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偶发的事件,及时合理调整教学的运行方向,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从哲学上看,世界是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是稳定和发展的辩证统一,统一的基础就在于过程即是有序的,同时又是无序的。以往那种将有序和无序绝对对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已被证明并不合理,世界的不确定性决定有序必然包含无序,而无序蕴藏着产生新有序的可能,是创新、发展的契机,这种世界观为生成性教学的存在合理性提供了有效辩护。美国学者多尔(williame.doll)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指出“课程是一种形成性的而不是预先界定的课程,干扰因素是丰富的转变性课程的本质”,要求人们要从过程形成的角度来理解教学,否认教学过程的绝对有序性,给予教学中无序的干扰因素即偶发事件以相当的正面意义。它把教育看成学生的真实发展过程,而生成是个性化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从而将教学关注的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具体的过程上来。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以强调教学各要素的平等对话、追求真实互动、重视偶发事件以及充分张扬师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和实践要求。讲求生成,就是讲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对世界的个性化理解,通过真实的多边互动积极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或干扰因素,将其转化为生成新意义的契机,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得到充分尊重。因此,生成性教学将学生从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中解放出来,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由于作为一种非线性教学组织形式,生成性教学赋予教学中的冲突和偶发事件以正面意义,于是这些冲突和偶发事件中蕴藏的创造因素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正是因为已经由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巨大教育价值,生成性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重视。
二、生成性教学要求的课堂生态。
生成性教学有两个基本环节:生成事件和生成应对。从国内研究现状的总体看,探讨与“生成”相关的“策略”的资料较为丰富和庞杂,但多呈现为“要点和事例”的形式。应该承认,这些策略研究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任何教学策略都必须在一定的教学背景中实施,如果缺乏有效生成所依赖的课堂生态,则提供的策略无论多么具体,真实生成性教学的实现都是相当困难的。实践证明,课堂生态作为课堂教学各要素相互关系的集中体现,是决定学生的生成动机、生成行为和教师应对生成的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实施生成性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营造恰当的课堂生态。基于对大量成功教学案例的分析,生成性教学所要求的课堂生态具有如下特征:
1.教学情景的丰富性。教学过程的丰富性是“生成”产生的先决条件,因此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是营建有利于生成的课堂生态的首要任务。这要求教师尽量根据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的任务和问题空间,并采用丰富的媒体手段组织、呈现教学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活跃气氛、激发兴趣,为“生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利于使学生的学习植根于自己的真实经验,进而有利于生成事件的发生。
2.尊重学生自由参与的权利。自由参与是学生自觉、自为、自主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由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不受外在压制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扩展、深入,参与反思,参与提问,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参与发言等等。没有自由参与的课堂生态,教师绝对主宰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是不可想象的。
3.师生以平等互重,宽容妥协的方式交往。生成性教学不可能在教师霸权下存在,教育民主才是其生存的土壤,而平等互重、宽容妥协正是教育民主的基本要求。平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到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相尊重的关系上。教学活动中的各个主体都是平等的存在,任何学生不因自身家庭背景、种族、相貌、性别、个性及学习成绩的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任何形式的'岐视都将遭到强烈的反对,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决策自主等权利都受要毫无条件地受到尊重。教师不再被视为知识的权威而任意对学生发号施令,他只是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而发挥作用,而且对于教学中不同意见,师生彼此之间必须以宽容妥协替代对抗冲突,才能保证偶发或相异观念向新意义的方向生成。
4.以对话协作取代知识的单向灌输。单向灌输是教育霸权的典型体现,只有对话协作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得到尊重。在对话协作式学习中,教师才能将工作重点从教案教材教法的研究转为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也只有在对话协作中才能创设活泼的课堂生态,才能不断产生思想的碰撞,促成“生成”,并且在应对生成事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出对知识乃至世界、人生的个性化的意义理解。
5.采用多元化激励式平价。生成性教学的课堂生态必须摒除单一的功利性评价方式,而要以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来尊重各个学生因自己的独特主体价值而产生的新观念,并且激励语言对待学生独特的、创新的意义建构。因为单一的评价无法容忍与自己标准相异的生成事件所具有的价值,而冷冰冰的批评也会将生成扼杀于契机状态,更不用说利用生成激发学生丰富、生动、活泼的学习了。
课堂生态是个复杂的范畴,以上所述并不能涵盖生成性教学所依赖课堂生态的所有特征,但是作为基本特征,它们是真正生成性教学所不可缺少的。有必要指出,创设这样的课堂生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作为整体教育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我们不可以孤立地局限于课堂内考虑有关问题,而是要以在师生全部的生活交往中建立互信互重的和谐关系为基础,来营造有利于生成的课堂生态。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8):48.
[3]李t.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宁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4.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八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是不理不睬还是灵活调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一节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上,教学内容是《拍皮球》。在感受音乐环节中,笔者先让学生跟着音乐做拍皮球的动作。等学生对旋律有了一定感知后,再让学生看着图形谱朗读歌词。读了一遍后,正当笔者要停下来讲解怎么读才能读得更富有音乐性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坐在前排的学生突然说了一句:“老师,我不想读了。”顿时,全场都安静了下来,怎么办,置之不理吗?不可以,这样做一定会让他更加无法无天的。严厉批评?也不行,这样做不但会让他这节课再也无法听讲下去,而且还会影响了他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笔者想:他可能是觉得读没有拍起来有趣吧!于是就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是不是还想拍啊?”这回,这家伙才肯高兴地坐了下去,整节课有惊无险。仔细想来,学生捣乱的同时,伴之而来的是学生的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关注、体察和创意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尽管单纯,但它却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我们在课堂上用宽容的心来正视孩子,是对人的价值和生活的真正关怀和尊重!
二、敏锐反应―――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广泛的应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它为课堂教学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音乐课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和吸引力。然而,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稳定,给课堂造成了很多的意外。四年级的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歌小调的音乐特点。按照惯例,笔者准备了音像磁带,让学生欣赏。上课的过程中,笔者正准备按下录音机播放歌曲,谁知这时停电了。“怎么办,临时改变教学内容?不行,没有它的铺垫无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再说,笔者刚才已经对它进行了简短的介绍。”“诶,这首歌不是女生独唱的吗,何不自己来代替录音机范唱呢,不知学生会不会接受,不管那么多了,试一试吧。”于是笔者就对学生说:“你们想听老师来唱一唱这首歌吗?”在得到学生们的同意后,笔者扯开嗓子唱了起来。一连唱了五段,过程中全班学生鸦雀无声,欣赏完后还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我觉的这首歌很优美。”“老师,我觉得节奏比较自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打那以后,每逢碰到有欣赏的内容时,都会邀请笔者给他们演唱或演奏,那怕只是几句。慢慢的,学生越来越崇拜笔者了,学习音乐也更有兴趣了。
三、有效建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追求。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九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法改革与教法指导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要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学培养改革能力参与。
初中课程教材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试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笔者通过对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不仅对新教材的编写目的、特点和结构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而且对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初一新教材教学谈几点个人认识。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必须是多面的,丰富的,教学必须为学生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必须是多渠道的,而不是单靠老师的传授达到的,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要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初一上册“享受学习”一节,通过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学习很苦,因为学习很枯燥,不感兴趣的课程也要学,熬夜做作业,经常参加考试和评比,学不好,还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等。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觉得是一种享受,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发生战争国家的孩子不能继续学习的图片或资料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同学们探索、思考,让他们觉得那些孩子很可怜,很不幸,觉得自己的学习与那些孩子相比,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这样就轻松地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给解决了。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2、改进学习方式,引导主动参与。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识的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开发,抑制了学生的首创性。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被动的学习状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协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发现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使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就是把知识的传授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拓宽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渠道,增加可选择性,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思想品德课,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创建新集体”一节中,课前让学生设计班徽,然后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展示每个同学所设计的班徽,让学生介绍班徽的设计思想,再进行评比,评选出最佳的班徽,从中让学生显现自身的体验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达到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到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指导者,而学生则应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讨论、交流、探索、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上,创新能力不是教师单方面所造就的,而是靠学生全方位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法改革与教法指导结合起来,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3、注重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广泛的内容。注重个性的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是尊重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学得的或领悟到的应是思想方法、思维规律、审美意识和意志的品质,而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学习,忽视或淡化对能力的培养,错误的把知识教学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是否记住了课本上的结论。而把真正有用的,而且是学生受益终身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规律及知识发现的原始冲动掩盖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必须摒弃那种只重知识学习,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倾向,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流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树立现在的学生不久就是社会的人的意识,切实把教育观念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教学目标中,要看其是否具有把人的长远发展作为目标的理念,是否有这样的意识和实践。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能力的培养。
4、拓展活动空间,激发创新意识。
体现创新教育的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这种活动需要主动性和全面性。一方面教师要坚决摒弃“注入式”和“结论式”。如问题探究法、自学讨论法、互教互学法等,为学生发展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当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主体活动的类型有哪些,各种活动类型之间关系怎样,从而全面设计教学中学生主体活动的结构。比如:在“感悟青春”一节的教学中,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组织的“配音朗诵、音乐剧、现代舞、集体合唱”等主体实践活动展现同学们的青春风采,使学生真正的感悟青春。通过这些主体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研究,自由发挥的探究,为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思想品德要培养的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教师要去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着力去开发学生发展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
总之,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形式将是多样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挖掘教材,大胆地走出校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应既有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新的体验与探索,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过程,把握实质,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质。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期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一、充分的预设是生成精彩的前提。
“‘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教师在这“无法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可以有哪些作为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弄清楚课堂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是知识的生成点,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有可能避免在生成出现时因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白白浪费掉极好的教育资源。一般来说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知识的生成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花一点功夫,多想一些意外,课堂上就不会手忙脚乱。其次,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外部环境,这外部环境主要指互动对话的氛围和动态开放的时空。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才有利于生成。
上课时我用列举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了答案。
小红8岁9岁10岁11岁12岁13岁14岁……。
妈妈36岁37岁38岁39岁40岁41岁42岁……。
42÷14=3(倍),小红14岁时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
当我刚准备结束这道题的讲解时,我班的“机灵鬼”李明抢着说:“老师,28÷2也等于14。”我一愣,李明的回答是巧合还是有道理?经过我仔细的思考,找到了他解法的道理:当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的那一年,母女俩的年龄差仍然是不变的。如右图:
35-7=28(岁);28÷2=14(岁)。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倾听中要学会捕捉,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与重要的“动态生成点”擦肩而过,就会在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痛失良机。
三、直面课堂意外,生成精彩。
下面是某位老师设计的两次摸球实验:
第一次实验:盒子里放9个白球和1个黄球,每组5个同学,每人摸4次,小组长做记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下面一组数据: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白球191918181717。
黄球112233。
师:你们发现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由于两种颜色的球个数差别较大,学生没有任何悬念就得到了结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因为盒子里放的白球多。第二次实验:盒子里放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每人只摸一次,每次只能摸一个,然后放回盒里;每个同学在摸之前,要先晃一晃再摸;小组长做记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又得到下面一组数据: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合计。
白球343223。
黄球211221。
红球001111。
(教师边提问边填表)。
师:一共摸到几次白球?
生1:17次。
师:一共摸到几次黄球?
生2:9次。
师:一共摸到几次红球?
生3:4次。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4: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盒子里放的白球最多,放的红球最少。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摸球实验探究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以第二次摸球第三组为例:盒子里放有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盒子里放的黄球比红球多,理论上摸到黄球比红球的可能性大,但是实验结果黄球和红球各摸到一次!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体会“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的最佳时机,遗憾的是教师没有抓住这个契机展开教学,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回到了她的预设教案,没有让学生经历困惑、反思与感悟的过程。体会只有试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可能性的大小才能更加充分。理论上讲: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实际摸到的次数不一定就多,反之也成立。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捕捉其中不协调的信息,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地驾驭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讨论和辩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和魅力。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一
常听家长向老师诉苦:孩子一做作业,一会儿问这问题,一会儿问那问题,仿佛在学校学习的不是他而是我。象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中低年级。再看学生所提的问题,都很简单,有的只需看一看课本,有的只需翻一下工具书,而孩子们却懒得去寻找答案,一问了之。显然,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很强,平时,在学校里也表现的缺乏自信,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寻找原因,大部分是从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与人协作。
(一)通过同学相互帮助,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娇宠惯了,依赖性很强,又处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很少考虑向别人请教,唯恐失面子。有些在课堂上来不及消化的知识,在课后大家的讨论中可以得到巩固;有些在课堂上存有疑问的知识,可通过课后向别人请教,消除疑惑。由于学生这种不良心理作怪,使得他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回到家里,明明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只得向父母求助。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依赖性增强,在学习上也失去了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他们为核心。在课后根据所授内容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能提出疑问的小组和新的见解的小组进行奖励。经常进行组员的交换,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各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差生的自信心,使一些优等生也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协作,学会向别人学习。
(二)培养学生遇到难题,勤于思考,勤学好问,求得甚解。
学生在向家长或同学请教的,往往不是真正的难题。有时只在家长读一遍题或稍作提示,学生就能解出来。学生请教的目的也只是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并不去弄懂难题的本身。长久以往,使得学生意志薄弱,缺乏知难而上的精神。因此,我在班级中成立解“难”小组,鼓励学生都加入,形成一人有难,大家解。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都能提出来。但有一条件,所提的难题必须经自己思考过的,并且能说出自己在哪里卡了壳,然后大家针对卡壳处出谋划策,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求得甚解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学习材料,学习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知识有敏锐的触角,能利用图书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尤为重要。在生活中有一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订了各种报纸杂志,而孩子们不能好好利用;学校发下的辅助读物,在学生的书包中静静躺着,把它视作负担。这样的现象存在让我们非常痛惜。
利用班级图书箱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在晨会,班队课的时间,或讲其中的故事,或做其中的游戏,或出其中的智力趣题。常常故事讲到一半,游戏做到一半便嘎然而止,一些看过书的学生就能接下去,从而受到表扬,引来大家的羡慕。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大家的尊敬。这样就有更多学生迷上图书箱、迷上书本。小小的图书箱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了,于是到学校的图书馆,同时,学生发现不仅书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可以给他们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在那儿得到的知识远比课本上的丰富,使得他们其乐无穷。更让他们乐而不疲的是,这些课外学习来的知识,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长久以往,就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资源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不仅有益于现在,而且更益于将来。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二
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这个学期的课题工作,我们依然以课堂为主阵地,围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个主题进行研究。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回顾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学期,我们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有关“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方面的理论资料,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等报刊杂志上有关“利用教育资源”的文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研究过程,强化科研实效。
并丰富了个人教育博客,把一些能体现课题研究情况的资料都进行了上传。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三
摘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建设。我们如果能妥善地利用差异这一资源,那么差异不仅不会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阻力,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动力。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差异性,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资源利用有效教学。
学生个体由于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有效教学活动的起点,而且还是一种巨大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善用学生的差异资源,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论知识经验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不同的准备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补救,尽量缩短学生间的差距,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年、月、日》一课,在设计之前我先进行了教学前测,如下表:
学习《年、月、日》调查表。
一、我是年月日出生的。
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
1.。
2.。
3.。
三、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
2.。
3.。
通过教学前测,学生已经知道的信息如下:
学生还想知道的信息是: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的积累,但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教学前测既带给学生一个“主动建构”的舞台,也带给老师一个了解学生的舞台,通过教学前测这个纽带,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链接已有的知识,促进差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论思维能力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验证长方体体积公式。这样,将学生间存在的`思维方式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开发成学习资源,转化成学生相互启发的思考智慧,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论学习方法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难于理解知识,需要别人的帮助,且较多地运用直观学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如五年级下册《购物策略》一课中:小瓶果汁每瓶200毫升,价值2元;大瓶每瓶1200毫升,价值10元。三家超市的优惠方案如下:
欣欣超市:买1大瓶送1小瓶。
好朋友超市:一律九折优惠。
跨时代超市:购物30元以上(包含30元)八折优惠。
1.买1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较合算?
2.买1大瓶和1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买合算?
3.买3大瓶和3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买合算?
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第1小题:买1小瓶橙汁,去哪个超市较合算?
学困生的方法是(计算):
中、优生的方法是(排除法):
(1)先排除跨时代超市,然后计算另外两家超市。因为跨时代超市需买30元以上才能打八折,所以先把它排除。
欣欣超市:2.00元;好朋友超市:2×0.9=1.8(元)。
(3)先排除跨时代超市――再排除欣欣超市――最后选择好朋友超市。
四、论学习方式的差异,促教学的有效性。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小组1得意地说:“我们小组得出了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我补充!”小组6说,“而且相对的面相等。”“我反对!”小组3提出抗议:“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不信,你们看。”小组3急忙上台演示,恰巧小组3带来的“药瓶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多精彩的发现啊!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一片哗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小组3的成员钧凯还铿锵有力地边比边说:“这四个长方形完全重叠在一起,还可以证明长方体有四个面相等。”钧凯同学对数学学科很感兴趣,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看一些数学方面的书本,而且他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在班上都是遥遥领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差异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由于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中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火花,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学生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方法,也学会了其他一些方法,还有的学生在别人和自己方法的差异中找到了别人的优势。
每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它的绽放。即使生命中最弱小的花蕾,也希望开出芬芳的花朵,拥有自己的春天。孩子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笔财富,教师要善于依托学生资源这个“力”,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教学追求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2]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
[3]《2011版数学科新课标学习资料》。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实际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满足教学需要的因素、条件和方法。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本文通过调查、访谈了解了职业技术院校中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提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些建议,以多种途径促进教师教育,使其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职业技术学院中教师开发利用普通心理学课程资源的现状,从而提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些建议,以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教育,使其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了解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笔者对贵阳地区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重点是了解心理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78%。
二、结果分析。
第一,对课程资源的含义认识有限,狭义理解课程资源。虽然9l%的教师都能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大多数教师只把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诸如教科书、课件、报刊、杂志、影视资料等认为是课程资源,而没有意识到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是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概念理解的缺乏将会成为制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
第二,教师对自己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体地位不清晰。对谁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的认识上,45%的教师认为课程专家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28%认为是教育主管部门,27%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忽略了自己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体地位,缺少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与意识,这也成为制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
第三,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与现实的差距。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一致认定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内涵和作用并不是十分了解,仅知道大致的一些内容,只有11%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比较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形成自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同时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有各种实际的困难,如学校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太重视,影响了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90%的教师认为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依据其科研成果,加之在所调查的职业技术院校中,专职教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这影响了他们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兴趣和精力投入。
虽然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在实践中,他们也在做出各种努力,尽量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在教师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教师,除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外,会通过各种途径参阅其他教学参考资源。由于各个学校财政条件所限,各所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条件不一,教师对学校图书馆资料资源利用情况差距较大。同时,这些学校都不是专职师范生培养院校,相应的收藏的心理学图书资料都比较有限,限制了教师对校内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所调查的学校中都会经常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如:共同备课、教案评比、校内教学交流等。并且教师的教学交流不局限某教研室内部,有82%的教师会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会尊重自己的学生体现出教师都有良好的师德,这为教师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前提。而且有64%的教师会经常和学生交流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
在教师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教师会经常带学生外出参观,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都认可外出参观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组织学生外出,在学生安全、纪律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都不太愿意带学生外出参观。在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中,92%的教师都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相关的资源,如在备课时搜集一些相关教学材料,下载课件等。有27%的教师会向学生推荐影视作品。现代社会传媒发达,影视资源丰富,有各种寓教于乐的专栏节目,影视作品已成为学生信息来源的渠道之一。影视作品资源是一种活跃的课程资源,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影视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而心理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相关影视资源也非常丰富从教师对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没有系统性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是教师通常获得课程资源的途径都是依赖于教材、报刊、影视资源等这类物质资源,而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价值观等人力资源涉及较少。从总体来说,教师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比较重视的,而对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师首先要克服“怕麻烦”、“增负担”的思想,才能积极的心态开发校外各种课程资源。
第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抽样调查访问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需要帮助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帮助教师清晰的认识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特征以及课程资源在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中的价值。随着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的加深,凡是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尤其认识到教师自己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等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样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之一,完成从传统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程实施者角色的转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才能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效的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因此,在对教师的各种培训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强对教师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是学校传统教学方式的转换与超越,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生活;要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要与社会、家庭、其他学科教师以及文化场所取得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不仅要沟通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其他学科,并与之协作,而且要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协作者、沟通人。
第三,教师开展对教学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自我和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而经验是指教师由教学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反思的成果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它既能使教师在一线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上升到理论,同时又能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反思在教师成长中起着更为主动、关键的作用。因此被看做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要重视实践与反思,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形成“开发——实践——反思——开发”的循环模式,特别是反思环节的训练,首先反思资源开发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匹配,反思学生的学习活动、接受效果,反思教学活动的过程,尤其是在其中发生的一些意外突发事情等等这些具有动态生成性的课程资源,然后进行自我评价矫正,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能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写教学日记,进行教学观摩、与同事和学生进行交流等。这些方式不仅可以给自己的教学实践留下了记录,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的跟踪,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五
一、巧妙引导,让学生的独到见解点亮课堂《数学课程标准(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未知欲强,充满好奇心,并且又能大胆地猜想,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奇思妙想、独特见解往往蕴藏在丰富多变的课堂之中。因此,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随机性、情境性的特点。倘若老师抓不住,它会转瞬即逝,再捡起来换了情境价值可能就不大了。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不期而遇的课程资源,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巧妙引导,让学生的独到见解点亮课堂。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球,有的说是黄色球,还有的说是蓝色球……孩子们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老师摸出一个红色球,猜对的学生兴高采烈、猜错的有点不服气。
师:好,我们分组来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摸10次球并做好记录(每摸好一次球后将球放回袋子里,并摇动)。
学生:小组反馈,8组同学有6组三种颜色的球都摸到了,还有两组的同学没有摸到蓝色球。
师:这两组的同学摸了十次球都没有摸到蓝色球,如果再继续摸下去,能摸到蓝色球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继续摸球可能出现的情况。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只要袋子里有蓝色球,继续摸下去一定会摸到蓝色球。这时教师再提出,如果袋子里红色球的数量增多到100个,蓝色球还是2个,可能摸到蓝色球吗?1000个红色球,2个蓝色球呢?这一意外资源的出现教师通过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了深刻的体验和理解,自然也就明白可能会摸到蓝色球。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始老师通过前测了解大部分同学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老师适时提问: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有的同学通过量三个内角并相加来验证;也有学生动手剪、拼,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组成一个平角(这种做法和我的课前预设一样)。还有同学借助直角三角板来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学生反驳:这只是特例,并不能证明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一生说可以把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内角和是360°,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答案令老师感到意外,于是执教老师请他上台展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的说把一个锐角三角形沿一条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360°减去中间两个直角的度数和就是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意想不到的精彩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学生提出猜想:既然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那么钝角三角的内角和会是180°吗?有学生马上用迁移的方法,将钝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推理得出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抓住学生的灵感火花,巧妙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二、直面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动态过程。课堂上,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疑点,并尊重学生的疑问。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允许学生对别人的思想、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要循循善诱,并且机敏地发展成为课堂教学资源。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画一个底边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展示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这句话倒过来怎么说,这个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产生了疑问“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围绕这个问题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展开,通过探究学生的模糊认识得以澄清,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得以发展。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加法交换律的结论后,有的学生提出“减法中是否也会有交换律”,“乘法、除法呢?”等新问题,面对这个从原有结论中诞生出一个个新的生长点。执教老师不是急于按教学预设避开问题,马上教学加法结合律,而是让结论成为新的起点,构建“问题―探索―应用”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通过举例、验证,亲历探索乘法、除法和减法中有没有交换律和什么是乘法交换律这两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得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以微笑面向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以亲切友爱之心走进学生,形成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学生大胆提问的环境,引导学生深入数学本质,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
三、以谬促悟,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经验,也是课堂实践中的宝贵教学资源。一个教师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错误,做到课堂资源生成化,彰显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1.以谬领悟,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一个重新认识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充分挖掘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辨、探究。
师:请你猜一猜,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你是怎样想的?
生1:400棵。2000÷5=400(棵)。
生2:401棵。2000÷5+1=401(棵)。
生3:399棵。2000÷5-1=399(棵)。
师:到底谁猜得对?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
这样设计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分析、比较、发现、归纳总结的过程,从中体会“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学生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有效解决问题时,教师再适时提出:“现在你明白哪一个答案正确了吗?老师要谢谢这两位同学(指错误的答案),正是有你们的不同见解才有我们的进一步学习。”
面对“错误”,老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把对学生的评价后延,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使“差错”在交流中得到修正,让学生思维翅膀在自由中伸展。
2.将错就错,让“错误”成为创新思维的生长点。课堂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真实的学识,让学生的思维在矛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并和同桌说说怎么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在学生展示并介绍三种不同的折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折法不同,涂色部分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在交流中教师发现一位同学折成了四分之一,教师趁机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大部分同学都持否定的态度,有的说是四分之一,有的说把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四分之一”,再引导学生评价:“刚才,老师要求同学们用纸折出二分之一,而这位同学折出了四分之一,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同学们有的指责、批评,也有的称赞、表扬。教师说:“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同学才对呀!是他创造了四分之一,才使我们认识了这个分数。你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纸,创造出哪些分数呢?”面对学生的小小失误,学生不仅认识了四分之一,利用手中的纸还创造了许多不同的分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借机施教,化解尴尬,巧妙灵活地开展探究活动来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让“错误”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点,唯有如此才能留住精彩,定格瞬间。
总之,开放、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带着心灵去聆听学生,去触摸教学,去透视课堂,捕捉学生核心的问题,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重组教学思路,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索空间,还学生一个灵动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在“节外生枝”处绽放光彩。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六
研究评价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潜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用地资源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以宜林地占绝对优势,宜耕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漳州;宜园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漳州、南平和宁德;宜林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龙岩;而宜水产养殖类资源优势则集中于福州和宁德.宜耕地的质量较差,而宜园和宜林地的质量则稍高.现状农用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且以现状宜耕地的`增产潜力最大,中低产现状宜耕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和宁德.全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95.63%,开发利用的总体潜力已不大,但宜园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在农用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若干对策.
作者:邢世和毛艳铃周碧青黄吉作者单位:邢世和,毛艳铃,黄吉(福建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系)。
周碧青(福建农业大学测试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刊名: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ticpku英文刊名: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aluniversity年,卷(期):29(3)分类号:f301.2关键词:农用地资源福建省适宜性开发利用潜力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七
生成性资源,即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动态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利用价值,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温度,增加语文教学的厚度。为此,语文教师探索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思维的跑马场。
一、善用“偶得资源”dd将错就错,点石成金。
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够成熟,生活体验比较匮乏,学习中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会错意,表错情”,这些错误表面上给老师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换个方向思考,这些正好提供了学生体验的机会。因此,教师不妨将错就错,利用学生反馈的错误信息点石成金,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偶然拾得一处“错误”生成,巧妙地利用生成性资源给学生下了一剂猛药,催开一朵“美丽”之花,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而心智也走向成熟。
二、巧用“歧路资源”dd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孩子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确实,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发生认知“出轨”的现象,其实,教师只要恰当处理,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教师预设学生交流体验,互相补充对人物的认识。师:学完课文,你们喜欢刘老师吗?教室里安静了好久,同学谁都不肯举起手来,无奈下教师点了一位同学回答,只听学生小声嗫嚅着,生:不喜欢。师:为什么,可以说出理由吗?学生红着脸,欲言又止。师:因为他是残疾人,长得难看吗?学生重重地点点头,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师:大家也是这样理解吗?沉默代表了观点,教师连忙微笑着对大家说:“不喜欢是可以的。不过,大家都别急着下定论,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吧!”接下来,教师讲述了自己的一位残疾人老师,在书法和文学上给学生启迪和帮助,又是如何在生活中对学生实现正确的引领,教师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还没等教师迁移提问,几个“机灵鬼”纠正了之前的观点。
新课标提倡阅读中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但“个性”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一如案例中学生的“不喜欢”,教师在尊重的基础上恰当引导,让课堂的“歧路”资源熠熠生辉,不仅挖掘了课堂的.深度,也加大了文本的厚度。
三、妙用“典型资源”dd燎原之火,延伸拓展。
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俯拾皆是,然而,有些教师忽视生成性资源的存在,一味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学生饱满的情感与课堂擦肩而过。其实,抓住这难得的生成性资源非常重要,对小问题,单独告知即可,面对典型的大问题,教师可以有效放大,并拓展延伸,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品质。
在《一路花香》一课教学中,学生在感知文本主题的时候,提出质疑,师:破水罐和好水罐,哪个最重要?教师微笑不语,将问题抛给同学,生:“当然是破水罐了,没有它,怎么会有‘一路花香’呢?”生:“不对,不对,好水罐功不可没。”非此即彼的回答让学生产生小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不相上下。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生:我看到这篇文章,想起了一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但是不可以骄傲自大;每个人也都有缺点,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说得太好了,这样的生成让教师眼前一亮,师:课文中的道理是这样的,生活中的你是怎样想的呢?生:我的语文成绩好,我爱看书。生:我的成绩不好,但是我体育非常好,体育课上我很快乐……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自卑,也不自傲,学会欣赏自己。
教材只是个例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将例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可利用资源,相机引导,不断追问,让孩子们的心载着自信展翅高飞。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上预设固然重要,生成更加精彩,因为它是孩子们真思想、真性情的直接体现,作为教师要敢于大胆放弃已有方案,灵活调控生成课堂,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增强课堂的张力。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八
具体而言,“有效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发展,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有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有规律,即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机械训练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有效果,指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有效率,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这里所说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学习投入不仅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拓展加深。
二、‘‘广告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1)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意义。传统教学通常仅注意到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而忽略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师生“主客二分”一教师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书育人是其职责所系,理所当然必须积极投入教学;学生则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是客体,相对来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乐于接受知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了无兴趣的原因,与其说是教师没有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倒不如说是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如果教师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就不愁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调动。
(2)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从学校层面来讲,管理上要公正、合理,让教师张弛有度,给他们创造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使其能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这是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的大前提。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积极采购广告教学必需的多媒体资料、聘请专业人士来校指导交流、和企业建立长期广告学实习基地等,还应对教师家属的就业、教师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做出适当解决。
(3)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对“广告学”课程而言虽然科班出身的教师比例已逐渐上升,但很多只是偏重于理论,对广告实际运作缺乏必要了解。同时,广告学的学科综合性要求执教者具备市场营销、广告心理、策划等方面的宽广知识,而目前大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又缺乏思考和创新精神。
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随时关注业界动态;另一方面,要避免闭门造车,积极参与到广告界的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为广告学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中应使学生成为主角。
(1)努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占“主动”地位而学生相对“被动”,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是从教师角度出发,其结果是教学过程演化为教师按教学目标机械执行,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是看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忠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也是能动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束缚了学生个性、扼杀了积极性,必然导致学生热情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有效教学。
(2)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教学内容要有恰当的.深度和一定的广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学习体验各不相同,教师通过目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往往会“同归”而“殊途”。挖掘内容深度、开拓教学广度,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过去追求单一的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上来,三维目标才有达成的可能。
二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裕的思维空间。教学时间的调控者是教师,但时间的占有者必须是学生。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在问题的发现、质疑、解决全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教学情景、生活场景、感知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投身于真枪实弹的广告实践。第一,校企联合、系企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各自需求,建立固定、高效的实习基地。高校要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品牌优势,吸引企业及广告公司,实现互动双赢合作。第二,加强实习指导,强化实战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实战演练的内容。第三,扩大视野,实习对象既可以是广告公司,还可以是一般企业,更可以是媒体,可以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可以到网络、楼宇电视等现代媒体,还可以去经销商、零售商、中介代理等公司企业。
3.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1)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师生互动构成课堂的存在与发展,离开了师生间互动,课堂将成为僵死的课堂,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不复存在。互动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是外在形式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与碰撞。[3]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真诚交往、诚恳辩论等形成的和谐氛围,能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推动其向前发展。课堂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互动应是课堂的基本形式,有效教学的课堂环境应是一个互动的环境。
(2)充分体验课堂文化。体验,是有效教学课堂文化的最高境界,主体通过体验不仅能获得主动参与的快乐、积极合作的惬意,还能拥有美妙成功的欣喜和自我发展的至善。
教学改革广角。
第一,体验参与的快乐。“有效教学”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在“广告学”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有效增强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娱乐性、实践性,杜绝和减少教学随意性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制作“广告学”教学课件,恰当运用广告片教学,枯燥的理论往往变得生动有趣。在主动参与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下,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从而提高自我认可度,使其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第二,体验合作的惬意。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课堂上的师生合作交往是社会性的特殊表现。在“广告学”的课堂上,师生可以在共看优秀广告片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共同发现别人作品的优劣,共同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懂得怎样评价自己和别人,适度地把握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张力,体验合作带来的惬意。
第三,体验成功的欣喜。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欣喜,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奋斗的情趣,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的真实美好。如“广告学”实践教学中,可采用以广告项目为中心的方法,指导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广告公司竞标流程。在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了解自己哪方面有所欠缺,为今后自学指明方向,更能充分发现自己的广告才能,坚定其专业定位。
第四,体验发展的至善。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塑造学生完整的主体人格。无论是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是体验成功,最后都落实到“发展”上。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逐渐归一了人们对学生的看法,学生的差异表现各不相同,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空间,不存在绝对的“差生”,只存在“潜学生”(有待发展)。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篇十九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最好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拔河活动通用(精选14篇)
- 就餐文明礼仪(模板11篇)
- 不动产房屋买卖合同范本(优秀10篇)
- 大山风景散文通用(优质15篇)
- 培训基地管理制度 培训基地管理制度范本(5篇)
- 化工工艺设计的研究论文如何写 化工工艺学论文(4篇)
- 公司员工旷工管理制度(通用16篇)
- 在公园里inthepark小学生中英文范本 在公园英文作文小学(2篇)
- 最新会诊制度通用(通用10篇)
- 最新江南第一关散文范本(精选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