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7:17:26 |
  • ZTFB |
  • 12页

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了解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做出科学的安排。"方案"的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一个较为完美的方案。方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一

xx月xx日—xx月xx日期间,通过比赛分别决出男子组和女子组前八名,其中我校副校长xx获得男子组第一名。此次活动共有xx多名教职工参赛,比赛竞争激烈,比赛氛围友好。通过这种小巧灵活的比赛活动形式,丰富和活跃了教师的业余生活,在友好的比赛气氛中,增加了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凝聚人心;达到了以活动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

xx月xx日下午xx,在我校多媒体教师的大力协助下,首次采用了多媒体投影技术即舞台音像数据化管理技术,在灯光控制,音源美化,图像处理等方面,给广大师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光影舞台,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一个计算机动画终端技术的介绍平台,同时也反映出我校多媒体教师在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运用自如的高超技术。本次活动精彩纷呈,十余名师生选手朗诵风格各异,有娓娓道来、深情演绎的,有慷慨激昂、一路高歌的。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校园和谐。

xx月xx日—xx月xx日期间,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是以团队形式参赛,竞争激烈。通过这种轻强度、趣味性和合作型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带动中青年教师、男女教师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有利于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组织管理文化和校园忠诚文化,体现合作型社会对新时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丰富和活跃了教师的业余生活。

xx月xx日下午xx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体卫艺办公室、政治教研室和电教室举办的“远离烟害,xx生活”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这次讲座,让教职工认识到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忘记了保养自己的身体。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又活跃了教师的身心发展,更调动了广大教师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团结,增进友谊,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使广大教师能以旺盛的精力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二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鼓励教师组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5、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新课程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并对教师所实施的校本课程进行督导和评价,适时给出指导性意见。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的内容类别:

1、学科竞赛类:数学思维拓展班、英语思维拓展班、物理思维拓展班、化学思维拓展班等。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培养科学思维及探究精神,为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等奠定基础,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同学开发学习的平台。

2、方法类:数理化英等科目的思维培养。为学有不足而希望有所补充的同学提供辅导帮助,以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力。

3、体艺类: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田径队、健美操、美术、音乐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兴趣类:影视欣赏、社交应用、演讲辩论、心理健康等。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技能类:网页设计、模型制图、剪纸艺术、摄影录象、设计开发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6、环境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旅游地理等。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考察参观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7、人文类:美文鉴赏、现代英语、人物传记、诗歌、词曲、历史传奇等。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资源情况自行设计所开发的课程。

(四)课程设置。

1、每周开设一节地方课程,由专人授课。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以及兴趣、特长参与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校本课程研修。

3、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领导小组应在与学校各科室沟通协商的情况下,结合我校实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开设课程、设定选修模块。

(三)实施步骤。

1、每学期初,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订出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纲要及实施要点,告知授课教师。

2、教导处在授课过程中应予以监管,以保证每课时人员落实、内容落实。

3、教导处结合学校教育需要,可在实施过程中引入视频、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但所有活动应尽量在学期初纳入本学期地方课程授课计划。

4、授课教师结合过程记录(考勤情况、听讲情况、参与情况等)将学生学习情况上报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5、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应积极寻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进行整合,以节约资源、减轻学生选修负担。

附件1:

组长:朱广川。

成员:赵亮黄中伟陈建业张玉莲黄中安。

附件2:

《畅游数学思想》校本课程纲要。

一、主讲教师。

侯占峰。

二、教学材料。

数学能力的培养(纵深拓展)。

三、课程类型。

拓展能力、思维类。

四、授课时间。

一学年。

五、授课对象2013——2014学年九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程目标。

1、让学生能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在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进一步能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能够利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并能够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反思各种数学思想的具体运用。

本课程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完相应的数学内容之后,对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有益拓展与归纳,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与应用,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

本课程依据学生发展以及目标实施两大方面30学时的内容。

八、课程要求。

1、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实践性,多让学生发现与总结。

4、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联系。

5、授课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多对后进生进行鼓励。

九、课程评价。

每课时学习完结后,由一次相应的学习评价,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为学生学习各课时的反响。定量评价是每章节的测试卷。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件3:课程表。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三

2、拓展训练。

1、通过歌唱,表演等活动,在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的同时,并使他们懂得要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关爱家人,热爱劳动的品德。

2、学习多种歌曲的表演方式,为歌曲添彩。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关爱家人,热爱劳动的品德。

打击乐器、课件、等。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学生自由做律动)。

2、师问:同学们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请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大灰狼为什么没把第三只小猪的房子给推倒?(因为第三只小猪的房子是砖头盖的,说明这个小猪非常勤劳。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朋友,大家想认识吗?师介绍打击乐器及演奏方法,(鼓、双响筒、三角铁、串铃、沙槌)。

2、请学生上台表演。

3、你能有节奏的用打击乐器模仿刚才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4、同学们真棒,不但会模仿小动物们的叫声,还会用打击乐器有节奏的敲打小动物的叫声,大家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师问:这种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的呢?(靠劳动来创造的)。

5、按节奏读这句词(师问生答)。

6、出示课件:大家看看大屏幕的这些小朋友都在干吗呢?他们勤劳吗?

7、有的同学刚才在听歌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轻声地演唱一遍。

8、师带唱一遍。

三、歌曲拓展。

1、师:同学们唱的可真棒,不过,胡老师觉得如果能配上动作来表演一定会更好的,你们说对不对啊?那胡老师是教还是同学们自己想动作来配上歌曲呢?(全班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生:可以配上打击乐器。

3、师:那么,今天我也想让大家来当一回小小音乐家,,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家用日常的生活用品做了些简单的小乐器,老师今天也想唱歌,请一为同学上台来为老师伴奏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不同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自由创编节奏,学生上台表演。

4、跟着音乐一起有节奏的用手上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劳动最光荣》,胡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我们班的同学今天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下节课告诉胡老师你都帮爸爸妈妈干了些什么?胡老师看看我们班谁会是那个最勤劳的小朋友。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四

该微课程用于课前学习,能有效解决本节课重难点。通过视频学习以及任务单的引导,认识三原色和间色。

相关资源:红黄蓝三色颜料、水粉笔、笔洗、白纸。

观看微视频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观看微视频中:通过听、看故事,认真观察思考三原色调配后的变化。

观看微视频后:发挥想象力,用三原色和间色巧妙搭配,画一幅漂亮的画。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1、观察思考: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互调和后会变出什么颜色?

2、记住三原色和间色。

3、练习三原色的调配,调出绿色、橙色、紫色、黑色。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尝试用三原色和间色的运用,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五

本单元按照“预习自学课”与和学习结果展示分别设计,分3节课进行。前2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制作学习汇报材料,第3节课由各组代表在全班做展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校本课程研制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念;

2.理解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把握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和策略,掌握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校本课程研制概述;

2.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

3.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

4.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校本课程研制的特点;

2、校本课程研制的策略;

3、校本课程研制的操作步骤。

(一)活动形式。

1.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教材进行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分工制作学习结果汇报的课件;

3.汇报、聆听与提问;

4.总结、评价。

(二)活动目的。

1.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2.学会选择学习主题;

学会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和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

(三)学习进程。

第一、二节——“预习自学”布置和展开。

第一步:教师展示已制作好的ppt,简要讲解“校本课程研制”的基本原理。主要说明。

本单元的基本教学方式“小组自学基础上的学生代表课堂交流讨论”。(5分钟)第二步:教师讲解“小组自学准备”的要求:(5分钟)。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确定本组代表的交流提纲;

3、小组代表整理编制出“交流提纲”,并制作成ppt(视情况教学生制作ppt的`技巧),内容包括:

(1)展示和简要介绍案例内容,

(2)展示和简要介绍教材的相关内容,

(3)“我们组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4、各小组交流时间为8分钟以内。

第三步: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重点自学内容、参考文献选择和课外学习计划与分工。(5分钟)。

第四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随时提供帮助(持续至第2节课结束)。

第三节课——交流分享学习的体会和收获”(40分钟)。

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引入(2分钟)——根据ppt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选择4个组——各组代表顺序交流,未上台交流的“相同组”准备补充——教师点评与适当补充——最后评选“最佳自学交流小组”。

五、学习准备。

1、本课内容的ppt;

2、提前上传网络学习材料;

3、邀请对校本课程研制有自己看法,并能熟练制作ppt的研究生参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六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我是以让学生说说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导入课题,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既展示了学生自己学会的本领,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又直接导入了课题。

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后,我因势利导把这一热情引入课文的阅读,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读文前引导学生讨论:读课文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新的课程观倡导建构性学习,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自读生字。然后在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自主选择领读生字和介绍识字的方法,再向学生了解你认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这样,既使识字教学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又体现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识字的思想。接着四人小组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再反馈。课文分析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在一段话中和生字再一次见面。这样生字在一次次地复现中牢牢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出示第一幅插图,指导学生细读体悟第一段课文:小鸭看到清清的河水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小鸭请妈妈带它去游泳,当妈妈要它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小鸭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它学会游泳后会怎么想?鸭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自己去吧?当它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看图,看图读文,从多个角度去体验、感悟、想象鸭妈妈的教育有方,小鸭的聪明可爱。想象母子说话时的神态、语气,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读出鸭妈妈慈爱中不失严肃,小鸭子礼貌中略有娇气。读、想、议、说,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整篇文章的教学扣住一个读字,尤其是分角色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与感染。

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开放的、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识字、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成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为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突出“为幸福的人奠基,为成功的人铺路”的办学理念,以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为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育人环境为重点。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优美的花园、温馨的家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体现党的领导作用,体现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又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校园文化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办学理念:为幸福的人奠基,为成功的人铺路。

办学目标:育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人才,办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学校。

校训:团结、务实、创新、高效。

校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突出一个“真”字。真,学做真人,善于创新,和谐发展。

教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

围绕一个“业”字,敬重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学风:勤学、求真、尊师、守纪。

突出一个“学”字,爱学习,爱老师,掌握真本领,做健康的人。

教师要求:特别爱学生、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会教书育人。

德育工作原则:小、新、近、实。

“小”,就是瞄准大目标,抓好小事情,用平平常常、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育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积少成多、积米成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新”,就是用最新发生的事情教育学生,最好让亲临现场的学生或知情者报告。也就是说要最新的内容,最新的形式。比如所在小区里刚刚发生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组织学生自己去评判,哪些是值得弘扬的,哪些是应该批判的,借以增强学生的识别能力。

“近”,就是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或事例达到教育的效果,使德育工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实”,就是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促进道德品质的内化。

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楼梯口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头,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打造“书香校园”,实现学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走进校园的每一个人体悟文化魅力。

一)育人基地和综合实践基地。

1、挖掘“古树”文化。

2、草坪,树林净化、绿化、美化。。

3、石头文化。

4、宣传橱窗。

5、楼宇,走廊文化,楼梯口文化。(学生作品展示)。

二)功能室美化。

1、团队活动室:突出党的领导,符合学生特点,体现文化育人功能。

2、办公室文化:美化。

3、班级文化。(凸显班级特点,学生特长)。

4、理化生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

1)电子化办公。(计算机)。

2)美化:符合学科特点,彰显艺术性。

5、音美教室、美术展室,小学科学展室:美化,亮化,创意,张扬个性,主题性工作室。

6、广播室建设。

7、心里咨询室,综合实践室,形体室建设。

8、小学书吧。(二楼,三楼)。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德育处系:

重大节日系列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文化,礼仪文化。

教导处:课程文化,科研文化,社团活动展示。

读书节、“五一”运动会、“六一”科技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八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组长:

组员: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九

1、知识方面:

(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3)理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等辩证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和师生互动相结合。

1、运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关于“猫和三叶草”的案例,引入本课件的教学。在社会中,借用最近热映的《同桌的你》电影中主人公提到的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以及“蝴蝶效应”,让同学们讨论人类社会中普遍联系的生存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作为本阶段课堂讨论的结束语。

2、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导引,引入哲学上对“联系”范畴做出的定义。

3、以对联系范畴的理解引入联系客观性的特点。引入古人对“日食”现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例子加以详解,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主观臆造的联系的例子,并展开讨论。“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幸运数字等等。得出结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的,恋爱中的情侣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臆断。

4、由此引入联系的普遍性的特点。播放视频《十分钟看懂金融危机》,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论证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存的紧密度和普遍性。

5、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偏西是多种多样的,引入联系的多样性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论证。

6、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运用纪晓岚祝寿的例子,论证听言务尽,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尊。”

1、利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并结合案列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课堂讨论,能够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和活跃度,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加大学生对哲学原理课的兴趣,加深了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理解,哲学本就是生活。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学生改变对原理课“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旧认识,真正认识到源自生活的哲学,本就是生活本身。从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加深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背过就忘”。使哲学真正能够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十

3、让学生了解并关爱中国各年代的劳模,并树立向他们学习的思想;

4、鼓励学生关爱身边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懂得正是他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5、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并以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月22日-5月3日。

劳动光荣,奉献最美。

全体学生。

(一)召开主题班会。

向学生宣传五一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举办手抄报比赛。

各班分别制作一期“五一节”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体现劳动节的内涵,倡导同学们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积极参加劳动。(每班5份)。

(三)征文活动(三―六年级)。

以“劳动光荣,奉献最美”为主题,进行有奖征文比赛,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参加的劳动,写出真实的体会;用稿纸抄写,不少于500字;5月3日之前上交。(每班5篇)。

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本篇十一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结合课堂师生互动的及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考,进入哲学的思维,使原理课的教学能够有一个好的效果。

1、知识方面:

(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3)理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等辩证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和师生互动相结合。

1、运用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关于“猫和三叶草”的案例,引入本课件的教学。在社会中,借用最近热映的《同桌的你》电影中主人公提到的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以及“蝴蝶效应”,让同学们讨论人类社会中普遍联系的生存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作为本阶段课堂讨论的结束语。

2、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导引,引入哲学上对“联系”范畴做出的定义。

3、以对联系范畴的理解引入联系客观性的特点。引入古人对“日食”现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例子加以详解,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主观臆造的联系的例子,并展开讨论。“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幸运数字等等。得出结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的,恋爱中的情侣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臆断。

4、由此引入联系的普遍性的特点。播放视频《十分钟看懂金融危机》,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论证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存的紧密度和普遍性。

5、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偏西是多种多样的,引入联系的多样性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论证。

6、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运用纪晓岚祝寿的例子,论证听言务尽,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尊。”

1、利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并结合案列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课堂讨论,能够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和活跃度,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加大学生对哲学原理课的兴趣,加深了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理解,哲学本就是生活。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学生改变对原理课“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旧认识,真正认识到源自生活的哲学,本就是生活本身。从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加深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背过就忘”。使哲学真正能够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