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建筑绘画论文范文(通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5:43:05 |
  • ZTFB |
  • 10页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在总结中,我们应该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建筑的风格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建筑就是城市的名片。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非常的关键。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要从长远的角度来打算,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出现问题,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让城市的形象增光,建筑设计工作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是否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从业人员以帮助。

关键词:城市化;设计;城市形象。

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能够更舒适的进行工作与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并且让城市的形象更加的美好,吸引更多的人才,而且能够将城市的底蕴很好的展现出来。而建筑设计可以在外观上发挥很好的效果,能够展现不同区域的不同风格,而且还能和城市的规划相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底蕴。笔者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写在了下文中。

城市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思是城市当中各区域的相互连接,属于城市各方面的微观缩影,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城市的各方面状况。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有更多的心理上的共鸣。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是让人能够和建筑产生共鸣,让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能够很好地与城市建筑相结合,因此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城市进行全面的了解。大部分的建筑师在研究城市规划作用以及建筑设计概念的时候,主要的工作都围绕着模型或者是平面来进行的,而对于其它方面的关注稍显不够。对于规划人员而言,在进行相关的规划或者设计工作的时候,通常都是将城市模型或者是平面图视为核心的环节。尽管这么做不无道理,对于建筑而言,平面与模型属于非常关键的环节,但这其中存在缺陷,因为其只能体现出二维形态。不过,尽管是二维的,对于建筑师而言,平面上面的二维符号却可以体现出相当特殊的内涵。也就是以平面能够形成立体画面,或者想要的效果图。

现如今,城市空间比起以往有着非常巨大的变革,现代化的潮流深深地影响着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重点体现在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促使现代城市空间由之前比较封闭的结构慢慢朝着开放的结构转变,简单的说信息沟通联系推进了城市网络化发展建设,让城市和四周区域空间存在了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城市密集区的产生,城市空间发展已经迈向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基于城市规划中深远的分析角度去看之前觉得由产业布局点的规划到交通布局线性发展,再到适应人们高质量生活标准的面状规划,其实并没有使城市快速发展时存在的一些社会病症得到解决。在未来规划设计时,一定要主动探讨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和控详规之间的协调,构建出自然和谐的城市空间布局以及人类系统健康生活的一种模式。有一点需要重视,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于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不能让双方的利益因为城市规划而受到影响。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二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园林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给当前园林设计以及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优良的园林设计以及合理的园林植物保护,一方面能够调整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够满足市容美观需求。基于此,从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出发,重点探讨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植物保护;重要性;措施。

在时代进步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园林设计以及园林植物保护。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三

自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建筑的建设速度也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数量与类型也在不断增多,这使得城市建筑在空间上的视觉差异也在不断缩小。因此,挖掘现阶段我国城市建筑中的空间视觉设计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展开研究,便成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现状。

1.1建筑空间同视觉传达间的关系。

城市中的建筑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向人们直接、全面传达城市外部形象最主要的视觉表现方式,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精华的浓缩,而这些因素,则基本都是依靠建筑物的体形、空间、色彩、装饰、质地等方面。因此,城市建筑的外观会给人直观的城市印象,传达城市中的相关信息,将城市的个性体现出来,可以说是城市同他人对话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帮助相关人员通过城市建筑外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来了解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1.2视觉传达在建筑空间中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社会发展情况已经由以往的积累型转变成消费型,并形成了一种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社会发展状态。在此种社会形态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消费生活已经成为现阶段人民群众维持自身生存状态的一个最基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

2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研究。

2.1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目标。

所谓的视觉传达,其指的是借助视觉符号的传达,将人们生活中包含的各类信息设计,传递给相应的人员,其主要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概念。其中,“视觉符号”指的是人们通过眼睛能够看到的,周边环境中具有表现性质的符号。造型艺术、建筑物、文字、电影等都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具有辨别图像的功能。而“传达”指的.则是一些具有代表性事物的机理、形状、文字、色彩等类别的信息来刺激人们的感官,让人们感知和接受这些事务[1]。从本质上来看,这种传达可以是传递内部信息,也可以使不同事物间的相互传递,且视觉符号也可以借助各种类型的载体对人们的感知能力起到一定的刺激,让事物本身包含的理念能够传达给相应的受众,从而确保不同事物包含的信息能够被有效的传达。

2.2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方向。

对建筑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其在时代发展形式不断转变的今天,也应当要学会不断的创新,确保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将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共性的笼罩,这使得人们长时间的处于紧张、高效的工作状态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情感方面的感受不断淡化,这使得建筑在城市环境中开始充当帮助环境、人、城市共同对话的角色,并借助自身的语言形式,表达出相应的个性特征[2]。其次,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视野所及范围内最先观察到的就是建筑物外立面,所以,外观相对比较优秀的建筑物立面,更加容易让建筑物使用者了解该建筑物能够从实的经营活动。而作为构成城市建筑空间最为基本的元素,建筑立面的地位已经在现阶段上升到了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地位。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商业等因素来看,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将其同建筑立面设计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此种设计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笔者通过对设计师们有关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该设计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发现,建筑立面的种类较多,设计风格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状态,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的设计形式[3]。此外,将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到我国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工作中时,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推动可持续的设计观念能够被全面贯彻落实到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之中,以此来满足现代人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要求,为大众文化在城市中的传播提供多样性、多元化的传播途径。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的今天,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上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但受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影响,我国城市建筑在空间视觉传达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空间视觉传达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和建筑单位应当挖掘现阶段建筑空间视觉传达在设计方面的问题,从而确定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3]白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思路探讨[j].艺术科技,,12:210.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四

城市的出现象征着人类又一步大的前进,它的作用对人类是巨大的,人类甚至已经不能离开它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城市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它的设计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城市以后的发展,好的设计会使得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为了城市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在规划城市的格局时就必须要设计的合理,使得各个方面都达到最好的安排,为城市作出做大的贡献。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五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近年来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建筑设计也理性得到关注。然而,如何使得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平衡协调?接下来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1.1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般应当结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的资源环境现状,对城市进行相关的规划工作,使其在规划过程中,能够体现城市的特征和风采。由于各自城市所拥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资源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策略写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即将城市内部各个阶段的设计专项设计和局部设计。比如当以城市性质和功能进行划分时,可以确定出一个城市的基本规划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对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分析设计,确定出城市的功能性分区、城市中心位置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并要满足城市的人口资源以及用地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城市的规划设计可以确定出城市整体的规模和实际位置,对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有利于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的协调。

1.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某个单一建筑或是单一建筑群的整体性规划和设计,它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处于重要的环节,建筑设计的施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设计的水准也不断提高。加之科学研究与工作经验也对建筑施工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新型的技术手段比如建筑工程学,建筑价格成本估算和建筑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等对建筑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当保障建筑自身功能完善,使其内部布局和空间合理设计,还应当保障各个布局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对空间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使其外观效果和周围环境协调均衡。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六

现代化城市的设计被公认起源于代,但是后来随着城市空间设计原理的发展,随后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渐融入到当地的区划法规中,城市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的控制等,逐渐被重视。设计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对于建筑的设计,而主要是对空间的设计,并经过不断的实践可以得知,实施型城市设计其中主要包含了具体的设计与实践,并且在设计的规划系统中,使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并且设计的种类丰富多样。但是在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具体的标准与操作规范,以此也造成城市设计的实践缺乏实施性与可操作性等问题,为此,文章中针对实施型城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七

摘要: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取知识。因此,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将课堂效率提高到最优质,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新课程。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时代也在不断地发展,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所以它的改革要求较高,必须对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要有较强的体现。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经常使学生在对学习的知识感到乏味,要想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数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要善于利用生活化解决数学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导致学生们由于难度问题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困难,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动态性,就会慢慢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倦怠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师想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将所讲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对数学学习没信心的人,教师就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大胆开口、积极动手、提出意见、发表意见,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并享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比如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提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他认为通过游戏式教育,利用游戏的趣味性,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改变对数学的想法,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高跟鞋鞋跟和三角函数关系的有趣游戏,来引入对《三角函数》的讲解,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很好的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机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函数》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对股票的探究活动来引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的学习新知识。

二、要有效激发主动性开展数学学习。

“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将这一活动作为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这就要求现阶段的高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研究专题,通过让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来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对于课后习题作业,教师应该量少于优,布置的作业应该注重探究性和研究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而学生通过对实践生活的体验,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是因为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主要以机械性和接受性为目的,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学习的主管能动性,还使得学生对教学课堂的参与性和探究精神缺乏,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建的讨论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较为扎实的独立分析问题体系。在数学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古印度有一个宰相,他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曾经让国王在64个棋格上依次摆上相应的麦子,当作赏赐给他的礼物,国王想的很简单,可是在实际操作时才发现算式“1+2+4+8+...+263”这一简便的计算,通过这种趣味故事,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激发自己对数学的探究乐趣。

三、要科学实施分层次满足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都会存在不同的差距,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教师通过注重改变传统教学的乏味、单一性,避免传统模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合理的调整教学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想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要善于利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通过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道题进行分解,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步骤,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这一专题内容的讲解时,将”ax2+bx+co(a不为0)及其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及根联系起来,设计(1)a:-4x2-2x+10b:-x2+7x6c:x2-(2n+1)x+n2+n0(2)对不等式ax2+bx+c2x-ax这样一个问题,让不同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们更好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综上所述,高中教师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分层教学也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通过分层教学,学生们能更好的认识到自己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对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掌握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祥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15,(02).

[2]苏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教学课堂教学[j].南方刊论,2015,(07).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严重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构建城市通风道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到具体的规划实践中。但现阶段的城市设计大多基于视觉及空间体验出发,鲜少将通风作为考虑因素,忽略了对通风道效能的保障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通风道设计控制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设计对于保障通风效率的必要性,并对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中可控制要素进行了分类,对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空间形态管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通风道;风环境;城市设计。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剧,自然风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功能在逐渐减弱。构建城市通风道作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的有效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到具体的规划实践中。纵观相关研究理论,在宏观层面上,国内外学者们对城市通风道的理论依据进行探索,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为城市通风道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微观层面上,也开始探索高层建筑群体的布局对周边环境通风的影响。但关于城市风道的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现阶段,人们对城市设计的研究大多基于视觉及空间的体验出发,对城市形态和三维空间的环境进行设计,鲜少将通风作为考虑因素。随着城市通风道的研究与构建,基于城市通风道通风效能的城市设计应发生相应的转变,本文对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初步探析。

二、城市通风道理论研究。

1.城市通风道的定义及分类“通风道”最早源自德语的“ventila-tionsbahn”,由“ventilations”和“bahn”组成,分别是“通风”和“廊道”的意思。与之意思大致相同的英文关键词“urbanventilationchannel”与“urbanventilationpath”中文翻译为“城市通风道”“城市通风路径”。在目前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中,这个从宏观层面以生态角度解决城市风环境优化的规划概念,常常与“城市通廊”“绿色风廊”“通风走道”“绿色廊道”等词汇混淆。城市通风道按尺度等级来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城市一级通风道地区为宏观层面城市尺度的通风道,这类风道主要由城市中的河流地区和主城区内部大尺度的江河、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大面积水体构成,宽度不小于200m,长度不小于30km,尺度较大,建设密度低,城市建设对通风道影响不大。二、三级风道地区为城市中观层面的通风道,主要由与主导风向(夏季盛行风向)平行或有较小夹角的城市干道、街头绿地、城市开敞空间构成。这类风道对城市主导风渗透到城市内部各个街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城市通风道的作用城市通风道从结构上来看:由市域内水域、主要道路、较为集中的城市绿地、广场及低矮建筑群连接,形成开阔连通的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从功能上看,城市通风道能促进城市内部由风压差和热压差而形成的局地风循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将城市污染的空气稀释排出,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增强城市自身调节能力。(1)降低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城市建设面积增大,由于混凝土地导热系数较高,使得城市在日照下吸收的热量远远大于被土壤和植被覆盖的郊区;空气污染,粉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些污染物和气溶胶形成大气逆温层,浮在城市上空,阻碍了热量的散发;城市中人口密集、人为活动带来大量的消耗能源。黄柏良以长沙市的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为依据,得出结论:城市通风是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关键因素,提高风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通风能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华中科技大学陈宏教授等在对贵阳市的城市通风道规划研究中,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地理特征与城市形态进行了城市通风道规划设计。得出结论:设置通风道后,城市夏季气温明显降低,特别是作为作用空间的城市中心,降温幅度最高,热岛效应得到改善。(2)降低空气污染城市在发展中,内部的工业用地和大量交通工具产生大量废气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净化。在静风状态的城市中,当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后,还有可能形成雾霾。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会更加严重,污染物继续累积,形成恶性循环。徐建春和周国锋认为城市通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运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道相耦合的方法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途径。陈宏和周雪帆认为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依靠城市通风道的作用来疏散调节,将城市内淤积的污染物疏散到城市外部区域的核心是城市通风道的合理布局设计。黄柏良以长沙市20的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为依据,对风速与空气污染(pm10)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提高城市通风系数对于城市中固体颗粒物浓度的稀释与扩散有一定作用。(3)增强城市的自然调节能力城市中,大量的人为建设和生产活动给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很大干扰,城市生态平衡被破坏后,诸如风、阳光、雨水等自然气候因子将无法有效调节城市气候环境。城市通风道通常根据城市风向及地形地貌及市区周边自然山体、水体、开敞空间等要素设计。城市通风道的设置,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恢复,减少人为干扰的影响。城市通风道不仅是流体运动的通道,也调节了城市气候、提高城市自然调节能力,到让城市“自然呼吸”,进而增强城市生态的免疫力。

三、城市通风道设计控制方法。

1.通风道周边建设对通风效能的影响不同区域的风环境状况受到地表粗糙度、经纬度、建筑密度及植物分布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从城市郊区到城市内部,建筑群的高度及密度不断增大,地表粗糙度增加,城市建设对风的阻碍增加,地面风的流速降低,城市地表面处平均风速相对郊区逐渐减小。而在城市内部,空气流通状况与城市的规模、建筑物高度及密度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当风流经建筑的侧边及角部时产生流体加速的现象,被称为角部强风,此处风场会受到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的影响。建筑侧面的风力模式主要由建筑高度与宽度而定。因此,风道周边地区建筑形式及布局除了影响地块内部风环境,对其相邻界面上的通风道风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当风道宽度较大时,建筑布局对通风道纵向效能影响较小,而在城市内部,通风道下垫面以城市道路为主时,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间距、平面布局及空间关系,直接影响风道内的风环境。2.城市通风道在不同设计阶段的控制要素城市通风道是市域内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对于城市内风环境的优化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城市通风道的规划及控制,在实际规划操作中可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的合计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其中: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一种二维空间的规划设计,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对城市三维空间秩序创造的设计,对保障城市通风道效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除了必要的控制性详细阶段的控制指标外,对于通风道周边空间界面及周边地块建筑布局模式也应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城市设计控制指标。考虑到城市通风道的构建,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时,应结合城市地形及城市气候对城市风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城市可能的通风道,并将通风道的保护结合城市水系、绿地系统广场等开放空间相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城市的建成区,总体规划很难根据现有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保障城市通风道的通达流畅;另一方面,在新区建设中由于总体规划缺少具体详尽的控制指标及限制条件,通风道的建设及保障也难以实施。城市设计相较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而言,对于城市空间的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及操作实施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除了必要的控制性详细阶段的控制指标外,对于通风道周边空间界面及周边地块建筑布局模式业应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城市设计控制指标。

四、对城市通风道周边城市设计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市风道的建设刚刚起步,总规及控规阶段已经开始加强对通风道的设计管控,在程式设计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横向空间上,通风道的宽度和走向与风向的关系决定进风大小,纵向空间上建筑的高低变化和布局疏密程度影响通风道内空气流通效果。通风道周边地区的空间界面及布局对于城市通风道通风效率有显著影响,在城市设计中加强对平面布局、建筑空间组合及通风道界面的控制,通过城市设计的控制,引导合理的建筑布局,保障通风道通风效应,其成果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辅助城市设计中基于通风及防风的优化设计,为城市设计环节中通风道的设计及风环境的融入提供一个思路。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电脑可谓一项举足轻重的发明,在现代生活中,电脑已经和电视一样得到了普及,而且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离不开电脑,无论是平时的娱乐活动比如购物,看视频等还是一些科学研究的分子,电脑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除此之外,电脑为美术以及设计领域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使美术以及设计领悟也开始了新的电脑时代。电脑在美术设计领域的使用使美术艺术的表现比之以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带给了人们全新的美术欣赏的视觉体验,同时让美术艺术设计变得更加具有活力。但是在电脑美术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上,人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电脑的使用只是为艺术锦上添花,艺术是使用电脑的指导思想。艺术具体表现出来或者是更加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电脑技术的支持和帮助。电脑美术技术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可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电脑的美术技术和人们所创造的艺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充分的表达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因为某些艺术形式只考人们的手绘等等方法达不到真正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电脑美术技术;艺术;结合;关系。

随着世界的发展,美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趋向着带给人们更好的欣赏享受的方向。从十八世纪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美随着社会不断变迁。艺术的创新和存在形式对每一个时代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程度。在二十一世纪,艺术形式的创新则体现在电脑美术技术的产生以及电脑美术技术在艺术上的应用。电脑的出现和普及在带给人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电脑美术技术也让二十一世纪的艺术和人们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美术技术弥补了人们手绘和表达程度的不足,能够较为完美的表达创作者的意图,使图画的颜色等等方面表达的更加完美。而电脑美术设计者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对电脑熟练掌握的能力,对艺术,色彩等等敏锐的感知以及设计能力。电脑美术设计者不仅仅要能够进行艺术创作,还要可以制造一些商业性的广告等等的美术创作。这是将人们感性的艺术感知以及电脑美术技术相结合。电脑在美术艺术上的应用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一、电脑美术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随着电脑的普及,为了电脑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让电脑帮助人们走向更进一步的进步,电脑的软件等等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电脑刚刚出现时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脑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娱乐,更重要的是电脑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科学分析。对于艺术来说,电脑上美术设计软件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电脑美术设计技术与人们美的艺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让人们的艺术设计更加趋向于完美,使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设计天地。在艺术设计中电脑的使用可以完成人们手绘达不到的一些艺术效果,一些艺术创作可能存在脑子里无法准确的表达出来,也许手绘很多次也达不到自己想象的画面或者艺术形式。所以如果利用电脑可以达到很多效果,比如,颜色的选择等,还可以做出一些特效等等将人们脑子里的艺术完美的呈现出来。除此之外,艺术虽然是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是也是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中的,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广告设计等等应用上,电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电脑使美术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方法改变,甚至改变了设计思想。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适应市场需求,扩散速度很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人们的艺术世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脑在艺术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艺术世界。

电脑美术设计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设计,电脑游戏设计等等。以“动漫设计”为例过去的动漫都是手绘,在人物设计和色彩应用上往往不及现在用电脑制作出的动漫。电脑所制作的动漫在细节处更加精致,背景的制作和色彩的作用也更加完美,达到手绘很难达到的效果。所以说,艺术是需要靠技术来展现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的。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电脑几乎出现在所有的设计工作中,人们也已经离不开电脑。电脑美术设计在艺术上的应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很明显在现代的艺术殿堂中,电脑美术技术所产生的艺术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不败之地。电脑设计技术艺术不仅仅带来了具有冲击力和美感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带了了艺术展现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变革。电脑美术设计技术所产生的作品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我们生活中常用的photoshop,coreldraw等图片编辑的软件为艺术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启发设计者的设计思路。电脑美术设计有“精,准,美,特”等优势是手绘做不到的。人们思想艺术和电脑美术技术的结合带给了人们新的视觉盛宴。

虽然现代的艺术设计几乎离不开电脑的帮助,但是设计作品的主体仍旧是人,而不是电脑,电脑只是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辅助工具的作用。虽然电脑美术技术的作用很大,但是并不是只靠电脑就能有好的艺术作品。所以设计师在运用电脑设计的同时,自身必须有很好的设计功底和与众不同的设计想法以及对艺术的敏感触觉,同时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因为只有设计师本身有思想才能用电脑表达的更好。在设计世界中,电脑的存在给了设计很大的便利,所以对电脑能够进行熟练的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必备的技能。但是随着电脑在艺术设计世界的深入,很多设计师将提神自身的准重点放在提高个人电脑技术上,笔者认为有失偏颇。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最重要的是人的设计理念,而不是电脑美术技术。虽然电脑美术技术在艺术设计中有些很重要的地位,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是不能够本末倒置。设计者必须提高自己的设计素养到一定的水平,再利用电脑作为辅助工具,创造出很好的作品,但是创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创作者本身的创作素养而不是电脑美术技术。试想如果创作出的作品只靠手绘,那么作品肯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创作思想以及明确的创作思路那么作品注定是失败的。所以,在电脑美术技术和个人艺术创作素养上,是电脑技术服从于创作思想的,而创作思想的准确表达是依赖于电脑技术的。只有在真正的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作素养,同时熟练掌握电脑技术,两者完美结合才会创造出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2]汪晟.浅谈艺术类高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地位[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226+228.

[3]铁锚.论计算机技术对美术发展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5.

[5]孙绍君.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6]董赤.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刁基良.浅谈舞台美术设计与戏剧的艺术特性的关系[j].民营科技,2007,(09):105.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

摘要: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又由于城市设计自身兼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双重属性,并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理论与方法,因此,城市设计“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说法,在学科体系中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并列等同;同时,大量以“xxx城市设计”命名的工程项目及设计成果不断涌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人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应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可见,对于那一时期而言,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同一行为的不同表述而已;即使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也与城市规划难分你我。现代城市设计论的倡导者沙里宁最初建议:“。,。…为了分析中避免引起误解,谈到城市的三维空间概念时,就避免使用‘规划’改用‘设计’这个名词……一,在不涉及到所讨论的问题时,同意接受‘规划’这个通称。”

由此可知,城市设计最初是承担了城市规划中某一领域(三维空间)或某一部分的工作,并为了把该部分工作加以强调而作的用词上的规定,目的是为了提起人们对该部分工作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人们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建筑》一书中也提到,今日我们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与传统的城市设计civ-icdesign相区别―笔者注),但“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并非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防止这一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丢弃。”可见,城市设计概念的提出,不是为了创建一个全新的学科,而是为了唤祝人们对环谙问颗的羊汁,为了恢复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却被长期忽视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职能,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更全面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

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问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又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当前很多地方都是在还没有进行规划之前,就委托进行“城市设计”,这种没有规划原则指导的“城市设计”最终也只能停留在漂亮的模型和图纸上,很难说有多少现实意义。

另外,从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也一直是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可概括为:本世纪初学欧美,50年代学前苏联,80年代以来学欧美与建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并存(60^-70年代断层,无规划)。无论哪个时期,在规划程序上始终以总体规划设计(含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进行阶段划分,如果“设计”观念不在全过程体现就无法达到整体效果上的完美。而且,在我国以往的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物质形态规划、对可行性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对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是认为图纸画得越漂亮,设计水平就越高;我国现行的规划教育体制仍未能突破形态规划的传统,使得学生对“形体”、“造型”的设计产生偏爱,而缺乏对理论研究的关注和热情。

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无论从实践发展,还是从对规划的认识、规划的过程以及教育体制上,在对形体方面的关注不是提得不够,而是提得过多了,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识之士早就开始呼吁:“超越形态规划”、“少些表现、多些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的独立性,很可能是为形体规划论打起了一把保护伞,使我们又回到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的老路上去,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人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

即使在西方,60年代以后城市设计的发展也并不是废弃了城市规划,而恰恰是城市规划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向两个方向转移:一个是以zoning为代表的法规文本体系的制定和执行,另一个就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城市空间环境塑造提高人们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城市设计。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才有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一

文明艺术运动的睁开,是围绕着某项详细文明艺术运动项目标睁开而进行的,纪律性地构成一系列相干的文明艺术材料。这些材料记载和反应了该项艺术运动的全体进程和终极成果,构成为了一个反应该项艺术运动的文件全体,这便是艺术档案的全体性特性。一项艺术营业运动所构成的艺术档案是一个完备同一的全体,她能反应出综合艺术各因素的不可分割性,反应出各种艺术营业职员配合进行艺术思惟运动的全进程,反应出艺术营业运动所获得成果及其在当时形成的社会影响,也能反应出各种艺术情势之间内在的汗青接洽。这是艺术档案的一个明显特性,现代文明艺术运动所采用的技巧手腕是多种多样的,而分歧的技巧手腕,所产生的记载情势和载体是非常丰硕和复杂的。所以艺术档案材料在载体范例上呈现多样性特色,在保存事情中有艺术档案用多种分歧的记载手腕、在分歧的载体上、以分歧的方式配合反应一项艺术运动的全进程及其获得艺术成果,加之各种艺术手法表现的情势、内容千差万别,这就必定成绩艺术档案材料、范例的丰硕多样。艺术档案带有深厚的艺术家的小我色彩。由于艺术家各自生活的经历分歧,思惟脾气千差万别,审美情味存在差别,艺术能力分歧,纵然同一个艺术家在分歧的时期内,其艺术思惟、倾向、作风、创造办法也不尽相同,依据小我作风和各自创作办法的分歧,艺术家被分为各种派别。因此,艺术档案也必定带有分歧特色的艺术作风和派别特色。

艺术档案是在各种文明艺术事情和运动中构成的,有着极高的使用代价和保留代价。

(一)艺术档案是文明艺术传承的紧张载体。艺术档案是从事文明艺术运动的反应,它真实记载了文明艺术的产生、构成和成长,是文明艺术智慧的结晶,凝集了很多艺术家的心血和期间艺术成绩。一切文明艺术运动的成绩都是经由进程笔墨、声像、什物、图表和电子数据等多种情势保留下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艺术档案使文明艺术的性命得以连续。反之,如果没有艺术档案,文明艺术运动的汗青就有可能被阻断。

(二)艺术档案对流传大众文明艺术有着紧张感化。大众文明艺术经由进程各种情势得以流传和流传的,文明艺术流传的好坏间接影响到文明艺术性命连续的长短。在各种文明传媒中,艺术档案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而最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能够说,以艺术档案为媒介面的文明艺术,性命力相对旺盛。如极具影响的电影《梅兰芳》,其巨大影响就与艺术档案中关于京剧档案的流传有着密切接洽。

(三)艺术档案对成长艺术奇迹有紧张感化。艺术档案是记载着大量丰硕生动文明艺术运动信息的紧张载体,它所贮存的艺术材料是艺术的宝库。咱们睁开艺术运动能够从中去探求材料,开辟思惟,启迪灵感,进行艺术再立异。艺术档案又是物态化的文明艺术运动汗青,很多与文明艺术无关系的运动等,都必需依靠艺术档案来左证。尤其是报告艺术类非物质文明遗产,必需到艺术档案中探求珍贵的文明艺术记忆,往往艺术档案中的一张照片、一份手稿、一份记载便是散落在汗青尘埃的一颗颗珍珠,经由进程艺术档案就能够构成一串串闪闪发光的非物质文明遗产的项链。

增强艺术档案管理的紧张性。

艺术档案管理事情是文明艺术管理事情的根本内容之一,是记载文明艺术奇迹成长汗青、保留艺术成品、造福后世的紧张手腕。在新的汗青形势下,咱们要充分熟悉艺术档案管理的紧张意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腕,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完成艺术档案管理事情的良性成长。

(一)增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文明艺术传承的紧张环节。艺术档案是文明艺术奇迹可持续成长的根基,艺术档案管理是进行文明艺术传承中的一项紧张事情和详细手腕,树立艺术档案,管理好珍贵的艺术档案,是文明体系艺术营业和档案营业的新成长,也是文明体系营业建设中的一项紧张内容。只要领有全面、完备的艺术档案,能力充分施展艺术档案对文明艺术研讨、文明艺术教授教养、文明艺术交流的积极感化。

(二)增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文明艺术奇迹立异成长的紧张前提。艺术档案管理终极目标便是为文明艺术立异办事,文明艺术奇迹立异成长要有其精彩的内容做支撑,文明艺术事情的主要内容是文明艺术临盆,只要领有适应市场、顺应期间、与时俱进的艺术作品,咱们的艺术团队能力立于不败之地,能力构成自己的个性、品牌和形象。艺术创作、艺术临盆的性命在于艺术作品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而丰硕完备的艺术档案和实时有序的艺术档案管理就能让艺术档案施展超出其构成单元及其业余内涵的重大感化,为文明艺术教授教养、文明艺术交流、文明艺术运动、文明艺术传承和文明艺术立异办事,从而成长和繁荣文明艺术奇迹。

(三)增强艺术档案管理是掩护文明艺术产物、施展艺术档案最大感化的'客观要求。当前,艺术档案管理事情还存在不少成绩,有的乃至危及文明艺术产物的掩护,影响了艺术档案的使用代价和保留代价。如有的文明艺术单元的领导同志和档案管理职员对文明档案的重视程度不高,艺术档案网络和归档必定程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形成一些艺术档案散落在创作者或表演者手中,未能实时完备地归档到档案管理部门;有的单元保存前提较差,艺术档案难以历久保留,形成文明艺术作品、创作设计图稿遗失或受潮、起皱、乃至霉变,破坏了作品本身的完备性,以致部分艺术档案无法应用;有的艺术档案树立得不完备、不体系,有漏掉、缺失征象,有的单元却把一切文件材料都装入艺术档案,有的没有明白归档规模、保留刻日、归档光阴和网络文明艺术材料的办法、步调,以致艺术档案不标准。这些急切需要采用措施,增强对艺术档案的掩护、收信和管理。

增强艺术档案管理事情的措施。

增强艺术档案管理事情,首要的是提高文明艺术管理部门对艺术档案紧张性和急切性的熟悉,把档案管理事情放在加倍紧张的地位,加大资金资本投入,强化事情力气,办理有人做事、有钱做事成绩。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事情措施,赓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的品质和程度。

(一)完美管理制度。增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必需树立和完美艺术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艺术档案的网络、归档、移交保存、借阅、应用作出明白划定。档案管理部门要严厉履行《档案法》《着作权法》等相干律例,避免艺术档案疏散散失,根绝归为己有。要将艺术档案事情归入文明艺术单元事情计划,并把其作为稽核的紧张内容。还要给供给档案者出具珍藏证书和赔偿必定的制造本钱用度,经由进程不定期举行优良艺术档案展览等,提高文明艺术事情者上交档案的积极性,树立健全保留、上交艺术档案材料的激励机制。

(二)明白归档规模。艺术档案材料的归档规模该当包含: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拍照,社会文明,艺术研讨,艺术教育,文明交流和小我艺术等运动中构成的具有保留代价的各种艺术材料(如笔墨、声像、照片、什物等载体情势)。别的,营业职员在职务运动中构成的具有保留代价的艺术材料,也属归档规模。而那些为艺术创作、研讨、教授教养和文明艺术运动参考而网络的图书、报刊、音像带、照片、脚本和无关文章材料等,均作为材料保留,不该归档。在文明艺术运动中构成的属国度一切的各种载体的艺术材料和什物,任何小我不得据为己有。

(三)强化网络与收拾。网络收拾艺术档案材料时,应遵守文明艺术材料的构成纪律,坚持文明艺术材料之间的无机接洽和完备,便于保存和应用。要依据分歧内容和载体分离进行归类和立卷。艺术档案应分为大类和属类,大类设营业类、小我营业类、综合类等,详细属类应依照归档规模设置。要依照艺术档案材料的内容、品种立卷,此中戏剧材料按剧目分类立卷,音乐歌舞表演材料按节目分类立卷,文明艺术科研材料按科研专题分类立卷,艺术教育材料按各业余课程分类立卷,社会文明、文明交流材料按营业运动进行立卷。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艺术档案材料归档时,应将每单项作为一个保存单元,零丁编排档号,并采用按年度联合内容的办法分类收拾和编号。此中与笔墨材料有间接接洽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反应和记载本单元的文明艺术运动并对今后艺术创作、艺术研讨有紧张参考自创感化的艺术档案材料,应永远保留。在本单元构造或介入的重大的艺术运动中构成的,并具有必定艺术参考代价的艺术档案材料,应历久保留。

(四)增强信息化管理。信息技巧的疾速成长,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期间的到来,为完成艺术档案历久保留、资本共享,延伸档案寿命供给了辽阔空间。档案管理部门要应用多媒体技巧对现有艺术档案的原始材料进行处置,借助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盘等手腕,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完成艺术档案数字化;同时,树立艺术档案目次数据库,便于艺术档案的检索和查阅,完成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

(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文明艺术单元要经由进程举行艺术档案常识培训班、文明艺术藏品展览等,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档案管理职员本身本质,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余技巧,具有必定的文明本质和艺术鉴赏能力,为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接管、积聚艺术档案事情打下良好的根基。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二

摘要:介绍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木原则,并讨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对策,提出合理的建议,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设计原则。

1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建筑,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生态建筑是史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根据具体条件对这种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索,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能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竹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2)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3)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危害等因索。

2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由于生态建筑的理论起步的时间并不长,其设计建造涉及到众多的学科,运转实施起来就更加复杂,所以虽然有上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其设计和建设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生态建筑是一新生事物,新理论、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和建造必须采用高、精、尖技术。国外确有一些生态建筑移植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但也不乏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的做法。对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取舍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发达国家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态建筑技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一定是可行的方案。在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业发展水平、建造技术和材料,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生态建筑建设技术和方法。

从建筑设计角度看,生态建筑的基木技术策略,应当重点考虑规划选址合理,顺应气候条件。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选择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空间组织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提高材料热工性能,实现建筑隔热、防晒和保温,降低空调能耗等空间设计和构造设计方而的措施。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节约能源、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并不是建筑专业的内容,需要专业工程师配合工作。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种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动。

整体优先的原则: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暂时性的利益必须服从长远的持续性利益。

经济性原则: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提倡“4r”原则。

乡上化原则:延续地方文化和民俗,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结合地区气候地形地貌。

安全性原则:社区环境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还要考虑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方便性原则:社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性服务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序上。

舒适性原则:一般应当保证居住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声,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4继承历史而融入城市。

城市不仅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文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城市建设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化链条要衔接好,因此不可切割城市的文化,要妥善保护保存历史风貌,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进行开放式设计,使建筑融入城市轮廓线和街道尺度之中,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和生活惯例,保留居民对原有地域的认知特性,使建筑与城市和谐。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避免窒息环境,使所有构成元索在共生中蕴含共性的文化及价值取向,在多彩的象征意义中丰富城市形象。

5结语。

生态设计思想是人类对20世纪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建筑师应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论,开拓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可以预见,生态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建筑师理应将生态原则整合融汇到建筑创作中,在实践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学习国外的经验,以适合自己国情的方式克服环境危机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创造出真正可持续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韩继红.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上海绿色建筑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j].住宅科技,,(4).

[2]@蔡镇钰.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j].建筑学报,,(7).

[3]@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j].工程与建设,,(2).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代人类对空间的需求入手,对社会、文化、自我、空间等客观需求因素探讨了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原则,重点阐述了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应用所带来的功能影响。对于协调当代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观;城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城市设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人们对于自然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无论是政府的高度关注,还是人们的自觉认识,环境保护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当中。对于公共空间艺术中体现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为了更好的融合城市与自然,艺术与生活,景观化城市设计成为了当下公共空间艺术中的潮流。

一、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思想基础。

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核心观点都牵涉从社会文化到物质文化再到人类需求的必然过程。城市设计应该被看作是人们面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文化构造的产物。而在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条件的逐渐满足,渐渐转向了对文化内涵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生态的自由向往,景观化城市设计则是以人们的需求为设计思想的基础。它通过提供交流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在象征意义上为人们提供了归属感的需求;它通过提供符合审美情趣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在心理情感上为人们提供了尊重感的需求;它通过提供自由可选性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在个人价值上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我精神感的需求;它通过提供个人审美观或是个人对艺术形式的理性审美环境与空间,从而在艺术追求上为人们提供审美的需求等等。无论社会与文化如何的相互影响,人类的需求无外乎都包括以下几种:

1.健康生态的生理需求。

人类的生理需求包括身体状况、生存环境、个人发展,最主要的是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景观化城市设计要想满足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要考虑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满足生存环境与个人发展的需求;其二要提供健康服务的环境,要做到合理分配与保证健康质量的需求;其三要促进重新创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空间,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其四要构建存在于日常生活发展机遇的空间,而人类所需要的恰恰是开放的空间。

2.空间安全的心理需求。

空间的安全性是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营造具有安全性和防御性空间则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最好是有清晰的边界,即用实体或标志性的障碍将空间分隔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或者处于清晰管辖权的开放空间;其二有自然监督机会的空间,保证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其三要通过利用建筑和景观的形式和材料的结合设计,传达出空间等级的概念印象;其四要考虑以弱势群体提供安全保护地区;其五要在场所内获得空间方向感和时间感。

3.自我实现的个体需求。

景观化城市设计中需要可以寻求学习机会和满足审美的景观,它不仅仅是基础结构设施的相对完善,更是为了可以进行个体的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这种提供探索性的场所。在现如今的城市设计中,人们最主要的批评之一,就是场所提供探索和表演的机会太少,许多城市设计中所创造出的场面都一览无余,对人类没有一点神秘感。城市应当由丰富的生活中心、优秀的教育中心和深厚的文化中心所组成,城市中不仅要有充足的运动设施供人们使用,还要有供人们观赏各种表演的场所。

4.社会尊重的秩序需求。

拥有自我尊重的方式包括掌握和自如运用知识、管理个人生活、拥有财富等。增强自尊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提供给他们要寻找的私密性。地位越高要求的私密性越高。获得他人尊重的方式包括获得外部奖励,个人的接受和表扬,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得到尊重的方法之一是文化展示:就个人而言,人类所选择的居住环境不仅是有基础结构设施的原因,也是有社会地位的原因。人们希望自己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建筑环境也就成为了他们所居住生活的一个标志。对于城市而言,在城市设计中有声誉的大厦和杰出的艺术品通常是作为提高整个城市形象的一种媒介物,其作用甚至是远远超过了当地所进行的其他热门活动本身,更可以营造出令人们心灵舒适的绝佳环境。

5.文化归属的内涵需求。

人类的生存需求一旦获得到满足感,随之便会感到有必要加入一个组织。好的社会能够提供机会让人类直接按照固定的联系通过正式的和公共的组织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各种有益的社会目标。完善解决社区的基础结构设施和过度空间的处理问题,可以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其实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受人欢迎的聚集场所就是提供舒适的座位、良好的照明并且便于观察和有媒介的地方。标志和文脉也可以使人产生归属感。通过为使用或居住在那里的人提供明显的标志,赋予整个地区的标志性,为人提供个性化环境的机会,从而让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感。新建筑物,要同周边环境基本是同风格或者是同体量,若不是,则是用当地的传统建筑语言满足当地的历史文脉的需求,比如可以是建筑形式、使用材料、建筑系统或者建筑风格。

6.艺术审美的精神需求。

人类的日常生活环境其实是一系列行为活动的空间场所,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周围的一切,想要单纯的为了“看”而“看”,想要单纯的在观察时而没有功利只有享受,这种行为是奢侈的。设计者要考虑文脉,要把每个项目都被看作是整体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要注意提高人的感知能力、提高艺术的形式审美、提高象征审美的体验,还要考虑实现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达到了这些,设计所要体现的审美效果就会随之展现出来了。想要达到人对环境产生愉快经历的情况,可以从感觉、形式和标记入手。感觉是源自纯粹的感知享受,形式是对环境集合地貌三维或者四维的感受,标记是对周围那些图案进行联想而产生的。设计原则其实无外乎一系列关于时间、行为和环境的组合。比如对于人们的活动环境,它提供给居住者不同的感觉、形式和标志性的经历,使得居住在那里的人感到心情愉快;或是提供了连续的令人愉快的经历或者场所图案;或者场所有清晰的理论概念,而理念其实是场所的几何形态和他们之间所相关联的基础。其实综上所述,就是要把人的需求作为景观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要建立以景观为首的景观化城市设计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肯格林伯格曾说过:“我们正在学习‘城市如何设计’,城市设计并不产出明确的产品,而是日益成为对没有明确重点的长期转型的预测和指导,同时权衡价值、目标和实际效果。”设计是要符合人类需要的,要贴合当今的时尚潮流,景观化城市设计原则有几点:1.要在日益多样化的社会中构建“景观化”的社区通过景观来重塑我们的社区,首先要建立能够聚集人气的场所,要有多种多样的丰富的活动,支持社会平等。其次要关注公共领域的使用,比如广场、街道、公园和其他公共空间,无论贫富、老幼、种族,让每个人融入到这个公共的场所中。2.要在各个层面加强景观的可持续性通过景观来促进社会更飞速的发展,通过紧凑、“飞地”转型、填充式开发、功能混合,继而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对可持续性的支持;并且创造吸引人们生活、工作、参观和购物的舒适的城市中心。3.要扩大个人景观选择面通过景观设计来建立可以支持更多选择的场所,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建立互相联系的交通网络,通过多种的交通方式,为社区尺度公共交通做向导,避免了大尺度高速公路和汽车导向型发展,增强可步行性。还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选择,功能混合开发模式在步行范围内满足了人们对娱乐、购物、文化以及其他生活核心元素的需求。4.要加强个人景观健康感通过景观来促进公共的健康。鼓励步行和其他健康的交通方式出行,贫富的混合居住模式可以更新社区街道,避免城市的蔓延。拆除学校和周围社区彼此之间的护栏,但是要加强个人的安全意识,提供足够的照明设施和环境,避免创造可躲藏的、便于从事违法行为的空间。确定街道中心的存在,打造多个居住区的道路出口,创造出热闹亲切的高密度社区空间。

景观贯穿于拥挤、快节奏的城市中,景观的设计无处不在,它在丰富了城市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带给城市居民以精神上的放松。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功能影响大致有三个方面:

1.视觉影响。

景观首先具有视觉审美的价值。景观使城市环境视觉变得多样化,带来视觉上的喜悦感。植物、建筑、色彩都为单调冰冷的现代化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视觉变化,软质植物与硬质建筑彼此相互搭配呼应,围合成各式各样的大小不一的空间,摇曳的植物使看到的画面更加生动有朝气。

2.实用功能。

景观除了承担观赏作用以外,还具备强大的实用功能。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庇护的场所。绿地、广场、小品可供休闲娱乐所用;道路的指示牌,标志等都是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功能,而且作为城市导视系统中的一部分。现如今在严重的空气污染的状况下,植物不仅可以影响风速与气候,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3.精神慰藉作用。

景观有时是极富有故事性和倾诉性的。尊重受众群体的精神波动和心理活动,使得景观设计更容易被认可、引起共鸣,从而予以人在精神上的安抚作用。绿植景观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感的对象。在我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今天,有许多二三级的地区城市都改善了城市景观的风貌,比如湖南省常德市景观再造已初见成效。常德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依山傍水,整个城市都是绿色植物的天堂。相对比杭州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烟雨水城,虽说景观占总面积比例很大,但少了些当代科技进步的痕迹。上海是改革开放的经济试点城市,到处高楼耸立,展现出经济繁荣昌盛的景象,但人们的生活节奏过快,每天人们在忙碌中与自然的接触少之又少。而常德市不仅依靠洞庭湖的分支“柳叶湖”作为出发点,控制住水质的环境,改善了湖上岸的周边环境,调节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这里不仅仅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同时每年都承办了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常德的景观化城市设计从柳叶湖重新改造规划出发,全城重新扩建公路,道路两旁全程绿化相辅。常德市内的两个辖区都有多个开放自然公园。这个景观化城市设计不仅保证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同时巧妙的把环境与生活结合在了一起,上班的四周就是公园,站在高楼中俯览四周,宛如站在山顶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一般。景观化城市实际不仅让城市不再充斥着冰冷的科技感,而且为居民保证了健康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抚慰了人们在喧嚣中浮躁的心。所以常德作为景观化城市的代表,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四、结语。

“景观”一词如今之所以被大家所熟知,其实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生态共存意识的觉醒、城市区域个性化以及城市建设扩张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有关,它强调了自然与生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有自身范围上的一定的限制。而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核心,就是从景观的角度去解决城市所面临的文化传承、健康保护、生活幸福感等一系列的问题,把生态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城市标志性“建筑”代换成城市标志性“景观”,这种生态景观与经济发展同生共存的意识成为决定一个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景观化城市设计是融合了基础设施、商业和信息系统的空间形态设计,它保证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它是对公共空间重新诠释的过程,人们只有在生态自然的环境中才能放开私密空间的枷锁,把自己完全的释放出来,这是大自然独有的魅力。它是对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探索,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舒适,生活环境优质,无论从生理到心理,都构建了绿色健康、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价值观的城市氛围,这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基础。它同时把关注点也延伸到了生态、文化、历史和自然等方面,不在单一的着眼于某一个点,景观化的城市设计可以完美的把这些都融合到一起,最自然的才是传承最永久的。在经济不断进步的今日,生活节奏快导致的亚健康状态、环境污染导致病变概率增加,这些人们越来越不容忽视、迫在眉睫的问题,景观化城市设计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它给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改良后当下的环境改善,更多的是百年之后它留下了一个完整的、理想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让人们的生活与生态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了一起,创造了一段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文明。

参考文献:

[1]乌峻.第三自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徐守珩.道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四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美丽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假如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绿化,还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非凡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园林绿化则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是城市设计的拓展和完善。因为园林绿化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分隔与联系空间,宜“掩”则“掩”,宜“露”则“露”,组织和导引方向,可以起到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目前,有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脱节现象,规划划出建设地块,建筑师只考虑建筑问题,或仅仅考虑单体建筑环境问题,而规划上对于建筑之间的关系则把握不够,形成一些不协调的总体景观环境。如有些重要街道两侧的许多现代化建筑从单体上看,都很有特点,也不失为优秀设计,但是这些建筑排列在一起,侧有互相排斥的感觉,似乎互不服气、互不说话,穿着不同风格时装的一群模特。这种情况只有靠园林绿化来化解和协调。试想通过高大树木、开阔绿带的遮掩或联系的处理,使人们在视觉上从“环境视”变换到“焦点视”,或从“焦点视”转移为“环境视”,则必将缓解这种景观的不协调。有时还可以用大树、大草坪或代表某种含义的植物用作非凡的标志,赋予环境以文化情境。比如,北京二环路天宁寺立交桥中心的一株古树,就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手段完全可以在四维空间(还有时间维,园林绿化的季相变化和生长变化等)上最大限度地营造出心旷神怡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呼唤着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应确立园林城市目标,这是建设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规划、设计、园林等各有关方面的工应该共同肩负起建设园林城市的历史重任。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五

针对城市设计种类而言,主要可以将其分为控制引导型和工程实施型两种。其中,控制引导型的城市设计主要指还未经过确定的实施主体与内容,具体结合城市当中的空间区域或是特定的空间系统,在利用政策、准则以及标准等形式进行城市设计,并对设计活动进行控制与引导。而工程实施型的城市设计则主要指已经明确实施主体与内容,针对城市当中具体的空间范围或是空间系统,提出对于空间形态、景观塑造以及具体的空间布置等措施[1]。结合以上所述城市设计不同类型,控制引导型城市在设计时更加注重设计的研究,将确立目标、设计构架,明确城市中的具体格局及组织,确定城市中系统之间构建的联系,运用特色所遵循的准则。相反工程实施型城市的设计却更加注重设计中微观尺度的设计,其中不仅涵盖了较为基础的研究、结构及系统的建立,同时也需要将设计要求等与实际工程施工进行结合。以上便是城市设计中的不同种类,同时这也是进行城市设计落实的基础。

1.2城市设计和法定规划联系。

针对城市设计的整体而言,我国在城市规划的法定体系中主要是横向分层综合性规划,然而进行城市设计主要是纵向系统参与其中。城市规划体系中重点是对城市设计手段及过程进行规划[2]。部分城市中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同时,通常会采取总体城市设计的方式进行分析,当然也存在部分城市拥有确定的城市设计控制规划。然而不管具体的操作如何,其中确定的一点是,横向综合性的法定规划具有较为明确的区域范围与阶段的划分,而纵向系统性城市设计缺乏明确的层次与阶段划分,主要体现一以贯之的特征。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六

一方面,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的具体项目组织而言,传统形式下主要将其委托于一机构或是设计院,进行城市设计,然而在设计机构中,设计人员均区分设计专长,所以在具体设计时不能覆盖到方方面面。尽管一些大型设计机构中的专业十分齐全,覆盖领域也十分广阔,然而机构内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构壁垒。为此,进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立专业全面的设计队伍,在组织设计队伍时,不仅可以由不同的设计机构构成团队,同时也可以通过各个专业精英构成团队[3]。为此,将传统单兵作战形式转变为团队作战形式是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的重要组织形式。当前阶段我国开展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联合工作组的形式,这也可以为之后的设计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2.2编制方式方面———由横向分层传递转变为纵向一体反馈。

结合我国法定规划横向综合的`具体特征,当前阶段我国在建设运作以及决策形式分方面一般是以层层传递的模式进行规划和信息设计,但是在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信息割裂及信息丢失的现象[4]。设计单位在进行不同层面城市设计时,一般会提出较大的改动,以此凸显自己的价值。通常城市、工程与专项设计等主体形式都有纵向延展的特点,自身可以对法定规划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然而太过于依靠法定规划从中提取设计信息,以此构成不同阶层的设计成果,经过相应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并不具备成效。为此,进行城市设计的同时,要格外注重纵向延伸作用的发挥,从宏观开始,再向中观、微观、一体化方向进行综合考虑。与此同时,其他项目的设计不能只是仅仅凭借依据,也就是对城市的设计展开,在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也要向纵向系统进行延伸。除此之外,也要与其他专业设计纵向延伸进行结合,并构成相关的反馈,将城市设计计划的控制与调整作为基本的要求。另外还会有专项规划或是设计出现前置的现象,以此为提前和规划、城市设计控制的相关要求进行衔接提供便利。以此才能够对城市设计的策划与规划、设计与工程三者之间的衔接进行保证,并且对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进行保证。从而对城市设计规划、城市设计准则及设计实践的准确性进行保证,以免出现质疑或是大的变动。

2.3决策方式方面———由审批制转变为责任制。

以前在进行城市设计时,主要采取层层审批的形式进行控制,也就是针对实际的设计项目在设计与施工阶段中进行审批的形式。审批的根据通常是针对规划的具体结果、城市设计所遵循的准则以及设计指导等。运用审批制进行管控其中包含了如下不足:其一,审批的理论依据缺乏有效的法律地位,更多的是引导型需求;其二,该审批形式主要强调阶段性,然而和实际工程之间缺乏连续性,容易形成断裂;其三,针对设计个体所包含的适用性考虑过多,则会容易缺乏整体的控制;其四,该审批形式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操作经验与职业素养进行考验,即便有专业团队负责,在城市设计初心、整体构思以及控制的相关要求方面的实施与了解也会出现一定的折扣。为此,改变该审批形式十分必要,由于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而言一般是城市中所选定的特殊区域,保证项目整体以及控制的连贯性也需要通过专业人士构成团队,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责任制,这种专业的专家团队要由最初设计团队负责,并要求原创设计者参与其中,以此为之后管控的审批与许可提供便利,以此全面实现城市设计时的连续决策,并对设计项目一贯性进行保证[5]。

2.4委托方式方面———由分别委托转变为总包分包。

城市设计中相关项目委托和管理形式相同,一般采取分别委托的形式,即在所对应的阶段的委托相设计。主要是先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进行委托,分别对各个专项设计与一些地段建筑、景观设计进行委托。如果该方式不及时转变,那么实施型城市设计中运作形式的转变也都成为镜花水月。在设计和设计、设计和工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及反馈则会具有一定的单一性,缺乏整体的合作。除此之外,城市设计过程中的控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务必要考虑到团队中收益的形式,依靠自己,不要依靠设计者单方面的付出。例如在抗震救灾城市的设计中,城市设计会成功很大程度上与该背景有很大的联系,团队中收益的分配在项目运作的之外,是该类型项目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城市设计项目难以恢复常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时,可以运用设计总包分包的委托形式。城市设计本身作为实施型项目,要事先对整体工程实施中的资金支出规划进行安排,随后在城市设计管控的过程中采用项目总包及分包的承包形式,以此全面实现组织运行模式的改变,并促进负责制及城市设计设计控制的实现。

3结束语。

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进程也逐渐加快,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也成为当前阶段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中针对实施型城市设计,首先分析了城市设计的要点,随后从组织形式、编制方式、决策方式、委托方式四个方面的改变,对实施型城市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加强城市设计的技术水平,以此全面实现现代化城市的设计,并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七

这年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良好的城市园林设计以及园林植物能够构建生态城市,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园林设计既会影响植物配置,也会对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而且上述因素也关系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加强园林植物保护,不仅可以满足生态环保的需求,还可以满足广大居民的观赏需要。在设计城市园林时,需要从生态系统总体角度出发,做好园林植物设计。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加强对园林环境以及危害因素的深入了解分析,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打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繁衍的生态园林。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八

一方面必须要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保证工程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合法权益得以有效保障的重要依据,也只有熟悉掌握工程项目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够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能够按章办事,确保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都能够主动树立法律意识,从而避免工程纠纷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必须要提前签订好施工合同。对工程项目施工流程进行全面分析,谨慎签订合同,针对合同中存在的条款规定不明确、独立负担较多风险的内容必须要提前问清,双方协商之后进行纠正或改进,对于施工活动中必然存在的风险因素,必须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具体需要承担的责任,这也是施工前期必须要注意的。科学签订施工合同,对施工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修订与完善,可以确保双方之间的权责关系尽可能平衡,有效防止施工风险的产生。

2.2合理转移风险。

要对风险进行合理转移,首先应当在施工合同中加入相关索赔的内容。由于无法提前预知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风险产生后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合同双方都想要尽快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时,提前约定好各种情况下的索赔规定,吸取借鉴国外工程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促进自身风险抵抗能力的提升。当建筑企业主动树立了风险转移意识后,建筑工程业务也需要重视对风险因素的转移与控制。其次能够选择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方式,例如说选择工程担保或施工保险,这两种办法的操作流程与规范要求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降低保险成本的支出而失去了进行第三方风险转移的机会[2]。

2.3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现阶段国内依旧还有一部分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如何在工程施工管理活动中融入风险管理意识,必须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系统规范的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活动中尽快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做好风险教育,促进施工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提升单位风险管理水平,把风险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其次需要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方法,组建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尽快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来做好数据采集,全面科学的分析风险发生规律并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评价,促进风险管理效率的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是必然存在的,唯有借助于科学的风险管控策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才能够真正预防和及时处理风险,促进工程施工抗风险能力的提升,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傅强生.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41+157.

[2]江静.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120.

城市建筑绘画论文篇十九

建设城市和生态一体化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构建成一个大园林,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同时,注重城市外部林地、农地和山地的绿化建设,做好城市内部道路、公园和小区等地方的城市绿化工作。4.2旅游服务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会选择前往旅游城市去度假,这就需要将园林城市发展成为能够供人游玩的旅游城市[5]。可以使城市的绿地和自身的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形成自然的观光景点,发展成为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旅游城市。

4.3提供休闲小憩发展模式。

在城市的规划中,按照市区区域性的相关规定,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设施,能够体现出城市建设公益性的特点。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可以规划好城市的公益性绿化用地,例如,公园、绿化广场和林荫道等供市民休闲小憩的园林生态绿地,注重开发和保护自热生态林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环境,为市民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共同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4.4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城市环境,要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例如,在环境良好的地区和河流流过的区域禁止建设化工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培育新的植物品种,使整个城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4.5构建生态植物、人工造景。

根据区域性自然环境特点,选择合理的植物进行种植,人工科学地构建一个动植物相融合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结构上,丰富植物种类,平衡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中,通过利用植物修剪技术,提高植被的观赏性,创作出各种艺术图案和立体式的植物,提高观赏效果。将自然生态植物景观和人工工艺植物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

5结语。

在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模式中,使城市园林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加强城市的绿化效果,使城市形成一种拥有绿色生态环境的旅游发展城市,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科学合理地有效规划园林城市,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能够符合城市的发展建设,让园林城市真正实现生活环境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建设模式,使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杜海龙.低碳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规划方案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2(31)。

2张良.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与管控办法[j].园林科技,2012(7)。

3陈梦姿.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