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范文(通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2:34:34 |
  • ZTFB |
  • 8页

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写总结的过程是一种思考和思维整合的过程,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灵活性。以下是权威媒体报道的成功案例,启发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一

一、实验实训室指定专人值班及维护。实验实训室设备保管责任人为实验室值班人员和实验室维护人员。第一责任人为实验室值班人员。

二、实训实验室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详细记录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资料。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实验室值班人员、维修人员,应明确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状况。

三、实验实训室钥匙由值班人员管理。不得转借、遗失,其它工作人员不能私自配备钥匙;如值班人员因故不能上班,在履行请假手续时,应先交钥匙并上报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代管钥匙及值班人员。

四、值班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清理,由值班人员与维护人员共同签字并记入值班表。如发现损坏、遗失等情况,应及时上报。

五、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仪器设备保养维修情况。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并作为值班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作考核成绩。

六、因值班人员失职造成的'仪器设备遗失及人为损坏的,由值班人员负全额赔偿责任;因维护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所造成的损失,由维护人员负全额赔偿责任;如不能明确责任人,由维护人员及值班人员各赔偿一半。因学生造成仪器设备遗失或人为损坏的,值班人员如未能及时发现,不能确定丢失时间、班级,由值班人员负全部责任。

七、教学仪器设备仅为教学服务,原则上一律不得外借。如需外借,须由外借部门或单位提出申请,由学院主管院长、教务处负责人签字同意,由值班人员与外借方履行完必备手续后,方可外借。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执法音像记录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当事人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人员合法利益,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本局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音像记录设备,是指本局及其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音像记录或者全过程音像记录,所采用的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执法记录仪、手持执法终端和视频监控等记录设备。

第三条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畴,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规范管理。使用人应认真学习相关操作技术,掌握操作要领,做到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如因人事调整、工作岗位调换或调离本局工作的,必须将配发给本人的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和配件上交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条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必须经过行政执法人员所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配备使用。

第五条日常监督检查、许可现场审核、违法案件的现场检查、调查询问、陈述申辩、听证、合议、送达执法文书、采取强制措施等涉及管理相对人参加的行政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的规定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监督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做到全程留痕。

第六条使用人员应当做好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工作,确保设备无故障、电量充足、内存卡充足,并按照当前时间调整好设备时间,保证设备在执法过程中正常使用。

第七条执法记录仪应当佩戴在行政执法人员左肩部或者左胸部等有利于取得最佳声像效果的位置,在现场执法取证时,可以手持执法记录仪进行摄录。

第八条行政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调查询问等执法事项开始时,要首先对执法人员向当事人亮证情况进行记录。行政执法过程中询问当事人时,应当事先告知对方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记录。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们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音像资料反映的起止时间应当与相应文书记载的起止时间一致。

第九条因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或者停止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第十条在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的事项中,行政执法人员在本局办公场所以外的场所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应当记录该场所的明显标志,如标牌、门脸等;没有明显标志的应当记录周围标志性建筑或门牌号,并口述所到场所的名称。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人员连续进行多个行政执法环节的,可以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连续记录;在不同地点、时间,进行同一执法环节的,可以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断续记录。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在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以外的的行政执法过程中,认为有必要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的,可以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

第十三条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开始记录后,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事项外,不得断续记录,不得任意选择取舍或事后补录,不得插入其他画面。

第十四条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专用,严禁私自使用和外借,不得向非执法人员泄露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人员取证后的图像、音像资料不得随意删除和修改。应当在24小时内按照要求将信息导出至专用电脑保存;连续工作、异地执法或者在偏远、交通不方便地区执法办案,确实无法及时移交资料的,应当在返回单位24小时内将现场执法音像记录信息导出至专用电脑保存。

执法人员不得私自复制、保存或对外提供现场执法记录。

第十六条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信息最少保存2年,作为证据使用的记录信息随案卷保存时限保存。

第十七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现场执法记录,应严格按照保密工作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处室(单位)复制人批准,应当采取刻录光盘、使用移动储存介质等方式,由档案管理部门长期保存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

(一)当事人对行政执法人员现场执法、办案有异议或者上访的;。

(三)涉及复议、诉讼的案件;。

(四)其他需要长期保存的情况。

第十九条现场执法记录音像需要作为证据使用的,从存储设备中复制调取,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制作文字说明材料,注明制作人、提取人、提取时间等信息,并将其刻录为光盘后附卷。

第二十条省局定期对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按一定比例对现场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资料进行抽查,纳入执法质量考评:

(一)对规定事项是否进行现场执法音像记录;。

(二)行政执法管理用语、行为是否规范;。

(三)对执法全过程是否进行不间断记录;。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执法过错,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不按规定使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不制作或不按要求制作执法过程的;。

(二)执法不规范、不文明引发网络、媒体负面炒作或群众信访、投诉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规定泄露执法记录信息的;。

(四)对执法记录信息进行删改,弄虚作假的;。

(五)不按规定储存、保管致使执法记录信息损毁、丢失的;。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17年7月3日起执行。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三

(略)。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促进执法行为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以下简称行政执法),是指望都县安监局各监管监察股室、单位依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全过程记录,是指行政执法人员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的活动。

第四条。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坚持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

行政执法人员应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性质、种类、现场、阶段不同,采取合法、适当、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对执法全过程实施记录。

第五条。

应对以下行政执法环节进行音像记录:

(一)行政许可。

1.

行政许可服务大厅接收申请、登记时;

2.

组织专家审查或现场核查时;

3.

举行听证会议时;

4.

其他应当采取音像记录的情况。

(二)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监督检查活动。

1.

能够反映企业名称、概貌的标志性建筑;

2.

行政执法人员向企业介绍执法目、意义、重点及相关要求时;

3.

依据现场检查方案对企业现场必查区域、场所进行执法检查时;

4.

行政执法人员向企业相关人员通报执法检查情况、交换意见时;

5.

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及应当执行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

6.

行政执法人员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就所需调查的时间进行询问时;

7.

现场勘验时;

8.

企业相关人员在现场检查记录或相关执法文书上签署姓名和意见时;

9.

对企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时;

10.

调查取证中调取原始凭证确有困难,须采取照相、录像等方式取证时;

11.

抽样取证不能提取原物,须采取照相、录像等方式取证时;

12.

实施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或当场收缴罚款等容易引起行政争议时;

13.

以留置送达方式将执法文书留置在当事人的收发部门或者住所时;

14.

以公告送达方式送达执法文书时;

15.

对企业现场进行执法复查时;

16.

其他应当采取音像记录的内容。

第六条。

以下情形不得采取音像记录:

(一)在爆炸危险区域实施执法检查未配备符合防爆规定的音像记录设备时;

(二)涉及军事、商业、技术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信息未经当事人同意时;

(三)其他不适宜采取音像记录的内容。

第七条。

执法记录仪一般情况下应当佩戴在执法人员左肩部或者左胸部等有利于取得最佳音像效果的位置;对需要重点摄录的内容,可以使用手持方式进行或将执法记录仪固定于特定位置。

需要重点摄录的内容包括:

(一)现场易灭失或事后难以调取的证据。

(二)当事人、证人的言行及面貌特征。

(三)现场与当事人、证人约谈以及询问内容。

(四)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五)其他需重点摄录的情况。

第八条。

执法人员使用执法记录仪,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开启执法记录仪摄录时,应当首先告知当事人。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们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言语文明礼貌、行为合法规范。凡是法律法规规定出示执法证的环节,必须出示执法证。

(三)执法记录仪记录信息应当完整、客观、真实。记录信息要反映执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执法事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等。

(四)在实施执法行为时,应当记录该场所地点的明显标志;没有明显标志的,应当记录周围标志性建筑,并口述所到场所的名称。

(五)执法记录仪开始记录后,在同一执法地点不得断续记录,不得任意选择取舍或事后补录,不得插入其他画面。

第九条。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执法信息专用服务器,统一管理和保存音像记录原始资料。

第十条。

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管理与使用制度。设置执法监察案卷档案室,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对全过程记录文字和音像资料的归档、保存和使用。

行政许可的档案资料分行业由各监管股归档、保存和使用。

第十一条。

根据行政执法需要,为各监管监察股室配备满足需要的音像采集、存储、记录等配套设施设备。其中执法记录仪,按每两人一台的标准配备。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检查人员应在阶段执法结束返回机关后。

24。

小时内(特殊情况不得超过。

3

个工作日),按要求将音像记录原始资料储存至行政执法监察信息服务器。

第十三条。

音像记录原始资料存入行政执法监察信息服务器后,执法人员应于。

2

个工作日内对所有提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先后顺序编辑影像资料的名称、分类等,并以文件名或字幕等方式对影像资料反映的具体场所、主要内容进行描述。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监察人员自结案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应将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资料,形成相应案卷,及时归档,并定期移交行政执法监察案卷档案室统一存档、被查。

行政许可的音像记录资料在行政许可程序结束后。

30。

个工作日内,由承办人员负责归于相应档案。

第十五条。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采集、存储设备的维护,保证正常运行。行政执法人员在使用执法记录仪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电池电量充足,内存卡有足够存储空间。加强存储安全管理,防止录入的音像资料毁损、丢失、泄漏。

第十六条。

音像资料需要作为证据使用时,应当按照有关视听资料证据的规定,转化至相关存储媒介中并制作说明附卷,随卷宗归档保存。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采取刻录光盘或者专门硬盘存储等方式,对音像资料长期保存:

(一)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

(二)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现场执法有异议,或者投诉、上访的;

(三)当事人拒绝、阻碍执法人员执法,或者谩骂、侮辱、殴打执法人员的;

(四)执法人员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

(五)其他需要长期保存的情况。

第十八条。

除随卷宗归档保存或须长期保存外,其他音像资料的保存时间不少于两年。

第十九条。

当事人根据需要申请复制相关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的,须经局主管领导同意后,可复制使用,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二十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记录信息,应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人员所在单位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局党组对所在处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制作或不按要求制作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的;

(二)违反规定泄漏执法记录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故意毁损、随意删除、修改执法全过程中文字或音像记录信息的;

(四)不按规定储存或维护致使执法记录损毁、丢失,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违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四

生产厂家。

规格出厂日期

单价。

出厂号。

参加鉴。

定人员。

验收小组负责人。

随机附件。

登记。

鉴定意见:。

1,外观状况:。

2,配件是否齐全:。

3,技术性能:。

使用单位意见。

实管办意见。

注:本表一式三份,财务部门,实管办,使用单位各一份.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五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能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执法人员履职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18号)、《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听证办法》)、《市场监管部门执法音像记录工作规定(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执法音像记录工作,是指利用视音频记录设备对有关执法活动过程进行同步记录并对执法音像记录进行收集、管理、使用等工作。鼓励采用专业执法记录设备进行记录,专业执法记录设备是指不低于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执法视音频记录设备。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以执法音像记录为基础进行的剪辑、编排、合成等制作形成的音像资料,不属于执法音像记录。

第三条对实施查封或者扣押等强制措施的现场执法活动和场所,要推行全过程执法音像记录。对《程序规定》明确规定的情形,按照《程序规定》的要求执行:

(一)《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抽样取证情形;

(二)《程序规定》第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无法确认或拒绝确认情形;

(三)《程序规定》第七十四条规定的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情形。

对以下执法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执法音像记录:

(一)当场处罚;

(二)《程序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现场检查、抽样取证、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四)《听证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听证主持人允许进行的音像采集;

(五)有关投诉举报的现场受理和处置;

(六)现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七)行政许可的现场受理和办理;

(八)涉及执法的信访现场办理;

(九)参与其他部门开展的联合现场执法;

(十)市场监管部门认为需要执法音像记录的其他情形。

有条件的可以在专门的场所对询问调查进行音像记录。

第四条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法行为可以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或者文字作为证明的,不以执法音像记录为必要证据形式。

执法音像记录不属于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必要证据,如作为证据使用应当按照视听资料或电子数据证据要求制作。

执法音像记录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工作流程信息,不属于信息公开的范围。

第五条执法音像记录工作应当遵循依法采集、同步摄录、客观真实、规范管理、严格保密的原则,相关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第六条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办案机构及其他职能机构承担各自开展执法音像记录采集、保存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执法音像记录设备、资料的管理、使用工作。

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保障和技术服务机构负责执法记录设备的采购、维护升级、使用培训和执法音像记录技术支持。

第七条配备专业执法记录设备的,执法办案机构一般按照不低于执法人员编制数60%的比例配备单人执法记录设备,并相应匹配执法音像记录自动传输、存储、管理等设备,其他职能机构可参照比例适当配备。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设定明确时间步骤,逐步配备执法记录设备,已有配备应当向一线执法人员倾斜,确保进行执法音像记录时有备用设备。

第八条配备的专业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及配套的传输、储存等设备的技术指标应当不低于现行执法记录设备标准,具有基本的数据加密、防止任意传输和防删除等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应用无人移动装置、无人飞行器进行执法音像记录,并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数据安全、符合保密要求和隐私保护的规定。

第九条根据本意见第三条规定应当进行执法音像记录的,一般应对该执法的主要程序、过程和现场进行不间断记录,自现场开展执法活动时开始,至现场执法活动结束时停止。

对预计记录期间超出正常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连续8个小时)或预计超过设备存储空间或电池容量的可不全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环节不间断记录或者多台记录设备接续记录。

(一)现场环境;

(二)当事人经营主体资格的证据及现场人员的活动;

(三)重要涉案财物主要特征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违法行为的证据;

(四)签署、送达法律文书和采取执法措施情况;

(五)其他应当记录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因具体执法行为的特殊性不适于音像记录或情况紧急无法取得记录设备的,应当向采集机构负责人报告,有记录文书的在其中注明。因环境所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者记录时间过长导致电量、存储空间不足等客观原因而中止记录的,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记录,继续开始记录时应当对中断原因进行语音说明。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执法音像记录的,应当向采集机构负责人报告,有记录文书的在其中注明。

因相关当事人拒绝、不配合或故意破坏,致使无法进行执法音像记录的,应当向采集机构负责人报告,有记录文书的在其中注明。

涉及国家秘密的不进行音像记录。涉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经权利人书面申请并经本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同意,可以不进行音像记录,已经记录的可以不保存。

第十二条执法音像记录结束后,应当在24小时内保存。无法及时保存的,在具备条件后24小时内保存。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远程同步上传和云存储。

第十三条执法音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记录当日起不少于2年。

作为证据使用的执法音像记录;突发性事(案)件;涉及复议、诉讼的;当事人对执法行为提出重大异议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现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其他重大、复杂案件的现场处置。

第十四条执法音像记录管理由实施记录的本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因地制宜建立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包括配套传输设备、存储设备等)和记录资料的管理、使用制度。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执法音像记录管理系统,对执法音像记录进行集中统一、分案分类存储并留有数据接口。

执法办案机构及有关职能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专业设备、资料,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严禁违规使用、操作和破坏执法记录设备和系统。

第十五条建立的执法音像记录管理系统应当注重执法音像记录的存储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可以与智慧监管相结合,与执法办案信息管理、日常监管等系统相关联或作为其子系统。

第十六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为适应重大执法行动或突发事件处置中协同响应和远程支持等需要,可以在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和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以实时多点音视频通信的指挥系统和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应当可以覆盖本级和下级数据终端,并可以对接上级指挥系统进行音视频实时通信。

第十七条对执法音像记录,应当严格限定使用权限。因采集机构内部工作需要,超出执法人员本人权限调阅、复制执法音像记录的,应当经采集机构负责人同意。因本级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工作需要,超出采集机构权限调阅、复制执法音像记录的.,应当经本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同意。其他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请求查阅、复制执法音像记录,参照前述规定。

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调阅、复制下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音像记录,其使用执法音像记录应当遵守本规定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对外提供执法音像记录,应当经本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书面批准。涉及重大、复杂、敏感事项的,可以征求上级市场监管部门意见。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隐匿、毁损、剪接、删改原始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和资料,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或者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传播渠道发布执法音像记录。执法音像记录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保密。

第十九条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发挥执法音像记录对于规范执法行为和防范执法风险的作用,对本级和下级市场监管部门执法音像记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严禁违反规定采集、存储和使用执法音像记录。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要批评教育并予以纠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试行,并适时修订。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六

为了更好地管理好教学仪器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我市中小学仪器设备报损制度。

为了更好地管理好教学仪器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我市中小学仪器设备报损制度。

一、实验室所有教学仪器、电教器材,无论是国家无偿分配、自筹经费购买,还是外单位及个人赠给,均为学校所有,都要按照国家教委、省、市教育局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二、实验室应有仪器借用登记本,一般情况不下予外借,特殊情况须经学校负责人批准。凡外借仪器,要进行登记,归还时要当面检查,没有损坏,方可注销;如有损坏应根据损坏程度照价赔偿。

三、调入仪器应进行检查,确定完好无损后方能放入仪器室进行保管。

四、演示仪器和学生实验借用的仪器归还时要进行清点,并检查仪器性能,如有损坏和遗失应根据事故起因,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五、仪器设备应及时保养和维修,如因保管不善,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应追究管理员责任。

六、每期期末学校应组织仪器清查回收工作。如有遗失,应查明原因及责任人,根据情况作出经济赔偿处理。

八、价值人民币十元以上,二百元以内的仪器,由管理员鉴署意见后报校长批准报损。

九、凡价值人民币二百元以上的仪器,由市仪器站批准报损。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七

1、操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操作。

2、量器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洁,放回原位,衡器使用后必须复位,量器、衡器必须定期校准。

3、实行专人专机,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不能擅自乱x修,按照正常渠道进行检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恢复原位,清理好试剂、操作台,做好使用、维护记录。

4、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便于随时查阅。仪器室内应有简单的.操作规程。

5、进修实习人员原则上不能独立使用仪器,必要时,应在老师严格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操作,并由指导老师负全部责任。

6、做好仪器室的安全、清洁工作,严禁在室内吸烟、进食或接待客人。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院或科领导同意方可接待。

7、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及纠正各种仪器的指标,每天了解仪器的运转情况、试剂的使用情况;检查仪器的整洁、安全、水源和电源情况,努力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8、检验科主任应经常了解仪器室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检验仪器设备的申购按医院规定的程序进行,从正常渠道进货,并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档案。仪器设备的报损按医院有关规定办理。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八

(略)。

第一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音像记录设备,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音像记录所使用的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执法记录仪、手持执法终端、视频监控等记录设备和相关音像资料采集存储设备。

第三条。

音像记录设备配备应当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性能先进、保障需要的原则。

第四条。

各科室配备照相机、摄像机、视频监控等记录设备和相关音像资料采集存储设备,已纳入通用办公设备名录的,依照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配置标准执行;未纳入通用办公设备名录的,根据执法需要合理配备。

严禁配备与本单位执法工作无关的音像记录设备。

第五条。

各科室配备执法记录仪或者手持执法终端,按以下配备比例:

(一)监察大队、应急办:每。

3

名执法人员一台;

(二)其他业务科室:每个科室一台;

第六条。

配备的执法记录仪或者手持执法终端,应当符合以下技术性能要求:

(一)具备高清分辨率及较高像素,能够清晰、准确记录执法过程;

(二)电池容量及存储内存较大,能够较长时间持续录音录像;

(三)内置芯片运算速度较快,耗能较低,能够流畅操作,摄录不卡顿;

(四)摄录文件完整性、保密性较好,能够保证音像记录资料不被删改,真实准确。

有特殊执法需要的,应当具备防爆、红外夜视、

gps。

定位、数据无线实时上传等其他功能。

第七条。

音像记录设备配备费用,由局财务审计中心在安排预算时予以统筹保障。

第八条。

“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执法人员在出发前应当仔细检查现场音像记录设备设备是否正常,电池是否充足,内存卡是否有足够空间,时间显示是否准确,确保能做到全程录音录像。

第九条。

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调查取证、行政处罚、日常巡视、抢险施救、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执法活动时应当使用音像记录设备进行取证。执法人员在进行现场执法记录时,应保持仪容严整,规范执法用语、动作。

第十条。

使用现场音像记录设备应当注意拍摄的角度、模式,确保视频资料清晰、有效,内容完整客观。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在使用现场执法仪后应当及时将视频资料上传至采集电脑,确保视频资料当日上传。

第十二条。

各科室要建立现场音像记录设备设备、音像资料保管、交接登记制度,防止损毁、遗失。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将设备、音像资料外借、外泄、私用。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在保管、使用现场音像记录设备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那责任:

(一)故意删除有效证据信息的;

(二)擅自借给其他人员使用的;

(四)违反规定泄露现场音像记录设备摄录的音像资料内容造成后果的;

(五)故意摄录虚假证据信息或对摄录的音像资料进行删改,弄虚作假的;

(六)用于非单位工作或违法违纪活动的;

(八)有其他严重违反现场音像记录设备管理、使用规定行为的。

第十四条。

现场音像记录设备纳入执法装备管理,各科室负责现场音像记录设备的配备和日常维护管理;总量办负责对各部门现场音像记录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九

因科研(或教学)需要,兹向实验室(办公室)借用台设备。本人承诺,在外借期间,保证设备的安全。

借用设备的具体清单如下:

序号。

仪器编号。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价(元)。

厂家。

出厂号。

1

审批人:(签名):借用人(签名):

借用时间:年月日。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十

(略)。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各科室执法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保障每一名执法人员正确使用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依法履行职责,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音像记录设备”)是指专为各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配备的,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时所使用的录音、录像、取证和监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照相机、录像机、录音笔、记录仪、视频监控设备等,对现场执法全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并对现场执法全过程音视频记录的资料进行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

第三条。

执法人员使用音像记录设备对执法全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应遵循同步摄录、集中管理、规范归档、严格保密的原则,确保视听资料的全面、客观、合法、有效。

第四条。

所配的执法记录仪为执法办案、日常检查、重大执法活动等工作专用,严禁摄录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第五条。

根据各科室执法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备配备:

第六条。

在实施以下执法管理活动时应佩戴现场执法记录仪,进行现场执法记录。

(一)日常执法检查;

(二)处置各类投诉、举报案件;

(三)违法案件查处过程中,调查取证活动、先行登记保存;

(四)证据、执法文书送达;

(五)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六)其他现场执法办案活动。

第七条。

“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执法人员在出发或使用前应当仔细检查音像记录设备是否正常,电池是否充足,内存卡是否有足够空间,时间显示是否准确,确保能做到全程录音录像。

第八条行政执法人员在开展现场检查、商品质量抽检、调查询问取证、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听证、现场审核受理材料、行政裁定、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等执法活动时应当使用音像记录设备进行取证。执法人员在进行现场执法记录时,应保持仪容严整,规范执法用语、动作,并事先告知对方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们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第九条。

使用音像记录设备应当注意拍摄的角度、模式,确保视频资料清晰、有效,内容完整客观。

现场执法时,音像记录设备应当双人携带,一人围绕执法人员将执法、处置全程记录(自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开始,至执法行为结束时止)。

室内询问时,音像记录设备的放置位置应当能够清晰记录询问人和被询问人正面图像及声音。

第十条。

非因技术原因不得中止录制或断续录制,因设备故障、损坏,天气情况恶劣或者电量、存储空间不足,检查场所变化等客观原因而中止记录的,重新开始记录时应当对中断原因进行语音说明。确实无法继续记录的,应当立即向所属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在事后书面说明情况。不得任意选择取舍或者事后补录,不得插入其他画面,不得进行任意删改和编辑。

第十一条。

音像记录制作完成后,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自行保管,应在。

24。

小时内按要求将信息储存至执法信息系统或本执法机构专用存储器。执法人员不得私自复制、保存现场执法记录。

第十二条。

法制部门定期抽取音像记录设备摄录的音像资料,检查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三条。

各科室行政执法机构要建立音像记录设备、音像资料保管、交接登记制度,防止损毁、遗失。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将设备、音像资料外借、外泄、私用。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保管、使用音像记录设备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责任:

(一)故意删除有效证据信息的;

(二)擅自借给其他人员使用的;

(四)违反规定泄露现场执法摄录的音像资料内容造成后果的;

(五)故意摄录虚假证据信息或对摄录的音像资料进行删改,弄虚作假的;

(六)用于非单位工作或违法违纪活动的;

第十五条。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全局通报批评;

(三)停止执法工作一个月;

(四)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五)情况严重的,除追究上述责任外,还可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音像记录设备纳入执法装备管理,财务科负责音像记录设备的配备;法制部门负责对各科室行政执法机构的音像记录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执法监督并进行考核。同时将各科室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处置行为和现场取证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怀安县畜牧水产局。

o

一七年八月十日。

设备科岗位培训记录篇十一

第一条为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实现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浙江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音像记录设备,是指本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音像记录所使用的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记录设备和相关音像资料采集存储设备。

第三条音像记录设备配备应当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性能先进、保障需要的原则。

第四条本部门应当按照本制度及执法需要,配备相应音像记录设备。

第五条本部门应按照行政执法需要和相关财政管理制度要求,合理、达标配备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对现有不达标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或更新淘汰,切实保证执法工作需要。严禁配备与本单位执法工作无关的音像记录设备。

第六条按市政府配备标准,本部门配备执法记录仪或者手持执法终端,原则上不少于5名执法人员一台。

第八条音像记录制作完成后,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自行保管,应在24小时内按要求将信息储存至执法信息系统或本单位专用存储器。

第九条专门人员负责对全过程记录文字和音像资料的归档、保存和使用。自行政行为终结之日起30日内(法律、法规、规章有具体要求的,从其规定),将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资料,形成相应案卷,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归档、保存。当事人根据需要申请复制相关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同意可复制使用,依法应保密的除外。

第十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记录信息,应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管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