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理想教育论文范文(通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23:54:17 |
- ZTFB |
- 11页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规划自己的行动。总结范文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总结写作的机会。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一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资源竞争的弱势。新建本科院校在社会声誉、学校品牌上还处在我国本科高校生态群落的边缘,国家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使其受到众多圈层的挤压,既要面对“985”、“211”及老牌大学在诸多方面的强势压力,又要克服因合并、下放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特色不特、强势不强的瓶颈,能否准确识别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在传统优势学科、生源质量、师资建设、资金投入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契机,甚至后来居上,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二是发展定位的尴尬。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正徘徊于传统大学与高职高专两种不同教育价值体系之间。进则无力与老牌重点大学抗衡,退则难以与高职高专竞争。在服务地方的横向关联上,难以取代职业教育而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研发实力的纵向比较上,也无法跻身于高水平大学之列,社会期望值过高与自身实力难以应对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三是投入体制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因循的“省市共管共建,以市为主”的外部管理体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省、市两级政府责权不明,既多头管理又互相推诿,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学校办学自主权。且新建本科院校的运行往往受当地政府财力所限,经费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偏少,政策空间相对有限,发展潜力受到制约。
从内部环境看,一是面临高标准办学要求的挑战。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部分办学指标亟待提升或填补空白;师资队伍缺乏领军人才,专任教师总量偏紧;学科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学改革亟待深入,科研创新和团队意识还须增强,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办学目标与定位、教学与科研、学科与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还需优化。二是面临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挑战。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与学术管理的民主化之间的矛盾显然已不符合新建本科院校新的内涵和任务,亟待各方面进行改革与转型。
二、办学理念的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理性选择。
(一)树立差异化发展观,谋求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蕴涵于学校内质中的独特优势,能使学校长时间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获得价值、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它表现为大学的知识体系、品牌声誉、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系,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独特精神力和发展力的前提,也是大学之间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所以创建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型的一流大学,必须树立差异化发展观念,精心谋划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二)树立特色化发展观,培育学科专业的后发优势。
新建本科院校少有根深蒂固的“顽疾”和割舍不断的“传统”情结,无须等待观望,无须徘徊权衡,理应倾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适应市场要求、符合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变“起步晚”为“起点高”的后发优势。这就需要瞄准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科类结构,使其与区域社会职业需求结构紧密结合,与地缘区域特色紧密结合,与各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紧密结合。
(三)树立开放的育人观,建立多样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优化调整后的学科群必须有梯度结构的学术队伍作支撑。新建本科院校要采取“理论型与实践型并重,培训提高一批、引进聘请一批”的方式和多种激励手段,尽快整合积聚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二是学科群优化的成果要体现在多样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现代科技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多元整合,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的开放性和多样化,向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结构要求,进而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树立根植地方、面向行业的价值观,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一是要切实加强科研水平的提升意识,推进科研工作由“单兵作战”向“集团攻坚”的转移,打破系、教研室的界限,按大学科群的思路组建跨学科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整体优势,力争在学科跨界和边缘地带以及应用科学领域产生新成果。二是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社会意识,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向,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纳入学校规划,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价值,在人才培养、技术供需、科技攻关、人员交流等方面亲密互动、资源共享,逐步将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推向市场,提升学校科技研发力。
三、管理模式的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保障。
(一)新的管理格局面临的困境。
1、不同利益主体制约着管理资源的整合。
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规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的迅速扩张,组织规模和管理半径相应增加,进一步提升了结构的复杂性,复杂意味着信息的流失,终将导致组织适应外在能力的减弱,从而破坏组织效能。因此,如何避免组织规模扩大所造成的资讯沟通障碍,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畅通的信息传送渠道,是新建院校组织结构设计的重点所在。
管理文化一旦成形,将对组织产生长期影响,并成为新的管理模式的参照系,其不利影响表现在组织成员的守旧和对新的组织管理的心理认同滞后。新建本科院校的危机,常常是因为新旧观念、模式和方式的冲突而使决策者不得不采取折中、妥协或短期的权宜之计,使新的管理模式难以迅速适应学校发展的新要求,甚至违背高等教育规律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浪费许多机会收益。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完善民主高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和全成本核算约束下从组织机构和管理文化等方面迅速高效运转,首要的是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体系。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系统应该是整合、透明、弹性的组织;跨越传统科层功能的组织;为全体师生提供整体服务的组织。管理规模扩大和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层级控制要有新路径,行政管理须通过发展共有价值、相互协调并在分权和控制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其重要环节就是优化各项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2、构建开放弹性的教学科研管理网络。
院系设置仍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的基本单元。但随着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随着学科群的优化重组和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地域科研机构的组建,教师既是某院系成员又是某科研机构或某联合攻关小组成员的双重身份成为常态,因此可采取院系的绩效管理和学术团体的目标管理并行的弹性灵活的模式,有利于整合相互依赖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避免部分教师各行其是、目标错位。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构建充满活力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学术评价机制建设,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和成就感,给学校发展注入生机。
3、形成良性对接社会的资源积累机制。
早在中世纪,洪堡就提出“学者、土地、资金”乃教育资源积累的三大结构板块,决非完全依靠大学自身可以实现。现代大学更是一个与社会广泛联系的开放性组织,教育资源的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化更加明显。新建本科院校曾为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扩招任务而经历了补偿式、追赶式发展,其负重运行的潜在风险更加需要转变资源积累方式,改善资源积累结构,提高资源积累效益。重点是建立学校信息发布和社会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应对系统,利用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平台,利用校友资源,取得社会对学校的深度认知、高度认同和广泛支持,提高学校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4、建立独立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
随着市场细分与分工细化,规范高校后勤服务与行政管理系统的分离、分流或重组,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学校选择,符合师生需求的后勤产业体系与社区服务体系是高校体制转型的重要趋势。除事关师生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公益服务外,多数服务实体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条件成熟的院校可组建专业化、集约化的集团,逐步放开校园市场,引入服务外包模式,形成竞争性经营局面,以兼顾学校、师生、后勤职工三者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和保持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瞿华.我国高校合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01)。
[2]王根顺,陈蕾.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校合并历史经验的理性探析[j].教育探索,,(06)。
[3]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08)。
[4]李化树,黄媛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02)。
[5]于福君.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6]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二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能承载文化信息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通常会由其词汇体现出来。同时,词汇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把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非常有效而可取的办法。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列举出与所讲词语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当讲到“elect”一词时,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引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国务院总理”等的英语表达;根据“representative”可知道如何表达中国的“三个代表”;通过“eve”可引出中国的“春节”;从“pyramid”到“秦始皇兵马俑”;从“opera”到“京剧”;从“religion”到“老子”和“道教”等等。这种教学法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因为词汇涉及的面很广,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敏感度,掌握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及它们的英文表达。由于词汇涉及的文化内容可能会相当广泛,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选取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介绍,以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
1.2在篇章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将中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介绍,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第四册第四单元课文a的题目是“无名英雄―职业父亲”。如今,职业父亲在美国社会中越来越受到轻视。父亲的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与职业母亲相比,职业父亲们一方面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自己,同时他们也在承担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不由会让我们想起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借用张培基先生的英文译本,组织学生讨论东西方文化中父亲形象的异同。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3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讨论前,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b时,内容中涉及到美国的一些代表性食物“汉堡包”、“三明治”等,相应地我们可以将中国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馒头”、“花卷”、“粥”、“面条”、“馄饨”、“油条”、“豆浆”、“包子”、“饺子”等的英文表达介绍给学生。根据中西方饮食的不同特点,可组织学生就“中西方饮食哪个更利于健康?”、“你更喜欢哪个?”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英语教学手段。讨论中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更能畅所欲言,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非常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典型情景的模仿。例如:第四册第二单元课文b讲的是“文化差异”。故事是关于作者在俄罗斯由于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尴尬经历。一天,在晚宴后,为了向女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作者为女主人剥了一个香蕉送给她,女主人微笑着接过来,作者因此误认为为女士剥香蕉是一种礼貌行为。但事实却不然。在俄罗斯,男士为女士剥香蕉意思是这位男士对她有好感。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短剧的形式表现一些常见的中西方礼仪,如见面与分手时的礼仪,称呼别人的礼仪,表达赞美及应答礼仪,表达感谢及应答礼仪,餐桌礼仪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生活情景的模仿与对比,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并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在文化教学中,对比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和比较,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直观认知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往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两种文化的差异。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过多地进行差异对比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客观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文化的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仅要区分“异”,更要看到“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a向读者介绍了牛津大学。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建校历史、学生、学院的组成、教学科研体制、学位授予、奖学金的颁发和各自的使命等多个方面将其与北京大学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运用无疑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单元讲到课文b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以及它与拳击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
2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应坚持适度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具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型和交际型人才,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只能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把英语课堂变成中国文化的讲堂。中国文化只能渗透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意味着转移英语教学的核心,而是进一步深化英语语言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中融入中国文化。
2.2应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对比绝不可以带有哪个文化更好的倾向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坚持平等的文化原则才能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要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平等、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以便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有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结合,更多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外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生进行中外文化学习的意识。
3结语。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中,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往往是要介绍自己的东西而不单纯是谈论西方的文化与知识。因此只有对双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中西文化底蕴深厚的实用型交际人才,更好地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kramasch,c.languageandculture[m].oxfor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2]samovar,l.a.&porter,r.e.communicationbetweenculture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3]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1).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5]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6]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刘世文.重视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8.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足球作为众多体育活动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项目,也同样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球游戏是以训练足球技能为目的,兼顾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已有应用。本文分析了足球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团队意识方面对高职足球教学的促进作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足球游戏在足球课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战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足球游戏;足球教学;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于文博(1979-),男,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体育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足球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
足球是当今世界竞技体育中最具有挑战性和对抗性的运动,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足球课,既能教会学生足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喜爱,贯彻“快乐运动”的体育精神。学生对足球课的期待也促使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提高授课质量,足球游戏能有效增强足球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将探讨足球游戏在高职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1、足球游戏对高职足球教学的促进。
1.1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内容枯燥无味,在教师讲解示范后就是重复的机械练习,学生会觉得足球课了然无趣。足球游戏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都有严格的动作规范,需要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难免会注意力涣散,觉得没意思,很累,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如果让学生觉得足球课是负担而不是快乐,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足球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特点,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足球游戏,把学生被动的练习转变为主动的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1.2提高教学效果。
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单独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足球游戏教学将运动作为游戏,把学习的教学课堂转换为游戏的场所,使学习者处在主动状态,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游戏中可以让同学互相纠正错误,让熟练者带动生疏者,共同提高,这能很好地弥补由于班级授课人数过多教师不能一一照应的漏洞,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
1.3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游戏的组织形式多为集体进行,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游戏,有的还是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所以学生在小组中会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与同学默契配合,这也是足球比赛中非常强调的团队精神。团队游戏还能感染和带动不积极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一个同学都不掉队。如让技术掌握好的学生为学习困难的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纠正错误动作。此外小组间的竞赛,还能让学生有不服输的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作风,感受到紧张的氛围,从而能更专心地学习和联系,为集体荣誉而战。
2.1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机体状态从静止调整为活跃,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防止伤害事件的发生。在足球课上最常见的准备活动是慢跑、体操等,让学生感到乏味和负担,课堂气氛沉闷。而采用足球游戏,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与足球有关的游戏能使学生尽快熟悉球性,进入上课状态,如“围圈抢球”、“垫球比赛”、“传球触人”、“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这时候就也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更为重视,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上课做好铺垫。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无球游戏,旨在锻炼学生的灵敏度和柔韧性,集中精神,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列队练习”、“拉网捕鱼”等。
2.2基本部分。
课的基本部分,首先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趣味性强、活动强度适中的游戏来辅助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基本技术。如“捉猴子”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圈,让一个人在圈中,球在围成圈的人的脚下传来传去,不让圈中人碰到,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脚法和传球。进一步的技术提高则可以选择对抗性的足球游戏,分组活动,让同学们互相纠正错误,提高团队战斗力。如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运球接力”、“头上跨下传球”、“盲人闯雷阵”等游戏。当然最具有挑战性和最能锻炼足球综合能力的就是三对三对抗赛。
2.3技术战术教学。
足球技术包括传球、射门、接球、运球过人、顶球、掷界外球、抢截、守门员技术、假动作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运用。在单调枯燥的机械练习中,学生很容易疲劳,造成精神不集中,影响训练效果。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游戏可以根据人数、内容、季节来设计,小组游戏时场地划分和布置也很重要。足球战术就是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取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手段的综合表现,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全队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障。简单战术有补位、围墙、造越位、盯人紧逼防守、区域紧逼防守,战术训练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能力。
3、结语。
足球游戏对高职足球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作用,可以加以推广应用。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足球游戏也要具有科学性和适配性,游戏的应用要服务于教学,要与教学目标、任务相契合。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在现有游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特征,创造新的足球游戏,推陈出新才能吸引学生眼球。另外要认识到足球游戏只是辅助教学,不能使用过多或过长的时间,造成“喧宾夺主”,忽视了授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去不断探索。相信足球游戏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定能使高职足球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大丰.足球游戏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7).
[2]顾念慈.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03).
[3]王文通.足球游戏教学特征与运用方式新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四
摘要: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1.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分析。2、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的背景分析。3、农村远程教育管理的目标。4、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教学优化。5、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方法。
信息化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面对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落后的学习方式正受到巨大冲击。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其主要技术特征。从数字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硬件、软件和人件;从网络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天网、地网和人网。因此,远程教育并不是孤立地使用这些技术,而是相互结合整体兼容地运用这些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接与跨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为了贯彻国务院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由国家投入巨资,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项目。
一、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意义分析。
11月,随着第一批基层远程教育工程电教教师骨干培训的结束,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至今基本上形成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因此,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发挥“天网”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着的实践应用价值。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远程教育要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许多学校得到了普遍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受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的制约,大都存在着以下不足:学校硬件设施的多样性和不平衡造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个环节或学科,系统性不强,尤其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的全面支持;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困难大,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农村远程教育实践应用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广,目前为我市新增345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教室22间、微机网络教室22间、卫星地面接收站243个、光盘播放点102个;新添置计算机969台,使我市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提高到21:1。由此可见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而远程教育环境下优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才开始起步,如果缺乏符合当地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必将制约远程教育效益的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科实际,深化我市教育改革,推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作用。
我市在电化教学方面,城区学校已经具有超前的信息技术设备、技术、经验的示范性,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研究骨干队伍和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
近年来,全市教师又进行了全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初级培训,98%的教师达到计算机初级操作水平,并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契机,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很抓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各位教师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目前,全市共有30几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200名教师参加并系统接受了市级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数千名教师参加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校本培训,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目前,我市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尚在初始阶段,远程教育设备还没有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工具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加强,这也与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缺乏系统培养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水平和条件环境尚不具备。
目前,我市远程教育应用的总体教学模式趋势是:“教学目标——引入资源——教学展示——学习提高”。虽然从整体来看还处于教学辅助的阶段,但它比较符合农村教育目前的实际现状,并且还有继续扩展深入的余地。
这一基本模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1、光盘播放点。光盘播放点主要装备在教学点,学生人数几十个人,教师几名,教师信息技能欠缺,但是经过培训能掌握光盘播放系统的使用方法,在配置全套教学光盘的条件下,也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因此光盘播放点设备使用模式采用“实时播放”,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是:“教学目标——播放展示——学习提高”。其目标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拓展学生的视野。
2、卫星教学收视点。主要装备在完全小学,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也高。这一层次的设备使用主要采用“电教室应用”,即将学校建立电教室作为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场所。在资源应用的方式上大多是演示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朝着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方向迈进。
3、计算机网络教室。乡村初中建设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从功能上看已经具备了两方面的职能:对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提供资源补充,同时还是当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由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其教学模式当以“网络化的自助”教学为主。
三、远程教育管理的目标:。
1、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2、探索代远程教育设备、技术及资源为依托转变教师观念、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建立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创新氛围。
4、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在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力得以培养。
5、探索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熟练、合理应用,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
四、远程教育实践应用教学优化。
1、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主体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在中小学多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播放光盘,构建多媒体电子备课流程,创造交互式的网络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多维关系生成,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2、远程教育与学习方式——构建以“it”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适应和活动能力。
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信息适应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这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初步具有信息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的能力。
3、远程教育与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辑多媒体教学模块,创建具有图文、音频、影像、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学科多媒体教材、校本网络专题课程和各类站,促进教育时空的多维组合,使学生能在网上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
4、远程教育与校本资源开发——构建交替共享的资源开发模式。
与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汇集整理教师原创论文、课件和课堂录像,学生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等创新素材,创建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研发资源交替共享的网络平台。
五、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方法。
1、建立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规则。
由各实验校课题组负责人主持,提前一周备课,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组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各备课组成员分章节,负责设计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提供的教育资源、素材资源或多媒体课件资源,借助电脑和语音教室的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各备课组成员下载、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教案。
2、综合运用模式,整合优化过程。
形成在网络环境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所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3、活动项目与定量评估的结合。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拟好一份电教计划,写好一份电教教案,上好一节电教课,制好一个课件,撰写一篇电教论文;组织开展电教优秀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个人主页、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网站、电子办公评选活动,分级评比、量化积分。
总之,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管理与实践应用,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真正见到实效。
参阅资料:。
《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张民生金宝成。
《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
《论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柯森载《教育研究》,年第6期。
《江西电教》5月10日江西电教馆网站新闻。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五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准确、流利、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欢迎,因为交际法运用于英语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这符合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本文介绍分析了交际法的内容,讨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交际法。
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功能法(thefunctional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functionalcnotionalapproach),产生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
1.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基础是有关交际能力的理论。交际能力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海姆斯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懂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但实际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换句话说,海姆斯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2.交际法的原则。
交际法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实践方面,学习者总是千差万别,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然而,在使用交际法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围绕以下四项主要原则来进行:(1)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2)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3)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4)把听、说、读、写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把口语和书面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3.交际法的特点。
第一,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第二,强调教学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第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第四,认为语言运用中的错误不可避免。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生应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步纠正。
把交际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breen和candlin认为,教师在交际法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协调和加强所有学生之间以及这些学生和各种活动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教和学的小组活动中充当独立的参与者。教师还充当组织者、向导、顾问和管理者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应用交际法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
1.意识到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动机。在课堂上,交际活动的场景越真实越好;在课后,鼓励学生寻找使用英语的机会,例如参加一些英语活动以及商品交易会等。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情形,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进行交际。
3.组织交际性的语言活动。
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角色扮演(role-play),语言游戏communication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模拟表演(simulation),辩论(debate)等。其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演练的机会,达到熟练运用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
4.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学习英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因为在英语的实践中能学会使用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活动。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输入和输出都很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听,读练习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及写作练习是产生语言输出的活动。听、说、读、写平衡发展,相辅相成。教师一定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对学生加强练习。
5.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
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焦虑,不自信怕犯错误等,有些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实际上在应用交际法教学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会从多犯错误到少犯错误,练习多了,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交际,即使在交际过程中,学生犯某种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也不应该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6.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者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交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一是“鱼”,二是“渔”,外语教学过程中,“渔”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有和现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巩固现有知识。对学生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利用学习策略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只有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交际法引入我国已有几十年,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在大学的教学中。交际法是一种可取和可选的教学法,它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当然交际法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高校教师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利用交际法教学的优势,把交际法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应用于教学,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icative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
[2]richards,jackc.&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1.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6.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六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五”计划提出,到,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在校生数为623.09万人,经过4年超常规的发展,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超过170所,占普通本科高校的24%,且仍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撑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半壁江山。同时,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体制、经费投入、办学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者,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办学模式。盲目“克隆”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的办学特色,只会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无个性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竞争的基础,更无法奢谈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七
冶金物理化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冶金材料制备过程,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冶金及材料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和公式多,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涉及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冶金动力学、冶金热力学和传输原理等学科知识,是一门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专业必修课。我院在开设《冶金物理化学》之前,学生只学习了《无机化学》相关知识,没有足够时间学习物理化学等前置课程,同时目前还没有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要让学生在短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不容易。笔者经过长时间实践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动画、音效、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并配有形象的图片,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之间的`转换,信息量大,交互方便。多媒体技术是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对实施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时少的问题。
在传统的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中教师始终离不开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的模式,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对抽象、难理解的概念性问题的讲解,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板书,而学生既要听课,又要笔记,不可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老师讲课内容上,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效率低缺点就更加突出。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克服了以上困难。如第一章冶金热力学部分,主要是通过热力学三大定律对冶金过程进行热力学计算,书里提到很多概念,如焓变,吉布斯自由能等,这些概念大都在物理化学中详细讲解,之前只在无机化学中提了一下,但不够详细,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这些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这些概念的定义,作用及相关公式制成ppt课件,在讲课时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这样既可以将相关内容补充进去,又节省板书的时间,即便所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堂没有完全掌握,课后还可以把课件复制回去慢慢理解。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确保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既要听课又要记录,顾此失彼,思维活动会逐渐下降,常常处于关闭状态,在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呢?采用多媒体教学,同学们用眼看、用耳听,用手记,做到三位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讲热力学在冶金中的应用章节时,奥氏体不锈钢的去碳保铬工艺里有大量的热力学计算,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不锈钢冶炼工艺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将配料熔化法、返回吹氧法和高碳真空吹炼法三个阶段做成相应的短片,让学生了解各工艺的原理,对原材料有什么要求和各阶段存的问题,通过分析三个阶段存在问题,来引入相关的计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讲的内容,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该行业最新进展,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通过图片和录像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无法实验的复杂过程简单化。
钢铁冶金通常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如铁矿石还原温度高达1600°,该过程很难控制,作为高职院校根本不具备实验条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的优势,下载其他高校相关实验录像,让学生们观看,使学生具有感性认识。相平衡是冶金物理化学中比较难学的部分,之前没有学过物理化学,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对相图认识比较少,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高职院校又不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讲解清楚。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无法实验的过程呈现给学生,如在讲解用步冷曲线法绘制bi-sn二元合金相图时,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仪器的图片,结合动画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对步冷曲线的测定有感性认识。然后以二元合金系统为例采用动画形式展示纯sn、纯bi及不同组成的合金在高温熔融状态自然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成步冷曲线,在曲线的每一阶段均展示系统的相态和分析自由度情况。最后将不同组成的步冷曲线上各个特征温度标注在t-x图上,连接起来即构成了bi-sn二元合金相图。虽然整个实验步骤在书本里都能找到,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会让同学们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可直观地将冶金物理化学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演示出来。
多媒体技术在演示物理模型时效果极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冶金物理化学里提到很多反应模型,如多相反应动力学里的未反应核模型、双膜理论以及熔渣中的分子理论和离子理论等。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将冶金物理化学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演示出来,如铁矿石还原生成铁是一个典型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即固态feo和气态co反应生成固态fe和气态co2,整个过程可分为五步进行,即两个外扩散,两个内扩散和一个界面化学反应,将这五个步骤串联起来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化学反应过程。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先制作一个未反应核模型示意图,标明各部分名称,插入一个flash动画,co气体分子先通过扩散的形式通过气相扩散边界层到达feo的表面(外扩散),然后co通过多孔fe层扩散到化学反应界面(内扩散),接着feo和co发生反应生成fe和co2(界面化学反应),生成的co2又要通过多孔fe层扩散到多孔层的表面(内扩散),最后co2通过气相扩散边界层扩散到气相本体内(外扩散)。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未反应核模型,绘出反应物co生成物co2的运行轨迹图。整个过程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很好掌握该部分内容。
总之,在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应当既坚持传统教学中的富有生命力的模式,又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彼此兼容,互相渗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该教学经验应用于我院2006和级学生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该科的平均分数较往届提高了10-15分。
参考文献:
[1]张家芸.冶金物理化学(第二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杨晓宇.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0).
[3]徐奎伟.动画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八
摘要: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融入会使得教学效率有较大的提高。本文从我国音乐教学中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基于情感培养的方式,研究了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应用;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从物质上的追求发展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对于各种娱乐方式要求越来越高。而艺术可以让人们感受内心世界,交流情感。特别是音乐、舞蹈以及乐器等,在艺术领域中属于人们的重点精神追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艺术的灵魂。老师们不是只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还应该传播艺术的感受能力以及艺术所具备的思想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欣赏艺术作品,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以及创作的能力。而将情感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里,让学员们对艺术作品充满感情,有利于他们去充分理解作品,感受艺术的灵魂。声乐属于艺术中非常需要情感表达的一门艺术。演唱者要演唱好声乐,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懂得如何将歌曲中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此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将这首歌曲发挥到淋漓尽致,引发听众的共鸣。如果演唱者只具备演唱技巧,却不具备丰富情感并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到位,只会使得演唱死板无趣,不能直击人心。因此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在传授演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对歌曲内在感情的理解。
一、我国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艺术中的情感培养。
若想一首艺术作品被大家认可,不能只有歌词以及曲调的优秀,还需要表演者的表演功力。而演唱者的演唱是否能打动人心,关键就在于其对歌曲的理解与表达,只有将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者的演唱结合起来,才能让该音乐作品得到大家喜爱。而现在很多高校是将声乐艺术简单地理解成声音艺术,不注重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是只注重歌曲本身的演唱技巧,在某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例如有些学生可以给人声音优美的印象,但是由于表现能力不够以及精神内涵不足使得其不能被大家接受。
(二)忽略教学情境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高校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讲解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学生也需要多次练习后才能领悟该内容,这会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虽然多次练习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与探索,整个教学过程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该歌曲所具备的氛围,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理解力与感受能力,使得他们的歌曲表达更加充满精神内涵。
(三)对情感培养理解偏差。
很多高校以及老师都能意识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情感培养的概念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将情感培养局限在大脑思维中,致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将情感培养与声乐练习结合起来,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二、情感培养的方式。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富有情感的语言才能直击人心,获得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应当饱含情感的,当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教学内容上时,教学语言的魅力就立马突显出来,学生的情绪是能够受到教师语言的带动和感染的,这样富有情感的语言才能够牢牢的“黏”住学生的思想,形成强大的思想凝聚力。当然,这种情感是需要教师真情实感的进行投入,装模作样或者虚情假意是打动不了学生的。真情来自对表达内容深刻理解,来源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体会。
(一)精选教材类型。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若想要学生们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好作品,必须在正确的指引下,学习正确的作品。这一方面包括优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另一方面还包括优良的教材,可见学校的教材应该在得到精选后才被老师使用。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学校应该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声乐艺术本身所需,选取最为合适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情感培养。对于现在市场上存在的鱼目混珠的作品,应该不予选择,而对于那些虽然优秀但是与本校教学特点不相符的作品也应该舍弃。
(二)设置特殊教学情境。
设置特殊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在现今的声乐教学中却没有被重视。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设置特有情境,使得学生们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帮助学生们领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这种特殊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外在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三)分析作品背景。
在不同的环境与时代里,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歌曲,因而学生需要理解作品所在时代与环境,即作品背景。由于作品背景会影响歌曲创作者的风格以及歌曲的意义,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讲解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去理解那个时代,并且培养他们的演唱内涵。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如同走进了该歌曲所在时代,在心灵上以及情感上都能更为接近当时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同时他们也能据此将歌曲类型进行区域划分,例如江南的歌曲婉约优美,西北的歌曲激昂豪放等,都有利于他们去加深对歌曲的情感理解。(四)情感与发声的结合在老师对学生教授声乐的发声时,除了要求发声的音准正确外,还应该对他们情感的表达力加以培养。例如在歌曲的发声练习中,如有需要表达悲伤情感的词段,可以让他们在发声的同时去联想悲伤的感觉,调节面部表情,表现出伤心与痛苦,甚至可以哭出声来,如此便能帮助他们日后演唱时收发自如。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还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培养,除了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对作品与艺术充满感情时,便会受到吸引从而自发主动去研究音乐艺术作品中的门门道道,对艺术以及歌曲作品的见解也会越来越全面与独到。而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之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将会更加便捷,老师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自己的丰富经验,而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
(二)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通过情感培养,例如在声乐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音乐进行剖析,具体分析哪首歌代表什么样的情感,歌曲里所抒发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包含的感情是甜蜜还是悲伤,表达的是恋情还是革命等,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含的意义与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若演唱者具备情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以情感打动观众,可以更好地诠释其音乐作品。若是演唱时毫无感情,则会显得整个演唱空洞无力,不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帮助学生充实音乐技巧。
演绎好一首音乐作品,不仅需要表面的技巧,还需要内在的技巧。而内在的技巧说的就是歌曲的表达方式,包括在歌词里某段话或者某个词上应该如何发声,应该如何动作,应该具备何种表情等。而情感培养正是一种让学生们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后正确诠释歌曲的方法,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教会他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改变发声,以更好地抒发音乐的情感。例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时,前部分表达赞美应该发声柔美温馨,而在后部分表达愤怒时,应该发声激昂高亢,如此才能充分表达好这首作品。
参考文献: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九
[摘要]我国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对话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进而把学生构建成完整的人。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人文关怀;对话。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即老师讲解知识而学生机械记忆所听到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著名的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来雷称此类教学为“灌输教育”,认为这是像银行一样实施的教育,教师只是知识的储户,学生则成为存储的机器。他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意识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他认为教育应走向人文关怀,即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最终获得解放。
而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途径在于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采用“对话式教学”取代传统的“讲解式教学”。
教学交往理论则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改造,二是受教育者在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改变自身,从而实现主体的自我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是一种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和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
由于旧有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新的教学方式更突显出存在的意义。而所谓的“对话式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对话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对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学中的对话呢?教学中的对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形式上的讨论,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行为。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对话,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教师的价值则在于把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教育作为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条件下才能实现。
在对话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通过对话启发学生理解生活、世界及其自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感知,而教师要做的是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知觉和感觉去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去感受作者的心情。
如在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学生初次阅读课文后会觉得里面的别里科夫所作所为很可笑,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让其想象如果自己是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别里科夫又会选择如何去做。对契诃夫的创作有阅读兴趣的同学,教师则可以推荐其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进一步去感受契诃夫“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在此种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再公共探讨话题,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进行精神对话和共同成长的乐园,而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把作品中感受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和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古人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于学生在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上的局限性,他们在看问题时则不一定是全面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完课本后互相讨论自己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但所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有依据。在交流探讨后保留自己的观点,哪怕是观点间有冲突也没有关系。接着布置新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史记》中的相关情节,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阅读新材料后可以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但在新一轮讨论中必须互相探讨和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善自我建构。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朱自清的《春》和《背影》,进而让学生去体会朱自清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玛蒂尔德开始就知道项链是假的,那么事情的发展和结尾是否会和原来一样,为什么?通过设置对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种文化传统的相关问题,不断地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学会对文本内容是什么、怎么样进行判断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四、结语。
学生在与教师、文本及他人的对话中,逐步学会了倾听、诉说、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交往激发了自身的潜能,提高了理解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建构与完善,而这正是对话型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建构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姜向超,男,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
与科研型本科高校不同,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集中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上。随着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快速发展,其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现存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又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如何培养地方本科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其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创新和完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新课题。
一、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主要创业教育模式。
(一)黑龙江大学的辐射式创业教育模式。
(二)天津工业大学的“磁石式”创业教育模式。
结合自身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又借鉴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天津工业大学制订、实施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在其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构建了多层次的模块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的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创业有关的基本知识,即在其教学计划里的必修课与限选课中嵌入了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模块。该板块通过课内讲授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目的之二是提高大学生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创业的实践能力,即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创业教育的相关技能课程模块与实践课程模块。该模块是选修课,与专业主干课教学同时进行,多采取理论案例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三)上海交通大学的“混合式”创业教育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采用“混合式”创业教育模式,是面对全校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创业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其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另外,对有意愿、有条件创业的部分大学生,增开有针对性的相关创业课程与培训,提供相关创业园地预孵化及资金等支持,把他们培养成为上海交大学生中的创业“种子选手”。为此,聘请了许多知名学者、企业家,利用创新创业大课堂给学生作报告,鼓励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希望学生都成为未来的创业者。
二、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全校模式”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全校模式”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种类型。其一,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根本目标是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二,注重用创新意识的培养来带动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创业能力。其三是混合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会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创业者,这种方式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
(二)以活动项目为驱动,借用第二课堂开展创业教育。
以活动项目为驱动,是在借鉴清华大学发起的“挑战杯”活动基础上,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先后设立了不同形式的创业活动项目,在社会、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一定的创业氛围,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与创业环境。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活动,都主要借用了第二课堂,利用讲座或者选修课等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全校的`创业教育培训等工作。
(三)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团委是其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
团委,仍是某些地方应用本科大学领导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一方面,团委与大学生接触更频繁,易于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团委本就有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职责,通过组织各种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各种活动,从而推进学校的就业工作。
三、深化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建议。
(一)创业教育目标的多样性要求创业教育模式具有针对性。
不同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学生创业目标差异较大,因此,其创业教育模式要针对各自的教育目标来进行。在明确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各自创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各校要采用适合本校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组织、管理上做到有保证,在课程、实践平台上做到有机结合,加强对创业教育进行科学评估,质量监督等工作,科学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为更好实现学生的创业教育目标,各个地方应用本科大学既要注重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合作,也要注重各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政策、资金捐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需要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亦是其创业教育得以运行的前提保证。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在其组织的形式与管理机构等的设置方面。一是以活动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它对应的管理机构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校团委;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开展创业教育手段,它对应的管理机构是该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教务处。各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中,要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其他院校的实践探索,在各自的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上,要设立专门、专业的组织管理体系,来进行协调、调配校内外的相关资源,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三)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设置既要有体系,又要有针对性。
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在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所体现,都能针对各自不同的培养对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多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其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对一些有强烈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会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既要具有体系,又要有针对性;在横向上要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纵向上又要顾及到学生具体层次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异同。
(四)搭建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目前主要有“科技园”、“孵化基地”等,它们虽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实习机会,但从科学的教育角度看,还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践体验。大学生如何在创业教育的平台上实现体验式的学习,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尚需解决的问题。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真实创业体验,最终能让大学生终生受益。搭建地方应用本科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创业体验,同时通过各种相关活动,时时让学生进行虚拟的创业体验,这种“融入式”[2]的创业教育模式,更受学生的欢迎。
(五)构建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大学生创业不是简单的事,可能在校期间就成功了,也可能学生毕业很久后才能成功,也可能怎么努力也不成功……如何对各个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进行评估,究竟是以学生是否达到各自的创业教育目标来评价,还是以各学校的创业教育过程来评价?而如何去测量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前后其创业精神与创业态度的变化,这不仅是技术方面问题,更需要在时间上来进行界定。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地对创业教育的过程和创业结果进行评估,是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部分,更是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结语。
目前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多着眼于“教育模式”的研究,这远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今后应注重理解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注重研究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机制与运行原理,找到适合各个地方应用本科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为促进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学生能顺利创业、就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为我国地方应用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一
近年来语言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理念——“整体式语言教学”,它突破了在教学内容上部分到整体的传统英语教学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过程;它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法中把语言局限于词汇句子本身的教法,注意到句子在语境中的功能。目前,整体式语言教学理论逐渐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外语教师所接受,并逐步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实践中,那么,在整体式语言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呢?下面,我就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学案例来说明整体式语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创设模拟情景,整体导入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各板块教学都应体现整体教学理念,不论是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的a板块,着重词汇教学的b版块,突出主要句型教学的c、d版块,还是强调综合能力提升的e、f、g、h版块,教师教学时都要从让学生整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入手,创设整体情景,导入教学内容,用话题这一主线把对话中的语言知识点串连起来。如果教师每引出一个新的语言点就创设一个情景,情景太多太散了,则不仅会破坏语言情景的整体性,使语言知识显得支离破碎,而且也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枯燥。
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4bunit8opendaye、f、g版块时,我采用了整体教学的理念设计教学,以本单元的重点“therebe结构”为纲展开设计,用谜语的方式整体呈现readingroom,musicroom,teachers’office,englishclub这四个属于同一类别的词汇。然后由整体到部分,逐个板块教学,巧妙地将书本上的e、f、g版块内容悄悄地“藏匿”其中,或改变形式,或拓宽内容,或提升能力,丰满流畅、朴素精到!
二、疏通语言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部分课文是一个单元教学的重点,必须花时间教,在教学课文之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重点句式及词汇,疏通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并加以一定的情景操练,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在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先设计一个整体的教学构思,将教学内容设置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做到在情景中呈现、讲解和操练重点句式、词汇,与此同时又要将课文中相关内容渗透进去,并作一定的.拓展,从而避免句式和词汇教学的机械操练,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使句式和词汇教学在一定的情景中得以运用与拓展,课文中的难点得以解决。
三、提出相关问题,整体理解课文。
新课程指出:“每篇语篇都是听说训练的好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视听教学结合起来,然后教师呈现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有用信息,抓住主要信息,使学生能听、会听语篇,提高听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么多问题学生即使在听时听懂了,但在听后面的内容、捕捉有用信息时,往往会将前面的忘记,很难记住全部的信息,因此,我常常让学生在纸上记下相关有用信息,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四、构建展示平台,整体输出语言。
在语言输出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表演课文或根据本课所学语言点,自编自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语言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获得语言的成就感,促进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复述、讲述为训练手段,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使用目的语交流的技能。在大量真实的语音材料的输入和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整理新知识,完成知识结构的重组,这样语言运用能力自然会提高,语感也会随之形成和优化。这也是英语教学注意整体性的又一大优势。
五、加强写作训练,整体运用语言。
写能有效地加深记忆,是强化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写作是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在课文结束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一些常用句式,作扩写练习,这样可以扩展词汇量,为以后的写作做准备。还可根据实际进行课文内容仿写,这样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熟练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只有在英语教育中贯彻整体教育的思想,只有充分意识到英语教育的整体性,充分认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用活教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法。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语言学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其在语言生活实践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应用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更高效的学习英语,成了摆在广大大学英语老师面前的新课题。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有50年的光辉历程,它的研究面广,涉及的问题多。应用语言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生活实践是应用语言学理论最根本的最终来源。应用语言学特别强调所使用的方法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常常要一边解决实际问题一边建立和完善应用语言学理论。
一、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催生了各种与其理论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最早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就把语言看作是刺激反应的结果。在语言教学理论中,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过程,要学会一种语言,必须进行强化刺激、反复刺激,才能产生深刻反应,达到记住并运用的行为,这就是听说法的由来。听说法在教学中主张强化训练和句型重复训练的方法,使学习者在强化重复中形成语言习惯,达到学会第二种语言的目的。听说法的核心是听说领先,即重视口语。听说法在语言教学中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以听说训练为主,听先于说;读写训练为辅,读先于写;所有语言活动围绕句型展开,认为句型是教学的基础;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模仿、练习、记忆和重复刺激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在语言教学中只教语言本身,不教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教学要借直观的语境来进行。
到了50年代,产生了一个新的语言学派,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由于生成语法对语言的习得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因此对语言认知教学法产生了直接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而当时流行的听说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具有口语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要求,语言学界对听说法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在生成语法这一理论影响下便产生了认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现规则和创造性运用规则的过程,对一种语言整个规则系统的学习重于简单的模仿和学习,掌握好规则就可以自己造出句子并对各种新的句子进行理解。认知教学法强调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使学习者运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交际中所需要的句子;强调语言学习就是掌握规则,而不是掌握某一种具体的句型;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全面发展;允许学习者犯语言错误;广泛采用视听教具和其他媒介创造情景来进行交际性的操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以发挥和调动学习者的能力为主。认知教学法从习得的角度探讨语言教学,促进了语言教学的深化。它主要的贡献在于重视学习者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运用能力。
随着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在美国兴起,交际教学法也随之诞生。交际教学法把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把语言意义放在首位,注重语言变化的运用。
交际教学法的核心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因而主张以具体的交际功能项目如问候、邀请、做客、看病等主要线索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面,加强针对性。它认为学习外语不能脱离使用外语的情景,外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言规则和机械地操练句型,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地使用真实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设立交际情景,学生是交际者,老师发起学生间的各种活动,有时自己也参与进去,而学生间的活动是大量的。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以话语为教学单位,教师在体现交际情景的话语中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对以上语言教学方法的了解,我们应该充分看到每种教学法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为外语教学服务。
由于我国大力普及高等教育,连年扩大生源,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生源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也出现了很多困难,无法使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和在将来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摸清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好恶、兴趣和愿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法,既可以采用某一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1)分级管理,小班授课在学生入学后,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评测,不但包括书面评测,更多的是口语方面的评测。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是从小学、中学一直学习外语,但却不能讲出几句像样的外语。分级管理有利于口语同一水平的学生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教与学,进行某些项目强化训练;同时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进步程度,随时调整教学班级。小班授课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性,更好地模拟出语境进行实际操练,让每一位学生都开口讲外语,突破开口的心理障碍,看到每天的进步就会无形中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2)区别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短期目标,使其容易达到,目标的可及性可以消除学习者的心理恐惧感。对书面和口语基础都很差的学生,就要采用听说法,首先就是从最简单的听说训练开始,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记忆和重复来形成语言习惯,使其能简单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这里的词汇量是指学生能够做到听说的词汇量,在此基础上同时加强其各方面的训练;对于口语基础相对好一点的学生,使用认知法或者交际教学法,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习者突破原有句型的限制,利用有关的语言规则,自由创造出交际中所需要的句子,并将其运用到英语交际中,使其在不断的交际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对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规划由于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这一矛盾,把学生的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课堂、课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而不仅是对一个学期进行规划。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分类和呈现方式分类的基础上分解教学任务,将其划分为学生课外独立自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教材学习两大板块,然后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教材学习的同时,提前公告本期教学目标内容,使学习者知道自己的能力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么去自主学习,实现学习从量变到质变,建成以学生为主的英语学习全过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4)创造语境,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广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现实中,好多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没有更多使用的机会,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其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鼓励学习者及早训练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养成靠耳朵吸收,用嘴巴巩固的习惯,在生活中更多使用英语,不要单单光靠眼睛学习英语。并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英语广播电台练习听力,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把自己掌握的语言能力发挥出来,消除犯错的恐慌,营造一个学用英语的环境,弥补课内教学之不足,尤其是听、说方面之不足,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在英语交际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习得,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5)不断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者的积极性是通过不断的进步来激发的,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除积极提供外部有利因素的同时,千方百计调动起决定作用的学生这一内部因素,使学习者主动地学习英语。对基础差的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多组织适应他们能力水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英语口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多为其提供展现舞台,通过和外国人的直接接触,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使其感觉到外语水平的进步给其带来的便利,增强其提高英语水平的积极性。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弄清楚学生的诉求,知道学生最想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多采用学生关心的事物作为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也可以通过学生提供,只要是学生感兴趣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营造出学生最想见到的语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允许学生犯错误,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辅导作用,通过不断的操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三、结束语。
语言学习是教与学、学与用的的过程,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成果不断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把通过cet-4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把英语作为工作学习中与外界沟通的工具,就会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之路任重而道远。所以在外语教学上,不管是听说法、认知法还是交际法,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来灵活运用,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摸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同时又费时少、效果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芳听说法与认知法之对比(外语).4消费导刊。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试阐述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并提出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促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掌握外语知识和延缓或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
在语言学上,我们将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称为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它可存在于语音、语法和词汇中。其中以语音石化尤为突出。由于语言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试分析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并提出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一、语言石化现象的基本概念。
语言学家们认为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它的发展是指语言学习者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从“0”状态向以该目的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nss)的语言能力状态不断前进的过程。但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一前进过程无法顺利完成,他们的中介语水平永远无法达到nss的语言能力状态。selinke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石化”(fossilization),即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长期”(long-term)停滞不前,当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仍包含有一些与目的语不符的“语言结构”(structures)时,他们就停止了学习,他们的中介语永远无法发展到nss的状态。selinker在重申了石化的`定义,他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这一新定义克服了1972年的定义中的缺陷。
二、大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项目。
1.语音石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在将近十年英语学习之后,仍然无法克服他们的“中国腔”。比如说,他们常常出现长短元音不分,甚至是用汉语中某些相近的音替代汉语中没有的读音的现象,而且,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由于两者的不同,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时,往往会破坏英语的节律读成汉语式的英语在语音节律上造成石化。此外,学生的来源地区对于他们语音石化也有一定影响,如来自有些南方地区的学生的语音有着明显的方言特点,或者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语言学习初期接触到不正确的发音而出现的一些很难纠正的语音的错误。
2.词义石化。
语言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使用英、汉两种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的极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同一对等的词语微乎其微,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在以下两个方面发生石化现象:其一,词义误等的石化现象。学生们在与英美人士交际或翻译时,常依照汉义来选择英语词汇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如lover一词在英语中指情夫或情妇,与husband或wife的含义完全不同,而汉语中的“爱人”一词一般指自己的配偶,因此把lover一词当作汉语中“爱人”来指自己的配偶就会引起误会了。其二,情感差异的石化现象。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以外,还要表达说话人或作者对所讲事物与听者、读者的态度,也就是表达感情。词汇表中的有些词语在翻译时虽然已将其主要概念表达了出来,却忽视了其内在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使不明实情的中国学生白受其苦。如“狗”在汉语中多有“卑鄙”等贬义,,但在英语中,dog却又有“忠诚,友爱,可爱”等褒义。
因此,学习者务必要弄清词语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意义,直译是绝不可取的。如果在运用英语时一再出现由此原因引起的错误表达,那么语义方面的石化现象就会产生。
三、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语言石化现象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其本质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延缓或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使之更加接近目的语。
1.学习策略的训练。
研究表明,在整个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外语学习的主体。在接受语言输入时,学习者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从中“悟”出规则,加以吸收。在语言输出时,学习者在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自我监控等一系列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异常活跃的状态中。每一个外语学习者在试图完成某一学习和认知任务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调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认知策略。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习策略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语的认识,帮助学生确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努力摸索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学习。这样,学习者在交际时心理压力减轻,增强了信心和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努力创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语言石化的形成。
2.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错误固然不好,但也并不是只有消极意义而没有积极意义。一般地说,对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行为主义的机械态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要通过不断的强化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容许学生错误的存在,对错误采取有错必纠、有错即改的方针,强调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产生错误,怕人笑话,不敢大胆开口,久而久之,就索性缄默不说。另一种是功能派的宽容态度,认为错误是语言学习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标志,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需要及时纠正,错误可以随着学习者的进步逐渐改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听其自然,只强调学生语言的流利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克服了怕产生错误的心理,但是说话毫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停留在洋泾浜语的水平,无法准确表达。应该说,以上两种对待错误的态度都存在片面性。我们对待错误既不能有错必纠,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错误产生的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纠正语言错误。
参考文献:。
[1]cohena.gelearning[m].boston:heinleandheinlepublisher,1990.
[2]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
[3]周红云.语言的僵化现象[j].外语界,,(4).
[4]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要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6):8-12.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教育就是倾听与对话,而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倾听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由于高职学生成长经历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被倾听,更需要与教师平等对话。为此,德育课教师要有倾听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委屈,始终坚持认真倾听,倾听并洞察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学习倾听。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德育课堂倾听教育。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需要在社会活动中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教育就是生长,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的生长。作为教育者,就是应当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我成长并形成健全人格。因此,了解学生,明确他们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是成功实施教育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学生,明确学生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呢?要做到这一点,“倾听着的教育”至关重要。倾听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就是倾听与对话,而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倾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欲望,在相互倾听与反馈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一、倾听的内涵和本质。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向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倾听就是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不急躁,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从表面上看,倾听是被动的,而实际上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倾听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教育决定。倾听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也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倾诉者在倾听者的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倾听与倾诉实现了互置,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这就是倾听教育,它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将倾听贯穿在教育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弥散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1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思想比较活跃。当代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很少会盲目认同某种价值观,趋同意识淡薄。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并不一定能获得他们的尊重,他们对教师的人格魅力的要求更高。他们有强烈的关于自我利益的意识;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表现的天性;希望以自己为主体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喜欢通过qq、博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习惯于通过辩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探索新的思路。
2高职生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高职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催生的新兴群体,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的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水平,他们也因此在学校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家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后,许多学生认为以前学习太辛苦了,现在要好好放松放松,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学习缺乏动力。然而,高职阶段是学生职业化的阶段,课程内容量多、面广,需要认真学习才能满足求职的需要。
3高职生与教师关系僵化,不愿与老师交流。据调查,对于“你们最愿意把最高兴、最烦恼、最秘密的事告诉谁”这一问题,有76%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有17%的学生选择了父母、长辈,只有7%学生选择了老师。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把教师当做倾诉对象。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不习惯向教师倾诉,也许正是缘于教师不愿意或不习惯倾听。要消除高职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和对立,简单的说服教育、榜样的激励教育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如此特殊的高职生,德育课教师的责任重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用心倾听,恰当沟通,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才能激发他们上进。高职生更加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引和由衷赞美,以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而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必须用心倾听学生。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辨别学生的悟性和理解力,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果断地决定自己应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善于倾听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激发他们的斗志。"。
三、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善于倾听。
有人认为,中国的教师不善于倾听,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关注“听”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先听,后循循善诱。但是,现在有些教师一站上讲台就牢牢掌握了话语的霸权,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然而,如果教师一直掌握话语的霸权,就势必会成为学生的禁锢,“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便也成为空谈。人的存在价值不在于接受和适应已有的一切,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学生要超越老师,就需要自由生长的空间,教师的责任是顺应学生的发展,适当地引导,热情地鼓励。而教师引导与鼓励的基础便是倾听。“如果我们倾听学生,他们会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相反,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那么学生就逐渐地不会听到自己思考的声音,变成没有自己观念的人。”
在德育课上,教师只有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前提下,才能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抑或问题之所在,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正如磁化效应一样,—般普通的铁都具有磁性,但通常情况下其磁性不能像磁石、磁铁那样显示出来,因为其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磁性互相抵消了,而用磁石加以引导后,铁分子井然有序,从而就具有了磁性,具有了吸引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样也需要一种良性的外力作用加以引导。倾听就是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建立师生信任,这看似无为,实际上却彰显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具体来说,德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以下几点人手,实施有效的倾听教育。
1要有主动倾听意识。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不会有人类对真理的探究。”教师主动地、耐心地、专注地倾听,即使没有给学生带来帮助,也是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丰厚的精神馈赠。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对于长期被应试教育漠视的高职学生来说,倾听的意义不仅仅是给了他们一次表达的机会,还为他们挽回了人格与自尊,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种,铸就了他们的信念与追求。
2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高职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每个人都是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如果教师的眼里只有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就容易以主观偏见代替客观评价,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挫伤了他们主动倾诉的积极性。善于倾听的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优势,并在逐渐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3善于倾听学生的委屈。法国作家罗曼t罗兰曾说:“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他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高职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残酷、更真切的”。高职学生在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会给受到委屈的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一定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静静地聆听对方的倾诉,,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教师过度要求学生自立,就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对他漠不关心,这不仅会僵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4始终坚持认真倾听。当学生倾诉时,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应该用眼睛注视着他。在他诉说时,不要随意打断,可以简单地、若有所思地附和,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体态语言,提一些简单地问题,引导学生来表达他的想法,这样往往会增加学生诉说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更能敞开心扉地与老师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倾听并洞察学生的心声。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倾听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辞,还应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情绪、欲望和要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当学生发现教师能够理解自己的心声时,就会主动与教师建立起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交往的关系,同时学生也更加充满自信,并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
6.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应该是有思想、有活力,能说会道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成长。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常有这样的情境:每当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是畅所欲言,一人发言,众人倾听,然后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补充。学生通过倾听和思辨,不但掌握了新知,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包容。教师倾听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倾听意识的形成过程,师生在这种倾听中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发了教育的意义。
总之,教育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对于欠缺被倾听、被欣赏、被肯定的高职生而言,尤其需要德育教师的用心倾听。倾听学生不流畅的表达,就有可能使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变得开朗;倾听学生的委屈,就有可能塑造出一个坚强的灵魂;倾听学生的冷漠,就有可能帮助学生挽回人格和自尊;倾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强烈的协作意识的劳动者。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的默默靠拢。倾听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五
如上所述,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而被确定为知识管理年。进入21世纪,微软公司、惠普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安达信、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知识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还相对落后,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40%的企业开始了知识管理调研,35%的`企业处于实施阶段,但还有23%的企业尚未关注知识管理问题。我国较早开展知识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的有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方正电脑公司、亚信集团等企业。
与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知识管理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还处在观念讨论和理论介绍阶段,真正系统地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学校还很少。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校的非营利性、学术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迟效性等特点决定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在管理改革上的压力和动力相对较小,所以历史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大都产生于企业,其后学校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造并应用于管理实践。时至今日,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研究应当从理论层面转入实践层面。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岗位员工调离后,新员工却要花很长时间重新摸索和熟悉此岗位的工作知识,而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造成不必要的重复,降低工作效率;员工在工作时,总感觉所掌握的信息不很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检索到需要的知识;同样的工作知识,为什么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都要自己从头开始学习,不能与他人共享,造成重复操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鉴于此,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管理以避免以上弊端。
此外,高职院校管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到多元整合的一体化管理发展历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构造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主题、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环节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并且,高职院校只有将知识管理置于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学校就越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就越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知识开发和知识分类是基础,知识加工是手段,知识共享是核心。现实从知识开发到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过程。
4.1知识开发。知识开发是知识管理链的源头,其关键问题是保持部门管理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提高部门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交流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比如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要善于总结自己部门的工作经验,把它提升为知识,同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要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规律,并形成知识,以便于知识衔接和流通。在这三个能力中,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了部门利用知识的水平,知识交流能力决定了部门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和深度,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部门进行知识生产的水平。这几种能力都需要部门管理者组织策划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提高,比如部门之间可常开工作交流会,以达成工作上的默契。
4.2知识分类。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我们提到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高职院校里,工资制度、上班、作息时间等是显性知识,而个人工作习惯、领导风格等属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严格划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充分挖掘出隐形知识,并使之显性化,助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对实现知识共享有着重要意义。
4.3知识加工。知识加工包括整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两个环节。整理显性知识,可通过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关键是使知识系统化。对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就只能运用知识管理手段使其显性化。这需要部门领导者采取一系列的转化措施与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方式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知识的显性化。其次要制定部门内各岗位对接流程,理清各岗位工作的衔接点。最后还要组织各岗位人员整理书写本岗位的纵向流程,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工作程序等以文字形式体现,形成工作规范,便于新任人员查阅,缩短了工作熟悉时间。只有实现知识显性化才能实现知识共享,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4.4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也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要建立知识库并录入已显性化的知识。建立知识库,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建库方案。在把显性知识录入知识库时,要根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合理设置数据编辑权限。其次,要建立知识索引。知识索引是知识库的输出机制。面对大量数据,既要设置各种常用搜索引擎,又要结合高校特点,设置特定搜索引擎。最后,是组建共享网络。建共享网络应以局域网建设为手段,通过加强知识库的开发与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推动部门和个人管理能力的提高,达到管理方式的创新。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从社会的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由为经济服务转变成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学校建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内涵的新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诞生的新型管理方式,正好符合了高职院校角色转换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意识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图书情报工作.(6).
[2]耿骞等.知识管理在中美教育机构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
[3]周秋莲,邓华.论高校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3).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六
摘要:声乐互动式教学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点,通过互动使传统的“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参与式的“我要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它摒弃了原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中心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习中的互动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使课堂成为积极互动的、高质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能够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对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是必要的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它对实际的声乐教学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声乐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绝大多数声乐课都是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在一些教育中增加了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多的小组课和集体课形式,但都是教师坐在钢琴旁,用钢琴带动学生,教学生发声和演唱。教的过程中教师一遍一遍地纠正学生的发声,间或做些示范。考试则是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到台上演唱,教师坐在台下打分。因为声乐本身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歌唱,而歌唱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需经常地、反反复复地练习,而且与学生各方面的状态(心理的、生理的)有关,只靠学习理论知识或参加函授学习很难学好声乐,所以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二、我国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来看,声乐教学基本上是按照音乐院校声乐系的一套教学体系进行的,并形成了固定的套路:课堂组织形式基本上以单独授课为主,课堂的进程一般表现为教师一边教一边弹琴,另外再一遍遍地给学生做示范。声乐教学是以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歌唱技能技巧传授而进行的一种特殊育人活动。对于这门融知识性、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把握尤为重要,在此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形中透露出了“互动”的教学成分。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与技巧对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摄取效率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的“教”不仅仅是讲授知识,它关系到“如何教”和“如何教好”的使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在无形中主导了课堂的进程,无论在教学手法,还是教学理念和态度上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三、互动式声乐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和展现创造力。
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教学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正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才使教学活动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强调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尽情展示自己才能,创造获得成功的机遇。即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歌唱能力,体验参与活动所带来的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从而强化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歌唱的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了解每名声乐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歌唱能力,尽量将有利于发挥学生声音特点的机会分别提供给每名学生。根据学生在接受能力、表现能力、歌唱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展现自我并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一)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设置疑点创设情境。好奇是引发个体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促使人完成许多超乎想象的事情。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恰当设计疑点和悬念,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并完成全部课堂教学互动。
利用表演创设情境。如果新授课是一个故事性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表演在上课之前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定向。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印象,也可激发他们想亲自登台表演、展示自己的欲望,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己渗透入声乐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在声乐课堂上的应用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扩大审美想象的空间:三是打破时空与课堂环境的界限,使声乐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进行延伸。
(二)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交流的问题。
观察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和情绪等提出学生内心的疑问和对知识的不理解。声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它基本采用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一举一动全在教师的眼里,学生的表情、情绪和神态全都会在课堂上练声或歌唱中流露出来,这些流露出来的表情、情绪和神态是对老师课堂信息的直接反馈。假如教师心不在焉,不关注学生的变化,就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师上课时要想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观察学生练声和演唱中的表情、神态和情绪。例如:个别男生在练声中,当练习到小字二组的g以上的音时,神态就发生了变化,显示出了很不自信的神态,并且这种神态的变化和声音的偏离是同时进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的方式,鼓励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手法进行交流。
声乐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可以使师与生之间的教学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与反馈。课堂交流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发送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知识内容是师生交流的信息媒介,教学的物质手段、环境是师生交流的信息载体,是工具性媒介。声乐教学中,师生、知识和教学媒介相互联系,互为作用地共同构建着完整的交流模式。声乐教学中的体态语交流很多,有时效果甚于言语交流。例如,在讲授气息时,教师仅用言语来描述气息地运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肢体接触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让学生用手直接感受老师吸气时的肌体的运动状况。这种直观的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是言语交流所不能达到的。声乐互动式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肢体上的交流,教师能够更直观形象地表达教学语言,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教师的意图。
(四)适当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汇报。
适当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每学期多进行几次教学汇报。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声乐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技能和歌曲艺术处理技巧进行训练。通过不断地调节和巩固,逐步加深学生对歌唱艺术的认识,最终掌握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技术和运用。如果说声乐技能训练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那么艺术表演实践则是对教学效果的展示与检验。
五、结论。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该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将会对声乐教学起到很大的推动和发展作用。作为比较先进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声乐课堂教学,师生将会在“教”与“学”中体现出复合的主客体地位,教学中的师生在互动中将体现出动态性、平等性和双向性等特征,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培养,并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出声乐互动式教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李星佚文化月刊/11。
[2]声乐教学中演唱技术与演唱情感的互动周熙婷滁州学院学报/05。
小学理想教育论文篇十七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以利于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课改的今天,我们用传统的方法、模式去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狭窄。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可非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环节。
1.预习阶段。
即课前预习,是老师备课、学生预习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年龄特征等备好课,学生根据老师列出的预习提纲和内容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自我琢磨,自我研究,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互相讨论,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列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过程,培养学生个人锻炼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做详细分析,区分主要问题、倾向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提出对策和方法,进行“二次备课”。
2.师生交流阶段。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升华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普通性的问题,结合教材和重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需要交流讨论的问题,然后用你讲讲,我说说;我说说,你评评的方法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演示,提出问题相互答辩,加深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生自练阶段。
学生根据师生交流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师生演示提供的直观形象的动作概念,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探讨,互相帮助,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与点拨。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自练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4.教师讲授阶段。
这一阶段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自练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突出技术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自学时的动作错误,着重对动作技术重点、难点做示范,让每个学生反复思考,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充分发掘民主,各抒己见。在这里应承认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是有效果的。大部分问题可以自我解决,但也会出现有学生对动作技术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启发,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有针对性的讲解动作要领,做出标准示范动作,把抽象动作、概念具体化。而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不断改进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样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要求老师有精细的`辨析能力和较高的引导技巧。
5.学生实践阶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后,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再进行实践,在此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练习方法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安排难度不一的练习形式,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做到独立练习和相互帮助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并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找到好的方法与经验。总之实践过程中要让“素质”好的学生“吃得饱”,也要让素质平平的学生“吃得了”。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里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6.总结复习阶段。
此阶段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及延伸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又能够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最后老师画龙点睛,总结本课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复习,要求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加强记忆,提高动作质量。
教改其目的就是要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身。互动式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探,它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个性。此法尚在萌想之中,效果还待实践证明。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事档案移交协议书汇总 档案移交书模板(八篇)
- 2023年进体育社团申请书汇总(优质11篇)
- 最新夫妻生活协议书范文汇总(优秀17篇)
- 2023年范文我最喜欢的歌简短(优秀11篇)
- 自愿放弃社保缴纳协议书怎么写(优质16篇)
- 最新机修岗位晋升申请书(实用18篇)
- 2023年公司成立协议书网怎么写(优质9篇)
- 物流运输提价申请书汇总 物流运输提价申请书汇总怎么写(九篇)
- 工伤医期待遇协议书如何写 工伤协议书怎样写(7篇)
- 幼儿园创意舞蹈剧本范文范本 幼儿舞台剧本范文(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