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4-05-26 01:33:08 |
- ZTFB |
- 13页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如何提高理解能力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我们整理了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一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就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几个村的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国家近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关心,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况,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入到人们关注的视线之中,让他们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帮助。为此,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安顺市平坝县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
xx年7月23日——xx年7月25日。
抽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的4个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收回率92%,在调研过程中,以匿名的形式实施调查,并分层随机抽取50名儿童进行了个别访谈。
齐伯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东接清镇市犁倭乡,南接十字乡,西接乐平乡,北连织金县,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十个,二类贫困村3个,全乡总人口万人,大概有5千人外出打工。乡民知识文化相对偏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外出打工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滞留在家的儿童达到大约1200人。
齐伯乡地处偏远(据县城28公里),山势起伏较大(南高北低),地势险要,平坝县最高和最低的地方都在齐伯乡。为了全面了解齐伯乡留守儿童的现况,我们在乡团委的帮助下对齐伯乡的齐伯村、下寨村、跑马村、格支村四个村进行抽样调研。为了更多的收集信息,我们采取徒步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在调研地点,深入到每户农家,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问卷调查及对儿童和监护人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儿童的现状。
结合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统计总体状况如下:
生活状况。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其余一部分跟其他亲戚住在一起,还有极小部分自己单独住。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主要责任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但能给留守童辅导作业和在思想上进行教育的监护人很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左右的监护人能够辅导儿童做业和进行思想上的教育,60%的留守儿童会自己做饭,洗衣服,独立生活,40%的父母会经常打电话回来和孩子通话。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容易发现但其影响较大。根据我们走访四个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所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三个问题:
1、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没有父母关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18%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7%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与孩子分开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需要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孤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心理上的寂寞与生活上的不足,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留守儿童很少参加集体活动,33%希望在学习上得到老师的关注。
3、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20%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会时常产生矛盾,特别是爷爷奶奶管不了就放任自流。7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导致一些孩子也想读几年的书就出去打工。因此,关注他们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的。
学习、教育状况。
在齐伯乡四个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儿童的学习下降:
1、结果显示,85%的儿童喜欢学习。但是学习成绩55%的都是在中等,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只有25%的同学会去问老师,其余50%希望父母帮他们解决,但是父母不在,这些问题就一直积压而又的不到解决,就导致了他们成绩的下降。
2、留守儿童放学回家,50%的学生会先做完作业,然后在去干其他的事情。但是其他一半的人分别是去看电视或是找其他朋友玩。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但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监护人会监督他们学习,而孩子不愿意被监督认真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调查结果中,50%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只有8%的监护人是高中以上文化。这也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关键因素。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及时的解决,成绩的下降也就必然了。
留守儿童,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只靠学校教育是很困难的,“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又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出,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家庭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家关注。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首先,学生的后天性格与能力的好坏有大部门和学校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应该对带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留守儿童希望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老师关注,这对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对于留守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的分配,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第三、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社会方面。
社会是将来孩子们所必需走上的人生舞台,社会的关注对于留守儿童极为重要,社会关注、支持。会让他们更快的学会感恩,人学会感恩了方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孩子们对社会一个很好的理解,是他们走入社会的必要过程,提前认识到社会的光明,然后在看到社会的另外一方面,那么他们会尝试着去改善社会,使社会充满光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缺一不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人生就像一张白字,是这三个因素给了颜料,但是图画的绘制是他自己来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是怎样使得我们给予他们的颜料更加的丰富阳光。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二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三
困境儿童作为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况、福利需求和权益保障等相关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两年来,不少关于儿童受到伤害的报道频频出现,反映了我国当今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不完善,也凸显出我国当今儿童救助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宝应县**镇为例,阐述了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保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家庭监护到位做出有益探索。
“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家庭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困境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关注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重要议题。国务院今年六月下发了国发〔20xx〕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迫害、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今年3月,我县**镇被省妇联确定为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省级试点。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县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困境儿童争取和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7月,在省妇联下发了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问卷后,我们联合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对**镇72名困境儿童开展了入户调查,形成**镇困境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困难、问题及需求,准确分析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程度,为有效干预奠定基础。
按照省妇联下发的问卷要求,对**镇0-14岁儿童开展入户调查,填写问卷。
(一)**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总体分析。
本次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问卷调查共72份,对象为**镇0-14岁儿童。其中男童31名,女童41名。学龄前2名,幼儿园1名,小学47名,初中14名,未入学8名。根据评估得分,72名困境儿童中,低风险37人,中度风险33人,重度风险2人。
从分值来看,根据汇总结果,总评得分为37.6分。根据问卷设计的标准,按评分分组看,0-40分不需要社会干预的低风险儿童家庭比重为51.4%,41-100分需要不同程度干预的儿童家庭比重为48.6%。其中,41-60分需要某个方面社会干预的中度风险的比重为45.8%;61-90分需要多部门联合社会干预的高风险的比重为2.8%,91-100分需要立即干预的紧急风险没有。因此,72个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总体为中低度。
(二)**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情况基本特征。
1、监护主体总体状况欠佳,生活保障困难。
(1)孩子父母生存状况大多严重。据调查结果,父母一方死亡、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重病、重残、失踪情况,或父母一方有、酗酒等恶习的比重为55.6%,父母双方死亡、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重病、重残、失踪、失联的为20.8%,两者合计为76.4%。
(2)监护人的就业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据调查结果,无固定工作的比重为65.3%,失业在家的比重为20.8%,两者合计为86.1%。
(3)父母婚姻关系不完整、教育开支有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比重为58.3%,感到孩子教育开支有压力非常大和较大的比重为55.6%。
(4)目前监护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定问题。据调查结果,患有一般残疾或患病的比重为25.0%,患有重残或重病的有12.5%,两者合计为37.5%。
由于部分儿童因家庭变故原因出现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等现象,孩子健康状况不佳,安全保障不充分,学业关注较少,情感教育缺少,在生活照料、安全保护、亲情呵护、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孩子健康状况不佳。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体弱多病、看上去严重营养不良、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严重低于同龄孩子的比重为13.9%,孩子身体状况一般、看上去身高体重等指标稍差于同龄孩子的比重为15.3%。患有重大疾病的比重为13.9%,孩子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妥善治疗、任其发展的比重为2.8%。
(2)孩子得到监护人的关注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平时从未关注孩子有无不适当的人接近或触摸的比重为5.6%,偶尔关注的比重为55.6%,两者合计为61.2%。
(3)孩子学业教育辅导欠缺。据调查结果,孩子的作业有困难时,不能得到任何辅导的比重为55.6%,父母亲自辅导孩子的只有26.4%。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成绩大多不够理想。
(4)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交流沟通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偶尔的比重为36.1%,比较少的比重为20.8%,从来没有的比重为2.8%,三者合计为59.7%。
3、监护人的水平影响亲子关系,不能有效监护。
(1)监护类型对孩子有直接影响。72人中,监护人与儿童为祖孙关系的有22人,占比30.6%。一般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老人,他们在勉强保证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时,很难对他们进行行为看护和心理沟通,孩子往往存在安全和心理问题。
(2)监护人对儿童主动关心和指导不够。回答“我能经常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2.6%、18.4%。回答“和孩子谈完话,我甚少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2.6%、18.4%。
(3)监护人对家庭现状满意度不高。回答“我满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状况”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10.5%和13.2%。
大部分困境儿童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照料、安全保护、学业辅导、亲情呵护、心理健康等方面。
1、生活水平较低。困境儿童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主要靠低保等政府救济,家庭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面临人身安全隐患。由于父母因种种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困境儿童缺少必要的监管和保护,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困境儿童安全意识淡薄,常常脱离监护人单独行动,烧伤、烫伤、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某村**同学9岁,家里除她之外全部是男性,爸爸还是刑满释放人员,在外打工,对小女孩的问题基本不重视,母亲失踪,存在女童保护方面的隐患。我们立即请村妇代会主任担任其代理妈妈,关注日常生活。同时请社工人员介入,开展个案工作。带领孩子参与村里的同辈成长小组活动,安排女医生为女童讲解生理知识和防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3、部分困境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绝大多数困境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患有大病或者残疾不能有效监护,实际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导致一部分儿童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缺少辅导和督促,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学习成绩欠佳。
4、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根据汇总结果,“当我有烦恼或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跟父母倾诉或寻求帮助”、“如果父母在外工作不常回家,他们会一周一次和我电话联系”回答“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比重合计达到20%及以上。部分受访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少亲情陪伴呵护。这次问卷对象年龄在14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让孩子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累积的心理压力造成困境儿童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自律自控能力较差等。
如何进一步改善儿童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儿童恶性伤害事件发生,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关爱帮扶体系,使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关爱氛围,帮助保障这些孩子在逆境中健康成长,成年后顺利融入社会。
(一)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给予更全面的支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困境儿童群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了保证困境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和保障正常生存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提出了落实监护责任的具体措施,但困境儿童保障方面还面临着政策落实方面的难题,如何统筹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例如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督导员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社区和村里的儿童福利和保护督导员多是兼职,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不了解如何做好督导工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救助经费保障。该镇制度性保障儿童的救助都能到位,且资源获得的渠道较多,例如,低保家庭儿童享受低保政策以及各级组织、各部门开展的各类帮扶项目。而不符合低保家庭的儿童中同样存在贫困、监护缺失等问题,相应保障措施以及服务较为缺乏。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可否根据年龄的不同提高标准,同时制定灵活的认定标准,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三)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困境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除了完善和加强政府救济外,还应该搭建平台,让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民间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凝聚各方力量。可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性的社会团体,为儿童心理、咨询等自身发展提供服务。调查中我们发现,儿童保护个案中,大多是因为家长缺少良好的教育方法,未能掌握亲子沟通和儿童教育技巧而造成。而目前给儿童提供的服务大都集中于卫生保健、护理康复、经济援助等方面,儿童个案及家庭领域的社会服务递送能力较低,存在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社工数量少,专业程度低等问题。今年我们联动了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参与了困境儿童的摸排,暑假期间,设计了“暑你快乐”主题活动,组建儿童成长小组。帮助孩子们如何与同龄的小伙伴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并学会如何以参与、尊重、合作的心态参与团队合作等,参与儿童达到130人次。
(四)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关护。调研显示,困境儿童75.3%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学校应该充分关注这部分群体,对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可联合妇联举办困境儿童监护人培训班,引导监护人正确教育困境儿童。要实行班主任责任制,负责困境儿童的日常思想,学习和在校安全,定期与困境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今年我们尝试在**小学设立四点半课堂,初中设立温馨小屋活动室,正常开放。对44名在校的困境儿童由校领导和任课老师组成的“2+1”结对,实行思想、学习、食宿和安全等全过程“零缺位”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四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五
射阳湖镇中小学,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了解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宝应县射阳湖镇妇联通过开展抽样调查走访、一对一面谈等方式对全镇15名困境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镇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困境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无能为力,只管吃住。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二)心理原因。
这些困境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卑甚至敌对的不良情绪厌学,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抗虑。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敌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原因。
奎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困境学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困境学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困境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1、关注困境学生的内心世界。困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困境学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对抗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困境学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困境学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学生,争取和困境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困境学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强困境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困境学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塑造困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困境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困境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创造一些让困境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困境学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挫折进行心理疏导来教会他们拥有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挫折中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六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七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2、要切实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摸底建档造册工作。要制定详细、有效地帮扶措施,必须开展调研。要针对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深入基层,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对调查摸底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科学整理,对困境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分门类建立详细的困境儿童数据库,并通过微机录入,实现困境儿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制。农村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城乡对接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农村困境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救助机制。三是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文档为doc格式。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八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94.73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955.59万人,在初中就读339.14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9%。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4.5%。
全国妇联于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而且也分布于江苏、广东、山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绝大部分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据《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有11.1%的学生与父母每月见面3-4次,32.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5次以上,11.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3-4次,29.4%的学生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15.1%的学生一年都见不到父母。
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状态。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关爱的缺失,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九
实践目的:体察民情,增长才干
实践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做问卷调查,建立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档案
活动组织者: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团委
活动参与者: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7级1班部分同学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今年5月3日,胡xx总书记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鼓励大学生“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实基础。”因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实践及社会调研活动中,不断提高对国情民生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专业文化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造福群众、奉献社会的能力和本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奥运盛会,关注改革发展,关心地震灾区,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投身广阔的农村,触摸脚下每一寸土地的温度,在农村大舞台上奏响青春之歌,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准备。珍惜每次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xx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实施“教育科学学院班村结对计划”,启动“大学生赴基层(农村)挂职锻炼工程” ,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我们班十几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来到位于聊城城郊的四甲李村对本村的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做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乡村进入城市,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和国家向来重视农民工问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是否还想到,在千百万农民工的.背后,还有无数的空巢孩子,他们过早远离正常的家庭氛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他们当中有很多孩子的行为品行正在经历着可怕的变化。在越来越壮观的民工潮的背后,我们付出的是一代空巢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关注空巢儿童的状况,刻不容缓。
由于实践时间非常有限,尽管那天雨下的很大,我们依然按照原计划进行了实践。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由于连续几天下雨,路很泥泞,可大家谁也没有怨言。走了一段后,四甲李村慢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四甲李村是隶属于东昌府区的一个小村子,大约有250户人家,1000多人口。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00亩左右,人均月收入约500元。据调查,村里大约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足10%。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有些甚至不受教育。生活上,村民的粮食蔬菜大都自给,只买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通过村长对村中情况的大体说明,我们得知,由于附近有几家小工厂,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留在附近工作,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我们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分成四个小组,分头展开调查。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十
射阳湖镇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了解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宝应县射阳湖镇妇联通过开展抽样调查走访、一对一面谈等方式对全镇15名困境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镇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困境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无能为力,只管吃住。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二)心理原因。
这些困境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卑甚至敌对的不良情绪厌学,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抗虑。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敌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原因。
奎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困境学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困境学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困境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1、关注困境学生的内心世界。困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困境学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对抗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困境学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困境学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学生,争取和困境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困境学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强困境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困境学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塑造困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困境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困境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创造一些让困境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困境学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挫折进行心理疏导来教会他们拥有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挫折中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篇十一
摸底造册。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62个行政村,万口人,全镇现有中学3所,小学11所.根据爱心联盟的初步统计,仅镇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就共有留守儿童130余名。若是1、按照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的比例来计算,三庄镇有留守儿童300余名,还不包括单亲家庭和父母双双不在身边的。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出现了数目巨大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最急需解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帮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两会”期间,有46位农民工兄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和愿望。在46位参与者中,有67%的农民工兄弟两年及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中间85%以上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条件不允许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选择收入低,在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大的占到42%;选择工作时间长的占到7%,而30%的农民工兄弟选择了孩子上学有困难,18%选择了住房条件不允许,还有3%选择了其它因素。而离开孩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分别占到28%和46%。当被问到希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希望他们一直上学时?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兄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些调查结果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对孩子的牵挂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兄弟希望政府能把教育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成才。
日照爱心联盟作为民间公益力量,一直在关心着留守儿童,寻找突破口,和三庄镇学校协商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培养导致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身安全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
“早上醒来,爸爸、妈妈就不见了。”
“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饭,洗衣服,放学时去学校接我。”孩子们遗憾的是,有许多心里话和爷爷奶奶说时,他们听不懂,只能等到见爸爸妈妈时再说。
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但营养健康状况不佳和性格内向是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两大问题。隔代培养,提供给孩子的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孩子们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饮食和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亲情关爱。
事实上,在精神层面,除性格内向外,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情绪。”学校的老师多这样说,学校里差生多为留守儿童,中途辍学的也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学业,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数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爱心联盟和三庄镇的主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造册,基本摸清了三庄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和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导关爱-----走进学生家”的活动早已开展。竖旗中心小学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许多老师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学生家里,进行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的老师和许多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帮一”固定关爱对子,范丰路老师代管的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张宝华,赵庆祝老师代管孔东云,校政教主任平传亮代管单亲学生—孟艳红------。问题在于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成为比例,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杯水车薪。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到了迫不及缓的程度,仅仅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在和竖旗中心小学负责人交流中,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由社区提供场所,组织志愿者队伍,每逢周末进驻到社区,和留守儿童近距离密切接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中医课题立项申请书怎么写(通用10篇)
- 公司工资提前发放签呈范文怎么写 工资提前发放申请书怎么写(4篇)
- 学校增加经营项目申请范文 民办学校增项申请怎么写(8篇)
- 资格认定申请书范文简短 资格审查申请书(二篇)
- 保洁兼职协议书(汇总16篇)
- 最新简单合作协议书模板范本(优秀13篇)
- 户口补签申请书(优质8篇)
- 2023年借贷纠纷申请书(精选14篇)
- 教师培训通知书模板范文(4篇)
- 最新宣传当兵的新闻稿范文简短(实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