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范文(汇总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0:35:10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对我们之前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总结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拓展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一

四年的体育教育专业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二

摘要:中国教育的希望应该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以前的应试教育既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又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想使学生有一个美好而愉快的学生生活,我国的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不同,我们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学习的优良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作为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就个人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无论什么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学习主动性,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在教学中我不仅在形式上力争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更主要的是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思想上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生活上关心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感情上亲近他们,课上尽量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论他们出什么差错,我都不挖苦、不讽刺,多鼓励,勤表扬;课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各项活动中把学困生摆在前头,渐渐地学生喜欢上我了,也喜欢上英语课,把“要我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并注重情感投资。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崇拜老师,爱戴老师,岂有不学你所教学科之理?教学中教师倾注爱心,以情感人,融洽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

二、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用法,找出重要短语和句型,并理解它们在新情景中的用法,发现含有新的语法现象的句子,并要求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能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能抓住重点,攻破难点,辨清疑点,并能主动地去探讨、归纳、总结新知识,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养成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养“头羊”,强化自制能力。

我培养了八名课代表,他们在班里形成了一支过硬的骨干队伍,负责带领同学听音、预习、朗读、批改作业、帮助学困生,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教给别人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锻炼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四、创设语境扩展新的语言项目。

通过自由对话和复习,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点,并在新旧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引入新课,扩展新的语言知识,在这一程序中,教师充当“示范表演者”,在一种能使意思明了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这时学生一般是静听不看书,集中注意力听单词的发音,观看教师用以显示那些词语意义的图片,创造较为真实的语境。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式扩展新语言:。

1.直观扩展:即用实用卡片等形式扩展生词,运用图画、幻灯或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类型。

2.手势呈现: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并且能使表达的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收到表情达意、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景再现:中学生在没有自然交际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把学生置于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中,为学生下一步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做铺垫。

五、创设情景,进行交际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取得素质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创设情景的特点是言、行、情融为一体,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情景通常是模拟“交际”场所,首先要使学生克服恐惧和害羞的心理,让他们大胆地讲出来。英语交际活动要进行,必须要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教师反复引导,多加锻炼,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知识日益丰富,语感和口感也越来越好,如:教第一册30课时,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顶警察帽子,一件警服上衣,然后放映幻灯片,画面内容是警察寻找车的主人,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扮演“警察”的角色,“警察”在班中任意与某位同学进行对话,学生们个个表演得惟妙惟肖,教师这时只充当他们的导演,在乐趣和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训练写的技能,发展学习成果。

做书面练习是对听、说、读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消灭难点,巩固重点,发展学习成果,采取的形式有:。

(1)听写结合,即听音写词,写句子,听对话填写遗漏词;。

(3)学案进入课堂,依据本课重点内容,编写少而精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效果良好。

(4)课后作业的合理安排可以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课堂的45分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但课后的复习巩固也是体现我们素质教育的一方面。

英语教育良好的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品质。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大环境下采用有效新颍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趋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才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不仅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逐渐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只有把课堂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三

如何实施《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多无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知识、感情等各方面交流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个环节,让他们拥有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我是学习主人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要转变师生传统的思想观念,实现师生命格上平等,思想上交流,情感上交流,情感上相容,做到以知、以德、以理、以情服人。其次,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困生、单亲生、孤亲学生,更要关怀备至,多为他们创功机会。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在知识结构中传递着生活气息,渗透着情感。当课堂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时,课堂学习将会变得更真实的生活情景。例如:在比数学的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探究1,2,这就是生活化、经验化的内容,学生教材进放了“物我包容,物我同一”的境地,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我必掌握”意愿,增强了求知欲望。

三、课堂教学人人化。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是和空间,在同学老师面前的到肯定,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特别对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要提出力所能及的问题使他们能自信、肯定得到赞许)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研性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随制在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模入中,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其次在分析和讨论问题之前,留给学生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唱“独角戏、要多搞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

四、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并表现出惊人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我教《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内容时,先让他们在坐标系中画“我”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位置等等,他们专心致志地描绘着、演示着……三角形真的具有稳定性。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四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创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这其中需要学生们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来发现真理,掌握学好生物学的方法规则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生物学素养。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其学习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在。创设情境,合理讨论,科学探究,通过这些方法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成长学习,有利于学生脱离课本知识,积极地脱离课堂,走向更远的实践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所培养的科学探究知识,帮助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完美结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成长,学以致用,这才是走出课堂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核酸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核酸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对市场上的核酸产品进行调查,最后对其功效做出一个合理的总结评价。同时还可以设计出如“假设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将资金投入到核酸保健品的开发中去吗”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意见,进一步得出结论。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更加促进了其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的核心教育理念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学习和成长。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来划分学习小组,加大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取长补短,这不仅是让学生分享心得,更加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说明了新时代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此外,小组教学的'方式也有许多种,可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模型等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了其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有利于他们对科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体现了学习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实践也证明,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他们在教学中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和感悟也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学习方式也不是简单的个体学习,而是变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来解决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科学探究,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们,学生和学生们的联系,让大家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对方,耐心交流,既尊重了他人,又完成了交流合作,这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实验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改进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方案。(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3)用葡萄糖、白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导,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设计出可通过的方案进行引导探究,得出结果来看是否满足科学结果。在这种实验中必须要求学生们的想象力,不断创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创新水平的提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创新也提高了一个新的要求。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标准注重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结果往往包括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具体是考试的分数和学校班级的升学率情况等。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的记忆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弊端是忽略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对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评价人,教师不应该只把学生们的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应该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结果也从学习结果转变为学习过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老师就必须要毫不吝啬的评价表扬学生,对学生认可,不可打击批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了解学生们之间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最客观,最能反应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了解学生们对于学习生活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帮助老师看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水平的改进和发展,提高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体验实践,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是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有活力,让老师完成有创造性的教学,启发同学们去学习探索,让学生们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整个教学过程则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学习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祛除学生一味学习课本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让老师单纯的讲解,自己也有一套思考方式,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忠华.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9,(12).。

[2]黄富坚.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2,(5).。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五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有关文件的引领下,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整个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越来越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越来越高,整体的教育越来越完善。我们在分析职业院校的体育专业教学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认识到整个职业体育教学取得的重大进步与成就,而且还要用理智的,冷静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一,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区别。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但是两者的教学理念是有一定从区别的。

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来讲,教学方式侧重于实践性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一门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理论教学的深度浅,其是侧重于现实的生活中能否以熟练的技能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其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扎根于各行各业中。

对于普通的本科院校来讲,教学方式主要是研究性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知识进行网络性的剖析,对理论进行体系化的讲解,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的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就是要学生思考:‘知识是什么样的,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思考’,整个的教学过程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就是带有批判性的,理性的思维。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虽然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以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模糊。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职业高校都是在原有的中专院校的基础上,转化升级进入高等学校行列。所以,现如今很多的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还是与中专的教学理念相同,教学方式也沿用中专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把体育教学作为辅助性,依附性的学科的教学思想理念,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认为体育教学不具有与专业教学平等的地位,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体育课程随便上上就可以。并且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地位比专业课教师的地位低,有些院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薪资,职称评定差别化对待。

并且在很多的职业院校中,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与本科高校的职业教学相一致,教学目的是相同的,整体的教学模式也是差不多的。但是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有自己的特点,若想得到很好的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实践性教学的特点来进行课程的安排。

现如今,在职业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教学观念的模糊,观念的落后,导致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其一就是教学泛化;其二就是出现通识性教学,没有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二)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我们从前文中知道,很多的职业院校是从中专升级而来的,院校的教学资源,教学的基础设施的配备上还与职业院校的标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会缺乏一些教学的场地空间,缺乏一些先进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学校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体育器材的购买,维修,保养的投资力度低,体育教学工具缺乏,整体处于无人重视,无人管理的地步。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其监督力度不够,体育教学很多一部分都在户外进行的,学校很少对体育教学进行监督,对体育教学的质量缺乏科学的评估,这就直接造成了体育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不认真,不负责,没有工作热情的情况。在进行过教课时,没有按照有关的教学大纲来进行,没有对每一次的授课进行有针对,有系统,有目的的设计,整个的授课方式是简单,枯燥的,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对体育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授课很难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不能够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动态的监督,整个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流于过场。

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操作性对策。

针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职业教学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进行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任务之前,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以及特点,职业教育主要的方式就是实践性教教学,整个的教学过程是依托工作情境来进的,应该把实践教学的与模拟将来的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拟工作情景,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方式,整个的教学方式要与市场相对接,与学生以后毕业就业所对接。所以在进行职业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与工作情境相结合。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能,耐力的强度训练,在做好人身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攀爬,穿越,奔跑等等的训练,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对于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来讲,能够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就是能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白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就是要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充足的体育器材以及能够满足需求的锻炼空间。

为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院校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情况,来进行有关体育器材的购买,并且需要聘请有关的人员对这些器材进行保管,维修,保养。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空间,户外的教学场所不仅仅是在球场,田径场,还应该把日常的体育教学融入到日常化的工作情境中,通过模拟工作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身体的耐力,强度等等的训练;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办公区域以及空间,硬件配套设施需要有电脑,能够进行网络授课以及网络教学。

(三)构件动态监督的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构件动态监督的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对各种工作情境的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整个的教学质量,需要侯建合理的动态监督体系。监督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体育教案的设计,备课,授课等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还能够及时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能够吸引生源成为了职业院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提高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提高整个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是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简要研究,希望读者对其有简单的了解。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六

[摘要]由于离婚率高、母亲外出打工、隔代教养以及现有高等教育“母教”缺席等原因造成了当下“母教”缺失现象,从亲子身心及高等教育的功能方面分析在高校进行“母教”的必要性,并从高校教育理念更新、寻找校外援助、调整课程设置、激发“母教”主体觉醒等方面阐述高等教育实施“母教”的方略。

“母教”一词出自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孟子之母,教化列分。处子择艺,使从大伦。子学不进,断机示焉。子遂成德,为当世冠。后以“母教”称母亲对子女的教育。目前,我国学者对“母教”的界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二指“社会对已为人母的女性实施的如何做母亲的教育培训”。笔者力图从当前“母亲对孩子教育”缺失的社会现象入手,来探讨高校该如何着手对“未来母亲”即“高校女生”实施“母教”的问题。

一、“母教”现况分析。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贤良的母亲重视家庭教育,为的是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1]。但在“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读书无用”等观点泛滥的当下,母教正日渐式微。

(一)“母教”严重失缺。

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将家庭教育、母教提到应有的高度,家庭教育不仅未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成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阵地,相反,这块阵地正在不断丧失。夫妻离婚、外出打工,隔代教养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庭教育中的母教正处于一个异常缺失的境地。“打工”是目前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农村夫妻外出打工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打工的经济效益是快速的、直接的,而母教缺失的影响是间接、滞后的,所以,人们往往于不知不觉中有失偏颇。而“女性就业占44.8%”[3]的现实,也让很多在失业下岗、竞争上岗中奔波的城市母亲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孩子甚至成了她们不如意人生的出气筒;城市的灯红酒绿、虚荣浮华使有些母亲经不住物质与私欲的诱惑,抛家弃子在名利场中乐不思蜀而居高不下的离婚率,着实令人惊讶。

(二)缺乏有准备的“母教”后备力量。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新增文盲大约50万[4]。而“中国的文盲,七成是女性”[5]的结论又不得不让人深思。她们将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而文盲母亲必然会无益于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在对“未来母亲”的教育方面,显然也是少有作为。高等教育可为学生的职场人生预设千百种攻守的战略与战术,可为学生的职场人际教以规则、礼仪、技巧,但却不曾为女生一生中永不退休的“母亲”角色做点什么,更不会从未来国民素质之源头的高度来培养女生。作为未来母亲的部分高校女生,她们习惯置身事外,似乎“当母亲”只是自己母亲的责任或者人生中的伴随性身份,与生俱来而已,不用学习。

首先,依据学生未来社会角色、社会岗位以及家庭角色来考量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是高等教育应该面对的现实问题。面对“母教”缺席,高等教育有必要审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新时期、新环境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高等教育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学生下一个人生里程就是步入婚姻家庭与社会,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新内容,可谓势在必行。民国时期教育家陈果夫总结了女子教育与母教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国这些年来女子教育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教以母教。学校里尽管如何教他去学好,但他的家庭环境不良,母教懈怠,结果他回到家中,仍热要变成坏的。[6]”十月怀胎,母体是孩子的发源地;多数女性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比男性更耐心、细心,可以说,教育孩子,母亲比父亲有天然的优势。所以,从家庭教育层面而言,加强“母教”有其必要性。

“母教”意义重大,且“怎样做母亲”不能遗传;社会对母教意义整体觉悟相对滞后,对未来母亲实施“母教”投入几乎为零种种事实让要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对实施母教有思考、有方略、有落实。

(一)高校应更新培养理念与目标,面向学生,为“母教”立足。我们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高等教育应转向以人自身发展为主导,不仅要考虑人的社会职业、工作技能,还要考虑人的家庭角色、伦理关系、情感责任、自身幸福等一系列问题,即在教导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应对工作的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如何适应家庭,如何教育子女等问题。可现行高等教育似乎忘记了它的教育对象是要成家并生儿育女的,它有了职业培训机构之嫌所以,如果高等教育仅为学生未来谋生提供帮助,那就违背了高等教育现阶段应有的主导理念,偏离了其教育目的。高等教育需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现状、未来需求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

(二)高校可力争外援,为高校“母教”实施造势。高校关注并实施母教,不仅是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教育创新。高校应该以教育这一社会特殊子系统的`身份和优势来影响社会甚至争取社会其他系统的支持。首先,高校可借助教育自身的魅力来游说政府,提请政府倡导社会重视女性教育,研究母教作用,关注母教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第二,高校可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并与之联袂,引导社会舆论新走向。如重视子女教育,提醒女性加强自我教育,倡导女性以能做良母为荣,以能为社会培养优秀公民而骄傲。

(三)以学校为基地、课程为工具、培训为桥梁,将高校“母教”实施课程体系化、社会化。高校实施“母教”,可先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7]。其中,课程设置是核心。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区别很大。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课程设置似乎更多是考虑市场需要或受教育对象日后工作需要,较少考虑人的幸福、自由与尊严需要。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无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还是“公共必修课”都基本没有与“母教”相对应的课程(女校公共选修课里有少量课程与“母教”相关,如“厨艺”“插花”“家政”等)。因此,高校教育研究者若认同母教理念,即应组织多方专家探讨设置与“母教”相关的课程,最好还能形成相应的体系并以多样化的课程样式落实。高校探讨“母教”新目标,落实“母教”新内容,决不能孤军奋战,只作学术研究而脱离社会。在研究探讨中,不能拘泥于理论探讨或个案分析,而要将“母教”实施与职业培养相结合,用“母教”成果促进就业,让就业推进“母教”实施。高校还可以无偿为社会提供“母教”培训。众所周知,母亲教育孩子不能无师自通,而在无数商业化的培训班中,又难觅如何做母亲的培训。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与社区、妇幼保健单位联系,免费为婚(育)龄妇女作培训指导。这不仅真正落实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的,而且达到了推广高校“母教”研究新理念、新内容、新成果的母教研究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在高校办“母教”咨询室,收集社会母教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宣传生活中母教成功的典型例子,为母教失当的家庭排忧解难,为高校母教实施增加鲜活的事实依据。

(四)全面落实以女生为主、男生为辅的高校“母教”全员化新常态。在高校“母教”实施过程中,虽然女生是焦点、是关键,但也需要男生的参与、配合与支持。作为高校女生,首先应从意识上有所觉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中有“母亲”这一角色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广大女生在校期间不仅要重视学校所安排的与“母教”培养相关的课程,还要在课余注重爱情、婚姻、家庭、礼仪等相关方面的阅读,甚至作一些生育方面的知识储备。其次,女生要重视饮食与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对广大女生而言,具有更丰富的意义,因为锻炼与改善饮食能造就一代良好的母体。正如心理学家洛克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最后,针对持“活在当下”等现世论调的某些女生,我们郑重劝勉其要理性对待两性生活,为未来孩子保留一个健康的身心。因为一个贫瘠的母体无法孕育出一个健康的胎儿,而一个精神世界伤痕累累的母亲,也很难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女生能成为未来良母,高校男生责无旁贷。首先,男性在宏观上起决定作用。例如择偶时的理性选择是家有良母的前提,选择错误,后面全盘皆输。因此,男生应倡导一种以身心健康、知书达理、健全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择友新标准;不仅要看对方是否是自己钟爱的终身伴侣,还要深谋远虑其是否能成为将来儿女的良母。其次,夫妻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影响很大。所以,男生在大学期间,也要选修一些有利于爱情、婚姻发展的课程来学习。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对爱情婚姻的认识、了解婚姻经营的方法,为构建未来温馨家庭、和谐夫妻关系打基础,为未来妻子实施母教提供坚实的后盾。因此,高校男生应接受“母教”新观念,支持和配合女生的“母教”学习,只有当男生与女生都认同“母教”理念,共同学习与储备,高校“母教”实施才会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总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母亲”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希望社会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觉悟“母教”的意义与作用。只有这样,“母教”工作才有可能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七

本学年我们初一级实施了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课标有了更多的人文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留给了学生更多独立自主的空间,更多的思索,同时也给教师带了更大的挑战性。

在这种改革下的教学已经一个学年了,我本人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

一、新课标强调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能够领会其内涵,留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组的组织上,我是落到了实处。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将学生按好、中、差搭配,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讲清要求,选好各小组长,由他们自己分配任务。每一次的小组活动,都做好记录。有了小组活动,学生就有了很多自主权和支配空间,学生除了上课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别人获取经验。学生的独立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形成,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上升,中下面不断减少。

二、关注成绩中下层学生的学习。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学生刚升上初中的时候对学习普遍是充满着热情的,开始阶段对教师也很崇拜,但随着所学习的知识增加,难度增大,学生会逐渐遇到很多的'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很大,而他们却没有足够的毅力去排除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会把困难推向教师,认为教师没有把学习的要点给他们讲好,所以逐渐对教师的工作怀有不满的情绪,继而出现一种叛逆的心情。这往往是在初中阶段出现大量的双差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让学生长期在学习过程遭遇失败,而要在课堂中实施分层,关注中下层学生,设置好这部分学生力所能及的习题,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导的作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少讲,学生多思、多做。在实施新课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林少杰教授的“非线性主干单元循环活动型”,我基本上做到每节课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从而为学生赢得了大量的时间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内容。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际的情况,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加强基础训练。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简单的计算以及基本推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务必要使这些内容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好,具体的措施是通过印发练习卷和课余作业,教师认真落实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学生将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的能力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他们能数学的问题与生活背景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贯彻。

3、采取措施减少后进面。学生的分化初期是初一的第二个学期,一部分差生开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减弱,甚至出现放弃的现象。要提高整体成绩,减少差生的落后面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有相当一部分差生也能做的练习,而且要设计成他们喜欢做的形式,这是培养他们兴趣与信心的重要举措。另外,在课余的时间也要采取有相应的措施来督促他们完成有关的练习。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虽然很辛苦,但在工作也感到很充实,在不断的摸索中感觉所学习到的东西很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很快掌握新课标的要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和学校的教学水平。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八

由于会计工作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高,数据具有可验证性,要有充分的安全可靠性保证等特征。从而决定了会计软件的开发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软件的开发过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组织与管理。

目前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两种。生命周期法是将会计软件的研制开发过程看作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包括6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获得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投入少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一个原始模型,使用户及时运行并看到模型的概貌和初步使用效果,然后,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开发人员据此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把它作为原型。如此循环,直到得到一个满意的模型为止。

两种方法各有特长,目前会计软件开发则普遍采用生命周期法。这种方法使系统开发工作分阶段分步聚地进行,并明确规定保证了系统开发人员能充分了解系统状况和用户需求,对系统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避免系统开发陷于无休止的修修补补之中,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保证系统质量。以下我们结合生命周期中阶段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会计软件的开发过程。

一、系统调查。

系统调查是系统设计者认识系统,同会计人员交流的过程,是设计新系统的必要准备,在整个会计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系统调查分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

(一)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1.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会计软件开发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较大的工程,在系统开始投入设计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证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条件不成熟的项目要避免一轰而上,避免求大求全。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系统的目标、规模以及系统建立的方式,以尽量少的耗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单位的需要。反之,如果不进行认真周密的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开发,将来开发完成的软件有可能因外部环境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或出现软件的维护费大于收益的现象。

2.初步调查的内容。

(1)系统目标调查。通常软件使用者在软件开发之前就有一个粗略的目标,希望软件能达到某些要求或某种功能,软件开发人员要通过与使用者反复交流,确定一个较为明确可行的系统目标。

(2)内外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

第一,软件使用单位的规模、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

第三,单位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通讯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建立系统的需要。

(3)现在资源调查。了解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济实力,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

(4)技术情况调查。了解单位的技术力量,现有人员素质及现有计算机使用状况。

(5)数据处理情况调查。了解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数据流向、数据流量、输入输出的数据内容及频率等。

3.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1)初步调查资料。

(2)系统的目标及规模。由于软件使用者水平不一,所提的系统目标可能不完全符合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应对使用者提出的需求加以分析、整理和提炼后,提出合理的系统目标和规模。

(3)系统的必要性论证。根据初步调查资料,对软件开发的投入与取得效益进行分析比较,决定是否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需要,应采用何种方式建立。

(4)技术可行性分析。从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是否能胜任会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

(5)经济可行性分析。软件开发协议中的费用包括:硬件购置费用、软件开发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和软件运行维护费用等,要根据本单位的数据处理量和经济实力确定软件的开发方式和规模,以及选配相应的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平台。

(6)组织可行性分析。会计软件投入使用后,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使会计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岗位被新的岗位所替代,会计人员的岗位分工要做相应的调整。考虑到这种调整可能给会计人员带来短期的不适应,应充分估计遇到的困难。

(二)详细调查。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需要对现行的会计业务做详细调查。

详细调查要求开发人员深入到会计部门,通过参加实际工作,访问会计人员等手段,弄清会计数据的来源、流向,以及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详细调查是系统分析设计的必要准备。内容包括:

1.组织机构调查。组织机构调查,一是了解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了解各岗位职责和相互关系。目的是为制定会计电算化整体方案,确定电算化岗位及开展人员培训提供基础资料。

2.业务流程调查。将现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规范化的业务处理流程图表示出来。

3.数据流程调查。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同时存在着物流和信息流,数据流程调查就是将业务处理流程中的信息流提出来,形成反映信息内容,来龙去脉和加工处理过程的数据流程图,也就是手工条件下帐务处理的业务流程。

4.数据处理量调查。统计系统中各项输入输出的数据量和频率,确定需要储存数据的数量、贮存时间和使用方式,据此选定相应的硬件设备、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详细调查还包括输入输出调查、文件调查、代码调查等内容。

二、系统分析。

系统调查结束之后,要对系统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应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并根据业务人员的需要增删相应的功能,最后形成面向软件开发人员的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输入输出项目和要求等内容的会计软件逻辑模型,编制软件需要说明书,制定系统设计的初步计划。以下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中的主要文档。

1.数据流图。这里的数据流图与详细调查中的数据流程图有较大的区别,它打破了原有手工业务流程的框框,按照计算机处理的特点重新组织数据流程。这里以帐务处理为例,给出一个帐务处理软件数据流程图(图1)。

2.数据字典。为详细说明数据流程所述文件的内容和组织方式,还要编制相应的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有二类:一类是数据库字典,包括文件名、文件项目、文件类型;取值的最大长度和说明。另一类是处理过程字典,主要用来说明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描述处理算法。

3.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说明书是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是软件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确认的,反映软件实现目标和功能的书面文件,也是指导以后的系统设计工作,评判和测试系统成败优劣的依据。因此,软件需求说明书要经过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签字,作为重要的文档资料保存。财政部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进行评审时,软件需求说明书是要求报送的重要文件,其内容包括:

(1)软件名称、使用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名称和负责人员;

(2)软件的目标及规模;

(3)软件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输入输出内容;

(4)软件的性能要求,包括:合法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易使用性要求;

(5)软件运行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及运行场所;

(6)软件设计进度描述。

三、系统设计。

如果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确定“怎么干”。系统设计工作由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组成。

(一)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要求,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将软件自上而下逐层分解成多个软件模块,直到分解成每一个模块只具有单一的功能,能用一个或几个程序实现的树形结构为止。总体设计阶段还要定义各模块的数据传递关系,设计软件的编码方案、文件存储策略、输入输出格式,以及硬件和系统软件配置,最后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总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结构化模块设计;(2)代码设计;(3)文件设计;(4)输入设计;(5)输出设计;(6)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7)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划分的每个模块再进行详细定义和说明。它包括定义每一模块的详细功能、输入数据、使用文件及使用方式,确定输出内容及格式,模块实现的详细算法,每一模块的程序构成等。详细设计是软件功能、结构实现方法的最详细说明,是程序设计的依据。详细设计的最终成果是编制详细设计说明书。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九

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很难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占据更多的时间却不见好效果。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在教学中结合文献资料、将语文教学和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带着兴趣去探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献资料;结合现实;自主学习;巧妙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认真听讲或是不愿意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往往将这些归咎于学生懒惰,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没有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长此以往,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学生在大量知识面前的状态是麻木的,真正能获得的也很少。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实现高效率学习的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将所学知识和文献资料结合。

语文是一门覆盖广、内容丰富的学科,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单一的,大多时候都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或蕴涵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和这些文学知识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对我们教学很有帮助。举个例子,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时,可以带学生了解《孟子》一书,让学生知道《孟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同属儒家经典。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如,在学习《出师表》一文中,可以结合三国时期的背景向学生介绍本文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文章并非空洞而生,而是源于真实的背景,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样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也会主动接受,减少排斥心理。初中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众多优秀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教师要善于以课本为窗户,结合窗外广袤的文化天地,让学生能够通过打开这扇窗而发现更多优秀的文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结合。

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它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语文的立足点,只有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才会发现所学的知识一旦回归生活,便能顿时迸发出巨大的魅力,激发出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片面化或是功利化:不要把思维和教学局限在课堂上,不要把重点和关注集中在考试上。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途径。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对小资产阶级的批判上,而应该跳出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小人物命运的悲惨、无奈和尴尬,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审视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当今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运用,学生也在接触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他们需要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理智地判断和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拥有独立的思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让学生在写作时拥有足够的素材和判断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将语文知识和现实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之后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如果学生需要教师时时帮助指导,那样他们很难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获得的知识也不会有深刻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而探索不是盲目的,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思维,这就是所谓的“渔”。自主学习需要方法指导,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该让学生知道不可以上来就盲目阅读翻译,而应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要在通读文章中抓住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通过解释在意思上理解整篇文章;最后就是结合背景和文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在这一系列步骤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渐自主学习文言文,同样的道理,把握了其他的学习方法,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学习其他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整体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

摘要:与其他年级的学生不同,高三学生已经将要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因此,高三学生不仅面临着沉重的作业压力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三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论述新课标下高三地理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指出提高高三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三地理教学;思考。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人文现象和大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地理学科是初中到高中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尤其在高中,地理学科更是高考科目之一。由于地理学科是高考科目之一,因此,高三的地理教学承担着高考的压力。实行素质教育阶段,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既要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1.1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实行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尽管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因此,高三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而高三地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是与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方式[1]。

1.3新课标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地理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材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例如,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板块,极大的`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

2提高高三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2.1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和原理是教材的基础,它是前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漫长过程中推导出来的,因此,在讲授概念和原理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单纯的死记硬背地理概念和原理,并不能取得较理想的地理成绩,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应用地理概念和原理,是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方式。例如,在高三地理进入专题复习阶段时,地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习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

2.2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地理思维:选拔人才是实行高考的原因,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最近发生的地理事实,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各类地图的判断、大气的运动和变化、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等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良好条件,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地理思维。例如,地利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位于赤道附近的著名河流,以及河流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同一纬度,不同流量、地形地貌的原因,具体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然后能够根据同一原理、概念的不同的提问形式,来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地理教师可以以尼罗河与亚马孙河为例,让学生分析两河的径流量、汛期、降雨量、流经地区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地理思维[2]。

2.3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地理图像是高考地理题目中的必考知识,其中剖面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好、用好地图,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做题时间里,很快地从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例如,地理教师可以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精心选择训练试题,合理限制做题时间,有针对性的突出学科重点、薄弱点以及显示现实问题等,以促使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地理思维,具有良好的地理能力。同时,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地理所涉及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合理的讲解有关地理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3总结。

总而言之,高三地理教学对于教师、学生、家长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因此,高三地理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

参考文献:。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一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改革理念对一线教师的思想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正确、全面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还存在不少的争论甚至是偏差。笔者对大量新课程论文、教学案例、公开课、课件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同时在参加课程培训和实际教学中也慢慢积累了一些体验和认识,据此认为:要贯彻落实高中新课程标准,目前最迫切的事情,是辩证认识并正确处理好高中语文教学的几对关系。

一、辩证处理创新教学与语文本质的关系。

改革必然需要创新,创新不是教学的随意化、拓展的无度化、表演的空泛化、讨论的形式化,创新是以形式的新意走入语文的本质,两者是辩证统一而不是割裂分离的关系。

语文课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管课堂有多么富有新意的点子,多么个性化的教学设想,都不能脱离这个本质要求。在推进语文课改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重拓展延伸而轻潜心会文,重合作讨论轻朗读品味,重空泛表演轻情感体验。比如讲授《短歌行》,过多地引申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而缺乏对诗句本身情感的积蓄和爆发的体验,缺乏对诗歌意境下作者思想境界的体悟和把玩。如讲授《雷雨》,过多地把时间放在学生的分工表演上,而缺乏对语言的反复吟咏和揣摩,缺乏对时代和人物的深刻、具有创见性的分析。又比如讲授《囚绿记》,在学生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分组合作探究,只能是小组成员围绕主题挤眉弄眼,毫无情感的体验、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二、辩证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互动”是新课改中的热点话题。什么是互动?互动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融合。所谓师生“互动”,从宏观来看,师生一起努力营造一种亲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从微观来看,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分组、讨论、事件等进行密切关注,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对教师启发作出回应,师生持续地在交流中走向完善和深刻。

新课改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理解或者观念的偏差,师生互动关系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教师过于热情,纵容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互动的重心偏向于教师的讲授;要么师生只重形式,单一机械的“一问一答”的固有模式,使课堂成为“教师问学生答”的流水程序;要么师生没有共处一个平台、同设一个情境来合作,教师没有激情及时应对学生的阅读事件,学生针对教师的引导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考;要么放任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教师只充当旁观者和“巡逻队长”。综上种种,都是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孤立、单一地存在,师生之间互动得机械、形式、冷漠,为了互动而互动,无法就同一个主题、话题、情景进行良好而平等的有效对话和交流,而实现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促进的效果。笔者听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教师让学生预习10分钟,要求每位学生在纸上提出两个问题,然后一节课都是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进行解答。课堂形式算是新一点,但是从师生互动方面来讲,达到了交流、沟通、融合的效果吗?双方地位对等吗?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师生互动行为,很难简单地分为教师一方或者学生一方,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融合一体的。师生互动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师生共同建立一种良好平等的学习氛围,针对文本进行多重对话。单纯的师生问答不是真正的互动,表象的热烈合作不是真正的互动,“花架子”下漫不经心的讨论交流不是真正的互动。什么是真正的互动?真正的互动是师生共建亲密朋友型氛围,教师善于担任优美情境的设置者,教学目标的确定者,讨论交流的主持人,通过阅读挖掘文本中的人性、生命、伦理、情感等等,让生命闪光,让心灵流淌,让情感律动,达到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下平等对话,在同一个情境下共话人文,使教师的角色得到改变,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真正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三、辩证认识并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系。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改变以往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参与,重单向接受、轻读中互动的填鸭式教学,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心之一。

在新课程扎实推进的今天,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及创新教学与语文本质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渐渐走入课堂当中。给学生增添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微课程的简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将微课程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以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基础,针对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以形成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中,随着科技与研究的改进和优化,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学术界很多教授也开始加入了对微课程概念的讨论。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这一字对微课程的特点有很好的诠释,也就是课程的细小精致,以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向外拓展的资源活动结合体。综合各方的说法来看,微课程是一种借助网络科技,由教师本身自主研发的,少于十分钟却拥有整体结构的短小教学视频资源,可用于大多数一般课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与按部就班的老固课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短小高效,领域性广;其二,方便简洁,个性化强;其三,丰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微课程的作用。

初中的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所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与巩固是很关键的,培养学生将知识用在实际当中的能力,加强交流互作、创新思维能力。微课程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对知识的记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为初中语文课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学目标提供推动力。

1.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老固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循规蹈矩、单一无味,生感到乏味无聊,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的阻碍,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微课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加入微课程,利用更多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无聊的要点趣味化,将层面较宽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整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纳。

2.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在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进行传授,在讲解重点前还要进行适当的铺垫,也就占用了一定的课内时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的引入,将即将进行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减少了铺垫所浪费的宝贵时间,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对提高他们思维创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1.规范性。

微课程在时间长短上有相对明确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几分钟内并针对知识点做好相应主题的内容。与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同学进行互动,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短小的微课程,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看”和“听”是微课程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在设计微课程时,所选的背景图片及整体结构的构建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上都会有所影响。还有语言的标准性也很重要,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需要达到流畅规范的普通话。优质的微课程,既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力,又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课程同普通的语文课程一样,遵循“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等的设计流程。但由于微课程多借助网络科技,教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与评价方面相对难以实施。但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加强。

3.系统性。

根据微课程的短小及针对性等特点,在对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推敲时,相当于完整全面的把握过程。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明确的划分出不同个体,而是互相逻辑相依有所联系的整体结构,在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性。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接受大块知识,有条理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接纳有所帮助。目前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完整系统化的见识加强了重视程度,也是对过去单调的微课程的新改良。

四、微课程的实际运用及注意事项。

1.教学中的ppt。

ppt作为一个全面应用性很强的软件,有助于复杂的语文知识教学。看起来杂乱的语文知识在经过ppt的整理排序后,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内,完成知识点的传递,也使学生更加有热情的积极参与进来。在普通的教学内容中添加了相对应的图片与音乐,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2.视频音频的播放。

在教学中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录制整理与剪辑,在课堂中以微视频的模式将知识点体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反复播放,不但对知识点起到加深与巩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期望目标。

3.情景剧模式。

对前两者而言,情景剧的完成难度较大,不但需要教师在编排过程中的合理科学易懂性,还要求了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通过情景剧来学习知识点,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知识能够融入实践中。通过对台词和角色的理解与体会,也是对所学知识认识与思考的过程。在实际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有明确针对性;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各知识点相互关联但不可多次反复,保持新鲜性;还有我们要知道的是,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程运用中,可利用的内容、入手角度类型多种多样,细致的观察与准备会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与初中语文中的设计原则及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使阅读者了解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希望对提高学生思维与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质量有所帮助。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三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下面综合我自己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做几点看法:

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应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现在注重学生内心灵性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我们应借课文这一载体,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人格。

二、过于重视学生的互动体验,课堂缺乏理性引领和客观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为此,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一方面,过去那种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摒弃;另一方面,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越来越成了教师们的课堂追求。于是,小组活动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很。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表达机会。可是,当我仔细观察这些课堂的时候,却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所谓“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自由说话。教师东瞧瞧、西望望,成了旁观者。课堂活动缺乏严密的组织,更缺乏教师理性的引领和评价。热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说得很尽兴,但实际上教师却没有真正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三、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缺乏教学智慧。

新课改下教师非常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设计。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很好,形式丰富,手法多样。但总给我一种华而不实、缺乏语文教学智慧和内容的感觉。

小学语文教改的路程还很漫长,我们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让我们一起在反思中鼓起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把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推向更高的台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四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丰富的内涵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这一特点才能把语文课讲好。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特长。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要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各种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的要领,教师就要努力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而在诸多教学法中,合作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本人从合作教学的历史谈起。合作教学的历史渊源,据资料显示,合作教学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开展与研究的历史,它可以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勒留等人的著作中找到。合作教学于18传入美国,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在我国,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如《学记》中记载“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教学要相互商讨、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到了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小先生制”更是推动了合作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但我国关于合作教学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合作教学的研究呈现这样的一些特点:一是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二是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三是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四是健全了研究的组织。合作教学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今天也迅速发展起来。

一、学生共同倾听、解释,共享观点,彼此鼓励和支持的学习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课堂讨论,把学生分小组,可2~6人为一小组,教师把学习目标具体化,确定各小组的学习目标,分角色等;目标明确后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讲解或解释,并强调小组学习的目标,建议采用的学习方式等。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小组互相帮助,彼此分享成果,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此时则是巡视并参与讨论,适时指导。等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以小组派代表对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如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一课的时候,我先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为了走进文本,深入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的优秀品质。我让学生明确目标,自己用概括性的词语“意志坚强”说明鲁滨孙,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鲁滨孙,此时同学们时而在文中圈点勾画,时而互相讨论,我则巡视并听听他们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小组内推荐代表发言,其中有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他说“:鲁滨孙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勤于创造。他克服了极端的孤独、艰苦、恐惧,在反复的动摇后调整好心态,最终鼓起勇气,自己一人创业。”他发言后,我和很多同学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但这种认识活动更多适用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二、小组活动竞赛法。

小组活动竞赛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把学生分组,分组时注意学生搭配,让每组都有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分组结束后进行全班授课,授课时精讲,抓住重点内容讲解,对教学中的难点认真分析,为学生能在比赛中获得成绩和快乐作铺垫,全班教学完教师强调比赛规则,之后进行教学比赛,比赛后将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小组的成绩,最后进行成绩评定。这种教学法主要的作用在于同伴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但这种教学方法应先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后再进行教学。

三、比较分数学习法。

首先教师先上一堂课,然后学生以不同学习层次的6人为一组,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教学测试,测试后统计分数,再把分数与过去基础分相比较,根据每个人在自己过去分数的基础上所提高的分数来评定其最后的成绩,再把各组成员提高分数累加记入小组分数。比如,在语文课程中,我们把课程讲授完毕之后,就可以用学案来进行检测,学案上的内容就包括生字词、课文重点内容,检测完毕先把学案上的分数统计,统计出的分数应和过去的分数作比较,以提高的分数来评定其最后的成绩,再把小组内各组员最后成绩累加即可得出最后小组的成绩。分层评价主要侧重于个体的发挥、个性的发展,在此活动过程中,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检查自己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要在分组前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以及原有的知识机构等进行分组。对于所测试内容,教师必须提前认真分析、准备,把测试内容做成可操作的资料,并有分数评定。在学生完成测试后,要能统计分数。这种方法可以是课内练习,也可以是课后检测练习。最后把小组内各成员的提高分数累加让每个学生都在练习中得到提高,最终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四、结对互相促进学习法。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学习习惯两两结对,一对对地配好,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可以是阅读,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收集素材,所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好读书,读好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社会等并记笔记,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积累广泛的素材。除了课外阅读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用结对朗读、讨论、做练习等。

五、学习内容分块学习法。

这种教学方法,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教学事先已经分割成片段的教学材料,教师分配各小组所要完成的内容,等学生学习完毕后进行交流汇报。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把课文中这几个问题:(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8)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结束,从第一个问题依次汇报讨论结果,汇报结束,学生把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让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一组组都掌握了文章主要思想及其他理解性问题。如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我先把学生分组,把《五柳先生传》分为五柳先生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等内容,然后各小组讨论他们所要学习的那部分内容,接着学生分别交流他们所学的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出陶渊明安贫乐道、坚守节操,体现中国传统文人高洁意趣和人格追求的精神品质。

六、读书―――同伴交流法。

学生先选择自己想要读的书与讨论伙伴,设定自己所读的书和讨论的时间,并且约定好一起分享所读的书的方法。学生依照教师的指导来记笔记,教师在他们的阅读过程中记录下每位学生读书的反应。教师作为服务者参与教学,孩子们利用写作或摘抄笔记来指导自己阅读和讨论。在课堂里,教师提出一个疑问或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思想,教师则通过观察和学生的评估评价活动效果。总之,不同的合作学习法侧重点不同,使用的范围也不同,但不论采用任何一种合作学习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在教学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发现和探索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宋红.谈合作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08).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五

这是一篇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与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相关。是政治专业与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及应试教育方面相关的文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导思想与主流实践。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动了中小学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的热情。但是,素质教育的涵义和根本口的是什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症结性问题在哪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或有效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1“素质”的学理意蕴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人牛而有之、先天赐予,这是多年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赋予它的惯有解说。《现代汉语词典》解:“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心理学所指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性的先天特点。《教育大辞典》解:素质,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冈素;公民或某种专业人才的基本品质。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永恒的,但具体内涵则应是发展的。素质,从其总体构成看,应该包括自然性的素质(如先天的遗传)、通识性(普遍的)的素质(如社会公德)、专业性的素质(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从学理意蕴看,素质首先是一种基础。“素”的本意就是本色,即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基本要素和元素;“质”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性质、本质和质量。落实到人的身上,素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做人、做事、交往、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这些基础性的成分既是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能否顺利地完成面临的各种任务,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终生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素质是一种条件,表现为一个人。

2素质教育重过程轻结果。

素质教育宏观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穿插有效的教育手段,不同学科,不同科目有不同的穿插方式。如化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要强调重过程轻结论的实验操作方法。教师只把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提供给学生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为了某个结果,学生需要动脑、想办法、也许结果可能不尽如意,但学生会回过头来核实错误出在哪里。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规范地进行操作,学生会更认真地去观察、去比对思考、去动手查资料。实验结束后,学生觉得很充实,从头到尾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去验证理论,养成科学的实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客服了以往教师准备所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规范操作步骤,学生的实验操作只是表面化的演练过程。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3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目前,有好多学生已感到高中阶段信心的紧迫性,觉得努力学习了,可是收获甚微。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对每个知识点不求甚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十分重要,教师要传授给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很少翻阅名人传记、《读者》等有启示性的文章,教师应该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给学生以启示,或以优美的短篇文学陶冶学生情操。我曾多次用“智慧背囊”的小短文给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个性发展方面的启示,如“一分钟”、“禁门”等。培养学生学习时以高效、用心、不做假为主,提高速度、准确度并增强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以文教化,学会做人。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中学教学目标也是多元化的,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感情目标、德育目标等。可见,认知目标不是唯一的目标,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目标。教育实践中过分强化认知目标,而忽视德育目标等的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理科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开发人文资源、吸取人文养料、“照料人的灵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生存环境、对人类社会、对人文关怀的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试卷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赤潮”现象、“信息技术”、“网上黑客”、“生态平衡”等显示了对历史的思考、现实的关怀、未来的展望,而学生却觉得题偏题难,这与应试教育背景下缺乏人文教育不无关系。而人文教育是以发展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人物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追求真善美,发展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普遍关怀之情和慈善之心。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六

摘要:通信产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端技术的带动下,通信产业较以往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而我国的通信产业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这种就给通信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让它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实行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这无疑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让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实力。本文对erp系统下通信企业财务管理近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erp;通信企业;财务管理。

erp即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管理计划)是由著名的gartner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企业管理概念。在erp系统的作用下可以让企业资源得到高效的整合,并且可以对企业信息管理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从而达到优化企业配置的效果。首先erp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让企业能够对整条供应链上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进行统一化的整合性管理。在erp系统的作用下企业可以对生产计划、资源需求以及人员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另外erp系统有着良好的可塑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转变,erp系统可以进行动态的调整,这样就让erp系统与企业的整体性运作形成了高度的契合,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总之,将erp系统与财务管理关联起来将能够大大地提高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让企业本身能够更好地驾驭相关的资源,从而让企业管理水平迈向更高的层次,以此来促进企业的整体性发展。

一、erp财务管理概述。

erp财务管理模块主要具备了两方面功能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功能。财务管理功能是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统计以及针对性的预测和财务控制将数据信息具体化,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整体性财务管理。作为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构成,会计核算模块具有十分全面的功能,具体如下:

(1)总账核算。

在总账模块的作用下对记账凭证进行相应地输入并对账务进行明细的分类,同时以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并与其他财务系统模块进行相关的数据传递。

(2)应付帐核算。

通过应付帐模块对票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3)现金核算。

在现金管理模块的作用下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统计、调控来对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控制。

(4)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模块与总账模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它可以对员工工资进行核算并进行相应的分配,通过生成自动凭证,让工资核算过入总账当中。

(5)成本核算。

通过成本核算模块将产品信息、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以此让成本核算得以实现。

(6)固定资产核算。

对固定资产的变动以及折旧进行核算,这样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控,并以erp系统提供的针对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通信企业与普通企业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如下:

(1)通信企业同时兼顾了企业生产与企业销售。

(2)通信企业并不是单纯地依靠通信产品来进行盈利,它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各种通信产品的交叉补贴。

(3)通信企业较一般企业更加复杂,这主要体现在通信网络较为复杂。由于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就使得通信产品在定价上出现了不可预测因素,而产品的价值贡献也不能进行准确的估计。

(4)通信企业运作成本较高并具有技术与资本双重密集性的特点,这也就让通信企业具备了较高的门槛从而使得企业更新需要付出十分大的代价,充分显现出了通信企业的规模性经济特征。正是由于上述特点使得通信企业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侧重点偏向了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运营风险控制以及提高整体性的运营效率。

三、erp系统给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宏观上来看,通过将erp系统与企业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资源的细节,同时强化了企业的基础业务管理,并优化了相关的固化业务,从而让企业的整体性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1erp系统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向。

在erp与财务管理结合的过程中,事实上也带来了价值管理理念。当前通信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同时也是多元化的。而价值管理无疑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让通信企业能够以更强的姿态去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价值管理主要包括了三个元素及创造价值、管理价值以及衡量价值。创造价值是价值管理的根本理念,也是企业的核心战略目标;管理价值则是企业自身通过变革管理方式、构建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沟通等来对企业所存在的价值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衡量价值即对企业价值进行相关评估。

通过将价值管理融入到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企业的优势,而erp系统则是实现价值管理的必要工具,在erp系统的带动下,价值管理将能够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让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3.2erp系统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erp系统较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具有高度的资源整合性,并且erp系统与公司的业务系统能够形成密切的关联,这样也就改变了以往以人工输入为主的数据导入方式,让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举例来说,某些时候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时都会先进行业务立项,再与相关的合作单位签订合同,但是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某些缺陷会使得原始凭证反馈会出现滞后,这样带来的后果则是财务账面不能够及时地收入将工程项目款额,从而使得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在erp环境下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erp系统与整个企业的业务系统是相关联的,也就说企业在进行采购、接管工程项目等工作时都能够在erp系统上完整地体现出来,并且erp系统可以进行自行数据录入、数据共享,这样相关的业务数据也就能转变为财务数据。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财务信息错误,让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3.3在erp系统的作用下供应商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

通信企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供应商群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的供应商信息。如何对这些供应商信息进行妥善的处理则成为了摆在通信企业面前的重点、难点。而erp系统的加入则带来了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erp系统能够完成系统内部的审批控制。在进行采购时,由于erp系统的介入就可以达到提前控制采购行为的效果,这样将可以有效地避免预算超出的情况。在erp系统强大的数据整合功能下,通信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对供货量、采购产品类型以及价位进行细致的考察,这样就能够保证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供应商的供货量可能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erp系统则能够将这种情况确切、真实地反映出来,这样企业就可以对采购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另外erp系统可以结合供应商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评价,从而选择更加优质的供应商,让采购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语。

效益。

参考文献: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七

本学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第二个学期,随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新教材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更加明显。我作为实施新课标的第一线教师,深深体会到课程改革的艰辛。以下对这学期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一、“方程的应用”教材的设置欠缺系统,习题难易的梯度不够科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的例题只有三道,设置的课时为3节,其余的为五个探索题,课时为5节,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银行利率的计算、行程问题、调配问题、和差倍分的问题等问题以及他们的应用。部分习题的难度连初三的学生也会望而却步,例如课本p33的第11题:客车和货车分别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客车长150米,货车长250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那么从两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需10秒钟;如果客车从后面追货车,那么从客车车头追上货车车尾到客车车尾离开货车车头共需要1分40秒.求两车的速度.例如p35的问题1:要用20张白卡纸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者做盒盖3个。如果一个盒身和2个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那么能否把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盒底,使做成的盒身和盒盖正好配套?本来这些问题是现在考试中常考的问题,也是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问题,但在教学的处理上却很容易对教师的起到误导作用,当学生在对一些数学基础的知识,例如用代数式正确表示某个量的能力还未达到的时候,就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难题,这很容易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学习后普遍觉得对解应用题没有信心,连一些在旧教材被认为是简单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解应用题的能力属于综合能力,需要有较为牢固的列代数式知识,且要求会熟练运用各类公式。然而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列代数式的时候还没有体会到这点知识的重要,更少联系生活实际领会它们的作用,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与列代数式相关的简单应用题题组让学生感受列代数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系,会难以培养学生学习这部分的知识的信心与兴趣。我认为对这部分的教学还是需要先训练学生正确表达各量之间的和、差、倍、分的关系,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题,并且各类问题还是需要用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复习公式,例如行程问题中的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利率中本金、利息、税率、其数、税后利息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背景能较为熟悉,并能建立数学模型后才进行探索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数学语言的表达与规范的尺度。

本学期在教学还未完成,很多问题还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通过这阶段的反思,使我加深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用高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使工作少走弯踣,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更高。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探索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骨干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从99级开始,全面实施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cbe理论为指导,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由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和模块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居学院各专业之首。

一、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特点。

1.模块课程的开发。

模块课程的开发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几门课整合为模块课程的开发。我们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把汽车构造、汽车运用、汽车维修3门课程整合为汽车使用技术。打破原有教学体系,把原来三门课程中的有关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使用和维修等内容穿成一条线,重新整合为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原理与维修3大模块。3大模块分为18个子模块,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模块包含发动机拆装、机体零件与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等6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都包括“五单”,即:学习资料单、技能单、信息单、作业单及评价采用考核单。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在教学方式上,按“五单”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子模块均采用集中与分组讲授相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二是单门课重新整合的模块课程学习包的开发。比如。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模块、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模块、电喷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模块等重要专业课,其应用性很强。我们对该类课程也进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尝试,首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进行社会调研。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依据需求将课程目标分解成若干项技能,每项技能划分出若干个子技能,每个子技能按照必需够用原则确定知识点,开发出学习资料单、信息单、技能单、作业单、考核单,即模块课程的学习包。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现场教学,围绕“五单”进行技能训练。

2.采用小班现场教学。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替代了过去由不同教师、不同部门承担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的分离式授课方式。采取边理论边实践一条龙的形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一体。学生将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中,每个班级将分成4个模块学习小组,分别由4位教师授课和指导。上课时向学生发放:“五单”。学生的学习内容分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其中。学习资料单介绍学生在每个子模块中应知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单则介绍每个子模块学生应会实践项目的训练要点,以上两单分别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信息单则介绍一些相关的专业拓展知识和新技术,作为课外补充知识;为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课下应完成每个子模块对应布置的作业单;考核单是用于考核及评价学生对每个子模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用试卷库。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可实现教考分离。

3.执行严格的学习评价。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评价采用“限低不限高”的原则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点考核(30%),实践技能考核(60%)和学习态度考核(1o%)。无论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均实施教考分离。只有构成模块课程的各子模块的成绩均通过,该模块课程才能通过。不及格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进行补偿训练,直到考评合格为止。这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力图达到100%通过率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4.提高设备利用率。

为了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缓解实训用设备的压力,该专业采取“早七晚六”办法授课。即将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学生分成两个批次,早七点到中午十二点一个批次,下午一点到晚上六点一个批次,这样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解决了仪器设备和场所相对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师资相对短缺的问题,使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顺利推开。

5.采取灵活排课方式。

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较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采用整周上课的方式进行。因为每门课程的子模块数量不同,每个子模块内容含量又有差别,所以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无法像正常上课那样学期初完成排课。为此,学院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课程采取单独排课方式,每周排一次课,挑选学院最优秀的教师对模块内容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周五下午进行子模块交叉考核,其他时间按小班(模块小组)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这种灵活讲课的方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以“职业能力训练证据包”为依据核发技能证书。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或协作的学习,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自主开发了专业教学素材库、课件、网络课程,其中一门为省级精品课程。我们把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学习资源挂在校园网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可在网络教学信息资料室上网自主查询,获得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料。实践技能训练由教师事先演示的方法改为先让学生观看标准的操作过程录像,然后再进行模仿演练,最后由指导教师辅导纠正,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作业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测习题,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我测试;一部分为主观习题,学生可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也可以按普通作业形式提交。

二、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我校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模块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获20黑龙江省高校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本专业近3年的学生入学平均报到率、平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排在各专业前面。

1.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

为了更好地完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学院投资购置了大量实验实训设备。如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新上汽车综合a级检测线一套,液压实验台及相应教具多台套。购置车辆近20台,举车机4台,教师制作了4台整车教具,组装了20台发动机,还制作了相关的拆装工具和固定支承架等。

2.教师队伍的“双师”水平得到了提高。

模块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要求教9币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专业实用和前沿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院有计划安排及自身努力。本专业的“双师”教师比例已经超过80%。

3.模块教材建设得到了加强。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把“五单”中的前“三单”修订出版为正式的模块教材,还自主开发了《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维修》等10本特色模块教材。并将纸版教材、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三种不同形式的教材组织成立体化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以发动机拆装为突破点;在汽车电路原理与维修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以电路原理及整车电路配线为突破点。课堂讲授内容,学生能看懂。操作中用得到,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当学生在前几个子模块学习基本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修理发动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在修理发动机时,从发动机解体、清洗、鉴定、决策修理项目、提出购件计划、零部件采购、补整、试装、总装、磨合、试车直到竣工交接等,都由学生亲自操作。要求一点不能出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能认真阅读资料单、技能单,认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经过一系列操作,发动机点火启动,同学们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在学习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成“问题群”。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运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群”中问题的逐步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培养的毕业生90%以上就业于省内外大中型骨干企业的重要岗位。如就业于上海华普汽车公司的届9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其中3名被派往成都、济南和东北区任部门经理。在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本专业5名学生获前5名。我院实施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我们体会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工科专业.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虽然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它是锻炼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十九

体育新课改教材,在我校实施已经好几年了,在实施新课改教材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情况和课堂情境,我尝试实施“成功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一至四年级学生,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随着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学生的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当然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有所不同之处。本文主要针对中低段学生在学习中的运动体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情境,让学生体验各种运动乐趣。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和举措时的一些拙见,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成功体育教学。

“成功体育”教育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途径。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体育教学,我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将“成功体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方式,易于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跳高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果是初次学习(接触)时改换教学器材,一根直立竿,然后用皮筋拉成4个横竿,分成不同的四个级别,让学生循环跳跃,然后根据情况逐步升级。这样学生可以自定学习目标,教师也可区别对待,适时的调节练习密度。那么学生在越过自定的高度时,即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运动兴趣培养了自信心。又如在小球类教学时,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篮架高,为此可以采用适合儿童的篮架,或者使用活动篮筐,自制器材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师掌握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而这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与不同的组织教法,即可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易于学生尝到运动的乐趣和对运动参与后所取得成功的认可。

2、实施成功运动体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成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让学生明确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别人。如:在跳高的运动项目中,横杆的每一次升高,不但是学生对新的高度的挑战,更是对自身能力的挑战;(2)让学生尝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单纯的降低教学要求或者是改进教学方法。而是设计一些小难度的、带有新异刺激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且能从中受益;(3)团体项目要“量”力而“行”,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量―是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情况,酌情安排运动量,或者调整位置,必要的照顾这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教育平等”的一种体现。在解决了以上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主要还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临场发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实施成功体育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如何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时的运动感受。

运动体验,是从运动过程中所提供的刺激而获得的感受,它是人从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运动需要。进步的运动体验:是在原来运动成绩(感受)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是学生在运动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进步感对学生的情绪影响比较大,表现在满足、愉悦和积极参加活动。成功的运动体验:是在体育活动中获得预期结果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是在活动中不断取得进步的最终目的。获得这种体验时,学生表现为满足、愉悦、舒畅能力增强。积极参加活动,这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1、在游戏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在课的设计中,多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将这种设计融入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寻找快乐。再结合游戏的内容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可竞赛、可娱乐、可随意性的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就是进步和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2、从动作学习中体验进步。

动作学习是体育教学具体内容的体现,学生学习动作主要是靠自己学,而不是老师教。学生教师可借助语言、手势是学生对动作姿态又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体验动作时,可让任意一个学生喊口令,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提示,教师的评价、学习动作,不仅要靠视觉表象来模仿动作,更重要的是用动作表象体验动作,内心的体验比外形模仿更重要。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动作姿态练习,教师可通过“我们都是木头人---定”游戏进行,教师借助语言手势使学生对动作姿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在学生体验动作时也可让学生自编自导动作,并能说出自己姿态的创意,教师及时予以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体验到进步,在教师评价时体验到进步。

3、在创新中体验成功。

创新时文明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课题。由于创新活动具有自主性、创意性、和智慧性,每一次在创新活动中的记忆是特别深刻持久的。学生的心理体验表现为满足、难忘、那么教师的大胆创新、积极思考、创设开放、自由就有想象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充分的体验创新中所取得的成功。例如:利用投掷教学时的沙包,两人合作进行“青蛙捉害虫游戏”学生在沙包的一头拴一根线,另一头牵在一同学手中,另一名同学不断的模仿青蛙跳捕捉“害虫”;利用体操棒做“曲棍球游戏”等,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出自己完成动作的方法,体验通过自己智慧而取得的成功感受。

因此,要让学生能体验到运动乐趣,仅仅做到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乐趣,教师首先要具备有新课程的教学能力。第二、要具备有新课程的教学能力。第三、要具备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第四、要具备有体育教学设计能力。第五、要具备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人民教育,1997.4.9。

[2]丛文《“成功体育”的呼唤》中国学校体育,1994.3.1。

[3]毛振明《探索成功体育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新课标研究与实施论文篇二十

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切合实际、运用实例,精心设计活动,力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通过主观努力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故乡》一文时,笔者紧紧扣住中年闰土称“迅哥儿”为“老爷”这一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在阅读品味中理解作者笔下的闰土和“迅哥儿”,并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感悟和语感培养的过程。当然,学生想要真正读懂上面这段文字的内涵并不容易。仅就闰土而言,他的变化,特别是对自己身份认识的变化(少年闰土是没有什么身份概念的),就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揣摩、细细咀嚼之处。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多品读、多比较、多揣摩,特别注重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揣摩文字背后的内容,如中年闰土见到中年“迅哥儿”时的复杂心情,为什么闰土的表现大大出乎“迅哥儿”的意料等。最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超出了笔者的预期。从这类作品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阅读教学中,教师科学的方法引导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升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一项熟能生巧,同时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仅仅带着学生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科学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量,增加阅读体验,逐步优化语感,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一般而言,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应该包括课内内容的反复阅读和课外阅读面的拓展两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遴选、整合,形成课内外阅读内容的互动。例如,笔者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时,就用了整整一节课时间,结合文中特别有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从这扇门之于他们的人生意义,到文本中的内容为我们提供的阅读方向指引,再到开列一张包括四种文学体裁的阅读书目,同时给予一些规律性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产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从实践情况看,这样的.设计安排对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有了课内课外的结合阅读,再加上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自然就会有阅读量的提升;而用心整合课内课外的内容,形成阅读思维的聚焦或发散,自然就会有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内内容,也要善于引导他们将阅读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将课内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从而获得量和质同步提升的效果。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阅读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科学地精选课外读物,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及时检查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甚至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这些,都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好方法。

三、结语。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得以实现。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必须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而当这种能力达到很高的境界时,就会质变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素养”。总之,只有切实重视学生阅读实践的阅读课,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也只有真正的阅读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阅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