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精选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00:49 |
  • ZTFB |
  • 12页

健康的身心状态对于实现个人目标非常重要。怎样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一

摘要: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医学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自己从事“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如何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丰富和完善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医学职业素质;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

1引言。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专业学生约60万名。培养和塑造这些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医疗从业人员已成为目前医学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当前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大多还停留在医学伦理学范围。鲜有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讨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形成,尤其是对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职业认知、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严重缺乏。加之医疗卫生行业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很多医学生在毕业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出现难以适应医院环境、对工作产生倦怠、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缺乏协作意识等问题,非常不利于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认同和发展。而“组织行为学”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实现协调个体、群体、组织、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更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工作态度、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组织行为学”无论从课程理念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选择上,都能给当代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一个重新审视和反思的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认为“组织行为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与意识放于中心地位,教学过程中以对学生的职业精神与素养、沟通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培养为主线、通过案例讨论、模拟体验和实践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医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抗压能力以及社交和管理技能,提升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2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对接。

医学职业素质也称医师职业精神或医学专业精神。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于1994年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职业素质应包含的要素不仅有人道主义,还包括利他主义、责任心与服务、诚信和专业标准等。2002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基金会、美国内科医生学会-美国内科学会(acp-asim)基金会和欧洲内科医生联盟(europeanfederationofinternalmedicine)联合发起倡议并发布了《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宣言确立了“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病人自主性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为医师职业精神的三个基本原则。同时,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李本富认为,医学职业精神是医生在医务工作中应具备的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而职业认知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信念等都是其构成要素;姜恬、宛小燕对医学职业素质的定义是指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了医德医风、人道主义、专业标准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构成了一个动态整体,共同反映了个人或组织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这就与“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内容实现了对接“.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及群体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与医学生所需的职业素质维度正好相对应,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通过自我情绪、人格,人生价值观与团队合作精神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促进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现实引导。基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既符合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实际需要,同时又能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将传统的教与学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来讲:

2.1个体行为分析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行为分析来提高个体素养。

“组织行为学”中对个体行为的研究是以基础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研究组织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组织中个体行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如自我情绪、人格,人生价值观与团队合作精神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医学生对自我情绪、人格,人生价值观与团队合作精神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可以从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妥善处理好来自于学习方面的压力,进入社会就业后,可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态度,平衡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毛盾,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的人生。

2.2组织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大局观念环境适应能力。

“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理论解释了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组织发展,通过对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制度的研究,详细解答阐述怎样建立创新理念与不间断学习,达到组织系统的竞争力与良性持续发展。通过对组织变革的理解,可以培养医学生用发展的眼观重新对社会、医院、医疗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势必会对医学专业学生将来就业,从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妥善处理好来自于学习方面的压力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进入社会就业后,可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态度。

3基于医学生素质培养的组织行为学教学观念的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致力于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参与的课堂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3.1相互尊重。

学生之间、师生间在理解彼此的人格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真诚地接纳彼此,视他人为有尊严、情感丰富的个体,而非简单的、机械的工作角色。建立相互包容和赏识的关系。这是组织行为学课堂文化形成的基础。每个学生都要摒弃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课堂上表现出真诚、开放、公平、尊重的态度。认同和肯定其他同学。

3.2相互倾听。

在课堂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努力做到延迟个人评判,不给他人的观点贴上“对”或“错”、“好”或“差”的标签,来消除他人对批评的担忧。努力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营造出一种畅所欲言、求异存同的开放氛围。在讨论问题时,要求学生微笑关注每一位发言的同学,不含偏见和臆测,及时调控和消除内心的不和谐“噪音”.

3.3相互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课上的每个环节,用心吸收和思考课程中的每个内容;这样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够用心参与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如医生、护士角色等。

4基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然,为了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仅仅革新教学观念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管理学的教学方法来保证上述理念的实施,以达到提升学习自主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主要包括:

4.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始于哈佛商学院。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引入了该方法。目前,它已成为管理学相关专业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某一具体事件”的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系统的思考和彼此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案例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角度上看,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技能,如沟通、冲突管理、团队建设等,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概念技能的发展,如情境分析、问题诊断、理论概括和归纳等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实际和医院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案例时,基于哈佛经典案例教学的方法之上,结合中国社会医疗行业现实情况,以学生身边医院及社会上的医疗热点问题编制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案例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诊断现实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传统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原因,很多学生依赖性和被动性较强。喜欢反复询问教师标准答案,总想着背会答案就能安全过关,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向学生讲明案例分析的评分要点并不是答案本身是否正确,而是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提升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

4.2情景模拟法。

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抗压能力和团队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适当引入了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围绕某一组织行为学问题,尽可能人为创造某种组织管理活动的仿真环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及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情景模拟法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和趣味性较强,通过实践活动与过程体会并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活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达到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前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有所了解,为将来踏入社会投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为基础,开展孤岛求生、沟通障碍等情景模拟,学生表现出了对课程极大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师的授课热情,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4.3认知测试法。

“认知测试”的穿插是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一大特点,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针对人格、价值观、态度、气质等内容,笔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认知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通过自我情绪、人格,人生价值观与团队合作精神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促进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现实引导。同时增强了学生自我情绪控制,对个人及他人行为是非观的辨别能力,促进学生进入社会后自我适应能力。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引用了情商、价值观、决策风格等测试,都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4.4多媒体教学法。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而数字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已经被众多搞笑广泛运用。组织行为学是一枚多元化的课程,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更多的借助多媒体来填充课程内容,比如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短片、图片及电视电影片段等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团队建设一节,笔者结合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游记视频,让学生理解唐僧团队建设的精要。引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显然更容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在课堂陈述环节,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有意识的多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5结语。

基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是满足医学类大学生职业要求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摒弃,而是基于传统教学理念方法之上,结合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特点的一种创新尝试。它的效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与支持。当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真正贯彻并有效推行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学校相关配套体系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参考文献:

〔2〕陈晓奕,赵邦,袁利,莫丹。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卫生软科学,2015,29(12):783.

〔3〕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6):3-4.

〔5〕邹琼。情景模拟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1):134.

〔8〕马玲娜,尹梅,仰曙芬,孟德昕,姜欢,娄玉红。实习教学医院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05):658-660.

〔10〕宋晓亮,王庸晋,魏武,王金胜,李红倬,申虎威。以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5):3-4.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二

助跑速度只是为创造高水平成绩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唯一因素。为了能跳越更远的水平距离,还必须将助跑和起跳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起跳时既要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重视发挥垂直速度,以获得较大的腾起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这就需要具有与高速助跑相适应的起跳能力。由统计可知,第6届世锦赛男女跳远选手的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平均值分别为3.41m/s、3.11m/s和21°、21.33°。其中男子跳远第一名获得者佩德罗索,女子第二、第三名获得者赞瑟欧及梅等人,在保持较高助跑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起跳阶段也获得了相当高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23°左右),分别为3.86m/s、3.48m/s、3.32m/s和24°、24°、23°,表现出极强的起跳能力。而对照第8届全运会男女跳远决赛选手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平均值仅分别为3.10m/s、2.86m/s和18.94°、19.55°,其差值男子为0.31m/s、2.06°,女子为0.25m/s、1.78°。可见,我国选手与世界选手在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除绝对速度和起跳技术相对较差外,主要与起跳能力较弱有一定关系。由于我国选手的快速起跳能力还没有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同步,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腾起角太小,不能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男子在腾起水平速度大于世界选手0.06m/s时,因腾起垂直速度的差异致使跳远成绩相差0.36m。据前苏联跳远教练员费・勃・波波夫研究发现,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每增加0.2m/s或增大腾起角度1°时运动员的起跳力量需要增加2%。因此,针对我国选手绝对速度能力的现状,要在重点提高腾起水平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腾起垂直速度。而要提高腾起垂直速度就必须提高我国选手的快速起跳能力。因此,加强与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有关的'专项力量训练,使起跳能力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相适应,是今后提高我国跳远成绩的关键。

3.2.3踏板准确性和落地动作比较分析。

尽管助跑速度及起跳能力等技术环节对跳远成绩和比赛胜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时它们之间并非成正比关系。随着跳远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世界大赛跳远选手水平已相当接近,许多有实力的选手往往会因助跑准确性不高或落地动作不佳造成距离损失,只相差几厘米,便与奖牌失之交臂或失去较好的名次。由统计显示,第6届世锦赛男女跳远决赛选手有效距离(起跳脚的脚趾至落地脚的最近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分别为8.43m和7.02m,而正式成绩平均值仅分别为8.12m和6.81m,因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而总损失距离(包括着地损失的距离、跳跃中的偏移和趾一板距离的总和)男子平均达0.31m,女子平均为0.21m。特别是第8名获得者迪尔沃思,总损失距离竟高达0.80m。这表明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是当今世界不少优秀跳远选手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而我国选手在这方面也同样存在着问题,从而影响跳远成绩水平发挥。从第8届全运会跳远决赛有关距离参数看,男女跳远有效距离平均值分别为7.94m和6.68m,正式成绩平均值分别为7.76m和6.53m,总损失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18m和0.15m,分别比世界男女选手平均少损失0.13m和0.06m。说明我国选手在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上优于世界选手。这是我国教练员近年来注重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的正确性等一些技术细节训练的结果。

4结论与建议。

4.1我国跳远选手的助跑速度与世界选手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提高我国跳远选手助跑速度及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途径。

4.2我国跳远选手在起跳能力上明显低于世界选手。表现在我国选手的起跳能力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不相适应,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腾起角太小,不能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作用,这是制约我国跳远选手跨进世界先进行列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快速起跳能力是今后提高我国跳远成绩的关键。

4.3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是当今世界不少优秀跳远选手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我国选手在这方面优于世界选手,这是近年来我国教练员注重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等技术细节训练的结果。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三

《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第17课,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1、了解文本思路。

《登鹳雀楼》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其中,本文的重点是后两句,但是前两句的学习是为后两句服务的,所以,必须先学习前两句,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后两句,让这首诗的境界得到升华。

2、感悟文本语言。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等进行简单介绍。

这首诗精炼、明确、生动、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其中的有个别字词更是千锤百炼,如“依”的选用,作者不用靠也不用贴,用了一个“依”,写出了当时太阳紧贴着西山而落的壮丽景象。

理解教材要有深度。

把握教材要有尺度。

感悟教材要有温度。

教学教材要有角度。

1、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这首脍灸人口、老少皆知的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也可能是唐人五绝中最好的一首。短短的二十字中,表达出登楼所眺望的山河景色之壮丽,与抒发了内心所涌现的哲思情怀之深邃。全诗由两个对句形式组成,巧合天成,丝毫没有任何匠意表现于其中,意境浑圆深远,并且将景色,理趣,情怀完整地消融统摄于这二十个字字珠玑的五言绝句之中。

2、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2)教学重、难点。

1、图画导入,了解诗意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尤为重要。把看上十分抽象的汉字与相关的实物或图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联想和发展形象思维。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上课伊始,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鸛雀楼、山、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诗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2、师生竞赛,朗诵古诗。

本课除背诵古诗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识生字。在识字环节,1、定位联想,认识生字。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3、识字游戏:登鹳雀楼。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安排一个想象说话练习: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4、课堂小结,鼓励积累。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指引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进行激励。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四

摘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我国早在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了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舞蹈是用身体来完成各种高难度或是优雅的动作。我国的少数民族都聚集在云南地区,佤族就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佤族人民非常的能歌善舞,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木鼓舞就是佤族特有的舞蹈被佤族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是佤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本篇文章主要从美学视角下对佤族木鼓舞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学视角;佤族木鼓舞;美学特征。

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与歌舞为伴。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木鼓舞。从广义范围上来看木鼓舞包括:拉木鼓无、刀舞、甩发舞、迎头舞、送头舞、供头舞、跳木鼓房舞等等。这些舞蹈在表演的时候都需要木鼓作伴奏。因此把这些舞蹈统称“木鼓舞”。从狭义的范围上来看,佤族的舞蹈里面,木鼓舞是一种祭祀的舞蹈,非常庄严,是由制作、娱乐、祭祀、取材组成的,与其他的舞蹈不同。

一、木鼓舞题材广泛、形式简单。

木鼓舞是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舞蹈,木鼓舞的主要内容是源于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例如:木鼓舞的第一段拉木鼓就是表演了山村里的'男子去山上砍材,再把木材准备好,等着魔霸指挥。从拉木鼓一直到敲木鼓,都是在重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最后一遍舞蹈里面,舞蹈的题材也是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舞蹈中他们的动作都是规定好的舞步,然后大家一起根据舞步欢快的跳舞。还有就是因为木鼓舞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也相对来说很简单,所以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木鼓舞风格质朴、独具特色。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时时刻刻都有舞蹈,例如:老年人跳的广场舞、电视上专业表演艺术家的舞蹈表演、各种大型舞蹈团的表演等各种各样的表演技巧让我们赏心悦目,舞者花样百出。但是佤族表演的舞者并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也没有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么多的花样,但是佤族人民都是在用心跳舞。因为跳舞对佤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对明天美好向往的寄托,更是对神灵庄严的祭奠。在佤族木鼓舞看不到各种各样技巧展示,但能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现在舞蹈里面充满了各种技巧的舞姿,佤族的木鼓舞和别的舞蹈不同,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舞蹈的最后一段敲木鼓舞,和敲木鼓舞人的节奏相结合,人们在一起载歌载舞。佤族的女孩就披着长长的头发,男孩就用坚实的胳膊欢快的敲木鼓。在佤族人的心中,木鼓舞是可以取悦神灵的,跳木鼓舞可以让明年的庄稼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载歌载舞、粗狂豪爽。

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我们都知道舞蹈离开了音乐就不能更好的去理解舞蹈的含义。同样佤族的木鼓舞也是需要音乐配合,但是这个音乐是佤族人民自己的歌声,当然歌声也是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敲木鼓时,人民开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每一个人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加强了佤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佤族人民的心靠的更近。在舞蹈第三段桥木鼓中,在木鼓的伴奏下,佤族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尽情的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的热闹。如果是一个外来人来到佤族一定会被佤族人民的歌声舞步所吸引,很快的被他们的气氛感染融入到里面。木鼓舞可以说是非常轻捷豪爽、热情奔放的。

四、木鼓舞在佤族舞蹈中的地位。

(一)体现出了佤族的历史观。

木鼓舞是在中间放一个木鼓,舞者都围绕着木鼓进行舞蹈。佤族是先有了木鼓才有了木鼓舞。木鼓舞最早是在母系社会后期产生的,根据资料记载,佤族的祖先在大山里生活,因为大山里土壤肥沃所以佤族的祖先就开始种庄稼卫生,但是经常遭到野兽的偷袭。相传在一次袭击中,佤族的祖先用木桩吓跑了野兽,庄稼获得了丰收。从此以后就制作了第一支木鼓。到了第二年人民为了庆祝庄稼的丰收,大家就围成一个圈,围绕着木鼓跳起舞,后来就慢慢的发展成现在的木鼓舞。并世世代代的留传下来,每年的春天都会举办一次。可以说木鼓舞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像木鼓舞这种流传至今的舞蹈在历史上是寥寥无几的。

(二)体现出了佤族民族精神。

佤族的木鼓舞是祭祀舞蹈,对神灵是非常崇拜的,从舞蹈里面就看到了宗教色彩。木鼓舞里面包括了剽牛舞,因为牛是佤族的图腾,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高贵神圣的。因此在木鼓舞中也寄托了人民的思想。木鼓舞从古代一直保留到今天,每个年代都有变化,这也显着出佤族这个少数民族也在不断的进步。现在佤族都建立了木鼓房,随着木鼓房越来越精细相应的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佤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要想了解佤族的文化就要从木鼓舞开始了解,因为佤族流传下来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只有木鼓舞流传下来了。所以木鼓舞包含的信息有很多,从中体现了佤族的民族精神。综上所述,虽然木鼓无是佤族的祖先留下来的产物,但是随着人民生活地域和习俗都不同也就造成了文化差异,又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在快速的发展,佤族的木鼓舞传统的宗教色彩逐渐的消失。相关的文艺工作者把木鼓舞搬到了舞台上,使木鼓舞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给人民带来很强的震撼性,从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知道了佤族有这种淳朴的舞蹈,并让人们记住了佤族的这个古老的民族。因此说舞蹈不仅仅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娱乐方式,更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延续佤族木鼓舞文化,并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陶翠香,何卫东.佤族拉木鼓发展演变探析―――寻求其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多元化发展之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02.

[2]甘开鹏,王秋.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族群认同―――云南佤族木鼓舞文化内涵与工作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03.

[3]艾兵有,潘亿生.沧源佤族木鼓舞文化的价值解读[j].咸宁学院学报,,08.

[4]刘秋子.西盟佤族传统舞蹈[j].剑南文学(经典教范),2013,04.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五

助跑速度只是为创造高水平成绩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唯一因素。为了能跳越更远的水平距离,还必须将助跑和起跳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起跳时既要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重视发挥垂直速度,以获得较大的腾起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这就需要具有与高速助跑相适应的起跳能力。由统计可知,第6届世锦赛男女跳远选手的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平均值分别为3.41m/s、3.11m/s和21°、21.33°。其中男子跳远第一名获得者佩德罗索,女子第二、第三名获得者赞瑟欧及梅等人,在保持较高助跑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起跳阶段也获得了相当高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23°左右),分别为3.86m/s、3.48m/s、3.32m/s和24°、24°、23°,表现出极强的起跳能力。而对照第8届全运会男女跳远决赛选手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平均值仅分别为3.10m/s、2.86m/s和18.94°、19.55°,其差值男子为0.31m/s、2.06°,女子为0.25m/s、1.78°。可见,我国选手与世界选手在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除绝对速度和起跳技术相对较差外,主要与起跳能力较弱有一定关系。由于我国选手的快速起跳能力还没有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同步,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腾起角太小,不能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男子在腾起水平速度大于世界选手0.06m/s时,因腾起垂直速度的差异致使跳远成绩相差0.36m。据前苏联跳远教练员费・勃・波波夫研究发现,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每增加0.2m/s或增大腾起角度1°时运动员的起跳力量需要增加2%。因此,针对我国选手绝对速度能力的现状,要在重点提高腾起水平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腾起垂直速度。而要提高腾起垂直速度就必须提高我国选手的快速起跳能力。因此,加强与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有关的专项力量训练,使起跳能力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相适应,是今后提高我国跳远成绩的关键。

3.2.3踏板准确性和落地动作比较分析。

尽管助跑速度及起跳能力等技术环节对跳远成绩和比赛胜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时它们之间并非成正比关系。随着跳远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世界大赛跳远选手水平已相当接近,许多有实力的选手往往会因助跑准确性不高或落地动作不佳造成距离损失,只相差几厘米,便与奖牌失之交臂或失去较好的名次。由统计显示,第6届世锦赛男女跳远决赛选手有效距离(起跳脚的脚趾至落地脚的最近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分别为8.43m和7.02m,而正式成绩平均值仅分别为8.12m和6.81m,因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而总损失距离(包括着地损失的距离、跳跃中的偏移和趾一板距离的总和)男子平均达0.31m,女子平均为0.21m。特别是第8名获得者迪尔沃思,总损失距离竟高达0.80m。这表明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是当今世界不少优秀跳远选手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而我国选手在这方面也同样存在着问题,从而影响跳远成绩水平发挥。从第8届全运会跳远决赛有关距离参数看,男女跳远有效距离平均值分别为7.94m和6.68m,正式成绩平均值分别为7.76m和6.53m,总损失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18m和0.15m,分别比世界男女选手平均少损失0.13m和0.06m。说明我国选手在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上优于世界选手。这是我国教练员近年来注重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的正确性等一些技术细节训练的结果。

4结论与建议。

4.1我国跳远选手的助跑速度与世界选手相比存在着一定。

[1][2]。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六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动静结合,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以及对奇景无人欣赏的惋惜。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七

美术是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项内容。在艺术领域的初期阶段,文学创作,音乐舞蹈都可以算是美术中的重要部分,直到后来才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变成具体而独立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美术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与此同时,其内涵也在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影响之下,美术的概念又朝着造型与视觉艺术方面发展,将美术分为了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两大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美术的概念虽然一直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但是它传递艺术思想内涵、表现艺术形象的特质是始终如一的。美术创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经过复杂严谨的美术创作过程,将物质化的社会状态以奇妙的艺术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现实的社会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升华人们的情感世界。美术作品是美术工作者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成果,表现出了它自身独有的艺术性和精神性。

1.2设计作品的特性。

为了满足美化生产活动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设计,这一迎合人类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行为活动便油然而生了。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对物体外形的美化,而是目的明确的、能满足人类情感要求和实现功能需要的艺术行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沟通的方式之一就是设计作品,通过点线面等的抽象形式,把设计工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这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与情感生活的艺术化行为。

设计作品,是借助艺术表达形式,把日常社会生活方式具体化的艺术行为成果,是对日常生活的重新勾画,使得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人们对艺术生活化的追求。

2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区别。

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都是艺术工作者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的艺术成果。设计是一种造型的创造,而美术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造型的艺术。两者都是人们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表达形式,只是在创作方式上存在差异。美术作品是跳出物质现实与功名利禄的约束来追求解放,而设计作品是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实现人类情感需求的艺术成果,在精神上追求真正的自由。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都有自身的特性,在表现作品的属性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2.1两者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美术作品是展现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纯粹的精神产物。而设计作品是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体现人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虽然也是创作者的精神产物,但是着重体现的还是物质的实用特性。实际情况下,设计者在设计一个产品时,除了要体现产品的实用性,还必须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在另一种程度上,融合了美术与设计的属性,使得两者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

2.2功能上的差异性。

美术作品体现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作用,是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相对独立的;而设计作品体现的精神性与象征性必须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不可独立。

3评价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标准。

3.1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

由于美术作品是美术工作者的精神产物,以追求自由为目的,没有通用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所以评价结果是因人而异,显得非常主观。但也不是说评价标准不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根据各阶层的利益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依据,体现出的是多样化的标准体系,使得人们对其感觉片面与模糊。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欣赏与人生不同民族与个人的艺术风格之后,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获得评判的标准。

3.2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

拥有完整的设计评价体系和合理的指导思想,是设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包括了诸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行业领域。不同的设计领域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立的自身特点,所以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要注重各个行业领域的紧密性与行业规律,以及设计的现实因素的影响。

4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与设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人们与自然进行情感交流的表达方式,是人类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艺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美术已经渗入了设计当中,两者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融合,不断转化,相辅相成。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肯定两者的融合程度,也要分清两者的特性,让美术和设计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共同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和平,李亚兰.试论美术作品与设计作品的比较与评价[j].艺术与设计,

[2]涂元生.高校色彩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0。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八

美术是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一项内容。在艺术领域的初期阶段,文学创作,音乐舞蹈都可以算是美术中的重要部分,直到后来才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变成具体而独立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美术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与此同时,其内涵也在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影响之下,美术的概念又朝着造型与视觉艺术方面发展,将美术分为了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两大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美术的概念虽然一直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但是它传递艺术思想内涵、表现艺术形象的特质是始终如一的。美术创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经过复杂严谨的美术创作过程,将物质化的社会状态以奇妙的艺术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现实的社会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升华人们的情感世界。美术作品是美术工作者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成果,表现出了它自身独有的艺术性和精神性。

1.2设计作品的特性。

为了满足美化生产活动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设计,这一迎合人类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行为活动便油然而生了。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对物体外形的美化,而是目的明确的、能满足人类情感要求和实现功能需要的艺术行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沟通的方式之一就是设计作品,通过点线面等的抽象形式,把设计工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这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与情感生活的艺术化行为。

设计作品,是借助艺术表达形式,把日常社会生活方式具体化的艺术行为成果,是对日常生活的重新勾画,使得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人们对艺术生活化的追求。

2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区别。

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都是艺术工作者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的艺术成果。设计是一种造型的创造,而美术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造型的艺术。两者都是人们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表达形式,只是在创作方式上存在差异。美术作品是跳出物质现实与功名利禄的约束来追求解放,而设计作品是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实现人类情感需求的艺术成果,在精神上追求真正的自由。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都有自身的特性,在表现作品的属性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2.1两者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美术作品是展现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纯粹的精神产物。而设计作品是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体现人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虽然也是创作者的精神产物,但是着重体现的还是物质的实用特性。实际情况下,设计者在设计一个产品时,除了要体现产品的实用性,还必须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在另一种程度上,融合了美术与设计的属性,使得两者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

2.2功能上的差异性。

美术作品体现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作用,是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相对独立的;而设计作品体现的精神性与象征性必须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不可独立。

3评价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标准。

3.1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

由于美术作品是美术工作者的精神产物,以追求自由为目的,没有通用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所以评价结果是因人而异,显得非常主观。但也不是说评价标准不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根据各阶层的利益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依据,体现出的是多样化的标准体系,使得人们对其感觉片面与模糊。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欣赏与人生不同民族与个人的艺术风格之后,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获得评判的标准。

3.2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

拥有完整的设计评价体系和合理的指导思想,是设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包括了诸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行业领域。不同的设计领域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立的自身特点,所以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要注重各个行业领域的紧密性与行业规律,以及设计的现实因素的影响。

4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与设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人们与自然进行情感交流的表达方式,是人类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艺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美术已经渗入了设计当中,两者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融合,不断转化,相辅相成。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肯定两者的融合程度,也要分清两者的特性,让美术和设计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共同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和平,李亚兰.试论美术作品与设计作品的比较与评价[j].艺术与设计,

[2]涂元生.高校色彩研究[j].大舞台,2010。

文综范文赏析分析篇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翻译。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

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

把饭送到南边地,

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

黄鹏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

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

姑娘心中好伤悲,

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火星向西落,

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

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

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

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

我的红色更鲜亮,

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

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

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

猎取狐狸皮毛好,

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

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

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

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

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

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

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

岁末将过新年到,

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

八月开始打红枣,

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

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

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

采摘苦菜又砍柴,

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

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

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

庄稼刚好收拾完,

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

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

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

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

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

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

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

举杯共同敬主人。

齐声高呼寿无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