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实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0:21:33 |
- ZTFB |
- 13页
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如果你对写总结感到苦恼,不妨看一看以下的总结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一
一、进一步加强高考报名工作的管理。
1.完善高考报名政策。一是严格考生报考要求。2020年起,户籍从省外迁入我省的学生在粤报名参加高考,应届。
毕业。
生原则上须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往届生须符合毕业学历和户籍迁入时间要求。二是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学生报考。对具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并在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的学生,视同我省户籍考生报考。
2.严格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一是严格学生户籍审核。联合公安部门,严格审核考生和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迁入我省情况,杜绝户籍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二是严格学生学籍审核。学生学籍系统数据直接对接高考报名系统,通过系统直接比对考生学籍信息。三是严格学生实际就读情况审核。进一步压实市县。
教育。
局学籍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辖区内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和实际就读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一生一籍、人籍一致、籍随人走”要求。高中学校要对学生学籍管理负直接责任,审核结果由校长签名确认,杜绝“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在校不在册”的学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二、大力提升普通高考考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3.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一是加强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建设。2020年,全省所有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及考场要全面完成电子监控系统高清升级改造工作。二是加强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出台我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新建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统一按新标准建设,原有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逐步按新标准升级改造。
4.全面提升普通高考考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2020年起,全省各地、各考点须全面实施高考无纸化体检。二是继续推广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各地市要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试点工作。2020年,新增普通高考考点及设备更新的考点全部推行考生入场人脸识别技术验证考生身份,并确保人脸识别设备与省考试指挥中心考务综合管理平台对接。三是加强省考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2020年推动包括试卷运送、考务培训、考务指令、考务人员管理、考务通知公告和考试信息上报等高考考务各环节纳入考务综合管理平台,提省高考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身份识别系统、考点网络和考场信息点建设,实现全省身份识别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考后1小时内实现考生入场信息准确上报。四是加大体育术科统考信息化应用力度,提升术科统考信息化应用水平。
5.积极推进综合评价招生录取试点工作。结合新师范建设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争取教育部支持省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录取试点,完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严格招生章程公布、招生计划执行、招生信息公开等各环节管理,推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面试。
要求的政法类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军检院校栏中填报志愿,实行梯度志愿。
7.进一步完善单设招生代码管理。2020年起,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招生专业单设招生代码。
8.拓宽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招生通道。一是围绕当前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缺口较大的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等领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遴选部分高校和专业参加试点,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优化“。
文化。
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模式,突出职业技能考核。二是逐步增加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院校及专业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深造机会。
9.扩大春季高考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一是2020年起,省内各高职院校安排春季高考的招生计划原则上要达到年度招生计划的75%以上。二是省内各高职院校所有专业须安排在春季高考招生录取,对于未安排在春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专业,原则上不允许安排在夏季高考招生录取。
10.深化中高职贯通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招生办法,继续扩大高职院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规模。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采用“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方式开展,中职学段独立编班开展教育教学;高职院校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在中职学段选定3至5门课程开展过程性考核,强化职业技能要求。完善五年一贯制全省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办法,规范并优化高职院校开设五年一贯制专业设置条件。
五、加快以考试招生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步伐。
11.严格高考加分政策适用范围。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和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招〔2015〕6号)政策规定,省招生办与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部门进一步细化我省高考加分政策执行的工作。
措施。
严格实施区域严密工作流程确保我省高考加分政策严格按粤招〔2015〕6号文件执行并落到实处。
12.增加我省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和比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要求,以及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重点支持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精神,2020年,继续扩大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地方专项计划安排在本科批次普通文理类填报志愿,单独划线,实行平行志愿,与本科批次普通文理类同步录取。
13.加大“高考移民”治理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高考报名政策,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严肃查处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及“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等“高考移民”行为。继续在全省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开通专项治理举报邮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加强高考报名工作管理,对查实的违规报考将严肃处理。涉及“高考移民”的违规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各项改革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市、县(市、区)招委会要加强对2020年普通高考单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教育局、考试招生部门、高中学校及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站位,加大对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相关。
文章。
1.
高考600分属于什么水平,能上什么大学?
2.
教育部宣布取消考试大纲,那2020怎么进行高考。
3.
4.
高考逆袭:一年从三本到重本。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二
在国家全面推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各地方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都在探究改革之路。作为地方院校,按部就班的教学惯例,样板式、复制式教学定不会在社会中有竞争力,加强同现代社会的交流,顺应时代,努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舞蹈专门人才,是地方高等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行之路,“变则通,通则久”,如何变,怎么变,民族民间舞课程首当其冲。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纷繁多样,不同的省市、区域留存着各类特色鲜明的舞蹈,这些舞种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弥足珍贵。现今它们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地方院校更应以此为己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设计针对地方民间艺术的课程开发与开展,但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改革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的各自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才能为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目前在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改革上,主要问题来自于授课教材与内容、讲授与实践课时、学生来源与质量三个方面。
(一)教材与内容。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训练内容以汉、蒙、藏、维、鲜五大系八大舞种为主,且教材多沿用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民族民间舞教材,附添的所谓新教材也是教师们通过网络或进修学成的外来教材,经过改编整理,组合内容虽有所丰富,但“换汤不换药”,其教学内容还是被框定在八大舞种内,实际教学内容与地方社会人才的需要有所差异,由此培养出的毕业生对本地的舞蹈资源陌生、无舞感,对地方文化无论是表演还是理论研究都不能顺当地上手参与。地方性舞蹈文化资源得不到专业工作者针对性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艺术的挖掘深度与传承等相关工作达不到本应具有的最佳成效,缩减了专业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宝贵的民间舞蹈文化在传承保护工作上出现滞后的局面。地方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及教材内容同人才输出与社会需要不契合是问题存在的关键,是供需矛盾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二)讲授与实践课时。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因为是师范类院校,因此师范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必不可少,总学时2500左右的课时,通识课程占到了近900,民族民间舞课程占剩余课时的十分之一左右即160个课时。虽课时总量不算太少,但对于在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前提下,教师要完成现有大纲规定八大舞种教学,本身就存在难度。因此常常出现大纲中“授课内容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情况。其它地方高等院校在课时方面也同样面临着综合基础与专业课程课时、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时等协调不均、缺乏合理分配的困扰与尴尬。
(三)学生来源与质量。地方性院校本身在最初学生的择取方面就存在劣势,无论是专业技能水平还是文化成绩都不能同一本类院校等量齐观。舞蹈特长生大多都是在高三期间经过几个月的强化突击进入舞蹈专业的,且有些学生选择舞蹈专业的功利性、目的性参杂比重较大,进校后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不够。教师在授课时因学生原有的基础高低不同,为了整体授课进程,教学必须从零基础开始,从开份儿与动律做起,这就导致教学进度出现滞后。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每个舞种不是涉及不全面就是接受太肤浅,风格把握不够,种种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拔高不快。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方院校,设立舞蹈专业比比皆是,地方专业院校民族民间舞的课程建设要想长远立足,持续发展,必须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为先导,打造特色品牌文化;以创设舞台实践活动为承载体,以编创课堂组合剧目为突破口,形成体现自我的`亮点与特色。
(一)以服务发展地方文化为定位,以传承发扬地方艺术为核心。以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单一地借鉴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地方院校发展的现实所需,民族民间舞课程的设计,必须以挖掘地方特色舞蹈文化为核心,保持和传承其文化特色韵味,创新发展和弘扬其文化内涵价值。要在“放宽视野、夯实基础、着眼实践”的专业理念前提下,注重在学科建设上打造出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课程。鼓励专任教师立足本土,发挥优长,树立“服务地方、精准定位、提艺研专、创建特色”的思想,师生共同参与,积极提升地方院校舞蹈专业的特色文化内涵,开创出一条既符合地方院校民间舞教学实际,又能促进民族民间舞学科壮大发展的教学之路。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文化为导向,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舞蹈专门人才。新的定位将会扩大地方院校办学空间,拓宽学科发展领域,增强科研软实力。有所突破才会有所发展。调整教学目标是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根本思路。
(二)课程改革内容以符合时代发展为前提,以提炼主干元素为要素。首先,缩减八大舞种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从由浅入深的系统性训练变革为教授经典传统组合为主,适当给予一定课时用于地方舞蹈的学习。其次,地方民间舞蹈的教学应以符合时代发展为前提,以提炼主干元素为要素,教材先行于教学,做好前期课堂教学准备工作。现今社会,面对审美更迭、日益挑剔的现代个性眼光,单纯把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舞蹈移植嫁接到课堂,显然是不可行的。进入课堂的本意其一是传承,其二就是发展,只有创新方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有生命力。把握民间舞的根之所在,提炼出经典主干动作元素,在传统中创新,坚持地域舞蹈的原风格并结合时代脉搏,在音乐、动作与形式上勤钻研,让其既不失传统又具时代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相对科学、严谨的地方民间舞教材与教学内容。
(三)文化引领实践,建立多元化学科体系。鉴于课时有限,学生大多为普高生,知识理论素养较好,身体、技术能力又不高的实际前提,认真思考择选选修课的开设,理论与实践齐头并重共建科学的学科体系。通过理论―实践―舞台多元化的链条式专业建构,以文化引领实践,在实践课堂加强对地方舞蹈文化理论的理解,延伸知识内容,挖掘元素,编创地方特色作品,借助全程实践教学活动及各种演出形式,向全国展示传播独具特色的地方舞蹈文化。理论认知结合有效的实践编创,再到体现地方特色的作品编创展演,使学生在一定基础上对今后毕业的社会价值定位与就业服务理念起到引领作用。学生扎根于区域基层,学有所用,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者与工作者。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质为目标,创建内涵式发展,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面向地方、服务社会。地方高等院校的民间舞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必将开创地方舞蹈与地方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文华.地方院校舞蹈学专业《民族民间舞》课程内容改革――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1(05).
[2]潘博.民间舞课堂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2(05).
[3]吕静.论地方专业院校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12).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三
教育。
局,各高校,省属高中阶段学校:
做好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现就做好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高考报名工作的管理。
1.完善高考报名政策。一是严格考生报考要求。2020年起,户籍从省外迁入我省的学生在粤报名参加高考,应届。
毕业。
生原则上须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往届生须符合毕业学历和户籍迁入时间要求。二是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学生报考。对具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并在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的学生,视同我省户籍考生报考。
2.严格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一是严格学生户籍审核。联合公安部门,严格审核考生和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迁入我省情况,杜绝户籍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二是严格学生学籍审核。学生学籍系统数据直接对接高考报名系统,通过系统直接比对考生学籍信息。三是严格学生实际就读情况审核。进一步压实市县教育局学籍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对辖区内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和实际就读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一生一籍、人籍一致、籍随人走”要求。高中学校要对学生学籍管理负直接责任,审核结果由校长签名确认,杜绝“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在校不在册”的学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
二、大力提升普通高考考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3.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一是加强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建设。2020年,全省所有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及考场要全面完成电子监控系统高清升级改造工作。二是加强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出台我省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新建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统一按新标准建设,原有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考点逐步按新标准升级改造。
4.全面提升普通高考考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2020年起,全省各地、各考点须全面实施高考无纸化体检。二是继续推广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各地市要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生身份验证试点工作。2020年,新增普通高考考点及设备更新的考点全部推行考生入场人脸识别技术验证考生身份,并确保人脸识别设备与省考试指挥中心考务综合管理平台对接。三是加强省考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2020年推动包括试卷运送、考务培训、考务指令、考务人员管理、考务通知公告和考试信息上报等高考考务各环节纳入考务综合管理平台,提省高考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身份识别系统、考点网络和考场信息点建设,实现全省身份识别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考后1小时内实现考生入场信息准确上报。四是加大体育术科统考信息化应用力度,提升术科统考信息化应用水平。
5.积极推进综合评价招生录取试点工作。结合新师范建设和高考综合改革需要,争取教育部支持省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录取试点,完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严格招生章程公布、招生计划执行、招生信息公开等各环节管理,推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面试。
要求的政法类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军检院校栏中填报志愿,实行梯度志愿。
7.进一步完善单设招生代码管理。2020年起,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招生专业单设招生代码。
8.拓宽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招生通道。一是围绕当前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缺口较大的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等领域,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遴选部分高校和专业参加试点,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优化“。
文化。
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模式,突出职业技能考核。二是逐步增加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院校及专业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深造机会。
9.扩大春季高考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一是2020年起,省内各高职院校安排春季高考的招生计划原则上要达到年度招生计划的75%以上。二是省内各高职院校所有专业须安排在春季高考招生录取,对于未安排在春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专业,原则上不允许安排在夏季高考招生录取。
10.深化中高职贯通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贯通招生办法,继续扩大高职院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规模。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采用“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方式开展,中职学段独立编班开展教育教学;高职院校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在中职学段选定3至5门课程开展过程性考核,强化职业技能要求。完善五年一贯制全省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办法,规范并优化高职院校开设五年一贯制专业设置条件。
五、加快以考试招生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步伐。
11.严格高考加分政策适用范围。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务院台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广东省高考加分项目和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招〔2015〕6号)政策规定,省招生办与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部门进一步细化我省高考加分政策执行的工作。
措施。
严格实施区域严密工作流程确保我省高考加分政策严格按粤招〔2015〕6号文件执行并落到实处。
12.增加我省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和比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要求,以及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重点支持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精神,2020年,继续扩大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地方专项计划安排在本科批次普通文理类填报志愿,单独划线,实行平行志愿,与本科批次普通文理类同步录取。
13.加大“高考移民”治理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高考报名政策,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严肃查处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及“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等“高考移民”行为。继续在全省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开通专项治理举报邮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加强高考报名工作管理,对查实的违规报考将严肃处理。涉及“高考移民”的违规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各项改革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市、县(市、区)招委会要加强对2020年普通高考单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教育局、考试招生部门、高中学校及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站位,加大对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四
实验课教学的内容是实验课程的核心,所以开设什么内容的实验项目一直是实验课程的中心任务。根据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的特点,一般将实验项目类型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大类。结合这几种类型,各高校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验证性实验是最基础的一类实验。它的特点是每个实验内容针对高分子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不同实验之间关联不大,但它们作用在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好基础[1],因此该部分实验是必开内容,并且在上述三类实验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目前教学改革中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改革变化不大,一般采用的都是教学大纲中的经典实验。综合实验一般分为三类[2]:(1)与高分子材料性质的变化相关的综合实验;(2)与高分子材料或高分子化学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验;(3)与老师科研相结合的高分子物理实验。设置这些综合实验,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高分子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实验往往是在验证性实验完成的基础上再行开展。由于它们具有较大变化性,所以针对该类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是大家研究的热点。如徐世爱等[1]利用偏光显微镜开设的“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动力学”实验。学生通过该实验能同时观察到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晶和熔融过程,以及球晶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等。该实验涉及聚合物结晶性能的许多知识点,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高分子物理综合实验项目。吴强等[3]通过开设热塑性材料加工制备及其力学性能表征的综合实验,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多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加工特性与力学特性,而且可以掌握多种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手段。体现了高分子物理与材料加工相结合的特点。将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相结合来开设综合实验是许多高校常选择的方案。目前这类综合实验的内容重点体现在突出高分子化学的合成特点与高分子物理结构与性能特点相结合这方面。以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和分子量测定为例,首先要求利用高分子化学知识完成苯乙烯的聚合,然后结合高分子物理知识,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或与激光光散射仪联用)测定所制备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4-6]。其它类似的实验如,赵成吉[7-8]将不同体系聚合物的制备与所得样品的热性能分析相结合,利用热失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设备引导学生分析样品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模量等变化与其结构的关系。刘晶如等[9]提出串联多个简单实验的思路改进综合实验。他们以“聚丙烯的结晶形态”为例,在实验中加入成核剂,改变样品结晶过程,最终改变其力学、光学和耐热性能。将涉及到上述测试的几个高分子物理实验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运用于教学。朱利平等[10]提出采用组合化教学方法对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他们将原本简单但关联性较强的实验组合在一起,选取典型的高聚物如全同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盲样,由学生选取一种,结合上述组合实验的要求,自行设置实验方案和参数,分别完成实验设计。上述多种实验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高分子物理各知识点的理解和关联。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要求学生通过思考选择原料及配方,设计实验方案。它们是在综合实验基础上的提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部分实验项目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实验过程中有很强的研究性质。有时为了强度科学研究性特点,有的学校分的更细,把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分开来讲。开设与高分子材料鉴定有关的实验就属于常见的一类设计性实验。实验对象一般是外形相同的聚合物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鉴定[1],还有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的鉴别[11]。为了完成这些实验,学生首先要从不同的出发点考虑分析问题,查阅相关文献,然后设计实验步骤,选用不同的仪器表征等等,最终实验方案也不尽一致。通过这种设计型实验,学生可以有效地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老师科研成果相结合又是开展该类实验的一个特点。如王继虎等[12]将教师的校基金项目“功能化丙烯酸酯导电压敏胶的研制”中的有些工作添加到高分子物理实验当中进行教学尝试。李战胜等[13]以不同材料分子量测定为对象开展科研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改革探索。史以俊等[14]以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为例,详细介绍了开展高分子物理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吴广峰等[15]介绍了通过梯度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和结合科研实验的两种途径进行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工作。张予东[16-17]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工作。结合自身科研课题,指导学有余力的大三学生对聚甲醛的结晶行为、聚丙烯抗氧化剂的结晶和流变行为等项目开展研究性实验工作,学生反映良好,其中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反馈信息,认为这种实验经历对他们科研素质的培养起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2与大型仪器应用相关的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许多高分子物理实验都要用到大型精密仪器,对仪器的依赖性强是高分子物理实验的特点,如何应用好相关的大型仪器服务高分子物理实验,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唐萍等[18]结合本单位大型仪器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强调大型仪器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独特作用。目前,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讨论较多是与热分析仪器相关的高分子物理实验。如赵成吉分别进行了热重分析仪[7]、示差扫描量热仪[19]、动态机械分析仪[20]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实例分析。翁秀兰[21]、李明玲[22]、姚芳[23]、刘素霞[24]和于欣欣[25]等老师以热分析技术或热分析仪器为题探讨了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王艳色等[26]利用dsc技术对pet材料的热转变实验进行细致研究,从而用于学生实验教学。致所以大家把热分析仪器作为热点进行高分子实验课方面的讨论,这至少说明两个原因:一是热分析仪器在高分子物理实验中应用已非常普及;二是热分析技术是与物质性能测试相关的一类技术,涉及到多种热分析仪器,联系着高分子物理的许多理论知识点,可以衍生出多项实验内容。其次与高分子物理实验改革涉及较多的仪器是用于聚合物的球晶测试的偏光显微镜,其中代表性的工作是羊海棠等[27]以偏光显微镜观察为例详细探讨了其在高分子物理实验项目改革中作用。另外,刘宇艳等[28]以聚合物分子量测试的渗透色谱仪为例,列举了在gpc实验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讨论了凝胶填料的种类、不同的装柱方法、溶剂以及样品浓度、柱温改变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疏瑞文[29]和唐萍[30]分别将旋转流变仪和门尼黏度仪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聚合物流变性质、分子链及链段运动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除了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外,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被各高校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如开展网络平台教学,开发新的教学软件和模型,开发新的实验教学演示视频、仿真实验等,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等等。这方面的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开展的很有代表性,以朱平平、何平笙为代表的老师先后发表了四十余篇与之相关的教改论文[31-3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如朱平平[32]、王贺云[33]和苗继斌等[34]均提到发展网络平台拓展新的教学渠道。将网络平台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可以为师生带来很多便利,如为学生提供自学环境,阅读、下载实验教学资料,随时了解开设实验的具体指导内容,师生在线交流等等。另外,朱平平等[31-32]还将分子模拟技术引入到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他们先后开发了5个高分子物理的计算机实验:用“分子模拟”软件构建聚乙烯、全同立构聚丙烯分子,并计算它们末端的直线距离;用“分子模拟”软件计算聚丙烯酸甲酯的构象能量,开展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高分子链均方末端距、均方半径与聚合度之间的标度关系的计算,受限空间大分子链的穿越过程模拟。这些形象化的分子模拟技术有效地弥补了实体分子模型和课堂教学难易达到的效果,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部分实验已在国内其它高校得到普及应用。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是改善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很好的模式。唐萍等[35]采取实验时间开放、实验设备开放、实验人员开放的三开放实验模式进行了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开放式教学改革和摸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吴广峰等[36]将开放式与互动式实验教学相结合,在灵活中体现自主创新。张葵花[37]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开放式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上述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改进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方面,多数学校认同强调实验过程管理的观点。如杜滨阳等[2]、胡建设等[6]、苗继斌等[34]在创新考核方式过程中,建议实验教师从实验预习开始,指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加重这部分考核的权重。然后老师要对实验报告的点评,让学生参与对实验结果的讨论。降低实验报告和期末笔试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从而使实验课的考核和评价更加全面、合理,力求客观评价高分子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这种实验考核方式的改进,改变了部分学生仅想照方抓药的惰性实验操作思想,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真思考的学风。朱平平等[38]还详细介绍了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规范化管理,值得同行借鉴。
5结语。
随着高分子物理理论知识的不断发展,高分子物理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与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相关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着,它离不开各个高校专业老师的认真思考和钻研,在实际的教学运用当中,还要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所谓“教学有识,教无定法”。只有通过不断探索,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发展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李庆华常海波李润明张予东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五
1.考试类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是高职院校春季招收高中毕业生(以下称春季高考)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夏季统一考试(以下称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2.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
3.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合格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性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2018、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选择性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内容。
4.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如报名参加夏季高考,须按要求参加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人员报名参加夏季高考,须按要求参加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
5.考试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9门合格性考试科目,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其中,语文、数学、英语3门合格性考试科目安排在每年1月开考1次;参加统一高考考生,可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非英语语种的外语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可使用高考时对应语种的科目考试成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合格性考试科目每年考2次,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合格性考试科目由各地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开考,仅限当年我省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
6.成绩呈现。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分数)呈现,等级(分数)作为春季高考招生录取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物理、历史科目以卷面分呈现;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以等级分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当年有效。
(二)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是学生毕业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2.评价程序。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师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对整理遴选出的资料在校内进行公示,经公示确认无异议的,统一导入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3.评价使用。普通高中学校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人才选拔培养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及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普通本科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进行。夏季高考实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1.考试科目。自2021年起,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考试由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设置;计入考生总成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和招生专业的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及自身兴趣特长,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组成。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参加专业术科考试。
2.考试内容。夏季高考的考试内容依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安排。夏季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在每年6月按照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选考英语语种的,考试分听说考试和笔试两次进行,听说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进行,考1次;笔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进行,考1次。外语科目选考其他语种的,按教育部当年规定执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开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术科全省统一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进行。
4.考试科目分值和成绩构成。考生总成绩由夏季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750分。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值各为150分,按考生卷面分直接计入总成绩,其中外语科目中,英语科目笔试分值为130分,英语听说考试分值为20分(条件成熟时,适当增加英语听说考试成绩的比重),其他语种的,按教育部当年规定执行。选择性考试科目满分值各为100分,物理、历史以卷面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计分方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公布。
5.招生录取方式。夏季高考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按照物理、历史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在广东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分专业组在物理、历史2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提出1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再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提前向社会公布。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院校专业组对应的科目要求。考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
普通类专业依据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体育类、艺术类专业依据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总成绩及相应的术科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具体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模式于2021年公布。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高校相对分开,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通过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建立健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考试招生录取机制。
1.实行高职院校春季高考。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采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目成绩,逐步增加合格性考试科目要求,职业技能采用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报考高职院校除体育、艺术类专业外的其他专业,职业适应性测试采用高职院校自主命题测试或实行网上联合测试方式,安排在每年春季进行;报考高职院校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直接采用高三第一学期的专业术科全省统一考试成绩。
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文化基础重点考查中职学校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安排在每年1月进行;职业技能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可由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体现,也可由学校组织测试,作为录取的资格或依据。完善“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统一考试考核办法,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逐步增加“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测试种类。逐步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条件成熟后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依据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加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力度。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主要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招生院校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基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全面考察,择优录取。
2.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招生,逐步采用“文化素质+职业素养”的办法。“文化素质”逐步采用由地市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职业素养”由高职院校根据考生报考专业的要求进行测试,其成绩作为录取的资格或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3.健全高职院校在夏季高考中的招生录取方式。在广东夏季高考招生的高职院校要根据办学特色及不同专业(类)人才选拔需要,参照本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指引提出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六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化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从思想深处重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的,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近年来,我院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参加了学校提倡的课堂教学综合改革,主要是基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即改变原有的考核模式(出勤10%、实验报告30%、期末操作考试60%)为平时60%(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30%、课堂讨论10%、实验报告10%)和期末操作考试40%。历经半学期的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在后续的其他课程改革中值得借鉴。此外,对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将重点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实验前准备。
(一)教师做预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结果的验证和思考可以促进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延伸。而许多实验现象由于环境、仪器、试剂、条件的差异会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预备实验。在预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查找原因,属于实验药品的问题更换药品,涉及到仪器的问题调整仪器。只有这样,在学生的正式实验过程中,才能避免实验现象只要与教科书不符,学生就慌乱而不会找原因的现象,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将化学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联系起来。
(二)学生写预习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重点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就对本次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涉及到的药品、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个别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预习报告中画出相应的实验流程图。这样学生能够对整个实验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改变以往每做一步实验都要看一下卖验教科书的状况。另外,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每次实验内容,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可以略讲,减少讲授的时间,这样能够留下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教师都根据学生书写的预习报告质量进行打分,百分制记录到预习报告成绩单上,作为学生每次预习报告的原始成绩,并及时将成绩公布给学生,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高预习报告的书写质量。
学生们提前写实验预习报告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的预习报告书写的质量差,只是简单抄实验书上的内容,给人敷衍的感觉。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把预习报告质量关,最好指定学生预习报告书写的具体内容:如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并严格要求一定不能简单地抄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书写。另外,在书写预习报告的过程中一定要查阅本次实验药品及仪器的相关使用信息,并做重点记录。
二、实验课堂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前一直釆用的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做,即教师在实验课上把实验内容、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仪器的演示都给学生讲完,然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及要求进行实验,基本上就能得到书中的现象或结果。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前讲解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实验的讲解鼓励以学生讨论式或问答式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实验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所以教师在课上讲解的重点就不必放到实验内容上,节省的时间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或教师提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或实验过程中要求注意的具体事项。对于课堂讨论或提问的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及回答情况打分并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无机化学实验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之一。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我院的本科生实验室一般最少能够容纳40人同时进行实验,由两名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学生们动手做实验时如果遇到问题,就请指导教师过去帮忙分析,两位教师前后跑来跑去,这样容易造成某些时候实验室不是井然有序的状态,一些不喜欢做实验的学生极容易浑水摸鱼,不好好做实验,影响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把巡视教师和学生固定分组,即每名教师在每学期的实验中巡视指导固定的学生(教务处规定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样改革的好处体现在:第一,教师巡视指导较方便,更容易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如:学生在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时会涉及到使用移液管精确地取用液体的操作,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移液管,使用起来不熟练,甚至出现用大拇指堵移液管顶部的错误操作,教师发现后可及时纠正并让学生进行移液练习,直到操作规范为止;第二,对于所巡视指导的固定学生,教师对每次实验操作的考核打分也能够进行对比,分数相对客观公正;第三,教师指导固定的学生,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便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讨论。
实验教学改革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不同巡视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规定,容易存在教师间打分的差异,应该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进行量化统一标准,每个指导教师均可根据统一标准给学生打分。
三、实验后总结。
(一)学生总结及书写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结束时,教师应该带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本次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逐项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到每名学生对实验整体内容较熟悉。课下书写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考核打分后及时记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又一项内容。
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总结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心情比较兴奋,加之忙着打扫实验室卫生,因此实验总结环节在改革之初做得不够好,应该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加强。
(二)教师自我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每一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都应该认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或可取之处,并在下次实验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对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探索改进的措施。要善于总结,加强总结,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才会更有意义。
四、结语。
我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探索的实践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后续学习的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总结和分析,对于促进改革的继续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七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从2018年秋季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包括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定的所有科目,具体有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14个科目。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个科目,学生根据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特长,从以上6个科目中选择3个参加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中,应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科。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应在相应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报考选择性考试科目。
2.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3.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普通高考的考生均应参加选考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4.考试时间。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5月和12月。
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考试安排在6月份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选考科目的选择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成绩在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当年有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细则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二)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制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1.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应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
2.评价程序。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客观记录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在学期末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写实记录信息,由学校上传至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形成学生分学期的综合素质记录电子档案。在学生毕业时,汇总形成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
3.材料使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进行使用。高等学校应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学校招生章程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细则及电子平台使用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
(三)深化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改革。自2021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
1.统一高考科目考试。
(1)科目与分值。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全国统一试卷,每门满分150分,共计450分,不分文理科,成绩当年有效。外语语种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
(2)考试安排。语文、数学、外语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安排进行。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考生总成绩构成。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为确保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个选考科目间成绩的可比性,依据统计学原理,对以上4个科目按照等比例转换规则,实行等级赋分。
3.录取。
(1)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自2021年起,在河北省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选考科目符合高校相应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方可报考该专业(类);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要求的招生专业(类),考生在报考时无选考科目限制。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应提前向社会公布。
(2)录取批次和录取办法。逐步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自2020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高职(专科)两个批次。增加本科批次考生填报志愿数量和征集志愿次数,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填报的需求。
自2021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志愿由“专业(类)+学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增加高等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由省招生委员会另行制定,于2020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1.春季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高职院校按大类联合考试招生,招生计划实行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分列,考试试题由招生院校联合命制。
(1)考试。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使用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科目成绩;职业技能部分由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组成,其中专业基础知识由联合考试招生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类)需要,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中指定一门计入,职业适应性测试由联合考试招生院校统一组织。招生院校应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定科目,提前向社会公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职业技能测试成绩使用对口升学专业考试成绩,没有对口升学专业考试成绩的,须参加招生院校联合组织的技能测试。
(2)成绩构成。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总成绩满分为750分,其中文化素质部分满分300分,职业技能部分满分450分。
(3)录取。按照同专业类内平行志愿投档,逐步探索一档多投,增加院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2.贯通培养考试招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继续完善从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及对口升学等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促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继续保留考生通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进入高职(专科)院校学习的通道。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八
摘要: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是高分子物理理论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形式。结合目前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从教学内容和类型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大型仪器在高分子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改进以及实验评价形式的优化等方面对近年来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不同方面改革对该课程教学所起的作用,指出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做出展望。
“高分子物理实验”课是配合高分子物理理论课开设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不同层次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仍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浇灌式”教学、“围观式”教学的现象,基础性实验较多,缺乏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的问题,不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因材施教的问题等等[1]。所以围绕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许多学者和老师发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交流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的实验内容和类型的改革;二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三是大型仪器在高分子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改进;四是实验教学评价形式的优化。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以求为进一步做好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理清思路。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九
第一条为了保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广东省有关规定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学院概况。
第三条学院全称: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第四条学院国标代码:14363。
第五条学院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教育园区学府路,邮政编码:523960。
第六条办学层次:专科(高职)。
第七条办学性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八条办学类型:全日制。
第九条学院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第十条毕业颁证:按国家招生管理规定录取并取得我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符合毕(结)业条件者,颁发相应学历证书,并报广东省教育厅电子注册。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证书种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十一条学院设立由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执行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招生工作政策,负责制定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确定招生规模和调整专业招生计划,领导、监督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招生办公室为学院招生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院的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编制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处理普通全日制专科(高职)招生的日常事务。
第十三条学院设立由学院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招生监督小组,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在录取期间成立信访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的信访、申诉、投诉处理工作。
第四章招生计划。
第十四条学院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详见生源省公布的专业目录。
第十五条广东省录取批次:第三批专科b线和高职“3+证书”批次;外省录取批次详见当地招生专业目录。
第五章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严格遵守教育部、省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十七条在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保证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制定具体录取标准,按照文科类、理科类、美术类、3+“证书”类分类录取。
第十八条根据生源情况确定投档比例,投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0%-120%以内,学院视生源情况在此比例内作适当调整。省外生源按生源省招生层次及投档比例。
第十九条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投档要求的情况下,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依据考生志愿和学院确定的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第二十条专业录取按“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所填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在第一专业志愿额满的情况下,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依次类推,不设置专业志愿级差。高考总分相同时,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二十一条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总成绩并兼顾单科成绩,调剂到招生计划有空额的专业录取,否则,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二条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第二十三条美术类专业分档时对投出档案考生按照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的40%、术科成绩的60%计算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第二十四条在广东省,报考我院文科类、理科类的考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报考我院美术类专业的考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至少有两门达到d级及其以上等级;当考生考试成绩(或排序)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优先录取。专业录取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第二十五条学院认可省招生办公示通过的当年度《普通高等学校照顾加分考生资格》中的加分。符合国家和省招生办公示通过的各种符合优录条件的考生,学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六章录取体检标准。
第二十六条我院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残障的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则予正常录取。
第二十七条新生入学后,学院以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对新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予以转专业或取消入学资格。
第七章收费标准。
第二十八条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物价局有关文件执行。学费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4000元/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16000元/年;中外学分互认班(商务英语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会计专业)18800元/年;港澳台合作学分互认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17500元/年,港澳台合作学分互认班(电子商务专业)17900元/年,港澳台合作学分互认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18400元/年,港澳台合作学分互认班(艺术设计)18800元/年,港澳台合作学分互认班(机电一体化技术)17000元/年,港澳台合作学分互认班(工业设计)18800元/年;其余各专业学费标准:13800元/年。住宿费:4人间每生每年1600元,6人间每生每年1200元。
第八章资助学生政策。
第二十九条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一)对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推荐参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交纳学费的学生,学院协助办理助学贷款。学院推荐勤工俭学岗位,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第九章招生工作的咨询、监督与申诉。
第三十条招生工作的监督与申诉。
学院设立由学院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招生监督小组,办公室设在学院监察室,录取期间负责考生的信访、申诉、投诉处理工作。
联系人:陈利群。
监督电话:15818221481。
电子邮箱:@。
第三十一条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769--83076600、6606、6627、6693。
传真:0769--83076600。
电子邮箱:cxxyzs123@。
学院网址:。
招生网址:/zhaoshengjiuye/。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章程由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于2016年3月18日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审查通过,适用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2016年专科(高职)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后逐年修订。
第三十三条本章程由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委托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解释。本章程若与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不一致,以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为准。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
从当前我国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现状来看,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对整体的管理效果良好呈现有着影响。在高校的人事管理的观念以及改革的意识方面还没有更新,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对其改革的深化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从实际的改革情况来看,有的高校依然是因循守旧,在人事观念方面还比较传统,对制度的改革意识不强,没有和现代化的高校管理的要求相契合,对人力资源没有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在服务能力和意识上都需要进行提高[3]。再者,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完善,在选人机制的科学性方面比较缺乏,部分的高校中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在科学化的用人机制方面还比较缺乏,职务能上不能下以及晋升内部论资排辈等现象还比较突出。还有是盲目的进行模仿,在改革的方案上比较缺乏科学系统性,优于高校的管理人员在系统的管理知识上的缺乏就盲目参照其他高校的做法,在方案指导上比较缺乏科学性。还有是人事管理中的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相对比较小,在管理和服务等部分的人员占的比例比较高,这就在人事管理的效率层面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突出,高校的非教学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比较多,而在扩招的情况下就为其工作任务上有了加重,管理的队伍在高校管理中是比较强力系统,所以在追求非本质的价值现象层面就比较严重[4]。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一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高中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是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一高考总分。
1.科目设置。
合格性考试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理科实验,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考试要求,设区市组织,学校实施考查,省教育厅抽查。
选择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2.考试内容。
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以高中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选择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
3.考试时间。
选择性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4.成绩呈现。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1.科目设置。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2.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等级赋分转换办法另行公布。
3.考试内容。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口语考试实行机考。
(三)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精神,结合江苏实际,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评价细则,全面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建立全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强化过程性、常态化监管,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真实、准确、可信。
2.综合素质评价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进行写实记录,建立个人档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学生高中毕业前,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以统一格式提供给高校。
高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高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四)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1.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
高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高校要求,方可报考相关专业(类)。
2.录取方式。
按照物理等科目类、历史等科目类,分开计划,分开划线,以平行志愿方式投档。
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合并本一本二批次。在条件成熟后,探索投档模式改革试点,进一步增加高校招生和考生录取的双向选择机会。
(五)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
按照因材施教、多次选择、面向人人的原则,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突出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渠道。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二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基础教育评估体系,努力营造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选拔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满足教学和考试评价实施的需求。明确高校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充分发挥高校招生评价选拔主体作用,引导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健全各级各类考试招生机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考试招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招考安全。健全诚信考试制度,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加大违规行为惩处力度,维护招考公平。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维护公平有序的考试秩序,提升招考效率。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考试招生违纪违规行为,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信息公开。
完善多渠道监督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确保考试招生组织实施全过程公开透明。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以教育部招生信息“十公开”和“三十个不准”作为基本要求,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
(四)注重宣传引导。
加强高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精心做好方案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工作,提高政策解读的权威性、科学性。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及时释疑解惑、凝聚共识,提高咨询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三
这次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浙江,与浙江省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有关。近些年来,浙江省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条件。
1.浙江省已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2019年开始部分高考科目实行平时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2019年起实行高考分类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19年起率先尝试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浙江省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2.浙江省已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同时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这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
3.浙江省已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实施与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招生机构按照高考要求组织管理。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4.浙江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确保公平的制度体系。多年来,浙江省高校招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相继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数据信息“三备份、三分离”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形成了考试招生各环节环环相扣的管理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公平制度保障。
此外,浙江省在前期已进行了扎实的高考招生改革准备。自2019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浙江省就着手酝酿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按照教育部总体部署,浙江省从2019年7月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方案制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浙江省这次设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近几年,浙江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招生改革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在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权扩大。通过学生学校的双向选择,促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高考招生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化高考招生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次改革近期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是推进综合评价选拔。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大部分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浙江省2019年7月正式启动研究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年底形成了试点方案初稿。先后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分赴11个设区市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了市县教育局长,本专科高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专家,招考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高中学校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讨论。
每次听取意见后都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试点方案制订历时一年多,前后数十易其稿。
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9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9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9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这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浙江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统一高考招生中,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还可选择是否参加英语考试。
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
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
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确定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及方式。
高考招生改革减轻考生负担,主要是通过增加考生对考试和招生的选择性和增加机会来实现的。
一是选择增加了。按照试点方案,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通道;在统一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时间、次数并选择其中1次成绩记入总成绩。在单独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类别。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选报多所高校,最终确认选择1所录取高校。选择多了,压力就相对减轻了。在教育中,考试负担可分为脑力体力负担和心理负担。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并不是考生花时间最多就是负担最重,而是他没有兴趣学的东西负担最重。在高考改革中推行选考,让考生选自己想学且自己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自己所长”、“考自己所好”,相比较心理负担就会减轻。
二是机会多了。统一高考招生中,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每个考生都有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在平时进行。尽管与高考挂钩,但与现行集中高考相比,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及产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有2次机会,1次考试的重要性将降低,一考定终身将会得到弱化。第1次考试时,认为还有第2次,第2次考试时,第1次考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分数,考生的焦虑度、心理负担会明显减轻。考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负担就会减轻,继而全社会动员组织的负担也会减轻。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选考科目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因为:
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
2.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3.实行等级分在浙江已有实践基础。浙江省在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中使用等级分都已多年。
还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试,使用哪次考试成绩都由自己决定,对于实行等级分来说,考生选择机会和权力是平等的。
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高校应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科目数至多不超过3门。而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要求,高校可在当年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这样做,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
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那就表示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但考生要注意:由于你的总分是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构成的,所以你仍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三位”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填报相关高校志愿。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试点方案重视与高中课程改革相衔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或纳入综合成绩;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方法是,由高校依有关要求确定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注重对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及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发展相对应的专业性向、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
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不可以。与其他三种考试招生模式不同的是,单独考试招生是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专门设计的,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只有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
考生若报考单独考试等有职业技能考试要求的高校,以及报考有职业技能要求的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需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浙江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每年1次。职业技能考试共分17个大类,考生可以自主选报1-2个类别;各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成绩满分300分;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安排考试。首次考试在2019年10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另行公布。
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有利于避免学校过于偏科教学和学生过于偏科学习现象的发生。
往届生、社会人员以及外省籍在浙江省异地高考考生,如参加2019年及以后的高考招生录取,需按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和高中学考实施办法参加各项考试。
在这方面,浙江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19年开始,浙江高考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2019年浙江省高中学考也开始提供多次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目前,浙江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
以制度保障公平。做到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实行刚性计划管理;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
以公开促进公平。招生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招生考生名单实行多级审核、多级公示。
以监督维护公平。招生工作始终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录取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体系。
正面影响,会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促进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要求学校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负面影响,会增加学校组课组班的难度,个别学校可能还会出现唯考试安排学科、安排课程。这点必须避免,也可以避免。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来防止,还可以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四
1.教學目标的改革研究。
电工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关于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基本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和电工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1]。因此要求在教学上一定要以“增强理论基础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性”为课程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传输,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电工技术还是一门实践性能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应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自主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新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支撑不同专业基础平台的角度,以全面培养综合人才为出发点,加强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促进学科建设。高校不仅要让各专业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途径掌握电工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高校通过培养精英的教师团队、建设远程教学实验平台、完善开放实验室,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多功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
2.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电工技术是理工科学生一门专业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其覆盖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等。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与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相符合。教学内容应以掌握概念为基本,减少数理论证过程,强调应用技能的学习。例如,在教授电气专业的学生时,教师要提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师沟通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充分结合电气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工技术不断涌现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增加一些相应的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先进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及时剔除原有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在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分配具体的教学任务、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的指导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能力,要多为学生创设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境,给他们在小组研讨中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各种难题,以达到全体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多但课时不多,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分析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由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4]。
就现在的学习模式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工程实验室,比如说在应用电子、电子线、电气控制、计算机装配等实践基地,教师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让理论能力较强且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牢理论基础,电工技术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任务艰巨,但是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实践并总结经验,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陈浩.不屑于教学方法:大学教改抹不去的痛[j].决策与信息,2016(3).
[3]刘芳.基于探究式学习的信息技术教改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五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国家选才、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改革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遵循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统筹开展我省高中教育教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机制等改革,有序实施、稳步推进。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我省省情,着力解决制约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实现制度创新,突出河北特色。
3.维护公平公正,择优录取。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切实做到择优录取,确保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4.坚持多元录取,科学选才。遵循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科学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不断增强高等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匹配度和认可度,科学选拔各类人才。
高校考试改革申请书篇十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要求,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素质教育,强化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全面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深化统一高考综合改革,科学选拔各类人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保障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重点突破考试内容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具有江苏特点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形成全面发展的考试、综合考核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遵循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教育考试评价各方面,促进高中教育和高校协同育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建立健全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合理安排考试科目和时间,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坚定改革信心,深入推进改革,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平。
——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逐步完善多元评价方式,科学评价学生。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增加学生选择权,扩大高校自主权,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注重系统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正确处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的关系,统筹规划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录取和管理等综合改革,保障中学教学秩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改革目标。
2018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分家的协议书(优秀16篇)
- 课程外包项目协议书汇总(优质20篇)
- 2023年土地无偿划转协议书(汇总8篇)
- 山洪灾害排查情况报告范文汇总 山洪灾害普查(六篇)
- 2023年公司屋檐雨棚申请书通用(8篇)
- 2023年门头店招申请书如何写(大全8篇)
- 部队岗位申请书(优质16篇)
- 2023年评估询价申请书怎么写(通用15篇)
- 2023年佣金协议书中英范本(精选11篇)
- 最新户口迁入人申请书(实用2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