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大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0:33:17 |
  • ZTFB |
  • 7页

朋友是我们心灵的知己和忠实的伴侣。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使写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下是专家为您推荐的相关书籍,供参考。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参与的专项赛事。从2007年开始,每年由相关部门联合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着重训练参赛选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汽车维修能力、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以及效率、成本和安全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崇尚技能、热爱技能。

一、教学设计突显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术能力是汽车维修行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其中包括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汽车维修能力、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以及效率、成本和安全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这些都是保证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从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企业专家参与与课程建设为基础,实施理论与实际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和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思想的变化过程,结合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学生个人评估掌握前后的个人变化,从而让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技能,增强个人自信,弥补性格缺陷,了解行业现状和具备职业素质的目的。

2、教学内容。根据技能大赛参赛项目的设置与要求,在授课内容与实际训练项目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主要内容分为:基本身体素质、综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分工与总结与交流等几部分。

3、教学实施。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典型修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大赛设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情景为依托,以训练过程为导向,按照“任务分析—制定计划—收集资料—任务实施—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强化训练—总结评价”的程序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大赛训练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根据大赛某一个指定参赛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若干子项目,在理论内容讲解之后初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水平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项目,任务的难度、训练的要点以及最终达到的结果都会不同,但宗旨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技术要求、弥补操作弱点、增强团队配合以及发现学生自身隐藏的一些问题。

(2)制定计划。通过教师对于任务的讲解,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分工,目的是可以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达到任务清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提高效率的目的。

(3)收集资料。学生们根据前面制定好的计划,结合任务的要求和教师的讲解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列举出完成该任务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相关的工具和设备,然后分析整理,最后对列举出的内容进行搜集和准备,以便在后面的工作中使用。

(4)任务实施。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根据制定的计划和收集的资料开始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自主学习,并按照开始的分工进行有序的工作。

(5)发现问题。在学生们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在观察和记录各组学生的情况。展示完成后其他各组同学结合本组的情况和特点对其他组的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使各组学生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教师结合训练过程中的记录发现各组学生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6)分析解决。教师结合训练过程中的记录,对于各组学生出现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和分析,然后再对各组出现的个性的问题进行分开的.讲解和分析,使各组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各组的差距,使后面的练习更加有针对性。

(7)强化训练。各组学生通过前面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解已经了解自身的问题点,接下来就是进行改进和训练。训练时可以把问题点分开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解决一个问题后再继续下面的练习,最后再把整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大赛参赛项目的要求。

(8)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训练的最后一步,教师结合每个工作阶段存在的问题点进行共性和个性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们对于自身的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以便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训练过程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选取本院汽车专业2008级的12名学生名进行大赛的准备和训练。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设其中组长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任务的监督和协调;副组长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的场地和设备维护;工具员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用工具的准备和维护;资料员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用的各种资料的准备和维护。针对于大赛项目的训练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每天上课之前,所有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训练内容以跑步和增加上肢力量为主,使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在简单休息后,教师对于一天的课程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各组根据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关准备。

2、根据大赛指定项目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把一个大的比赛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进行训练。

3、对于一个子项目进行理论讲解,各组学生集中学习,分组讨论。

4、根据计划内容教师布置训练任务,以任务作驱动、项目作导向,各组学生接到任务后开始任务分析并进行相关准备。

5、按照“任务分析—制定计划—收集资料—任务实施—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强化训练—总结评价”的程序模式,在教室与实训场地实施“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纠正学生的操作手法。

6、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聘请了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帮助学生改正问题。

由于教学的内容来自全国大赛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下完成学习过程并由浅入深的逐步熟练,这样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升。

三、训练评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1、学生个人评估。通过自制问卷让所有学生对于自身理论知识与社会能力、身体素质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

2、教师评估。教师对于所有学生的自身理论知识与社会能力、身体素质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企业专家评估。企业专家对于所有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见表5。分析表格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以大赛设立项目为载体,带给学生的是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还兼顾了各项社会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有着很高的认可。

针对高职学生汽修技能大赛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与训练,我院学生在北京市高职院校技能比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以技能大赛为背景的条件下尽早地接触真实环境的工作任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也体现出我们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为目的一贯理念。实践证明,让学生早接触真实环境的工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还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在参加技能大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在不断积累新知识的同时也会用到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当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并利用在大赛的项目之中,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信心都会大大提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大大的激发出来,而且更加渴望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2、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根据大赛指定的参赛项目,进行项目分解,把一个大的比赛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进行训练,再根据实际时间计划安排各个子项目的课程讲解和训练。

3、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大赛的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的分工是不同的,要想高效地完成学习和训练的任务,小组里的每名学生就要恪守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且要保证完成小组组长分派给自己的任务。

4、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分工不同,当训练中遇到一些问题时,组长会和所有组员进行沟通,每个组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一起讨论,最终确定一个解决的方案,然后实施解决问题。

5、融“教、学、做、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技能大赛目标,根据大赛设立项目为教学载体,以训练过程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从书上了解专业知识,而且新旧知识无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无法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大赛的准备和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训练过程中领会教学内容,并将学习到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增加学生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而且效果明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二

职业教育要做到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要同步提升,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目前,建筑行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创新能力和良好敬业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向。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为各建筑院校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提供了平台,同时为本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对教学改革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技能大赛的解读分析。

建筑识图技能大赛以国家建筑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为基准,采用真实的工程案例,要求各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图纸的'识读、相关知识题的作答以及指定建筑和结构部分的绘制,即综合考察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建筑类的专业满足社会的需要。

2.1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设置建筑识图技能大赛中涉及到的课程,课程的学时安排和设置的先后顺序也至关重要,尽量做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能与技能大赛相适应。以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所有相关课程都已在第1-4学期完成,但所讲授的内容离竞赛要求的程度还有一定距离,如何协调授课内容以适应竞赛的要求,是需要不断研究和琢磨的。其次,鉴于我省技能大赛在每年10月份举行,为了适应技能大赛考核要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在第4学期集中一段时间,邀请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和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经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通过大赛促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技能大赛对接。根据竞赛要求,需要学生完成施工图纸的识图读图工作,根据图纸中的内容完成相应题目的作答;并且运用cad技术完成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同时提升学生识图和绘图的能力。比如:在建筑施工图或者结构施工图识读后,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运用cad绘制出来;可以将一套梁板柱施工图同时用详图法和平法两种方法表示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常规理论知识的了解,又锻炼了cad的操作能力,更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应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进行实际教学,学生可以很直接的了解所学知识点对应的实际问题。而每个教学项目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工作任务,课堂讲解一个示例后,可将剩余的任务分给学生课后完成,再次上课时让每一个组试着给全班同学讲解,这样分组的讨论学习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建立直观地认识和形象思维;还可以通过使用市面上的识图能力实训评价软件来考查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改变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式。

2.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技能大赛中绘图部分是两位参赛选手合作完成后的总得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考核学生的方式不仅仅是看课后作业或者是出勤的表现这样简单的完成数量或者质量的评价,而是更加注重个人团队意识的考核。一方面,在每次课堂或者课后布置的分组完成任务的环节中,同一小组的学生根据完成任务过程的表现进行相互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评价效果。

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要求很高,而要想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指导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建筑专业起步晚,专业教师还不是特别完善,因此要想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指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课程教学和竞赛辅导的过程中,就会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为我校建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有利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首先,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是通过层层选拔的,最终获胜的选手才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其次,参赛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掌握了比课堂上更多的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最后,由于技能大赛的含金量很高,如果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对于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5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在关注到技能大赛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精英式”选拔是大赛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参与其中,还没有实现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有效结合;兼具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教师还很少,而学校还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大赛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做到让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6结语。

技能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技能大赛的开展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使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大赛能够有机融合。同时,教育教学的改革又会影响技能大赛的持续发展。总之,技能大赛推动了建筑类专业的改革,成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三

[摘要]高职文秘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着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通过调整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为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提供平台。

[关键词]高职文秘;人才培养;一专多能。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个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文秘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类型层次也必须遵循这个定位。

一、高职文秘专业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更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一专多能”指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工作的技能。“一专多能”也常被说成是一专多长,即“复合型人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专多长的人。

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和市场实际分析看,现在和今后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仍然是各类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因为规模小、人数少,要求秘书是杂家,是多面手,除从事秘书工作外,还要求承担财务、人事等多方面工作。从市场实际看,办文、办事、办会三大技能对于一些文科毕业生来讲似乎并不是难事,中文、管理、新闻等各个专业的学生也在跟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抢饭碗,秘书职业对于专业的兼容性,也导致该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

(二)学生个性爱好的差异性:人各有长,发挥优势。

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及学习基础上是有很大差异性的,这正好为培养一专多能的秘书人才提供一定的可能。高职学生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学好专业核心技能的同时,培养与文秘专业密切相关的两门或两门以上的技能,并努力使之成为自己的特长。比如,形象气质佳、性格活泼外向、擅长表达的'学生可着重培养自己演讲与口才、主持方面的技能;如性格内敛文静、喜欢写作的学生可考虑发展书法、摄影与摄像方面的特长。

(一)调整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就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我校以企业服务为中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一专多能集一身,知识面拓宽,在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动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中小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的“秘书+会计”复合型人才,具备能从事办文、办会、办事、办商以及出纳、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中心技能与辅助技能的有机结合。学院除了开设办文、办事、办会等常规的文秘专业核心课程,还开设了以下专业课程:办公软件及办公设备的应用、秘书英语、演讲与口才、书法与美工、化妆与形体训练、速记与速录、会计技能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与文秘专业紧密相关的一些技能。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插花艺术、茶艺、摄像与摄影、汽车驾驶等的开设则为学生练就“一专多能”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举办专业技能竞赛。

学院高度重视,将专业技能竞赛列入教学计划,每一学年安排在3~5月份进行。在项目设置、竞赛方案、评分细则上都尽量与重庆市高职高专技能竞赛选拔赛、全国高职高专技能竞赛接轨。文秘教研室在近几年都举办了小键盘数字录入比赛、书法比赛、会计技能比赛、速记与速录竞赛,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学生会等为磨炼学生技能提供平台。

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元旦晚会、演讲与辩论比赛、校园歌手赛),各个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学生会组织策划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磨炼技能与身手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宗福廷.浅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职业(下旬),(9).

[2]谢芳.当前高职文秘专业实训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实践与探索,.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四

尊敬的各位面试官:

你们好!

我是___,所学的是国际政治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关键点。校园生涯与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我脚踏实地,求实创新。一直努力的学习专业课知识,掌握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了解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政治的理论前沿与政治学、世界经济的发展动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与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思想上,我积极要求上进,以党员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各系团总支、学生分会与学生社团的日常职责及工作情况,协助各学生团体之间开展联谊活动,增进了各学生团体之间的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丰富了校园文化,充实了新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在可贵的四年大学生活里,我经历了人生不曾有过的许多东西,我只能说四年助就了我成功的一半,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与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我的自我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五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录取的学生由于分数低,而成为大家公认的低能儿。技能大赛的举办,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有了展现自己的平台,社会也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进而高职学生的形象得到大大改善,改变了大家公认的低能儿印象。从而使得教师的育人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和工作,加强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投入。

随着技能大赛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教师在大赛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指导教师不仅要认真选拔和组织选手参加比赛,还要在备赛过程中悉心指导选手参赛。而技能大赛对专业的要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因此指导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为此,一些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积极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技能大赛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一些机构和学者提出应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现如今,某些比赛已有专门的教师技能大赛,例如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的成熟及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技能大赛举办,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来讲,的确是一个良好的举措。

此外每次大赛后,都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出现。例如,围绕技能大赛撰写的各类科研论文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促进了技能大赛的发展。

全国性的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并附加部分基础性的题目,通常以1~2个企业品牌为平台,这些品牌的水平通常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平台的使用与实际工作模式非常相似。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依托学校资源,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具体的工作岗位。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实训基地形同虚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技能大赛的激烈化促进了参赛院校改善原有的实训条件,建立先进的实训基地,这些基地或单独建立、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促使实训条件充分利用。建立设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不仅有助于参赛选手获得好的成绩,在校生获得优良的实训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可以利用实训场地和设备,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考证等技术培训服务。

备赛过程中,不仅选手们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发掘,而且职业素质所需的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等也得以充分锻炼。会计技能中的各个赛项由4~5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团队评分,有的赛项还要求团队成员间要充分合作。比赛过程中,也可能有突发状况,这就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因此,一次优异的比赛成绩必然要求选手的专业技能娴熟、团队成员配合默契、创新精神及应变能力等得以充分发挥。

技能大赛所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理念,参加比赛的学生本身就是经过选拔出来的,理论知识丰富、各项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再经过强化训练,各项知识和能力又得以充分发挥。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随着比赛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比赛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调查显示,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寻找工作的机会,要远远大于没有参加比赛或参赛而没有获奖的学生。因此,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职业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教改革,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的日益完善,这种影响必定会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六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大赛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依托大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已成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将大赛项目内容转化到教学改革实践中使之成为学生普遍受益的教学资源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融合结合技能大赛有关成果的转化对技能大赛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所起到的引领、促进作用做出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在大赛中,竞赛项目引入企业参与设计,竞赛标准直接来自行业企业,担任大赛裁判的大多也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竞赛内容也是在酒店服务岗位工作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显示了大赛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关系。为了在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进来,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训学生、组织技能大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职业院校与企业更多地接触,促使双方相互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指导过程中,学校引进了酒店先进的服务理念、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企业标准,将实际的生产经验直接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用企业的标准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操作方面的“无缝衔接”,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感知企业标准和要求,迅速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实现学岗直通,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职业院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开展一体化教学,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必须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技能大赛的目的之一是引导职业院校重视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技能大赛中,最能展示学生精神风貌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是中、西餐摆台与中式铺床,是大赛的焦点所在,它强调了专业技能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培训中,学生按照大赛项目边学边练,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遇到问题积极研讨,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对接。实景项目化的训练,既夯实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培育了学生出色过硬的专业技能,正符合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遵从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技能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专业知识学习向综合职业技能学习的转变。技能大赛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对接技能大赛,促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它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必须贴近生产实际过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载体,通过项目化的方式组织实施。

职业技能大赛项目所涉及的工作任务都来源于产业领域,以行业或企业为主导,融入国际标准、国际化理念,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山东省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项目要求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对商务客人、旅游客人、休闲度假客人、会议客人的服务在中式铺床及夜床服务、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三个项目中实施,这种设计正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特点。它围绕对特定客人的接待任务进行,以对客服务为载体将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中餐宴会服务、四餐宴会服务四个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四个项目,体现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突出技能水平的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大赛项目设计思路,整合课程内容,通过大赛挖掘出大量知识性、技能型实用训练项目,将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将对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起到积极的引导、借鉴作用。比如,在《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环节的教学项目设计中,借鉴这一做法,以大赛项目为基础形成实际教学方案,把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分解到不同的项目训练中,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设计教学项目,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赛教相长,体现了大赛比赛项目对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引导和转化,优化了教学内容,促进了项目化教学改革。

四、以大赛标准为引领,促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导向,具有职业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建立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的评价体系。技能大赛的开展正有利于此评价体系的建立。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和标准都由行业企业参与制定,细致严格,比赛项目的操作过程模拟职场真实环境,体现了酒店工作过程的真实要求与岗位标准,是一种基于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评价体系。将大赛规则和标准引入酒店专业教学改革,将课程评价标准向职场岗位标准的方向改革,构建一种基于“行业标准+岗位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中,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在熟悉并达到行业企业标准的同时,能学到真正的职业技能,锻炼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直接对接,将大赛标准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尺,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日后的酒店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五、指导大赛训练,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极大地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参加技能大赛的培训指导工作是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与企业合作的产物,是酒店服务工作流程的实景再现,作为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必须对酒店服务工作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岗位能力、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执行标准要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培训好学生,指导好大赛。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企业学习锻炼,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开阔新视野,成长为一名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岗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技能大赛构建了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平台。在大赛培训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规范、精准、熟练、全面”的大赛要求,学校往往会引进一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以优化教师结构,或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来校现场授课,交流指导。这些措施都将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将技能大赛融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来,以大赛为引领,搞好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汤晓华,吕景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及其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0.

作者简介:戴春梅(1969-),女,硕士,主要从事酒店管理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工作。

赵守红(1977-),女,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工作。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七

技能大赛体现出了职业院校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对于参赛的学生来说,要求是全面的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就我院学生而言,针对大赛,将课堂搬进车间,紧密的结合行业企业的要求,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联系生产实践,将为地方经济服务相结合。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要求,考虑淮安市当地的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的修订,体现出较高的实用性,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1.2在增强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我院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关键所在。要想学技能、学好技能,必须要有相应的实训作保障,否则技能训练将是纸上谈兵,参加竞赛只是走个过场而已。结合大赛,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增加设备的台套数及训练工位数,模拟大赛情景,进行训练。目前,我们实训实验设备总值60万元,现计划每年投入150万左右,连续3年就设备的先进性进行投入。学院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习淮汽车维修中心引入校内进行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

教师对于学生的大赛训练起到主导作用。技能大赛有别于日常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有突出的大赛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对大赛负责,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训练,争取获得好成绩。围绕技能大赛,就有必要建设好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我院主要通过两种措施进行: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高校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二是规定所有专业课教师,均要取得汽车维修工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目前10名专业课教师均达到“双师型”标准。

1.4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

技能大赛的实施过程是按组别分类,按选手完成工单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的。对此,我们进行专项调研和讨论,最终教学理念的转变上形成一致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做合一”的意识。对于教和学,应不断的探索,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必需的。只有不断地探索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5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的成果方面。

结合大赛,我院在硬件设备方面积极投入,同时引进教师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训过程中,不断的探求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近三年来,我院师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我院技能大赛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回顾以往,我院在交通运输类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在今后不断努力。

2.1技能大赛的普及性较差。

设备和人员是目前制约我们参赛人员的主要因素。指导教师精力集中在参赛学生身上,而无暇他顾。参赛的学生只进行专项训练,只是点的强化而不是面的学习,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功能。

2.2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院10名交通运输类专业课教师虽然学历提升了,但多数缺乏实践锻炼,致使实践水平与大赛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为了教学和大赛,我们应该建设一支综合实力经得起大赛检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技能大赛对我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也是有目共睹的。鉴于此,我们应充分重视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但仍应不断探索,通过大赛,进行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做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八

论文摘要:作为教改风向标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结合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师生参赛的经验,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技能大赛对促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专业教学;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了培养更加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技能大赛作为检阅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不断推动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院是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群支撑专业,在推行“校企共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并以此为借鉴,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等方面,都融进了大赛因素。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环节的各层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组。

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于个体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理论性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差,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冲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构建符合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就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充分接触和交流,才能深入了解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教学团队也为此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在某些方面很难完全配合,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正好弥补了这种缺憾。从开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各层次地方性职业技能大赛也不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都是组委会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和听取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拟定的,它体现了高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要求,既契合国家要求的最新职业标准,又与实际生产贴近,并且适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如历届大赛基本都包含“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潍坊市的大赛试题“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与它的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这类经典案例考查的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技术,涉及了电气控制技术、cad绘图、plc编程、变频器应用技术、触摸屏应用技术、机械设计等知识,以及仪器仪表的使用、电气控制线路和气路的安装、调试和变频器参数的设置等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体现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改理念,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

毋容置疑,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助推器。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抓住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时机,与企业进行深层次接触,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参照“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大赛项目的特点、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等,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课程内容的选择,摒弃了陈旧的内容和艰涩难懂的理论推导,以应用为目的,选择载体,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序化,突出实践性。如《电力电子技术》理论性强、公式多、计算多、难理解,学生学的比较吃力,积极性差;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取消了这门课程,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变频器应用技术》,并设置了支撑课程实施的理实一体化环境,课程实施工学结合,并适时穿插竞赛项目,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又如,我们将原来分散的实训教学环节,按课程的关涉程度,整合成系列训练项目,以rxg-1c型电工实训考核装置为平台,将电气控制、plc编程、变频器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职业成长搭建了阶梯。

二、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命题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图式都对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无论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还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大赛试题都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命题的,这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职业教育理念转向教学实践的具体探索。电气自动化专业类技能大赛有其特殊性,所涉及的项目一般技术含量较高,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要想很好地解决问题,一是需要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有机融合,二是需要团队的有效沟通与通力合作。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理实分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参赛时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如题意分析和程序设计正确却很难有效实施,功能模块正确但无法完成整体调试、故障排除等。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在学习先进职教理论的同时,深受大赛启发,专业课程的开发用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的项目、案例等载体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课程实施则采用了“四、六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竞赛模拟法”等行动导向模式下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如《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我们共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情境),实施时利用任务驱动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给出具体的任务书,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本情境的指令学习、程序设计、元器件选择、控制线路连接及整体调试检验等学习性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人人参与,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了背景知识,积累了工作经验,培养了综合职业能力,自信心与沟通合作能力得到加强。近两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市级竞赛一等奖3项。

三、促进了“双师”结构教学队伍的建设。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plc、变频器、触摸屏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在企业大量应用,这对教师的知识存量与知识更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等大赛项目,既体现了这些前沿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反映了行业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带领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类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绝非易事。这首先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其次,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业务能力提升的'重点,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要熟悉生产现场的先进设备与工艺,懂得生产管理与劳动组织,具备较强的设备故障查排能力,只有跟上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优秀高端人才。为此,学院在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同时,着力提升其理论水平与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外派学习、专家引领、校本教研、传帮带、结对子等形式,帮助教师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方法与内涵,提高新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每三年到企业挂职锻炼一年,并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等工作,旨在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再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与实践专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组建了一支“双师”结构、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为参照,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倡导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用大赛的命题方式呈现学习任务,用大赛的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用大赛的评判标准作为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达到了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参赛选手之间技能与水平的较量,更多的是参赛学校师资水平、装备条件和校企合作的比拼。专业群以大赛装备为引领,抓住示范院校建设的契机,投入700万元,改善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参照“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的设备配置要求和“中、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标准,淘汰了一批技术含量低、工艺老化的过时设备,与企业合作,新建了三个理实一体化教室,扩建了电气控制实训室、plc实训室、电气智能实训室等。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既能满足单项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完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亦能对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实施以及专业群学生技能竞赛提供可靠支撑,还能在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技术服务和校内外电工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作用。电气自动化专业在重视校内实训条件改善的同时,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企业的支持,以弥补人才培养过程中设备与资源的不足,如“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训练项目的实施,就借助了潍柴动力、歌尔电子等企业的大力支持来完成。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过程中,锻炼了教师队伍,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了具有职场氛围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培养了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技能大赛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已成为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新品牌,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各个层面,必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九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大型的国家级大赛,已经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既能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技能。既能彰显国家高职办学成果,也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随着技能大赛的规模逐年增大,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以高职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为例,通过自身经历研究技能大赛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

目前全国各大职业院校紧跟脚步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以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都在提倡“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但在实践中受各种外在因素影响,与培养出适应于企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职业教育改革火热进行中,不论是教学改革还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都是基于企业需求,对接行业需求,以切实的工作岗位为基础进行修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企业的评价是衡量标准。基于此,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所设的比赛项目和要求同样以企业和行业的岗位要求为参考,且多数4s店或汽车厂家每年也举办企业内部的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或汽车售后技能大赛,而且企业内部技能大赛的赛项和要求与全国高职技能大赛也基本吻合。由此可见,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对于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汽车营销技能大赛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计算机使用熟练程度、商务礼仪、与人沟通能力、汽车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则需分析支撑这些能力的知识结构,并将分析结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求来研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相关实践教学项目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如本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学生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层层选拔,“一对一”强化训练,其专业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等有着很显著的提高,因完全适应于企业的用人要求,有过参赛经历更受企业欢迎。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不能忽视。专业技能大赛虽然表面上看是在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其实质上有过指导技能大赛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技能大赛也是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与教学技能的一种考验和促进。指导教师必须对相关赛项的行业标准、赛规、汽车及营销专业知识、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的最新发展、社会对本专业技能要求等有透彻研究。由此可见,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不关学历水平、技能水平,而是在于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

2技能大赛对学校导向带来的问题。

随着技能大赛的火热进行,各高职院校把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视为教学重点,也作为检验教学水平的一个契机,纷纷投资建设并完善实训设备或比赛设备,以推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在导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拼成绩。

在技能大赛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每个高职院校或者每个指导教师希望的,特别对于正在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部分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对学校的肯定和教学实力的提升。但在每次的技能大赛训练中,只针对参赛的两名选手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其他学生的训练机会,且有些学校会有一批“陪练”人员,这些“陪练”人员不乏有大一的学生,其目的是为下一年的比赛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受益面也不广,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背离。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将参赛的学生进行停课训练,打乱了学生的正常上课。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切以提高成绩为出发点,仅对需要参赛的项目进行训练,不是参赛项目的一律不考虑,应赛氛围浓郁,背离了大赛“以赛促教”的初衷。

2.2拼条件。

在本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新建专业,专业实训条件处于建设初期,仅满足于日常教学,更是缺乏比赛专用设备。参赛初期,在缺乏比赛条件的情况下参加比赛,学生去参赛虽然增长见识,但比较其它条件成熟的院校,营销实务环节差距不大,上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受到硬件条件制约。随着专业建设逐渐推进,完善条件后,连续两年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比赛指定的一些硬件、设施,对于很多院校也是挑战,要加大投入不光看教师和学生,还要看学校的条件。

2.3拼主场。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参加技能大赛学校的师资和实训条件不尽相同。承办技能大赛的学校在比赛方面工作有欠缺。除了对比赛项目的评分标准没有细致宣传外,还缺乏赛后反馈,整个比赛是封闭式,参赛学校的指导教师根本不能够看到比赛现场,不知道自己学生问题出在哪,不知道自己参赛学生与其他参赛院校之间的差距,根本做不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这点也只有承办学校最知晓情况,导致于每年的第一名往往花落于承办院校,主场优势明显,使其他参赛学校的斗志减弱,甚至有退赛情况发生。

3.1应完善制度,加强组织,建立校级技能比赛长效机制。

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导向、检验、激励作用,不断完善校级比赛,不搞“精英赛”、“淘汰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就业,优化课程结构,做到年初有规划,期间有落实,年终有考核,使比赛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学校开放日”等每年举办校级技能大比武和技能展示活动,鼓励专业应赛尽赛,拓展比赛的经纬度。

3.2以赛促学,全员参与,推行人人参赛的比赛机制。

摒弃“唯成绩论”的功利性观念,不断淡化单纯为“大赛而大赛”的思想意识,全面推行人人参与、经常性的技能比赛,将比赛演化为教学的常态模式之一。让比赛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赛前的集训实现了“优中选强”,教师与学生同场竞技,促进教学相长,覆盖到每位教生,营造人人学专业、个个练技能的良好育人氛围。

3.3以赛促教,注重实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技能大赛,把技能大赛作为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引领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项目化、实训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动口又动手”,避免“纸上谈兵”。借鉴技能大赛要求,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及时调控教学行为,实施有效评价,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监控,将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纳入其中。同时,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不断丰富专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4结语。

大赛的项目经多方权威人士多次讨论论证研究,紧贴行业要求,经过一系列严格、科学的评价而制定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权威性。在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很难对全部学生如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那样进行培养,但是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应该将技能大赛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使之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对于教学一线人员来说,重视和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积极推行“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合理的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并使其实践是个须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十

我国首次针对职业院校开展的护理技能大赛是于8月8—9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卫生教育职教学会主办,由首都铁路卫生学校承办的全国首届护理技能大赛。大赛以“展示技能,促进交流,打造品牌,引领发展”为主题,以展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和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成果、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为展示当代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64所院校的256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医药卫生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个比赛专业类别,包括两个比赛项目,即护理技能与中药传统技能。

1.1护理技能大赛的目的。

20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的目的是:现场检测和展示中、高职护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成功经验,促进互相学习,实现共同提高。通过竞赛,卫生行业、用人单位、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研究中、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护理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通过比赛,全面考查参赛选手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引领中等职业学校适应行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平台;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1.2护理技能大赛的竞赛路径与内容。

护理技能大赛的竞赛路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健康评估室,参赛选手对抽取的临床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以书面形式写出主要护理问题,并针对首优护理问题,列出主要护理措施。第二阶段:选手按抽取的参赛号依次进入相应赛场,独立、连续完成各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选手提前30分钟进入用物准备室,根据对护理技术的分析,选择需要的器材置于用物车。要求选手清晰、准确地在备用器材中挑选出所需用物,并按照合理方式摆放,以确保操作顺利进行。进入赛场后,在30分钟内完成规定护理技术操作。

1.3护理技能大赛成绩评定。

护理技能大赛成绩采用百分制,分步计分,总分100分,其中案例分析占10%,技术操作占90%。大赛评委从技能熟练程度、护患沟通、复苏评价和质量标准4方面对选手进行评价,要求选手做到:程序正确,操作规范,动作熟练,按时完成;关心病人,护患沟通有效,语言流畅,态度和蔼,面带微笑;心肺复苏正确;一次插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排气成功,无菌观念强,查对到位。

2、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目的是在宏观层面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进而寻求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新体制;在中观层面建立有效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继而探寻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现代教育制度;在微观层面建立开放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机制,从而探索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技能大赛也具有同样的目的和作用。护理技能大赛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技能,也能反映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水平,并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求。

2.1护理技能大赛要求护理专业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由于护理技能大赛内容与医院实际一致,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用药、医疗器械也不断更新改进,因此,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必须随之不断调整,使用的医疗器械也要不断更新。其次,在护理技能大赛中,技术操作分值占90%,这就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实践性课程。再次,护理技能考核要求选手熟练、准确、按时完成从器材准备到操作的整个过程,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要确保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除了护理专业技能外,大赛还对选手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态度、表情等进行考核。这就要求学校开设相关人文、思想道德类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社会道德意识。

2.2护理技能大赛要求护理专业教学发生改变。

就教学方法而言,首先,合作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好选择。护理技能大赛强调团队合作,每队由4名选手、1名指导教师组成;在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必要时寻求教师帮助,这就要求参赛者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其次,项目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更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护理技能大赛第一阶段要求选手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护理问题,并给出护理措施。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更贴近大赛要求。护理技能大赛以具体情境和任务为主,所以在教学中以真实工作情境、具体任务为载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分组教学更适合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护理技能大赛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以选手为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难以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学生涵养品行的培养,重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因为护理技能大赛还考查选手的情感态度、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方面。就教学评价而言,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综合理论、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3方面。所以,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比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

3、护理技能大赛影响下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发展的策略。

3.1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护理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是根据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来确定的,护士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校教育开始。首先,护士要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学会使用最新的医疗器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传递最新教学内容,学校应及时配备最新医疗器械,供学生学习;也可与当地医院合作,借助医院资源进行教学。其次,学校要完善课程设置。

(1)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传授心理调节相关知识。因为在工作中,护士会遇到生离死别各种情形,其心理会受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影响,只有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才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2)增加法律道德类课程,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道德意识。

(3)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语言沟通类课程。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护士在了解病人心理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表达自己对病人的关心与爱护,可以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3.2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3.2.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具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掌握处理病例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临床问题、提出护理措施的能力。

(4)通过情境教学增强学生对真实医护情境的感受。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应创设医护情境,通过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对病人的关爱之情,使其应变能力、实践技能得以提高。

3.2.2根据实际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的改革,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或学生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

3.2.3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

基础教育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护理专业同样需要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世界观、价值观范畴,是一种人文涵养,需要通过情境中的实践和体验内在生成。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热爱护理事业,重视生命,关心、尊重他人等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4、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首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践评价主体多元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书面考试,以客观的分数评定。对技能掌握水平,要从细节、速度、熟练程度入手,可通过专业评判者的主观感受来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医院工作者评价、病人评价等他评方式。其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护理操作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万无一失。对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评价不能只做总结性评价,还应该有对学生表情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这更适合采用等级评定或表现性评价。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十一

高职教育由于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密切。本文以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特点及现状。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特点。

1.中小型企业占绝对比重。

2.形成鲜明的产业族群。

产业族群指的是一种空间聚集现象。目前,珠三角有404个建制镇,其中1/4有产业集群特征,包括以纺织和服装产业聚集的佛山、中山、东莞,以陶瓷和建材产业聚集的佛山、潮州、云浮,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以及以汽车产业集群的珠三角汽车消费市场等。珠三角地区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

3.制造业、服务业比例高于内地水平。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的制造业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度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腾飞。随着国家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珠三角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即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水平。其中第二产业的高密度发展使其不仅远高于全国水平,也是世界最高水准。

(二)珠三角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1.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必然。

早期的珠三角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较低的生产技术成本。第二产业虽然发达,但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打击沉重,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因此,20成为了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的分水岭,传统代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牺牲环境的污染企业逐渐遭到淘汰。发展科技型、服务型等中小企业成为时代的必然。

2.人才竞争愈加激烈。

珠三角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更高的劳动报酬,以及日益加剧的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企业更加注重自身长远规划和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对珠三角中小企业而言,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得企业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通过对珠三角465家中小企业未来1-5年对管理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未来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是珠三角中小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及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培养应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一般而言,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相比,基层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技能来完成对工作任务的管理,相对而言,对人的管理技能的要求弱一点。目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即知识的储备,知识无法转化为技术技能,造成毕业生很少具有特定的行业和岗位技能,从而导致其就业困难。因此,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技能和实践培养具有行业背景或特定技术的管理类毕业生,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青睐通用型基层管理人才。

从笔者所在学院历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90%以上都在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就业。这些企业一般规模小、人数少,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而手,其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清晰。因此,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通用管理能力,即不仅要全而了解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3.涉外型管理人才将备受青睐。

珠三角从号称“世界工厂”之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趋势就一直在加速发展。近几年,利用外资优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具有优势的内资企业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外资企业纷纷实行人才本地化策略,这些变化趋势对外语水平较好,初具国际经营理念,能与中外工作人员协同工作的新型基层管理人才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就业契机,这样的毕业生将更具就业优势。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必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需要发挥企业和行业人士的专业指导作用,如发挥好由大学教授、企业经理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等。具体而言,应以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为导向,以珠三角经济发展趋势为指引,同时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提升学生通用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哲学、思想政治、艺术史、产品制造;二是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商业环境、财务管理与决策、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沟通和战略管理。

(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知识和能力关系的影响。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学生就业单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50到200人规模的企业占了70%。将近55%的用人单位认为其比较适合基层管理者和行政助理的工作,有20%左右的.企业认为可以在市场营销和文员的岗位发展。最受重视的岗位工作基本能力包括:行政管理能力,商品销售能力和客服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基层生产或服务管理能力及仓库管理能力等。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排名前五位的是管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基础、英语、经济学。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排前三位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既重视管理素质,也重视思想道德品质,还看中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以及洞察和分析能力。此外,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奉献精神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等也是企业非常看重的。

由此可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完成的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再从能力中提炼出知识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学习的过程,既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知识学习,又必须通过各种实习实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然后通过报告、考试让学生从工作实践中抽离出具体的理论,重新形成其对理论的认知。

三、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组织的影响。

(一)对专任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优化师资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使之能够胜任专业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生态现状看,“双师”教师比例较小,有企业工作背景和创业经验的更少,难以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通过分批对教师进行行业岗位技能培训,使专业课教师都能够既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每位教师都能够承担1至2门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珠三角相关企业对应专业岗位进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通过脱产实习、寒暑假实习、影子实习等方式实现。

此外,通过提高企业专业人士兼职的比例,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训部分的教学,是保障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对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

1.虚拟实训软件。

构建以“工商管理实训软件”为基础的校内实训项目,用于学生的校内实训模拟,把主干课做为模拟实训的主要课程,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它不仅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校内利用场地打造学生创业基地,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带薪实习都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敢动手,能动手,会动手,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1)实验、实训、实习开出率必须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比例。

(2)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一到两个产学研结合项目,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广泛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课要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完成课内实训任务,切实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法转变。

(4)努力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加快精品课程建设速度,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精品课程核心体系。根据市场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将职业证书教学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理论课时偏多的专业课程进行压缩,增开新的有助于就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课程,按照能力模块调整教学计划。

(2)教材。尽量选用近两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作为教学使用教材。

(3)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年来,多媒体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整合各任课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对教学质量的控制。

1.内审制度。组建工商管理专业内审小组,建设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按照统一要求完成授课和对学生的考核,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2.外审制度。由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委派外审专家对各学校进行审查,包括抽查、审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情况以及教师评价的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等。

3.企业反馈制度。珠三角中小企业定期向毕业生所在学校反馈毕业生使用情况,学校及时对相关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调整。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并为进一步攻读工商管理类本科及研究生(mba)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满足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其次要满足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培养宽口径、多出路的毕业生,最后还要兼顾课程配置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以及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

四、结语。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十二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基础建筑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建筑工程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既懂施工又会管理的人才缺口越来越严重。面对社会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量大、专业要求高的现状,如何培养专业性人才成为当下高职学校工程管理专业首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以此为出发点,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进行简要的探索与思考。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向不清晰。

由于其就业前景十分明朗,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无论是在高职。

院校,还是在各大高校都是一门热门的专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身的教学方向却不清晰,有的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强调工程管理与工程法律;有的院校则更为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基础不同,有的属于专业型管理人才或技术型人才,有的则属于复合型人才,不符合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需求。

(二)课程设计不平衡。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很多高职学校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采用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设计阶段,却缺乏理论性的引导和实践支撑,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十分混乱,并且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盲目加强各个学科的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高效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手段太单一。

高等院校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在教学模式上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内容还是实践教学,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因此,学生的技术性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高职专科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在理论学习的能力上比较薄弱,因此不断强调理论学习,加强学习压力反而适得其反。

(四)师资力量不均匀。

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就出现了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实际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身是实效性高于理论性的,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实践带队,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教学,掌握实践知识。而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不均的原因,致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顺利得到有效的指导,学生需要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完成学习。

二、培养专业人才的对策及思考。

要培养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要从教学方向、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师资力量四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打造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达成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

(一)明确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教学现状制定教学方向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在当下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社会更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二)完善体系。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是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改革前提,根据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动向,充分结合对行业长远的审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分配,侧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其他方面内容的教学活动活动作为补充。

(三)丰富教学。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对教学参与的积极性。目前高等院校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将直接导致学生厌倦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明确教学方向、完善教学体系后,就要针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多种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生动立体地展现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内容,让学生选取案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可配备实训基地或运用沙盘模拟实训,不断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完备师资。

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为加强教学综合素质,高等院校本身要鼓励教师多学习,可组织教师进行各类进修活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并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习,从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入手,加强教师的实训能力,保证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的配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则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并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为合格人才的培养做准备。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十三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和责任,但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通过什么检验,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几乎各类高职院校都积极地参加技能大赛,其在社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以广东省会计专业为例,探讨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1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现状。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考量之一,同时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目前,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参与了各类技能大赛,以会计专业为例,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可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协作委员会与全国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财务决策大赛、广东省团委与科技厅及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用友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等。参赛院校和学生众多,影响力较强。

见表1,可以看出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院校和选手众多,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着重从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探讨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培养专业对口的技术性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专业技能大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体现了进入工作岗位前的能力状态,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了解企业真正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基于此,当前各高校都以此为指导目标来设计专业和发展专业。近年来,广东省各高校会计类专业,纷纷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证助学”的思想来发展专业,采用大赛中新的理念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技能大赛是以工作过程展开的,其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是工作内容要求的体现。以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为例,比赛项目不只包含财务链项目,还包含供应链项目。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诸多院校更侧重于财务链的教学,忽视了供应链模块的教学,但技能大赛对供应链模块的要求不低于财务链的要求。因此,众多院校着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将供应链模块纳入到常规教学中。同时,教材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教材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技能大赛的备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教材建设通常滞后于专业发展3~5年,甚至有的教材更新周期更长,不能适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教材建设的周期会缩短,近年来几乎每一次技能大赛的结束,都会促进一批优秀教材的诞生。

汽车营销专业技能介绍范文通用篇十四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对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响应。而大赛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本文就近几年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技能大赛对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影响,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指出技能大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大赛;高职;人才培养。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是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技能大赛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技能大赛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1.1技能大赛可以提升学生的目标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生从入学开始对于参与技能大赛有了目标感,学习才有动力,有兴趣,有价值。目标感确立之后,为了实现这个大的目标,再确立更详细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实现。实现目标的过程,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将来就业都有很大帮助。1.2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培养竞争与危机意识,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好处。通过校内竞赛、省赛、国赛选拔赛、国赛等层层选拔的竞赛机制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备赛过程中,还有其他学生陪着训练,训练过程中,谁训练的好谁将参加正式比赛,备赛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竞争的'危机意识。在发挥大家所长共同攻克难题的集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调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反思后提高知识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实例项目进行拓展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1.3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技能大赛是与专业息息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可以将理论知识充分消化吸收。技能大赛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任何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领与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如果教师都没有实践能力,又如何来指导学生呢?技能大赛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契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即便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考虑到安全和效益问题,使得挂职锻炼流于形式,造成很多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如果学校想要参加技能竞赛,会聘请校外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同时对校内专任教师也是一种技能培训。另外,竞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技能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3.1对于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一般结合企业提供的硬件设备或软件出题,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来说,比赛内容为项目式工作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实际工作中用到的技术与技能。参加技能大赛,可以了解到当前岗位需求的技能与主流技术,以便将其移植到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项目化的竞赛内容对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打破或跨越不同课程的界限,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多门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实行项目化教学,将理论与工作任务紧密关联。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技术技能既是行业企业当下正适用的主流技术或技能。教师可研究近几年省赛及国赛技能竞赛题中涉及到的新技术或新的项目理念,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对于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思路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3.2对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起到积极作用技能大赛可以让学校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优化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网络技能大赛为例,一是要求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项目分析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对高职项目分析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技能竞赛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为例,该项目的竞赛目的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规划能力、ip地址规划能力、数据中心搭建与实施能力、设备配置与连接能力、云计算网络的规划及实施能力、服务的搭建与调试能力、网络故障的分析排查能力、应用的接入与测试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网络工程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职院校可以竞赛为引领,修订和完善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3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的平台。职业技能大赛的每个赛项通常都需要配备一定的硬件或软件,为了参加技能大赛很多学校都更新或改善自己的实训条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技能大赛与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把技能大赛赛点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依靠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学校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引企入校,创新了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4通过技能大赛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促进,有利于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选拔技能大赛有行业专家、企业参与,校企双方沟通交流,校方了解企业用人要求,企业了解人才培养状况,供需对接。每年技能大赛结束后,都有企业在比赛现场招聘参赛学生为其员工。以我校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为例,已经有多名参赛学生比赛完即被优秀企业招聘,并且在工作岗位中表现突出。

4职业技能大赛的不足之处。

由于职业技能大赛所需软硬件等设备设施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按照目前的政策,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赛支持企业的招投标工作,为了获得一次大赛支持的机会,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进而使得大赛用规格型号的设备设施价格昂贵,而参赛学校作为大赛链条的末端,为了取得好成绩,为学校扬名,为学生争气,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价格购买大赛用规格型号设备设施,而且三年之后,同样的参赛项目,可能又更换为另外一家企业的设备设施,不得不重新购买,加重了学校负担,而且教学内容也会受到影响。

5总结。

“十三五”时期,白热化的职业技能竞赛态势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更新换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更加契合。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多赢的平台,对于弘扬工匠精神、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选拔优秀人才、提升教师自身技能等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丽.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校企协同育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

[3]赵丽蓉.以测绘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3).

[4]陈炳和.学生技能竞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6]张雅洁.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新校园,2014,(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