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5:10:28 |
  • ZTFB |
  • 11页

商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总结可以采用概括和归纳的方式表达。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一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新准则一发布,对会计人员有什么新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呢,让给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准则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思考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

在学习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体会到:在原来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下,习惯于按章操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会计准则改革的现实。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

从客观因素分析:

首先,是会计法律、法规及其制度的影响。

(1)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发展,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会计人员应转变理念、思维方式,改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一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整体全面素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会计主体管理层的影响。新准则体系的原则导向属性,为会计信息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空间,这对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挑战。

从主观因素分析:

第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经验的影响。同一会计业务,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实务操作。对复杂的`会计业务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是综合素质的反映。第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理论联系实践,重视案例剖析。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第四,学习和掌握相关经济法律知识。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二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产业类型不断升级,企业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新兴行业越来越多,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复杂,收入确认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现行的收入准则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实务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于7月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新收入准则的修订,将对众多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建筑安装行业的影响尤其深远。文章从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展开,结合建筑安装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对建筑安装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建筑安装行业;变化;影响;。

我国现行的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是发布的,距今已超过十年,财政部此次首次对收入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收入准则的修订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收入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了一致,同时新收入准则对我国收入核算的传统理念产生的影响是具有颠覆性的,对具体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深远的。

1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

1.1统一收入确认模式。

新收入准则统一了收入确认模式,不再区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和建造合同,对于以上业务类型,原准则采用多种收入确认方法,因不同合同的划分界线不是十分清晰,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财务报表的列报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建筑安装行业常见的ppp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造方因提供了建设服务需要按照建造合同确认收入,那么在运营期间是执行收入准则还是继续使用建造合同准则,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实务中经常陷入两难境地,新收入准则比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1.2改变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原准则强调企业应当在如下情况下确认收入: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但在实务中往往很难判断,从而给企业财务人员在确认收入时点方面增加了难度,新收入准则推陈出新,将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变更为控制权转移,即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也就是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新准则同时对企业何时确认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提供了五个基本条件,从而更加合理地、更加科学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确认全过程。

1.3明确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

新收入准则要求企业对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在合同开始日,首先要对合同进行评估,以识别合同中所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然后根据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再确定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最后在履行了各单项履约义务时分别确认收入。新收入准则同时还提供了“五步法”模型,来分解确认收入,提供了市场调整法、成本加成法、余值法等方法来合理估计单独售价,新收入准则对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会计计量,更加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

1.4明确规定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方法。

对于特定的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新收入准则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区分主要责任人的总额法和代理人的净额法、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预收销售商品款、收取无须退回的初始费等,对于以上这些特殊交易规定了明确的确认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财务人员的实务操作,更具有实用性。

2.1改变了建筑安装企业对收入确认的时段或时点,收入确认的进度可能改变。

根据原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如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企业就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但是新收入准则统一了收入确认模型,即不再区分建造合同收入和其他一般现行收入,新准则按照客户取得对商品的控制权来确认收入,确认方式的'改变,可能导致收入确认的进度加快或推迟。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月,a建筑安装公司与b客户签订合同,为b客户装修一栋办公楼并安装一部电梯,合同总金额为3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240万元,其中包括电梯的采购成本40万元。年12月电梯运达施工现场并经b客户验收,b客户已取得对电梯的控制权,但是根据装修进度,预计至3月才会安装该电梯。截至2017年12月31日,a公司累计发生成本100万元,其中包括电梯采购成本40万元,假定该装修服务(包括安装电梯)是一个单项履约义务(办公楼装修和电梯安装不可明确区分),并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a公司是主要责任人,但不参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a公司按实际发生成本比例确定履约进度。本例中,根据新收入确认准则,a公司的履约进度为(100-40)/(240-40)=30%,2017年12月31日应确认收入=(300-40)×30%+40=118万元,应确认成本=(240-40)×30%+40=100万元,但是根据原建造合同准则,因根据装修进度,a公司预计至203月才会安装电梯,那么根据完工百分比法,2017年12月31日,a公司不应确认收入。由此可见,因为新收入准则改变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导致了a公司提前确认了收入。

2.2引入新的估计与判断,对建筑安装行业收入确认的金额或时点产生影响。

新收入准则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多项估计与判断,如建筑安装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提前完成工程的奖励款或激励款,在新准则中应当是认定为纳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根据新收入准则的规定,对于合同中存在的可变对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来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这就可能对该部分估计数提早确认收入,而原建造合同准则中是在奖励款或激励款最终确定时才确认收入,相比新收入准则,可能存在延后确认收入的情况,同时,因为涉及估计和判断,确认收入的金额也可能与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的收入金额存在一定的差异。

2.3新准则收入确认方式的改变,对建筑安装行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造合同准则是20发布的,至今已逾十年,建安行业的会计人员一直遵循着完工百分比法的核算方法,新收入准则的颁布,颠覆了一代会计人对收入确认的传统做法,用现代流行语来说真可谓是“秒杀”了一代会计人,因为新会计准则与原建造合同准则的收入确认模式完全不一样了,各位会计人员要一切从头再来,重新学习收入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相关知识,这也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这将对建筑安装行业的会计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建筑安装行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及早学习起来,研究起来,不断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才能跟上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税收政策的步伐,从而顺利做好新旧收入准则的衔接过渡工作。

3结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收入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新收入准则基于合同确认收入,这必将促使建筑安装企业强化合同意识,加强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地更加成熟和完善;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后,建筑安装企业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收入信息,但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必然会促使企业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并及时充分地沟通相关交易的业务模式、核算情况及交易条款等,这都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股东等投资人、银行等债权人、供应商与客户、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等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经济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2]新“收入”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7(8):13.

[3]谢智勇、史淑霞.新旧收入准则的比较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9):105.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三

摘要:本文以工作情景为导向,通过实践工作过程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会计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实训;情景。

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依赖于实训和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

1.1实践教学真实的工作情景缺失。

基于工作情景的实践教学应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和条件,只有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真实的锻炼和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环节单一,教学环境更是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会计模拟的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配置远远没有达到仿真的要求。

其中很多会计资料也都是虚拟的,与真实的工作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来认识各种会计资料,比如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第一手的会计资料,缺少实务操作的经验。

1.2会计岗位分工的实践教学缺失。

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总账报表等。

过度关注某一个岗位而忽视其他,学生在走向了真实的工作岗位后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1.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分离。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手工模拟实训,二是会计电算化操作。

其中手工模拟实训是基础,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熟练的掌握了手工账,电算化工作做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手工实训内容多而且繁琐,需要填制大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因此手工账逐渐受到冷落。

熟不知,手工账是基础会计课程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视。

2.1构建以工作情景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经费相对较少,对一些软件和硬件投入不足,使实践教学没有和真实的工作情景接轨。

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增大硬件软件各种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善实训室的虚拟环境,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

2.2加强会计岗位分工的实践教学。

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实行的都是岗位分工责任制,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彼此牵制,互相监督。

但在我们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对岗位分工责任制贯彻的不到位,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造成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只有按照岗位分工责任制来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模拟学习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2.3加大手工账实训教学环节。

大多数企业目前都通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但是手工实训仍然非常的重要,学生通过手工账的实训,对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会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实际中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益。

所以在实训环节,教师应该强调手工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认真的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账簿和编报表,手工实训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2.4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与当地企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一批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去实习,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当中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给学生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真实业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秀华.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9.

[2]刘春华.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将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改为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将基础会计教学培养最终目标变成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培养、基础会计技能培养、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合理的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减少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会计技能的练习。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及时的对自己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有不会的知识点能够及时的'请教老师,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有效互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中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为当前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2]。

2.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对基础会计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索,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针对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课堂教学中节省出的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条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实践练习中出现问题就是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可以重点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进行知识点指导,减少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改变[3]。有条理的将知识建立成相应的知识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记忆,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效率,减少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基础会计知识是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基础,只有对基础部分的理论掌握扎实,才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了解传统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原因,将会课堂教学改进方法中有效规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加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能力型的人才,提高基础会计教学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五

新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较,无论是适用范围、无形资产的定义、还是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披露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变化。从整体构架来看,新准则内容较现行准则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科学和规范,它预示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走向成熟化和国际化。

1、适用的范围界定更明确。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但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这样在范围界定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新准则明确规定本准则不包括商誉,商誉在企业合并相关准则中规定,同时还规定矿区权益和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得适用本准则,应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

2、无形资产的定义更加简单明了。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新准则给定的定义,简单明了,既点明了无形资产必须是企业的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又界定了无形资产是可辨认资产,同时又强调了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非货币性资产的本质。

3、无形资产确认标准富有操作性。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确认上较现行准则更富有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1)新准则明确了达到无形资产可辨认性的两个标准,为会计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确认提供具体的、富有操作意义的政策依据。(2)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规定“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提供政策依据。(3)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准则“一刀切”的办法,界定研究开发费用“两阶段确认法”:企业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的支出要求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样不仅使无形资产实务操作有章可循,而且从根本上解决研发费用在资本化和费用化之间“无序游离”的问题。(4)新增加了“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内容。

4、无形资产计量规定更加科学、精确。新准则对无形资产计量分别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章内容进行表述,与现行准则相比,计量规定不仅操作性强,而且更加精确到位。(1)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内容更加具体化,强调必须是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对超过正常信用期限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以购入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规定可以将一部分资本化之外,其余的应在信用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如此处理充分体现该无形资产的融资性质。(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明确了“两阶段核算法”,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并且对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记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新准则将企业研发支出分阶段处理,既允许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又允许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既遵循了稳健性原则又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真实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协调一致。(3)对于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规定,既考虑了需要,也考虑了可能,避免了现行准则引发的许多难题。(4)企业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分别不同的来源按照相应准则的规定内容来确定其初始计量。(5)新准则分别规定了两类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同时又规定其摊销的起止时点、摊销方法的选择依据、应摊销金额的确定、摊销费用的具体归属。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明确规定不应摊销,应运用稳健性的原则,进行减值测试。(6)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取消了现行准则“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的内容。(7)无形资产的减值,要求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5、无形资产披露的信息量更为宽泛。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披露内容较现行准则更为宽泛,除了现行准则披露内容外,新准则还增加了:(1)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披露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2)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披露。(3)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金额等情况。(4)记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等内容。这样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内容有比较全面。

的了解,也便于管理层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

二、新准则实施研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形资产作为企业一项特殊资产,不仅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反映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比任何时代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地核算和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资产管理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产的管理应是双重的,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准则制度,而且更需要将准则制度具体落实,并且其实施比制订更为重要。所以,目前,准则已经制定颁布了,是否能起到规范效应,关键取决于落实。

1、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准则与时俱进的特点。本次颁发的38个具体准则,无论是准则体系、还是准则内容,均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它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颁布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不仅是健全和完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的需要,而且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既是我国会计工作的需要,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实现会计国际协调的需要。它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表明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它不仅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而且更是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见证。

2、全面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多元化的理念。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化,多元化意味着企业经营环境是多样的,经营形式是多样的,会计主体是多样的,会计核算对象是多样的,会计核算方法也绝非是单一的。从本次38个具体准则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准则除了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的原则外,更重要的是将多元化的会计理念渗透其中,其主要表现在:从整体来看,既体现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又非全盘照搬,同时还不失中国特色;从内容上看,38项具体准则,除了基本准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实质性修改、补充和完善外,其余的具体准则涉及领域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扩展到涉足金融、保险、房地产、农业等众多领域,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从其计量基础来看,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计价的前提下,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3、正确运用新准则赋予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权力。与现行准则相比,无形资产新准则给了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权,如:要求会计人员根据给定标准判断可辨认资产;对企业自行研发项目,要求对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认定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要求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要求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要求对以资产交换产生的无形资产,根据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等。会计实践证明:选择权的增多和选择空间的加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同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不同的判断和估计,最终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并且只有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所以,新准则的实施更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

4、正确运用稳健性的原则。无形资产新准则,无论是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还是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及披露等规定,处处体现谨慎性原则,如此规定非常必要,因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最大特点是将会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当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时,为增强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保持适当的谨慎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在超出不确定性范围时,通过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以达到低估资产、低估收益、或隐匿净资产和收益为目的的做法,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或者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为达到自身相关利益的目的,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属于误用谨慎性原则。无论是滥用谨慎性原则还是误用谨慎性原则,均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会损害国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所以,执行无形资产新准则要求企业更应该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全面提高会计行为选择的科学性。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研究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

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

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

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

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

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施应凤,章艳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文山学院学报,(8).

[2]吕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6).

[3]周迪芳.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4(5).

[4]李洁.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4(6).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七

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明智的选择、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合理的估计。

4.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光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4.2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我国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的力度,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4.3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持续、终身的学习,培养起职业判断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4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积累从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在充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断提升的。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才能提升会计执行能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全面施行,企业在会计政策方面的自主权增大了,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创新思维,从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会计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职业,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作为一名会计,他们的职业能力是企业稳定运营的核心之一。因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我想与你分享我的职业能力心得体会,以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会计师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第二段:审慎的思考(200字)。

会计师必须具备审慎的思考能力。会计师处理的信息往往关乎企业的重要财务数据,包括报表和税务申报等。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必须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审慎的判断。因此,会计师需要具备深刻的分析能力和对细节的高度敏感性,还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推敲,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段:合理的组织(200字)。

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组织能力。这意味着他们能够高效地制定工作计划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在组织过程中,会计师还需要管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储存。这些过程都需要精准的时间管理、任务分配和数据管理等技能。在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会计师应该学习并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工具,以更好地表现自己。

第四段:甄选利润(200字)。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会计师不仅需要保持关注支出,同时也需要注意和甄选利润。会计师在监测和分析财务状态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留心支出、收入和利润的情况。他们需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分析能力,判定企业利润的来源和可能的风险点。这将帮助会计师在利润信息上作出明智的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的未来。

第五段:行事规范(200字)。

作为一个职业要求高度专业性和规范的领域,会计行业需要会计师具备行事规范、法规意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领导能力。只有在切实的推动和履行这些规范和要求时才能真正为企业和客户创造价值。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我们必须要遵循职业伦理和法规要求,在保护客户权益的同时保持独立和客观,严格遵守专业规定,打造良好的信誉度。

结论:

职业能力是企业稳定运营的核心之一。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必须具备五个能力,即审慎的思考、合理的组织、甄选利润、行事规范、因而才可以在会计行业获得成功。此外,我相信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技术和新的挑战将使我们在未来更加成功地发挥自己。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九

会计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在这个领域中获得成功。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会计工作中学到的一些职业能力,希望这些能力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所启示。

第二段: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

会计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必须具备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和会计准则,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和其他数据处理工具。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

第三段:强大的沟通能力。

会计在工作中需要和各方面人士打交道,如高管、客户、审计师和其他同事。因此,强大的沟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名优秀的会计需要具备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能力,也需要倾听对方的建议和疑虑,以提高合作和有效性。

第四段:敏锐的观察力和手艺。

在会计工作中,精密和细节至关重要。一个小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手艺是会计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复杂的财务报表,会计应该能够一眼辨别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纠错。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手艺水平,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

第五段:正确的时态管理能力。

在会计工作中,时间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力。准确地管理时间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完成任务,使业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会计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安排,遵循时间表进行工作,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灵活性,应对突发事件,并在紧迫的情况下快速反应。

结论:

会计职业需要多方面能力的加持,职业人士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企业和职场环境。我希望能为希望进入或者正在从事会计职业的同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当前许多企业在会计岗位招聘时更加倾向于具有良好实操经验的会计人才。面对这样的市场发展要求,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应改变培养策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

面对招聘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我国高校进行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

(一)实践教学是整个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高校会计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性和实务性要求都很高的科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会计问题。在传统会计理论教学中,学生只能学到书本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这就很难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对此,高校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和会计专业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岗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态度。

(二)实践教学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方法。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许多企业在会计相关岗位招聘时,往往更加倾向于能够直接上手工作的“熟手”,空有理论而无实操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并无岗位竞争优势。对此,高校需要开设实践教学课堂,通过模拟、仿真财务操作,让学生能够快速、全面掌握各部门各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处理流程。

(三)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讲授方式中,多数为“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是将枯燥且理论化的会计知识输送给学生,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无法引起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相比之下,实践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四)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只会理论知识的学生已经无法得到市场及企事业单位的认同,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强化会计实操能力,并通过“实战演习”成为一个真正有经验、有能力的会计工作者。

(一)重理论轻实践,未建立起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主干课程依然采取理论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流程固化,多数依然是陷入了“预习—新课—复习—作业巩固”的死循环,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输送给学生,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高校学生普遍没有升学压力,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已经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在当前职业环境中,企业对会计人才却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个人能力、实践经验等。因此,高校应树立职业教育理念,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定向培养。然而,从当前高校会计教学现状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且针对会计专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更缺乏系统性的实践培养目标。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跟不上市场需求。

会计实践的范围很广泛,并不是局限于财务做账、做报表等工作,需要相关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状况做相应的实践指导。事实上,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企业单位财务实操经验,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操作演示技能等。然而,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许多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一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甚至没有行业从业经验,准备的教学材料往往缺乏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和把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理想化,与真实的财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费不足,在会计实训上的软硬件及场地投入有限,很难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标准要求。

(三)课堂内容设置存在缺陷。

第一,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及沟通。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较多内容交叉,如果彼此之间能够有效串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会计学习的架构体系,尤其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串联,可以让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知识的情景化、实践化。然而,事实上很多授课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对彼此之间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并不清楚。第二,课堂创新力不足。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无法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学方式脱离实务,多数以模拟实验室为主,通过习题练习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这也仅仅只是实务虚拟化,并不能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财务工作。第三,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会计实践教学主要还是采用讲授方式进行,使得很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过于被动,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技术引入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实训室教学居多,主要是引入会计实训软件让学生利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操作。这种操作固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比于真实的财务处理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学生对真实的财务室环境、财务工作情况以及各部门财务信息处理等都仍然是一知半解,单纯利用软件系统模拟是无法真正感受到这些信息的。

(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学校应注重对学生日常财务实操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会计学习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财务管理思维,并通过对日常花费的账务处理反复练习会计核算方式。另一方面,高校还应重视与各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和输送体制,让学生能够在节假日和实习期内能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会计工作,让他们在不同行业中了解到会计岗位的操作技巧。第二,打造优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的打造,然而当前这些教师当中有很多并没有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也无法迎合市场现状。对此,高校必须要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让高校教师在假期前往企事业单位加强社会实践,更需要外聘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财务人才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巧分享给在校学生,为学生带来更多财务工作的“干货”。

(二)加强社会实践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为了确保学生未来能够顺利就业,高校需要注重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对此,学校应牵线搭桥,与企事业单位长期签订会计实践协议,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财务工作经验,并对自身所学的财务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社会实践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高校应在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融入情景模拟课堂,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不仅能够巩固会计理论知识,更能够出现社会实践情景再现,产生相应的联想性和关联性。例如,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会计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岗位职务等设立模拟情景、模拟职务,包括财税关系机构、企业单位常规部门、财务部相关岗位等,通过明确各机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会计工作的流程。与此同时,在课堂中还要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情景模拟的感受,以及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性、差异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显著提升授课效果。

(三)创新案例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案例教学模式的引入,改善原本枯燥乏味的会计课堂,让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会计实操技巧。具体来说,会计实践课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和规章政策等,搜索整理案例,在具体案例教学中按照“讲解案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汇总评论”或“讲解案例—撰写分析报告—学生自评—教师总评”这两种思路开展。整体来看,在案例教学之初,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做好教学前准备工作,包括案例资料搜集、课前小组分配、教学流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在短暂的课堂中真正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在案例讨论设计以后,也应注重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堂改善意见,以为后续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做基础。除此之外,高校需要注意的是,在积极拓展教学资料来源的过程中,需要慎重选择案例资料,杜绝过时教材和虚假教材,在案例选择中要贴合企事业单位的操作时机,让学生针对不同行业产生案例关联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将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当中。

第一,将vr技术运用到会计实践教学当中。vr技术实现的是通过动态逼真的三维物体模型实现全新体验的人机交互,在此其中融入文本、视频以及音像等因素,从而让原本抽象的会计概念变得更加立体化、可视化,方便学生利用立体画面感快速接收知识。而且,vr技术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只要学生佩戴相应的vr设备,就能够让身临其境地站在财务办公室当中,这不仅能够感受财务人员的工作氛围,还可以借助360°全景视野的随意切换来清晰地观摩财务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情况和操作细节,让学生在vr的世界中切实了解到日常财务工作的真实状况,并通过全景观摩和随意切换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可以切换观摩其他不同从业者的工作职责及合作方式,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打基础。因此,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引入vr技术,创设虚拟现实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例如,传统实训课堂中需要通过实物场景布设让学生融入情景之中,vr技术则弥补了传统实训课程在场景铺设中的问题,模拟场景都是提前设定好的,场景切换十分自如,且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创建三维实训室,还可以与公司场景实现无缝仿真,真实还原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而且vr技术跨越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反复练习,有利于熟能生巧。第二,融入微课手段提高课程质量。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也开始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会计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快速传播的特点,教师通过课程加工将一个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教学课件,这样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尤其是那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非常适合做成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像、视频、图文等元素集于一体,并通过ppt、camta-siastudio、美摄等资源进行综合呈现(课程时间约6~8分钟左右),能够给学生以很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3]张娟.会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培训,(9):1.。

会计职业能力范文范本篇十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二)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