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宜居生态调研报告范文(通用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8 08:36:56    小编:ZTFB
宜居生态调研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宜居生态调研报告范文(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8:36:56 |
  • ZTFB |
  • 14页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和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整理。报告的结构要合理,要有明确的开篇、发展和总结,以保证思路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学习到合理组织信息、清晰表达观点和文字流畅度的方法。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一

市地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前些年金融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金融生态环境出现严重恶化,并一度被定为“金融高风险区”,几年来经过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政府出资置换高风险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实现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将金融工作作为党政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不仅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帽子,而且辖内金融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区域经济金融初步呈现互动协调发展态势。

1999-是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治理阶段,当时尚未系统地提出金融生态这一概念,而是定位于创建金融安全区,着重解决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期间,人民银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由相互抱怨观望逐步走向相互理解支持,工作中牢牢抓住“三个点”,群策合力,共同治理,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帽子,创建安全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以救助支付风险为焦点,全面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被确定为“金融高风险区”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城市商业银行爆发支付风险,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首先从救助支付风险着手,在资金和政策安排上进行重点倾斜,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有效发挥风险监管者和最后贷款人作用,紧急筹措救助资金5.68亿元,及时封堵支付缺口进而消除了支付危机。地方政府积极发挥行政职能,半年时间帮助清收不良资产1.17亿元、保全资产7.25亿元,弥补前期亏损、呆账损失、拆借高息共计4亿多元;率先实施了地方财政出资置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8亿元,为全面化解其经营风险奠定了基础。二是以打击企业逃债为重点,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银行业出现高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大范围不规范改制引起的,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的重中之重就定位在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债权完整,开展大规模整治社会信用秩序活动。人民银行牵头组织金融部门对恶意逃债企业实施联合制裁,大力维护金融权益。地方政府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成立创建金融安全区领导小组,大力实施“诚信”工程,社会信用状况逐步好转。三是以撬动信贷增长为亮点,在发展中化解历史风险。引导树立从发展中化解历史风险的经营理念、以贷款增量来稀释存量风险对银行业走出惧贷和惜贷阴影、步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人民银行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加强窗口指导,有效发挥央行再贷款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以增加信贷投放来化解历史沉淀风险。地方政府出台信贷奖励政策,研究由财政出资成立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放贷提供便利条件。

-是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阶段,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重点由单纯的维护金融债权,逐步扩展到以全面改善社会信用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建设上来,着重解决银行的运行质量和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问题。人民银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由相互理解支持进一步演升到互助合作、协力共建,工作中注重牵好“三条线”,稳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一是以整顿存贷市场为引线,规范银行内部竞争秩序。化解金融高风险之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需从规范内部运行环境入手,理顺银行之间的竞争秩序,共同维护金融的整体利益。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签订《维护存款竞争秩序同业公约》,促进银行间公平竞争和创安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信贷市场的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规避“垒大户”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利用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贷款大户,避免盲目竞争和一哄而上形成信贷集中风险。二是以建立政绩考核为主线,改善银行外部运行环境。辖区个别政府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行政干预问题,暴露了创安工作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软约束,将创安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成为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动力。人民银行密切关注创安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建议将创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统一考核。地方政府建设“诚信”将创安作为重要内容,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各级政府政绩捆绑到一起,形成了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双考核”局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真正驶上“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快车道。三是以推介重点项目为连线,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成为改善金融生态的一项核心工作。人民银行适时传导宏观货币政策,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协调性研究,积极为银行信贷投放指方向、找出路。地方政府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次以召开银企互动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大力促进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发展。金融机构积极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结合地方产业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和增加资金投放,经济金融初显协调互动发展态势。

市开始进入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阶段,着重解决银行业的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要尽量避免较大的利益冲突,逐步形成一种政银企互动发展的格局,兼顾政银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当前市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再是一些简单的表象问题,而是涉及到制度安排、法制建设、行政干预等深层次问题,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努力解决的问题重点。

1、银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银行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生存主体,其法人治理结构和金融服务状况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而目前银行的一些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如地方金融机构产权不明晰,经营中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信贷管理中重风险约束轻绩效激励,争抢大企业信贷忽视小企业市场等等,严重影响到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建议各级政府积极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进程,建立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各银行要加快内部制度改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适时调整信贷营销策略,在大企业信贷竞争成本上升和资金集中风险加大的状况下,尽可能将营销重点向中小企业转移,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的服务水平。

2、司法部门执法的独立性问题。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司法部门执法过程中独立性较差、效率不高,在涉及金融问题上表现为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主要是由于法院执行力量不足、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等问题所致。建议各级法院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独立性和公正性,合理调集人员组成金融案件专门执行机构,定期组织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切实提高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行政理念,兼顾银企案件纠纷中双方面利益,消除司法干预和地方保护思想,有效保护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3、市场规律约束的外在性问题。经济的外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无关者的影响,外在性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失灵,如银行无法通过市场约束来对企业逃债进行惩罚就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是一种负的外在性,而赖以消除市场失灵的制度建设又尚不完善,如对逃债企业不能有效实施严厉惩罚,对诚实守信者又不能带来相应利益,这易引导其他企业的逃债预期,亟需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来消除这种负的外在性。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征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权威性的企业信用评级,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着力改善区域内的社会信用状况,强化社会信用对企业的约束;研究完善《破产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使破产起诉成为强制企业还贷的“杀手锏”,依靠法制建设来强化市场约束。

4、中介机构从业的公正性问题。银行经营中的许多业务与中介机构具有密切关系,如对企业评级授信、发放抵押贷款、接收抵贷资产等都需要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的公正程度将对银行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目前法律和行规约束软化的现实情况下,中介机构在利益、人情和权力等影响下可能会做出对企业有利的评估,如高估企业资产来骗贷或抵贷、低估银行准备处置的抵贷资产等,人为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资产处置成本。建议政府加大对中介机构行业的整顿规范,严格行业准入和行业监管,对作假者坚决清出资产评估市场;注重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发展,打破评估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增强行业竞争性和行业自律性,促进中介机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5、地方政府行为的双重性问题。市场经济下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行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市场失灵时政府调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行为(如政府出资成立贷款担保机构)就显现出行政干预的积极性,而市场正常运行中的政府破坏市场规则对经济主体进行约束的行为(如政府剥夺银行抵押优先受偿权)就暴露出行政干预的消极性。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的一些行为往往把握得不到位甚至错了位,需要调控引导时政府反而缺位了,不该插手干涉时政府却又越位了,损害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行政效率。建议政府切实从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金融视作辖内一种产业来扶持发展,正确处理政银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关系,在对银企进行行政干预时以是否有利于推动二者的合作发展为标准,杜绝以损害银行利益来发展地方经济的短期行为。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在成立担保机构、构建征信体系、改善融资软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干预。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二

问卷调查显示: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关于环境及生态方面的认知度得。不到5%的人对环境或生态问题非常关注,大概40%的人对次比较关注,45%的人对此关注一般,约百分之五的人认为无所谓。并且对环境和生态关注度大的多是一些学生或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大多数农民对此的关注度则不大。关于用水情况,我们这一块儿90%都用的地下水,俗称井水。虽然不是自来水,但还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地下水污染较少。

对于蔬菜瓜果之类的话,25%的会经常担心,45%的认为有时会担心,30%的认为通常不会担心。这主要是看瓜果蔬菜的来源地。如果是本地的他们的担心就会少很多,如果是从外地进货而来的人们一般就会比较担心一些。对于浪费水资源一事,50%的人都会劝阻别人停止这种行为,40%的人却只有愤怒没有行动,10%的人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此可见,公民的节水意识还有待加强。对于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的调查显示,30%的人会积极参加此活动,30%的人认为此活动能起到宣传、教育的目的,20%的人认为此活动只是在做秀收效胜微,另外有20%的人对此则毫不关心。对于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对这方面的知识很了解且能做到分类处理的人少之又少,只占总调查人口的5%左右,60%的人对此比较了解,但是却没有做到垃圾分类处理,既不了解垃圾分类也不会分类处理的人占35%左右。由此可见,本地人们对于垃圾处理了解还不够。

下面来看一下关于生态方面的几个调查结果。 将自然保护区开发为旅游景点一事,毋庸置疑,它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都知道过多的群众观光势必会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当地的生物。60%的人认为利大于弊,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40%的人认为弊大于利,造成的环境问题很严重,得不偿失。很多洒店都有有关野味的菜品提供,有时候还会是些国家级保护动物,对“吃野味”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20人中只有一人即5%的认为这是一种时尚纯享受,是一种显示富裕的行为;35%的认为纯粹是为了尝鲜;50%的认为偶尔尝一下可以但不是经常性行为;10%不赞同这种行为。关于了解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渠道,可谓是众说纷纭。由于问卷上此题为多选题,但综合起来讲的话,依靠电脑、电视、收音机等电子设备的约占40%,依靠报纸、书籍类的约占40%,通过学校教育得知的基本是学生,约占35%,道听途说的约占30%,很显然,大多数人都由不同的渠道来了解的。对于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做的努力,30%的人认为应该依靠科学技术,20%的认为政府应加强宣传工作,20%的人认为应普及相关知识,30%的人认为应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对于我国生态建设的目标,认为应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的约占40%,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的约占30%,治理水土流失的约占40%,防治沙漠化的约占35%,建设生态农业的约占20%,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约占30%。关于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80%的认为应该应时代的要求赞成此提议,20%的人还是觉得不切实际。

我们这儿原本有一片非常清澈的湖,在湖边的一些人都是使用湖水的,夏天好多人在湖水里洗澡。但是后来由于人们想提高收入,此湖便被一个个体户承包,养起了鸭子,成群成群的鸭子在湖里到处乱飞,使湖水变得又臭又脏,严重影响了边的环境。现在这片湖被新主人买下,新主人在湖里养起了珍珠,整个湖面上到处都飘满了大大小小的塑料瓶。一片美丽的湖水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畜养池。我不得不为此惋惜呀!人们往往容易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其实破坏环境就是在破坏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呀! 由调查可以看出:我们这里的人环境意识还比较的薄弱,对于生态问题的概念更是不够了解。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的人民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于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还不够了解,更不用说是生态问题了。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觉得我们保护环境就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一些小事 :

1、尽量使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少开私家车

3、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4、节约粮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

5、随手关闭水龙头,并能提醒他人节约用水

6、一水多用,使水的利用更充分

7、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8、使用节能型灯具、电器等

9、不随意焚烧秸杆、塑料等污染环境

10、不吃田鸡等野生动物,保护青蛙维护农田

11、旧物捐给贫困者,不可随意丢弃

12、回收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

13、使用无氟冰箱 ,尽量不要再室内使用灭蚊剂

14、少用农药、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15、买食物时,优先选择绿色食品

16、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等

17、参与环保宣传,争做环保志愿者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三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美好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保护。

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17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美好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根据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历时三个月,先后赴市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水利局、发改局、经贸局、工业园区等有关部门和**镇、**镇、**镇、**镇、**乡、**乡、**镇等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剖析原因,寻求对策。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在开展生态市创建、经济结构调整、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森林资源培育、城乡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推进了我市的生态工贸城市建设。

(一)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根据省、龙岩市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的规划部署和要求,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市创建省级生态市实施方案》,由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同时结合“五项竞赛”内容制定下达《20xx年**市生态建设考评办法》。2019年来,我市、**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命名,岭兜村、*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xx年,我市完成了、**镇等10个乡镇、**村等38个行政村省级生态镇、生态村的申报创建工作,20xx年1月通过省环保厅现场考核验收,同时,我市**镇、**村申报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也通过现场验收。另外,我市80%的乡镇均已在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对照省级生态市建设指标的6项基本条件,我市已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市创建要求。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矿山环境破坏的现象有所改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初见成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xx期间取得一定进展。**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2.9:31:46.1调整为2019年的14.7:41:44.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制造业、非资源型工业比重有一定提高。

(三)继续推进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整治项目建设,江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经过各整治项目责任部门及有关乡镇、企业的齐心协力,我市20xx年度江10个整治项目基本得到有效落实,开展了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金鑫硫酸化工废渣及废水综合治理、海漂垃圾整治等一批整治项目建设。抓好城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对新安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矿山企业废水、固体废物排放及植被恢复进行每周巡查,未再发现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设立排污口,同时,加大城区2个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镇上界村、**镇生活污水湿地生物治理工程建设,并着手编制第二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和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

(四)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五期间造林28万亩,完成非规划林地造林2万余亩;建设速生产林16万亩、丰产竹林10万亩;去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85万亩,造林绿化面积创历年之最,目标完成率达109.3%;实施竹业重点村工程,累计完成集约经营面积5万余亩,新建灌溉水池完成232个,蓄水容量近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增至38万亩。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04.14万亩,占森林面积的27%,完成江流域绿化规划,建设流域绿化示范片783亩。建立了天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5.98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56%。

(五)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项目13项,完成了福祉阁公园、东山公园、江滨公园、工业路、东环路、城区主干道绿化,完成投资8600万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从17.8万m2增加到45万m2,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从35.3%提高到40.1%,绿化率从31.2%提高到3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0.3m2提高到13.6m2,促进了城市园林生态化,使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增强了园林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今年以来,开展了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动,从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入手,重点解决城市“脏、乱、差”现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适度改造老城区,重点抓好了华龙广场二期、汽贸城、体育中心、星级酒店及配套商住小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构建“一江、两岸、三区、四站”的城市格局,重点实施城北新区、西园新区、南学堂小区,推进大型商贸、城市综合体等板块建设。

(六)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和、北寮、香寮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和――片区列入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创建了**镇“全国环境生态镇”、**镇“省级环境生态镇”以及**村、岭兜村“省级生态村”。截至目前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中,通过省级验收乡镇14个,占**市乡镇100%,村庄160个,占全市村庄86%,建成、新桥、等6个乡镇垃圾填埋,建成西园、官田、灵地、吾祠等9个乡镇垃圾焚烧炉,各乡镇购置了垃圾车,全市大部分都配备了保洁员,初步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xx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亩,总投资约6000万元,至2019年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8.8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47%,通过修建拦沙坝、护岸护坡、截排水沟等蓄水保土设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对强度水土流失区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或者开辟成梯田,进行开发性治理等方法,“草牧沼果”或“草牧沼菜”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等高草灌带”“陡坡一锄法”等草灌乔结合模式,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在水环境质量、产业结构和布局、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力资源开发、阔叶林保护、环境基础设施、生态思想认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

从过境断面监测结果看,江(**段)受外县(区)上游外来污染影响严重,如新罗区的养殖业污染;大田县谢洋乡仕福村铅锌选矿厂废水直排我市**镇长塔村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城区内菁城、桂林城区污水管网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仍直接排放于江,江干流水质不容乐观;受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影响,支流水质富营养化指标高;洛阳溪依旧受到大深矿区选矿废水、矿区水土流失影响,存在超标现象。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目前我市在产业结构上以能源建材、资源型企业为主,深加工、高科技方面工业企业较少,资源型占60%。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从城市空间布局看,规划区域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区周边围绕着工业企业,特别几个大的高耗能企业,加上目前无集中供热系统,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特别是东坑口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振鸿水泥、电厂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群众反映强烈;从企业生产装备方面看,我市工业企业大部份是高耗能、资源型、传统型企业,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业少,如电厂(2×30万千瓦)、红狮水泥、振鸿水泥、大深矿区、挂山矿区等均为资源型能耗企业;从单个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中存在占地大、投入少、土地空置闲置、使用率低、土地投资强度小,企业投产滞后,创造效益不明显,贡献不足等问题。

养殖业规划所列的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范围内仍存在养殖或环保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够强,“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落实不够到位,治污染资金投入不足,治污染设备不够完善;投入关闭拆除的补助资金不够(猪舍关闭每平方米补助30元,改为仓库或其它用途的每平方米奖励30元),由于猪舍建筑成本较高,补助60元养殖户不给予拆除,猪舍只关闭没拆除,容易导致复养;散养户点多面广,由于其规模小、投入少,大多建在房前屋后、采取家庭作坊方式,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废水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按照省、龙岩市要求,在20xx年底前完成80%的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治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体现在一是超标准、超范围使用农药、化肥、农膜,随意丢弃有农药残留的袋、瓶等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给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质量和土壤带来严重影响;二是水土流失、土地退化问题显著。2019年**市水土流失面积28.8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6.47%,其中茶园果园过度开发、工程建设、采矿区,特别是非法稀土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污染尤为严重。由于农用地重用轻养及水土流失,地力普遍下降。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未全面有效建立,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路边、河塘或低洼地,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积,污染水体,使得农村河网水质普遍较差。

水电站分布在全市大大小小河流上,把河流截成阶梯式水库,河流湖库化加剧,因利益驱使,不少水电站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最小流量规定,河流自净能力变弱,水库大坝蓄水本身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有的电站清库不彻底或根本不清库就蓄水发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乱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道路施工时有的直接把弃土往河里倒,堵塞河道,河水中悬浮物明显增加,河水变浑,导致水库库面漂浮物很多,水葫芦疯长。

我市一些群众受利益驱动盗伐、滥伐阔叶树甚至生态公益林中的阔叶树来加工木屑作为种植食用菌原料,严重破坏了我市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北片新桥、等乡镇形势尤为严峻。同时,毁林开山,毁林营造茶园、滥挖树头等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年破坏的阔叶林相当可观。而阔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过度砍伐阔叶林,已给我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我市境内新桥溪和溪水量已逐年减少,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另外,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生态林保护、管理和建设。

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的乡镇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改善;未形成规范的危险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系统,乡镇垃圾收集处理率普遍较低,处理设施简陋,未能达到无害化填埋要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城区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城区脏、乱、差还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绿地管养不到位。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经济建设中由于考核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存在重量不重质,环保工作仍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局部地区形成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现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长期偏低,生态建设措施难以真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体制不够健全,人员、设备、经费不足,执法监督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与手段较为落后,部门、地区之间的统一协调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生态理念有待提高。

围绕“打造闽西对接闽南的桥头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宜居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目标,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保障、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建设机制为手段,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力争全市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镇指标要求,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县(市)目标,把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宜居宜业生态工贸城市。

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大事项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要充分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把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事项以人大决议、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全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确保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决策实行公众听证制度,对重要规划、政策以及重大项目实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加大决策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程度,形成政府、专家与社会团体、公众相互配合的民主决策机制,科学有效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市域进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时,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进行环境战略评价。实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依法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环评预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治本之策,一严格产业准入。要制定产业发展导向,设置鼓励、限制和禁止建设的产业目录,限制发展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工艺技术落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较高,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产业和项目,凡列入禁止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不得办理新建、扩建的相关手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明令一定期限内淘汰、关闭、停产的发展产业和项目,政府主管部门依法检查、督促其按相应规定执行。二优化工业结构。要充分利用**市区位优势,促进轻纺、机械电子、冶金矿产、农林产品加工和建材化工等主导工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循环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和物质的利用效率,目前,要着力推进水泥产业的深加工发展,水泥企业不能只生产熟料等初级产品,而是要在生产水泥成品的基础上,向下游的制造水泥枕木、预制板等方向拓展。同时,加快推广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提高支柱产业的发展质量,优先发展环保产业,支撑主导产业生产生态链的形成。三调整产业布局。要强化各类工业区块的功能整合,明确各区块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目前,应抓紧推进东坑口化工小区“优二进三”,做好规划搬迁工作,并在搬迁中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做大做强;按照产业集聚模式,明确各片区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增强产业的关联度,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应重点督促金大鑫钢铁企业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落地,打造百亿产业园;对物流、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站在未来和整体的高度加以考虑,宁缺勿滥,以构建大物流为目标,通过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构筑物流信息平台,做强闽西南现代物流业。

促进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统一规划排污等环保设施,发展特色园区,实行排污集中控制和处理,以保证治理设施共享和污染物集中治理。针对我市规划区砖瓦行业较多,尽快制订我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推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拆除小锅炉,配套相关优惠政策。要通过强化技术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延伸工业产业链等途径,促进工业经济的循环体系建设。尽快启动红狮水泥两条生产线烟气脱硝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加强建设项目投产后的环境管理,确保增产不增污,通过清洁生产,发展节能、降耗、节水、节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循环型经济。

一要加强水源地水污染源治理,实行严格分级管理,保护水源。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禁止在保护范围内开展影响水源保护的一切活动,禁止新建工业企业项目,加强上游污染源治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二要完善江流域监管机制,坚持流域统筹、疏堵结合,建立分区控制、联动治理、上下游联合交叉执法、全面控源的污染防控体系,要加强执法监管和监测监控,探索完善分段管理、分段负责制,将各项整治任务和整治责任落到实处,构建流域上下游水质水量综合监管系统,加快流域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强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加强跨区、跨部门水质信息沟通,构建上下游的水环境综合预警预报系统,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水量水质综合调度,提高水污染风险预警能力和防控水平。当前,特别是加强对湖库甲藻监测工作,建立有效应急处置措施,防止藻类异常大量繁殖现象的发生。三要强化水生态保护,提升重点区位的森林、湿地生态功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快污染严重河流水环境治理,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落实水电站库区垃圾清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制度,关闭并拆除部分严重影响流域生态修复功能的小型水电站,提升流域自然净化功能。

几年来的养殖污染治理实践证明,以离河流远近来划分禁养区、限养区,简单地把养猪场往山上搬,并不能解决养猪污染问题,反而会使污染往支流、山涧甚至水源地蔓延。要根据区域环境容量、流域水质现状、山林植被吸纳能力来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合理规划布局生猪养殖场。积极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采取封闭型生态养殖产业链,目前要重点推广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干清粪减排措施,扶持发展以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厂,要鼓励试行“养治分离”的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组织养猪户成立养猪合作社或养猪协会,由养猪协会征收养猪污染集中治理费,委托有机肥厂或专业化的公司集中收集和处理猪粪尿。要禁养与治理并举,奖励与处罚并用,对在禁养区、禁建区违规新建的养猪场要坚决予以强制;对没有环保设施的违规养殖户和超标排放的养猪场要依法征收排污费,并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要依法关闭。对治污措施落实好和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的规模化养猪场,政府要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以政策引导农户走生态养殖的发展模式。

一要严格矿山开发建设准入条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依法审批备案,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检查巡查,共同指导矿山企业实施“边开采、边治理”,督促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义务。二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范围和复垦指标,由采矿权人负责保护和治理;对无法落实业主的废弃矿山,根据属地原则,由当地人民的政府负责整治。三要进一步强化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解决矿业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坚决取缔关闭不符合最小开采规模规定的矿点,依法查处非法采矿,严禁在禁采区内新建矿山、矿点,当前要重点打击稀土的非法开采活动。

一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和森林资源多元投入机制。二要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停止炼山造林、停止毁林造茶园、停止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及大面积单一竹林。三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落实防治措施,加快林种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阔叶林,严格控制以消耗阔叶林木材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从源头上抓好严控落实,加大对锯台、滥砍乱伐和非法运输木材锯屑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做好食用菌种植户的转产工作,鼓励其开展竹业、烟叶、金银花、熏衣草、蔬菜等种植,建议提高烟农生产补助,烟叶税返回烟农鼓励发展,增加收入。四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可采取逆向倒查机制,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蚂蚁搬家式偷盗林木、滥挖树头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大力提高林木蓄积量,恢复和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实现林业和林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五要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提高并多方筹集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

以人为本,坚持“适居性”、“特色性”的原则,遵循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根据**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协调推进,把居住环境的改善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以建设生态型江滨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绿地管养,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加强城市坡道路交通、停车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改造完善城市水厂建设和供水管网,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加强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城市排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同时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与餐饮废气的治理,建立健全空气质量日报制度;加强对娱乐场所、建筑施工、车辆等的噪声污染管理;加快完善垃圾池(场),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垃圾运输车、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管理,打造专治优美人居环境。

一要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治理农村“脏、乱、差”入手,扎实推进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沟道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加快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五改”(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要通过建立一批沼气示范村,以点带面,带动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净化美化村庄环境,同时,建议有偿回收农药使用完后的残留袋、瓶,以防止二次污染。二要做好生态移民工作,对生活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高山区、深山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以及配合生态建设重大工程项目需要移民的群众,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的引导农民下山,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山区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和城市集聚。三要积极调整农村能源结构,逐步推广以电代薪,增加电力、液化气、优质煤的供应以减少对薪柴的信赖,鼓励使用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

一要开展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域是生态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市应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生态知识和环保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和优先群体包括决策者群体、生态环境工作者群体和学生群体等。二要借助现有的教育途径,广泛深入地普及生态知识,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政府互联网、宣传标语和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征集一些形象生动易于记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语与广告语。三要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推行城镇生活垃圾的定点分类堆放、组织资源回收利用活动、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环保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设立公众举报电话、奖励举报人员、建立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等公众参与活动,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激励公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同时推进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树立企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形象。

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包括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和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农业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体系等。在生态敏感地区建立固定观测点,长期跟踪生态质量变动状况。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重大环境安全的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对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山地灾害、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性动植物病虫害等的预报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系统,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增加预警和防范准备时间,提高重大环境安全的快速反应能力,减轻各种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加快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一个能为环境、消防、公安等各级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以及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提高生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的能力。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该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m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但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针对呼伦贝尔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仍将是造纸行业,占全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势十分严峻,废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剧增加。而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预计都有所。

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总和的1.8倍。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促进电力行业高速发展,但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大气污染为主,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城市生活大气污染物排量增加并不明显,而工业耗煤量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染源仍然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预计,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1153万t和203万t,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9%和1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因此重点应放在工业固废处理工作上。

根据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沙化情况及趋势,对于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实施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错过演替初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草原保护和恢复;对于沙化土地,要采取封禁保护、林草植被建设等措施,加紧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对于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状况极端恶劣地区,要适度实施生态移民,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逐渐减少与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湿地恢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引水入湿地,保持湿地的水生环境;对于草地中部的湿地,可以通过建设引、调水工程措施恢复治理湿地,有效恢复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湿地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应提倡发展节水产业,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用于保障草原生态用水的需要。

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的项目中消化。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有重点有计划的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东储夏排工程,保证全年河流水质达标。还要积极实施污水资源化,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并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的水质。

煤炭行业造成的大气污染要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工艺,使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能够再利用,还能够促进其他行业,如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应有效利用这些工业固废,大力发展水泥、粉煤灰制砖、煤矸石制砖等,淘汰实心粘土砖,以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对以上环境问题的分析,希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降低各类污染物排放,努力遏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加大企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监管,严把建设项目管理审批关,禁止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将“生态建市”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全面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四

**县**镇位于**、**两省交界的历史名关——**脚下,地处**腹地,**县西南边陲,分别与**省**市、本县**乡、**乡、**镇、**乡、**店镇接壤。全镇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街道,101个村民组,6084户,20908人,其中:农业人口19028人,是一个集老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全镇10个村(街)有9个村处于210省道沿线,**高速公路、铁路,竹根河穿境而过,毗邻**风景区,与**省搭界,并且地处山区,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前,该地生活习惯差,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路边、沟边、河道边垃圾成片,但**园镇党委政府不畏艰难,认真谋划、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在较短时间内,“脏、乱、差”现象得到初步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强化措施,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一)突出重点,加大拆除力度开好局。

1、强力拆除210省道沿线影响村容镇貌的构筑物。每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一个村,示范带头,亲力亲为,各责任单位尽职尽责,工作人员顽强拼搏,起早贪黑,真正体现出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充分动员沿线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公安、法庭、司法、执法局等单位协同作战,合力攻坚,掀起了我镇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潮。全镇前期共拆除猪圈194间,牛栏40间,厕所97个,简易棚43个,简易房34间,危旧房屋529处12660平方米。

2、为了扮靓**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全面清理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拆除有碍观瞻的破旧危房27处1240平方米、猪圈、牛栏16间,厕所9个,为提升对外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谋新篇。

坚持将项目和资金向“生态文明”聚集,前期投入资金1218万元,以“真金白银、荷枪实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硬功夫”,有效整合美好乡村、扶贫开发等项目与资金,着力推动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人居质量明显提升的既定目标。

1、投入50万元在集镇内推行“市场化运作、职业化管理”的保洁管理模式,向信誉度好的保洁公司公开招标,签订保洁合同,聘用保洁员10名,实现全天候保洁,集镇内整治工作由原来的组织整治变为重点监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长效管理、长治久效”的目标。此外,开展征收农村垃圾管理费工作,由村级理事会聘用2-3名村保洁员,保洁员工资从垃圾管理费中支付,不足部分由镇里补助。

2、投入60万元兴建了7个垃圾中转站和村级填埋场;投入160万元兴建了垃圾焚烧站、污水处理站、临时停车场;投入20万元全镇范围内配备了1500个垃圾桶,为在集镇外的村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投资12万元购置了专业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4万元购置了集镇内巡逻车一辆。

3、考虑到农村部分居民的生活需求,投入70万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原则,建设规范的合理的公厕35座;投入80万元,按照“规划合理、以需为主、统筹兼顾”的要求,建设民用猪圈200间。

(三)持续发力,加大亮化力度提标杆。

1、大力实施“公路亮化”工程。投入10余万元,在高速公路下道口两侧安装花岗岩侧石300米,栽植桂花、香樟120余株,绿化面积近400平方米。投入70万元,在各中心村庄种植桂花900株,增设绿化8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特别是在资金非常紧张情况下,挤出16万元,为“省际周边”的**村增设绿化、增设路灯、增铺彩砖,先行打造省际靓丽“桥头堡”,做亮省际周边。

2、认真组织开展矿山整治,实施“矿山复绿行动”。为了确保非煤矿山全面消除事故隐患,安全质量达标率达到100。镇安委会集中力量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对照文件要求,对非煤矿山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到位,凡是达不到要求的全部整改到位。目前镇域内的三利矿业处于停产状态,镇党委政府对原金山采石场实施了土地平整,破损山体得到基本修复。

二、着眼长远,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一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把集镇规划区划为10块网格,建立镇直单位包区域,责任细化到人,执法分局负总责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其余各村划为4块网格,建立每名村两委成员各负责一块,包村镇干负总责的管理机制。每周五下午全体镇、村干部走进自己的责任区域内捡垃圾,在强化了镇、村干部“守土有责”与“我的区域我负责”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赢得了周围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

二建立了“督查调度奖惩”机制。逐步建立了“每月两督查,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评”机制。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每月督查两次并发督查通报,每次督查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将发现的问题全部分发到村、到人,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在每周例会上调度后进的两个村,村两委负责人在会上表态发言。同时,将每月督查结果与考评工资挂钩,现金奖励排名前三名的区域负责人与环卫工人。此外,结合月督查结果,定期对环卫工人进行培训。

三建立了“红黑榜”助力引导机制。通过在村务公开墙上设立环境综合整治“红黑榜”,每周评出卫生优秀家庭进入红榜,较差家庭进入黑榜,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每周由村负责人在广播上反复播放考评结果,有效调动了群众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前期的努力,**园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在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群众素质逐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使镇、村干部作风进一步扎实,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评价。

三、找准问题,在重点环节上下功夫。

虽然**园镇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几下几方面:

(一)少数居民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传统陋习根深蒂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以为然,改变缺乏主动性,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前清后倒的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镇村联动合力不强,工作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象,主要是采取行政措施和突击整顿干工作,整治工作容易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三)治理工作范围广,所需工作经费大,运行成本高,资金投入压力大,整治工作只能分村、分步进行,整治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针对上述问题,该镇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

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改变居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积极利用村级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反复宣传,使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结合中小学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小手拉大手”形式,让学生带动家长参与,着力培养全民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整治重点上下功夫。一是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扩大成果。由210省道沿线、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周边延伸,不断巩固扩大整治工作成果。二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快树形象。坚持把省际结合部**村作为整治重点,大力开展与**省交界周边地段环境整治行动。三是把**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的**园村按照美好乡村示范点标准重点整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树立**景区入口良好形象。

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整治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中心村庄的排水、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五

按照政协县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生态环境系统化保护和建设的专题调研方案》文件要求,现将涉及我单位的耕地、农业发展等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耕地情况。

今年全县完成播种面积45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20.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3.2%。粮食作物中玉米、高粱、谷子、绿豆等作物播种面积较大,分别为:163万亩、78万亩、48。7万亩和76。7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5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1%,饲料作物面积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0.7%。今年我县将继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确定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1000公顷、辣椒800公顷、棉花150公顷、甜玉米20xx公顷、藜麦200公顷、脱毒马铃薯150、蒲公英60公顷。目前,各相关企业已与农户完成订单签订工作。

(二)化肥、农药、地膜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我县一直积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多种措施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证农药、化肥施用量的负增长。20xx年,全县农药施用量600吨、化肥施用量12万标吨,20xx年,全县农药施用量500吨、化肥施用量10万标吨,20xx年,全县农药施用量450吨、化肥施用量9.5万标吨。从总体来看,我县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虽地膜使用时会对环境造成些许影响,但我们已经采取建立废弃农膜回收综合利用体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将农膜回收综合利用,极大的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三)有机农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县已完成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面积为15079.7公顷,获证产品数量139个,其中:有机食品获证数量52个,面积3573.7公顷;绿色食品获证数量7个,面积467公顷;无公害食品获证数量80个,面积11039公顷。获认证的农产品主要有绿豆、谷子、高粱、葵花、蔬菜、杂粮杂豆等,主要品牌有鹤香、嘉粒仓、希地、鹤裕天香等知名品牌。今年,我们继续整理上报蛤蟆泡渔业有限公司认证的白鲢鱼等5个绿色食品材料,认证面积3.3万亩。新认证县绿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米、县科文生态养猪场绿色食品猪肉、县邓春林家庭农场白玉米糁、单氏米业有限公司绿豆、德源鑫米业制品有限公司玉米粉等19个绿色食品。新申报的是单氏米业有限公司的“弱碱小米”。

(四)有关法规执行情况。

紧紧围绕“放心农资进乡村,质量兴农保平安”这一主题,联合市种子管理站,从4月27日开始至5月4日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放心农资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共深入苏公坨乡、八面乡、边昭镇、乌兰花镇等乡镇。入户10户,张贴条幅3条,发放《省种子管理总站致全省农民的一封公开信》《庭院经济种植技术》《县农业综合执法队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资料30000份。宣传周期间组织执法人员、农业技术人员105人次,引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索取票证,提高广大农民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能力以及科学种田水平。期间累计接待咨询服务400多人次。支持鼓励诚信农资企业下乡进村设立经营网点,展销优质农资产品。展销种子等农资产品3500公斤,价值13万多元。组织举办全县农药经营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56学时,培训人员1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废旧塑料回收难。农民不愿意将其收集,多数搂后放在田头路边,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就地焚烧造成大气污染。二是生产有机肥缺乏应有的奖励政策,替代化肥的产品少,减少化肥使用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三是除草剂应用较为普遍。农民已经习惯于化学除草,减少农药还需出台奖励政策。四是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低,优质不优价,比较效益差,而且面积小,形成不了规模。五是农药瓶回收较困难,而且销毁更困难。六是执法人员不足,执法难度大,执法成本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开发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对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获得名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力争使我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30万吨。二是积极探索农膜回收方式。通过采取在地膜覆盖面积较大的乡镇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站就近回收、大力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技术等多项措施,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减少废旧地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大力积造有机肥,鼓励农户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四是宣传教育群众尽量少用化学农药,选用生物农药和人工除草,减少对土壤和水的污染。五是加大政策和法律宣传力度,严格执法程序,依法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六

1、全镇辖37个行政村、2个代管村、3个居委会、55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137户,总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讯覆盖。现有田土面积8.6万余亩,20xx年粮食总产量35678吨,人均产粮月1400斤,20xx年人均总收入1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3893元。

2、生态资源基本情况。镇现有山林面积46万亩,其中芦头林场、连云林场、献钟森工林场、森工林场、献钟苗圃占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5,楠竹1200万多株,立木蓄积35万多立方米。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竹木储量充足,辜、徐、芦、灶四洞,绵延百里的等国有林场以及20多个村办林场的杉木林基地成为的绿色宝库,其中芦头林场是市最大的国有林场。同时,人民历来就有靠山吃山的习俗,生态和环保意识较强,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历来相当重视。

1、发展思路和特点。“生态立镇”是镇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也是促进其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必然途径。近年来,镇紧密围绕县委、政府“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兴旺大旅游、推动大发展,建设有活力、有实力、有魅力”的为战略目标,把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相继开发了连云峡谷漂流、丽江漂流、纯溪小镇、沱龙峡漂流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创立了“一镇三漂”的品牌,享誉省内外。20xx年,镇荣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今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的目标,要求全镇上下树立长远眼光,树立忧患意识,抓紧抓好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以实际行动配合“全国生态县”的创建。。

2、生态文明有新共识。一方面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亩以上;各村要把境内水泥路作村级主干公路看待,确保村道沿线有树有绿化,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进行绿化。另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引导工矿企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机关部门单位各村大兴节能之风;严格落实采伐指标限额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阔叶林;森林防火要时时抓、人人抓,健全村级护林员制度,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组禁采麻石,对河道采砂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乱伐、破坏耕地林地、放火烧山等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3、环境卫生有新举措。走行政推动、全民参与的道路。一是以宣教提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宣传车、广播、倡议书、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各厂矿企业单位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以迅猛的舆论攻势,造就全民重视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提高群众自我约束的意识。二是以制度促转变。各村要严格按照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组,组上要抓到户;各村要制订整治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倡导垃圾不出户、不出村,垃圾分户处理、分户解决;各村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试行家户筹钱成立村级环卫基金,用以聘请专门保洁员和补贴垃圾回收专员。三是以考核强督促。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办,对各村环境卫生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讲评、一年一奖惩的制度,确保环境卫生天天抓、经常抓、不反弹、不放松;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对合格村插红旗,对不合格村插黄旗;根据每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村干部将在大会上进行讲评;根据年度的考核总分,严格落实奖先进罚后进的制度;继续实施每位村干部负责一段路面卫生监管的方案,确保责任追究到人。

4、把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城镇开发方面: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依靠旅游经济的繁荣促进城镇繁荣,同时以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功能的日益完善来提高旅游发展承载能力,合力打造特色旅游景观镇品牌。继续推进集镇的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管理,力争把大道沿线储备100亩土地列入规划。重点开发献钟集镇,全力打造旅游产品和游客集散中心。根据总体规划向西拓宽献钟集镇范围,大力引进各行各业商家到落户,力争以旅游流动人口和过往商客促进商业繁荣,以商业繁荣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把献钟集镇建成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娱乐观光等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城乡规划方面:以科学可持续的战略眼光进行发展规划,提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总体形象。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促进村级合理规划发展,坚决禁止土地非法买卖,坚决遏制农村无规划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村级公路改造严格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划和程序实施,严格控制,没有列入计划的一律不能开工,上级不予解决资金。

一是大多数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导致植树造林缺乏必要的行为能力,从而影响了生态建设的力度。

二是少数群众和工矿企业在影响生态环保方面的一些陋习做法短时间难以扭转。如少数群众利欲熏心,偷盗乱发森林资源或随意野外用火、乱丢垃圾。再如少数工矿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舍不得投入,从而造成生态破坏;或以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牟取利益。

三是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相对太少,用于进行大手笔生态建设的资金严重缺乏,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进度。如植树造林的成本,上级拨付资金不够,直接影响了造林质量和规模。

1、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各行各业以及群众的主流意识,做到生态创建人人知、人人积极参与。

2、加大鼓励引导的力度,采取资金奖励等实质方式鼓励引导群众植树造林,提高造林的补贴。

3、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采伐计划,切实做到采伐迹地及时补种,对违反规定者予以严厉处罚。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严厉打击失火烧山的事主。

4、加大生态环境工作的资金投入。绿色生态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应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切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度和力度。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七

政治生态观是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两会上首次提出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县纪委:

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路线,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言论、整治行动、政治立场的行为规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是立党之纲、治党之需、强党之要。根据省市县纪委的要求,我局按照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展了净化政治生态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充分认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根本保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着力点。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接受监督、严明党纪等方面确立了规矩、提供了遵循。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内的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了党的政治生态。

二、梳理出来的问题。

有的单位重大事项、重要信息不按规定及时向单位、局领导报告;

有的同志报告个人事项时,该报的不报,或者遮遮掩掩,瞒报虚报;

有的拿功劳当资本,自恃能力强贡献大,端架子开条件;

有的把分管领域当私人领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搞独立王国。

有的把跟上级唱反调、出风头当成“有能耐”,对社会舆论产生了错误导向;

有的同志喜欢四处寻问、八方打听,把传谣言、猜内幕当成“有本事”;

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有的会上不说,会后乱说;

有的同志热衷于当“地下组织部长”,到处打探消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有的使用微信、微博极不谨慎,随意传播政治谣言,公然散布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有的对一些诋毁诽谤党和政府的反动言论视而不见,当政治逃兵,在政治言论上该一致的不一致,该斗争的不斗争。

有的在生活作风上,八小时之外纪律松弛,玩风盛行,尤其是打麻将,一到休息日,明目张胆、无所顾忌。

三、工作措施。

从严管党治党,最终还是要靠党章、党规、党纪,用制度规定管人、管权、管事、管长久。要坚持把党的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把纪律建设与“三严三实”专题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风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积极营造守纪律、明规矩、强约束的浓厚氛围。对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省十三党代会、省纪委七次全会结束以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学习传达会议,要求局属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领会会议精神和基本要求,撰写学习笔记,用会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

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行为;

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

履行监督责任,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线索处置,运用“四种形态”的情况。

我局领导班子对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并在具体工作中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一是不断提升思想认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党章》、《准则》、《条例》的学习,培养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利用组织生活会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是不断转变执纪方式。按照“四种形态”的要求,明确执纪重点,规范执纪流程,转变执纪方式,提升执纪效果。结合实际深化廉政谈话提醒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常抓长,实行关口前移,对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实施,结果,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切实做到了防微杜渐。三是不断拓展监督举措。在加强对局属各单位、各部门工作监督基础上,把监督工作向服务对象延伸,推进公示公开等制度落实,不断提高早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是不断落实“两个责任”。根据市、县纪委文件精神,把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要求,贯穿到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各方面,不断推进、压实“两个责任”落实和深化。在加强监督的同时,不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使党员干部行为有了规矩方圆,身边有警钟长鸣,把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

4、贯彻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做深做细做实监督执纪各环节情况。

通过加强对《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学习,强化我局内部监督机制,梳理了全县司法行政工作重点岗位、重点工作环节风险点,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落到实处,从问题线索的受理到处分决定的下达,对每一个流程如何落实,如何控制,进行了规范,并制定了防控措施,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承诺书,并严格执行外出报备,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做到管理上求严、纪律上求硬、业务上求实,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020年11月,为全面把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政治生态状况,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驻局纪检组在凤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开展政治生态建设专题调研。

驻局纪检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通过专题调研,主要发现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方面;二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方面;三是服务项目(中小工程)支出采购程序管控制度方面。就存在的问题,驻局纪检组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并撰写驻在单位政治生态建设自查报告,自查报告根据调研内容,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次专题调研,意在对驻在单位政治生态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掌握系统政治生态总体态势,准确把握政治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有的放矢、标本兼治,推动形成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市纪委《关于报送2020年度政治生态分析报告的通知》精神和有关要求,现将xx市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政治生态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xx市林业和草原局为正县级机构,属政府工作部门,班子成员x人,其中:党组书记x名、副书记x名、党组成员x名,非领导职数x名,其中:二级调研员x名、三级调研员x名、四级调研员x名;县级干部中男性x人,女性x人,藏族x人,汉族x人,平均年龄50岁,研究生学历x人,本科学历x人;全局正式党员x人(包括退休党员x人),设党总支x个,配备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各x名,党支部x个,每个支部配备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x名。全局核定编制x个,其中行政编制x个、参公编制x个,事业编制x个,政法专项编制x个,机关后勤编制x个,实有在编在岗干部职工x名。

2020年,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派驻纪检组的正确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建统市”、“环境立市”战略,坚持压实责任、严明纪律、上下同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林草事业政治生态。

(一)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发挥情况。

局党组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修订完善《xx市林业和草原局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制办法》,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树牢责任意识,坚持党建统揽全局、党建指导业务、党建业务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严格履行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抓牢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一是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为抓手,以“共产党员”、“雪域清风”“xx党建”等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强化思想建设。截止目前,累计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0次,领导班子讲党课3次,班子成员带头研讨发言2次,营造了以上率下的浓厚学习氛围。二是带头加强廉洁自律。始终保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清醒认知,认真贯彻落实《准则》、《条例》、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约法十章”、“九项要求”、市委“八项要求”等廉政规定,带头执行《xx市林业局党风廉政建设规定》《xx市林业和草原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办法》,指导制定《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组织学习廉政案例、开展廉政谈话,持续开展公车入库登记、婚丧嫁娶报备、公务规范接待等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按照规章制度办事。2020年,组织开展廉政谈话2次,召开廉政学习、廉政提醒会议12次,通过微信群转发廉政警示案例10余次,全局各科室梳理廉政风险32条,制定防范措施36项,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筑牢反腐防线,今年以来,党员干部无违规违纪情况,真正做到了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同时,积极配合九届市委第十一轮巡查工作,成立了配合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巡查工作,并安排两名专职人员负责协调配合,确保了巡查工作的顺利推进,对巡查组前期反馈的4项立行立改问题,目前已按照要求完成整改。三是带头加强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注重局党总支部及党支部班子建设,2020年6月,根据人员调整变动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按照组织程序分别召开局党总支和4个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顺利完成各级党组织书记、委员改选工作,进一步选强配优党务工作干部,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导向,启动新一轮制度修编工作,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53项,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年初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员不信仰宗教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传导工作压力,形成了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四是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指导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亲自审定党风廉政建设计划,亲自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带头廉洁自律、学习廉政纪律、签订廉政责任书、排查自身廉政风险点、报告个人事项、主动述责述廉,切实发挥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模范带头作用;注重班子管理,严格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把“一岗双责”职责履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班子成员将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强化廉政监督,定期听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报告,按时组织廉政谈话活动,实时了解和掌握班子成员的思想状态、廉政情况,切实做到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2020年,局党组书记讲廉政专题党课2次,赴基层调研3次,组织召开廉政会议6次,听取班子成员廉政工作汇报3次,与班子成员进行廉政谈话2次,切实以实际行动践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五是注重加强班子团结。在班子建设中,严格按照“目标明确、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的原则和“分工不分家”的要求,注重教育引导班子成员在学习工作中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林草事业发展,班子成员履职尽责,无争权夺利、相互诋毁、斗气拆台现象,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充分体现,树立了良好的团结合作典范。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决策制度和《xx市林业和草原局议事规则》《xx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对涉及全局性、改革性的重大问题和事关全体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切实做到该上会的一律上会,须决策的集体研究,全面做到了不搞一言堂、不专行独断,2020年,累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8次,局长办公会5次,专题会议9次,集体研究决策重大事项40余项,营造了良好的决策议事决策氛围。班子成员按照所在党支部,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学习交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各项活动20余次,进一步严肃和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

(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

(三)选人用人情况。

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标准和德才标准,公正选人用人,坚决不用政治上有硬伤、廉洁上不过关的干部。2020年,我局提拔使用干部9人,调入干部3人,在干部选用中严格按规矩、按程序组织开展分析研判、动议、民主推荐、考察、会议决定等程序,严格落实廉政要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求,征求和听取纪检监察机关和综治管理部门意见,坚持党组书记和纪检组长在廉洁自律结论性意见上“双签字”,切实做到全程痕迹管理,严防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干部选拔中,无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买官卖官、违规提拔现象,无提拔受党纪政纪处分魏国影响期干部情况,树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之风。

(四)党组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监督情况。

始终注重抓实抓牢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作为局党组、班子成员、党总支、各党支部的“首修课、必修课、终身课”,贯穿全年学习始终,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每周学习例会等制度,用好用活“学习强国”“法治西藏”“xx党建”“清风xx”等平台和载体,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外派培训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党员干部教育,2020年,组织开展各层级、各类学习参观活动2次,全局党员干部关注有关微信公众号20余个,外派学习培训人员30余人次,全局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质量普遍提高。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2020年,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系统性、全覆盖谈话活动2次,谈话人数120余人次,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见人见事见细节的要求,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班子成员之间、普通党员之间,均严肃认真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详细记录批评意见,会后认真整改,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普遍增强。

(五)政治文化建设。

一是严格“三公经费”和公务用车管理。修订完善了《xx市林业和草原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xx市林业和草原局内部控制工作规则》《xx市林业和草原局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办法》《xx市林业和草原局干部职工请假出差暂行规定》等规章,强化制度约束。“三公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科室负责人确认、分管领导把关、财务负责人核查、主要领导审批的程序,层层审批把关,确保合理合规使用;公务用车一律实行加油卡加油制度及下班时间和非工作日入库登记报备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监督管理,杜绝了公车私用和私车公养现象;出差相关经费一律通过先刷公务卡垫支,返岗后按照有关标准报效制度,杜绝了假借培训考察名义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现象;局党组严格落实各项廉政要求和廉洁纪律,在公务接待、党内活动等事务中,无虚列开支现象,无巧列名目滥发津贴补贴情况。二是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加强对局主要领导、项目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等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督促及时如实汇报个人事项、核查收入来源、了解直系亲属动态,强化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准确把握“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质和内涵,在项目实施、苗木采购、办公耗材购买等工作中,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规定和有关财务制度,该招标的招标、该上会研究的上会研究、该集中采购的集中采购,始终严守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2020年,无私交暗结企业负责人、私下与商人老板勾肩搭背、吃吃喝喝现象,无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私下受贿和经商办企情况,不存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滥用职权等现象。三是强化党性观念。坚定不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做到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练就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生活品德,切实以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观念指导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2020年,党员干部无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等表现。同时,正确处理同志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纪观念、晋升观念,坚决做到依法执政、按章办事,打破拉帮结派和不正常人情关系。2020年,全局党员干部无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相关表现。四是关注特殊党员干部。注重地域、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对援藏干部、“藏二代”等特殊党员干部的影响,时刻关心和了解这类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动态和生活动态,积极引导他们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2020年,我局无援藏干部,“藏二代”干部2人,始终坚持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了“老西藏精神”症和“两路精神”。全局党员干部能够切实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趋炎附势、不附庸风雅,践行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优良品质。

(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量及其违纪违法类型、人员层次情况。

2020年以来,我局始终将政治纪律、整治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强化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依法依规行政,全局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情况,无举报投诉情况,未受到纪检监察部门有关违法违纪函询、谈话情况。

(七)作风建设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始终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党组工作的重要位置高位推进,在“严纪律,正作风”上下功夫,在“重落实,严监管”上出实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严格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三公经费”、“婚丧嫁娶”等各类事项管理,修订完善了《局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办法》《局机关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局工作人员管理若干规范》等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刚性约束、严格审批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的同时,注重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思想教育,以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相结和的方式,常态长效学习党的廉政纪律和有关规定,同时,用典型事项、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主动追求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低俗和恶趣味,坚决摒弃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坚决抓实“四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始终把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坚持抓早抓小,小事小节零容忍,坚持冒头就纠,露头就打,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局领导班子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亲自指导和参与分管部门、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层层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建立起了主要领导负总则、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工作制度,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深化廉政教育,加大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知识学习力度,通过例会学习、党员大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纪党规,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和典型案例通报,使全面治党各项规章制度、最新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经常学、反复学,做到警钟长鸣;全面加强源头防范,按时按要求组织开展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适时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和廉政情况,加强节日提醒教育,及时召开节前廉洁提醒会,切实筑牢了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全局上下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做到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三是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牢牢把握作风建设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突出主旨主责、主动对标对表,全面覆盖抓学习、扑下身子搞调研、刀刃向内深检视、上下联动抓整改,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作风建设成果更加巩固。坚持少发文、发有用的文,坚决防止文山会海,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在2019年完成精简文件目标的基础上,2020年正式行文数量较2019年减少17%;严格限制会议规模,每年除组织召开全市林草工作会议和义务植树动员部署会议外,原则上不再召开其他需要各县(区)全部参加的集体性会议;做实调查研究,严格落实调查研究各项规定,在基层调研特别是检查指导中,坚决按照不打招呼、不定行程、不要求接待的原则,能够集中开展的集中开展、能够组队进行的组队进行,最大程度减少基层干部群众负担;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在会议室、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倡议书、宣传画报,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全局节俭之风自觉形成;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决策部署,凡有关指示批示、目标任务、督察督办事项,均严格按照要求,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方案措施、注重时限实效,不折不扣落实,全局反对“四风”氛围浓厚。

(八)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及提高制度执行力情况。

为持续巩固和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一步做到“转观念、转作风、提士气、鼓干劲”,促进机关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快构建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与服务xx总体战略部署相衔接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局党组精心谋划、集思广益,汇聚全局力量,本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有章可循、强化约束、结合实际、推动工作”的原则,组织开展全局规章制度修订工作,对工作规则、议事规则、机关党建、财务管理、目标绩效考核等制度进行了完善,从法治政府建设、宣传工作、信息工作、脱贫攻坚、机关内控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全局各项规章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同时,强化制度执行力,坚决杜绝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当成摆设、束之高阁的现象,2020年,重点加强了有关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的落实,对无故不参加学习活动的党员干部,一律严肃批评教育,对应该上会研究而没有上会的事项,坚决不能实施,对请假超过规定时限的,严格从次年休假天数中扣除,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2020年,局党组在从严管党治党、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和自查情况来看,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二)主要原因。

一是学习理念不牢。没有真正把学习教育作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学习的系统性、长效性、全面性研判不够,对党员干部的学习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出现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现象。二是思想认识不够。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认识不到位,班子成员存在“老好人”思想,认为只要不出大问题,差不多就行了,害怕得罪人,考虑个人得失多,害怕暴露问题,缺乏较真碰硬的勇气,对一些不当行为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是理想信念动摇。廉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够坚定,存在盲目自信和侥幸心理,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受党教育培养多年,能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守住红线底线,没有把高标准、严要求始终贯穿到党员干部学习、生活、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对照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局党组班子将严格按照从严管党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工作要求,坚持“立查立纠、边学边改、确保成效”的原则,全面制定整改措施、罗列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人,持续长效整改,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一是政治理论学习“再加码”,确保理想信念不滑坡。将党章党规、渉林涉草法律法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作为常态长效学习的内容,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网络报刊等载体和平台,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专题讲座、外派培训、社会实践等方式,分阶段、有步骤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建立健全党组书记、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研讨制度,增强全局党员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强化学习监督,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学习记录、学习体会,将学习情况、学习质量纳入党员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切实通过带头引领和制度约束增强学习意识和积极性,确保学习成效,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全面从严治党“再加压”,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尽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的理念,全面深入学习《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题责任的规定》,进一步压实党组班子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内谈心谈话等制度,按照见人、见事、见细节的原则,按时按要求组织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等活动,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进一步在“严”字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严格的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外出报备制度,通过对照考勤、集中检查、不定期查岗等方式,实时掌握党员干部动态,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和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能干事、干成事的林草干部队伍。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再升温”,确保作风纪律不松动。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纪律和整治规矩挺在前面,创新方式方法和廉政教育学习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拒腐防变能力;在落实好中党的各项廉政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xx市林业和草原局党风廉政建设规定》《xx市林业和草原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办法》等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筑牢反腐败制度防线;坚持问题导向,拓展监督覆盖面,加强对全局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通过报告个人事项、分析廉政风险、定期汇报思想动态、随机抽查检查、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等方式和途径,建立常态长效监督机制,切实做到以监督防风险、以执纪促落实、以问责促整改,全面筑牢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林草干部队伍。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八

根据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并与县自规局和县水利部门及相关乡镇对照,初步明确闽江(闽侯段)岛、洲共14个,另外调查竹岐乡苏洋村堤坝外滩涂1处,共15处。具体如下(见附表):

1.荆溪段共3处。一是连头沙洲,位于港头村对面,约500亩,种植瓜果树木,无人居住;二是中房洲,位于光明村对面,约350亩,种植瓜果,无人居住;三是过江洲,位于古山洲村对面,约622亩,原有养殖奶牛,现已迁出。

2.上街段共4处。一是港里岛,鲤鱼洲国宾馆对面,约220亩,岛上有三座古民居,无人居住,已由国宾馆征收建成休闲生态公园,自行管理;二是厚美洲,属厚美村,约1201亩,用于园林种植;三是洪塘大桥下无名岛,约643亩,岛上种有果树、西瓜等。四是橘园洲大桥边浦口洲,约1066亩,其中农用地470亩,设施农用地11.9亩。

3.南通段1处。即马腾洲,位于文山洲对面,约19亩,荒岛。(另:大樟溪南港大桥桥下无名沙洲,南屿南通各属一半,约204亩,荒岛,地势较低,水涨则淹没。)。

4.祥谦段共6处。一是文山洲岛,位于上里尾村对面,约1041亩,原住民约460人均已搬至江中安置房,102、103电台和一个部队在岛上;二是龙祥岛(含江中岛),约7821亩,人口约7600人,以渔业、种植无花果、甘蔗、火龙果等作物为主;三是塔礁洲岛,约3977亩,人口约800人,以渔业、鱼塘养殖、种植蔬菜为主;四是新垱洲,位于泮洋村对面,约965亩,人口约500人,以渔业、种植蔬菜、外出务工为主;五是南州岛,属中院村,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六是学堂洲(俗名打架洲),江中村、禄家村各一半所有,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

5.苏洋村堤坝外沙洲地。该沙洲地面积约有1200亩,其中村民种植果树、蔬菜、茉莉花等约800亩,穿插一些村民自建的过渡房及违建房。另外400亩被搅拌站、砂石场侵占土地硬化。

综上,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屿、沙洲地整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主要涉及荆溪、祥谦、上街、竹岐四个乡镇的13个岛屿、沙洲。即:荆溪段的连头沙洲、中房洲、过江洲,上街段的厚美洲、浦口洲、洪塘大桥下无名岛,南通段的马腾洲,祥谦段的龙祥岛、塔礁洲岛、新垱洲、南洲岛、学堂洲以及竹岐乡苏洋村堤坝外沙洲地。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可分为三类:一是有村落的岛。共3个,即龙祥岛(含江中岛)、塔礁洲岛、新垱洲,都在祥谦镇;二是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岛洲。共6个,即连头沙洲、中房洲、过江洲、厚美洲、浦口洲以及竹岐苏洋堤坝外滩涂;三是无人岛(湿地)。共4个,即学堂洲、南洲岛、洪塘大桥下无名岛、马腾洲,多系江中湿地,基本保持原生态。

今年7月以来,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涉及的荆溪、祥谦、上街、竹岐等乡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开展整治工作,有村落的岛以清除垃圾、整治排污、清理乱搭、乱建、乱盖为重点,被占用的岛洲以拆除建建、生产设备,恢复原貌为主,无人岛则以清理乱栽种、农业临时设施与管理房等为着力点,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卫生状况有所改善、被占用的岛洲与无人岛基本清场到位,个别岛整治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整治目标不明,没有明确的治理方案。闽江岛、洲涉及的各乡镇自7月中旬起均开展了整治,也取得明显成绩,但没有整治方案,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整治什么?治理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对保持整治效果、岛洲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缺乏思路和有效措施,目前,基本上停留在拆除乱搭盖、清理垃圾的层面上。

2.河长制作用发挥不足。河长制明确河长对河道生态环境建设负责,不论是闽江有人岛无人岛都在河道中,本应由河长管理,但河长制的河长职责并未涉及闽江岛、洲的内容,河长在落实职能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注意河道污染和河岸排污等,对江中岛、洲不论是有人还是无人岛都关注不足,即便是在整治开展后明确了对无人岛的河长制责任人员,但因职责不明,综合措施缺失,后续保护和管理难以落实。

3.岛、洲、湿地、滩涂的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缺失。水口电站建成后,水口大坝以下闽江常水位有所下降,且基本不变,原有一些时常被淹没的洲、湿地形成了岛。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护措施,一些岛洲附近的村民便自行上岛从事种养活动,甚至还有企业也上岛从事生活经营活动。因用地调整的原因,15个岛洲仅有2个岛没有规划中耕地、林地,13个岛洲均有规划中的耕地或是林地,甚至大多数还有基本农田。而我县没有江心岛生态系统保护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造成我县岛洲及滩涂地类性质复杂、保护管理缺位等问题。

4.无人岛乱占、乱建现象严重,基本处于失管状态。除塔礁洲边上的湿地保护较好外,其他无人岛及湿地由于人为的过渡干预和缺乏严格的保护,存在无序耕作,存在乱搭盖、乱建设问题,大多湿地部分岸线周边建筑垃圾、废旧器械、破损船只堆放,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环境,部分地块植被破坏严重,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河道淤积,水质降低。

5.有村落的岛屿环境生态问题较突出。基础设施不到位,乡村文明建设滞后。除塔礁洲岛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有一定基础外,祥谦的龙祥岛、新垱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垃圾池、排水沟等很多设施没有普及,整治效果较好的塔礁洲上环岛路没有一个垃圾桶,也没有公厕,一些其他的生活旧习也被保留,存在诸多生态环境隐患。同时,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传统陋习顽固,加上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足,岛洲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6.祥谦诸岛形成白色污染清理难。随着仓山金山片区迅速发展,乌龙江北岸高楼林立,还有大樟溪汇入,因乌江在祥谦诸岛处水流较缓,且有涨潮回流,特别是在龙祥岛、塔礁洲这2个较大岛屿堤坝外江面垃圾滞留,形成白色污染。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仅塔礁洲清理岛内和岸线垃圾每个月需要费用15万多元,一年近200万元,长期保护是一个村落和一个乡镇是难以承受的。还有新垱洲以及其他岛洲来自河道的白色污染也是治理的难点。同时,河道岸线河砂盗采现象也依然存在。

7.岛洲村落历史文化挖掘开发不够。龙祥岛居民已有200年历史,新档洲历史上就是闽江重要渡口,潜藏着较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而这些岛洲建设缺乏丰富的水文化内涵,尚未被挖掘开发成体现闽侯、福州历史文化和江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滨水空间,造成闽江两岸及岛洲景观单调、内涵不足,福州闽侯本土传统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8.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岛洲及河道岸线治理、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统一有效的工作机制。目前,岛洲、河岸治理主要由乡镇负责,水利、住建、交通、自然资源与规划等县直相关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现象,工作合力不够。

闽江流经闽侯段涉及鸿尾、竹岐、白沙、甘蔗、荆溪、上街、南通、尚干、祥谦等除青口镇外的所有平原区乡镇,闽江真正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岛洲、湿地是地球的“肺”和“肾”,闽江的岛洲更是我们重要的、也是最美的自然资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有机物质,为野生动植物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提供保障,是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的理想场所。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让我们忽视了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蒙上了黑纱、被污染侵蚀的“仙子”--静卧在闽江上的岛洲湿地,现在是到了她洗去尘埃、褪却污淖、披上绿妆、点亮明珠的时候了。

要坚持“持续治理、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闽江岛洲生态保护系统。近期集中力量重点做好清理整治工作,中远期立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好整体规划。遵循“整治规范,统筹规划,分类提升,分期实施,生态保护”的原则,突出闽江两岸生态资源保护,将闽江两岸打造成“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葱葱”的秀美岸线。因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闽江(闽侯段)江心岛、洲的整治保护和利用,要本着“少干预、少建设、少改造”的原则,以保护好各岛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为主,统一规划,一岛一策、分类指导、分期实施,有序推进、逐步提升,努力做到“一岛一品、一岛一景、一岛一特色。”

(一)明确近远期目标规划。

1.近期要突出抓好整治。

2.要制定中远期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

建议聘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规划设计院对闽江(乌龙江)闽侯各岛、洲及岸线进行规划设计,制定《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岸线保护规划工作方案》,坚持“综合整治与统筹规划并行,因岛制宜与分期实施并举,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并容,资金保障与长效管理并重”的原则,从岛洲现状分析,明确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及原则、保护与控制体系等,作出专业的中、远期整体保护规划,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利用,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岛洲中远期保护和利用规划。同时,严格按规划要求执行,全面推进闽江岛洲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坚持“一岛一策,分类实施”

要在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一岛一策”,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落实。根据现状条件和生态特点将闽江岛、洲建议分为三类保护控制:

1.严格保护无人岛洲。

对没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岛、洲及湿地控制为生态用地,实行严格保护,生态恢复。要加强无居民岛、洲管理,保护无居民岛、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无居民岛、洲的可持续利用。建议对无人岛洲实行统一规划、严格保护,严格限制利用,重点在修复湿地植被,保持自然风貌。即对祥谦的学堂洲、南洲岛、洪塘大桥下无名岛、马腾洲4个岛,浦口洲:可打造成景观公园,如桃花岛、樱花洲。以保持原生态为主,补植修复湿地。如,可适合湿地种植的芦苇、菖蒲、狗牙根、结缕草以及湿地沿岸红树林植物等,打造多样性的生态群落景观。

2.限制利用有生产活动的岛洲。

对荆溪的连头沙洲、中房洲、过江洲,上街的厚美洲、浦口洲以及竹岐苏洋堤坝外滩涂这6个岛洲,保留原有农事活动的现状,实行限制开发,低强度利用,除了个别公益性、功能性设施外,坚决杜绝除农事之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房地产开发。建议:

连头沙洲、过江洲:可与县城江滨湿地公园贯通,打造沿江生态湿地公园。

中房洲:鉴于省摄影协会有意在中房洲发展,可发展为省级摄影基地。

厚美洲:在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周边有省委党校和侯官要美丽乡村建设,可打造江滨生态公园和堤坝外景观公园。美化省委党校,(示范点)。

竹岐苏洋堤坝外滩涂:紧邻地铁2号线终点站,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闽侯的形象。应尽快整治提升。目前,该地点有400亩茉莉花,央视也进行了采访。建议先行打造以茉莉花为主的花海观赏基地。(要摆上重要位置。景观提升,(示范点先行打造)。(提升闽侯形象,上盖物流,城市综合体)。

3.规划建设有村落的岛洲。

对祥谦镇的龙祥岛、塔礁洲、新垱洲这三个岛洲,要结合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强化治理,合理规划,进一步美化环境,完善岛洲交通及公共服务,围绕“生态保护与农业观光、休闲康养、民宿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闽江明星村落。

龙祥岛:(岛大、人多)脏乱差十分严重,要加强整治,注重乡村治理,围绕生态保护与农业观光、民宿文旅融合发展,发展康养、采摘、农家乐、垂钓等休闲业。

4.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塔礁、苏洋、连头洲、过江洲、厚美洲。)。

5.加强河(堤)岸管理,修复生态环境。

切实落实岛长制,加强河岸管理。建议加强河道巡视,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与污水治理力度,可实行投放封闭式垃圾处理箱,规范农村垃圾的收集与转运填埋,加强污水排放的监督与管理,改善水体水质。加强采砂管理,杜绝沿河挖砂、筑坝等行为。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努力使闽江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愈来愈丰富,让湿地成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要注重岛、洲增植补绿,恢复两岸绿化,形成植物群落,恢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通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突出生态,兼顾景观,采取措施鼓励河道滩地保护和护堤林建设,通过种植树木既可以恢复植被,保护河滩地和堤防,提高防洪减灾效益。让绿色植被成为岛、洲生态屏障和野生植物基因库,成为涵养水源、固化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坚强卫士。

(三)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要在近段时间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闽江闽侯段岛、洲长制等长效治理机制,保证闽江闽侯段河清、岸绿、生态优美。制定《闽侯县“闽江(乌龙江)岛洲”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岛、洲涉及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分批启动、分类实施,以点带面,全面规划建设闽江岛洲。

1.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虽然有河长制,但未涉及岛洲,建议建立闽江闽侯段岛长制,统筹综合各方力量,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在整治的基础上,坚决杜绝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建行为,做好岛内及岸线的复绿、补绿工作,建设生态防护林,修复保护生态湿地,美化、绿化防洪堤及岸线。

2.部门配合,强化整治工作落实。

要结合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加强对岛洲乱占、乱建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工作。建议建立闽江闽侯段岛洲治理综合执法队伍,由公安、水利、自然资源与规划、农业农村、林业、住建、交通等部门组成,发挥公安部门强力作用,各部门制定具体的整治工作方案,乡镇政府紧密配合,开展巡河整治,严厉惩处非法盗伐林木、乱采乱挖野生植物、非法猎捕等行为,坚决制止非法筑坝、乱搭滥建屋舍、无证采砂等问题。

3.要加大财政投入。

切实落实财政支持农业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用好用活闽江环境保护、水路交通等资金。建议将相对分散在各部门的资金归并、整合成闽江岛洲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建立更为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县财政对试点示范的岛洲项目给予专项扶持奖励,促进其尽快形成经验复制推广。涉及县级事权的“岛洲”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统筹纳入县级政府投资项目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将闽江岛洲及岸线范围内的生态治理、景观改造等项目实施,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各乡镇政府负责实施建设。重点打造,以岛养岛。

4.加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参与,众筹全民智慧,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移动端等媒介,引导公众参与、支持“闽江岛洲”治理提升工作,畅通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回应群众关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打造群众满意的闽江岛洲生态绿色工程。

5.要强化目标管理。

守住底线,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五年大变样。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有任务的乡镇给予鼓励,建议建立“闽江(乌龙江)闽侯段岛洲”治理提升工作考核机制,将治理提升各项工作任务纳入县政绩考核和乡镇及职能部门目标绩效考核专项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要切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造成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宜居生态调研报告篇九

这次西部开发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开发的同时必须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这包含着对生态环境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也包含着破坏生态环境恶果的惨痛历史教训。在开发之初,深刻认识西部环境特性,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原则,对避免开发中产生新的环境破坏,再造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将是至关重要的。

一、西部面积辽阔,生态多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重庆十个省区市,约占国土面积的52%,人口的23%。如果加上内蒙、广西,则占国土面积68%,人口的25%。这里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寒山地的各种植被;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原、荒原沙漠的各种自然景观;有多种此处独有的珍稀奇特物种。西部各地不仅地貌形态、自然景观各不相同,社会经济开发程度也大相径庭,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清主次,择要而从,以便集中有限的财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标,产生出预期的效益。这既是国力所要求,也是经济规律所要求。

由于西部面积辽阔,交通不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尚缺乏开发的条件和适宜的开发方式。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敏感的区域必须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实施抢救性保护或强制性保护,如对具有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地区、江河源头区,以及其它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或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地区;对一些目前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建立一批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特别县,以发挥其生态功能,作为构成重建山川秀美的基础;对于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开发条件的地区划定矿产资源开发区,同时开征资源开发生态恢复补偿费,使之在开发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建立水资源费和水资源保护节约奖励费制度,以促进节水社会的形成。

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初级生产力低下,目前尚不能容纳较多的人群,必须坚决杜绝盲目的移民开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