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通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3:36:43 |
  • ZTFB |
  • 14页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独特性和创新性,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余地。参加一些总结交流和分享的活动,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来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一

此次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愉悦性与教育目标的统一,我有幸参加了肖瑞星老师讲关于《区域材料的投放及教师的有效介入》的精彩讲座,使我对于区域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讲座从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释了幼儿园区域游戏,区域游戏是孩子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同时,讲师告诉了我们没有游戏,孩子们就没有童年的道理。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的格局,有时投放的区域材料是为了应付检查只是摆摆而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听了凌春媛讲师的讲座学习后,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适宜、要适应已有经验、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性、材料要随时调控、整体性、材料要综合利用等原则,为我们今后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于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适时介入很重要,凌春媛讲师用生动的详实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版,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的观点,适时的介入,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愉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提高能力。

肖瑞星讲师的讲座以独特的.案例分析、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的讲学风格,使我亲身感受到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和老师的适时介入的重要性。

我在今后的区域游戏活动中,会利用丰富的区域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胜心,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时时刻刻以幼儿为主体,把自主权还给幼儿,不过多地干涉幼儿,让每位孩子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好区域游戏活动,让区域游戏活动成为孩子快乐的天堂!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二

1、扮家家(选自教材p34)。

材料提供:娃娃、衣裤、仿真食品、餐具、厨房用品、家具等;。

观察要点:婴幼儿在扮家家中的行为表现,是否出现简单的角色意识。

2、装扮小娃娃。

材料提供:大、小彩色夹子;小娃娃、小动物面部图板;。

观察要点:婴幼儿对装扮活动的兴趣表现。

3、喂娃娃(选自教材p87)。

材料提供:自制各种大嘴娃娃;准备各种形状的小积木食物和喂食的操作工具;。

观察要点:婴幼儿握勺的方法以及喂食的方法。

4、生日蛋糕(选自教材p211)。

材料提供:蛋糕积木;各种装饰蛋糕用品;。

观察要点:是否对过生日活动有兴趣,乐意参与。

活动名称:动物园(鸡宝宝墙面环境创设)。

1、小鸡出壳了(选自教材p139)。

材料提供:自制纸制蛋拼版(裂缝剪成不同图形),里面藏有小鸡图片;。

观察要点:是否对拼合纸制鸡蛋的操作感兴趣。

2、蛋宝宝送回家。

材料提供:不同颜色、图形的拼合鸡蛋;标有颜色圆点的蛋格。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三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如照片1)。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如照片2)。

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如照片3)。

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如照片4)。

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如照片5)。

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四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玩沙玩水区等。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适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化原则。

三、各年龄层区角安排。

小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中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大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幼小衔接班:表演游戏区、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四、各年龄层进区时间。

进区时间:小班每天保证2小时,中班每天保证1个半小时,大班每天保证1小时,幼小衔接班每天保证40分钟。

进区时间参考:餐前、餐后、下午游戏时间、离园活动等等。

五、区域活动要求。

1.各班教师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区域活动,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更换不断更新区域材料,。

2.教师要保证每天幼儿进区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六、各年龄层区域活动内容参考、目的及教师指导。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材料与活动伙伴,体验与同伴合作并获得成功的情感。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活动,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活动难点:活动结束后能收拾好各活动材料。

能干的小手:做柳条、春天的花、打扮春天。

小小建筑师:建构示意图、各种积塑、建构春天的公园。

缠绕的本领:各种材料做成的花、毛线、彩纸、皱纸。

发现秘密: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听听讲讲:给字找朋友、图书、儿歌的卡片、故事录音。

动动脑筋:数字卡片、吸铁石、图形配对、量一量、称一称。

小舞台:小话筒、表演头饰、各种乐器、节奏卡。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快乐。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五

摘要:当今的幼儿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幼儿园园内的封闭资源,教育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为幼儿提供更广阔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幼儿园致力于探索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从改变家长教育理念入手,指导家长为幼儿学习营造科学、优良的物质环境,增加亲子互动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借助社区及周边环境,为孩子创建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家庭教育;学习环境。

当今教育要为幼儿提供更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和幼儿园、教师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实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又可以服务于家庭教育,将幼儿和家长一起作为服务和教育的对象,为家庭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为了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自理能力、家庭成员对幼儿学习的影响,幼儿园可以对幼儿主要教育者的学历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和服务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研。

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很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为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空间,给孩子添置书籍、活动工具;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则很重视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绘画、玩乐,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的家长则较为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上兴趣班、买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但却没有时间花在和孩子的互动上;还有一些家长甚至很少花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任其发展,更少有互动。

由此可见,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是如何创设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采取的方式、策略也缺乏科学性。

为此,幼儿园开始了借助幼儿园和家长资源,科学引导家庭教育的研究。

家长助教——将家长真正作为教育资源纳入课堂,让家长领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比如大班半日开放活动时邀请一位担任机修工的家长,家长就带来了一些检修机器的工具,逐一地为孩子们介绍这些工具的名字、作用,还和孩子们一起敲敲打打,简单的体验让孩子们认识木工的工作,体验自己动手创造的快乐。家长走进幼儿园,用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同幼儿交流,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让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

亲子课堂——换位思考,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小班的半日开放活动开展《水果拼盘》的亲子活动。

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初期,家长的困扰比较多:“孩子太小,他可以吗?”“我们是不是得教?”教师前期就和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然后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去寻找材料,选择材料,设计花样,共同制作。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练习,一起学习。不仅调动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作用。

家长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教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用他们的方式来参加孩子的学习活动,这样的互动关系,又让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

亲子阅读林——引导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精心选择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书,里面有孩子们看得懂的插图,附有一些简单的文字。孩子和爸爸媽妈坐在一起,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了一种互动的阅读关系。

此外,在有空闲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家长可以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发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随机地提些小问题会是不错的方法。

另外,不要只让孩子“单调地阅读”,尝试换一种方式——表演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寻找阅读的快乐。

亲子游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师带领、导游解说、亲子玩乐的方式,以孩子和家长为活动主体。教师不再是带领者,而转向策划者的角色:确定活动主题、目标、方案,而活动内容则放手让家长和孩子、家长和家长去组织。

通过家庭联盟的方式,让孩子通过和孩子的交往、和父母的交往、和其他家长的交往互动中,“学交往,学认知,学生活”。家长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意识到孩子在这种多向的互动交往活动中接受到的信息更多,兴趣也更浓厚,学习到的也更多。

在这种开放、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孩子们有了一个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环境,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关注到怎样的环境更适合孩子,怎样的方式更利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家长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自觉地去实践,开始学会真正关注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获得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徐艳.依托社区开展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艳.依托社区开展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蒋林.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m].辽海出版社,.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六

习作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为了“还学于生”,使得课程、课堂、教材回归学生本体,形成有效的习作评价,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本人着手进行了“小学生习作有效动态策略的实践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一、小学生习作有效动态综合策略的研究。

1、对我校的习作教学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弄清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有益的探索。借鉴相关习作有效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为有效动态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背景支持。

2、归纳整理出国内关于习作教学有效的策略,初步探讨可用于动态习作的策略体系。构建多种可供各个场景选择的习作教学范式。

3、各种有效策略的动态操作研究。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小学生整天面对一成不变的的习作形式,相信他们就会觉得乏味,失去兴趣。通过各种习作策略的动态操作,交替使用,常换常新,让学生每一次习作都充满期待,富有新鲜感。

二、小学生习作有效动态具体策略的研究。

1、动态有效地体验生活。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许多学生不太留意生活,往往发现不到其中的美,提笔当然无话可写。而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生活体验,则为习作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学生的生活与习作动态地结合在一起,螺旋式地共同促进。

2、阅读与习作能力动态迁移。通过多种策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增加阅读量。少布置练习作业,挤出时间用于阅读。使学生和书交朋友,在读书中学习作。达到阅读能力动态迁移到习作能力的目的。

3、点爆学生习作表达的欲望,营造积极有效的习作心境。构建有效的动态策略,使学生在充满情趣,动机勃发、主观能动的状况下进入习作,让学生觉得习作是一种乐事,带着愉悦的心情,抱着成功的希望欣然提笔习作。减轻学生的习作恐惧感,提高习作的有效性。

4、动态地超越教材的习作。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习作训练序列,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动态重组习作的序列,将学生习作根植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土壤之中,使每一次习作都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地进行。

5、动态控制有效的课堂环节。拓展习作的空间视野。课堂碰撞,课后拓展,把课内与课外动态地有效地沟通起来。腾出时空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

6、搭建学生习作水平发展的有效评价平台。包括对习作材料准备过程的动态评价,对习作修改的动态评价。采取多种有效的动态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7、学生习作个别化的动态辅导。学生由于不同的遗传、家庭环境、社会接受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点,习作水平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人数多的班级,部分习作水平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无法参与到习作中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班级的学生,采取有效地策略个别化地辅导容易被忽视的学生。达到全体学生有效发展的目的。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七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区域活动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我们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保证达到教育目标。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怎样科学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呢通过平日的观察和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材料的层次性: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投放材料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白纸、蜡光纸、各色卡纸、形状和颜色大小不同,有豆子、果壳、毛线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材料投放目标性区域活动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要根据近期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区域活动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重量轻、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八

摘要:

语言区是发展幼儿语言的优化模式,但从目前现状看语言区中材料单一,大多是图书和图片,真正让孩子喜欢的、并与其产生互动的材料少之又少。如何投放有效的材料让孩子对区角语言活动感兴趣,使语言区真正成为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天地?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实践中发现:材料选择贴近生活,能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能增强幼儿敢说的自信;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会让幼儿喜欢说;投放引发交流互动的材料,能让幼儿有机会说。

关键词:

有效;区域材料;语言区。

如今,幼儿园区角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语言区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区正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语言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区是发展幼儿语言的优化模式,这是集中教育活动中做不到的。

可是,实践中,教师发现语言区角活动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主动进语言区的孩子寥寥无几,他们不想说,不喜欢说。甚至在打闹,图书散落一地……渐渐的,在其他区角的吸引下,语言区变得“门可罗雀”,幼儿到语言区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这个漂亮的角落变得冷冷清清无人光顾。

我们思考:如何有效投放材料让孩子对语言区感兴趣,让活动“活”起来,使语言区真正成为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天地?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一、材料选择贴近生活,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问孩子“:有那么多好看的图书,为什么不喜欢?”许多孩子这样回答:“不好看,不想看。”我们观察图书的内容,发现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离孩子生活比较遥远,孩子没有“说”的需要,自然没有想说的欲望。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首先考虑,是否是幼儿熟悉的,来自于他们生活的,是否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激发幼儿情感的共鸣,并转化为内在“说”的需求。

对于小班孩子,“电话”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他们十分熟悉的。“打电话”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情景游戏。于是,在小班的语言区中,我们安放了几部电话机。不久发现,许多幼儿一有空就去那里玩,他们不停地用电话与别人交流,有的同伴之间打电话,有的扮演老师打电话,也有的给爸爸妈妈电话……再如,语言区中增加的“屏风”和几个娃娃,很快便让孩子联想到了“做客”的情景,于是“主人”和“客人”很自然地畅谈了起来……这些简单的材料,模拟了富含生活情趣的情境,成为鼓励幼儿说话的助推器,让语言区打破了沉默,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除了投放一些熟悉的实物材料外,呈现“照片”也是促使幼儿表达的强有力的材料。如生活中“妈妈”是孩子最熟悉的人,我们提供了妈妈的照片。年龄小的孩子会用简单的.语言说:“看,这是我妈妈,她很漂亮。”稍大的孩子会描述妈妈的动作:“妈妈在炒菜,她烧的菜可好吃了。”能力强的孩子还会绘声绘色地介绍妈妈的长相,工作等。无论他们表达的水平怎样,对“妈妈”这个话题,孩子们总能自豪地说上几句,有时为了比妈妈,他们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实,能引发话题的照片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提供“我喜欢的人”“我的家”“汽车”等照片,依靠视觉的辅助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促使了孩子想说,并从中体验表达的快乐。

二、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增强幼儿敢说的自信。

研究中发现,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不愿表达。很大程度上和提供的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如:提供的材料太难,孩子不会说或者怕说错,当然就失去了“大胆说”的自信。想让幼儿充满自信,就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说。

1、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

语言区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目前,语言区中我们主要提供图书作为幼儿的阅读材料。在图书的选择上,我们一般是让家长收集来的,带来什么书就陈列在书架上。其实,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适合的图书是不同的。适合的图书容易让幼儿说,说的好,从而增强说的自信。

(1)小班幼儿喜欢色彩明亮,主要形象突出,可爱的情节简单的图书。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为小班幼儿摆放了各种鲜艳、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简单的图书,整本书的页码也较少,都在12页以内。如《拔萝卜》,且同样的书提供多本。书的大小也很重要,适合小班幼儿来翻阅,比较牢固,不容易破损。另外,布书、塑料书,还有发出声音的书,如《小动物》用手点便会发出动物的叫声。这样的书也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

(2)中班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的阅读材料。另外情节有变化,不过于曲折、鲜明生动的图书。

中班提供的图书较之小班页码增加了,主体形象还是较为突出,但表情刻画生动。另外,我们还增加了自制的图书,如孩子们学了诗歌《秋天的颜色》,我们用简笔画和颜色标记制作了图书,由于这首诗歌事先学过了,再加上有自制的图加文形式的图书加以提示,孩子们读起来更自信了。自制图书中还可以有简单的图示或符号,从而降低了孩子“说”的难度,让孩子能够勇敢地说,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大班侧重于社会类、生成类阅读材料,如标志、重大新闻等有图加较多文字的材料。

大班阅读材料的提供范围更广了,内容是报纸杂志、科学常识图书,还可以提供剪报,或自己制作的海报。大班孩子可以模仿播音员,坐在“播音台”上,对着“话筒”,向大家播报新闻。

2、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不同水平的操作材料。

教师在投放材料要注意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让每个孩子都“会说”、都“敢说”、如,中班语言区中让幼儿正确说出量词。能力弱、专注力较弱的幼儿可采用动作学习的方法。如“摸箱”,两人合作,摸出一个说一个。如“一块蛋糕”、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难度,将模型换成图片,逐渐增加数量,这样量词的使用就复杂了。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进一步加大难度――下量词棋,两人合作不仅要走对格,还要说对,否则要停止游戏一次。这就要求孩子反应要更快些,对量词的掌握要更好些。因此同样的年龄班,同样的知识点,由于投放的材料难易不同,就能让每个孩子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这样“说”不再是困难的事。

三、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喜欢说。

要让语言区吸引幼儿,提供丰富而且有趣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材料是否有趣,决定了孩子的喜爱程度和兴趣的持久性。

1、材料设计要新颖,好玩。

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想吸引住幼儿,就要在材料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如语言区中要让幼儿巩固学到的量词,这就需要反复的运用,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感到枯燥,我们设计了“神奇飞镖”,几个孩子一起玩,对准“靶子”投“飞镖”、“飞镖”投到哪一张图片上,幼儿就要说出投中的目标是什么。如:一件衣服、一盘花等。这个特别好玩,孩子们总是玩了一次又一次,“说”了一遍又一遍。

2、材料设计要多样化、具有多变性。

幼儿对某一个活动的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减退的过程,因此要想保持对一个活动的兴趣,材料上还要考虑到多样化。如,让幼儿在语言区中对学过的儿歌感兴趣,喜欢读诗歌。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材料,如诗歌《秋天的颜色》,我们制作图加文形式的小书,让他们边看边读;诗歌《小兔子开铺子》,我们采用灵活的图片,幼儿边插图片边读;诗歌《小熊过桥》,可以采用立体的背景,动物也是活动的,让幼儿边操作边读;诗歌《别说我小》,可以用磁性的背景,人物也是灵活的,让幼儿边移动边读。这样孩子们选择机会就更多了,每一种材料都给他们不同的感受,他们边朗读边操作材料,在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中喜欢上了朗读儿歌。

四、投放材料引发交流互动,让幼儿有机会说。

在语言区中如果幼儿得到许多说的机会,那么语言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材料时还要注重材料是否能增加他们说的机会。如,大班的“我是录音机”游戏。几个孩子一起玩,讲述的每个孩子胸前都贴有录音机的按键标记(开、关),扮成“录音机”,一名当“手”的孩子站在中间负责开关。开始讲述了,“手”按其中一架“录音机”的“开始”键,这个“录音机”就要开始播放故事。当“手”按停止键时,录音机就停止讲述,谁来讲,什么时候停止,都由“手”来决定。但是每个参与的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再如,为了让孩子按照“什么时候―谁―在做什么”完整的讲话,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魔方”,六面分别贴上表示时间、地点、事件的图片,这个游戏由多人玩,大家掷魔方,不同的三个面构成了完整的一句话,大家一起来说、轮流说都可以。

以上是我们针对语言区的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的一系列研究,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上了语言区,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大部分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和讨论,最终达到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九

一、情况分析:

角色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自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游戏活动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在游戏活动逐步展开中,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明显的有所提高。在游戏过程中有规则意识,能投入到游戏角色中。

这学期,小朋友对游戏的规则和游戏角色还不是很清晰,游戏的范围比较局限,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比较薄弱,通过这些方面,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以参与者、启发者的身份出现,启迪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动脑筋解决了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克服了游戏的障碍,也促进了游戏主题的深化,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化,这学期主要针对幼儿游戏时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分角色,表演,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将废旧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即动手又动脑。

二、区域总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关心别人,不争、不抢玩具,爱护玩具。

3、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化游戏主题,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让幼儿分配角色和规则的掌握。在活动中,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学习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6、通过医院角色游戏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语言交往的能力。

三、游戏准备:

1、画画用的颜料宣纸彩笔等一些用具;音乐区准备乐器等,建构区准备清水积木。编织区准备线,卡条,麻绳等,动物模型若干。

2、用纸盒制成医疗箱,用废旧物品制成听诊器、针筒、体温计。搜索药瓶,用泡沫、硬纸板、橡皮泥制成药丸。

四、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展的区角:小医院、建构区、美工区、编织区、音乐区。

1、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培养孩子的自我展示欲望。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指导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深化,情节继续发展。

5、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6、通过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讲评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讲评中得以解决,并能在讲评中整理和分享经验。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最深远,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老师和父母要如何配合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呢?我所带的班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达到了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关键词:家园共建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曾经说过:“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会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为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等。例如我偶尔从网上看到的事件: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医院,在抽血窗口,看见一位母亲带着她大概6岁左右的女儿来到这里。

当时那个母亲因为抽血检查单只能下午才能拿到,感觉耽误自己的时间了,就扯着嗓子大喊大闹发脾气,对着医院的常规进行批评。最后在工作人员平静的解释下,她竟然对周围的工作人员说:自己等急了,所以就发发牢骚,还批评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而这时,这位母亲身边的女儿也学着母亲的模样,扯开嗓门,一脸挑衅的样子,对着工作人员大喊,好象吵架似的。

二、问题的实施。

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达到了家园一致的理想教育境界。同时,鼓励社区的家长参与园所各项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幼儿园服务社区、回馈社会、帮助未来家长成长的途径,从而让幼儿在爱的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现代儿童。

1、家园合作对于家长和老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

对于家长而言,正像一个职业教育者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一样,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也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家园合作就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经验。对于老师而言,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另外,家长与老师的合作,也能使双方从对方哪里得到一些教育以外的人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提高对儿童教育的认识,树立大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

有研究表明: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有良好而持久的影响。家长是老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最好的信息源。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共同交流联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家庭拥有并使用上了电脑、数码相机等现代数码通讯工具,不仅给家长的生活增添了知识和乐趣,还给家长、教师间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大家可以通过这些工具一起交流幼儿日常生活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意义及课程活动,了解幼儿园“教什么”和“怎么教”,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2、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发展观。

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让家长重新考虑如何配合幼儿的发展运用适合的方式来教育幼儿,避免拔苗助长。幼儿的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合力大小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应该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这种意识是不应该存在的,应该牢固地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主动与家长合作。

3、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者是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家长直接参与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老师联手配合(共同组织或分工合作)、被邀请主持一些教育活动等。家长间接参与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老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薄等,而自己不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一般的家园联系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家园合作中,上面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结结合、可同时进行的。

参考文献。

1、责编:洋溢,〈家庭教育〉。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基础学》.教育部师范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孔起英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之“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一

语言区是活动区中必有的基本区域之一。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书架上陈列着若干图文并茂的幼儿读物、识字卡片、指偶或手偶等等。这样的布置通常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教师很快会发现,幼儿到语言区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无奈地看到这个漂亮的角落变得冷冷清清而没有幼儿光顾了。语言区到底应该怎样来设置,投放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如何让幼儿对语言活动感兴趣?如何让语言区的活动能够“活”起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对语言区当中的手偶、指偶特别感兴趣,每每有幼儿选择进入语言区总有小朋友在摆弄这些材料,但是面对这些手偶、指偶、头饰,幼儿都只是戴在手上或头上玩一玩、摆弄摆弄,最多也只是和旁边的孩子简单的说上几句很常态的语言“我是小熊,你好”“我是小狗,汪汪”等等之类的短语,摆弄几下之后便不再理会它们,也别提再有更加深入探索活动了。幼儿要想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此以往是不行的。

事实上,可以根据幼儿喜欢手偶、指偶等道具的兴趣点来做文章。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杰根所言,儿童语言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同样,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信息交互作用而逐步获得的,他们是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性地学习语言,表演活动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道具开展故事表演活动。因为它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活动,在故事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听到其他角色的说话,还可以自己操作道具,叙述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在这样与外界相应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要想办法让这些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使孩子们真正喜欢上“故事表演”这种语言活动。

一、创设相关环境,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故事表演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有效活动方式。设置一个宽松和谐的表演环境,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与同伴、教师或其他人交流互动,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1.创设小舞台。

中班的孩子虽然讲述故事的能力不是太强,但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表现欲,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区域活动时,一些孩子戴着手偶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仔细听,原来是自言自语的讲着自编的故事。于是我利用的是教室正前方墙裙以下的一片空地,设置了一个小舞台,舞台不大但特别精致。沿着墙裙的位置我用装饰材料做了一个舞台造型,红纱做成的幕布,()靠近墙的地面上用红色油漆画了一个半圆形的舞台造型,别提有多漂亮了。平平是班上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我鼓励他到小舞台上表演,他戴着手偶站在舞台上,大大方方的表演了一个自编故事,虽然故事很短,只有几句话,但看到他那自豪的神情,我不禁鼓起了掌。其他孩子也投去了赞赏和羡慕的目光。于是在我的鼓励下,小舞台上的讲故事演员渐渐多了起来。他们还特别喜欢合作表演,根据自己的手偶确定自己表演的动物角色,体验着故事表演的乐趣。

2.增设观众席。

愿意上小舞台的多了,还出现了两拨儿幼儿抢舞台的情况,于是马上增设了观众席,就是将小椅子摆成整齐的一排。没有轮到表演的幼儿就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幼儿既是体验者又是学习者。

3.“幼儿排练厅”是自发生成的。

通过观察幼儿故事表演,发现他们对上舞台表演非常感兴趣,但表演的内容都是临时想的。在舞台上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状况,有些幼儿经常会使表演无法进行下去,多数原因是因为忘记故事环节、创编能力弱、胆子小不敢说等等。于是我告诉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仔细规划,我们将“排练厅”设在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依墙而建,墙上贴上些装饰的贴画,如小栅栏、跳舞的小人,加上文字提示,“排练厅”就建成了。这样孩子们懂得了,每次表演之前要先商量故事表演内容、角色分配以及练习表演等。

二、根据幼儿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投放并制作相关表演材料。

1.将主题活动中故事表演的`材料投放到语言区。

在开展语言集体活动时经常有故事表演的拓展活动,但由于课堂上时间短,孩子们对故事拓展表演总是意犹未尽。于是我将这些故事表演材料如头饰、服装、道具等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区角活动时继续表演使用,大大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表演能力。

2.根据幼儿兴趣,师幼共同制作表演材料,提高表演积极性。

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接触的新鲜事物也较快。我们教师要紧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抓住教育时机。如,有段时间孩子们特喜欢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于是,我组织幼儿来讲述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外形特征、服装、特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动员大家收集材料,共同制作了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靶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故事表演的时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适时投放电子设备,激发表演兴趣,促进能力提高。

适时投放录音机、摄像机、电视机。录音机是语言区中必备的设备,它可以供幼儿欣赏故事时使用,必要时还可以将幼儿讲述的故事录下来进行具体指导。摄像机在幼儿故事表演当中的使用,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初期,看到孩子们的表演觉得很好玩、很可爱,便用用手机随时拍一些孩子们表演的片段,然后放给孩子们看。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对故事表演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大多数幼儿加入到了表演的行列中,纷纷要求我给他们摄像,于是我们购置了小型摄像机。每次表演结束后我都会将幼儿表演的录像通过电视机播放给他们看,他们看着自己的表演非常的自豪,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自己表演的不足,促进了幼儿故事表演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1.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适当的评价是孩子成长的推进器,《新纲要》中说,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当孩子在语言区表现好时,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如走近孩子的身边,轻声的说,真不错;刚才你讲的故事很精彩,是自己编的吗;此外,同伴的掌声也是很好的奖励品,在同伴面前适时给予表扬、肯定,更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细心观看幼儿表演,教师适当介入。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次凯凯和伙伴们各自拿着动物手偶在进行即兴创编故事表演活动,故事内容是“小猴子找妈妈”,大概情节与“小蝌蚪找妈妈”如出一辙,我正对他们的仿编思路所折服时,小猴找遍了所有的小动物,可是还没有找到妈妈,这时我看到扮演小猴的凯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我灵机一动,抓耳挠腮的假扮成猴子的样子说:“我是猴妈妈,我的孩子去哪了?”只见凯凯高兴地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终于找到妈妈了!”其他小伙伴也纷纷抱着我,为这只“小猴”感到高兴。教师的自然介入不仅使幼儿的故事更加完整,更重要的要让他们体会到在故事表演中机制灵活是多么的重要。

3.活动后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对幼儿进行评价,就要依赖于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所以,教师必须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观察,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将其放大,告诉大家,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幼儿对材料操作的能力,使该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时间更有效,幼儿使用的频率更高。

四、家园合作,收集各种与故事表演相关的材料。

1.将“亲子故事表演”活动所用材料再利用。

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亲子故事表演”活动,家长们积极参与,他们根据自己表演的故事内容亲手制作了许多服装、道具等。如《三只小猪》里的三座房子,《狼来了》里面的各种头饰和农民用的锄头,《拔萝卜》里的大萝卜・・・・・・孩子们看过了这些故事表演,对这些材料即熟悉又亲切,所以更加激起了他们对故事表演的热情,纷纷要来扮演其中的角色。

2.动员家长,收集更多能够用来表演的材料。

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故事表演活动,他们对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更加的了解,也更加的支持,因此家长们在之后的日子里也开始留心收集能够用来表演的材料,如圣诞节的小柏树、圣诞帽;孩子穿小了的漂亮纱裙、纱巾,小公主的皇冠、魔术师的魔法棒……家长们以自己的情绪感染着孩子,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语言区故事表演的活动中来。

区域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在语言区的活动中乐于动手操作,乐于想象,在反复玩中学,在反复学中玩。在故事表演游戏时,他们解放头脑,自己动脑思考;解放双手,自己动手操作;解放眼睛,自己观察世界;解放嘴巴,自己大胆讲述;解放空间,自己探索寻找;解放时间,自己支配使用。这是属于他们的世界,让他们在这里,游戏吧!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二

观察要点:是否愿意根据玩具蛋内部的特征分类放置。

3、美丽的链子(选自教材111)。

材料提供:红、黄、蓝、绿等彩色串链。

观察要点:串链的方法(随意、单一、间隔)。

4、毛毛虫一:(选自教材p189)。

材料提供:已串好的毛虫积木图片若干,不同颜色的毛虫积木、骰子;。

观察要点:是否乐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串毛毛虫(随意、单一颜色或形状、二维)。

5、毛毛虫二:

材料提供:彩色圆形纸片;毛毛虫墙面环境,2-4个点数不等的小插袋,

观察要点:是否愿意按点数尝试拼接毛毛虫。

小汽车嘀嘀嘀。

1、小司机(选自教材p182)。

材料提供:红、绿灯指示牌;各类玩具车;停车场。

观察要点:是否愉悦,有自主的表现;。

2、小汽车排排队(选自教材p180)。

材料提供:道路情景创设;红、黄、蓝、绿汽车图片;。

观察要点:是否能按颜色进行归类。

3、汽车拼板。

材料提供:木制特种车辆汽车拼板;kt板自制汽车拼板。

观察要点:对拼板是否感兴趣。

4、装车轮(选自教材p238)。

观察要点:能否根据大、小的不同进行车与车轮的匹配。

春天里的……。

1、蝴蝶飞(选自教材p148)。

材料提供: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各种颜色的小花、蝴蝶;糨糊、棉签;。

观察要点:对花园里的小花和蝴蝶是否感兴趣并乐意去操作。

2、春天的花园(选自教材p151)。

材料提供:小草背景图;拓印材料:萝卜、土豆、生姜、青菜等;玩色工具;。

观察要点:对拓印材料与颜色的选择。

积木乐园。

材料提供:海绵积木、球形插塑积木、图形积木等。

观察要点:幼儿在构建中是简单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班有进来多个新生,那些幼儿是第一次入园,对幼儿园很陌生,对区域活动没有概念。因此在创设区域角是要考虑多个层次。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发展状况来创设区域角,丰富区角内的操作材料。班内一半的幼儿已有一学期的区域活动经验,因此在创设时要增加难度,帮助幼儿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对于一半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要增添最基本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发展自身的能力。

二、上学期区域活动优势及弱势。

在上学期中,我们创设了图书角、表演区、娃娃家、建构区、手工区五个区域角,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角,但在选择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显得很盲目。较多幼儿看同伴选择什么自己也就选择什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前端,幼儿的兴趣很浓厚,都很乐意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有所减弱,让我意识到材料要随时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更换、增添。在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及时的介入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幼儿在娃娃家内出现争吵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幼儿,可通过游戏的角色,以同伴的身份进入到活动中进行指导幼儿。

上学期中,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很丰富,让五颜六色的材料映入了幼儿的眼帘,使幼儿在活动开端就有了浓厚的参与兴趣。材料的准备形象直观,适合托班幼儿操作。班内娃娃家的创设是根据幼儿生活的环境来创设,让幼儿有温馨舒适的感觉,从而让刚刚入园的幼儿乐意开开心心来园。

三、区域活动预期目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根据幼儿发展现状我们将目标定为:

(一)继续为幼儿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也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游戏活动。

(二)通过各种材料的增添,让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时巩固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认识更多的颜色及形状。

(三)通过表演让幼儿学会主动与同伴交流,也通过展示自己培养幼儿大胆的性格,让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

(四)通过建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也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物体形状及特征,萌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五)通过手工区的操作,让幼儿知道玩泥的技能:团、肉、搓。在此区域中也让幼儿认识各种豆子及树叶,让幼儿喜欢豆子及植物。

四、活动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去发现幼儿的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幼儿某一活动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幼儿行为的表面,更要从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如:在认识图形、颜色方面,教师有多个材料的准备可让幼儿根据兴趣去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品出发进行指导,这样幼儿会获得不同的经验。

最后,教师的介入要恰当,要有技巧。教师的介入方式可通过平行介入、垂直介入和交叉介入的方式介入来指导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不同的表现来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幼儿活动,对于幼儿指导的效果也更为有效。

五、五个区域设计:

(一)名称:建构区。

目标:1.能自由选择积木根据物体形状进行拼搭。

2.在活动中不将积木占为己有。

3.萌发幼儿与同伴合作拼搭的意识。

材料投放:各类积木。

(二)名称:表演区。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够主动与同伴共同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材料投放:各种乐器、头饰等。

(三)名称:图书角。

目标:1.学习正确摆放书籍。

2.指导看书规则,不影响他人。

3.萌发幼儿保护书籍的意识。

材料投放:各类书籍。

(四)名称:娃娃家。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与同伴共同游戏。

2.认识及了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材料投放:各种厨房用具、娃娃、电话机、餐具、小板凳等。

(五)名称:手工区。

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巩固认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并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指导动物喜欢吃什么。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投放:彩色木珠、彩色线。

五颜六色的树叶。

动物头饰、各种食物等。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三

幼儿阶段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阶段,发展语言,是使幼儿获得知识的基础条件,是幼儿进行思维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幼儿交际意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与幼儿的接触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极少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课上不愿意发言,表现得唯唯诺诺、害羞胆怯,即使发言,也表述得不完整、声音低,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下,种种状况,对于幼儿日后语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改变此现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发展幼儿语言,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大胆地说、自信地说,并且说得准确、说得规范。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一些策略和途径进行具体的说明和探讨。

一、主动靠近幼儿、接近幼儿,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

部分幼儿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常常表现得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刚刚离开家,脱离了父母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他们由于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得沉默寡言,不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沟通,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应主动靠近幼儿、接近幼儿,拉近自己和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幼儿对我们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让幼儿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与我们进行言语上的交流和沟通。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与幼儿谈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且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主动问问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啊?”“最近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儿了?”“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喜欢哪个卡通人物?”“你的愿望是什么?”等等,这样,面对熟悉且喜欢的话题,幼儿才会变得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而且,也营造出了宽松的谈话氛围,消除了幼儿对我们的陌生感和胆怯情绪,进而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产生说话的兴趣,从而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们也可以要求幼儿从家里带几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在课堂上,让幼儿对照片上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故事进行介绍,因为讲话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调动幼儿表达的欲望,幼儿也会有话可说,这在无形之中也对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创造机会。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来进行,因为形式生动有趣,更易于激起幼儿表达的欲望,让幼儿让变得敢于说、乐于说。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主题的情景模拟活动,如动物园的歌唱比赛、今天我是小小收银员、娃娃医院、今天我当家等等,每个主题都设计不同的角色来让幼儿进行扮演,这样,在与同伴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时,幼儿会变得更加放松,也不会受到其他条件限制,谈话氛围会十分轻松愉悦。另外,幼儿也会学到在不同交际场合所要用到的不同交际语言,如在娃娃医院中,角色对话活动主要是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展开,如扮演“医生”角色的幼儿可能会说“你哪里不舒服?”“我给你量量体温吧!”“我给你开几服药”“平时要注意休息”……扮演“病人”角色的幼儿可能会说“我发烧了”“我嗓子疼”“鼻子不通气”“肚子不舒服”……这样,幼儿在对角色进行扮演时,也无意识地对适用于各种场合的语言进行了锻炼和学习,而且,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变得乐说、爱说。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则要当好倾听者的角色,对于幼儿存在发音错误和出现病句的情况,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可以组织开展童话剧表演活动,如将幼儿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人鱼公主》《拇指姑娘》《三只小猪盖房子》等等,改编成剧本的形式,剧本中的语言要尽量简单,符合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然后,给幼儿分配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将童话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这样有趣好玩的角色扮演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同时,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的与人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使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用语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在与人交流时如果使用礼貌用语,可以给对方留下落落大方、懂礼貌的好印象,交流也会变得十分愉悦和顺畅。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语言的指导,教给幼儿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交谈对象所应使用的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语言习惯,从而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切实提高提供充足且有效保障。

比如,我们要教导幼儿,遇见长辈时,要热情打招呼,学会问好、道别,如遇见了老师,要说“老师好”,离校时要主动跟老师说“老师再见”“老师明天见”,玩玩具时如果别的小朋友想玩,可以说“你先玩吧”“我们一起玩好吗?”,不小心碰到了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当别人影响了自己向自己道歉时,自己要懂得体谅、谅解别人,说“不要紧”“没关系”,当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请您帮我……”得到帮助之后,要说“谢谢你!”,当别人向自己寻求帮助时,要热情给予帮助,别人向自己道谢时,要说“没关系不用谢”。

另外,我们还要教育幼儿,在说话时必须声音响亮,让别人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吐字要清楚,不要说得含糊不清。当别人说话时,不要随意插嘴、妨碍别人说话;别人与自己讲话时,要认真、专心地倾听,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或者直接无视别人的讲话;别人向自己提出了问题,要认真地思考、回答。

这样,通过加强对幼儿的指导,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那么,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

四、抓住生活中的合适契机,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与表达。

在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适合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和机会,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懂得抓住生活中每一个合适的契机,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想法与感受,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的交流与表达,调动幼儿说话的欲望,让幼儿有话愿说、想说,进而通过这些语言练习机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吃点心时,如果点心时圆形的小糕点,我们就可以即兴提问“小朋友们,除了点心是圆的,你还知道别的圆形的物体吗?”幼儿纷纷发言“玻璃球!”“皮球”“篮球”“硬币”“太阳”……如果是下雨天,我们就可以问幼儿“今天下雨了,你们是怎么来到学校的?”“来的路上,你看见别人都是怎么避雨的?”等等。

又比如,在班里某位幼儿过生日的时候,我们除了向这位幼儿表达生日的祝愿,还可以趁此时机询问“你们上次过生日是怎么庆祝的?”“你都收到了什么生日礼物?是谁送给你的?”“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你是怎么给爸爸妈妈庆祝生日的?”“送给了爸爸妈妈什么礼物?”等等,这样,在引导幼儿说话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了亲情感恩教育,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通过利用一切合适契机来加强与幼儿间的交流,既能有效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也给幼儿提供了更多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水平。

总之,幼儿时期时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对这一时期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给予高度重视,并且积极研究各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语言培养措施和策略,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未来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有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四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

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

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

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

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区角名称:宝贝书吧。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自由取放图书,学习能将图书按编号放回原处。

二、材料提供:幼儿读物、桌子、椅子、靠垫等。

三、活动玩法:

请幼儿在宝贝书吧里,自由取放图书阅读,幼儿可以坐在桌子边的椅子上看书,也可以坐在地垫上靠着靠垫看书。看完书后把自己的图书按编号放回到原处。

四、提示:

1、看书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

2、爱护图书,轻拿轻放。

区角名称:操作区——花发夹。

一、材料提供:各式发夹。

二、活动玩法:模仿成人梳头发,尝试用各种发夹夹住头发,发展手部小肌肉动作。

三、操作层次:

1、能将发夹打开并夹住头发。

2、能完整夹住头发并有一定装饰美感。

区角名称:操作区——做宝宝奶昔。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能区分物体的大小,分辨红、黄、绿、紫等颜色。

2、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手眼的协调能力。

二、活动材料:红、黄、绿、紫四种颜色的大小瓶子若干。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给瓶子的瓶盖拧开、拧紧。

第二层次:按照瓶子和瓶盖的大小来盖子。

第三层次:按照颜色和大小来盖盖子。

四、活动玩法:

丁丁、迪西、拉拉、小波四个天线宝宝肚子饿了,想要喝宝宝奶昔了。那我们一起来做宝宝奶昔吧!先把瓶子的瓶盖打开,一个个盖子排在桌子上,再把奶昔装进瓶子里,装好后,再把盖子盖回到瓶子上,拧紧。

五、提示:

1、此游戏适合托班第二学期和小班的幼儿。

2、游戏时,瓶盖和瓶子的大小相同,否则,宝宝奶昔要倒出来。

3、盖子的颜色和瓶子的颜色要一样。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五

摘要:交流是科学课堂教学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交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生活的适应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质的愿景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查有效交流。

一、课题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一线教师积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践行新的教育理念,积极为有效的教学行动着。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交流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活动形式,交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生活的适应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探查促进有效交流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课堂交流的主动性、增进知识理解、提高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对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操作定义。

1.探查。

探查,原意指侦察、深入查看的意思。从课堂交流的过程看来,探查具有三大性质:

(1)交流伊始,探查体现了诊断性。当前科学课堂往往以“科学概念”为主导展开教学,课始(或称导课)交流应将重点引向对“学生经验、前概念”的关注上,因此探查的特性应体现出诊断性。这样就有利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利于把握教学起点,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

(2)交流之中,探查体现了思辨性。在课堂交流中,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交流中思维含量不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关于某一科学概念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把握不住,以致于让学生在交流中挖掘不到概念的本质属性,或是把握不住研讨的重难点。因此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应善于通过探查促进学生思辨自己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现象,探究科学本质。

(3)交流最后,探查体现了延生性。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已得到的研究成果,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派生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后的再研究。因此,教师应善于在交流中通过探查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已有结论中的不足,进而引发出新的问题或假设。

2.有效交流。

有效交流是指相互传播、交换,并能达到预期目标。针对小学科学课而言,有效交流必须体现以下三大特点:

(1)简约。它是指交流的形式、内容上要体现出简约的特质。简约的交流是不带文学修饰的交流,是运用科学语言进行的交流,是抓住关键点、矛盾点、生长点而进行的交流。它往往能扣准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语言表达形式,能扣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予以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对所学科学原理的建立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能把握概念生成的节点,认清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障碍,如此,才能设计出简约的探查方法。

(2)互动。互动是有效交流的另一特质,它是指课堂交流的过程必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教师使用的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要能激起学生注意聆听,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思维上的碰撞。更高境界的互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相互间互动,特别是在小组中互动交流,在争论、辩论中将交流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

(3)求真。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科学的特点:一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因此,课堂交流应紧紧围绕科学课的三大特点而展开,交流中及交流后都应将“求真”作为最终目标。

3.探查为何能促进课堂交流走向有效。

(1)探查的运用能引领学生走出“直观”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局限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很难在描述中进一步深入。而探查的运用可以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对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2)探查的运用能引领学生走出“困难”的交流。交流涉及语言的表述,涉及思维的深度参与。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是简单的交流,很难达到对科学本质的挖掘。而教师的探查却能给学生搭建一些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支架,消除在交流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障碍和一些逆反心理,起到相互启发、鼓励、配合、支持的作用。

(3)探查的运用能引领学生走出“零碎”的交流。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交流是零碎的,这种零碎表现在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理解等众多方面。零碎的认识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有阻碍作用的,因此介入探查则能让学生的交流走向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活动过程,引发思维、创造,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兴奋,激活内驱力,调动和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忠学小学科学前概念和教学.小学科学课程网。

2.新课程标准解读.实践新课程杂志。

3.陈华彬梁玲编著《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推断盒子里的东西。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引起探索兴趣。

二、幼儿自由猜测并交流。

1、交待第一次游戏规则:不打开盒子,想办法、猜一猜盒子里可能有什么?

2、幼儿第一次探索,猜测盒子里的东西。

3、幼儿进行交流。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盒子里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方法做给大家看看。

4、教师小结:(结合图片)师: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猜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进一步推断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出示盒子里可能装的东西:毛巾、橘子、枣子、硬币。

2、请幼儿说说四样东西的不同。

3、交待第二次游戏规则。

(1)每人两只盒子;

(2)把自己身上的小名片贴在两个盒子的上面(教师示范);

(3)不打开盒子;猜出盒子里东西后放到前面桌上东西的前面。

4、幼儿第二次探索,并根据探索结果把盒子放在相应的地方。

5、集体交流:交流猜测方法和结果。

次序一:把毛巾找出来幼儿的两只盒子比较。“出自:屈;老。师”(可能的组合:毛巾—橘子;毛巾—桂圆;毛巾—硬币)。

引导比较:发出声音不同,轻重不同。

老师小结:毛巾放在盒子里,摇动盒子,听上去声音很轻。用手掂,感觉也是轻的。而且不容易滚动起来。

集体检查:毛巾组盒子里是否都是毛巾。

次序二:把橘子找出来。

幼儿的两只盒子比较。(可能的组合:橘子—毛巾;橘子—枣子;橘子—硬币)。

引导比较:重量不一样;声音轻重不一样;滚动不一样;香味不一样。

老师小结:原来,橘子有点重的,听上去声音噗噗噗的';橘子有点圆,容易滚动起来)集体检查:橘子组盒子里是否都是橘子。

次序三:把枣子和硬币找出来。

教师在枣子组和硬币组各选出一只盒子。请幼儿进行比较。

引导发现:摇一摇,声音差别不大。

教师提供工具:法宝——磁铁幼儿操作,进行比较,分出枣子和硬币。

集体检查:找出枣子和硬币。

次序四:再次确定刚才没有确定的盒子。(幼儿自己及同伴帮助)。

四、延伸。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七

良好的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世界的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育要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画世界,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追求艺术的自由和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更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生活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幼儿艺术教育走向生活的必要性。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感受美、理解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用美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生活,用美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是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题中之义。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

根据课题的研究,我们需要发现并解决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调研组对幼儿园教师下发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教师问卷调查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100%。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育观念。教师虽然已建立了一定的新观念,但很难在实践中有效实施。在新观念和传统观念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观念下的有效教学指导方法存在诸多困惑。大部分教师们仍然比较注重幼儿美术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对幼儿情感的激发和满足以及对幼儿的欣赏和感知比较忽略。

(2)美术教育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多以教材和幼儿画册为主,美术教育内容受限制,忽视从幼儿周边生活和环境中挖掘、开发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美术教育内容比较脱离幼儿生活。

(3)美术材料。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的种类不丰富,忽视对生活中材料的挖掘使用。

(4)美术教育途径。教师多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且以绘画、手工制作活动居多。

(5)幼儿的表现。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都很弱。

二、幼儿生活化美术教育的环境研究。

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欠缺,直接导致其对美的表现能力不强。如何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提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环境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它通过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等随时随地都能给幼儿艺术熏陶和感染。我们尝试着首先从园所环境入手,让幼儿园生活化环境随时随地给幼儿美的体验,增强幼儿对美的感性认识。

1.选取生活中美的自然物来丰富美术教育环境。

精心创设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注意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内容有童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展示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树木、松果、小石头、果实等,鼓励幼儿收集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来布置自己的活动场所;利用生活化的材料制作出各种有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并定期更换。

2.运用自然材料创设能引发幼儿情感共鸣的美术教育情景。

运用自然材料,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具体而生动的教育情景,融入故事、诗歌,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步入园区的幼儿,在满眼“绿色”与“本色”互为映衬的自然情景中,体验到别样的美的感受,引发其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3.立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美术环境。

创设能引发、支持幼儿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全面感知、深入探索。以草、树、花、藤等天然元素编织园所户外环境,让“空中花园”“蔬果乐园”“百草园”,成为幼儿种植饲养、观察探究的乐园;让涂鸦墙、玩沙池、戏水池、体育场成为幼儿感受自然的天然场所。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创意美工室、生活操作间,都成了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的有效场所。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快乐秀自己”。

在班级美术教育环境创设中,我们更多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和幼儿一起讨论、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大胆创设,营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氛围:“最炫民族风”“播种快乐,收获希望”“七彩的童年”“绿色环保”“甜蜜糖果屋”“爱心小屋”等。在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摆设,而成为了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4.利用生活材料创设富有艺术气息的美术教育环境。

在生活化美术环境营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生活”与“艺术”在幼儿园空间设计里和谐共生?我们将自然物与其他人工材质融合造型,用线条、色彩进行创意装饰。走进幼儿园,房顶、窗边、角落、楼道,到处都是惊喜不断的“生活艺术品”,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原来处处有“美”。

如何丰富美术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和开发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我们思考在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力图体现内容的生活化。幼儿的生活是丰富的也是琐碎的,如何从丰富而琐碎的生活素材中选择适合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呢?《指南》艺术领域中的教育建议提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我们根据《指南》的建议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选择。

1.从特征明显的季节更替中预设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过程特征明显,每个季节都有幼儿感兴趣的特色活动,幼儿印象和体验深刻,生活经验较丰富;同时四季更替,自然材料资源较丰富。为此,我们以季节更替为线索,对现有美术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

例如:在艺术活动《秋天的树》开展中,恰逢强风吹断了很多的树枝,教师顺势带幼儿捡枯枝、拾落叶,开展“秋天的树”话题讨论。在找找、看看、涂涂、画画、贴贴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植物的变化。教师和幼儿一起将亲手制作的秋天的树“种植”在走廊上,让它与可爱的松果娃娃共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虽然显得有些稚拙,但这一过程充分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中挖掘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节日活动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节庆活动中的美无处不在:热烈、喜庆的节日活动环境;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节日饰品;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都蕴涵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在节庆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同时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表现,激发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如,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布置、作品展示以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蜡染、年画,布置活动室、走廊,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美的元素,体会人们过新年时互相祝福的美好情感。

3.从熟悉的社会场所中生成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令幼儿自如地表达;越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越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越能引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幼儿园、家庭、户外环境都是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生活场所,这些场所中的人、事、物都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美术教育的宝贵题材资源。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手段自我表达,并享受对现实生活美的创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体味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例如:主题活动“我骄傲――我是武汉人”,幼儿通过实地参观与观看图片、录像,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等,再用写生画、拓印画、装饰画等美术活动形式表现出这些秀丽的风景。这次活动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还激起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4.从幼儿的浓厚兴趣中发现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玩具?.这些都是幼儿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例如:表演区中的面具受到幼儿的喜欢,于是教师顺应幼儿的兴趣,生成了手工制作活动《有趣的面具》。最后又将幼儿自制的面具投放到表演区中,丰富了区角材料,推进了游戏的进展。

1.从方便易取的生活废弃物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些被丢弃或忽略的生活材料在图案、色彩、造型上往往很独特,只要幼儿能仔细挖掘、精心挑选,进行适当加工、改造,通常能变废为宝、化俗为美,它们将重放异彩,变成幼儿美术活动的新亮点。

如:中班幼儿利用报纸、棉签制作《七星瓢虫》;大班幼儿用笔屑进行创意画――《美丽的笔屑花》,用餐巾纸创作手帕等。

2.从天然丰富的自然物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大自然是最丰富的资源库。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石头、沙、果实、树叶、贝壳??这些材料随手可得,其独特的美感也更容易打动幼儿。树枝、树叶、木块、种子、石块??这些自然物质的外形、颜色等特征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例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利用蔬果、树叶等拓印和创意造型。利用树枝开展“玩转树枝”系列美术活动:采集树枝――树枝涂鸦――树枝装饰――借形想象――借形造型等,每一次活动都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3.从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生活用品容易获取,种类丰富。在美工活动中,生活用品也因其自身的独特性,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可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变成可以游戏、装饰的各类艺术品。例如:在亲子环保文化衫的设计活动中,幼儿以彩绘、拓印等方法在文化衫上以保护地球为主题进行创作,与家长一起创作,其乐融融。

4.从独具特色的生活工艺品中寻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材料。

生活中的茶具、餐具、灯具、家具、服饰、草竹编织品等工艺品,在图案、色彩、造型上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体验审美愉悦感,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表达。例如:大班幼儿在欣赏扇子的基础上,开阔了眼界,开启了思维,也设计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扇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教育应回归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把生活融入美术教育中来,让美术教育走进幼儿生活,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加美术活动,通过艺术的沁润开拓视野。充分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场景,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获得艺术智慧的成长、身心的和谐发展,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点亮童心。

幼儿园投放材料范文范本篇十八

随着目前我国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然而就当前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其中依然普遍性的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情况,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话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来找出更加高效化的对话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作为教学基础、教学引导,以及教育目的的新型教学方式。和傳统的接受式教学及灌输式教学是互为独立的。对话教学同样也是目前我国新课改过程中所重点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还是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因此,关于对话教学的定义可总结为:对话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基于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通过语言及非语言形式来进行思想体会与知识学习的双向互动式交流,旨在实现师生间充分沟通与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角色定位不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由于对“对话理论”理解程度不深,而使得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出现缺席情况。在当前新课改的推行过程当中,这种情况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时有发生。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而将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全程不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这无疑有矫枉过正的嫌疑。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有时为了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而不免会在价值观上出现一些错误;甚至有学生认为阅读教学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开始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2.对话能力不足。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其较为特殊的一点即体现在对话是要通过语言形式来开展,对于语言内涵的理解必须要认真倾听,才能够准确了解到表达者的思想与意向,并进一步确保对话能够继续开展下去,实现有效对话。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会认为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所表达出的内容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不太会主动去倾听学生的想法。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旦出现偏离,教师便会打断学生的发言,并视图引导学生靠近所谓的正确答案;或者是教师也听取了学生的回答,但是作为一种被动型的听取,并未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与分析,未能够与学生开展有效对话。

3.小组讨论不当。在常见的课堂讨论环节,往往是老师提出小组讨论要求后,学生前后两桌围在一起,按照课堂话题展开讨论,而在讨论过后,老师让每一组学生派出一名代表表达本组的讨论结果时,学生一张口往往就是“我认为……”。可见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并未分工合作,共同解决所讨论的.问题。

三、应对策略。

1.合理定位角色。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其最为核心的目的即为引导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自主性阅读,这也是加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据此也表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价值至关重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角色的科学、合理定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确保语文阅读对话式教学方式的有序开展。在确保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所发挥出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错误的价值观,教师要予以正确引导,向学生指明大致的正确方向,教给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够达到内化效果。

2.提升对话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式教学,教师也从传统的知识垄断者角色,转变为了组织者、领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新课改的实施也要求教师需从内在出发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以便更好地开展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权威固化思维,学生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开展平等、民主的沟通交流,尽可能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又能够将自身的观念与学生进行分享、讨论,在双方的平等对话过程中达到高度融合,促使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时要求教师本身要先学会倾听,只有具备有良好倾听意识的教师,才能够提升对话能力,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3.合理开展小组讨论。开展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即为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学会与他人如何进行沟通交流,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掌握相关方法与技巧,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思想意识。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时,应当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达到良好的组织性,将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还可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随机更换,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担任一段时间的小组长,培养学生的领导、协调能力。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要避免出现讥讽、嘲笑持不同意见的学生。

总而言之,随着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开始更加广泛的采用对话教学方式。但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尤其是以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对话能力不足、小组讨论不当等问题最为普遍。对此,本文进一步就提出了合理定位角色、提升对话能力、合理开展小组讨论等措施。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有关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7).

[2]郭小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速读(上旬),,(6).

[3]赵彦亭.“文本细读”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文信息,,(7).

[4]张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8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