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家协议书 分家怎么写分家协议书(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14:54:49 |
  • ZTFB |
  • 11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一

(母亲)

长子某某,男,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次子,男,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女儿

立约人 共有二男一女,子女均已结婚,现三人均表示愿意分家析产,改变过去共同生活的状态,各立门户。

经协商,达成如下分产契约,并由_________作见证人。

(一)立约人老两口随_________一起生活。

(二)现村内住三处平房。

将位于某地的五间砖瓦房及院落内附属物归长子王_______所有;将位于归次子_________。

女儿愿意放弃财产权。

(三)家具及家用。

归其长子_________,耕地承包权分别归_________。

(四)存款_________元,由其_________分得_________元,长子_________分得_________元。

儿子每月平均负担其父母日常生活用,现每月二人给付200元。

(五)立约人如遇重病或其他意外,费用由___________共同负担。

(六)以上所列各项,立约人完全同意,并有见证人作证。

(七)、本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生效。

(八)、本协议一式____份,当事人各执一份,公证处留存一份。

父亲(签字):_________

子女(签字):_________

子女(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见证人(签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二

立约人父亲:_______________男,汉族,住_________;

长子:_______________某某,男,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

次子,男,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

立约人共有二子,儿子均已结婚,现两人均表示愿意分家析产,改变过去共同生活的状态,各立门户。经协商,达成如下分产契约,并由_____________作见证人。

(一)立约人老两口随_____________一起生活。

(二)现村内住三处平房。将位于某地的五间砖瓦房及院落内附属物归长子王________________所有;将位于归次子_____________。

(三)家具及家用。归其长子_____________,耕地承包权分别归_____________。

(四)存款_____________元,由其_____________分得_____________元,长子_____________分得_____________元。两个儿子每月平均负担其父母日常生活用,现每月二人给付200元。

(五)立约人如遇重病或其他意外,费用由_____________共同负担。

(六)以上所列各项,立约人完全同意,并有见证人作证。

(七)、本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生效。

(八)、本协议一式__________份,当事人各执一份,公证处留存一份。

(签字):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日

见证人(签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日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今后学生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未知世界已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充满着猜想和探索。因此在本节课中,力争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让观点交锋。让智慧碰撞,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功。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探究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移多补少等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教学方式:教师采用激趣创设组织引导的方式教学本节课。

2.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3.评价方式:本节课运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4.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课件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电脑出示姚明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姚明。)你们对姚明有哪些了解,谁愿意说说?

生:姚明身高2.26米。

生:他在美国nba打篮球。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姚明哥哥,自从加入美国nba之后,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篮球巨星。姚明哥哥技术全面。尤其是罚球百发百中。(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这又是谁?(蓝猫。)它带着好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虽然它们个子矮,但特别不服气,一定要与姚明队比比谁的投篮技术好。同学们,你们愿意当裁判吗?(愿意。)那好你们来评判一下两个队哪个队投篮更准!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一)创设情境

师:继续来看大屏幕,这是两个队在相同的时间内投篮的情况,姚明队只有4人,投中篮球的数量分别是:1号队员投中6个,2号队员投中4个,3号队员投中6个,4号队员投中8个。蓝猫队则派5个。前来应战。谁能介绍蓝猫队每名队员投篮的情况?

生:蓝猫队1号队员投中5个,2号队员投中6个,3号队员投中5个,4号队员投中4个,5号队员投中5个。

师:你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哪个队投篮更准呢?请说明理由。

生:我认为蓝猫队投中的总数多,投中25个,姚明队投中了24个,所以蓝猫队投篮准。

师:有多少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

师:谁还有其他想法?

生:投中最多的队员在姚明队,他投中了8个,姚明队投篮更准。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应该看平均每个队员投中几个球。

师:谁和他想的一样,请举手。

师:通过你们的总结,要比较哪个队投篮准,有这样3种情况:第1种,比较投篮的总数。第2种,一个人投中的多,就代表整个队伍投得准。第3种,求平均每个队员投中多少个篮球。

师:有的同学认为,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较哪个队投篮准,比较总数就行,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生:不合理,人数不同,人数多的占便宜。

师:还有的同学认为,一名队员投得多,就认为该队投得准,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生:一个人的表现,不能代表整个队伍的情况。 师:这两种方案都不行,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较哪个队投篮投得准,谁知道怎样比较才合理呢?

生:求平均每个队员投中多少个篮球。

师:同意吗?

生:同意。

(二)探究平均数的方法及意义

1.探究平均每个队员投中个数的两种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研究怎样求平均每个队员投中多少个篮球。

师:课前老师给同学准备了学具,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具小组合作,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研究。

师:谁愿意汇报,汇报时先说出你们采用的方法,然后再讲怎样求的。

生:我用的是摆学具方法,把多的部分放到少的那里,这样就求出了姚明队平均每个队员投中6个,蓝猫队平均每个队员投中5个。

师:小组分工明确、操作熟练,通过把多的移给了少的,很快地求出了平均每名队员投中了多少个篮球,谁来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板书:移多补少。)

师:还有的同学用的是计算的方法,请这两名同学讲讲他们是怎样求的。

师:看来求平均每个队员投中多少个篮球,有两种方法:(1)是用操作的方法;(2)是用计算的方法。当然解决问题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2.揭示平均数。

师:哪个队投篮更准呢?(姚明队。)

师:姚明队的6个,蓝猫队的5个,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这两个数还有新的名字吗?(板书:平均数。)

师:原来姚明队、蓝猫队每名队员投中的不一样多,由于把多的补给了少的,这样每个队员投的一样多吗?(一样多。)这个6和5是每个人真正投中的数量吗?(不是,这是两个队投中的平均值。)

3.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了两个队谁投篮投得准的问题。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平均数,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数据:

(1)小刚、小红、小华、小军4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0岁。

(2)哈尔滨师范附小三年一班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不服气的蓝猫—《求平均数》教学纪实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不服气的蓝猫—《求平均数》教学纪实与反思138厘米。

(3)王明期中考试数学、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8分。看到这条信息你们能知道什么?(最后屏幕打出实际成绩100分、98分、96分。)

师:看来平均数并不一定代表实际数量,平均数应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平均数,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的资料在哪里找到的?

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习数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种方法。

三、解释应用,内化升华

师:蓝猫队没有姚明队投篮准,但特别不服气,它们用刻苦训练来提高技术,你们看(课件出示。)

1.观察蓝猫队前4天投中篮球情况统计图,请你们计算出平均投中多少个?你们先猜测一下,平均数应该在哪两个数之间?大概是多少?谁来说?(出示课件。)

生: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应该是200。

师:你们猜测得对不对呢?我们把第一张答题卡拿出来,自己验证一下。

师:谁愿意拿着你的答题卡到前面来汇报?

师:谁愿意来评价一下这名同学的汇报?

师:你能发现同学的优点,这也是你的优点。

2.蓝猫队员骑自行车训练体能,观察统计表,求平均数。

师:蓝猫队不但天天练习投篮,而且天天加强体能训练。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把第二张答题卡拿出来。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来汇报?

3.蓝猫队队长看到队员们刻苦训练,它为队员们每天买矿泉水,但是账单被小蓝猫不小心弄污了,你能帮它们算出第4天买了多少瓶水吗?(课件出示。)

师:根据前3天饮用矿泉水的数量,你估计第4天饮用了多少瓶水?

师: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把第三张答题卡拿出来,小组先讨论,然后解答验证。

师:根据这4天饮用矿泉水的数量,你能知道什么?

师:小蓝猫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进行了刻苦的训练,在这里我们共同祝愿它们取得优异成绩,好吗?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来求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那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先把每个同学的身高填在统计表中,然后再求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只列式不计算。(学生汇报。)

师:回家后把结果计算出来,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利用计算器来帮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组之间自主研究、合作探索,学会了用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反思:

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综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节课以不服气的蓝猫这一主线贯穿全课的始终。首先,教师利用姚明队和蓝猫队哪个队的投篮更准一些?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的认知冲突搭建辩论的平台。其次,在学生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价值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升华、感悟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最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应用价值。整节课的设计巧妙、自然地利用具体情境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既注意知识间的环环相扣、逐步深化,又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时指导,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求平均数的过程,渗透了移多补少、估算、推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个学生都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促进理解力、探究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步发展。

3.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

本节课重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与强化,当学生算出平均数之后,重视引导学生理解6和5表示的是什么?5是指蓝猫队每个队员都投中了5个球吗?在教师持续质疑之下,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体验到这两个数并非指每个队员实际投篮的个数,而只是代表着一个队的平均水平。在后面教学中又增添了让学生估测蓝猫队前4天平均每天投中多少个篮球。学生在估测活动中感受到了平均数的取值范围。至此,可以说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理念,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但回顾整个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遗憾之处:

1.在学生合作交流的细节上还要落到实处。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同桌讨论之前缺少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的程度还不完全均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小组合作给予必要的组织和引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注重组际之间的评价,把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间的协调互助、共同发展。

2.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处理不够灵活。教学中,教师问道:怎样能知道姚明队和蓝猫队哪个队投篮投得更准一些?有个学生直接说出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这时教师没有灵活地改变教学预设,而是继续追问:我们和他们比投篮的总数可以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后因势利导:你们知道用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平均数怎样求呢?你们来试一试。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生成学案,让我们的教学富有灵性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四

兹有腾冲县滇滩镇联族三家村社区__________夫妇生有三子女,长子__________、次子__________、长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都已长大成人并且已婚,长女正在就读大专,现因家庭情况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兄弟两家和平商量,同时有后亲__________舅爹、家常__________叔叔旁听作证,父母来主持。

全家共同协商分房情况如下:

一、房产分割:长子__________分得三家村住宅、滇滩镇新街子商铺最西边一格一直打到父母指下的界线;次子__________分得滇滩镇新街子的地作地基以及中间的那格商铺,铺面剩下的分给__________用来作新家的大门以及进家里面的一条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每年必须各拿出2500元钱给父母,直到父母双方百年归终)。

二、林产分割:将家坟、面梨树、窑洞地、打淀房、赵家地、龙塘、东家坟山等,兄弟两家平均一家一半。

如果以上土地有矿产所得利益兄弟两家平分。

老家园子里的树,__________盖房子需要用到的必须要砍。

剩下的树有父母分配。

三、田产分割:大平地山坳地秧田三块为一份以及板田三块为一份两家商量各分一份;大长田平均分成两半,__________分得上面那一半,__________分得下面那一半;大弯田分成两份,__________分得下面那一份,__________分得上面那一份;一双筷和石头田加起来平均分成两半,一家一半;达连地和麦子田分给__________抽下做地基所有,洋芋田分给__________。

四、父母的赡养协议:父母双方任何一方生病所需费用有兄弟两平均个支出一半,兄弟两各自住宅必须设置父母所住的房间,父母想什么时候去哪家住都可以。

父母百年归终兄弟两一起安葬,经济支出一家一半。

五、各家所有的房产,田地只能享有与管理,不能出售或转让。

长子、次子如有谁家不孝,父母有权收回其分得的房产。

六、长女__________分得老地基路边的树必须留给她,她想什么时候去取就什么时候去取。

口说无凭,特立此协议,兄弟不得反悔,本协议一式三份,兄弟两家和父母各执一份,并且由父母和兄弟两家签字生效。

父亲:长子:次子:

母亲:长媳:次媳:

日期:20__年6月13日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五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篇二:人体生理学 abo 血型与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与动脉血压测量综合实验

摘要 本实验采用波片法鉴定人体abo血型和汞式压力表测定人体动脉血压。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凝集,汞式压力表在压紧被测者上臂后松开第一次听到声音时读数110mmhg,声音消失处读数70mmhg。实验表明,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动脉血压为110/70mmhg。

关键词 abo血型血压玻片法汞式压力表

前言

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两种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分别是a抗原和b抗原。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抗原类型的不同,可将血型分为四型:仅有a抗原者为a型,仅有b抗原者为b型,两种抗原均有者为ab型,两者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型可作为机体免疫系统鉴别“自我”和“异己”的标志。在临床上,血型鉴定是进行输血和组织、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在人类学、法医学研究上,血型鉴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舒缩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在心缩期内,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在心舒期内,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心脏血管的负担,如动脉血压过低,将引起器官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造成脑、心、肾、肝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将引起器官的功能障碍和衰竭。血压过高,则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过重。长期高血压患者往往引起心室代偿性肥大,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所以保持动脉血压处于正常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十分重要的[1]。学习如何测量动脉血压,对于掌控被测者动脉血压的变化,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1 实验目的及原理

1.1 abo血型鉴定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如表1。

表1

1.2 动脉血压测定

学习间接测量法(听诊法)测定人体动脉血压原理,并实际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值。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原理是用血压计的袖带在所测动脉外施加压力,再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听不到声音,但如果在血管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则血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血压计袖带内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完全阻断了肱动脉的血流,此时在肱动脉的远端(袖带下)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肱动脉的脉搏。当徐徐放气减小袖带内压,在其压力减低到低于肱动脉收缩压的瞬间,血液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迫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涡流,此时能在肱动脉的远端听到声音和触到脉搏,此时袖带内压力的读数为收缩压。若继续放气,当袖带内的压力越接近于舒张压,通过的血流量也越多,血流持续时间越长,听到的声音也越清晰。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的瞬间,血管内血流由断续的流动变为连续流动,此时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的压力为舒张压(图1)。

2实验器材和药品

1) 仪器 显微镜,离心机。

2) 器械 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血压计,听诊器,桌椅。

3) 药品 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3实验步骤

3.1玻片法abo血型鉴定

(1) 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 细胞悬液制备 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 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 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 判断血型 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3.2 动脉血压测定

3.2.1 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常用血压计有两种类型,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图2),另一种是弹簧式血压计(图4-1-3-3)。前者比较精确,后者方便携带。两种血压计均由检压计、袖带和橡皮气球三部分组成。汞柱式血压计的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40 kpa(0~300 mmhg)(1mmhg=0.133kpa,1kpa=7.5mmhg)刻度的玻璃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与水银贮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橡皮球相通。橡皮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和放气之用。近年来又有一种新型的电子血压计在临床上应用。

图1 间接法测量血压原理示意图 图 2 汞柱式血压计及弹簧式血压计

3.2.2听诊法测量动脉血压

1)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取坐位,全身放松,右肘关节轻度弯曲,置于实验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

2) 打开血压计,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将袖带平整、松紧适宜地缠绕右上臂,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处,开启水银槽开关。

4)将听诊器两耳器塞入外耳道,务必使耳器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在肘窝内侧先用手触及肱动脉搏动所在部位,再将听诊器胸器不留缝隙地轻轻贴在上面。

6)测量收缩压:挤压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表上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再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升2.7~4.0kpa(20~30mmhg)。随即慢慢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在观察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听到“崩”样第一声清晰而短促脉搏音时,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7)测量舒张压:使袖带继续徐徐放气,这时声音先依次增强,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声音变调)这一瞬间,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代表舒张压。也有人把声音突然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作为舒张压,若取后者,需另外0.67kpa(5 mmhg)较妥。

8)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表示,如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70kpa(110mmhg)和9.33kpa(70mmhg),记为14.70/9.33kpa(110/70mmhg)

9)列表记录你所测得同学的血压。

4 注意事项

4.1 abo血型鉴定

1)所用双凹玻片的试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

2)a及b标准血清绝对不能相混,所用滴管上贴橡皮膏标明a及b、红细胞悬液滴管头不能接触标准血清液面,竹签一端去混匀一侧就不能去接触另一侧。

4.2 动脉血压测定

1)室内务必保持安静,测量血压前需嘱受试者静坐放松,以排除体力活动及精神紧张对血压的影响。

2)袖带宽度应为12cm,袖带缠绕不能太紧或太松。听诊器胸器最好用膜型。安放时既不能压得太重,也不能接触过松,更不能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定。

3)需要连续测定2~3次,取其最低值或平均值。重复测定时,袖带内压力必须降至零后再打气。

4)发现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应将袖带解下,让受试者休息10min后再测。

5)血压计用毕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卷好、放置盒内,以防玻璃管折断;并关闭水银贮槽。 5结果与分析

5.1 abo血型鉴定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该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发生凝集,故该被测者血液中红细胞既无a抗原,有无b抗原,由此判断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六

江苏农村分家析产协议书

立约人(父亲):男,汉族,年生,

(母亲):女,汉族,年生,

长子,男,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次子,男,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女儿,女,_____年____月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

立约人共有二男一女,子女均已结婚,现三人均表示愿意分家析产,改变过去共同生活的状态,各立门户。

经协商,达成如下分产契约,并由_________作见证人。

(一)立约人老两口随_________一起生活。

(二)现村内住三处平房。将位于某地的五间砖瓦房及院落内附属物归长子王_______所有;将位于归次子_________。女儿愿意放弃财产权。

(三)家具及家用。归其长子_________,耕地承包权分别归_________。

(四)存款_________元,由其_________分得_________元,长子_________分得_________元。儿子每月平均负担其父母日常生活用,现每月二人给付200元。

(五)立约人如遇重病或其他意外,费用由___________共同负担。

(六)以上所列各项,立约人完全同意,并有见证人作证。

(七)、本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生效。

(八)、本协议一式____份,当事人各执一份,公证处留存一份。

(签字):______________

子女签字:_________

子女签字:_________

子女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见证人(签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七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需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本课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再现“神六”胜利发射的辉煌局面,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同学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同学对数学、对教师发生亲近感。而最后的总结可谓“经典”,将同学从课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迹,这样与开头相互照应,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沛尊重同学,给他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同学,使同学人人得到发展。

本课中,在创设问题情景、出现例题的表格之后,我让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身提出数学问题。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同学的主动考虑、主动发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同时,同学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习了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由同学自身提出今天研究的内容:“两次平均每分钟拍摄多少张?”这样同学感到:今天学习的问题是由我提出来的,心里充溢了骄傲和自豪。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同学的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同学的发展需求,对有特殊数学才干和喜好的同学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在练习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同学估算能力这一宗旨,可谓匠心独具,令人流连。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同学经常将两个平均数相加除以2,这是平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一般情况下,同学能认识错误,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导讨论:

1。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142+140)÷2?2。假如男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3。假如女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4。再让同学比眼力,猜想五年级四个班哪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最高?

这样深入挖掘,有意识地对同学思维进行深度引领,将一条简单的选择题进行多次讨论,让同学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平均分家协议书(推荐)八

《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统计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本节课我把平均数学习放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平均数”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以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想说什么、引出一系列问题,最总引出当两组人数不相等时比什么可以比出投篮水平的高低为引领,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出了平均数。接着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算一算过程中得到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感悟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并在讲解练习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同学的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同学的发展需求,对有特殊数学才干和喜好的同学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在练习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同学估算能力这一宗旨,可谓匠心独具,令人流连。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同学经常将几个数相加除以几,而不去看题中的具体情况,这是平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一般情况下,同学能认识错误,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导讨论:.如果,这里要除以6,题中的问题又该怎么改?然后再教育学生要仔细审题。这样挖掘,有意识地对同学思维进行深度引领,让同学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令我更多思考的是我的不足:虽然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设计,由于我过重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疑惑、困难等。另外教师的教育机智还远远不够,没有及时捕捉学生的契机,学生多好的回答竟然不理睬,还是按自己的路往下走,课堂上对于学生肯定的回答或精彩的回答不给予表扬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力争让自己的课堂有更多的精彩,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有更多思维碰撞的火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