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通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3:53:08 |
  • ZTFB |
  • 13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案例,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例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小农经济”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笔者从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涵义和特点、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难点。

评价行为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本身就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既不能忽略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又不能忽略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要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对个人的评价可以强化个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而对小组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则有可能催化学生个人的小组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使得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对广大教师来说,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往往会对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读新课改,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就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就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详细探究,希冀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为解决实际地理教学问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和当前素质教学的发展要求是相符合的,这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就能为具体教学应用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内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各方面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少。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对事物及自己也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教学当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能发现,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比较缺乏,只注重学生机械性的进行做习题,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再有就是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待激发。另外,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没有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地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就有着很大阻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应用比较单一化,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这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有着很大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重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科学应用就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去。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能方便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比较有利。地理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也能大大提高效率,这样能将地理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里,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学生的个人特色,对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的作用发挥比较有利,这对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就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的适当性,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效率水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策略可从以下几个点加强重视:

第一,合作小组的科学建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建立小组环节是比较关键的。小组的组建要注重精心安排,将小组成员的作用均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小组分配的数量保持在四人到六人比较合适,小组间的距离要能保证清楚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来组织其他的成员,教师将任务分配好后方便成员的操作。通过小组的组长向教师进行提问题和组织自由讨论,并能进行推荐学生总结讨论结果,保障讨论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合作小组的组建避免形式化。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避免小组的形式化问题出现,学生对教师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存在异议的时候,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应用,将教学当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的时候,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通过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将小组组建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第三,注重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能够调整好角色,将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所以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也要能围绕着学生进行展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指导以及调控和组织的角色,所以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作用的发挥。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方便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下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进行制定科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在存在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性地进行指导解决。

第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明确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在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能够明确化,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小组成员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都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要明确目标,将组内分工明确化,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学习模式应用的质量。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采取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就要从多方面注重合作方法应用的要点,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作用效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研究,希望能为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生物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此,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概念基础上,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学生对此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参加学习活动的行为,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创建良好的同伴关系。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合作的过程,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认真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做到下面几点:

1.科学确定小组成员。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一旦小组分组出现问题,如在同一个小组内全部是学困生,或者全部是优秀性,或者小组内学生性格存在较大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则不易取得成功。所以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做到科学分组,要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要保证每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有一定比例的男生与女生,有性格活泼的也要有性格内向的,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小组间的竞争才能更有效。

2.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要开展丰富的讨论与比赛活动,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才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如笔者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装蔬菜时要用黑色塑料袋,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同学们有几种意见?第二,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第三,怎样看待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有效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寻找正确的答案,又产生新的认识。在遇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合作。

生物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合作,生物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上做大量的实验,但由于课上学习时间有限,可以将一些生物实验移到课外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如在学习“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时,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但要想观察实验现象则需依赖一周后的时间。要想深入探索“对种子萌发具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光、土壤、水”,则需更长的时间。为了收到较好的合作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研究与观察。

4.正确开展小组合作评价。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老师赢得大量的辅导时间,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的操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此要求相一致。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互相传达学习信息的过程,但学生性格还不完善,还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时不能对合作学习负责,所以教师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与总结,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此目标相契合,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应用。笔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都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认识到合作学习不可能适于解决全部学习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思考与合理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读初中生物教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教学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文章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从讨论、操作、探究、总结等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策略。要借助合作讨论,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借助合作操作,提高实验科学性;借助合作探究,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借助合作总结,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初中物理属于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合作讨论,以便找出最科学的操作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能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用法及操作方式,并且还能了解实验中各种物品的连接方法。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怎样绘制电路图、怎样连接电路、怎样控制电流、怎样接入电流表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绘制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电路图。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明确怎样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怎样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头脑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实验思路,知道实验的过程及方法。借助合作交流与沟通,学生就会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最终扎实地掌握测量电阻的有效方法,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获得更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操作,才能让他们掌握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才能让他们把实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能力、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会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共同给实验活动出谋划策,可以使得实验操作科学性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各个小组先尝试对实验电路图进行绘制,然后在电路图的指导下将电流表、开关、电阻、电池等实验器材用导线合理地连接在一起。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完成连接环节之后,会发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或者存在反向偏转情况,这和教材中的实验现象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之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操作步骤的规范形式,最终明显提高物理实验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看待实验现象,因而可能出现偏差。如果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现象进行共同观察的话,就会从多个角度获得认知,更为全面地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观察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进行客观理解。例如,在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如果开关闭合或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灯泡就不会发亮,并且电压表与电流表都没有示数。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很多学生都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出看法与观点,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根本原因是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反了。鉴于此,学生有针对性地改变实验操作方式,再次细致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本质有了更为精准的掌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实验原理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总结之后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各种物理原理有更为准确的掌握,教师就要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合作交流,借助相互沟通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认识,逐渐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例如,教学“电阻的测量”时,教师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实验现象中的物理知识,逐渐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合作总结中会明确检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在实验之前会备用一些实验器材,并认真做好实验数据的观察与记录,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科学性,明确实验现象的本质,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尽管很多教师也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逐渐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但是,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很不科学。首先体现在分组上,日常的科学课上,教师习惯于采用就近分组原则,最常见的就是将紧邻的前后排座的四个学生分为一组,以此类推。殊不知,这种分组很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座次一般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编排的,这种就近分组原则,虽然看起来分配方便,但是会使得小组内的人员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此外,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因自身差异而产生侧重点的不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的,所以,科学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很重要的。小学科学课上的合作学习的分组应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体现出合理性、优势互补性和自由性。首先,小组内的人数要合理,每组由4-6人组成。其次,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差异进行分组,尽可能实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再次,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每次的活动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便给小组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学科学教师就要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组内人员分工要合理,人员职责要明确。要想顺利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当有自己组内的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汇报员。组长主要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好组内成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当。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主要负责归纳和总结组内合作学习情况,并在全班交流活动中进行汇报,一般由小组成员推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需要有序而自然的合作规则。教师要对各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和培训,力求各小组成员既能够立足本职,又能够积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其自身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而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就要使得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能够有序地开展和进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合作规则进行讨论和制定,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并且遵守。通过多次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将经由自己参与制定的学习规则当成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更加乐于执行和遵守,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相反,学生会把这些贴近自己心理的规则当成一种乐趣,执行起来很自然,即使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交流规则。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更羞于表达,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流习惯,使学生学会表达,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个人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善言谈的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方法打消学生关于主动表达的种种顾虑,并且鼓励学生多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有了良好的表达习惯以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的交流规则,在更好提升学生良好表达习惯的同时,促进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个体,而忽视小组与集体,也不注重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的评价;其次,评价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其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即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还包括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侧重点,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和新课程着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偶然机会发现运用兵法能够激活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大胆实践,敢于改革创新,启用孙子兵法等策略,运用到教学课堂,全方位激活了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分组,分层管理,激活自我管理能力。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激活小组学习目标。反客为主,主动出击,激活小组学习动机。启用兵法激活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激活了整个小组的学习动机,也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动机;使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带动了整个新课改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随着新教学理念的逐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教师与学生在实践着,尝试着,反思着,小组合作学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在较长时间内,许多教师和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被动,合作学习能力较弱;部分教师也扭转不过弯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僵局,既困扰着学生的学习,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一次值班巧遇扭转了这种不尽人意的局面。2007年5月,午休值日时,多次发现:部分学生不午休,静静地阅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等书籍。经仔细访问调查得出结论,学生阅览兵书,目的在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再三琢磨觉得这种做法不错,很有创意。于是立刻召开课代表和班干部会议,反复商讨决定启用这种“兵法”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没想到一用还真凑效,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无论做什么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借鉴兵法的分层管理机制,来管理各个小组学习。经过广泛的调查摸底,与学生座谈,与任课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兼顾学生的性别、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学科学习表现、爱好兴趣、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协助下,各小组民主选出一名组长、一名督察员、首席发言人等。并且明确细化组长、督察员、首席发言人的职责和权利,要求组内所有成员精诚团结,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组与组之间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同样展开激烈的竞争,共同展示学习小组的优点和特色。鼓励课代表和小组长自己制定管理小组学习的有关制度:像学习考勤制度、作息制度、预习作业制度、发言汇报制度、优秀学员和优秀组长评选制度、作业检查互评评价制度、优秀学习成果展示制度等等。通过发挥课代表、组长和督察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及时采用小组成员的科学建议,以及班干部的监控作用,逐步建立起了有任课教师积极协助管理,班主任宏观调控管理、组长和课代表直接管理的多层次小组学习管理机构。

实践证明:在小组学习分层管理中,利用‘兵法’上的等级分层管理策略,既发挥了各个管理层的主动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民主管理潜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素质,展示了学生的管理技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一劳永逸。

众说周知,按照常规学习,每学习一节课,一般都是有教师提供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在日常小组学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能够自己预习,并且走在了全班学习进度的前面。与之交流得出一个小‘秘密’,就是这类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总是超前学习。接着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立即把这种‘超前学习’的做法推广到全班、全年级,并且让典型学生代表在组内做典型经验介绍。从此一触即发,激活了学习目标。无论学习什么学科,无论学习哪节一课,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由课代表和小组长提前预习,超前学习,协商讨论,制定出小组的学习任务,确定本班的学习目标;然后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汇报,再由任课教师进一步协调和确定;把学习任务下达到各个学习小组,共同使用,共同学习。此举,既认可了小组骨干的预习能力,激发了小组的超前学习意识,使他们‘先富起来’,成了小组学习的领头雁和先头兵。从此,小组学习有的放矢,学习有了奔头,有了航向,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小组学习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或强或弱,良莠不齐。为进一步激活学习动机,全面提升学习效率。及时利用小组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周学习反思总结’。做学习反思总结时,巧妙运用了“加减法则”,即总结学习亮点时,鼓励学生运用“加法法则”,比较谁的亮点多了;总结学习不足时,鼓励学生运用“减法法则”,比较谁的的不足少了。教师和组长给予客观的点评,肯定亮点,给予表扬鼓励。同时也对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探寻解决的方法或策略。肯定亮点就树立了学习自信心,也就激励着学生学好下一节课,学好明天的课程。学生再学起来也就有了动力,有了使不完的劲。日积月累,不断改进学习反思,又有了学习日记反思、课堂章节学习反思和问题学习反思,学习反思周期越来越短,反思内容越来越细致。学习反思形式也演变出了小组反思、班级反思和教师教学反思,学习反思由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由横向反思到纵向反思。学习反思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了良性循环,激活了整个小组的学习动机,也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动机。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新课改中的一朵奇葩,愿借助它的成长,带动整个新课改的发展,推动新教学理念的全面推广实施。愿小组合作学习化作星星之火,成为新课改的催化剂,激活整个教育改革的潜能,催动教育改革迈向新世纪。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小组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才能选好小组长呢?从这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找到了一些方法。

班主任在选用小组长之前先要“知己”,自己想怎样管理小组长?需要什么样的小组长?自己的性格是否会影响到小组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需要首先考虑。然后才是“知彼”——即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分别从家庭背景、过去任职经历、学习思想状况、在班上与同学相处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入手,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小组长的选择当作班干部的选择。在以往经验中,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小组长的选择,都过分注重了学习成绩,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成绩并不是小组长选择的唯一标准,小组长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小组长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核心,也为这一模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一个成功的小组长在班上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除了在德育目标考核中加分外,还可以享受比如优先评优评干等资格,甚至可以“将功赎罪”——抵消一些错误。当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小组长,在每一个学月的考核中,小组的考核也就是小组长“政绩”的表现,只有小组内一半以上同学同意的小组长才能连任并且加分,如果有一半同学不同意或是小组考核不合格,这一小组的组长就应该“退位让贤”,但他们可以帮助新的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作为下次小组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目的,一是避免有的学生因为被撤换下来而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二是有了这些后备组长的监督,可给新的小组长一些危机感,促使他们带领全组共同进步。竞争是一个团队进步的源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只有竞争才能促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经验之谈,至今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在中学生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中,这句话依然适用。班主任对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充分信任,大胆地让他们工作,使他们独立地负起责任。对班级中的小组长用而不疑,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对班级,对工作的集体、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让他们产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力量。班主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小组长就能一展才华,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班主任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是小组长放开手脚大干的坚强后盾。学生年龄尚小,班主任给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小组长的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鼓励小组长。小组长人选确定后,班主任应先与科任教师交流,请他们一起做工作,支持小组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一有机会各科教师就可以向小组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比较具有领导才能”“这个问题你处理得非常好”“因为有你,你们小组的纪律和成绩都有进步了”等等,让小组长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树立自信,为小组的进步尽心尽力。

总之,选择是一个需要充满智慧的决定,班主任对小组长的选择决定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成功与否。但我坚信,只要你选择了,你一定会风雨兼程地去促使他成长,直到成功。

小组讨论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小组学习是当今世界各国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小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人们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学习进行粗浅探讨。

小组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是参加者,强调合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在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功能。

1.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而小组学习能提供契机和舞台,能满足学生获得友谊,互助学习,相互鼓励,共同完成学业等需要。小组学习亦起到了传递教务信息,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的自我管理的功能。

2.促进认知的发展。首先,提高了本学科专业水平。由于小组成员的年龄、知识等不同,通过共同讨论、交流信息、共同分析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强化了对此问题的长久记忆。其次,提高了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小组学习须完成共同的研究成果。此成果是分工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负责完成。在此过程中成员须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技巧如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协商,在连续不断的运用中提高了原有的思维水平。最后,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小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了承担任务的能力,并在付出中得到回报,拥有较高的思维技巧,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喜欢创新,那么这名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者的能力。

3.有助建立学习型社会。小组学习本身隐含了学习者社会的概念,其指“学习者的'联合体”。在小组学习中,每一名成员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失败的耻辱,通过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收益。整体大于部分。在小组学习中完成的成果就大于个人所能完成的成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成员们彼此相互尊重,积极沟通,共同合作与努力。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在分工的前提下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使自信心得以增强,易于接受成员间的种种差异。师生的关系更为公平,教师也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进而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笔者认为小组学习具有研究性、合作性、自主性的特点。

1.研究性。在小组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些重要、疑难的问题进行共同学习、探讨、研究,最后体现为一个共同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成员们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学习虽以研究性为特征,但不仅注重其效果,更注重其学习的过程的研究性。以此区别于以往学习中仅是了解、认识和掌握,体现了小组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2.合作性。小组学习一般须由2到6人组成,由专职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其最终的成果在小组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其成果是成员共同讨论、多次合作的成果。以此区别于以往教学中强调个别性学习,其成绩是个别成绩。所以小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为目的之一。

3.自主性。小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集体学习方式。从课题内容到计划制定,从共同讨论到学习成果的形成及汇报,都是学生自主进行。而与以往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者、被动者相区别。所以,小组学习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荣誉感和自尊心。

基于小组学习具有以上特点,不同学科对小组学习的设计应有所不同。笔者根据交流互动的教学思想,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法学教学中的小组学习作如下设计:

(一)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一般由教师结合本课程加以确定。主要选择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法理学中法与道德,法与正义、自由、效率等关系。合同法中各种有名合同。

(二)课程小组的形成:分组涉及诸多问题,如小组人数、分组原则及方式等。

1.小组人数。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既难管理,又容易出现免费搭车者。笔者认为2至6人为佳。

2.分组方式。考虑到开放教育以成人为主,小组的形成以自由、自愿组合为原则,但须受规定人数的限制。时间一般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分组。

3.组长的产生。由民主推荐产生。组长对小组实施管理、组织等作用。

(三)小组活动的开展。

1.小组的起名。这是小组的第一次合作。小组起名或缘于地名,或缘于工作,或缘于目的等,可谓异彩缤纷。学生在合同法小组命名中,有“律政之锋”、“正义之体”、“尝试翱翔”、“大拇指组”等等。

2.制定计划。小组一般在某一课程学习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为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完成任务,每一小组应制作学习和研究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学习课题。如合同法中的“承揽合同”、“买卖合同”等。

(2)学习目的。如通过对承揽合同的学习,重点掌握本合同的特征,定作物的留置,风险负担,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案例,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去。

(3)学习分工。小组的每一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如甲找理论材料,乙找案例,在共同讨论后,丙书面整理,丁作口头汇报。

(4)日程安排。小组学习横跨一学期的课程中,为保证目的的实现,应有具体的日程安排。如从十月份开始,认真学习总论,熟悉承揽合同的教材内容;同月中、下旬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写出体会;最后总结学习成果,完成一份详尽的总结报告,指定专人准备口头汇报。

3.活动记录。小组学习强调合作及分享成果。在分工的前提下,每一次小组集体讨论活动都应有完整的记录。内容包括:活动的时间、参加人员、活动的地点、主要内容等。当然在网络的环境下,活动的方式亦可多样,未必须面对面。笔者认为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沟通信息,交换阶段成果也是活动方式之一。

4.汇报成果。汇报以书面和口头二种形式进行。在法学中,笔者认为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一般要求小论文须3000字以上。口头汇报是以演讲的形式面对全体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让全班同学分享成果,并得到反馈、修正成果。这样既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又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强化团队精神。在合同法课程小组汇报中,每一组或侧重理论,或以案例形式,或以模拟法庭的形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进行。

小组活动的评价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小组学习本身强调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笔者从两方面加以评价。一是教师点评;二是学生互评,包括对本小组的成员及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结果。

1.角色转化。在小组学习中,师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非“传授”。教师的职责是激励思考、减少传递知识,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师生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选题,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对小组学习进行动态指导,怎样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流和指导等,都需教师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此外,小组学习往往会跨学科,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教师更新知识,具备全面的、多元的知识结构。

2.小组学习的评价。实施小组学习后,学习已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往静态的评价方式未必适用。小组学习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组员、组长。评价的对象内容广泛,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分工、计划、记录、成果、汇报一系列过程。而非仅仅以结果(成绩)定终身,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评价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免费搭车者(即虽为小组成员,但不参加活动或极少参加者)。对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教材改革。目前,电大课程内容陈旧,统一过多,灵活太少。从教材内容设置上,应结合最新成果,在法学教材中应有讨论内容,应有小组学习的参考题,并有案例相配套。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开展小组学习。所以,精简课程,编写适于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教材改革应有长远规划。

总之,小组学习作为开放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又有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但也不是望而生畏的难事。摸着石头过河,重于实践,勤于总结,定能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丞.小队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探讨(上、下)[j].外用教育资料,2000,(5.6)。

[2]蓝鹰,万平.远程教育中学习小组功能的社会学会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0,(1)。

[3]裴新宇.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