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优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1:45:56 |
  • ZTFB |
  • 7页

人生的道路是一条不断总结的旅程。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首先得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在情感表达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情感管理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一

戏曲妆容的化妆,需要为戏曲主题的凸显奠定基础,让观众可以通过演员妆容大致了解剧情,了解演员所饰演人物的基本特点。举例来说,京剧行当中的小生和老生角色年龄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即使他们都是红色眉心,但老生有髯口,小生则是丹唇,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凸显人物生理特征的化妆方式。这种方式约定俗成,可以培养观众的思维,例如,在戏曲舞台上,京剧曹操往往以白脸示人,表示奸诈;关羽面红髯长,是忠义的化身;包公面黑,铁面无私。长此以往,观众很容易对不同颜色进行区分,认为红色忠义,白色奸诈,黑色刚正。戏曲作为提炼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的艺术形式,很难说清楚其妆容颜色是来源于人物实际特征,还是戏曲为特定颜色赋予了不同性格,总而言之,妆容是戏曲主体的鲜明特征,是舞台人物的特殊符号。相比之下,时尚彩妆看似对美的追求相对多样,但主题性仍然很明显。彩妆设计师迸发的灵感不能全部使用,而需要在凸显主题的前提下表现其特征。只有明确主题,设计工作才有据可循,才不会喧宾夺主。举例来说,同样是婚礼,新娘妆就需要艳冠群芳,鲜艳夺目,而伴娘妆就需要适当低调。另外,时尚彩妆的设计应当考虑人们的审美,以及需要出席的场合,无论是复古还是轻奢,无论是韩式还是中国风,都需要结合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二)审美具有标志性。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无论是中国传统戏曲,还是现代时尚彩妆,审美风向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传统戏曲的妆容在早期以粉妆较多,到了清朝开始出现彩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戏曲的妆容也融合了一些时尚彩妆的特点。以同光十三绝为例,如果仅看其画像,也只是在脸上画数笔,尽量贴高片子,而且倾向于方脸表演。后来,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主导的改革下,旦角妆容有了较大变化,例如,唇妆由三点唇红的化妆方式逐步向口红勾勒画法过渡,这种画法令唇部更加自然、更加饱满;眼妆则重视黑彩的运用,用红色油彩涂于眼部;通过贴片方式对脸型进行修饰,如果是男演员反串,则可以令脸部柔和性更强,从而符合旦角女性角色定位。如果从变化的剧烈程度上着眼,同光十三绝向梅兰芳时代过渡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的戏曲发展背景下,戏曲妆容的变化不会给人以较大的视觉冲击。通过对妆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的妆容趋于精致靓丽,和传统浓墨重彩的画法差异较大。现代戏曲化妆也开始引进专业化妆师,这和戏曲发展历程有关,比如,建国之后风行的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并非传统戏剧,在妆容上和传统戏曲妆容不能采用同一路数,这就需要更专业的化妆师介入,通过对胭脂、散粉和油彩的运用,让妆容看起来明艳夺目又不失精致。另外,妆容的精致性发展,也和观众与演员距离逐渐拉近的趋势紧密相关。妆容越细腻,越经得起观众欣赏。在人们以电视、电影为主要娱乐媒介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一些戏曲电影,拍摄镜头也会直接对准演员的脸部,演员脸部化妆效果经过imax巨幕电影院的放大,再配合高分辨率的显示,再小的面部瑕疵都无所遁形。除此之外,由于舞台打光和电影拍摄打光在运用技巧和呈现效果上有明显区别,因此,电影中的妆容不能像传统戏曲一样,通过浓墨重彩呈现夸张效果,而是力求细腻,使电影看起来更舒适。最后,由于一些观众更崇尚“裸妆”,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若妆容厚重,有较大概率导致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三)具备较强装饰性。

戏曲是我国舞台艺术中的明珠。在古代,观众无法通过投影屏幕近距离观察细微的演员面部表情变化,因此,夸张的、浓墨重彩的戏曲妆容可以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上的表演氛围。这也要求,演员妆容应体现演员饰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因此,戏曲妆容的程式化不可避免。戏曲妆容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装饰性,例如,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妆容不仅可以放大特定行当的表演效果,而且可以增加表演的传神性,令观众感到身临其境。如果细细拆分,很多戏曲妆容无非是点、线、面的组合,但是通过色彩搭配之后,表演效果更加夸张,观众的审美需求可以得到更好满足。观众在养成观赏习惯之后,可以仅凭演员脸上的妆容就猜到演员饰演人物的大概情况,从而快速进入剧情,取得更好的观赏效果。相较于戏曲妆容偏固定的审美,人们对时尚彩妆的审美观念是常常在变的。且由于时尚彩妆产品的推陈出新,传统化妆方式在现代人的审美视角下显得单调。因此,面部挂饰和时尚彩妆交织而成的明暗对比或色彩搭配方式,及由此诞生的时尚元素,就成了现代时尚彩妆的重要选择。举例来说,现代彩妆把金属头饰、薄纱、蕾丝、珍珠等装饰品和造型各异的发型互相搭配,令彩妆造型更加多样,让化妆师所要表达的主体更加鲜明。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二

也许是因为家庭熏陶吧,我的爷爷、奶奶都喜欢京剧。小时候的我经常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自然也爱上了京剧。每当看到电视上的京剧歌唱家粉墨登场,我就兴奋地跟着他们做动作,唱戏词,好像我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骄傲极了。

等到稍大一些,便对京剧有了较深的思索。你看那些京剧演员,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便表现出了复杂的情感。你看,那一个身穿粉红绸衣的女子,慢慢向前走着,不,应该说是飘,那动作那么轻柔,那么优雅,忽然一转,把水袖轻轻一抛,秀眼一瞟,便表达出了待字闺中少女害羞的情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这个动作,是再合适不过了;再看,这一个穿着黑色、有宽大衣袖的老年男子,怒目圆睁,捋着自己的白胡子,嘴里不断“哇哇”地叫着,便轻松地让观众感受到他的愤怒;还有那鼻头上抹着一块白粉的小花脸,眉毛一耷拉,嘴角一上扬,笑声一抛出,就表明他又得到什么好处或办了什么损人利己的事儿了!你瞧,这京剧里的人物多有意思呀!

渐渐地,我开始学会从整体看京剧。我发现,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一场京剧,比那单观个人的着装唱腔还要有意思:一场好戏之所以被称为好戏便是因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角色丰富生动。也许就是有阴、有明、有宽容、有自私的多样化特点,才让京剧屹立东方!

在如缀满宝石的京剧天空里,我最喜欢的那颗是由程派传人迟上秋主唱的“锁麟囊”,这个剧目的情节十分感人,女主人公的善良、坎坷经历让我为之动容,小丫环的夸张动作让我发笑,虽然情节曲折,但结局却美满的让人叫好,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我爱京剧还有另外一下重要原因,那就是那些演唱家,京剧四大名旦我略知一二,最让我敬佩的便是梅兰芳先生,梅先生在六十岁高龄时,仍能扮演那巾帼英雄、优雅美人,梅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经过了百般磨难才成功的角色,而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百折不屈,这告诉我们,无论是京剧还是人生,只要你专心投入,就会获得丰硕的人生之果。

一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有挫折的。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我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死后在去地狱的途中,被人接到了一处豪宅,他在里面整日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终于按捺不住空虚之感,告诉侍者,他想去地狱,可侍者却告诉他,这就是地狱!是的,如果只是男女主角花好月圆,那这个京剧定不被人传诵,如果人生没有困难,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也不是一段完美的人生,这也就是京剧与人生的共同之处与真谛。

京剧离不开情节的悲欢离合,而人生同样离不开挫折与欢乐,失败与成功,只有百味一一尝过,才算真正地度过了自己的人生!

京剧,从水袖翻飞的优雅中,抛给我一串多彩的人生之珠。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三

这周日,德州日报小记者中心邀请了京剧团的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京剧课,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中国国粹。

被流行音乐包围的我们,对京剧根本不感兴趣。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理,先给我们唱了一段《智取威虎山》,这跟平时在电视上看的戏曲不一样,一下就把我们吸引住了。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讲完课后他还会教我们唱一首京歌,我们赶紧认真听起来。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京剧有了新的认识。京剧是19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一门艺术,它在清朝宫廷内得到空前的繁荣。2010年,京剧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悠久的京剧,自然有它独到的魅力。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中,“旦”是指女性角色,但老师告诉我们,中国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都是男扮女装,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在古代,唱戏被视为下九流的行当,社会地位极低,所以没有谁家会送女孩学戏,只能由男人扮成女装。

为了让我们加深对京剧脸谱色彩的印象,老师教我们唱了《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正如老师讲的,红色代表正义,如关公。蓝色代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

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不仅知道了京剧的行当、唱腔、脸谱的色彩,还了解到京剧的悠久历史。这可能就是京剧的魅力,京剧的博大精深,京剧的底蕴吧。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四

今年暑假,爸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们住在前门建国饭店。在建国饭店里有一个叫“梨园剧场”的戏园子,每天晚上上演四出京剧折子戏。我们刚办完入住手续,大堂经理就送给我们三张戏票。

剧场外的橱窗里陈列着许多关于京剧历史、人物、戏服和剧目的介绍,一张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照片格外地引人注目。“你知道梅兰芳吗?”爸爸指着照片问。“我上二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梅兰芳学艺》,他通过勤奋练习,终于眼睛会说话了。”我回答。“不错,女儿。”爸爸摸了摸我的头:“京剧有许多行当这你知道吗?”“什么是行当?”我望着爸爸。“我们今晚看了戏,你就会懂了。”爸爸笑了笑。

大幕拉开,京腔京韵的京胡声开始在剧场里回荡。台上京剧演员长袖飞舞,翻身踢腿,非常热闹。一边看戏,爸爸一边轻声告诉我,《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是旦角的戏,《三岔口》是武生的戏,《坐宫》的行当属于须生。一个小时的演出很快结束了,剧场里响起长时间的掌声,观众们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场。我知道了,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有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还有皮、黄、锣、鼓等伴奏结构,真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五

十一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我们都可以在家休息八天。我不知道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我!

我在第一天就赶上了两起大事故。早上,我父亲不同意我的作业,坚持要我看电视!当然,我怎么能让自己错过“国庆60周年游行”?第二个大事故是“有苏州的朋友难道不令人高兴吗?”我三年来最想念的朋友来了。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和她分手。第三个大事故是我妈妈允许我晚上和另一个朋友去看京剧。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次我看到《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水浒传》中的《游街》,《杨家将》中的《挡马》,《史记》中的.《将相和》,《天女散花》中的《杨家将》,神话《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和《天女散花》中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最喜欢的是0103010和0103010。

京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的,另一部分是干净丑陋的。它侧重于歌唱、阅读、表演和战斗的四个要素。天女是花旦,主要在《左传》中。她跳舞的彩色缎子上下飞舞,像她自己的手臂一样自由舞动。有了京剧的配乐,她转过身来,做了各种各样的动作,甚至停下来的姿势都很优美。她的眼睛,真的很生动!

穆桂英属于武旦,专注于“战斗”。一旦两种武器相遇,接下来的动作就是转身。当穆的眼睛盯着你时,每个人都感到害怕。当武器被制造出来时,动作迅速而敏捷,演员们互相配合得很好,所以戏演得很顺利。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六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的祖先孔子曾经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我感到荣幸的是,我可以在这里向你们介绍我的祖国——中国。

我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在我们的吃喝玩乐中,它承载着悠闲浪漫的诗意生活和深厚的民族文明。

首先,我想向你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我知道在你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文化风格,比如歌剧和芭蕾舞,它们代表了你们独特的文化风格。然而,在我国,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许多人的长处,用歌舞来发扬中国戏曲的特点。京剧的唱法最富有诗意和魅力,我最喜欢的是《西厢记》:“蓝天、黄土地、紧西风、北雁南飞,谁来染霜?”这首抒情诗不仅美丽,而且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悲伤、快乐和分离的情感。然而,类似的歌词在京剧中随处可见。我真的希望你也喜欢它们!

京剧是我富有诗意的祖国歌剧艺术的瑰宝!

在你的地方,也许华丽的服装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这里,京剧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服装,而且还有一种非常迷人的“脸谱”,这是你的歌剧所没有的。在舞台上,脸谱是人们思想和视觉印象的诗意统一,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中国作家祖伟曾经说过:“脸谱能反映成千上万个人物的情感和心灵。”在我们的京剧里,人们可以根据脸谱来区分这个京剧演员扮演的角色。

在我的家乡,如果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京剧是我们独特的诗意娱乐,那么令人垂涎的美食足以让你真正感受到我们诗意的生活。

我很自豪我们许多美味的食物不仅美味,而且与我们独特的.传统节日相结合。每个节日背后的美食都有一种诗意和美丽的含义。作为一种中国美食,元宵节吃的汤圆背后有一个圆圆的意思!只有吃了又甜又圆的汤圆,才能体会到“柳头月下,人在黄昏后”的浪漫。当你吃汤圆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你会失望地看到去年没有人,眼泪顺着你的袖子流下来。

在这里,像汤圆一样,有美味的团圆饭和月饼!在每年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怀着“我希望每个人都长寿”愿望的人们聚在一起品尝香甜可口的月饼,欣赏挂在空中的满月。然而,那些离开家的人会看着月亮,在“我不知道今晚谁会落入秋思的月光”这首诗中感到悲伤。亲爱的朋友,当你离开家,看着地球上唯一的月亮,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有起有落”?尝一口月饼,喝一口绿茶。我认为“自古感伤伤别离”的情感应该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亲爱的朋友,你吃过能把悲伤变成诗歌的食物吗,把它含在嘴里,藏在心里?(请容忍我小小的骄傲!)。

也许我是无知的,你的家乡一定有类似的美食。让我们听听,我也想尝尝!

我很高兴向你介绍我们富有诗意的京剧和美食。我也真诚地希望你能喜欢他们。

谢谢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七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戏曲艺术的语言、行为、时间、空间乃至仿声都离不开打击乐的伴奏,它已成为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艺术样式,应该说打击乐是中国戏曲的主体和重要元素之一。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的打击乐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一线贯穿到底,紧扣剧情的发展,左右剧情的节奏。制造出不同的气氛。

京剧的打击乐器,主要是渲染戏剧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时空环境、配合演员表演而运用的。因此它的节奏较之民间打击乐更富于变化,更具表现力。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幕间音乐中打击乐的出色运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场幕间音乐是一段短小的的器乐作品,共175小节,一气呵成,层次分明。它通过铿锵多变的节奏,热情奔放的旋律,震撼人心的气势,抒发了杨子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在激昂的打击乐引入后响起了简洁、凝炼的旋律,描绘了杨子荣由远及近,上山下坡,迎风斗雪的形象。接着是琵琶的轮扫和中提琴节奏型的反复,似蹄声哒哒,战马飞奔,低音部配合着打击乐的“撕边”,惟妙惟肖地奏出了峡谷深渊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杨子荣扬鞭策马、飞跃峡谷深渊的情景。然后是圆号吹奏出第二部分旋律,曲调舒展宽广,逐层上扬,从容坚定,舒发了杨子荣的战斗豪情。最后是急促奔腾的曲调,力度多次变化,充分发挥了以京胡为主的“三大件”和中西混合乐队的特点。其中打击乐的成功运用,有力地烘托了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的紧张气氛。虽然此时舞台上的帷幕尚未打开,人物尚未上场,但由于音乐的渲染,却已经把一个英气勃勃、豪情满怀的侦察英雄的高大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很自然地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京剧打击乐虽在一出戏中居伴奏地位,但它贯穿全剧的始终,一出戏开场之前,往往是乐队先打起锣鼓来,以打击乐的悦耳音色来拉开帷幕.使观众在它的召唤下参与到演出中来.如果一开戏以反面人物登场,则要用低音的小锣和齐钹来刻画其阴险狡诈的性格。如果是元帅将军升帐,会以铿锵有力的的锣鼓来“引将”;例如:《芦花荡》中张飞的出场锣鼓“四击头”接“回头”;演员在“大台仓—仓才八仓郎才仓才才……”的锣鼓声中亮相,演员随着铙钹的声音:“长身,捋耳毛子、撕髯、投袖等”,系列动作使好汉张飞高大威猛的英气在瞬间满台生辉。在这短短的锣鼓中,足以使他的肢体动作和面部神情的传达将他的风度、气派通过节奏感极强的锣鼓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这点上说,京剧的锣鼓就是一支五彩的画笔,寥寥几下就让戏中的人凸现出了个性,将注意力放在他们将演绎出何等的喜怒与辛酸上。

京剧的打击乐除板鼓居首位外,进而掌握整个演出的舞台与节奏,其他乐器也各具特色,大鼓音色雄厚有力,小堂鼓音色干脆肯定,大锣音响洪亮,音色苍劲,又常击在强拍上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铙钹发音激亢雄奇,小锣音调婉转上挑,音色娟秀,单击时具有阴柔之美.打击乐对音色的考究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在我国京剧音乐中,京剧锣鼓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在节奏的变化上,它极为丰富多样;在乐器的组合上,它有着相当精密完整的组织方法;在各个乐器性能的发挥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得每一件乐器都能在不同的场合发挥各自的特殊效果.所有这些技巧上的成就综合起来,就使得打击乐在戏曲中运用的范围异常广泛,不但能把各种不同的剧情加以强烈的渲染,而且能造成一种独特的、为管弦乐所不能替代的色彩和效果.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京剧打击乐的韵律感.

总之,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是整台戏剧节奏的支柱,点染戏剧色彩、烘托舞台气氛,具有极大的音乐表现功能。作为戏曲人,我希望戏曲的明天越来越好,戏曲的未来再现辉煌。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八

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大作用。

不论在故宫畅音阁的大戏台,抑或是江南水乡的“草台”上,还是在如今个歌剧院里,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都有着戏曲的音调,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

在古代,京剧表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新文化后,京剧推出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优秀曲目,也就是所说的现代戏。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迅速演变,戏曲又创编了新的唱腔,新的音乐,使戏曲艺术有了新突破。

京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又有四大派别。最有名的就属梅派,梅兰芳的戏曲艺术的喜爱,老一辈就会多一点,也许是他们从小听着一种民族的热爱之心吧!就说我的姥姥吧,她有一个收音机,走哪儿带儿,她总听不腻还跟着唱。我总会调皮的给她关上,总少不了挨骂。也许是我听惯了满满的,我也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一有空闲时间我们两就对唱,虽然我不是太会,但姥姥都不在意,她却很会唱,进而我对这门艺术有了喜爱之情,这也就是那爱屋及乌吧,即使京剧的装扮有点夸张,但这恰恰更能突出京剧的独特性。

京剧,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无限的魅力,一些老外不也喜欢吗?他们专门来中国拜师学艺,虽然他们不懂戏剧含义,但他们认为这是一门能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依然学得很好。

是的,在北京,京剧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在电视上也能看到,是北京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丢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大都流行席卷全国,特别是近一代年轻人对京剧有极大爱好的非常少,对这种传统文化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去领悟。京剧的追求与众不同,每个动作,每句词要高雅、完美,都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达到京剧的最高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高雅艺术。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九

我家有一个“京剧表演者”,他无所不会,变脸技术十分高超。刚才兴许还笑嘻嘻的,一转眼就变得火冒三丈,他是谁呢?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其实并非真实京剧表演者,这只是我给他的“雅号”而已。他的心情转变的很快,玩就是六月天的孩子——说变就变。不过,他也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绝活”,只有我犯了大错时,才会展现出来。虽然平常都是笑嘻嘻的,偶尔还和我开个玩笑,但是十分生气的时候,就会变成“关公”,当然他可不会轻易生气。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闯了大祸,我非常害怕,担心爸爸生气,就一声不吭地度过了假期。我虽然这次没挨爸爸打,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迟早要暴露的。果然,当我第二次回家后,天灰蒙蒙的,乌云笼罩着这座城市。天边时不时“轰”的一声响起一个炸雷,一道撕裂天空的闪电过后,便下起了大雨。雨是凉的,我的心也是凉凉的。雷是响的,我的心也是砰砰直响的。我知道,这一次是难逃厄运了。

回到家里,爸爸正在逗妹妹玩,时不时还“哈哈”地大笑着。我很绝望,马上就要变脸了吧!

果不其然,他一瞧见我,便变成了“关公”,只见他脸涨得通红,如同刚成熟的番茄一般,牙咬的“咯咯”直响,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我害怕的闭上眼睛,好像这样能减轻痛苦。

“下一次不许这样了!”他拍拍我的头说。我这才发现我脸上满是泪痕。我点了点头,就去洗脸了。

我家有这个“京剧表演者”,怎能不爱呢!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

梅先生之子、之孙亲自编著内容权威。

定制收录梅兰芳回顾舞台艺术生涯。

梅先生所演出过的13部剧目概述。

关于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梅绍武、梅卫东编著的《梅兰芳与京剧》讲述了梅兰芳的人生故事,透过这些故事介绍京剧艺术的传播。后面的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常见曲目故事。此书的故事性很强,透过其子、其友等人的视角多角度地呈现梅兰芳一生的发展历程,因此可读性很强。

作者简介。

梅绍武(1928-),原名梅葆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次子。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图书馆国际交换组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和作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主要翻译作品有:卡伊?莫尔《一个匈牙利富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普宁》和《微暗的火》、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精选)、阿瑟。米勒《萨拉姆的女巫》等。著有《我的父亲梅兰芳》《西园拾锦dd美英作家论》等:主编过《梅兰芳艺术评论集》《梅兰芳自述》《张謇与梅兰芳》等书。

精彩内容。

京剧是所有中国传统戏曲中形式*典型的代表。作为艺术才子们数百年来创作和发展的产物,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具有自身风格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之所以说它具有综合性,是因为它把多方面的元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即中国传统音乐、诗歌唱念、舞蹈、杂技及武术,它们很自然地融汇成京剧这一伟大的戏曲艺术形式。

中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戏曲类型多达百余种,不同地方的传统戏曲在风格上也各有不同,但都以唱为共同特点。所以说,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唱戏或歌剧形式,但与西方歌剧并无半点联系。一般而言,它比后者更为宽泛。

京剧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戏曲多达百余种,其语言皆采用当地方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剧目也颇具地方特色,但在戏服、化妆和表演风格方面又多少有些相似,只不过有些戏曲更为高雅,而有些则不那么高雅,甚至有些粗俗罢了。京剧只是这百余种当地戏曲中的一种,它是由约2前北京当地的若干种戏曲类型演化而来的新的戏剧形式,故而得名“京剧”。京剧被认为是一种以唱功、舞蹈和武术等高超技艺见长的很好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代代京剧表演大师的不懈传承与改良,逐渐达到完善。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一

它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东方的“歌剧”,它是生活的剪影,它独具风情独显魅力。它是什么?对,它是京剧。

那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才答应带我去看京剧。小小的演播厅里人山人海,早已是座无虚席了。人们在幽暗的灯光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最佳站点。大幕渐渐拉开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首先出来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头上戴着很多银头饰。爸爸说:“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现在出来的是小旦。”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今天演的是有名的京剧《玉堂春》小旦咿咿呀呀地唱了几句便又走了进去。接着出来的是洪洞县的苏三,他眼里含着泪水徒步走出家门,他看着自己的'茅草屋狠狠地把头扭了过去,伤心地走了。那位小旦又踱步似的走了出来,哭唱道:“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她优美的舞姿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换来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苏三回来了,他将跪在地上的妻子扶了起来。轻轻地唱道:“不是我想要离去,但我也是身不由己,只得留下你一人希你保重身体,待我出人头地,急速回家找你,请珍重!”小旦,大哭因软弱的身体无法支撑而跌倒在地。在场的人们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鼓声停了下来大幕也缓缓地拉了下来。但是人们却纹丝不动,场内余音绕梁,人们都在仔细地倾听,回忆,品味着那段催人泪下的故事。

之后,通过大量地查阅资料我知道,京剧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

瞧!我们京剧异彩纷呈!

京剧有善良华贵的梅兰芳创立的梅派;外柔娴静的程砚秋创立的程派;柔媚娇婉的荀慧生创立的荀派;有具有阳刚之美的尚小云创立的尚派。

瞧!我们京剧内涵丰富!

一张张大花脸在戏台上异常显眼,红黑蓝绿白黄银各富特色。

瞧!我们京剧顶呱呱!

无数的风风雨雨使它流传至今,无数台经典的戏份埋藏人心,无数副精美的装扮映入眼帘,无数句动人的词句回响在人们耳畔。这就是独具魅力的京剧;这就是动人心弦的京剧;这就是雍容华美的京剧!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二

我家有一个“京剧表演者”,他无所不会,变脸技术十分高超。刚才兴许还笑嘻嘻的,一转眼就变得火冒三丈,他是谁呢?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其实并非真实京剧表演者,这只是我给他的“雅号”而已。他的心情转变的很快,玩就是六月天的孩子——说变就变。不过,他也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绝活”,只有我犯了大错时,才会展现出来。虽然平常都是笑嘻嘻的,偶尔还和我开个玩笑,但是十分生气的时候,就会变成“关公”,当然他可不会轻易生气。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闯了大祸,我非常害怕,担心爸爸生气,就一声不吭地度过了假期。我虽然这次没挨爸爸打,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迟早要暴露的。果然,当我第二次回家后,天灰蒙蒙的,乌云笼罩着这座城市。天边时不时“轰”的一声响起一个炸雷,一道撕裂天空的闪电过后,便下起了大雨。雨是凉的,我的心也是凉凉的。雷是响的.,我的心也是砰砰直响的。我知道,这一次是难逃厄运了。

回到家里,爸爸正在逗妹妹玩,时不时还“哈哈”地大笑着。我很绝望,马上就要变脸了吧!

果不其然,他一瞧见我,便变成了“关公”,只见他脸涨得通红,如同刚成熟的番茄一般,牙咬的“咯咯”直响,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我害怕的闭上眼睛,好像这样能减轻痛苦。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三

一段京剧可以不用说白、唱词或弦索,却不可欠缺锣鼓伴奏,尤其如是在武打场面中。锣鼓泛指所有打击乐器,它不单能控制整出戏的进度,更能透过乐师在敲打乐器时的力度和速度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喜剧气氛,并借以激发演员的情感和加强观众投入戏剧内容;故锣鼓乐在京剧演出中子惺分重要的地位。

常见京剧打击乐器:

京剧的伴奏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泛指所有管弦乐器(或称丝竹,即旋律乐器),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三弦组成,称为四大件;武场泛指所有打击乐器,主要由鼓、大锣、小锣和钹四类乐器组成,称为武场四大件。在武场四大件中,每类乐器再细分为多件不同大小的乐器,每件乐器亦有特定用途。乐器虽多,但通常不会同时应用。此外,为了节省人手,乐师通常需要兼顾演奏一件以上的乐器。就武场四大件来说,常用乐器包括下列四种。

一、大锣。

大锣声音强烈宏亮,多被用于衬托武将的上场、下场、战争及配合突变情感的场面;大锣又分有不同大小的大光锣、小光锣和虎音锣等。在一般演出中,一个大锣手通常会用七至八面不同大小的锣。在用途方面,大光锣的音较低,乐师会以它作一般伴奏;小光锣音较高,乐师会以它衬托武师的打斗场面;虎音锣的音较厚,较适合用来衬托花脸的动作。

二、小锣。

小锣的声音清脆文雅,且带诙谐色彩,故多被用于衬托文人、女性或丑角的上场、下场,以及用它来配合各种小动作。

三、钹。

钹包括铙钹、鼎钹、齐钹和小钹四种;亦有不同大小,其中以铙钹为京剧中最常用,多与大锣及小锣配合演奏。乐手通常备用数个音高不同的铙钹,根据剧情及大锣的音域来选择运用。乐手会以不同技巧来控制乐器的音色,以渲染不同的剧情。

四、鼓。

包括单皮鼓、堂鼓和大堂鼓,在京剧中以单皮鼓较常用。由于鼓和板是由同一乐师敲打,故将这两件乐器合称板鼓,而打鼓板的乐师被称司鼓。单皮鼓的声音清脆短速,善于用来表达活泼跳跃的节奏。堂鼓声音较高,通常用于战争、升堂或起更等场面;当它与其他打击乐器配合使用时,亦可用来衬托水战、行船、暴风雨等环境气氛。大堂鼓又名南堂鼓,声音较堂鼓雄壮,有时用于战争场面以加强气氛,有时亦用于青衣唱反二黄的伴奏上。

一个传统京剧乐队一般有七、八人,分别负责板鼓、大锣、小锣、钹、京胡、二胡、月琴兼吹唢呐和笛子、三弦兼打堂鼓和吹唢呐、胡琴兼吹笛子;司鼓需兼任领导的角色,带领整个乐队与演员的协调。随着伴奏音乐的日趋丰富及对演奏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乐队人数亦相应加增。

京剧锣鼓点的运用特色:

为配合不同人物动作及剧情发展,敲击乐师常以不同速度和力度敲打各种乐器来营造戏剧效果,并形成一系列基本节奏程式;这些特定节奏程式即行内所称的锣鼓点。有不少京剧锣鼓点是源于昆剧,每个锣鼓点亦有特定名称。据鲁华在《京剧打击乐浅谈》中所载,锣鼓点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四种,包括1.借用传统曲牌名称,如《风入松》;2.根据舞蹈动作、舞台调度及唱腔板式而命名;3.根据锣鼓点的用途而命名;4.根据乐器所发出的音位数目而命名等。此外,锣鼓点的音响效果及使用范围亦可分成三类,包括1.以大锣为主音,与小锣、铙钹和鼓板一起运用,通常用来配合较激烈、认真或悲伤的场面;2.以小锣为主音,辅以鼓板,通常用来配合较轻松、快乐或诙谐的`场面;和3.以铙钹为主音,并加入小锣和鼓板,通常用来营造一些反常、黯淡并带有哀伤的气氛。在一般情况下,以大锣和小锣为主音的锣鼓点较为常用。故此,乐师即使演奏同一锣鼓点,但以不同乐器为主音,其音响效果亦有分别;此外,每个锣鼓点在演奏时亦可加变化,如例一所示,《急急风》便最少有三个较常见的版本。

例一:《急急风》锣鼓点的三个版本。

锣鼓点的用途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类是「身段锣鼓」,它为演员提供一个鲜明的节奏,以配合演员上场、下场、走路、骑马、亮相、打斗等身段和动作,如例二,在《定军山》中所用的《四击头》锣鼓点便是用来配合黄忠出场亮相的。

例二:《四击头》锣鼓点。

第二类是加强人物在语气上抑扬顿挫的锣鼓,每每在念诗、念引子或唱《点降唇》、《粉蝶儿》等曲牌之间出现,在运用时通常配合人物动作;如例三,在《问樵闹府》中所用的《小锣二三锣》锣鼓点。

例三:《小锣二三锣》锣鼓点。

第三类是「开唱锣鼓」,是在乐段的开头、收尾,或在两个唱段之间出现,目的为提示演员下一个唱段的板别和速度;如例四,在《空城计》中所用的《夺头》锣鼓点。

例四:《夺头》锣鼓点。

第四类是用来加强戏剧效果、烘托气氛和渲染环境的锣鼓,如叩门、水声等声音,或配合剧中人物上、下船动作时的伴奏。如例五的《水声》锣鼓点(由耿天元先生提供)。

例五:《水声》锣鼓点。

例六:《一击》锣鼓点。

然而,大部分锣鼓点均有一种以上的用途。如《一锣》、《两锣》锣鼓点,乐师既可用它来配合人物动作,亦能加强人物念白时的语气;《住头》锣鼓点可用来结束唱段或连接唱段后的念白节奏;《四击头》锣鼓点能配合人物的亮相动作,亦能表现演员短暂的情绪变化;而《急急风》和《乱槌》等锣鼓点,由于节奏较强和较快,乐师通常会在急速、紧张或激烈的情况下,用来突出演员烦躁、焦急或束手无策的心情,亦能用来配合人物的上场、下场、走路或武打的动作。此外,为配合剧情,有些锣鼓点是由多个基本锣鼓点串合而成,用以表达一套动作程式,如例七的《起霸》锣鼓点。

例七:《起霸》锣鼓点。

上例为非主要人物的起霸场面,若是主角,如薛平贵在《投军别》中所用的《起霸》,则更为复杂。

由于锣鼓点的用途和节奏均有很多变化,若大家希望作深入了解,必须多作实地观察及应用,才能对此有更具体的掌握。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四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附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边无际,但我却钟情于京剧。

我第一次接触京剧是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学校一直在弘扬京剧文化,比如学习京韵操,置办京剧手抄报,学习京剧文化等等。而最有意义的,就是京剧社团了,老师正挑选学生参加社团。我误打误撞进了社团,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京剧,所以充满了好奇心。

第一次上课时,当我听到老师铿锵有力的唱腔,还有那坚定的眼神,鸡皮疙瘩就起来了,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就像置身于数百年前北京的小街上似的。从此,我爱上了京剧。

我学会的第一个京剧是《梨花颂》,我们京剧社团的成员都很喜欢。《梨花颂》以《大唐贵妃》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为主题,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且其旋律多有创新,从整体上体现了梅派神韵和精髓,而且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感人肺腑,让我爱上了京剧,爱上了传统文化。

从此,我“越爱越深”,最终京剧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旦、净、丑,每一个角儿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京剧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印在我的心里,让我对京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崇拜与爱意。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六

传统京剧旦角最常见的妆容就是贴片子,贴片子是在演员前额处贴上七小弯,它可以令角色造型充满灵动感,显示出女性柔美的曲线,因此,在设计中国风的角色造型时,贴片子是常用的做法。

(二)保持古典美轮廓。

传统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很重视古典美,化妆师在进行眼部化妆时,会把眼睛画得又黑又圆,同时吊起眉眼,这种化妆方法使角色造型在不失东方气韵的同时,充满女性的妩媚。同时,这种化妆方式也使演员的眼部在眼影的衬托下显得晕染面积更大,充满了古典韵味。

(三)重视头饰的运用。

头饰可以和面部妆容搭配,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很多京剧头饰非常精美,即使和现代时尚彩妆头饰相比也毫不逊色,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装饰价值。一些造型师在改良头饰样式的同时,将其和现代彩妆相结合,彰显出东西结合、古今结合的美感。在历年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走秀上,中国风元素的运用都是一大看点,无论是绒球、花翎还是桂冠,都彰显了十足的东方美感。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七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如雍容高贵的京剧、典雅别致的昆剧、高亢悲凉的梆子戏、婉转轻柔的越剧。戏曲那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唱腔,高贵别致的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优美的曲调让人也仿佛置身于其中,不得不佩服戏曲的精妙内涵。但我最喜爱京剧这种艺术形式。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1790年,徽戏开始进京。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十九世纪初年,湖北汉戏艺人李六、王洪贵等所唱汉戏加入了西皮。徽、汉艺人的合作,并且相互影响。从而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角色行当也发生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后来逐步取代昆曲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京剧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的"国粹"。凝聚了我国历史深厚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所以我们应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的"国粹"传承下去,让历史见证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八

京剧,每一位中国人都该知道它,它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一颗璀璨的明珠。

京剧的确实好,它行当全面,气势恢弦、宏美,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更被称为“国粹”。

正因如此,有人就认为,应该让中国少年学京剧。

但我认为,京剧进课堂,这是行不通的!京剧作为传统文化,可以让中国少年们了解、认识和欣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学。京剧是一种高深的艺术,需要很深厚的底蕴,十分扎实的基本功,非常高的天赋。而这一切条件,并不是人人生来就具备的,有些人或许生来就没有音乐、艺术天赋,唱普通歌都五音不全,更何况是京剧;有的人生性懒惰,不愿学,也不愿练。所以我说,近京剧并不是人人能学的。

再说,每一位儿童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该学什么,不学什么,有权利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被人逼迫着血学习自己不愿意学习的东西,不是被人像木偶一样操控着。这也许就耽误了他们的前途,也许就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的伤害。

况且,如今,我国人力紧缺,很多贫困山区已经没有老师教书了,哪还有闲余的人选去当京剧老师啊!这样,不是很不公平吗?那些山区小孩们连书都读不上,我们却已经在学习这国粹京剧。这样,会埋没山区中多少孩子的特长,断送山区中多少孩子的前途,摧残多少祖国的花朵!

我要向社会呼吁:京剧进课堂,行不通!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十九

进入20世纪,歌舞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文化要素,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比如,把历史剧、音乐剧和西洋的作曲技术融合在一起,还吸收了中国京剧艺术来进行创作。京剧是形成于北京的戏曲,也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享誉江南的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著名的还有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乾隆末年,一批汉剧演员也陆续进京。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两剧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合,又吸取昆曲、京腔之所长,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京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得以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京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今,京剧也已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同样都是本国文化精髓,歌舞伎和京剧在艺术上的地位是相同的,可是在艺术表现上确实有着不同的文化感觉。以下试从音乐性、角色设置及舞台构造上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以窥端倪。

(一)音乐性的区别。

京剧的音乐性则是通过打击乐来表现,通过节拍来控制整个戏台的节奏,达到演出的舞台效果。歌舞伎原本起源于念佛舞蹈,这也使得歌舞伎必然拥有与音乐融于一体的特质。特别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期,受人形净琉璃的影响而形成的“丸本物”作品中,“义太夫节”音乐伴唱是表现剧中情节和人物心理行动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歌舞伎的台词一部分是采用“七五”字的诗体,这种跟京剧念白类似的台词往往需要音乐的伴奏。1558—1570年这段时间成为日本戏剧史上的变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三味线”日本本土化。之后“三味线”在歌舞伎表演中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伴奏音乐。京剧属于板腔体,主要有二黄、西皮两个唱腔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在京剧“唱、念、做、打”的四大基本功中唱功排第一,各大名家、名派也是以其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各自流派的。而“念”本身也是一种吟唱,“做”和“打”的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更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人物动作的节奏始终要和音乐的节拍一致,形成一种呼应的节奏感。而且京剧的打击乐在刻画人物的内心、渲染场景气氛和演员的上下场以至幕布的升降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京剧舞台上,人物的行动甚至是思想活动,都要通过舞蹈化的动作、节奏感的演唱和念白来表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

(二)角色设置。

歌舞伎的角色设置种类繁多,从性别上来说有男女之分;从年龄上来说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即老人和小孩两种分类;从角色性质上来说有善者和非善者之分。京剧在角色设置方面有其独特的语言称谓。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歌舞伎的角色分类现在大都以角色性质来简化分类。从总体上来说,歌舞伎总共有四大类,分别是“主角”、“旦角”、“丑角”和“配角”。“主角”是指善良的男性,包括和事师、实事师、和实师等。和事师一般指柔和善良的英俊的人,实事师是指具有判断力、能调解事情、且能忍辱负重的人,和实师则是指和事和实事的折中者;“旦角”是歌舞伎中女性角色的总称,一流旦角指的.是旦角中的首领;“丑角”是饰演夸张、搞笑角色的演员;“配角”则是和主角相对的角色。而在京剧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角色,其中又可细划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是指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在剧中代表刚毅正直的形象。小生,在京剧中则指青年男子的角色。武生是指扮演年轻男性武将,他们往往要用形式上的武打技艺展示剧中人物的高强武艺。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分为许多行当。如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的被称为“正旦”,因常穿青色的长衫所以在京剧中也被称为“青衣”。扮演活拨开朗或泼辣风骚的妇女的角色被称为“花旦”。此外还有“花衫”、“贴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小旦”等角色。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颇具风格的人物造型,脸谱也最为丰富。因其脸谱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来勾画,所以“净”角又俗称为“大花脸”。“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丑角的表演风格和净角完全不同,他的出场往往会引起听众的笑声。“丑”也分为“文丑”和“武丑”。“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更夫、酒保、狱卒等。“武丑”则扮演一些机警风趣或颇具武艺的人物,象侠盗小偷、绿林好汉等。不管“文丑”或“武丑”,在剧中都是滑稽、幽默的喜剧人物,并不完全都是反派角色。

(三)舞台构造。

歌舞伎的舞台是由能剧舞台演化而来。最初的舞台是长宽均为六英尺的正方形,舞台后面是乐屋。“花道”是歌舞伎舞台构造的一大特色,产生于1652年前后。起初是为有钱的观众向喜欢的演员赠送礼物时提供的通道,连接着舞台和观众席后方的休息室,后来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构造。“花道”分为“本花道”和“假花道”,“假花道”是根据剧情需要来设置的。花道的出现使歌舞伎的表演发生了重大变化,演员出场和退场的情节也可通过花道来实现。从舞台表演上来看,花道可以被视为道路、水岸、走廊甚至是另一个舞台。《妹背山妇女庭训》中有一场就是将观众席看作是河流,两边的花道视作河岸。还有在《十六夜清心》中,一开始花道上的演员和舞台上的演员各自说着彼此毫无关联的台词,以示二人距离很远。随着两位演员距离的靠近,台词也逐渐能够对接上了。这就是一个巧妙地利用花道的例子。

除此之外,并木正三在1758年发明了旋转舞台,还专门设置了让忍者、精灵、神仙鬼怪出场和退场的小型升降台,这些都成为歌舞伎舞台的特色。京剧舞台旧时多是方形的舞台,也叫戏台。戏台上的方位有很多专门的称谓,例如“上场门、下场门、九龙口、内场、外场、小边、大边”等。旧式方形舞台,出场、下场处各有一个门,右边为上场门,一般为上场用,在门上写有“出将”二字;左边为下场门,为下场用,在门上写有“入相”二字。后来出于习惯,新式舞台的右侧幕口也被称为上场门,左侧幕口被称为下场门。“九龙口”实际上是靠近舞台右后方的一个中心点,京剧演员出场后总要到这个位置停一下,做个总体的亮相。与“九龙口”相对的是“白虎口”。“白虎口”靠近舞台左后方,与“九龙口”相对称。演员在下场前到这个位子顿一下,变换一个动作再下场。“内场”、“外场”则指的是舞台上桌子前后方的区域。桌子的前面称为“外场”,里面称为“内场”。另外,有关“大边”、“小边”的划分,也有别于外国舞台。外国戏剧舞台有分为六个区的,也有划分为九个区的。而京剧戏曲舞台是以台中心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区。右边靠近右侧幕区域称为“小边”,左边靠近左侧幕区域称为“大边”。但在实际舞台运用中的区域已扩大,常出现直接把左边称为“大边”,右边称为“小边”的情况。这种划分也是根据中国人以左为大的习惯而来的。这种舞台区域的划分也直接关系到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调度。例如舞台上站立、入座的位置,都必须依据辈分、地位或主客等关系来确定。

歌舞伎和京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代表了两国戏剧的最高境界,作为各自的国粹,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都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各自国家的风格和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了解中日戏剧的差异,也是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这对增强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京剧妆容论文范文简短篇二十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了解京剧中主要脸谱的名称及其代表的不同角色和不同表演动作。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京剧录音磁带《我是中国人》。

2、京剧脸谱。

活动过程:

1、展示交流,引发兴趣。

请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自己画过的脸谱并做介绍。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

“在我们表演中会看到这些有趣的脸谱?”

“为什么脸谱的颜色、图案花纹都不一样?”

2、感受京剧,认识脸谱并了解不同角色的基本动作:

欣赏京剧音乐《我是中国人》。

“这首曲子是什么戏?和我们平时唱的歌一样吗?是用什么乐曲演奏的?”

观看京剧表演vcd或图片,认识脸谱:“京剧表演中的每个角色的打扮有什么不同?”

出示不同的脸谱和京剧角色图片,幼儿进行讨论和配对,老师告诉相应的名称。(老旦、花脸、丑角、老生、花旦)了解不同角色的基本动作。

你们看他做了什么动作,他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表演《我是中国人》,引发幼儿随意跟做。

3、参与游戏,加深对京剧中的脸谱和不同角色的基本动作的感受。

4、自主选择角色,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