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07:40 |
  • ZTFB |
  • 9页

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总结自己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总结范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在思路和表达上可以借鉴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一

王允,男,现年26岁,黑龙江省鹤岗市福兴满族乡同仁村村民。1999年9月至20xx年7月在福兴满族乡福兴中学就初中,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在绥滨县电视广播大学继续学习,20xx年9月至今任福兴乡同仁村水稻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

王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自小就跟随父母到农田里劳作。干农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却无形中锻炼了他坚毅的性格。20xx年10月,王允选择离开家乡去山东青岛打工,年轻的他梦想着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当时他在那里做过服务员、司机、工艺品销售员等工作,辛苦打拼了一年多,却仅能维持个温饱,这让他感觉到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美好,最初的梦想其实是那么远不可及。即便如此辛苦,他还是为了那所谓的自尊心不愿意回到家乡,觉得自己没能混出个模样给父母脸上增光,直到20xx年3月,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家里农活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在父母再三的央求下,他终于决定回家。虽然一年多的打工生涯没有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这将是他终生的财富。

回家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但这却让他倍感压力。虽然他对种地并不陌生,但也不十分精通,他按照父辈们的传统模式进行水稻种植,可产量很低,辛勤耕耘的收入仅够家中的部分开支,这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干农活和外出打工的这些经历,注定让他成为一个不服输的人。

20xx年,在乡种植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对照过去,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学种田新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应用水稻鉢\盘育苗培育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当年垧产达到16000斤,较上年增产20xx斤,增幅15%,年收入15万元。通过不断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他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能手。王允富了,但他不忘乡亲父老,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栽培技术传授给周围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同仁村大部分青年思想得到了转变,积极进行科学种田,王允是当之无愧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20xx年同仁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并光荣的当选了同仁村水稻种植合作社团支部书记一职。当选后,王允为做好青年工作,王军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树正气形象。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讲学习。他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此,他坚持从《团章》和最基本的团务知识学起,学习xxx理论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青年工作业务知识,为做好共青团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爱岗敬业讲奉献。他按照xxx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xxx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密切同青年群众的联系,注重听青年声、知青年情、懂青年心、办青年事,竭诚为青年服务。为改变村里年轻人原有的赌博、酗酒等一些不良习惯,他挨门逐户去做工作。给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人生的价值与哲理,科学种田新技术,并组织本村的青年到周边村镇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种植经验与致富门路。他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了本村的一批热血青年。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本村一时掀起了一股学科学的热潮。同时,王允始终把团支部组织阵地建设做为团工作的基础,紧紧抓住提高团员素质、发挥团员作用建设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对团支部的各项软硬件进行更新整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团支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针对青年思想教育不够的问题,组织制定了支部学习制度,组织合作社的团员青年以集中学、分散学、个别辅导的形式共同学习了xxx三个代表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理论知识,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团支部结合农民科技致富需求,举办水稻科技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达62人,青年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他的大力宣传,村民们对xxx专业合作社xxx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种下了xxx抱团取暖、攥拳发展xxx的种子。自从他进入专业合作社以来,先后已发动15户青年团员种植户开发水田,在这15户中他选出3户作为典型,进行实地入户传授科技种田经验,使他们快速掌握科技种植技术,通过典型户的带动,许多传统种植观念的农户也加入到xxx专业合作社xxx中,并实现了增产增收。村民刘胜本人有残疾,父亲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生活极其贫困,他曾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王军主动找到他,问题明情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同时号召合作社中的青年团员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帮物,在春耕生产时边忙自家的活,边带领大家干他家的活,还主动义务出车为他买籽种、化肥,使这个十七年没有用过化肥的农户种上高产田,老父亲看了电视,妻子养了肥猪,儿子上了大学,家庭当年就脱了贫。王允充分发挥了一个团支书在农村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现在的王允,家里各类大型农机具齐全,去年又新购置了一台私家轿车,生活可谓越来越好,可他说这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的理想是让全村家家都有小轿车,每户都过上富庶幸福的生活。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王允正是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谱写着新一代农民最壮丽的诗篇!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二

农民工返乡创业仍需多方政策大力支持,据笔者了解,越来越多在外事业有成的农民工想返乡创业,但对家乡的政策、环境等还心存疑虑。

一是缺少高位起步的平台。返乡农民工创业,有一部分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项目,需要有一个能高位起步的平台。而目前,一些地方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地方,对创业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力有限。二是经济发展环境是返乡创业者最大的顾虑之一。比如,在我市有些地方,办理相关手续的门槛较高,加上其它诸如土地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问题,少数部门和个人“吃、拿、卡、要”等违纪问题,严重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创业者不能充分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引进外商投资,并给予政策上扶持。但针对返乡创业者,政策还不够完善,甚至一些地方还没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与引进外资同等的待遇。即使有的地方出台有优惠政策,也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创业人员广泛了解,使得返乡创业人员感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四是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是企业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约束,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成为返乡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企业的资金短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建立之初缺少资金。“打工积累”是有限的,只有极少部分创业者是用打工收入开始第一步。目前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重要渠道是民间借贷。二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都是民营性质中小型企业,虽然一些企业成长性看好,但由于缺少资质信用担保,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贷款的可能性极小,痛失不少商机。

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难的对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适时引导和务实服务等工作,保障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热情越来越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进一步健全组织协调工作体系。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构建党政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级劳务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帮助解决农民工的创业资金,政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创业农民工提供宽松环境。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等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

建立扶持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工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努力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舆论氛围。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三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扶持。

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培训。可由政府协调,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或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省市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三

我市日前出台了《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方案》,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截至底,重庆返乡创业农民工数量累计达到万人,带动163万人就业。

《方案》首次提出了我市将分功能区域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计划全市首批打造2—3个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县,3—5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问题,此次将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象。返乡人员创办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按规定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微型和鼓励类中小企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两年内按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补贴。政府将设立返乡创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对承贷银行按基准利率贷款形成的逾期不良部分,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按照一定比例拨补。另外将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达州:农民工返乡创业可申请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近日,我市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财政奖补、税费减免及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西安:民工可申请最高10万元创业贷款。

《意见》中提出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让每个农民工都能享受一次有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自主参加培训的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享受培训补贴和一次技能鉴定补贴。

《意见》提出在西安市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划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专项用于转移就业工作。企业吸纳就业困难农民工再就业、就业困难农民工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意见》要求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的,可申请最高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信用社区和信用乡村推荐的符合条件人员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可取消反担保。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四

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xxx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xx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曾获全县优秀xxx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赵安荣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她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赵安荣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xx元;村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赵安荣夫妇义务赡养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颐养天年。她资助的4名贫困学生,其中2人已大学毕业;村里的贫困人,也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窘境。咱是党员,就该切实为乡亲们做点事。

赵安荣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下,丰河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每当提起赵安荣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她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五

作为一名进厂不久的大学生,企业的经营生产等工作要求对他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习惯了学校的书本式教育后面对一种全新的环境,确实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该如何去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作为年轻一代,总觉得能够通过自己改变世界,这是一种理想愿景,刚进入企业总觉得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但事实却发现这里的一切与自己的想法格格不入,甚至感觉这样的地方并不适合自己,不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其实作为个人,本来就很难去让环境来适应自己,摆好心态,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发现你需要做的是转变自己的角色,首先你得学会交给你做什么,你能把它做好,这是获取成功的第一步。

在新的环境当中,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使他深刻意识到学无止境,同时生产工艺改变也是无止境的。没有什么工艺是完美无缺的,看起来成熟可行的工艺,不代表没有改进的空间,一切都不是绝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要想去改进,首先你得从根本处了解它,知道它的薄弱之处。就像他所感觉的那样,技术工作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通过感受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现能够提高的地方,是做出来的。而目前好多青年人,要么好高骛远要么就是好吃懒做。心态都很急功近利,总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有所成就,但事实情况却是沉不下心,总觉得基础工作无所谓,到头来却一无所知。xxx高楼大厦平地起xxx,不然就只会像那空中楼阁一般看似美丽却禁不起风吹雨打。踏实做事,多问、多学、多做、多思考,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才能为企业单位多做贡献,才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在20xx年至20xx年,作为四川硝化棉泸州分公司的驱水、蒸馏工序的技术员,主要负责分管工序的工艺技术工作。由于对工作接触时间不长,主要跟着分公司技术科王维智、蔺志强老师学习。

20xx年当时驱水工序的新设备华大离心机由于从20xx年才投入使用,工艺并不成熟,造成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驱水生产时存在酒精溶剂消耗高的问题,每月出现酒精亏损达30吨之多,成为分公司的一个大难题。通过跟随老师分析查找原因,确定了酒精亏损主要源于离心机在驱水后大量淡酒跑入废水系统造成。借鉴连驱脱水的生产方式并通过不断的试验改进,调整工艺操作方法,终于成功现实了通过华大新工艺解决跑酒问题,每月酒精消耗由亏损转为节约。

20xx年驱水工序在生产特殊产品l型木浆硝化棉时,由于该种品号性质较为特殊,造成其分离驱水过程异常困难,生产出来的产品经常出现水分、水酒质量指标不合格的现象。为满足客户需求,通过不断调整工艺参数以及进行返工驱水等方式,保证了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同时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基本确立了该品号的生产工艺。

20xx年为满足对异丙醇产品的生产需求,对蒸馏工序回收异丙醇生产工艺,即采用共沸剂精馏生产异丙醇工艺进行摸索调试,通过与调试人员跟班摸索工艺参数、重新选用共沸剂、改进设备等方式,使得采用共沸剂精馏生产异丙醇工艺能够及时的正常运行,在异丙醇驱水产品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并没有使得蒸馏工序成为生产瓶颈,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从20xx年开始对杨来说又是一个不平常的一年。虽然才刚刚适应了技术员工作不久,由于工作的需要,将其调入蒸馏工序负责工序的管理及技术工作。同时负责工序的管理及技术工作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方式在分公司并不多见,而对于一位只有26岁的年轻人,要担负起一个工序的所有工作这更是充满了挑战。从技术岗位走向管理岗位,不仅要对工序的工艺操作了如指掌,更要对设备运行、现场管理、生产安排等有足够的了解。工序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更是要亲力亲为。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多沟通、多学习、多提问的方式,在接手蒸馏工序的管理工作后,顺利完成了1、2蒸馏塔的改造工作,基本解决了由于淡酒过多造成的胀库问题。同时根据分公司产品生产/fanwen/1570/情况及时调整回收酒精、回收异丙醇的生产,保证了硝化棉驱水产品生产的正常运行。4月份由于工序冰机出现异常,为保证冰机能够正常运行,陪同厂方的维修人员抓紧时间对冰机进行了维修。维修人员离开后,冰机运行没多久又出现了各种问题,为保证生产及时与维修人员沟通联系,通过与机电科技术人员等配合加班加点的查找原因,终于成功解决了冰机设备的运行问题。

xxx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xxx,无论是迎接哪种挑战,只要是能沉下去,能积极面对就能够接近成功。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恳工作,并非说他有什么过人的天赋,他与所有的兵工人一样,只不过凭借着自己的意志,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完成着自己的工作职责。不管能不能成功,只要是在内心中有把事情干好的这种想法。也许你不能一定成功,但只要去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作为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担负着企业发展的未来,慢慢的更多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会逐渐面对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责任、企业的责任。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的年轻一代,总是背负懦弱者的名声,在质疑声中成长着,能否接过先辈们的旗帜,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们其中有人在不断地努力不断的接受着磨砺。正如杨一样,也许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是他们拥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发展,他们就是公司的未来。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xxx、xxx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总体思路和“创设落实一批政策,搭建一批平台,培育一批带头人,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建立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工作布局。初定2016年9月,由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xxx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贵州省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等,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共同主办“2016中国(汇川)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农民工创业论坛)”。为配合此次活动,农民工创业论坛筹备组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论文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及征集范围。

本次征文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为主题,征文对象为: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与工作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复员转业军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类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机构人员,以及其他关心、支持农民创业的人士。

二、组织与投稿要求。

(三)投稿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10日。投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1016室;邮政编码:100122;电子邮件:lunwenzhengji2016@。请在信封或电子邮件上标注“农民工创业征文”字样。

三、论文评选与出版。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联系人:赵廷阳贾廷灿。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七

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其实,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势必带来一场“创业潮”,将引发农村经济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外出打工只可带动一家致富,返乡创业却能带动全村富裕。据测算,农民工回乡创业每兴办一个实体平均可带动15人就业,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收入。

然而,在众多返乡人员当中,纯打工的农民工显然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创业技能,仅靠有限的进城务工收入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返乡创业的。而对于分布全国城乡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正是他门的“用武之地”。

笔者曾对返乡农民工做过一些走访,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民工们在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见多识广,一定会利用打工的收入积蓄,开创自己的事业,那怕做个农村流通户也好。结果大多数人的眼睛还是盯在相对沿海来说稳定一些的内地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他们的想法:打工固然不自由,却少了许多奔波的艰辛和必须承担的风险,所以,还是等机会二次进城务工吧!这部分人员对就业持消极的等待和观望态度,他们农业技能荒废,不想重拾农活,也不想吃苦。

作为大学生村官,应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创业难难一时,不创业难一世!打工的出路在哪里?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而不能给你未来。靠打工买房子、车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穷人缺什么:表面缺钱,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命运缺选择,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人家敢梦敢想,你不敢,你就已经输在起跑点了;人家已尝试了解,你还在犹豫不决,你已经输了一大截;人家已全力冲刺,你还在评估得失,你只有望尘兴叹了。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异,就是想法的不同,输赢立判。创业固然艰辛,不是一帆风顺的,用积极的心态和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成功的!光明离你其实很近!此时,却多了许多自我创造的快乐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许多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总是会时不时地发出报怨:我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经常遇到工头拖欠工资的遭遇,我吃饭马马乎乎还可以,要创业或者自己做生意,积蓄的一点“血汗钱”哪能拿来投资创业?也有部分人员想自主创业,一提起创业贷款,总是想到银行和信用社的商业贷款,想到抵押贷款,想到传统的私人借贷方式。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早于他们了解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我们有义务让这部分返乡人员对创业贷款途径有新的了解。没有创业资金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返乡农民工,首先拿上工商、税务、xxx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和居住证到居住证所属的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返乡创业人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劳务经纪人需提供经纪人协会颁发的有效证书,合伙经营实体或小企业可由法定代表人在其户口所在地或企业经营所在地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然后再逐级到创业地所属的就业局递交贷款申请。

返乡农民工可以申请到小额创业贷款。对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初始创业者,在自主创业期间可提供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并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增加到20万元;对已经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创业,且按时归还小额担保贷款的,可视其经营扩大和带动就业人数(5人以上)增加的情况,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最高限额不超过30万元。上述扶持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属于微利项目的实行全额贴息;到期确需延长的,经批准可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没有创业技能怎么办?现在有一些农民工处境尴尬,有的是无地可种,有的`是有地不会种,很多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已不太适应农村生活了。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当让返乡民工对政府创业技能培训有个了解。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政府把无工可做的返乡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资金来源主要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

其实,农民并不是不想富,而是怕技术跟不上、怕找不到销路、怕遇到风险。做为大学生村官,应启发返乡民工:创业资金落实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找一个好的项目。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养殖技术,实现创业梦想。比自己摸索来得快,也更好更有把握。自己花精力去专研,可能得不偿失,摸索造成的浪费、损失和走弯路,会比学费更多,还有就是浪费精力和对信心的打击。

周文宗博士是我国生态养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具有副研究员职称的青年科学家。他发明的黄鳝、泥鳅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适合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以及专业户多种经营。周先生1990年7月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后返乡进行黄鳝人工养殖试验。1993年他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养殖中,同时在辽宁盘锦和家乡进行无土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96年7月他毕业分配到河南省科学院工作,相继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鳝鱼规模繁殖技术综合研究”和“鳝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以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多项。2000年发表论文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成功在室内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2001年,周文宗同时攻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他实现了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发明了“多益善”系列特效药物和黄鳝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同年在南京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周文宗受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委托,赴港指导香港有机农庄黄鳝有机养殖项目;2006年他在故乡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率先推广,第二年全市黄鳝养殖面积达8万平方米,年产量达5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形成支柱产业。周文宗被故乡授予“阳新之子”荣誉称号。周文宗也被媒体誉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先行者”。类似的实用性农村创业项目还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应代表村委会及返乡民工,对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

孟现稳今年28岁,山东省东平县商老庄乡新光村人,毕业于烟台大学。2008年12月考取东平县大学生村官后,任旧县乡王古店三村村主任助理。旧县乡地处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东平县的西北隅,东平湖边。总面积73平方公里,万亩土地,30个行政村。交通、通讯设施先进,220国道从境内穿过,程控电话遍及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和有线电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乡的主导产业是地瓜淀粉加工,1995年被联合国薯类研究会誉为“中国粉条第一乡”。旧县乡的食用菌养殖则是旧县乡的另一个特色富民产业。然而,旧县乡确是2008年划定的第三期省级重点扶贫乡镇。孟现稳任职村官后,暗自下决心,要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致富带富作用,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今年4月,县委大力实施“村官创业行动”,接受创业培训后,更加坚定了他带头创业的决心。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王古店三村临近素有“小洞庭”之称的东平湖,非常适宜水产养殖,但当地群众多以养殖鲤鱼、青鱼、鲢鱼为主的低效渔业养殖。小孟想,如果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水产养殖,就能为村民致富趟出一条收益更高的新路子。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并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制定可行性计划,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迈开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对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创业之初,孟现稳遇到了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等一系列的难题。“有困难,不能退缩,必须勇往直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黄鳝养殖基地建立起来。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八

x年入党的,是x县x乡x村2组的新型农民。他在种养领域探路,致富不忘乡亲,引领村民转型,如今已成为致富“能手”、帮带“排头兵”。记者零距离接触,触摸到了他的思想,见证了他的行动。

斗鸡“大王”

哪里有市值1000多元一只的鸡?

一般的蔬菜市场当然没有,但家就有。

“有个大方县的人到我家买鸡,我不在家。我老婆说要卖1000块一只,来人连价都不还,直接数钱买走。”见到,他说了这个“故事”。

养的鸡不是普通鸡,是斗鸡,有70多只。“我结婚分家后就开始养斗鸡,20xx年来了。前年,10来只斗鸡就卖了1万多块钱。”

家住x乡x村2组,房子周围是大片果林,有15亩左右,斗鸡就放养在果树下。

斗鸡养大了,用不着抱到市场出售,有人会到家里买。有一次,一个大方县的人到家里,花600块买走了6只小鸡——刚出蛋壳8天,一只不到二两重。

斗鸡“大王”卖斗鸡“发”了,村民就跟着养,现在也不错。“普通鸡10块钱一斤,一只也就5、60元,养斗鸡划算。”

确实,经济来源不广的农村,养斗鸡可是养一当十的好事。现在,x村2组就有8家农户跟着养斗鸡,村里经常有人上门买鸡。

“当年把发展成党员,我就是看中他有带动村民致富的头脑。”村支书说。

转型“先锋”

不但是斗鸡“大王”,而且还是转型“先锋”——种包谷只能收20箩粮食的土地,他种西红柿、黄瓜、紫色豆,一年种出了4万多块钱。

只有2亩的这片土地,到底是怎样变成4万多元的“高产地”的呢?没有保守其中的秘密。

“做得很不算很,栽种季节要算准。”“算”季节拿捏得八九不离十。

正月十五前后,他开始种第一季黄瓜,盖地膜,让它躲开低温季。

农历四月八前后,第一季黄瓜成熟抢早市,他边卖黄瓜,边播下豆子。

市场上没有新鲜豆子的时候,他的豆子补了市场空白,又卖个“俏市”。豆子卖到尾期,第二季黄瓜秧苗又长大了,市场上刚好没有黄瓜,他又做了个“独家生意”。

x村是洪家渡水库库区,海拔低,气候条件好,让头脑活络的赶上。从x年代初就开始琢磨种植早熟包谷的说,现在他基本上不再种包谷,专门研究蔬菜,西红柿上市季节,每天要拖700多斤西?焓恋较爻桥发,“今年?3000棵西红柿,我卖3万多。”

村民夏青元看他种蔬菜赚钱,就学着种,接茬种植、反季节销售成了他们探索出来的经验。

帮带“能手”

一花开,百花放。

当上村民组长后,带动一个组的多数老百姓种蔬菜,谁要“点子”,他都给。他给村民们灌输的理念是:不怕不富,就怕不学。

在带动下,这种种植方式转型还被“复制”到3组、4组。在整个x村,几乎家家都在种蔬菜。

由于菜农多,季节早,因此,凡县城最先上市的蔬菜,大部分都来自x村,“空早包谷、早蔬菜”成了消费者心中的固定短语。

今年,种早蔬菜的收入将近5万元,养殖斗鸡的收入至少2万元,其他村民虽不及他,但也赚个钵满盆盈、喜不自胜。

村支书说,像这样的村民,x村只要有80来个,村里就不会担心村民不富了。

外出务工致富事迹范文范本篇九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xxx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作为一名xxx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