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扬传统调研报告范文(优秀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20:34:03 |
  • ZTFB |
  • 14页

在工作和学习中,报告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可以帮助传达信息和汇报成果。报告的写作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和受众做适当调整。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书面材料,用于向他人汇报研究、调查、实验等工作的结果。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对所要报告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一

20**年8、9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总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60多个。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这些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前已复制了20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2000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1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1千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2010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弘扬国学。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各界代表1300多人参加。当年9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3天以上;还有国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政商学结合。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目标。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50万人。市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2001年在家乡佳县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为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的肥壤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太妥当。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还有极少数学堂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抓。

三、

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走邪路,理政全无方。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学内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二)加强分类指导。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解和担心。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小聪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总结。

经验,树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弘扬国学的传承体系。纵的方面,建议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做到弘扬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这样,才能使弘扬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要使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二

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市政协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要求,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在张永侠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成立专题调研组,就提升xx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协商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实地走访查看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设施与场所,询问调查了有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服务与活动开展情况,并在充分座谈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着力加快阜阳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力促进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初步形成。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不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各级各部门依托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颍淮大讲堂等,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等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凡人善举等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开展志愿帮扶活动。近年来,xx市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省级以上道德模范人数领先全省,目前有7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5名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73名“中国好人”,66名“安徽好人”,300名“阜阳好人”。全社会形成了见贤思齐、遵德守礼的良好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主流意识。

2、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文化艺术创作成绩显著,涌现出一批如电影《农民工》、禁毒剧《白祸》等深受市民喜爱的艺术作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产值达5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阜南、临泉、颍上、xx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运动员邓琳琳获得奥运会世界冠军,一批运动员在世界、亚洲、国家和省级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仅,我市共获得国际赛事金牌1枚,国家级体育赛事金牌1枚、铜牌2枚,省级体育赛事金牌63枚、银牌47枚、铜牌48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次荣获“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3、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立足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已完成340亿元投资用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和大剧院已完成规划设计,其中规划馆基本建成,烈士纪念馆已投入使用。xx市文化艺术节、颍淮群众文化周、阜阳非物质文化展演周、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颍上管仲文化节、界首大黄庙会及苗湖书会、太和书画艺术节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新华图书城和全民运动中心建设进度加快。阜阳各县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运营。截至20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69个(含个体),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8.5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年报纸出版量1897万份;期刊出版量0.8万册。体育场馆10处,县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5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5个,全民健身苑19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39个,全民健身晨晚练点494个。年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112次,参与活动人数16万余人。市民文化活动空间不断拓展,精神生活内涵日益丰富。

4、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加快、比重提高。近年来,xx市民在收入稳步上升、物质生活基本无忧的基础上,教育、文化、旅游、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并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成为仅次于食品、衣着的第三消费大项。特别是旅游、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

5、市民精神文化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市民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培育了阜阳人民追求平等的强烈意识;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发了阜阳人民开拓进取精神。市场经济发展中维护公平竞争的各种法律规范和保障,增强了阜阳人民的诚信意识和法治精神。加上阜阳深厚传统文化的积淀、熏陶与影响,阜阳人民形成了自信乐观、豪爽大气、诚信友善、爱国敬业、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影响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阜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xx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作为安徽省欠发达地区,阜阳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赶超阶段,人口基数比较庞大,历史欠账较多,还有一些制约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客观因素,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截止2014年末,xx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虽然在全省增速位次靠前,但财政收入尤其是人均指标较为靠后,严重制约着阜阳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科技、卫生等基本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投入和发展。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项目建设比较滞后。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硬件设施简陋、老化、残损、短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市民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导致部分党政领导干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径与思想倾向,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投入总量偏少、比重偏低。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媒介与来源,又是城市文化与精神的依托与载体,同时,还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阜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与完备。一是市、县、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不够完善,功能不够健全。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建设滞后,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和群众文化社区建设薄弱。二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丰富。还没有出台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办法措施,社会各类文化企业、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不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还不活跃。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较少。“阜阳艺术节”、“群众文化艺术周”、“送欢乐下基层”等一些文化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包装行为和主体错位现象。四是公共文化队伍数量不足、人员老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发展需要。五是文化产业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主体多数处于自生自灭,小打小闹,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壮态,经营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六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阜阳“管仲文化”、“欧苏文化”、“淮河文化”蕴藏着深厚文化内涵,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七是文化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总量少,专业化水平不高。演艺团体专业人才缺乏,缺乏领军人才,严重影响着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八是公共文化服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导致公共文化资源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尚未建立。

3、市民行为不文明现象仍然突出。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阜阳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市容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市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市民的文明素质与城市发展存在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公德意识不强。少数市民受利益驱动,侵占公共资源。有些居民违规建房私搭乱盖,违反城市规划建设。一些商家占道经营,侵占公共场所,影响城市管理与整洁。部分城市商业综合体门前广场被商业活动占据,没能很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二是不文明行为影响城市形象。因公厕少,管理“私有化”,部分公厕常常关门,超市厕所不开放,少数行人在临街小巷里小便。尤其是夜间大排挡极少数消费者随地小便行为时有发生。三是交通规则意识淡薄。行人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车辆违章行驶、乱停乱靠,个别车辆通过斑马线缺乏对行人的礼让意识,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四是城市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随便乱丢乱倒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贴,公共场所抽烟、喧哗,随意损毁损坏桥上栏杆、河堤护栏、花草树木、公园设施等行为时有发生,破坏了城市的文明环境。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三

中国入世以后,方方面面都需要与国际接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传统节日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受国际社会的影响。而国外的商家也看好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纷纷抢滩中国大陆,一领风骚,同时在国外,有唐人街等,中国文化的传播。在这个浪潮中,国内各行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冲击。传统节日丰富了节日的食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加大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传统节日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销售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多数消费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加快,对于食品的需求倾向于安全、快捷、便利、健康,即时快餐店、24小时餐厅大有用武之地。企业应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1.3对于传统食品,要求文化味浓厚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浓厚的文化韵味,而这些传统食品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中国特色的产品也不能脱离历史,还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目前人们在节日消费传统食品时更多的是消费一种文化,企业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赢得消费者的共鸣,强调自己的竞争优势。1.4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增强,追求名牌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更新换代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质量、技术竞争转化为企业形象的竞争。技术、信息的垄断已不复存在,各企业之间拼的是服务,是品牌,是形象。传统的食品既不能忘掉历史,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不至于在新的世纪落伍。

同样像中国的春节,新衣服,炮竹,对联的大量销售对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可计量的利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的情人节,情侣之间礼品的送出等等,都表现了传统节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吸引力,推动着经济不断向前的发展。

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潜在的。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具有特色地带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今年的清明和“五一”实行小长假,无论是第一次选择近郊旅游的人们还是农家院经营者,都没有意识到十渡会有那么大的客流量,农家院作为主要的接待场所供不应求,地方经济得到最大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传统节日近年来,虽然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近年来西方传统节日涌入到中国,有代替中国传统节日的趋向,我想我们大家更应该张开自己的双眼,全面看待节日对经过的影响。

西方节日来势凶猛,西学东进,西节也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头!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似乎已经成了光辉的“中国节”,商家的精明造势加上年轻一代的盲目追随则推波助澜——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西方节日大行其道。1949年以后,大多数节日都被视为封建残余而废除,幸存下来的也只有春节、端午和中秋,其中只有春节被列入了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的被贬与洋人节日的嚣张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戏剧化的景象。学者们认为这是文化自轻和自我殖民。近代历史留给国人的不止是无尽怨怒,还有根深蒂固的自卑。落后与挨打成了人们对近代历史的习惯性。

总结。

麻木自卑甚至憎恨因此成了大多数人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

因此从国家角度来讲,政府应该加强文化教育力度,宣传我国的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国民角度讲,我们大家更要增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热爱的激情,杜绝过度重洋。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在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日渐兴起,以创造力、技术及才能等知识资源作为产业发展动力的“创意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间,创意产业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创意产业的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形成了创意农业。近年来,创意农业在我国京、沪、川等地也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一、知识经济的农业形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没有对“创意农业”统一的提法、严格的概念界定和评价指标,但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共识:创意农业是由创意产业拓展而来,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依托,将科技、人文、个人创造力等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的知识经济的农业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等四种经济形态,而创意农业正是知识经济形态中的农业发展模式。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有效融合,开辟了农业发展空间、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产业模式,创意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功能多元的创意理念。

如德国提出“绿腰带项目”创意(即利用郊区资源,设计独特的创意农产品和休养娱乐场所),创造了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法国提出将农业建设为绿色隔离带和城市景观创意,发挥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等作用;英国提出旅游农业创意,吸引城市消费者到农村旅游、度假和务农,优化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并在城市近郊的农林业地区,开发出科普、环保、青少年教育和培训场所等功能。

2、专业化系统化的农业设计。

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靠灵机一动的点子,而是需要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设计开发作为支撑,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是创意农业的第二特征。传统农业是按照工业化模式把生产划分为研发密集单元和劳动密集单元,前者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后者无需太多文化知识,通过简单劳动完成。而创意农业全产业链都是知识密集的,产前要进行创意、设计、研发,产中要进行专业管理,产后要进行技术加工和市场开发。如荷兰的花卉产业,产前设计开发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产中实施精准农业、信息农业和设施农业,产后进行专业服务、市场开发和品牌宣传,各环节都体现出创意农业知识密集的特征。

3、三次产业融合的产业链。

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生产,与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创意、设计、研发、销售有机融合,形成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延伸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全景产业链,是创意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又一特征。日本将这种全景产业链农业称为“第六产业”。荷兰以“创意”理念整合花卉业产业链:核心产业是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支持产品设计研发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等;“配套产业”是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培训等;“延伸产业”是花卉业下游、服务企业生长的企业群,如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金融、推介企业;“衍生产业”是以花卉文化为要素投入的企业群,如玩具、服装、食品、纪念品等。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五

内容摘要:早在电影《20_》上映时,环境问题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玛雅人的预测是不准确的,电影中的情节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这些无不说明着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怎样的摧残,而这摧残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我想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

环境问题的造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份的,那么,面对如此残酷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份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更多的人对当下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发起了这次社会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

一、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20__年8月20日至20__年9月31日。

调查地点: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调查对象: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

调查人员:蓝云萍。

调查时间分配:20__年8月2日确定主题。

20__年8月20日设计调查问卷。

20__年8月20日至23日发放调查问卷。

20__年8月24日至25日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

20__年8月26日至31日进行调查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阶段。

简单随机调查:对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两所大学的假期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100人。

问卷调查:对随机抽取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访谈法: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并且交流了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想法。

观察法:在本次调查持续期间,不断地注意着周围来往的同学的行为观察他们是否有破坏环境或者保护环境的行为。

文献法:在调查初期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制作出了问卷;在调查过程中,也是不断地搜集资料,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文字资料。

三、分析阶段。

对于本次调查,我从调查方案的设计到进行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小组讨论再到撰写调查报告一共历时11天;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为100%。

1.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相关认知。

问卷中的第2题至第5题是关于调查者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与认知程度的。在“您认为当前国内的环境破坏程度如何?”的问题中,有83%的同学认为我国国内的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仅仅有17%的同学认为我国的环境破坏程度较轻。在“您是否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迫切性?”的问题中,有78%的同学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迫切性感觉极为强烈,21%的同学对此感觉一般,仅有1%的同学对此没什么感觉。在“您认为我国现在的环保工作做得怎么样?”的问题中,有70%的同学认为我国环保工作做的很不好,29%的同学认为我国环保工作做的差不多,仅有1%的同学认为我国的环保工作做的很好。并且在参与调查的100名同学中有90%认为环保意识是个人素质的一方面。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并且有意识要保护环境、有意识对环境进行改善。

2.生活中环保意识强弱程度。

在问卷中,第6题至第11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在生活中面对一些具体的环境污染或者可以尽可能避免环境污染等情况时的做法的问题。

在“您认为“限塑令”的实行增强了您的环保意识吗?”这一问题中有63%的大学生会因为限塑令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多的考虑到环保方面的问题,有33%的大学生认为限塑令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也仅仅有4%的大学生对限塑令有些反感,这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表明大家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与改变。

但是在“您外出时会不会随身带环保袋?”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与上一问题相反的结果,虽然有15%的大学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带环保袋,但是更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是偶尔会带,这部分大学生群占比例为62%,剩下的23%则是从未带过环保袋出门,其实从这点上表现出来的则是大家对于环保还仅仅停留在意识上,没有落实到实处上,没有形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在后面的问题中,有73%的人会经常或偶尔因为一时方便而践踏草坪,而不论什么样的原因都不会践踏草坪的同学仅占27%。有73%的大学生会对生活垃圾经常或偶尔做出分类处理,剩下的27%的大学生则从不会进行垃圾分类。有76%的大学生会在家人或朋友乱扔垃圾时选择劝阻这种行为,但仍然有3%的同学会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扔。有91%的大学生会在离开房间时自动熄灯。从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来看,大学生对于环保有的是美好的愿望,但真正做到实处的并不多。

3.对正在倡导的环保行为的看法。

对于一水多用,60%的大学生赞同这种做法,并且在生活中就是这样实践的;剩下的40%其实也是赞同,但实际行为上做不到一水多用。

对于一次性饭盒的使用,75%的大学生选择尽可能的不用,16%的大学生是经常使用的,而从来不买一次性饭盒的大学生占9%。

对于是否参加环保活动这一问题,有时候会参加和没有参加的过大学生比例基本持平,前者占40%,后者占34%。

4.对于大学生在参与环保问题上的需要努力之处。

对此觉得没有问题的大学生仅占7%,其中选择问题在于乏足够的环保知识,对环保认识不足的有68%,选择“搭便车”心理,希望别人多出力的有59%,选择当环保可能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会犹豫有60%,选择生活方式已经西化,习惯了大量消耗资源所带来的便捷有44%,选择认为环保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有36%。这说明关于环保,政府社会等各方面都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让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

四、结论和建议。

1.政府要加强对环境工作的宣传。

在环保问题上,政府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更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要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政府的有力行动,感受到政府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使大学生能够受到政府环保工作的鼓舞并且会在鼓舞下有所行动,就需要政府加强对环境工作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2.学校要加强对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

大学生对保护环境有很高的认知程度,但是在这方面的行动能力却很低下,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自身周围环境的限制。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几乎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环境保护或者类似的公益活动当中去,导致对环境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学校应该多多组织这方面的环保活动,使学生通过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对环境的使命感和主动性。

3.宣传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做到对环境的关注,但是却没有把行动付诸实践。除了学校没有机会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造成“环保离我很远”的错觉。因此,在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大方面宣传环境现状的严峻性,还要从小方面宣传生活细节中如何环保生活。

4注重环保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建设。

在大学生接触的媒体当中,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介,当属第一位。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发达和成熟,网络的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应当高度注重网络工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网站,凭借网络高速传达信息的优势,达到不一样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通过此次的调查与统计,对于大学生环保意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但由于是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没有完全覆盖多方面的大学生,虽然样本数量少,不能完全总体反映客观情况,但是也可以对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得知一二。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目前的环保意识的状态如下:

1.能够接受宣传的环保行为,对环境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有深刻认识和感受,能够形成统一的认知,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特别缺乏使命感。

2.关注和保护环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出发,不能从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其他物种平等观点的角度上看待和处理。

3.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在生活细节注意公共场所和家居的节水,节电,但是在城市清洁和保洁方面却缺乏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

4.仍有小部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环境保护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管是在行动方面,还是意识方面,都体现冷漠和淡漠的态度。综上各项,我呼吁社会各界能够为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各种氛围和机会,也希望全人类能够热切关注关乎每个人自身的生存的环境状况。这不仅是大学生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也是全球各个国家面临关乎生存发展,噩待解决的问题。

【内容导航】第1页: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第2页: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六

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进一步发展难题,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第一全力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工业园区,打造产业优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总量,扎实搞好招商引资及引进创新人才工作,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引人才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定不移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加强和改进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企业搞创新、创品牌、上规模,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

第二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把煤炭深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企业。

第三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制。

二是供链创新,三是营销创新和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的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四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指标,合理安排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在资金方面,各银行要加大对企业的投入,通过组织存款,拆借资金等方式,使得贷款的资金空间较大,富有调剂余地,保证足量的信贷资金来源,在电力方面,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改造。

第五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给企业减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引导企业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放水养鱼,该减的减、该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免费分享创新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

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免费分享创新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

至今,我市已有14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

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倍和1.5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1400余台,使企业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作8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15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200多万元免费分享创新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

经历金融危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10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代表着东莞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近200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出重围。

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每五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目前企业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

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生益科技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实现利润3.86亿元,比增长了256%,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0件,中国专利申请9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60%,近三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5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免费分享创新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

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成为一种产品创新,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aiv”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国际电子家具市场,泛蓝科技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8组合作设计,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蓝、紫、绿四种颜色,分别以“软红香土、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免费分享创新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活动,并撰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这次调研不仅深化了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段: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古代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信仰和价值观的传承。通过走访古建筑、欣赏传统戏曲和学习传统乐器,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审美价值。传统文化的种种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我明白,这是一门跨越时空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迹。

第三段: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独特文化符号,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了解传统文化,我对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加有了自豪感。而且,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和价值观也具有深刻的珍贵意义,例如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等等,都是我们难以舍弃的宝贵财富。

第四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难题。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疏远、信息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第五段:自我的改变与展望。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在心理上更加倾向于传统文化,更加欣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而且,我也开始主动参与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积极学习传统乐器和传统绘画,以此来弘扬和守护传统文化。未来,我还打算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总结: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调研活动,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八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等纷纷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冲击着人们早已习惯的文化信仰。为了解奉贤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要求,奉贤调查队于xx年5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全区范围内共抽取了10个行政村(居)委,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户城乡居民家庭作为本次专题调查的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100个;样本男女性别比例为91:109;年龄段以26岁至45岁、56岁至65岁年龄段为主。

本次调查以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共24个问题,涉及市民文化活动现状、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及现状评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题到第十四题涉及市民传统文化意识。

1、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是市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从调查对象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及口口相传是居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径。200位调查对象中,有63人选择电视广播、46人选择网络媒体及44人选择口口相传,占比分别为31.5%、23%及22%;仅有48人选择书籍和报刊杂志、学校教育及其他。但由于互联网使用情况受年龄影响较明显,46岁以上被访者表示以广播电视、口口相传及书籍报刊杂志为主要途径。

2、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影响较大。

当问及“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时,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67人选择影响较大,3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比分别为33.5%及15.5%。分别还有76人、19人及7人选择一般、影响不大及没有影响。

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岁及以下调查对象中,仅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8.3%;52名26-35岁调查对象中有8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5.4%;96名36-55岁调查对象中有13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3.5%;27名56-65岁调查对象中有5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8.5%;13名6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有4人选择影响很大,占30.8%。

3、是否选择以一定方式过节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状况影响较大,洋节日则更受年轻人追捧。

春节毫无疑问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数据显示,200名调查对象中,197人表示对春节比较重视并且会用一定方式度过。

而庆祝其他传统节日则受法定假期影响较大,有151人表示会庆祝中秋节,占75.5%;有149人表示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清明节,占74.5%;但有些未设定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仅65人选择,占32.5%;腊八节,仅6人选择,占3%;七夕,仅21人选择,占10.5%。

从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如图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费的节日,如传统节日七夕、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图1:各个收入水平调查对象选择过节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更受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64名35岁及以下的调查对象中,有20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31.3%;有18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28.1%;而136名3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仅17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12.5%;仅11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8.1%。

4、对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但传统著作精读率偏低。

据调查,200名调查对象对一些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有143人及45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71.5%、22.5%;有135人及56人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8%;有135人及46人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3%。

200名调查对象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专科3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读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读过(如图2)。从调查对象整体情况看,在问卷所列名著中,精读率最高的三本中国传统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精读率分别为16%、14%及12%;精读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傲慢与偏见》,精读率分别为10.5%、9%及7%。

从文化程度细分来看,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西方名著的精读率相对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的精读率分别为35.6%、35.6%、28.9%及24.4%。

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市民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如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横幅、草坪中的警语等,让市民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社区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等,在这些活动中,市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进系统宣传,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同时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可以通过传媒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介绍传统民俗文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讲解,并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普通市民。

3、强化文化教育,增强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一些传统风俗保存得还很好,都是我们可以了解研究的。立足传统才能走向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同时在“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而对于已经离开校园的年轻人而言,可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九

一引言:

在世界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提及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后续知识和力量的储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因此,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

为此,本小组于大学生群体展开关于其环保意识的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54份,其中包括省内外各类型高校的各年级大学生。囊括各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同时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

注:详细问卷及各题目各项选择支的详细结果???请看附录1。

二情况总结及介绍:

以下是对问卷的总体分析,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大学生六个方面的情况。

1)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

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他们于环境日做一些响应环保的事,如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的希望亦成泡影。关于2009年12月7日192各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15.5%的同学对此事一无所知,30%左右的同学对大会有初步的了解,较深入了解的同学的仅22.1%。对于这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是做为常识了解的。

2)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不高。

问及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时,只有4.61%的学生会时常关心,6成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而近一层的同学几乎不会关注这一与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3)大部分赞成国家或学校于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72.3%的大学生持十分赞成的态度,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大学生仅一成。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近四成同学赞成不提供塑料袋,虽然有56%的同学不赞成,但其中76%的同学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4)认为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一般。

第六题是大学生之间的自我测评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如何,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一般,近两成的同学认为较差或者很差,只有4%的同学觉得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接下来的第八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同学认为自然灾害与环境有联系或很大联系,同时九成的同学意识到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所以我们相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正逐步增强,具有全民化趋势,是个可喜的结论。

5)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

应低碳生活。仅3.8%的同学无行动。但我们相信,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影响下,这些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6)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在第11~15题中从四个生活细节出发了解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虽在夏天使用空调无可厚非,但空调的温度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学家的建议是,如果每个空调使用者都能自觉地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那么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明显减缓。虽仅29.67%的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但34.31%的同学也能把温度范围控制在较高的温度24~25摄氏度内。还有26.78%的大学生不使用空调。

据权威资料显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则这个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会有丝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将随处出现,全面侵蚀我们美丽的生物圈。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循环利用塑料袋的习惯,而随手丢弃的仅一成同学。

到商场或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看见建议携带塑料袋的标语。回归调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准备购物袋的意识或习惯。

在垃圾分类上,能做到经常分类的同学较少,仅一成;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分类。剩下近五成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甚至从不。

面对随手扔垃的不良行为,超过八成选择劝导或自己捡起来,持消极态度的同学为少数。

三分析及建议。

1)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原因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就哥本哈根会议而言,若《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应该做为常识了解的。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围朋友使用空调的时候提醒他们把温度调至26℃,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周围文化氛围出发。

周围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大学生环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

1.国家政府应率先表态。

在包括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五个国家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我们看到国家于环保事业的大力支持。这作为泱泱大国应有的姿态,能深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

2.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坚持落实。

我们看到,72.3%的大学生十分赞成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这充分说明了限塑令于环境问题有实际意义的。那么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家应坚持,落实。同时我们主要到超过五层的同学会选择反复利用质量较好的塑料袋,所以我们建议国家限制质量差的反复利用效率低的塑料袋的产量。

3.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

关于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还有过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关于环境日的宣传中力度还不够。而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是作为环保意识增强的第三大原因被大学生所选择的。

所以,国家可在实际环境日6月5日,4月22日国际性地球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在央视播出一系列环保节目等。

4)从学校管理出发。

通过调查可知,有42.5%的同学希望饭堂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量,由此我们认为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收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其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食堂提出有偿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

四展望与呼吁。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行动来响应低碳,同时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正趋于增强的状态,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为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解决我国现存的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在报告的最后,我谨代表华南农业大学2010级生科1班调查小组呼吁全体大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那么我们呢?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十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在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日渐兴起,以创造力、技术及才能等知识资源作为产业发展动力的“创意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20年间,创意产业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创意产业的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形成了创意农业。近年来,创意农业在我国京、沪、川等地也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一、知识经济的农业形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没有对“创意农业”统一的提法、严格的概念界定和评价指标,但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共识:创意农业是由创意产业拓展而来,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依托,将科技、人文、个人创造力等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形成的知识经济的农业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等四种经济形态,而创意农业正是知识经济形态中的农业发展模式。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有效融合,开辟了农业发展空间、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相较于传统农业的产业模式,创意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功能多元的创意理念。

如德国提出“绿腰带项目”创意(即利用郊区资源,设计独特的创意农产品和休养娱乐场所),创造了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法国提出将农业建设为绿色隔离带和城市景观创意,发挥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等作用;英国提出旅游农业创意,吸引城市消费者到农村旅游、度假和务农,优化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并在城市近郊的农林业地区,开发出科普、环保、青少年教育和培训场所等功能。

2、专业化系统化的农业设计。

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靠灵机一动的点子,而是需要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设计开发作为支撑,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是创意农业的第二特征。传统农业是按照工业化模式把生产划分为研发密集单元和劳动密集单元,前者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后者无需太多文化知识,通过简单劳动完成。而创意农业全产业链都是知识密集的,产前要进行创意、设计、研发,产中要进行专业管理,产后要进行技术加工和市场开发。如荷兰的花卉产业,产前设计开发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产中实施精准农业、信息农业和设施农业,产后进行专业服务、市场开发和品牌宣传,各环节都体现出创意农业知识密集的特征。

3、三次产业融合的产业链。

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生产,与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创意、设计、研发、销售有机融合,形成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延伸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全景产业链,是创意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又一特征。日本将这种全景产业链农业称为“第六产业”。荷兰以“创意”理念整合花卉业产业链:核心产业是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支持产品设计研发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等;“配套产业”是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培训等;“延伸产业”是花卉业下游、服务企业生长的企业群,如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金融、推介企业;“衍生产业”是以花卉文化为要素投入的企业群,如玩具、服装、食品、纪念品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十一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课时。

教学。

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确定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看?

课件展示过春节图片。

看完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对,过年又叫过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谁来说一说关于春节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最基本的要求,这些问题不清楚说明了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不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去探究更多与节日有关的学问。

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

(2)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

(3)这些传统节日里面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盼望。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我们这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就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传统节日作为子课题来研究。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交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下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节日。

将学生分成:春节组、元宵节组、清明节组、端午节组、中秋节组、重阳节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请各小组先推选出一名组长。

老师想问大家,对于你喜欢的这个节日,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

(2)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3)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5)搜集与之有关的诗歌。

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你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请同学们看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投影出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好,请每组的组长领取计划表,现在可以根据你们小组的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看哪些小组能够文明、有序的把表填完。

同学们都在讨论过程中制定好了研究方案,下面请一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制定的。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看有哪些优点你可以借鉴,有哪些不足你可以提出来修改。

这节课我们确定了下一期的活动课题,并对小组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制定,课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补充,下节课我们继续修订并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十二

xx年8、9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总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60多个。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这些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前已复制了20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xx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1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1千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xx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弘。

扬国学。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各界代表1300多人参加。当年9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3天以上;还有国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政商学结合。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目标。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50万人。市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xx年在家乡佳县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为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的肥壤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太妥当。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还有极少数学堂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走xie路,理政全无方,调查报告。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二)加强分类指导。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解和担心。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小聪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

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要改变一些领导同志对弘扬国学采取的"不反对,不支持,不干预"的不成文政策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积极地领导和指导弘扬国学的工作,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底".再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要使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四)对民办国学私塾、学堂、书院、学校予以政策支持。帮助它们解决在发展中步履维艰的问题。

方有关民办国学幼儿园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等不合理规定。

从长远看,国学教育必须深度进入现行教育体制,必须加大公办各级各类学校学国学的分量。各级教育部门要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并加大推进力度。要借鉴民办国学教育的成果和不足,审慎而积极地开放和改造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如在语文教材上不能"去中国化""去古典化""去乡土化";教学方式上,如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改"一刀切"为因材施教,等等。

2、给民办国学学校以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国学有不同于其他各具体学科教育的特点,民办也有不同于公办的优势,对教学各科目的目标、课程设置、老师资质认定、课材编选,教与学成绩的考核,应赋予其一定自主权。

3、给场地。民办国学学校急需办学场地,建议政府把关停工厂的场地和废弃学校的场地无偿借给或低价租给它们使用。确需批准用地时也要压低征地价格,放宽限制,简化审批手续。

4、坚持实行"民办公助".给国学学校以资金补助。从公办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资助民办国学学校建校和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对困难较大的民办校予以教师工资补贴。

5、国家出资提高民办国学学校教师待遇。除工作补贴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资质认定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予以资助。

6、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培养国学师资人才。合格的国学师资是传承国学的中坚力量,是传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当务之急,是选拔一批内外双修、德才兼备的热爱国学的在职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之取得资质,尽快上岗,解决国学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各省应建立国学培训基地。名牌大学、各级党校要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作出培训规划,国家要提供培训经费。

(五)新闻媒体、社会各方给弘扬国学以舆论支持。媒体要加大直接宣传国学的内容,如举办电视直播的蒙学知识、"四书"知识竞赛等,推动国学普及工作。要及时传播弘扬国学的信息,总结和宣传典型经验。

(六)加强对国学的研究。

1、通过研究,弄清国学的本义,弄清传统文化的由来、特点和内涵,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读通原著,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古圣先贤的思想。在诠释国学时,不能只抓只言片语,任意发挥。现在有些人不潜心研究,急于出名出彩,以至"戏说"四书五经,戏说传统文化,于人于己,有害无益。

2、分析好,大有益。在研究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分析,辨别、界定国学中哪些是应当继承的精华和正确思想,哪些是受历史局限,现在不再适用的思想观念,哪些是该批判、舍弃的东西,以决定取舍。不能不加分析,简单地提"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对"古"和"今",都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该"厚"则"厚"之,该"薄"则"薄"之。

3、研究如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继承和发展互相促进,适应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就要在研究传统文化、国学的同时,加强对当代文化、现实文化、时代文化趋向的研究,分清利弊,拨乱反正,找准其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结合部。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要在结合、创新上下功夫。结合是为了创新,为了古为今用。要指导人们把传统文化在形成和传承发展的长河中升华而成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发扬光大,成为创建现代思想文化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参照系、重要营养素。

4、开展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有助于深入把握国学的丰富内涵。比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列举的儒家十几个方面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和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列举的古圣先贤的思想,都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较快较好地拿出成果。

发扬传统调研报告篇十三

本文目录。

之采访记录(选取)。

(一)。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9: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黑板报。

评比等。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林:当代学生的爱好十分广泛,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当然,改革开放后崇洋追星的现象是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确实不如以前。以前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拿政治人物当偶像,对首都也有一种莫名的热爱,现在学生一般都是把明星当做偶像。呵呵,这的确会造成一种冲击,但是不致于把传统文化都扼杀掉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减弱的。

问:总的来说,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没有轻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后学校会越来越好。谢谢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再见!

(二)。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10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班主任魏老师。

魏:第一,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书法比赛的。第二,语文课堂也要求阅读四大名著,现在学生的书桌里一般都会存有各类名著。第三,从初一开始,班里都会分兴趣小组来学习国画等。另外,也有合唱团等传统音乐知识的学习。

问:那么,班里的学生对这类比赛的反应时怎样的呢?

魏:我觉得这是跟年龄层有关,也跟学生性格有关。比如,性格外向活跃的学生就很积极地参与,表现得很出色。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则不是那么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活动的。

问: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呢?比如书法学习。

魏:一部分是出自于兴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们初中这个年龄段比较需要老师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师一般会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国演义,女生去看红楼梦。他们还不太懂去挑书,还需要老师去指引的。

问:那么,在传统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优秀思想。

魏: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特别有爱心。上一学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父亲患有肺结核,学生知道后主动发起捐款,最终由于对方家长觉得有能力去解决就没有接受这笔捐款。但从里面看出学生的做好事的热心,还有学生的家长对乐于助人行为的支持。他们都是自愿、自发组织的。

问:那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班里会相应的举行什么活动么?

魏: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我也会让同学在每周的周一把《三经》《道德经》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个小角落里,让学生来认识背诵。有一些比较难懂得的,我会举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来解释,深入分析,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问:那这类活动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他们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对他们讲,他们还是会听的。比如以前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是很差的,学生很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是随手就扔掉。后来我就整天给他们上环保教育课,利用一些措施强制性的要求他们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扔,慢慢的我们班卫生情况就好了很多,还拿了文明班一等奖。

问:如果要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你认为最关键是什么呢?

魏: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动手,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很多事情他们没有动手是不会懂的。比如叫他们看文学名著,他们开头是好奇,可能翻了几页就不看了,毕竟文的简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应的。

读书笔记。

要求他们自己去收集内容他们就很主动去完成。

问:那你认为学校可以怎么样的活动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呢?

魏:我觉得文艺晚会是最适合的,这类活动比较活跃,也可以放松自己。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传统文艺,还可以让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

问: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三)。

采访时间:xx年8月14日9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语文老师。

答:我们的课文里面就设置着名著导读,像《水浒传》就有节选进入我们的教材,还有一些外国名著,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我在暑假里布置的作业就是阅读四大名著。课程的改革很成功,导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文选的兴趣。这也是教育的回归,一种对传统文学重视的恢复。现在整个社会开始盛传这种风气,也算是一种思想的回归。例如百家讲坛为什么会这么红,也是由于现在的人开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答:整体的效果不是特别好。真正出于兴趣,想去看的人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吧。他们平时都会去图事馆借书看,有的借不到就到书店去买。有些学生看不懂可能就会放弃不看,但看明白的都会继续坚持看下去的。有个学生就跟我说过“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像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他就是特别喜欢看三国,在。

作文。

里常常会引用三国里面的人物,上次写诚信就用到了曹操的典故。别的学生看名著可能是为了考试,因为去年考试里面就有一个7分的题目是有关于高尔基的《童年》,如果没看过这些名著或许就答不上了。

问:有没有什么措施加强他们的兴趣呢?

答:有。我会告诉他们那些章节有意思,哪个人物比较特别,给一个指引让他们去看,还让他们做些读书笔记来交流。

问:那么,这一类阅读活动到底有没有起作用呢?

答:其实,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接触。因为其中很多是带着古文的句法的,很多学生看起来会比较吃力。我建议过他们结合百家讲堂的节目或者看白话文版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兴趣。有学生就在qq上跟我说“老师,好难啊,一点都看不懂”。呵呵,其实,要求他们看名著也只是想培养一种兴趣,了解就够了。这些要等到高中大学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自我认识的。他们的经历比较少,很多人生哲理还是看不懂的。

问:那么,学生的思想品行情况怎么样呢?

答:我们这里是小乡镇,学生一般都比较单纯的。

问:很多人反映说“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追星远比追传统文化要强”?那老师认为呢?

答:恩。的确是这样,现在的学生的偶像都是明星。有一次我就看到学校窗口的地方写着“汪东城”的大名,我还很疑惑这是哪一号人物,后来一问才知道是现在当红的偶像组合飞轮海。学生们也很喜欢看“天天向上”之类的娱乐节目,男生则更多喜欢玩电玩。他们追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代社会不像以前那么单调,我们也会劝导他们不要盲目追星。

问:那老师您认为影响学生思想品行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家长毕竟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有些家长重视这方面培养的话,在学生小时候就会找家教来给他们讲解《三经》和《论语》之类的经书。第二是学校老师,第三是社会。很多时候,不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听。学生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还是会发生变化。比如最近社会就出现一种“好事不一定有好报”的现象,学生看到那些生活中的例子便会疑惑,会选择抛弃老师所讲的,因为他看到的事实并不像老师讲的那样。同样的,一些家长有时候也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应对事情,搞得老师们也很难把乐于助人的品行推行下去。所以,这三个因素一环扣着一环,是分不开的。如果真的要选一个影响最大的,我想应该是学校和老师教育。

问:如果学校老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那学校一般会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行呢?

答: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语文本来就是一种人文性的引导,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工具。语文课文里面的每一人物都有教育意义,从分析一篇文章到分析一个人物,再转移到发掘人物上的优良品德。最后,针对这种优良品德,让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该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么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很多传统的优良品质,比如讲礼貌,乐于助人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会特别刻意地插入思想品行这部分,而是要很巧妙地插入。要是直接问他们“从中学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则过于生硬,显得框框架架的,他们的回答也弄得像答题目似的。比如之前我上的一课《流沙河》,里面主要讲理想的,那么我会像聊天那样问他们小时候的理想是怎么样的,现在的理想又如何,再慢慢引导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一层一层地推进。

问: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返回目录。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xx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1、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返回目录。

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等纷纷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冲击着人们早已习惯的文化信仰。为了解奉贤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要求,奉贤调查队于xx年5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此次调查,在全区范围内共抽取了10个行政村(居)委,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户城乡居民家庭作为本次专题调查的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100个;样本男女性别比例为91:109;年龄段以26岁至45岁、56岁至65岁年龄段为主。

本次调查以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共24个问题,涉及市民文化活动现状、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及现状评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题到第十四题涉及市民传统文化意识。

1、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是市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从调查对象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及口口相传是居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径。200位调查对象中,有63人选择电视广播、46人选择网络媒体及44人选择口口相传,占比分别为31.5%、23%及22%;仅有48人选择书籍和报刊杂志、学校教育及其他。但由于互联网使用情况受年龄影响较明显,46岁以上被访者表示以广播电视、口口相传及书籍报刊杂志为主要途径。

2、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影响较大。

当问及“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时,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67人选择影响较大,3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比分别为33.5%及15.5%。分别还有76人、19人及7人选择一般、影响不大及没有影响。

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岁及以下调查对象中,仅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8.3%;52名26-35岁调查对象中有8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5.4%;96名36-55岁调查对象中有13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3.5%;27名56-65岁调查对象中有5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8.5%;13名6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有4人选择影响很大,占30.8%。

3、是否选择以一定方式过节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状况影响较大,洋节日则更受年轻人追捧。

春节毫无疑问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数据显示,200名调查对象中,197人表示对春节比较重视并且会用一定方式度过。

而庆祝其他传统节日则受法定假期影响较大,有151人表示会庆祝中秋节,占75.5%;有149人表示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清明节,占74.5%;但有些未设定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仅65人选择,占32.5%;腊八节,仅6人选择,占3%;七夕,仅21人选择,占10.5%。

从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如图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费的节日,如传统节日七夕、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图1:各个收入水平调查对象选择过节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更受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64名35岁及以下的调查对象中,有20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31.3%;有18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28.1%;而136名3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仅17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12.5%;仅11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8.1%。

4、对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但传统著作精读率偏低。

据调查,200名调查对象对一些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有143人及45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71.5%、22.5%;有135人及56人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8%;有135人及46人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3%。

200名调查对象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专科3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读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读过(如图2)。从调查对象整体情况看,在问卷所列名著中,精读率最高的三本中国传统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精读率分别为16%、14%及12%;精读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傲慢与偏见》,精读率分别为10.5%、9%及7%。

从文化程度细分来看,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西方名著的精读率相对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的精读率分别为35.6%、35.6%、28.9%及24.4%。

图2:各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的精读率。

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市民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如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横幅、草坪中的警语等,让市民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社区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等,在这些活动中,市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进系统宣传,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同时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的东西,非文的东西怎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可以通过传媒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介绍传统民俗文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讲解,并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普通市民。

3、强化文化教育,增强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一些传统风俗保存得还很好,都是我们可以了解研究的。立足传统才能走向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同时在“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而对于已经离开校园的年轻人而言,可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